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扒一扒腹黑兔如何对待领土问题和军工科技

@春风几度多情 2016-12-18 08:03:35
中子星撞上白矮星发生的超新星爆炸

这句话不是很严谨,容易在语义上引起误会。因为中子星本身不会发生超新星爆炸,而白矮星发生的超新星爆炸夺取质量也不是来自中子星。至于亮度极高的超超新星其机理是什么还未搞清楚

-----------------------------
有点道理,不过说成“超新星爆炸”也勉强能接受吧。人类在这个层面的研究还是很浅的,所以天文学里的概念定义比较宽泛,偶尔也会变动。

白矮星和中子星自身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爆炸,所以超新星爆炸一般就是指红巨星。但这次相撞事件非常罕见,两者相撞必然伴随着极其剧烈的相互作用,其实说成笼统的“爆炸”更合适。
不过把天体级别的爆炸统称为超新星爆炸,虽然不严谨,马马虎虎也能接受。

具体的机理说不清,但大体上的机理应该是没问题的:引力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质量损失,转化成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18 11:21:18 +0800 CST  
昨天刚刚发了文殊堆的文章,今天就看到新闻,日本要报废文殊堆,耗资3750亿日元,历时30年,累积运行刚好250天。
http://news.163.com/16/1221/19/C8R57SBS00018AOQ.html

中新社东京12月21日电 日本政府21日举行的原子能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不重启争议多多的快中子增殖原型反应堆“文殊”,而予以报废。
此举意味着,这个坐落于日本福井县内,早在1985年便动工,迄今已先后“烧”掉上万亿日元公帑的巨型国家“样板项目”,由此将失败收场。
决定将“文殊”反应堆报废的主要理由,系指其重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且难以找到新的运营主体。此间有分析认为,其背景在于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上下对核电安全的要求陡然严苛。
不过,要将这个饱受议论的“黑洞”项目盖上盖子,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据此间官方估算,整个报废过程,包括大量核废弃物处理之类棘手问题,将耗时30年,且至少需要3750亿日元费用。
作为旨在经由再处理核电站乏燃料棒、将取出的钚用作燃料的核燃料循环利用的“样板工程”,“文殊”被日本视为核电领域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其1994年首次临界后,接连发生钠泄漏事故等故障,一直未能满负荷运转,实际运转天数仅为250天。
不过,日本并未因此番报废“文殊”而放弃诱惑力巨大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研究。其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当天的阁僚会议中,强调仍将坚持核燃料循环利用政策。新近成立的官方认证机构“乏燃料再处理机构”负责人此前亦称,对钚进行有效利用的政府基本方针没有变化。
有消息称,日本计划今后与法国合作,继续研究更为实用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
与此同时,报废“文殊”的决定令其所在地福井县的主政官员颇为“火大”,在之前的“文殊”相关磋商会上,福井县知事西川一诚便以未获当地理解和同意为由,直言“无法接受报废”。作为此前一直力挺国家核电政策的“模范”自治体,此番其失落感可想而知。此间分析认为,除“文殊”之外,福井县内还坐落着多个核电设施,若日本中央政府因废弃“文殊”而与当地交恶,或对重启核电计划带来影响。(完)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1 19:46:59 +0800 CST  
@实地考察11111 2016-12-23 00:32:40
楼主能说说美国登月是否造假,想听听楼主的观点.。
-----------------------------
个人观点:
第一,肯定有造假的内容,或者说有夸大吹牛的成份。但通过几张照片的分析去否定整个登月的真实性,是不严谨的。

第二,以当时的科技实力,做还是可以做到的,但难度非常之大,这好比赌场里连着押大,连中10次。但你不能说这不可能。
燃料和发动机推力是无法狡辩的,美国给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当时做到了。至于计算机和操控方面的,可以解释为宇航员大神级的操作,这就不能豪无证据的指责不可能了。

第三,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划算的,人类远不具备开发月球的能力,所以这么去一趟政治意义更大,而现在不具备这个政治因素,所以也不会组织登月了。正如我们不会再造长城,埃及不会再造金字塔。

以前也问过一些业内人士,他们都倾向于认为是真实的,同时也表示,对于现在来说,登月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关键是成功率和成本。如果不计成本和人员死活,早就登月了。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如果有疑问的,可以把疑问提出来,比如当年哪些技术达不到登月的标准?但是千万不要让我去分析照片,我不是摄像师,不专业。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3 12:36:44 +0800 CST  
@u_112037754 2016-12-24 18:15:09
登月造假 电视直播技术 不得不让人怀疑。
-----------------------------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的科普读物,这里对直播的解释是,这不是真正的电视直播,而是幻灯片,在月球用相机拍的一幅幅连贯的黑白照片,发到地球,然后再连成一个镜头,所以直播的镜头卡顿非常严重。这大概只需要40k的通道,以当时的技术是可以做到的。后来我们看到的连贯视频,是带回地球播放的,并不是直播。

那是那句话,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完成登月,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连着几次都这么成功,让人有些怀疑真实性。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4 20:21:52 +0800 CST  
@u_103484871: 2016-12-25 09:08:31 评论
回来重新入大气层当时涂料能过关吗?
------------------------
大气层是有梯度的,地表空气很稠密,但外层空气分子很稀薄。
阿波罗返回大气层,严格来说谈不上打水漂,就是对准一个很小的角度,先利用外层稀薄的空气减速,这时摩擦温度也不高,速度只要降到第一宇宙速度就不必担心飞离地球,慢慢绕下来就行。
这个角度据说误差只有2.5度,角度小了,飞船就和地球檫肩而过;角度大了,飞船速度还没减下来就提前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对准这2.5度的角度,虽然很有难度,但也不是做不到。关键是对落点精度没要求,所以可能性还是有的。

印象中,大毛有一次就是弹道式返回,就是直接砸进来,后来好像外壳没事,里面的设备振坏了不少。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5 11:27:13 +0800 CST  
@人过三十的感觉 2016-12-25 11:19:11
目前来看核电的危险性还是太大,如果恐怖分子袭击核电站或者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心理变态,那实施起来太容易了。
--------------------------
恐怖分子没有精良的装备,想袭击核电站还是够呛的,破坏外围的设备不会导致泄漏,必须要破坏堆芯。

核武器工作人员要是心理变态,岂不是更惨?这样算下来,没几样东西好用了。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5 11:30:55 +0800 CST  
@永恒1484825017 2016-12-27 20:25: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20133/answer/85900072?group_id=796373470064828416
楼楼看下知乎上这贴子,倭寇真有这么厉害吗!!尽快征服倭寇为我国所用就好了!
-----------------------------
发达国家,每个都能数出一堆优点,以色列也可以说的天下无敌,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也不需要妄自菲薄。日本的科技水平毫无疑问是属于世界先进梯队的,帖子内容太多,没法一一核实,但即便说的都是事实,那又如何?
同样的,每一个发达国家,你也能数出一堆缺点,也不用刻意去贬低。

至于说的什么失落的二十年是蓄力期,为了再度腾飞一百年,这纯属扯蛋。这种以点带面,不讲整体,光讲局部的文章,懒得去反驳。这个话题脱离科普的范畴,不展开了,总之,长远来说,个人是不看好的。这个话题涉及资本主义优缺点的大概念,唤些牛人出来解读吧!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27 21:10:30 +0800 CST  
悲剧了,刚刚发的一篇,笔误,把“普惠”打成“惠普”了!
楼主 fb_叶良辰  发布于 2016-12-31 21:41:46 +0800 CST  

楼主:fb_叶良辰

字数:252418

发表时间:2016-05-14 00: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15 05:08:33 +0800 CST

评论数:104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