倡导诗歌格律革命的《紫薇居诗话》

大自然之妙,流入妙心,心中之妙,发乎笔端,流出妙文,此即谓神来之笔。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6-06-01 18:06:06 +0800 CST  
王国维谓“太白纯以气象胜”,言之偏矣,太白诗既得气象之雄,亦得意象之妙耳。即所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亦以气象为其表,而意象为其里也。吾谓气象易解,意象难会,由意象之深幽微妙也。若言造境界者,以外界景物为第一重构造,以内心之情为第二重构造,以意以理为第三重构造。虽大诗人难至其三耳。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6-06-02 19:31:34 +0800 CST  
然今之注评者皆不解意象之深意,随举物象(景物)便以意象谓之,于是永不知意象之微妙耳。气象谓之天然,意象谓之神妙,其得意象气象于一句者,始称为神化。何谓神化,神于其技,化于其境,超脱凡俗者,始可谓之。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6-06-07 10:45:13 +0800 CST  
唐诗人得精神之自由故,若大自然之骄子,一花一叶,一山一水,皆悉配合,于笔下焕发神采。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2-15 20:07:40 +0800 CST  
七绝五律,唐之正声。唐人多有所获者,正在七绝五律。七字为长,截律之长,故七绝为妙。五字为短,延五绝之短,故五律为妙。能在五绝七律中得神妙者,甚为不易。
能解七绝五律之为正声者,始可谓知律绝矣。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2-28 20:46:23 +0800 CST  
大诗人常得神来之笔,亦非他能,但精神之境自由,常与天地自然暗合耳。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3-04 19:14:42 +0800 CST  
唐诗如歌,宋词如梦。
都道唐诗好,唐诗如何好?唐诗如歌好。
都道宋词好,宋词如何好?宋词如梦好。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3-07 18:33:32 +0800 CST  
唐诗之所以超绝者,不在于生活,亦不在于情感,乃在于精神,古人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即唐诗之所以为唐诗者。宋词之精美远胜唐诗,言情亦胜,然终不能及唐诗者,正在此“精神”二字。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6-07 16:59:03 +0800 CST  
王国维以宋词列人生三境,举唐诗亦有三种境: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广见其美,多所追求,不知所宗,是第一重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已近登堂入室,得其大体,然于细微神妙处尚未达,反复推寻而不得,此为第二重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鸟已尽,白云已散,诗心所见,唯有一山,此已落尽其表,得其一真,不复为他事他物所动,是为第三重境。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6-12 01:24:41 +0800 CST  
诗在唐前,传承诗经,是为才学,诗到唐宋,乃为艺术。唐诗宋词,一脉相承,乃意境,乃美。宋词之后,此道即微。
诗愈难解析讲评,则往往愈妙。平常人愈难以领会,往往愈妙。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7-06-12 01:26:34 +0800 CST  
古人有谓登堂入室,吾即广其说,则有上路境,远行境,遥望境,入门境;在庭境,登堂境;入室境,坐床境。
上路者,大抵人初做诗,不知堂芜、不知远近,不谙章法、不通句式、不明境界。远行境者,多有所作,磨砺其心,自淫其乐,自沉其苦,独行于途,茫茫漠漠,心之苦旅。遥望境者,作之渐熟,又广读大诗人之作,虽未达其境,然遥遥已见前面之殿堂耳,虽不洞见殿堂之庄严精妙,但心中稍知殿堂之轮廓。入门境者,已知境界差别高下,已知章法之妙,已知句式之别,渐能章法娴熟、句式超脱,多用其心,大诗人之境可期。在庭境者,已入诗家流,颇能展诗意、合格律,渐能造化境界,偶出佳句,偶有佳者渐堪名诗从之匹。登堂境者,已具气韵、成风格、造境界,可立于诗人之流矣。入室境者,造化境界有独到之心,已可自成一派,与盖代之大诗人相撷抗矣。坐床境者,已入于室,复登高床,通达诸诗流派,俱可为其首,善造多重境界,贯通诗道,无有障碍,超越百代,独开新流,于诸种种诗皆通达神化,信手而为,此之谓坐床境。
楼主 王子居  发布于 2018-03-01 20:18:53 +0800 CST  

楼主:王子居

字数:5546

发表时间:2016-04-15 03: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14 16:12:56 +0800 CST

评论数: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