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农场记忆

有一天放学回家,厨房里坐着一位客人,高大俊美的大哥哥。正在包饺子的父亲介绍“这位是陈星哥哥”。陈星一口京腔,和我父亲说话用的是敬语,总是您啊您的,这在南方很少见他可能是在北京念的中学。陈爸家是新加坡富商,抗美援朝时给志愿军捐了两船面粉。陈妈家是京城的旗人身材颀长很漂亮,跟着陈爸来到华侨农场,在高中当老师。文革期间,陈爸顶不住自杀死了。陈星高中毕业工作不久,得到一个工农兵学员资格,去省城读中专,学医学放射科,两年后带着在学校认识的女朋友回来过一次便出国了。听说,他在香港开了家影楼照相馆,他和妈妈的关系好像也不大好。陈妈退休后改嫁到省城,后来的夫君是个厅官,对她御旨气使的,晚年过得不舒心。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3-11 22:11:12 +0800 CST  
-
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近代史部分,有位烈士,我第一眼看见就觉得很面熟,在哪里见过呢?哦,想起来了,我的小学校长,可能他们是亲戚。据说校长的爸爸是资本家,他的太太家也很有钱。有一次,我在他家看见一条织有他太太名字的毛巾被,回家和我妈妈说起,“有钱人家才有的,这是私人定制”妈妈说。校长家有俩儿子,小儿子身体不好,加上两口子不大会带,孩子经常生病,有哮喘,这种病当时在南方发病率很低的,经常看医生,所以跟我妈妈很熟。他家里有位讲四川话的奶奶帮忙照看孩子,是他的四川妈妈,可能是他父亲在老家的内室,没有去印尼。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3-29 21:28:29 +0800 CST  
校长夫妇都是很有教养的人,说话温文尔雅,工作兢兢业业。文革结束后,他们来到省城的侨办工作,几年后定居深圳。他弟弟在香港做旅游业,一家住的近可以常见面,方便照应。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17 22:27:50 +0800 CST  
有没有朋友听说过越南红卫兵?当年,小小的我还是可以在人群中分辨出几位与众不同的人。一次,跟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去茶厂洗澡,那时用水条件很差,茶厂有锅炉,可以洗热水澡。洗毕出来,看见一美人,高个子乌黑及腰的长发,听说她是越南归侨,气质很好。以前,在姨妈家住的时候,军分区经常有演出,我觉得这位茶厂美人比化了妆的演员还要好看。还有一位是在砖厂的,名向东,不知道是不是文革才改的名,短发,皮肤白皙,戴眼镜,走路很快,干练的样子,听说她蛮厉害,会欺负同宿舍的工友。
他们是从越南来北大的留学生,在北京看见红卫兵参加文革搞串联,这几位也回河内贴大字报,结果被遣送中国,安置在华侨农场工作。1978年,越南排华引发了难民潮,向东趁乱从海上和难民一起逃往第三国。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15:41:34 +0800 CST  
@葛聪仙 2018-04-25 20:16:45
多拍点照片,图文并茂。千万别弃楼。期待中!
-----------------------------
好的,尽量多写。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0:23:51 +0800 CST  
@米吕 2018-04-25 20:21:36
快些
-----------------------------
谢谢阅读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0:24:52 +0800 CST  


印尼糕点,做成像枕头面包大小,切薄片蒸或烤来吃。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做饼干蛋糕,拜年时互赠。做糕点的模具都是从印尼带回来的。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0:49:52 +0800 CST  




对于木棉树,人们可能更熟悉那火红的花,可曾有人关注木棉果?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2:04:34 +0800 CST  
家乡盛产木棉,东南亚很多,木棉绒是做枕芯的上好材料。我小时候的抱枕就是用木棉作芯,一直用了二十多年。现在,很少有人用作枕芯了。一次路过木棉树下,驻足观赏拍照,听见保安叔叔说,他很讨厌这木棉絮,太难清扫了。。。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2:12:54 +0800 CST  
@文红2018 2018-04-25 20:49:52

印尼糕点,做成像枕头面包大小,切薄片蒸或烤来吃。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做饼干蛋糕,拜年时互赠。做糕点的模具都是从印尼带回来的。
-----------------------------
@水母三两只 2018-04-25 21:56:33
酒楼有的,这个是黄金糕。
-----------------------------
是的,黄金糕,这个比较有特色。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5 22:19:37 +0800 CST  


今天中午和发小A在复旦大学的教授餐厅共进午餐,我们虽同在一城,却各忙各的,难得见上一面。简单的午餐,聊得很开心,总有说不完的话。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8 21:34:36 +0800 CST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8 21:53:42 +0800 CST  
我们聊到三月三,家乡人得放长假,吃彩色糯米饭。A说他们家搬到厦门后,每年春节都包粽子,“粽叶哪里买?”我问,“我们从农场带到厦门种呀!”A答。犀利!太让我感动的一家人。记得小学时,有一天,A告诉我:“我们家昨天种南瓜了,挖了两个大坑,每个坑放了两桶猪粪,埋三粒种子”。相比我父亲,不事农活,在黄土里埋下几粒南瓜籽,发芽后肥力跟不上,根本长不大。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4-29 22:37:31 +0800 CST  
六零后们读书的年代都有劳动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积肥和农忙假了。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5-19 16:23:17 +0800 CST  
积肥(集肥),南方气候炎热,一年四季雨水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南方的农民要比北方的农民辛苦多了,一年到头不得闲,同理,土地也是连番耕作,这就需要不断地补给肥力,才能保证收成。于是,农场里上学的孩子三年级后每周都要集一担肥料交给学校。肥料哪里找呢?通常是扛着锄头锄草皮,烧成灰即草木灰,需要蛮多草皮才够一担肥。还有就是捡牛粪马粪,运气好的话,进山玩一趟,采点野果,顺便捡肥料,挖一棵植物回来种。。。
更多的时候是发愁去哪里找肥料?因为每个学生都要集肥呀!有一次,眼看下午就要交肥料了,我的锄箕仍然空空如也,怎么办呢?当我四处找寻时,发现一头水牛正在拉屎,好家伙!一大泡牛粪,今天可以交差啦!刚刚高兴烦恼又来了,那头牛原地不动,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尾巴在屁股上不停地驱赶虫蝇。讲真,我怕牛,等啊等,它就是不走,哎呀!急死我了。这时,耳边响起一位妇人的声音,“不怕不怕,它很善的”看见我还是不敢上前,好心的阿姆帮我把牛粪铲进锄箕里。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5-19 17:04:27 +0800 CST  
那时候,都用农家肥,我们吃的真的是有机食品。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05-19 17:10:29 +0800 CST  
今年走了不少地方,参加同学聚会,顺便回了趟老家。踏上太爷 爷爷 父亲 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平原,大草甸子 芦苇荡,一汪汪的泡子,牛群 羊群,天上飞翔的大鸟。。。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11-19 22:53:56 +0800 CST  
五零后六零后都知道家庭出身意味着什么,每次填表,成分栏我都填 贫农。爸爸说以前家里很穷,爷爷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死在工地上。我们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早就死了。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11-21 13:34:38 +0800 CST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11-21 21:34:42 +0800 CST  



楼主 文红2018  发布于 2018-11-21 21:48:24 +0800 CST  

楼主:文红2018

字数:3551

发表时间:2018-02-11 21:24: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27 17:09:13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