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对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石碑的质



不,没有错,最关键的证据还在后面。
陈中原教授在论文中继续写道:
“距今2000—3000a以后,海平面已十分接近于现代,并趋于稳定,导致此时三角洲平原上的潟湖已基本成型,但它们的规模远比现今大得多。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可知,这些潟湖的南界(也就是最大海侵范围)可继续向南延伸10—30km不等,横向也远较现代扩展得多。例如三角州平原中部的布鲁卢斯潟湖曾经向东扩展至达米亚德河的西侧(钻孔S40—31处,见图一)。平原西部的伊德库潟湖西区都曾是潟湖环境(钻孔S73—76处,见图一)。另据大量钻孔和文史资料分析可知,尼罗河三角洲平原距今7000a以来,在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和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至少曾有6—7条规模比现今大的河流广布全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河流在距今2000—3000a时都消失了。究其原因,可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来解释。距今2000—3000a时,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上的人类活动已达相当程度,人们围田修河、开渠引水、大兴水利,由于大量水源被引用于灌溉,洪水期河中水量明显不足,枯水期河床干枯,加上人们盲目开发、淤堵,这些大河终于萎缩,有的就从此消失了,有的变成人工渠道。如三角州平原西部的阿尔马哈目第亚大型水渠就是在早期的卡努比克河道基础上修建;现代平原上的两条大河,即罗塞塔河和达米亚德河也是近2000a来人类开挖的结果。因此,潟湖也因得不到充分的淡水供给而其功能逐渐退化,人们乘虚而入,围垦造田。有的潟湖因被堵绝了与海的连通而最终演变为滨海平原,如伊德库潟湖西区大片平原就曾是著名的阿布齐潟湖。因此,可以说全新世中后期以来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本区河流湖泊的发育,但人类活动却导致了三角州平原环境功能的退化。”

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可以总结为以下两条:
1、在距今2000—3000年时,三角洲沿岸,尤其是西部沿岸,沿着海岸横向分布的几大潟湖构成了一个潟湖群,面积非常大,南北宽度在10—30公里以上。在图一中,我们看到,从西向东有马利尤塔湖、伊德库湖、布鲁卢斯湖和孟扎拉湖,另外,现在的伊德库潟湖西区大片平原(S71—79),过去曾是阿布齐潟湖,包括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S71—76)在内,都是面积浩瀚的潟湖,而潟湖与海洋之间,由一道沙洲隔开。在图一的基础上画几根简陋的红色线条,其区域内就是几大潟湖的大致边界和范围。
而潟湖的南端,才是当时真正的海岸线。



这个结论,表明在距今2000—3000年时,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属于一片沙洲和潟湖,根本不具备建立一座城市的地质基础。


2、从7000年以来,三角洲至少曾广布6—7条规模比现今大的河流,更接近呈鸟足状三角洲,而这些河流在距今2000—3000a时都消失了。究其原因,可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来解释。
这个结论表明,纵使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能够建立一座小型城市,距今2000—3000年时,马利尤塔潟湖、伊德库潟湖和阿布齐潟湖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咸水潟湖群,这个地区水网纵横,既无淡水水源,又无完善的道路体系,既不适于耕种,又与尼罗河三角洲的产粮区相去甚远,在这里建城没有地基条件,也毫无经济价值。
退万步说,如果在公元前334年时,亚历山大真想在埃及建一座港口城市以获得埃及的粮食的话,那他就应该顺着罗塞塔河或者达米亚德河进入三角洲内陆,甚至去到尼罗河河谷靠近法尤姆的那样的更合适的地方,靠近当地的商业中心和粮食主产区,并且交通完善,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粮食运转码头,也才能实现稳定获得粮食供应的战略初衷。
假如实现不了得到埃及粮食的目的,那亚历山大在这里造一座所谓的城市干什么?

3、法洛斯岛(Island of Pharos)今天还屹立在亚历山大城外,但是这并不是亚历山大国王在此建城的有力证据,法洛斯岛原本只是就矗立在海中的一个孤立的石质礁岛,面积很小,根本不足以建立一座城市。即使如同传说的那般,马其顿人从法洛斯岛修建一道大堤通往三角洲大陆,那么,这道大堤应该会有多长呢?
应该有10—30公里。
因为只有这么长,才会让大堤穿过整个潟湖群,连接到三角洲的冲积扇上去,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海岸线。
从卫星地图与图一的对比来看,今天的亚历山大城为了城市建设,大量填海造地,那些平直的海岸线很多都是填埋出来的。比如,与1990年时相比,今天的的马利尤塔潟湖的东部和伊德库潟湖的西部,已经被填成了大片平原。
这更是充分说明,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的这个位置,在公元前334年,根本没有可供建设城市的陆地资源,连最起码的淡水资源都在50公里以外。



所以,看看前334年时的地形图,我们终于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那就是:
在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港所在的位置完全是松软的沙洲与浩瀚的咸水潟湖群,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当时真正的海岸线距离现在的海岸线最少还要偏南10—30公里,在沙州和潟湖建立城市既无地质基础,又无经济价值,更无充足的淡水供应。

所以,那座叫“亚历山大”的港口城市在那时还不存在,所谓的“地中海新娘”只是一个传说,像海市蜃楼一样美好,却也像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只要太阳升起,迷雾散去,一切历史的泡沫也都烟消云散。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6:39:58 +0800 CST  


三、亚历山大港何人所建?建于何时?



今天,亚历山大港就迤逦睡卧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上,真成了一个慵懒的“地中海新娘”,如果不是亚历山大大帝所建,那它又是何人所建?建于何时?


由于缺乏准确的资料,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依靠东鳞西爪的历史痕迹来进行推测。
公元619年,波斯人占领埃及;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赶走了波斯人,从此开始了阿拉伯人统治埃及的漫长历史。
据说,在7世纪中期东罗马帝国一度占领过亚历山大港,但很快被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的埃及总督阿姆鲁夺了回去,并且,阿姆鲁还拆毁亚历山大港的城墙,造成了这个港口在地中海地区的地位急剧下降。直到19世纪,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亚历山大港缩小为一个仅有约4000居民的小城。
1798年,拿破仑带领的法国军队攻占亚历山大港,占领了整个埃及,其设置的埃及总督在亚历山大大兴土木,疏浚泊位,并开挖了港口与尼罗河之间的运河,由此,亚历山大港才开始有了兴盛和繁荣,逐渐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港口。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推想亚历山大港的建城过程估计是这样的:
1、在尼罗河三角洲上,只有当河道稳定之后,马利尤塔潟湖、伊德库潟湖和阿布齐潟湖逐渐萎缩,平原逐渐形成,人烟密集,人们从事农业与渔业,公元后3—4世纪,亚历山大才开始形成小渔村。
2、七世纪,人口增多,粮食贸易增加,埃及与西亚和欧洲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小渔港规模扩大,亚历山大逐渐形成港口,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再加上它处于阿拉伯人经陆路向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北非地区扩张、然后前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所以,亚历山大发展成为阿拉伯人、东罗马帝国等各方势力争夺的重镇,亚历山大一度迎来了一轮发展高潮。
3、到奥斯曼土耳其时代,因为地中海地区各种力量的对抗相对稳定,拜占庭灭亡了,欧洲人对埃及不太感兴趣,所以亚历山大又衰落下来。
4、19世纪以前,地中海沿岸港口众多,埃及并非经济繁荣地区,也非交通要道,所以在法国人到来之前,亚历山大都只是一个独处一隅的小城。有人说它是欧洲通往印度陆路商道的开端,这是刻意夸大了它的重要性,因为从地中海前往印度,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并不需要从亚历山大开始,欧洲人在巴勒斯坦、黎巴嫩上岸,到达亚喀巴湾,经红海和阿拉伯海前往印度,在19世纪之前,亚历山大港始终都没有处在重要商道上。另外,从欧洲前往非洲纵深,也不需要到亚历山大,而经过突尼斯、利比亚更方便,沿非洲绕好望角新航道开辟之后,欧洲人更不会经埃及前往非洲内陆。
5、亚历山大在1820年之前的萧条,更否定了公元前334年在此建城的经济上的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埃及的经济水平更达不到19世纪初的繁荣程度。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负有特殊使命的拿破仑数万大军的到来,亚历山大港才开始成为真正的重要港口,被英法轮番争夺、控制,只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了2000年。


2016年,埃及说是要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收集和展出那些沉没在亚历山大港东部海床上的历史遗迹,其中包括阿布齐尔海湾的古城“赫拉克利翁”、罗塞塔河河口的古城“卡诺珀斯”和埃及艳后宫殿的遗迹。
而这些假得离谱的所谓“水下古城”、“水下文物”,就更是欲盖弥彰地显示了亚历山大港是一座人造古城的本质。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6:44:55 +0800 CST  


四、亚历山大港不存在了,那么,托勒密王朝呢?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亚历山大被证明在公元前334年是一座虚构的城市,那么,附着在亚历山大港上的那些辉煌传奇的人和事呢?


比如说,定都于亚历山大的托勒密王朝。
据现有的西方史书记载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逝,他创建的宏大帝国分崩离析,变成了托勒密、安提柯、塞琉古三个王国,这三个王国互相攻伐,最后被罗马全部消灭,地中海由此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还有,托勒密王朝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还有,征服亚历山大并与埃及艳后相恋生子的凯 r>

比如说,所谓“世界七大奇迹”的真实性。
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有一位腓尼基旅行家安提帕特(antipater)他游览了地中海东部沿岸,列举出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后世人反复沿用,“七大奇迹”的说法也就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七大奇迹”中有两个是肯定不存在的,这不是“安提帕特”(antipater)在撒谎,而是有人故意伪造了“安提帕特”这个人物,目的就是用他这个“同时代的证人”,来见证“地中海人造文明”的伟大辉煌。
而这,就从反面说明了,有人花了很大力气来证明的东西恰恰是子虚乌有的。


比如说,诞生在亚历山大的《圣经·旧约》希腊语译本《七十人译本》(Septuagint)。
公元前280年左右,托勒密二世在亚历山大召集了72位犹太学士,让他们在法洛斯岛上,将《摩西五经》从《圣经》从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然后将书收藏在他的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里。所以,这个版本的《圣经·旧约》就被称为《七十人译本》(Septuagint),但只有五章,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从此,这本希腊文的《五经》译本,就成了后世《圣经》各版本演变的重要基础。如果亚历山大港不存在,那么《圣经·旧约》版本的权威性也就不复存在,这对基督教世界来说,几乎就是毁灭性的。




比如说,从亚历山大港源源不断运输出去的、供养地中海东部沿岸希腊化地区庞大人口的粮食,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希腊化地区的人口将何以生存下去?
…………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6:56:00 +0800 CST  


五、文化的战争实际上比武器的战争更残酷



站在印度著名古迹“摩亨佐-达罗”(据说为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的遗址前——其实你把这个废墟叫做什么都无所谓,因为“达罗毗荼文明”已经消失快4000年了,没人来跟你争辩。
我忽然明白了。
如果哪一天中国亡国灭种,他们一定会指着外滩说,上海是罗宾汉大帝建造的,外滩上的那些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洛克式、 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衷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的大片建筑,全部是罗宾汉大帝在黄浦江登陆以后所修建的,这就是有力的证明。
虽然我们知道,尽管在“罗宾汉传说”刚开始诞生的那个年代,长江入海口还在江阴以东不远,南通都基本上只还是一个沙洲,而珠海和澳门都还只是伶仃洋里的孤岛,但是,他们一定还是会那么坚持,并且还会把上海改名为“新利物浦”,把复旦大学改名为“罗宾汉大学”。因为一百年之后,就再没有人来跟他们理论了。

军事的霸权只是剥夺你的生命,而文化的霸权连你祖宗和你生活过的一切痕迹都要给你消灭得干干净净。
有时,文化战争比军事战争还要来得更加的隐蔽、更加的残酷无情。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6:58:04 +0800 CST  


第五节 被岁月浸泡了1990年,罗塞塔石碑为什么还是这样万古常新?



一、天上掉下个“罗塞塔”


1798年—1801年期间,拿破仑率领四万大军占领埃及。1799年7月15日,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在罗塞塔河河口城镇郊外,指挥修建军事要塞时,意外在泥土里挖到一个黑色玄武岩制作的石碑,这就是罗塞塔石碑的传奇来历。后来,这个石碑辗转落到了英国人手里,至今为止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理所当然属于世界级文物。
罗塞塔石碑,是从18世纪开始到现在的200多年以来,西方人构建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基石。可以说,没有罗塞塔石碑,现代文化显学——“埃及学”就很难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庞大体系,西方人引以为傲的古希腊文化就缺少了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文化渊源和强有力的佐证,所以,罗塞塔石碑就成为了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24:47 +0800 CST  


二、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岁月,罗塞塔碑应该留下什么样的沧桑容颜?



看过电影《埃及艳后》的人,都记得影片里那个羸弱的跟自己姐姐克利奥帕特拉结婚的少年法老托勒密五世。据说,公元前196年,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在当时的埃及首都亚历山大发布了一段诏书,用来阐述自己继承王位的正统性,并歌颂自己减税、树立神像的众多功德和贡献。
法老的诏书用三种语言刻在罗塞塔石碑上,最上面的是古埃及专门敬献给神明的象形文字圣书体,中间是埃及平民使用的世俗体,再下面是古希腊文。在18世纪的时候,人们完全无法解读古埃及文字,而罗塞塔石碑上的希腊语却是能读懂的,所以,人们用希腊文做桥梁,就突然找到了一把打开古埃及语言与文化宝库的神奇钥匙。




当然,这块像“芝麻,开门吧”那样有神奇秘诀一般的罗塞塔石碑从天而降,疑问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第一,据说罗塞塔石碑是托勒密五世在亚历山大城安排刻写的,而前面我们已经推论出现在的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334年时是不存在的,那么,公元前196年时,真的有个法老叫托勒密五世吗?真实的托勒密五世应该是定都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说,罗塞塔石碑应该安放在哪里呢?
第二,我们假定,即使亚历山大城在当年是存在的,罗塞塔石碑刻写完成,在亚历山大城的神庙穹顶下放置了几年,之后,托勒密五世据说就被他的王后、也是他的姐姐克利奥帕特拉毒死,这块石碑自然也就会马上被毁坏或者遗弃,那么,它被扔到哪里去了呢?
后来人发现,石碑被扔到了5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而实际上,当时罗塞塔城所在的位置更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那里距海岸线也才只有7公里,处于尼罗河支流的河口。
第三,这样一来,罗塞塔石碑存在过的物理环境,就经历过三种可能:
1、罗塞塔石碑首先在一个开放或者半开放的空气中存放了几年或者千年,空气环境属于高温、潮湿、重盐;
2、罗塞塔石碑被砸烂,运到50公里以外,沉入地中海中,随着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扇扩大,逐渐被埋入海底淤泥,直到1990年以后被人挖出来,重见天日;
3、罗塞塔石碑被砸烂以后,直接埋到泥土里,没有被海水浸泡过。

一块刻满细小文字(包含行间距在内,平均每行1.14厘米)的玄武岩石碑在高温、潮湿、重盐的空气中,或者风化若干年之后被砸烂扔进海水,或者在海底被浸泡埋葬了2000年,或者是在泥土里埋了将近2000年,这样的恶劣环境,自然不可避免地会给石碑带来三种破坏效果:
a、风化
b、土沁
c、腐蚀(海水、海底生物、泥沙)
以下,我们就来一一探讨罗塞塔石碑的各种生存环境。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28:51 +0800 CST  


罗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一种情况:风化。
假定罗塞塔碑被砸烂后,一直保存在地表之上,而且一直保持竖立,所以,除底座之外,碑身没有接触泥土,也就没有出现沁色。
一块石碑,暴露在空气之中达2000多年,就算不直接受日晒雨淋,但它依然要受到风化的作用,从而留下岁月的痕迹。
1、亚历山大城地处地中海北岸,同时又受到沙漠气候影响,所以,夏季的白天高温炎热,但晚上温度又很低。岩石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升温,晚上降温,内部温度差异会导致岩石内部产生引张力,形成不均匀膨胀,使得岩石产生裂缝,进而层层剥落。
2、地中海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东部海域盐度达到39.58‰,而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只有35‰,因此,亚历山大港空气潮湿,含盐度很高,又有盐风化的破坏作用于石碑,盐晶的生长会使岩石表面产生蜂窝状风化,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化穴,岩石由表及里逐渐松散、脱落和破碎。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黑色玄武岩,一般来讲,玄武岩在风化过程中可分为四个阶段:
a、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石或矿物碎屑。
b、饱和硅铝阶段: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Cl-和SO42-全部被带出,部分k+Na+Ca2+Mg2+及少量的SiO2转入溶液,形成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及绿泥石等。
c、酸性硅铝阶段: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形成高岭石/变埃洛石等。
d、铝铁土阶段:全部的可移动的元素都被带走了,形成铁和铝的氧化物及部分二氧化硅等红土型风化组合。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32:06 +0800 CST  


另外,有没有一种可能,石碑在没有直接遭受日晒雨淋的情况下,风化作用会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那我们不妨来参考一下曲阜孔庙的几块立在亭子里的石碑的风化程度,尤其是那块立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的石碑,才180余年,还是处于大陆内部,空气中的湿度和盐度都远远小于地中海海滨,字迹就模糊到了如此程度。
由于制作石碑的材质不同,石碑的风化程度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在2000年的时光里都暴露在高热、潮湿、温差大和高盐度的空气里,罗塞塔石碑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这个痕迹不是对石碑形成的污染,那种污染可以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手段予以清除,而风化的作用对碑体尤其是文字的破坏,是任何修补手段也修补不出来的。
罗塞塔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共有14行古埃及象形文、32行埃及草书和54行古希腊文,平均每行文字高1.1厘米,尤其是最下面部分的希腊文,平均高度甚至只有0.5厘米,过去2000年了,居然清晰如丝,如蝇头蚁足,没有一点漫漶之处,如此防风化技术,真是神鬼叹服。

这些是孔庙里的几块石碑: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35:51 +0800 CST  


罗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二种情况:海水腐蚀。
罗赛塔城处于罗塞塔河河口,而在1799年时,罗塞塔城正处在海边,现在的7公里海滩是200年来被河水冲积或者人工填海填出来的。
凭什么判断罗赛塔城当时正处在海边?
1799年时,法军士兵在罗赛塔城外修建的是炮兵阵地,是用来对付英国海军的,而当时大炮的射程大约只有1300米左右。所以,法军要防范英军进攻,就必须把大炮架在海岸边上。
罗塞塔石碑就是从地里挖出来的,而这里被三角洲冲积扇覆盖过来的时间又不会太长,所以,罗塞塔石碑被埋在海底,被海水长时间浸泡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年05期中,有一篇《大洋岛屿玄武岩低温蚀变作用及其对大洋过渡金属循环的贡献》,专门论述了玄武岩中的金属成分经过海底的低温蚀变作用,主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原岩的特征。
“用化学方法和ICP一MS方法分别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铁锰结壳产出区玄武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经受了强烈的洋底低温蚀变作用,主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原岩的特征。样品与新鲜大洋岛屿玄武岩(OIB)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所研究的岩石属典型的大洋板内玄武岩。受洋底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样品的Al2O3,Fe2O3,MnO、K2O,P2O5含量增加,MgO,FeO的含量降低。蚀变作用使大洋岛屿玄武岩中的镁、铁等活动组分大量流失,从而表现出相对富SiO2的特征(标准矿物计算结果中出现石英)。由于蚀变作用,活动组分的流失使样品的REE相对富集,而富REE铁锰氧化物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中的沉淀不仅使样品的REE含量增大,而且引起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表现为∑c(Ce)/∑c(Yb)值增大。以REE富集机制为基础,对样品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活动组分的流失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因低温蚀变作用所引起的新鲜玄武岩的单位质量亏损为0。150~0。657,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为0。006~0。042。主元素中以铁、镁的流失亏损最为明显,新鲜玄武岩中铁、镁的流失比例分别为18。28%~70。95%和44。50%~93。94%,超过了岩石总量的流失亏损比例(15。0%~65。7%),因而样品相对贫铁、镁。其他元素的流失量和流失比例都很好地印证了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样品中铝、钾、磷负的流失量是由于沸石在岩石气孔中的充填和岩石的磷酸盐化。理论计算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都表明,大洋岛屿玄武岩的低温蚀变向海水提供了大量金属,这是大洋海水中金属循环的重要环节。”

而另一方面,玄武岩本质上属喷出性火山岩,普遍存在气孔构造,在海底受到富含钠的海水作用后,其气孔被矿物质(如方解石、石英、玉髓等)所充填,会呈现出明显的杏仁构造,然后变得比较松脆。
比如,在澎湖群岛中,锭钩屿地势起伏且柱状节理方向不同,且由于柱状经海蚀、风化,海蚀柱间形成一线天的奇景。鸡善屿为典型玄武岩方山小岛,由大小鸡善两岛屿所组成,柱状节理发达,节理面多为六角形,棱角分明;小白沙屿有特殊弯曲的柱状玄武岩景观,北面有宽阔的海蚀平台,平台上隆起的滩岩,受海水的侵蚀后成豆腐状。







2017年4月29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9日攀登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获得了5公斤的珍贵玄武岩样品。
林立的海底岩石,看上去坚硬无比、气势磅礴,但在“蛟龙”号的机械手面前,却像豆腐一样脆弱,一抓就碎。它们本是坚硬的玄武岩,但长时间被海水侵蚀, 经过长年累月的蚀变而成这样松脆。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的那块玄武岩制作的罗塞塔碑,却品相完整,字迹异常清晰,不管是正面还是侧边,都没有海水腐蚀过的痕迹。
据说在1998年,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净还原其原貌,但石碑左侧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但即使是在没有被清理的区域内,我们也没有看到海水或者海生物侵蚀过的痕迹。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39:29 +0800 CST  


罗塞塔石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第三种情况:土沁。
随着这些年“文物热”、“收藏热”的兴起,土沁作为一种文物鉴定方法,已经被广大专业和不专业的中国人用在了各种材质文物的鉴定上,不管是玉器、陶瓷、陶器、石雕甚至木材,文物鉴赏家们都能从“沁”的颜色、面积、深度和形状等各方面看穿真伪,看透历史,从而找到自己所向往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不知道土沁这种分析方法是中国人独有的,还是全世界都在普遍使用,如果全世界都接受了这种方法,那大家可能都会忽然想起欧洲博物馆里的那些伟大的古希腊雕塑,比如《断臂维纳斯》、《掷铁饼者》、《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自杀的高卢人》等等,在那些洁白如玉的大理石石雕上,为什么就找不到一点点土沁呢?难道这些石雕几千年来都是保存在真空环境中的?
一个文物,玉器、陶瓷、陶器、石雕甚至木材(比如铁力木、桃花心木、香樟、黄花梨等等),一般埋在土里超过100年基本上都能受沁,如果是遇到海边盐质土壤,文物受沁会更快。
所谓沁,就是文物被埋在土壤里达到一定时间,就会因为文物在所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水或矿物质的风化与侵蚀作用于文物本身,铁、锰等氧化物的分子、离子缓慢地侵入,使文物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侵蚀所产生的颜色就被称为沁色,是文物原生色以外的次生色,这通常会成为一个文物的重要鉴定标准。
并且,沁色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空间适应和电子适应过程,与文物表面的晶格生成了新的晶构,所以不管你是用软物擦拭,还是用化学药物分解,还是用辐射或超声波照射,都难以全部清除文物上的土沁痕迹,而且这还容易破坏文物的表面。而文物在土壤里埋的时间越长,所形成的沁色就越难以清除,所以文物界一般都会都把土沁看做文物本身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不会刻意去消除这些岁月留下来的有独特价值的有力证据。
一般来说,文物上除本色以外,有玫瑰红色便为钾锰沁,有红色便为铁锈沁,有黄色便为铬沁,有绿色便为铜沁,有黑色便为金(或水银)沁,有白色便为水沁等。在多数情况下,沁色是由各种矿物质浸润后产生的颜色,也有的是在相互搭配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
另外,除了土壤成分以外,文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酸碱度也会对文物的沁蚀状态产生影响。
若在干性和高寒地区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慢得多;
在密闭及腐蚀物少的环境里,沁蚀的速度就会更慢一些;
在湿热性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会快得多;
在强酸、强碱或海滩盐地区的环境中,沁蚀和腐蚀的速度就更快,重金属或重金属盐沁入文物里面,就可能使文物上沁入集中的地方产生凹陷现象。

当然,有一些文物,比如去年出土的海昏侯墓玉印,就没多少沁色,这是因为玉印打磨光滑,在埋到地下前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包浆,再加上玉质致密,体积又小,所以会出现沁色很少的现象,但是罗塞塔石碑纯属石质,体量又大,埋藏地点又是海边的重盐环境,所以,不可能没有一点沁色出现。




我们掌握了这些文物鉴定的一些基本常识,回过头来审视在土里可能埋藏了上千年的罗塞塔石碑,可曾找到任何一点土沁的痕迹?
当我们想在罗塞塔石碑上寻找风化痕迹的时候,有人说,罗塞塔石碑长期埋在土里。
当我们想在罗塞塔石碑上寻找土沁的痕迹时,有人说罗塞塔石碑长期埋在海水中。
当我们想在罗塞塔石碑上寻找海水侵蚀的痕迹时,有人说所有的侵蚀都被大英博物馆的专家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修复了。
罗塞塔石碑能够如此闪转腾挪,真够难为那些“专家”了。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45:15 +0800 CST  


三、罗塞塔石碑只有达到以下苛刻条件,才可能如此万古常新



在罗塞塔石碑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点风化、土沁和海水侵蚀的痕迹,而石碑又确确实实被认为有2000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猜想,罗塞塔石碑只有达到以下苛刻的保存条件,才会保留下今天这样的完美效果(除断裂外)。

1、首先,罗塞塔石碑刚刚竖立起来,埃及艳后就把她的兄弟兼丈夫干掉了,然后马上就把石碑砸烂遗弃;
2、石碑刚刚被砸烂扔掉,马上就被忠于法老托勒密五世的人悄悄捡起来,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3、石碑被藏起来,却没有被埋到地下,而且为了避免风化,主人还用类似于毯子之类的东西把石碑包个严严实实,最大程度与空气和水分隔绝,在后来2000年中,每一两年就要更换一次毯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石碑与空气隔绝,从而免被盐湿和温差所风化;
4、在后来的岁月中,哪怕掌管控制亚历山大港的统治者,从法老换成了罗马人,又从罗马人换成了波斯人,又从波斯人换成了阿拉伯人,又从阿拉伯人换成了库尔德人萨拉丁,又从萨拉丁换成了马木留克,又从马木留克换成了突厥人,石碑的主人传了一代又一代,但石碑仍然是这户人家最坚定的精神信仰和最高的机密,保管石碑的这户人家一没有绝嗣,二没有放弃忠诚,他们薪火相传,一代接一代,把对托勒密五世的忠诚整整坚持了2000年;
5、1798年,法国人到来,不知为什么,石碑的这家主人突然一下子改变了坚持了2000年的信仰和祖训,突然一下子觉得这块石碑一文不值,自己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保存,所以决定把石碑扔掉。但奇怪的是,你要扔掉石碑,敲烂砌墙也行,做个猪圈挡墙也行,但为什么要偷偷从亚历山大港拉到罗塞塔城外去埋起来呢?是不是怕清真寺里的阿訇当做异端给烧死了?
6、说来也巧,石碑主人刚刚把石碑埋在土里没几天,法国人立马就把它给挖出来了,所以,潮湿而含盐的泥土同样没造成什么损害,英国专家用抹布擦擦灰尘就可以了。
于是这块天设地造的罗塞塔石碑就这样神奇地“大白于天下”了。


只有完全而严格地符合这个过程和所有条件,罗塞塔石碑才会呈现出今天的这副“倾国倾城”的容颜。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49:48 +0800 CST  


第六节 祛除对“人造文明”的 崇拜,必将带来全人类的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



实际上,即使在近两百年屈辱史中也从来没有失去过文化自信心的中国人,对于比确实自己先进的文明(比如500年来“西学东渐”的西方文明),并没有形成过妄自尊大的文化民粹主义甚至是文化极端思想构成的全社会主流价值观,但是,这并不等同于中国人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一切弄虚作假的“人造文明”。
进入21世纪以后,逐步富强起来的中国人,也逐步增强了对自己古老文明的信心,而同时,也逐步敢于怀疑甚至甄别外来文化中的不合理甚至是伪造的那部分内容。接受了现代科学和人文思想启蒙的中国人,正在运用我们从先进文化中所学到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对自己的古老文化进行重构和批判,同时,也在对中华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进行解析和批判。
“疑古”,不仅仅是疑中国之古,同时也要疑国外之古,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不管是古埃及、古苏美尔,我们都要拿来,用同一个尺度、同一个标准进行重新判别。

伴随着中国正在重新走向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步伐,中国对旧有的自我与他者的文化格局进行重新解构的文化运动正在到来——实际上,在打破知识垄断权力的互联网上,这场运动早就在一群非职业人士中进行了。今后,随着更广泛的社会专业知识阶层的加入,这个文化运动的速度必将会加快,规模也必将会扩大进而涵盖各个知识范畴,这个过程将会持续很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且会形成全世界范围的注入了中国元素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新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由于是以中国伟大的民本主义和人道传统为主要骨架之一,再结合西方真正先进的现代人文思想和科技探索精神,所以,其探索必将更加深刻,其影响必将更加悠久,这将会构成人类通往下一个“轴心时代”的必然阶梯,从而将地球文明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尽管未来几十年全世界的前途很暗淡,但是人类新的文明时期正在到来。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52:09 +0800 CST  


在网上看到一篇如何制作仿古石雕的文章,与君共赏。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对制作仿古石雕的古董商人们的敬业精神表示几分敬意,起码他们还不会太欺负我们的智商。

附录: 如何制作仿古石雕?


一般工薪阶层都具备收藏仿古石雕的条件,所以仿古石雕在市场上很畅销,仿古石雕是怎样做的?
石雕作旧有很多客观条件要满足,尤其是选料,各种酸碱程度不同石料上面的杂质表现、色泽表现都对仿旧效果有影响。如有的石料质地不纯;有石、有斑、有色、有裂纹、有软、有硬。对石料的认识是做旧的首要条件,要依石料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做仿旧。料适于做什么样的旧,就仿什么样的旧。
仿古石雕作旧有出土古和传世古之分,这是以出土古石雕和传世古石雕为依据的。两者区别表现在沁色和光泽上,在作旧技法上大体相同但略有差异。
做传世古石雕是仿其工艺风格并施以抛光工艺,或者作风化效果,做出上古石雕以沁色为主,有的不经过抛光,有的略加抛光或者擦拭。作旧前要先打磨,一般是用油石、细砂纸或金刚石打磨然后是抛光,有用在轮沾上二氧化二林将器物抛光还有一种用金刚砂、滑石粉或细锯末,将器物放在特别的滚筒内上光,称之为滚光。
1、将石雕工艺品表面用硝酸水或盐酸水刷之。因化学反应已将石面腐蚀。放于夏季露天中雨淋,放久颇与文物相似,因硝酸水或 盐酸水所致呈黑色而且亮浑然一体,况且其 上犹有一皱皮之状。但是真正文物并无此等 之物。
2、将石雕用火烤热,用白矾水调黄土涂抹其上,待干后做出土文物状。
3、将石雕用大烟水略加白矾煮之数日。再将石雕取出,干燥后,呈似铁屑锈之色。
4、用滕黄白矾水煮石雕数日,同上之效果。
5、用香头将石雕熏上一层原胎,置于向阳处,每日喷水数次,经数月再将浮烟灰浮土用凉水刷去,所剩烟釉与石雕凝结之物与真正黄土锈所差无几。用“高锰酸钾”开水冲好,涂到石雕像上,挨高锰酸钾向里浸润后,按照颜色的深浅要求,再将表面浮色用清水冲刷干净,随后用少许黄泥浆擦一遍,即能达到仿古作品的效果。这里需知真正石雕文物,若用碱水刷之其锈不会剥落。若造假之锈,呈逼真,但以碱水刷之其锈不复存在。
6、用氧气枪进行火燎处理,根据不同石材的硬质程度,火燎的时间为4-9秒,氧气枪距石雕表面的距离控制在6-11cm,石雕烧焦面积达75-96%,然后用铁刷子打毛干净,视新旧程度用棕毛机打磨透,再涂上陈茶叶汁47%,加墨汁3.1%、铁锈汁4.3%,待干后打蜡,至达到石材仿古要求。
经过精心研制的仿古石雕兼具了防水、耐腐蚀的特性。仿古石雕仿造以往的样式做旧,用带着古典的独特韵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为体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仿古石雕通过样式、颜色、图案,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仿古石雕与真正的古石雕最大区别在于,仿古石雕没有古石雕里面所包含的历史和故事。这也正是仿古石雕和古石雕的价值差异所在。不过如果是出自名家的仿古作品,还是会受到许多人的欢迎。所以说对于没办法找到古石雕的那些爱好者来说,选择名家仿古石雕也是不错的选择。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7:54:03 +0800 CST  


第七节 一个专门用来检验古埃及文明真伪的行动方案



古埃及文明的核心是石头,所以,要检验古埃及文明的真伪,关键就在石头上。


实践证明,在没有铁制工具、没有现代化的吊装设备、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的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完成以下工作:
1、开采大吨位石料;
2、运输大吨位石头;
3、加工大体量石头。
由此,我们设计出一个行动方案,专门用来鉴别古埃及庞大石质工程的建筑年代,看看在没有铁制工具、没有现代化的吊装设备、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的条件下,人们能不能完成对大吨位石头的开采、运输和加工。
如果能完成,那些庞大的石头工程就经得起检验,古埃及文明就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不能,就说明埃及的埃及现有的那些金字塔、神庙、石雕,都是在铁制工具出现之后的产物,所谓古埃及文明就是被伪造出来的,由此,建立在古埃及基础上的一系列历史谎言便不攻自破,地中海地区乃至两河流域的历史将重新改写。


附录:“玩石娱乐大奖赛”行动方案简介




第一,由一家民间文化机构出面,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玩石娱乐大奖赛”;
(民间机构出面是为了回避官方及国家色彩)

第二,“大奖赛”每年举办1次,连续举办10年;

第三,竞赛项目和奖金金额:

一等奖:开采20吨以上的完整石料
奖金金额:300万美元,若五年内若无胜出者,可提高到500万美元;

二等奖:把石头加工成一根的带柱基、柱身、柱头的纺锤形圆柱,为多立克柱式,高10米、直径为1米,柱身要刻出若干图案
奖金金额:200万美元,若五年内无胜出者,可提高到300万美元;

三等奖:运输200吨以上的石头,运输距离:50公里(包含500米的河道)
奖金金额:100万美元,若五年内无胜出者,可提高到200万美元;

四等奖:
各分项中的最好成绩(由此可测出古人的最高上限)
奖金金额:5—20万美元;

特别奖:
标的:修建小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神庙圆柱等
材料:用模板将沙子胶结成人造砂岩,或者用石灰、沙子、火山灰和海水制作“罗马砂浆”,模拟早期混凝土。
奖金金额:50万美元;


第四,比赛地点:
中国内地,如甘肃、宁夏、新疆、云南等地,地理气候条件与埃及类似的地方。

第五,限制条件:
1、禁止使用铁制工具和所有现代化加工工具;
2、禁止使用所有工业化以后才出现的索具;
3、禁止使用所有工业化以后才出现的运输和吊装设备;
4、参赛时对各种工具进行检查,防止有人使用极大提高含铁量的“人造石头”等作弊工具;
5、…………

第六,报名、比赛与直播
1、在网络上大规模宣传,提高“大奖赛”的知名度,激发人们参加比赛的兴趣,尤其是激发世界各国、各种群体的参与兴趣;
2、比赛时,选手除不能使用铁制工具及所有现代化工具以外,鼓励采用各种一切创意和方法;
3、对比赛进行大规模网络直播,尽量扩大“大奖赛”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关注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并使人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道理:
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工巧匠,不管是在哪个历史年代,不管是哪个地方,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条件下,都不可能开采、运输和加工大吨位石料。

第七,费用与收入估算
由于绝大部分的比赛奖金不可能被兑付出去,举办大奖赛所产生的费用只产生在以下方面:
1、比赛举办机构的常规运行费用;
2、文宣费用;
3、比赛场地租用费、设备租用费、临时人工费、材料费,等等;
4、部分选手的路费;
5、比赛期间的食宿费用;
一年费用估计在3—5亿元左右,十年30—50亿左右。
如果考虑制作综艺节目(类似于《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明星参加的综艺节目)、出售旅游参观券、博物馆门票、奖品拍卖等项目收入,估计能回收10—20亿。

第八,在这个比赛结果的基础上,“大奖赛”组委会的特聘专家可陆续发表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

…………


用十年的时间,花30—50个小目标,初步揭穿古埃及文明乃至地中海文明的造假实质,初步扭转中国在文化研究上的被动局面,极大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豪感,加快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的步伐,促进全球“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到来,为打破西方世界的文化霸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你认为值得吗?



(全文完2018年4月初于昆明)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18:00:55 +0800 CST  
@挖坟总动员 2018-04-02 12:17:31
见搂主长文,很高兴
-----------------------------
多谢支持。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1:13:26 +0800 CST  
@悬浮质子M 2018-04-02 12:42:28
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 大英博物馆 内部储藏室,没有对外公开,藏货820万件!

-----------------------------
原来我很羡慕,现在终于搞明白了,世界历史的大楼在我眼里垮掉了一大半,除了从中国抢过去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嘛.......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1:15:31 +0800 CST  
@a刘帝儒a 2018-04-02 13:00:03
天立出品,必属精品。坐等sky、银河战舰等洗地。然而这地不好洗。为什么呢?楼主是用论文体写的。先抛出论点,再引用大量详实的论论据,从而得出今人信服的结论。而我希望洗地的牧羊犬也能像楼主一样,用详实的论据来反驳。而不是张嘴就来的想当然。或直接开喷武扣帽子。
-----------------------------
多谢夸奖,实不敢当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1:17:16 +0800 CST  
@倚天立 2018-04-02 11:12:49
前 言
广义的古地中海文明,实际上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地区各城邦文明、特洛伊文明、迈锡尼和克里特文明、古罗马文明、古犹太文明等等,是15世纪以后,突然在欧洲爆发式出现的“古代文明。”
总体来讲,这些“古代文明”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些“古代文明”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有的甚至早到公元前3000—前5000年之间。
2、这些“古代文明”达到的文明程度非常......
-----------------------------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8-04-02 19:23:55
俺是搬砖的。仅就略知一点的领域说一下。
归纳一下石材、工具、工艺的简介:
简单点说,在中华新石器时代,加工石材主要表现在玉器和石器工具上,主要是按天然形状加工,先民采用了皮绳加硬质砂砾加水切割以及磨削工艺,曲线突破了石材加工,也就导致了圆雕的拙朴浑圆和大型石材的片状加工成型,这方面有大量论文和考古报告为证。
其后进入青铜时代,片切割和砣机切割先后发明,考古出土的大量青铜工具以及......
-----------------------------
兄台非常专业,受教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1:54:26 +0800 CST  
@倚天立 2018-04-02 11:12:49
前 言
广义的古地中海文明,实际上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地区各城邦文明、特洛伊文明、迈锡尼和克里特文明、古罗马文明、古犹太文明等等,是15世纪以后,突然在欧洲爆发式出现的“古代文明。”
总体来讲,这些“古代文明”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些“古代文明”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有的甚至早到公元前3000—前5000年之间。
2、这些“古代文明”达到的文明程度非常......
-----------------------------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8-04-02 19:23:55
俺是搬砖的。仅就略知一点的领域说一下。
归纳一下石材、工具、工艺的简介:
简单点说,在中华新石器时代,加工石材主要表现在玉器和石器工具上,主要是按天然形状加工,先民采用了皮绳加硬质砂砾加水切割以及磨削工艺,曲线突破了石材加工,也就导致了圆雕的拙朴浑圆和大型石材的片状加工成型,这方面有大量论文和考古报告为证。
其后进入青铜时代,片切割和砣机切割先后发明,考古出土的大量青铜工具以及......
-----------------------------
前两天,看到一个关于加工埃及一座神庙的工具的纪录片,主持人认为,古埃及人用的工具是铜质錾子,一个人一天用掉三把,全部工程下来,用掉了2000万把铜簪子。本人计算了一下,一把铜錾子重约半公斤,2000万把就是1000万公斤,合1万吨铜,这个牛皮吹得不同凡响。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2:00:13 +0800 CST  
@张埔诚 2018-04-02 19:23:33
作者:zy8357 时间:2018-04-02 18:56:09
我就想问楼主一句:如果西方想造假,为啥跑到埃及去造假?为啥不在伦敦、巴黎、柏林的周边造几个金字塔?一句话就能憋死阿Q。
真是傻。
连埃及在白皮历史书中什么地位都不知道就瞎比比。
来告诉你哈。历史上 埃及作为白皮伪造文明的枢纽,上启发了古希腊,滋养发展了古希腊文明。中,解决了古希腊科学哲学体系到古罗马之间的传承问题。下,链接东西罗马。
......
-----------------------------
埃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文化和物质(粮食)基础,否定了埃及,地中海文明的一切都不攻自破。
楼主 倚天立  发布于 2018-04-02 22:02:19 +0800 CST  

楼主:倚天立

字数:216250

发表时间:2018-04-02 18:45: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6 16:55:24 +0800 CST

评论数:103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