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概念解释》入侵才是侵蚀中华的无形杀手!!!

就像今天很多人不懂得怎么实际规避自己的主观臆断。但当你懂得物性之名与人感之名的区分后,就能做到将自己的感觉与实际事物的自然本性进行区分认知,你会慢慢对外界事物的自然演变属性以及规律进行深入了解。随着你对外界事物的自然演变属性以及规律了解更多的时候,就会自然的发现,当你在做决定时,不会脑袋一热就做了。这个时候你会主动寻找事物演变之“机”,然后也就懂得了择机入手。这个时候所谓的主观臆断也就自然规避了。中国讲究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思维逻辑归正,很多东西你根本不用去可以解决,他自然就没有了。而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是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8:45:47 +0800 CST  
老子讲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细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上边说的,每个字都要独立分析认知,因为人的思维构成本身将外界事物的自然演变道理搬进了脑袋才产生了思维。真的是这样,大家可以仔细思索一下,人们的思维逻辑怎么产生的?他来源于哪?他就来源于外界事物的自然演变道理。所以中国最注重道理,懂道理的人思维清晰做事条条是道,不懂道理的人思维混乱做事完全没有章法。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8:47:13 +0800 CST  
而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人生有所进步,那就要从构建自己有效的思维开始,那就必须学习外界事物自然演变发展规律,探查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这都要从学习道理开始。而要学习道理从哪入手呢?那就是文字,中文文字本身就是“载道”用的。用来承载中华几千年悟到的各种经验道理。要想的得到这些那就要从清晰文字的本质内涵入手。这个内涵细微到文字的每一个音象形指等细节上。这就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道理。就像一个好的房子,要想建好他,必须从从打造土石砖木的尺寸形状开始。而整个世界文化的打造呢?那就要从每个文字音形象指开始。

所以学中文客不是说听别人说他是什么意思就完事的。里边是含有相当深的道理内涵。
而现代的概念都是一些不懂的人搞出来的,他们根本发现不了中文的极深道理内涵,所以正因为他们的概念缺乏这个道理内涵,才造成了学概念的人根本无法建立自己的逻辑分析思维。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8:50:31 +0800 CST  
上边说了,人要想进步,首先要完善思维方式,要想完善思维方式就要知道外界事物的自然演变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理,而要弄懂这些道理就离不开文字。

所以老子写道德经以“道可道、名可名”开篇。

你要想弄明白“道”,那就必须对“名”有足够了解。而“名”呢?就是中文文字。

要是这个中文文字本身都被篡改混乱后,那道理肯定也会混乱的。

中华古人都将道理,现在为什么不讲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名”被人篡改扭曲了。人们不知“道”了,当然也就没人讲道理了。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9:19:05 +0800 CST  
西方给中国搞进来的这些概念,扭曲了中国的物名文字,也就混乱了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当然这也是他们来中国搞概念的根本目的。

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他们的概念,因为每个概念与实际都存在偏差,也就造成了概念学的越多,这个人的思维越偏离实际。造成这种人不敢面对不能融入社会。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过一天算一天,沉迷游戏等等。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9:38:39 +0800 CST  
西方给中国植入的这些词组式“概念”对思维造成了混乱。这只是初步目的。

其第二步目的那就是当你自己对自己都开始狐疑了,那么他就可以让你听他的了。

中文的文化理念,讲究识“物”知“道”,教人文化的都是吧学生往认知自然事物然后构建自己的分析思维上面引导。讲究明师指路吗。而西方人给搞的这些概念不是再指路,而是让你对他形成崇拜。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9:46:22 +0800 CST  
比如说
基督教有“上帝”的说法,中国的道教也有“上帝”的说法。并且道教的比基督教的还早。

可是今人一听说进基督教的“上帝”就感觉高大上!你听说道教的“上帝”就认为是迷信。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里边的问题?

同样都是信仰,同样都是上帝,可是人们的“概念认知”完全不同。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09:56:19 +0800 CST  
说道对概念的解释权,然后就要细说中文的雅俗之分了。

中文分为雅用法与俗用法,

但是到宋朝后基本就分不开了,开始雅俗混乱了。比如成语“之乎者也”的故事就出现在这个时期。连宋朝丞相都不懂中文为什么要用之乎者也。

说道这我跟大家说个理念,

一个社会的文化理念由两种发展状态,
第一种“上治理下”,
第二种“下改变上”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理念治理能力有效的时候,一般是官方语言在不断替代民间用语,比如秦朝的隶书出现后,成为了官方文字,然后天下效仿。隶书的出现使得中文进一步象美观发展。而治理无效的时候,那就是民间用语开始替代官方用语,比如今天的“小姐”“同志”等等内涵被污染。

大家别看这两个微妙的不同。如果你是管理者,当你的管理工具不断别人破坏时,造成的结果就是你这个管理者也就不被百姓承认了,所以在中华历代雅必须大于俗。

当一个社会的文化中官方的雅大于民间的俗,那就是上治理下的有效时期。当民间的俗大于官方的雅,那么国家的管理就出现了被动,甚至衰落,到最后领导说话也就不好使了,天下也就乱套了。

大家知道社会是兴盛衰亡的周期,一般在兴与盛的时期都是雅大于俗,雅在替代俗,而衰与亡的时期都是俗大于雅、俗在替代雅。这个大家可以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去验证。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0:19:36 +0800 CST  
在雅大于俗,雅在替代俗的时期,说明官方掌握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最终解释权。


而俗大于雅、俗在替代雅的时期,说明官方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已经没有了解释权。


说白了前者话语权牢固,那么百姓的向心力就强。而后者呢?俗大于雅、俗在替代雅的时期说明国家治理出现了混乱,上边对话语权的管理基本为零。那么他说的话以及出的政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失去效力。到最后流失的那就是国家公信力。如果刹不住车,那就离解散差不多了。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0:25:21 +0800 CST  
而西方给中国搞的这些概念,正好是在清末的混乱时期搞起来的,原本都应该是“俗”的东西,他们却堂而皇之的成为现在的“雅”,当然这套西方搞进来的概念体系不被剔除的话,那中华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是不可能翻身的。只能继续崇洋媚外。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0:27:55 +0800 CST  
刷新贴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0:54:55 +0800 CST  
刷新贴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2:47:08 +0800 CST  
前边说了西方搞了很多新的词组概念进入中国。这些概念之所以能形成,就脱离不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定义”。而这个所谓的“定义”本身也不是中华文化理念中的东西。中文是“象物”而不是“定义”。

中文的内涵解释在一个时期被人系统的“重新定义”了。也就是说其内涵被系统扭曲篡改了。

换个角度说吧,比如今天我把所有的英文单词全都进行重新定义,让他形成新的概念,去覆盖原有的英文内涵。其结果会是什么???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06:04 +0800 CST  
上边说了一个“象物”与“定义”,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象物”

这就需要说两个文化界存在的不同体系。

第一个:给物命名。
第二个:给字定义。

在这两个不同体系上,中文走的是第一个,它的思维基础是“物”而文字是工具。

而定义体系所走的路那就是给“字”定义,他围绕字来说他的认知,而不是把思维落到实际事物上。

这里边有很大不同。这两个的不同在诸子百家时期也出现过争论,那就是名家与道家的名实之争。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12:14 +0800 CST  
说到文化界的名实之争,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少有人重视它。
为了让大家思维清晰,我先贴一篇文章,让大家认知中这个名实之争。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14:00 +0800 CST  

刷新贴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14:38 +0800 CST  
第一章 再论鸡三足,兼论中华名物文字的析本思维

古有庄子与公孙龙子的“鸡三足”之争,两千年来人们都在以为“鸡三足”是诡辩。其实不然,这是中华名物文字的析本思维被人们淡忘后才造成的误解。中华名物文字的析本思维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维:自然物本思维。
人们说出话的意指,或者说思考问题时其思维意识落在了自然存在的实际事物上。比如自然存在的实物鸡,一般每只鸡有两个足。以这种自然实物为本的思维来分析判断,“鸡三足”的说法肯定是错的。因为自然物本思维所说的足是指鸡的两个“实足”。

第二阶段思维 :人为名本思维。
也就是人们说出话的意指,或者说思考问题时其思维意识没有落在了自然存在的实际事物上,而是落在了人为给文字添加的定义上。比如,自然存在的实物鸡存在两个“实足”,但是因为文字的出现,衍生出了一个名义上的足,也就是人为定义后形成的“名之足”。比如泡椒凤爪,此爪既不是鸡的左足,也不是鸡的右足。他是一个物类的统称,这个统称只存在于“文字界”,不存在于鸡身上。这个人为定义出的“名之足”是为了让人们认知事物和进行语言交流才出现的,它对人的认知和语言沟通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如果以对人的语言交流和思维认知产生实际的实际影响来论“鸡之足”的话,那么就有鸡左右两个“实之足”和一个人为定义出的“名之足”,故曰鸡三足。按人为名本思维而论,这个世界确实存在鸡的三个“足”的说法,即“鸡左足”“鸡右足”“名之足”这样来说鸡三足的说法就是对的。

第三阶段思维:自我析本思维
这个自我析本思维,就是对他人说出的语言或者写出的文字进行“自我分析其本”。比如庄子与公孙龙子的争论,其中庄子说鸡两足,反查其思维之本时,你会发现庄子的思维逻辑是以自然实物为本思维,它以自然存在的实际事物为思维和语言的基础。庄子是道家吗?讲究道法于自然的。所以他的一切论断以“自然实际事物”为本。这是道家的特点。
而公孙龙子呢?他认为不能忽略“人为定义出的物名概念”对人思维和语言沟通产生的实际影响,这个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很关键。必须得把它单拿出来进行独立分析认知。如果人们不能把这个“人为定义出的物名概念”本身与自然存在的实物进行有效区分的话,就会造成思维认知混乱。所以他一直强调鸡三足。当反查公孙龙子思维之本时,你会发现公孙龙子的思维逻辑不仅有自然物本思维逻辑,他还有人为名本思维逻辑,他的名实论也是在说这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也是后人把公孙龙子归入名家的原因。
以“自我析本思维”来论,庄子与公孙龙子之间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之说。从其两者所用的语言能反查出其两人思维逻辑之本,这样就达到了你对庄子与公孙龙子的独到分析认知。他们这个争论中谁对谁错根本不重要。这个争论的存在让你明白了一个很大道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作用。所以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从不纠结于谁对谁错,他只看事物出现的前因和后果,以及展现出的内在道理。因为知道一件事物的出现的前因和后果以及内在道理后才能对将来的同类事物进行有效把握。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14:52 +0800 CST  

鸡左足、鸡右足、(泡椒)鸡足。

大家看看上边这三个东西,是不是三个不同的东西?是不是他们都是鸡的“足”,

大家仔细想一下鸡三足的说法对不对?它是对的。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23:58 +0800 CST  
而为了避免这个“懵”,中文有独到的手段,

那就是“名实分开认知”。这才有了历史上的名实论。

其中“实”构建出了雅言体系,这个体系服务重点不是日常语言交流,而是构建人的深度分析思维,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描述事物的自然道理用的,那些文字都是某物之名,看到那个字思维要想到他所指的实际事物。

其中“名”构建出了俗语体系,这个体系服务重点是日常用语交流,一般都是表达个人的看法与想法,也就是“义”。人们为了表达准确往往就会吧一些词汇的意思固定下来,也就是定义。


也就是说,真正懂中文的,必要要懂两套思维逻辑。
第一个:给物命名。
第二个:给字定义。
如果不懂这两套逻辑,根本看不懂这个社会的。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3:46:12 +0800 CST  
举个例子,现在人们一说到中过的“天”“天道”等名词,一般都会认为这些事迷信。

但是呢?我给大家剖析一下。

现代科学人为宇宙存在一个支撑它运行的支撑,他们命名为----奇点,
然后认为从这个奇点生发出的宇宙有一个自然运行的规律,他们命名为---自然规律。

而中国古人也曾经认为宇宙存在一个支撑它运行的支撑,他们命名为----天,
认为从这个奇点生发出的宇宙有一个自然运行的规律,他们命名为---天道。

大家对比一下,从给发现的事物命名角度来看,谁是科学谁是迷信?你会发现这里边也没科学的概念,也没迷信的概念。他们是同出一辙的。

如果中国人信天、信天道是迷信,那么现代人信奇点、信自然规律是不是迷信?
如果现代人信奇点、信自然规律是科学,那么中国人信天、信天道是是不是科学?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从给事物命名的角度去认知文字时是不是很理性?是不是自然的把那些“科学与迷信”的定义全都屏蔽了?这些被屏蔽后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争论就少了。

如果吧这种给物命名的理念被使人皆知后,是不是连东西方的意识形态类之争都没有了?




楼主 元成子  发布于 2018-05-31 14:05:10 +0800 CST  

楼主:元成子

字数:23

发表时间:2018-05-30 22:02: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3 09:23:15 +0800 CST

评论数:2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