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王风云志

所以那段时间的英国鹌鹑就成了宫廷贡品,幸亏简西摩一个人吃不了多少,鹌鹑的数量倒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若是换了一群中国人上阵,只怕是分分钟要弄出什么《论鹌鹑的100种吃法》来,到时候,鹌鹑可就得自求多福了。
遥想当年杨贵妃爱吃荔枝,一到季节唐明皇就派人给她八百里加急快递运过来,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亨利八世命人进贡鹌鹑,以满足简西摩之欲,古今中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西摩之为人,相对自己的前任要善良一些。当年凯瑟琳曾为主,她曾为仆,彼此之间有过一段感情,而凯瑟琳之女玛丽都铎只比她小了七八岁,这两人有些许姐妹情谊,也并不稀奇。从她对玛丽都铎的态度来看,称她是一位“英国好后妈”,也算是名副其实。
总的来说,简西摩在亨利八世和玛丽都铎父女之间,起到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凭借自己作为王后的身份,她对亨利八世说“要和谐,要有爱,父女不要互相伤害”,对此,亨利八世只是撇撇嘴,满脸不在乎的样子,说:“她若是能顺我的意,我和她自然是和谐有爱,如若不然,也只能互相伤害了。而且你的表述稍微有点问题,我和她之间不存在‘互相伤害’这种说法,只有我能伤害她,她是伤害不了我的。”
如何才能顺亨利八世的意?玛丽都铎揣测父亲的心思,给他写了很多书信,哪怕自己心中对亨利八世恨意滔天,在信中也表现得无比恭谦温顺,说什么“你是意义,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除了爱你,没有真理”,简直是要唱起歌儿赞美他,完全是一副人畜无害小绵羊的样子。若是这些书信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看见了,只怕是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句“模范父女”。
然而亨利八世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吗?不不不,作为一国之君,他所掌握的真相比任何人都多。所以,对于玛丽都铎的这些书信,他没有丝毫兴趣,而是把它们丢到一边,并向玛丽都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7 17:49:06 +0800 CST  
亲爱的女儿,你的来信我已收到了,你的心意我也已经知晓。既然你向我表达了心意,那我也向你表达一下心意。你若明确承认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并以书面形式递交给我,那我也不介意和你演一场“父慈女孝”的把戏,但你若是非要死鸭子嘴硬,整天说自己是什么“玛丽公主”,那么不好意思,我可能会忍不住想要弄死你。
千万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说笑,我这个人从来不喜欢说笑。对于你一直以来的种种忤逆之举,公然挑衅我的《继承法案》,拒不承认你的私生女身份,我的忍耐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点。我发起飙来连我自己都怕,甚至也无法确定我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我希望你能做出一些明智之举,不要再火上浇油,这样对你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再次重申一下,我现在不是以父亲的身份向女儿提出建议,而是以国王的名义向臣民下达命令。你最好擦亮眼睛,认清形势,不要自己撞到枪口上,懂?

你最亲爱的父亲
某年某月某日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7 17:50:19 +0800 CST  
玛丽都铎懂不懂呢?她其实是懂的。再没有比自己的父亲更加狠心无情的人了,由于自己拒不承认私生女的身份,父亲对此雷霆震怒。他非但禁止自己去探视生病的母亲,甚至不允许自己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同时还剥夺了自己结婚的权利,拒绝自己与任何人的亲事。
你说,这世上为何会有这样的父亲?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玛丽都铎对这句话是半点也不信的,什么情人,仇人还差不多。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仇人,非得是那种不共戴天的生死大仇,一见面就燃烧,就爆炸,就忍不住要挥刀互砍,一定要把对方折磨得死去活来才肯罢休。
亨利八世对女儿百般羞辱,玛丽都铎对父亲恨意滔天,两人之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任何交流了。现如今,安妮博林死去,简西摩上位,在她的有意调解之下,这对父女才重新开始了交流。只不过,这一次的交流依然是亨利八世固执己见,玛丽都铎又该如何应对呢?她还能像以前那样拒不承认私生女的身份吗?
低头,或者砍头,二选一,怎么选?
世上有许多大无畏的勇士,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一路高歌猛进勇往直前,宁折不弯永不低头,这种品质固然值得称道;然而世上还有许多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即便是做好了防御措施,依然不能保障自身安全,更何况是闷头闷脑向前冲,只怕是有死无生。
有时候迂回前进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看似换了一条路,距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但总不能来到悬崖边上还继续往前走,那已经是属于找死了。
玛丽都铎就算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最终也只能向自己无比强势的父亲低头。她满含泪水,心怀憎恨,在无比复杂的心境当中,向亨利八世承认了自己私生女的身份。
伴随着玛丽都铎的这一举动,这一场父女之间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了。
既然玛丽都铎愿意低头,那么很多事情就有得商量。父女关系有所缓和之后,历史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1537年10月12日,简西摩生下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六世(Edward VI)。
儿子的诞生令亨利八世欣喜若狂,他今年已经46岁了,可谓是老来得子,如果这一胎还是女儿的话,恐怕他真的要怀疑人生了。感谢上帝,让他终于有了儿子!
既然要感谢上帝,当然要搞一点宗教仪式,以表示对他老人家的敬意。对于基督徒而言,孩子诞生之后所要搞的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洗礼。
事实上,洗礼并不仅限于婴儿,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只要是新入教的信徒,总要经过这一仪式才行。洗礼可以是往身上洒水,也可以是全身浸入水中,这一仪式的意义大致在于洗去罪恶,以洁净之身来皈依宗教。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7 17:50:40 +0800 CST  
第六章 母子的悲歌

10月15日,亨利八世为爱德华举行了一场仪式,在简西摩王后的邀请下,爱德华的两位姐姐回到宫廷为他洗礼。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姐姐目前的身份都不是公主,而是爱德华的侍女。
想必在爱德华的受洗之日,玛丽都铎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她的妹妹伊丽莎白终于受到了和她一样的待遇,也变成了侍女,你要是说她高兴吧,似乎是有那么一点,但你要是说她有多高兴,其实也高兴不到哪里去。
就好比有两个人,一个人断腿,另一个本来没断,但后来也断了,难道原本断腿的那个人就该高兴了?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不是看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惨,甚至不是别人比自己更惨,而是自己比别人过得好,这才值得高兴。
同样是拿腿来打比方,我和你腿脚都正常,但我跑得比你快,比赛能拿第一,这才是真的高兴。我要是不跟你比赛跑,反而跟你比断腿,那我一定是疯了。
所以做人不能比惨,要比就比好。假如一个人要从比惨中获得心理慰藉,而不是卯足了劲儿去拼搏奋斗比谁过得好,那这个人的心理肯定是有点儿问题的。建议去找什么高僧大师给自己的脑袋开光,只有脑袋开光了,做人才能灵光啊。
下面言归正传,把目光放回到英国宫廷。
爱德华王子的诞生,对于英国而言是一件喜事,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管是乐极生悲,还是否极泰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简西摩生下王子之后第十二天,也就是1537年10月24日,她的身体因为出现了一些产后不适症状,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她甚至还未满30岁。
喜事与丧事接踵而来,这令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即便是冷血无情如亨利八世,也对此感到十分悲伤,在他后来与别人的书信往来当中,曾提及此事,说:“她为我带来喜悦,天主却将它混搅着她的死所带来的苦痛。”
毫无疑问,所谓的“喜悦”并不是指亨利八世与简西摩相处有多愉快,纯粹是因为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而已。倘若简西摩未有生育,或者生下的是个女儿,只怕她也要被离婚、被砍头,从她的前任以及后任的遭遇来看,这一点也不奇怪。
不得不说,这种事情对于女性群体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一个男人爱你,但爱的并不是你本身,只不过因为你有一个子宫,可以为他做生育机器,所以他就对你说爱。一旦你不能生,或者生的不是儿子,他的爱就突然不见了,就开始对你冷漠了、无情了,那么这种所谓的爱能有几分真实性呢?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8 09:32:41 +0800 CST  
令我想不明白的是,男人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倒也罢了,有时候甚至女人也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这又是什么道理?世间不知有多少婆媳关系产生裂痕,起因就是媳妇没有为婆婆生个孙子,所以婆婆就对媳妇各种看不顺眼了,要恶语中伤了,要挑拨离间了,要逼着媳妇一直生、一直生,非得生出个孙子不可了。
我个人是很无法理解这种逻辑的,既然同样是女人,那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处于什么阵营,就自然会为这个阵营的人说话,调转枪头一致对外,这才是合理的情况。
比如我是路边小摊贩,你是街头古惑仔,你整天来收我保护费,还动不动欺负我,我肯定是巴不得你出门被车撞死,这才符合逻辑。假如我不诅咒你,反而去诅咒整条街的小摊贩,骂小摊贩为什么不交保护费,那我要么是古惑仔的卧底,要么就是脑残无药医了。
然而这世上脑残无药医的人还少吗?不,不少。要不然,又怎么会有“汉奸国贼”这种群体的存在?不维护自己原本的族群,反而投向敌对阵营,然后疯狂地迫害自己的族人,这种情况发生的已经够多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说的是受害者对迫害者产生依赖、迷恋、崇拜的心态,通俗地讲,就是“受虐狂”,你不虐他不爽,你越虐他越爽。
说着说着就远了,还是回到故事当中吧。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8 09:45:04 +0800 CST  
无论如何,亨利八世确实是对简西摩有一点感情的,在简西摩死后,亨利八世将她以王后之礼下葬,并为她穿了三个月的丧服,另外还三年不娶,又在自己死后与简西摩合葬。以上种种待遇,都不是其他几位王后所能享受到的,可以说,一向强势霸道冷血的亨利八世,很少见地对简西摩流露出了温情的一面。
即便这一切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简西摩为亨利八世生了一个儿子,但有温情总好过没温情,不是吗?
简西摩下葬之时,玛丽都铎出席并协助主持了她的葬礼。作为相应的回馈,亨利八世将她召回皇宫,并重新给她安排了一些仆从。自此,玛丽都铎的日子才稍微比以前好过了一点。
下面以一段铭文来为简西摩的故事划上句号:
Here lieth a Phoenix, by whose death
Another Phoenix life gave breath
It is to be lamented much
The world at once ne'er knew two such.
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很渣,但是简单翻译一下还是可以的。铭文的大意如下:
此凤离世,永眠于此。
彼凤初诞,展翅翱翔。
悲之甚矣,哀之无极。
何日得见,双凤齐飞?
翻译完之后我心血来潮,又顺手写出了另一个版本:
此凤诞,彼凤殇。
子飞扬,母殓葬。
世人怜,多嗟叹。
子与母,难成双!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8 09:52:38 +0800 CST  
无权无势之人,最易受到轻视,有些轻视是针对个体,比如“某人有什么用”;而有些轻视是针对群体,比如“女人有什么用”。既然觉得女人无用,自然就不会将优势资源向女人身上倾斜,无论是生存权教育权继承权,都要留给男人,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生儿子要养,生女儿要扔;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读书,女儿却只能回家种地喂猪;儿子继承家业,女儿只能看着儿子继承家业……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肉体上被消灭,从思想上被愚昧,从经济上被制裁,那她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呢?活着就已不易,想要有所成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条路如此坎坷艰辛,叫人如何走下去?
因为被歧视,所以没权利;因为没权利,所以没能力;因为没能力,所以被歧视……一个怪圈就这样形成了。
其实,哪里是女人没能力,只不过是她们没有展现能力的机会罢了!把一辆宝马放在泥水路当然跑不快,有本事把泥水路换成水泥路试试?
有朝一日,伊丽莎白这辆宝马会走上水泥路,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她还要在泥水路上挣扎很久。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28 10:16:02 +0800 CST  
简·格雷(Lady Jane Grey),或译作珍·格雷,她与爱德华六世同年同月同日生,都是生于1537年10月12日。她的外祖母是亨利八世的妹妹,所以按照辈分来说,她是玛丽都铎和伊丽莎白姐妹俩的侄女。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身份,是现任辅政大臣诺森伯兰公爵的儿媳妇。
很显然,如果简·格雷变成了英国女王,那么她的丈夫马上就能夫凭妻贵,身份得到巨大跃升,同时,诺森伯兰公爵也能继续执掌大权。甚至更进一步地说,等到简·格雷以后生了孩子,并让自己的孩子继承王位,那么整个英国可以说就是这一家人的了。如此巨大的利益,叫诺森伯兰公爵如何不心动?又如何能不付诸行动?
然而世上真有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吗?严格来说并不是没有,但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想要执掌天下,首先就要征战天下。谁不知道王座之上无比风光,然而王座之下遍地枯骨,多少人以为自己能称王称帝,但最后的结局也只不过是死无葬身之地而已?
至于什么“两元搏百万”之类的事情,故事说得好听,看起来也确实没什么风险,但你要是真指望靠着买彩票发大财,那倒不如去工地搬砖还比较实际一点。
1553年7月10日,当诺森伯兰公爵把简·格雷推向台面之后,这个16岁女孩的命运就已经由不得她自主了。她或许有治国理政的能力,但在她得到英国民众的普遍认同之前,一切的荣华富贵都只是泡沫,轻轻一戳就破。
那么,英国的民众会认同简·格雷这位新国王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此时此刻,英国万千黎民的人心所向,不是简·格雷,甚至也不是伊丽莎白,而是一直以来不断遭到迫害和打压的玛丽都铎。
从大义上说,玛丽都铎是亨利八世嫡妻所生的长女,即便亨利八世对她的公主身份不予承认,但她的王室血统依旧无可置疑,任何一个具备了基本是非观念的人,都不会否认她的公主身份。
即便是抛去“大义”二字不谈,玛丽都铎的悲惨遭遇也足以令人同情,发自于灵魂深处的一丝悲悯之心,总会让人不吝于向受苦受难者表达最真的善意。
所以,哪怕我们明知道这世上有如此之多的假乞丐真懒汉,他们依然能够在路边躺着挣钱,只要人性的光辉不灭,这种人就永远有着生存的土壤。
既然人们连假乞丐都能善待,又岂会亏待一个真公主,尤其是一个受尽苦难的真公主?对于玛丽都铎,英国的民众只有两个字:支持。如果非要再加几个字,那就是无条件的支持!
动物界的王,拼的是尖牙利爪,无论是狮王、虎王、还是狼王,都是战力最强者;人间界的王,拼的是民心所向,倘若一国之内有多数人尊你为王,那你便是当之无愧的王,得民心者得天下,此为理所当然!
穿越过血与火,吟咏悲歌与战歌,玛丽都铎的时代即将到来。吾王,愿你端坐于王座之上,手持权杖,加冕桂冠!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31 09:52:59 +0800 CST  
玛丽都铎知道自己是民心所向,同时她也深知政治斗争充满巨大的危险,在她多年来与亨利八世相处过程中,她早已彻底明白了“政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她毫不怀疑诺森伯兰公爵会对她举起屠刀,因为连自己的父亲都曾对她发出死亡威胁,为了争权夺利,杀个把人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当玛丽都铎确认了爱德华六世的死讯之后,她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逃跑。很快,她就离开了诺森伯兰公爵的控制区域,并开始亮明旗号,寻求支持。
毫无疑问,玛丽都铎对政治的高度敏感性使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逃离危险区之后,她的生命安全暂时得到了保障,同时还获得了臣民的拥戴。在她的带领下,贵族和士兵们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反攻倒算。现在,轮到诺森伯兰公爵开始头痛了。
诺森伯兰公爵绝不是一个笨蛋——笨蛋坐不到他现在的这个位子。他懂得如何获得权势,并掌控权势,如果让他再更进一步,杀死玛丽都铎,并让简·格雷坐稳女王之位,那么他的权势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
倘若一切都能按照诺森伯兰公爵写好的剧本来演,那对他而言当然是再好不过。可惜的是,诺森伯兰公爵这次的对手玛丽都铎女士,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当他下令搜捕玛丽都铎之后,却发现玛丽都铎早已不知所踪,看着空手而归的手下,他的心头涌上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果不其然,诺森伯兰公爵不久之后又收到了一个新的坏消息:玛丽都铎公主正在大肆招募追随者,现在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倘若再任其发展下去,恐怕情况会大大不妙。
看着这一份最新情报,诺森伯兰公爵没有什么犹豫,马上就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前去镇压玛丽都铎。现在他已经没有别的什么选择了:先前玛丽都铎孤身一人的时候,他只不过是稍微迟了一步将她拿下,事态就演变成了如此局面,假如他现在再迟一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杀,必须杀了玛丽都铎!只有杀了她才能消弭祸患,只有杀了她才能让自己坐稳江山!
此时此刻,诺森伯兰公爵毫不掩饰自己深深的杀意,他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冲向玛丽都铎所在之处,这一战,他非赢不可!
诺森伯兰公爵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然而他真的能赢吗?行走在半路上的他绝对不会料到,在他的身后,有一群人向他的背影投去了怎样的眼神。
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句来自东方国度的古语,现在要在诺森伯兰公爵身上应验了。如果他不曾离开王都,那么以他这些年来所积聚下来的威势,别人也不敢在他眼皮底下搞什么小动作;但他现在既然已经走了,而且还带走了大量军队,那么他对王都局势的掌控力就趋近于无,在这种情况下,别人要搞什么花样可就再容易不过了。
1553年7月19日,在诺森伯兰公爵离去期间,英国枢密院向广大民众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玛丽都铎公主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至于那位被诺森伯兰公爵扶上台的简·格雷女士,就让她见鬼去吧!
这条消息简直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王都及周边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欢腾得像是过节似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大喊着支持玛丽公主,他们愿意让她做玛丽女王!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31 10:10:08 +0800 CST  
第八章 女王的上位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且说这诺森伯兰公爵亲率大军,前去缉拿玛丽公主,心中本是踌躇满志,哪曾料到后院失火?自7月19日枢密院宣布支持玛丽公主起,只不过一天时间,消息就已传到军中,这下子,情况可就大大不妙了。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诺森伯兰公爵的脸色顿时就变了,他脸上黑云压城,全无半点血色。他再看周围的人,只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也跟着变了,原本他受人敬畏、受人仰望,但现在不会再有谁敬畏、仰望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鄙夷的、不屑的眼神。
天大的权力,也大不过人心。若是人心所向,平民亦可称王;若是人心所背,皇帝也要垮台。
诺森伯兰公爵曾经执掌大权,但他的大权是从哪里来的?这固然少不了他的苦心经营、玩弄手段,但我们要明确一点:他的大权来自君权。
因为当初的一国之君爱德华六世年纪还小,所以他能够代替爱德华行使一部分君权,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变成了国君。莫说他不是,即便他真的是国君,那又如何?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君权神授”,帝王的加冕要经过教会的仪式,故而有此一说;中国的帝王则讲究“受命于天”,自称为“天子”,也是认为上苍之上有天意。
然而追本溯源,不管人间帝王得到了哪路天神的支持,其本质上都是因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若民众离心离德,则君王离死不远。
因此,“君权神授”的本质应该是“君权民授”,而臣子的权力比君王又低一层,应该叫做“臣权君授”。诺森伯兰公爵权力虽大,但也大不过一国之君,既然连国君都无法抵抗民意,那他区区一个臣子,又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所以他注定失败。最终,在7月20日这一天,面对众人敌视的眼光,他心如死灰,往日的所有雄心壮志迅速从他身上剥离,同时也带走了他全部的精气神,让他整个人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年。
“我……难道就这样败了?”诺森伯兰公爵喃喃自语,言语之中带着一丝悔恨,一丝不甘,如果他当时能及早对玛丽公主下手,又怎会落得这般境地?
“对,公爵阁下,你已败了,束手就擒吧!”有人自王都而来,带着枢密院的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求诺森伯兰公爵投降。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8-31 10:20:57 +0800 CST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08:58:52 +0800 CST  
血腥玛丽即将崭露头角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0:05:56 +0800 CST  
信仰这种事可大可小,因人而异,有些人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有些人则无所谓信与不信。对于玛丽女王而言,她的宗教信仰程度即便达不到牺牲一切的地步,但也相差无几。
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玛丽女王的行为。相传,在她决定将简格雷处死之前,曾经给过简格雷两个选择:“改信天主教,或者死。”
由于简格雷出生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时代,因此自幼就信仰新教,她和玛丽女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仰足够虔诚。她看着玛丽女王,脸上没有丝毫犹豫,说:“背弃信仰和死亡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我选择死。”
既然简格雷决心赴死,那么玛丽女王也就只能成全她了。至于那位诺森伯兰公爵,他倒是主动表示愿意改信天主教来求生,只可惜玛丽女王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所以他到最后也只能被送上了断头台。
从玛丽女王对这两人的态度来看,她倒也算得上是个明白人。诺森伯兰公爵是元凶首恶,无论他信仰什么,都不足以洗清他的罪孽;简格雷只是一个被人推上台面的傀儡,处处受人操控,所以对她不必过多追究。
可惜的是,简格雷太有主见,而一个有主见的傀儡就已经不再是傀儡了,尤其是当她的主见与玛丽女王相左时,更让她的存在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显然,玛丽女王并不希望自己身边埋着一颗定时炸弹,所以无论对方是否无辜,她都必须死。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1:12:28 +0800 CST  
第九章 血腥的玛丽

诺森伯兰公爵和简格雷死亡之后,玛丽女王继续挥舞屠刀,杀向了一直被她所憎恨的新教。
早在玛丽女王登基之初,就已经看新教十分不爽,她所做的种种举措,无一不是针对新教而来。当年,新教在亨利八世的授意之下,宣布她父母的婚姻无效,以至于她从堂堂一个公主沦落为私生女。所以她上台之后,立刻就拨乱反正,推翻新教的决议,宣布自己父母的婚姻合法。
随后,玛丽女王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极力削弱新教在英国的势力。新教被削弱之后,天主教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重新回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之前的强势状态。
玛丽女王如此举措,无异于往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炸弹,霎时间激起了无数波澜。要知道,新教被亨利八世定为英国国教,已有二十余年之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接受某种教育,信仰某种东西,结果突然间有人告诉他,他之前所深信的,都是错误的,这叫他如何接受?
对英国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大动荡,更是一场利益上的大冲突。思想信念坚定者,比如简格雷之类,宁死也不愿改变信仰;至于那些既得利益者,要想让他们放弃利益,从土豪变土鳖,他们也是断然不肯的。
古往今来,改革为什么总是这么难?
说到底,也无非是思想动荡和利益冲突。满清入主中原,要求汉人剃发,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情,却遭到汉人拼死抵抗,以至于满清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等到满清坐稳江山了,大伙儿就习惯剃发留辫了,后来大清要亡了,那些遗老遗少却依然保留原来的发型,不也是因为思想上的惯性使然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动荡甚至比利益冲突更可怕。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代表利益,本性代表思想,二者相比,转移本性居然难度更大,由此可见一斑。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1:30:01 +0800 CST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5:38:36 +0800 CST  
要疯了,好好的一个帖子也不知道什么内容犯了禁忌,反反复复被抽楼,而且不是发完之后马上抽楼,是隔一段时间后才抽,严重影响了阅读流畅性……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5:43:12 +0800 CST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5:51:32 +0800 CST  
第九章 血腥的玛丽

诺森伯兰公爵和简格雷死亡之后,玛丽女王继续挥舞屠刀,杀向了一直被她所憎恨的新教。
早在玛丽女王登基之初,就已经看新教十分不爽,她所做的种种举措,无一不是针对新教而来。当年,新教在亨利八世的授意之下,宣布她父母的婚姻无效,以至于她从堂堂一个公主沦落为私生女。所以她上台之后,立刻就拨乱反正,推翻新教的决议,宣布自己父母的婚姻合法。
随后,玛丽女王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极力削弱新教在英国的势力。新教被削弱之后,天主教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重新回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之前的强势状态。
玛丽女王如此举措,无异于往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炸弹,霎时间激起了无数波澜。要知道,新教被亨利八世定为英国国教,已有二十余年之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接受某种教育,信仰某种东西,结果突然间有人告诉他,他之前所深信的,都是错误的,这叫他如何接受?
对英国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大动荡,更是一场利益上的大冲突。思想信念坚定者,比如简格雷之类,宁死也不愿改变信仰;至于那些既得利益者,要想让他们放弃利益,从土豪变土鳖,他们也是断然不肯的。
古往今来,改革为什么总是这么难?
说到底,也无非是思想动荡和利益冲突。满清入主中原,要求汉人剃发,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情,却遭到汉人拼死抵抗,以至于满清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等到满清坐稳江山了,大伙儿就习惯剃发留辫了,后来大清要亡了,那些遗老遗少却依然保留原来的发型,不也是因为思想上的惯性使然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动荡甚至比利益冲突更可怕。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代表利益,本性代表思想,二者相比,转移本性居然难度更大,由此可见一斑。
想当年,亨利八世将英国国教从天主教改为新教,他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到如今,玛丽女王想要让英国回归天主教的怀抱,各方面的阻力同样不小。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6:27:48 +0800 CST  
新教徒既不愿意改变原有信仰,又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他们与玛丽女王之间的冲突变得无可避免。玛丽女王虽然是一个女人,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有妇人之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早就把她打磨成了铁石心肠。面对新教徒的反抗,她雷霆震怒,决定以霹雳手段,扫平一切碍眼之人!
既已称王,岂能没有王者风范!你亨利八世能做得,我玛丽女王难道就做不得吗!
杀!既然不能从思想上改变你,那就从肉体上消灭你!
杀!既然你不愿低头,那我就将你砍头!
杀!你要么服从,要么死!
一个个新教徒被送上绞架,在挣扎中断气;亦或者被绑在火刑柱,在烈火中殒命;倘若罪不至死,又不愿改变信仰,就只能被驱逐流放,背井离乡。一时之间,不知有多少腥风血雨,在这个国度来回冲刷,伴随着新教徒的凄厉呼号,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正因为玛丽女王对新教徒大肆迫害,杀得人头滚滚,所以她才会在英国历史上,留下“血腥玛丽”的名号。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在这一次巨大动荡中,究竟有多少人命丧于血腥玛丽之手呢?
有数据指出,因为信仰新教而死于非命的,共有三百余人。这个数字多不多呢?
万事万物都有评价标准,因为评价的对象不同,所以标准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玩女人,皇帝老儿有三千后宫佳丽也是天经地义,寻常男子脚踏两船就是花心浪荡,二者如何能比?
再比如同样是杀人,普通人杀人是罪犯,军人杀敌是英雄,至于君王杀人,实乃稀疏平常。不论古今中外,一国之君都是要杀人的,区别只在于或多或少而已。
以君王的评价标准而论,玛丽女王迫害新教徒,杀死三百余人,就要被说成是“血腥玛丽”,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1 16:28:11 +0800 CST  


楼主 尘洛若影  发布于 2020-09-02 09:00:53 +0800 CST  

楼主:尘洛若影

字数:44950

发表时间:2020-08-20 19:22: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2 13:49:52 +0800 CST

评论数:1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