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好莱坞娱乐业背后的政治博弈

从80年代初开始,好莱坞由“制片时代”逐渐过渡到“明星时代”。就如同50年代“导演时代”变成“制片时代”是因为国际大环境的政治因素,80年代的好莱坞转换,同样也是因为国际政治博弈的结果。我们知道进入80年代后,冷战也逐渐迈向尾声,而且作为社会主义领头羊的苏联居然选了个亲西方的公知做国家领袖。同时不得不说30多年的“制片时代”虽然在艺术上把好莱坞电影折腾得够呛,但至少在政治上还是很有效的,好莱坞文艺圈当初那种向往共产主义的风气再也不存在了(至少已经成不了气候了),那么制片那凌驾于一切的大权也没就有必要存在了。

91年苏联解体后,整个西方社会更是像个巨大的吸血鬼似的吸食着因整个苏联及华约崩溃而带来的庞大的政治和经济红利,好莱坞自从进入到“明星时代”后,大牌明星的片酬简直跟坐像火箭一样,几年之内,A级男星片酬涨到2000万美元(A级女星1000万),像阿诺德•施瓦辛格,梅尔•吉布森这样的超级巨星更是达到惊人的4000万美元(女星方面最高的茱莉亚•罗伯兹(Julia Roberts)可以拿到2000万)。而大牌明星在一部电影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随着他们的片酬水涨船高,甚至超越了导演和制片,至于剧组其它人员更是不在话下。

这里楼主要说一个只有在“明星时代”时期才有的特殊现象,或者更精确说只存在于90年代这10年中:大家如果去查,不会查到阿诺德•施瓦辛格或梅尔•吉布森具体拿到4000万美元的,只会看到2000万这个数字,而在这2000万一栏前写的是“工资”(salary),而另外一半的钱,大公司会以其它形式支付。以阿诺德•施瓦辛格接拍《真实的谎言》(True Lies)一片为例,阿诺德•施瓦辛格这部片子的片酬将近4000万美元,其中1500万美元以工资形式支付,剩下的以其它形式支付,这包括:200美元一根的特制古巴雪茄几千根,军用型悍马一辆,全家黄金海岸的豪华度假游,度假期间的下榻地租借的是欧洲某国王的别墅……大家都是明白人,这样做给大公司和大明星双方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那个人人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能说的“you know what”的好处。而对明星来说除了那个“you know what”的好处外,还有一点:他们作为大明星虽然钞票多名气大,但很多东西还是搞不定的,比如上面的军用型悍马,国王的别墅,而这些对拥有无限资源及手段的大公司背后的大财团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就像楼主在上一章说的,这种看上去好像是双赢的局面,总是会有一个输家的,而这次这个输家则是IRS(美国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但IRS可不是那种只会蹲在角落默默哭泣的主,事实上作为全球第二大恐怖组织的IRS(第一大是CIA)可不是什么善主,怎么会允许他们这么玩,所以这种特殊现象只存在了10年。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5-29 21:04:51 +0800 CST  
自从进入新千年后,现时好莱坞的格局基本上是导演,明星,制片三足鼎立的局面,没有以前某一方压倒一切的“代表时代”了,谁更有话语权,决定于担任导演,明星,制片的这个人在好莱坞的地位的高低。现在明星的片酬比以前“明星时代”缩水不少,而且是实打实的“工资”了。缩水有多严重?90年代青春女星艾丽西亚•西尔维斯通(Alicia Silverstone)的片酬已经是1000万美元了,而20多年后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接拍《美国队长1》(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的片酬才30万美元。要知道当时才18岁艾丽西亚•西尔维斯通只不过拍的是校园青春片,也就是那种打扮的萌萌哒,穿着的美美哒,顺便再和几个帅哥谈谈恋爱的片子,而拍《美国队长1》之前克里斯•埃文斯已经是有二十年戏龄的老兵了,虽然称不上什么大牌,但也是小有名气,而且还是男的(好莱坞男演员要比女演员拿得多,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更何况拍的还是动作片(动作片一般来说片酬更多点,拍动作片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有时候还有危险,很多演员宁愿钱少点,可不肯拍动作片)。

其实同学们如果细心点,都会发现,不止是电影界,整个欧美娱乐圈:时尚界,音乐界……现在的收入都要比90年代少得多。在时尚界,人们很喜欢用一个词--supermodel(超级名模),其实现在根本没有什么超级名模了,最后一个能勉强称得上“超级名模”头衔的吉赛尔•邦辰(Gisele Bündchen)也在好几年前就退休了(即使是吉赛尔•邦辰也只能说是半个超级名模),在时尚发源地的法国supermodel这个名词已经弃用了,取而代之的是topmodel(顶级名模)这个词,除了美国和中国还在继续用这个词忽悠无知少女和人民群众。

超级名模这一特殊现象只存在于90年代这短短的10年间。当时时尚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出自于超级名模琳达•伊万格丽斯塔(Linda Evangelista),她说:“我和克莉丝蒂(指另一个超级名模克莉丝蒂•杜灵顿(Christy Turlington)),如果今天没有至少1万美元,根本不会从床上起来。”(We have this saying, Christy and I. We don't wake up for less than $10,000 a day.)那时的超级名模走一场短短的10-20分钟的时装秀,可以拿2-3万美元(而这样的时装秀在2个星期的时装周期间,她们1天就要走5-10场,而1年这样的时装周有10个—巴黎,米兰,伦敦,纽约春夏的prêt-à-porter时装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秋冬的prêt-à-porter时装周,再加2个巴黎春夏的haute couture和秋冬的haute couture时装周),而现在的顶级名模能拿1万多已经很好了,除了出场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时装秀,可以多拿点,但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时装秀时间要比其它时装秀长出很多,40-50分钟,而且1年才1场秀,其它品牌1年至少2场秀(春夏的prêt-à-porter,秋冬的prêt-à-porter),多的则是1年5场秀(春夏的prêt-à-porter,秋冬的prêt-à-porter,春夏的haute couture,秋冬的haute couture,再加1场croisière)。



整整10年的“超级名模”时代由这本1990年1月份的《时尚》(Vogue)杂志开启,从左至右分别是:娜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 琳达•伊万格丽斯塔, 塔加纳•帕提兹(Tatjana Patitz),克莉丝蒂•杜灵顿和辛迪•克劳馥(Cindy Crawford)

在音乐界,现在收入最高的是泰勒•斯威芙特(Taylor Swift),去年赚了1亿7美元,同样是女生,90年代的“辣妹”(Spice Girls)1年每人赚1亿7英镑(注意:是5个女生每人赚1亿7,是1亿7英镑,是90年代的1亿7英镑)。同时大家不要忘了一个事实,在经过08年和4次量化宽松后现在1美元的实际平均购买力只相当于当初的20美分。 当然收入大幅度缩水的,不仅仅是他们,事实上除了金字塔顶尖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到是越来越富),普通大众和他们一样一年不如一年。(经常碰到某些死脑筋的的朋友感慨:中国虽然发展的快,但永远也超不过美国,因为如果中国要达到美国那人均5,6万美元的GDP,受资源所限,没有可能。--我说,你傻啊!你可以想办法把他拉到2,3万,1,2万的,不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5-30 08:11:22 +0800 CST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楼主上面说的90年代苏联和华约的解体给整个欧美西方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政治和经济红利,经济方面欧美像野狗一样在苏联和华约倒下的庞大尸体上大快朵颐,一片欣欣向荣,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头,政治方面终于赢得了冷战,斗倒了苏联这个可怕的红色怪物。欧美的老百姓生活富足,又不用像以前冷战时天天担心睡觉时俄国人的原子弹就落下来了,或者第二天起床满大街的T-72坦克,整天吃喝不愁,又没什么烦心事,所谓“温饱思淫欲”,老百姓的很多钱自然扔到了娱乐上。

而现在整个欧美社会,经济上普通劳动阶层和中产阶级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0.1%阶层的钱到是越来越多了),很多情况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可能也知道:劳动阶层和中产阶级一个月收入到手后交掉联邦税,州税,市税,社安税,保险金,医疗金,车贷,房贷,学贷后,不要说存钱,能满足下个月的基本生活就不错了,即使是很多我们看上去风光体面的中产阶级家庭,背后也是深深的危机感,一旦失业,可能意味着2,3月后就得睡马路。欧洲这方面倒是好很多,因为有着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但问题是要维持这样的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得很有钱才成,就现在欧洲各国的财政状况,有点远见的欧洲人都能预见,如果欧洲各国政府不能有什么好办法搞钱(很多很多很多钱),这个一直被欧洲人引以为豪同时又被中国的公知精英大家赞颂的体系还能走多远?

政治方面,虽然不用再担心俄国佬的入侵(欧洲东面那几个小国除外),但和90年代的歌舞升平比起来,现在欧美的屁民们要操心的事太多太多:恐怖主义,治安恶化,经济危机……再加上各类团体之间的冲突(移民和反移民的,LGBT和反LGBT,女权主义和反女权主义的,反特朗普的和支持特朗普的,支持禁枪的和反禁枪的,环保团体和工业组织及工人,白人和黑人,警察和屁民,吃素的和吃肉的……),以前这些团体之间的冲突还只是停留在打嘴炮的层次,而现在都是动手动脚,甚至动刀动枪的。其实西方社会的这些问题不是现在才突然出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之所以以前没有爆发,归根结底还是钱,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并不是说那些在贫贱夫妻身上产生的问题在富贵夫妻身上就没有,而是有了钱那些问题更容易平息和遮盖。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说了:问题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迟早会爆发的,和经济原因关系不大。楼主想说的是:人类在进入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各类社会问题总是会存在的,但就如同潜力没有开发出来之前永远是潜力,问题没有爆发出来之前永远都不是问题。(楼主这句话只适用于社会政治方面,为了防止喜欢找茬的网友问“如果我有狂犬病毒,一直不发作,也不是问题吗?”--去你的,你有很大问题)

人民群众的钱包越来越扁,操心的事却越来越多(不同于以前,现在操心的事都是发生在身边,最贴贴切切,看得见,摸得着的),“温饱思淫欲”反过来也可以说“冷饿需禁欲”(虽然还没到又冷又饿的地步),自然花在娱乐上的钱和心思越来越少。虽然演艺明星的收入了和巅峰的9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但从年入2亿美元降到1亿美元,只不过意味着是私人喷气机还是头等舱的区别,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4万到2万,可能就是是否要去睡大街的区别。诚然,公众的矛头应该指向那些真正的大资本家,但那些人都非常的聪明,从不抛头露脚,你都不知道他们是谁,而这些娱乐圈的艺人们虽然有脸蛋有身材,但显然没有脑细胞,还要时不时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媒体资源教大家怎么做人,看着自己Facebook和Instagram的粉丝数字,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思想领袖,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做起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公众怒火自然指向这些在他们眼里过着远超自己奢华生活的又不合时宜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明星们。

和90年代明星们享受得天独厚的公众热情比,现在欧美百姓对他们越来越反感,anti-celebrity的人越来越多,anti-celebrity的组织也越来越大。本章最后楼主引用某个anti-celebrity组织头头的一句话:“你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娱乐我们,所以闭上你们的臭嘴,开始跳舞。”(you exist solely for my entertainment. So, shut your pie hole and dance.)

下一节开始本章的PS部分……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5-31 06:21:36 +0800 CST  
PS1: 在本章的PS部分,楼主想先和大家讨论讨论网上经常说的“精英公知卖国贼都出自文科生”这句话。虽然这句话我们网上经常看到,却从来没人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一个文科生,而且很可能是理科生眼中最差劲的学艺术的文科生,楼主来谈谈自己看法(以下纯粹是楼主自己观点,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指出)。

要讲清楚为什么“精英公知卖国贼都出自文科生”,先要追根溯源说说一开始为什么是反过来的—欧美的“文科生”们那时候为什么崇尚共产主义?本帖主题是好莱坞电影,所以楼主也以一部电影开头。那就是2年前的电影《特朗勃》(Trumbo),这部电影是独立制片公司ShivHans Pictures和Groundswell Productions(其中ShivHans Pictures更是标榜自己为反好莱坞风格)出的。影片讲述的正是好莱坞“制片时代”的故事:好莱坞顶级编剧达尔顿•特朗勃(Dalton Trumbo)(经典影片《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和《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的编剧)受“麦卡锡运动”的影响遭到政治和人身迫害。

影片中达尔顿•特朗勃和朋友Arlen Hird(电影虽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但Arlen Hird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显然影片制作人员为了传达立意,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虚构了这个人物)有这么一段对话(请原谅没有中文字幕,图片截自楼主自己的蓝光收藏):








Arlen Hird看着达尔顿•特朗勃的大房子和大房子前的大池子嘲讽道:你满口共产主义,但住在有着这样大池子的大房子里,看着帮你盖房子挖池子的劳动人民,却非常心安理得。事实确实是这样,当时像达尔顿•特朗勃这样的好莱坞文艺圈人士,过着远比劳动工薪阶层富足的物质生活,享受着远多于他们的社会资源,虽然推崇共产主义,但却完全心安理得,没有觉得这有任何不妥,为什么?因为我文章写得比你好啊(作家,编剧),我舞跳得比你好啊(舞蹈家),我画画画得比你好啊(画家),我唱歌唱得比你好啊(歌手),我学问比你好啊(学者),我长得比你好看啊(演员)……。既然这样,这些人为什么还要推崇共产主义呢?因为他们和劳动工薪阶层比,基于前面的种种理由,觉得这是应该的,很自然的事情,但往上和大资本家们比,立即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不自然的事情—他们和那些大资本家们的差距远远大于他们和那些劳动工薪阶层的差距,如果说劳动工薪阶层和他们的差距是10倍的话,那么他们和大资本家们差距则是百倍千倍万倍,更令他们愤慨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社会资源上的差距,大资本家们拥有着他们没有的绝对权力。由于他们有更多机会和大资本家们接触,对于这种差异感受上更深刻。凭什么!?你文章写得有我好吗?你舞跳得有我好吗?你画画画得有我好吗?你唱歌唱得有我好吗?你学问有我好吗?你长得有我好看吗?……既然什么都不如我,凭什么享受比我高得多的物质生活?占据比我多得多的社会资源?拥有我不具备的巨大权利?

而这时候社会主义苏联在国际上的成功,和其推动的共产主义运动,让西方社会的文艺界人士看到了消除他们差距的可行方式。归根结底,他们推崇共产主义,并不是为了理想和信仰,只不过也是一己私欲。

而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则是另一种情况,和西方社会的同行比,那时候我们的文艺界人士和普通工人阶级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就以电影界来说,以前我共拍电影是XX电影制片厂(现在是XX电影公司,XX娱乐公司),以前拍电影的剧组人员,包括导演和演员都是XX电影制片厂的职工,每个月从国家那里领工资的(现在都是和私人老板签合同拿片酬的)。楼主来自于东部某沿海城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区,即使是本城的一些著名高知和文艺名人也和普通大众差不多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那些享受国家津贴的当然要好点,但也没有到像欧美那样阶级性的差异。这些“文科生”们看着欧美的同行,当然羡慕不已,自然而然希望如果中国也和欧美一样的体系,那么自己也可以过上完全高人一等的生活(虽然现在国内文化圈的氛围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影星和歌星的收入在西方同行大为缩水的情况下已经很接近了,但整体来说依旧不能比,他们做律师打个官司几千万,甚至上亿,他们画画的在玻璃罩子里放两个香蕉卖50万,他们跳舞的一个巡演能过亿,他们的名妓,哦,不对,名记年薪上千万……)。

所以就如同意识形态之初,西方“文科生”们向往共产主义,现在我们的“文科生”赞美西方,都是出于私欲。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5-31 20:30:31 +0800 CST  
PS2:在本章中,楼主说到好莱坞在70年代末,差点死掉。肯定有好奇的同学会问,那么后来怎么又活过来了?一切有因有果,说起这个,时间还要往前推10年,当时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导了一部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游》


楼主在第二页曾提到,美国人公认的自己的3大导演是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但在这3位之上还有一位,那就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如果说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是人级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就是神级的,按某前国家副主席的话说:他拍的都是神仙电影。

但这部现在被广大影迷顶礼膜拜,就差买个拷贝在家里供起来,被影院不断重放的电影(现在依旧有影院还在放这部电影的数码重制版),在当时刚出来那阵,却遭遇了和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向日葵》(Zonnebloemen)及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的《卡门》(Carmen)同样的遭遇--观者寥寥。

但在这寥寥观众中,却有两个年轻人被电影深深震撼了,立志以后的终身奋斗目标就是拍这样的电影。10年后,这两个年轻人联手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泡制了一系列超级卖座片,拯救了好莱坞。

当时的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一个叫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他们泡制这一系列电影是:《星球大战4》(Star Wars-A New Hope)《星球大战5》(Star Wars-The Empire Strikes Back)《星球大战6》(Star Wars-Return of the Jedi),《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印第安纳琼斯1》(Indiana Jones and Raiders of the Lost Ark)《印第安纳琼斯2》(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其中光《星球大战4》一部就赚了近8亿美元,那可是在70年代啊!


PS3:顺便说一下本章提到的这个红色帝国的末代领袖—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他显然是充满矛盾的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关于他本人,楼主不想多加评论,只想说个和电影有关很有意思的事。

戈尔巴乔夫是在1980年进入苏联最高权力机构--苏共中央政治局(ЦК),1985年掌握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担任苏共总书记。而在这之前著名的007系列电影推出了一个人物—一位叫Anatol Gogol的苏联领导人。Anatol Gogol第一次出现在1977年的007电影《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中,之后连演10年,出现在6部007电影中,直到1987年的《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s)退出。

那么这个Anatol Gogol是什么样的角色呢?Anatol Gogol在电影里作为苏联领导人,一改以往007电影中同类角色处处和西方作对,处心积虑要杀死我们英俊正义的男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的形象,反而对西方相当友好,和欧美合作了好几次,为此甚至杀死了己方敌对欧美的鹰派红军将领。

再来看看他是个什么形象呢,请看下面图片:



由英国演员沃尔特•戈塔尔(Walter Gotell)扮演的Anatol Gogol,出现在6部007电影中


秃秃的脑袋,宽大的鼻头,带一副眼镜,一股学者气质,不像一个掌握最高权力指挥千万大军的领袖,更像一个大学教授。如果万一有同学不知道戈尔巴乔夫长什么样,或者忘了他长什么样,楼主付图:




要知道当好莱坞第一次在1977年推出Anatol Gogol这个角色时,距戈尔巴乔夫进苏共中央政治局还有3年,距他正式担任总书记还有8年。好吧,楼主收回上面说的他是“亲西方的公知”,我的妈啊,这应该是“深海”吧。(本PS楼主大开脑洞之说,如果不幸和史实相符,则纯属雷同,本人概不负责)


PS4:“明星时代”的明星的片酬虽然奇高,但楼主不得不说物有所值并不过分。首先这些拿几千万美元的都是清一色拍动作片的男星,楼主本章说过拍动作片是件很辛苦又有一定危险的事,而且那时候CG也还没有普及,都是真刀真枪干的,再加上他们那一群真的很敬业,都很少用替身的。

在“明星时代”,他们真的是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观众买票进场就是只为了看他们一个人,在他们的片子里,甚至女猪脚也只是个点缀,而现在拍动作片都要凑一大堆明星才有信心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对于大公司老板来说,以前“明星时代”拍片给男主角几千万,其它一大堆找些不入流的阿猫阿狗加起来一两百万,现在两三个千万级,一堆百万级,工资总额反而更多了,还要处理各个明星之间的关系,各个明星戏份台词都要仔细研究,费钱费心,只能说,时代变了,生意不好做啊!

PS5:这里楼主向克里斯•埃文斯道个歉,楼主为了突出对比效果,特地拿你作例子,有点不厚道。因为克里斯•埃文斯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里,是个奇葩般的不爱名不爱利的白莲花。当初筹拍《美国队长1》时,面对这个大热门角色,一众帅哥猛男争抢得很厉害,竞争激烈。但公司方面就是看中了克里斯•埃文斯,非君不娶,而面对大公司送上门的别人打破头争抢的机会克里斯•埃文斯还不愿意,他非常享受当时当3流明星的生活,认为接拍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超级英雄角色会打破他本来平静的生活。可能是无欲则刚吧,克里斯•埃文斯越是摆标景,大公司越是执著(不亏是资本家啊,这么中意人家,聘礼才给30万?)。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1 08:10:02 +0800 CST  
PS6:在本章楼主说IRS是仅次于CIA的全球第二大恐怖组织,绝对不是开玩笑。IRS作为全美三十几个带枪执法,可以凭执照杀人的机构,拥有准军事化装备。楼主不知道地球上是否有其它国家收个税还要拿着突击步枪开着装甲车的(如果有,请通知孤僻寡闻的楼主)。

和其它国家的税务局不同,美国税务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事务,包括我国的上海,北京,香港都有它的办事处,现在甚至要扩展到广州,杭州,成都,天津。

任何美国境内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流动,都必须向IRS申报,IRS会输入数据库,对其进行监控。前不久,我国著名导演英达,就是因为自作聪明,在美国采用蚂蚁搬家似的方法转移资金,没有向IRS申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在美国,哪怕你是再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或变态杀人魔,都有可能因各种原由假释或提前出狱,但如果得罪了IRS,那就不用指望了。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欧文•希夫(Irwin Schiff)一案,欧文•希夫因为抗税,3次被抓入狱,最后一次时他已经77岁了,被判13年。2015年,已经坐了10年牢的87岁的欧文•希夫生患癌症晚期,活不了几个月了。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完全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在他之前,已经有多位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因为同样原由出狱了),欧文•希夫的家人也在牢外积极奔走,希望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最终带着镣铐的欧文•希夫在警卫看护下死于监狱的重症监护室。

我们中国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现在辉煌不再,被大家戏称之为“垃圾片之王”,非常落魄。有人说是因为吸毒,有人说是因为赌博,有人说是因为生意失败,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他被IRS盯上了。在美国如果你被IRS盯上了,远比被CIA或FBI或NSA盯上了更为可怕,因为IRS是软刀子杀人,被盯上的主,如影逐形,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渐被摧毁,最终家破人亡,形神具散,结局凄惨。(一次楼主和几个好莱坞人士闲谈,那几位提到尼古拉斯•凯奇不胜唏嘘,说他这辈子已经完了,楼主开玩笑说:有一个办法可以摆脱IRS—加入CCP。)

PS7: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国内的艺人们指摘的最多的有2点,一是他们的的收入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其实背后的原由正是中国人民正在也像欧美90年代那段“温饱思淫欲”的经历。

经济上,大家钱包越来越鼓,前段时间一个数据,每年全国人民光外出下馆子,就吃掉1个瑞典的GDP,而其中仅火锅一样就刷掉1个匈牙利的GDP。

政治上,虽然国外媒体配合国内公知精英一直试图把一些不成问题的社会问题无限扩大化,但普通中国百姓以自己亲身体验为准,并没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于是他们看这个方式收效甚微,这几年把火力主要集中在环境问题上,一开始这还是蛮有效的,毕竟环境问题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但几年的舆论攻势反而让老百姓认识到:伴随着全面工业化的加深,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环境问题是可以在有钱有技术后整治的,但全面工业化的进程则是一旦放弃或仅仅是暂停都将机会不再。也许中国老百姓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未来可能面临的2场战争--统一战争和复仇战争,但看来很多人不但不忧虑,反而跃跃欲试,急不可耐。

对于现在艺人们的巨大收入,一些艺人力撑,坚持这是市场决定的,有市场需求才有定位,是合理的。这话也对也不对,这确实是因为人民群众对娱乐方面的需求高速增长,是市场的自然规律,但市场规律就是好的合理的吗?因为是市场规律就不需要干涉了吗?显然不是。现在“拉美经济”是一个贬义词,经济上失败的代名词,就是因为当初拉美诸国,听信了美国关于市场规律那一套,没有进行人为的干涉(什么!?经济出问题没关系,不要干涉,市场有自我愈合能力,这不跟忽悠你生病了不要看医生,自己就会好的一样吗。活该这些国家一辈子穷鬼,这这智商没治了)。

第二个对现在国内艺人们的指摘是:天天都是这些演戏唱歌的占据各个媒体,真正的战场英雄却鲜人问津。咳咳,这个确实不太好,不过往好的方面想想,这也正说明现在国内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富足景象,什么时候反过来了,那说明中国不是正在打仗,就是正在往战争的路上去了。

更何况娱乐明星再红火也不可能和真正的英雄相提并论的。二战时,当美国的战场英雄约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从前线回来,来到洛杉矶和纽约,一时之间洛杉矶的好莱坞明星纽约的百老汇明星星光全灭,那些女星甚至挣着和他上床。国家和人民是不会为了一个娱乐明星制作一个巨大的雕像,立在大街上的,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建筑也不会以他们名字命名,更不会以他们的名义设立节日……这些都是留给我们真正的英雄的。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2 08:02:23 +0800 CST  
对不起大家啦,楼主这个周末事情太多,本章的最后一节周日晚或周一早发。不过应该是八卦女们爱看的,关于好莱坞整容和潜规则的事。

也祝大家这个周末愉快!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3 02:44:33 +0800 CST  
PS8:在目前国外anti-celebrity的人越来越多,anti-celebrity的组织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和对自己明星有粉有黑的状况不同,国内对外国明星却几乎一边倒的粉(至少楼主就没看到过黑好莱坞明星的),一些国内影迷写的好莱坞明星的的文章,楼主一打开就是伴随各类对外国明星的中式昵称的令人作呕的花痴味扑面而来,你叫楼主还怎么希望从中读到客观中立的内容?!是好莱坞明星们的人品比国内明星们更正吗?是好莱坞娱乐圈的水比国内娱乐圈更清吗?显然不是。

当然楼主也能理解,自己的明星往往背后有着切身的利益链,有粉有黑在所难免,而由于好莱坞明星离得远,很少利益牵扯,就只剩下粉了。虽然对娱乐圈的艺人们都不感冒,但楼主想说的是和好莱坞比起来,国内娱乐圈的那些个破人破事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就拿黑人黑得最多的两点—整容和潜规则来说。先说整容,整容这玩意儿最早大规模正式应用是远在100多年前的一战,那时候整容术是为了帮助那些因战争而伤残的士兵们,而好莱坞第一次整容潮是在50年代,那个时候现在非常流行的开眼角,隆鼻等手术在好莱坞已经相当纯熟了,天哪!50年代哦,那个时候整个亚洲包括现在的整容大国日本,韩国可能连整容这个词都没听说过。现在距第一次大规模整容术的正式应用100多年,距好莱坞第一次整容潮近70年了,好莱坞的整容技术越发的登峰造极了,现在一些物理上的改变都不需要动刀子了,采用化学疗法+药物辅助就可以达到效果(虽然不用开刀了,但坏处是必须每隔1-2周做定期理疗,但这对于有钱的明星来说根本不是事儿,即使因为要拍片远离好莱坞,他们也可以让理疗人员打飞的到片场,而且谈的好说不定这笔钱还能让公司报销)。

楼主可以这么说吧,在好莱坞可以称得上美女,又完完全全没有整过容的女星只有2个--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和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其他的只不过是整多整少的问题。至于好莱坞的男星们,须眉不让巾帼,整容比例是和女星们士不相上下的。

国内黑明星时经常说一句话“整容改变命运”,楼主其实觉得这句话最合适套在英国女演员艾米莉亚•克拉克(Emilia Clarke)身上,过去几年她虽然不是星位最高,收入最高的女星,但凭着在大热门电视剧《权力游戏》(Game of Thrones)中的人气角色—龙母,却是最红最有人气的女星,而楼主从没有看到过国内有人对这位从头到脚,不管是身体还是脸蛋,几乎没有一个部位是原装的人造人提过整容的事。(什么?!我不知道啊!这不是楼主你在这里说,我怎么会知道?--这难道还用楼主说,你在电视上看着这张脸上每一个器官都是按照英国标准整容教科书做的脸,会没有觉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整容的帮助,这个只比凤姐高一点点好看一点点的英国女孩会有现在的名气。(虽然楼主个人非常讨厌整容,但却不反对影星歌星整容,毕竟人家挨刀流血的,还不是为了让你们眼睛吃点巧克力,不过奉劝其它网友,如果不是从事演员,模特,鸡,鸭之类靠外表吃饭的,还是不要尝试了。)

再说说潜规则,在国内可能只有老板和导演玩玩潜规则(说可能因为楼主对国内娱乐圈不了解),在好莱坞可是什么人都能玩的,不仅仅是剧组任意一个人员,甚至是片场倒水的,公司看大门的……。在好莱坞,公司看大门的潜规则女演员几乎每天发生,经常是一个看大门的对某个急于寻找机会的女演员说:“你给我来个BJ,到时候开片我让你进去,不过你只能在角落待着,就看你运气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所谓的“运气”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片场这么多人,相关人员能看到你1/100,看到你了引起注意1/10,注意了对你感兴趣给你一个audition的机会1/100,通过audition拿到角色了1/10)。每一年全世界各地不知道有多少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来到好莱坞,玩潜规则的人根本忙得停不下来。

好莱坞的潜规则不但数量和频率远远高于国内,变态程度更是国内国内娱乐圈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日耳曼人和央格鲁撒克逊人)变态的比例远远,远远,远远高于我们中国人。我们曾经拍过一部非常有名的悲剧电影《刮痧》,这部电影的中国影人们试图把这一切的悲剧缘由归根于中美文化间的差异。楼主跟你说:“狗屁!唯一的缘由就是我—们—中—国—没—有—那—么—多—变—态!”举个例子,在中国,我们看到大人和孩子之间有什么亲密举动,无论是家长和小孩还是看到的人都不会往其它地方想,不会往其它地方想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也不会做其它不应该做的事。而在美国如果是同样的事,那问题大了,看到的人立刻一个电话给警察,之后警察和社会工作者就来了,电影《刮痧》里的情节就会重复上演。不要怪打电话的邻居过于敏感,不要怪社会工作者小题大做,不要怪警察暴力无理,更不是什么中美文化间差异。根据CDC(全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美国4个女孩里有一个在18岁之前会被性侵,6个男孩里有一个在18岁之前会被性侵(大多来自自己的家庭成员)。比例如此之高,邻居,警察,社会工作者的反应完全正常,就如同在中国我们看到上述情况,不会有特殊想法,因为可能是变态的比例实在太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美国,邻居,警察和社会工作者的在我们看来是不必要的过激行为,完全必要,一点不过激,因为可能是潜在的对未成年人性侵的比例是如此之高,高到每个看到类似行为的人都会往最坏的方面想,和什么中美文化差异根本没关系。

楼主这里只是举了一个未成年人性侵的例子,而变态的方式还有其它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我国潜规则可能也就是导演或老板求打个炮,而好莱坞的男女演员们在寻求成为明星的道路上是被各式各样的变态以各式各样的变态方式潜。比如好莱坞某位长相清纯可人,气质温顺婉柔的女演员,演的也是当然不二的浪漫爱情片女主角的第一人选,但在她的明星之路上,被各种老,丑,妖,怪,残潜,有些人楼主光是脑海中想象一下他们不穿衣服的样子,就感觉一天吃不下饭了,她还能坦然面对,分开双腿,欣然接受,楼主不得不佩服这些男女演员的特殊的忍受能力。是的,楼主说的就是《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时间旅行者的妻子》(The Time Traveler's Wife),《誓约》(The Vow),《时空恋旅人》(About Time)的女主角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 McAdams)。当然像她这样的在好莱坞不是特例,而是范例,这也是为什么演员的另一半基本上也是找的演员的原因之一:大家知根知底,其它夫妻知道自己的另一半那样的黑历史很难接受,而演员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即使结婚后夫妻吵架,也只会拿其它方面说事,这方面就大哥不说二哥了。(在本节楼主点了两个名,但绝不是和艾米莉亚•克拉克或瑞秋•麦克亚当斯有什么过不去,对于艺人们楼主虽然没什么好感,但也没什么讨厌的。本PS只不过对国内论坛上对好莱坞明星和国内艺人的厚彼薄此的氛围看不过去而已。)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5 06:10:27 +0800 CST  
@桃乐丝ABC 2017-06-05 06:21:30
原来如此,龙母确实美的太不真实
-----------------------------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5 06:29:22 +0800 CST  
咦?!天涯把我2句话的预告贴删了!

有毛病啊!天涯什么个删帖标准?和广电局一样啊。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09 19:00:08 +0800 CST  
@吃瓜党 2017-06-09 22:06:21
重磅情报!中国神秘财团拟百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六大之一
啥新动作,格局有啥新变化,请楼主有空说说。
-----------------------------
1. 其实类似的新闻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一次(不知道是美国方面还是中国方面放出来的)。楼主个人认为,此类新闻中有“拟”“要”“会”“将” ……等词的,都毫无价值,不值一看。
2. 关于中国收购好莱坞大公司的事,楼主在本帖第二页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美国人对于好莱坞这块舆论重地是非常看重的,根本不会轻易让它落入外国人手里,楼主还举了日本人的例子,作为美国仆从国的日本当时也是各种机缘巧合才拿下哥伦比亚/三星的,更不用说对待你中国了。
3. 即使中国也碰巧了各种机缘化大价钱大力气拿下了,也很可能和台湾买美制武器一样,花了几倍的价钱,买回来还是猴版的。你可能要问了:电影公司怎么猴版?我可以在你收购前清空公司的资料库,电影库,可以在你收购前把那些关键部门分离出去……方法多得是。
4. 而且如果从发展中国电影的方面来说,楼主认为收购好莱坞大公司根本是个错误的战略,根本没有必要。拍电影不像制造航空发动机或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一个好的航空发动机我如果能收购罗罗公司(Rolls-Royce),制造一个好的工业机器人我如果能收购库卡公司(KUKA AG),那么确实是个捷径,能获得必要的关键技术和经验积累,但想要拍一部好的电影,技术啦……经验啦……都不是关键,甚至连钱都不是最主要的。要拍一部好的电影最主要的是—心,一颗真正想拍好电影的诚心和决心,还有就是才华。
5. 有这么多钱孝敬美国人,楼主认为还不如拿这笔钱创立一个基金会资助中国电影中国影人。楼主相信在中国有的是有着一颗诚心和决心想拍好电影的年轻人,你要做的只是有一双慧眼,找出其中有才华的。
6. 退一步也可以学学欧洲,资助美国的独立制片和独立制片影人,美国的独立制片影人们现在和主流好莱坞之间的仇恨大着呢,这笔钱用得好,绝对可以掀起大风大浪,对美国电影的政治正确和传统价值观造成冲击。
PS:以上第5第6点,是以楼主观点出发的,那些手握大笔金钱的商人,他们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式肯定和楼主不一样,是以楼主说了也是白说。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13 06:24:36 +0800 CST  
@行知合一1 2017-06-09 23:08:05
@doville 386楼 2017-06-05 06:10:00
PS8:在目前国外anti-celebrity的人越来越多,anti-celebrity的组织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和对自己明星有粉有黑的状况不同,国内对外国明星却几乎一边倒的粉(至少楼主就没看到过黑好莱坞明星的),一些国内影迷写的好莱坞明星的的文章,楼主一打开就是伴随各类对外国明星的中式昵称的令人作呕的花痴味扑面而来,你叫楼主还怎么希望从中读到客观中立的内容?!是好莱坞明星们的......
-----------------------------

能详细描述他们的潜规则项目么?如果有图片说明更好,谢谢楼主,祝你万年不倒

-----------------------------

很奇怪的问题。难道这个还能和国内“娱乐城”“洗浴中心”一样,各个方法方式有明确的项目和收费标准吗?如果那样还叫“潜”规则吗,不就是明规则了吗?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13 06:30:55 +0800 CST  
下一章就是先前预告的3章的最后1章“我们来聊聊好莱坞那糟糕透顶的剧本吧”。(还没开始打字,大家可以先去其它地方逛逛)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6-13 06:33:08 +0800 CST  
@e_gun 2017-07-20 13:19:43
楼主,啥时候出下一部?
-----------------------------
之前预告的3章的第3章“我们来聊聊好莱坞那糟糕透顶的剧本吧”已经打完了,应该不久后,就会发出来。

在“讨论一下和自己的明星续签的正确方式”中娱乐方面比较多。

在“好莱坞的三个代表时代”里政治方面比较多。

而本章将更多回到电影艺术本身。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0 18:18:13 +0800 CST  
回复一下前面同学骂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装B的。

看来你的字典里装B的定义有点不一样。装B,装B当然最重要是一个“装”字,什么是“装”?就是把不是的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成是的。《血战钢锯岭》表达的就两点—爱国和宗教,稍微了解梅尔•吉布森这个人的都知道此人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一,非常爱国是“铁杆美国五毛”,爱自己的国家—美国。二,是个宗教狂热分子或者婉转点的说法—异常虔诚的天主教徒。

《血战钢锯岭》梅尔•吉布森用最直接的手法,毫不拐弯抹角的表达自己最信仰的这两个思想,楼主不知道这个还不能称之为“不装B”,这位同学字典里的装B定义是什么?你不能就因为他拍了一个你反感的内容(一个美国兵的爱国和勇敢),就骂导演装B吧,你可以骂洗脑,可以骂美国主旋律,可以骂跳大神,但这部电影装B是绝对按不到头上的。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3 08:03:24 +0800 CST  
@doville 2017-07-23 08:03:24
回复一下前面同学骂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装B的。
看来你的字典里装B的定义有点不一样。装B,装B当然最重要是一个“装”字,什么是“装”?就是把不是的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成是的。《血战钢锯岭》表达的就两点—爱国和宗教,稍微了解梅尔•吉布森这个人的都知道此人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一,非常爱国是“铁杆美国五毛”,爱自己的国家—美国。二,是个宗教狂热分子或者婉转点的说法—异常虔诚的天主教徒。
《......
-----------------------------
关于这部电影楼主再补充一点:前面第3页楼主就说过了,这部电影不是美国的,最大的资方来自中国,按惯例来说,出了这么多钱,片头应该打出该公司的logo,但不知出于什么恩怨,在中国上映时,广电局把人家logo剪掉了,搞得同学们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有中国血统。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3 08:18:18 +0800 CST  
之前预告的3章的第3章“我们来聊聊好莱坞那糟糕透顶的剧本吧”,本章将更多回到电影艺术本身。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5 21:55:02 +0800 CST  
在上一章中,楼主讲了好莱坞的三个代表时代—“导演时代”“制片时代”和“明星时代”,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作为电影的4个核心人物,唯独编剧没有过属于自己的代表时代。
我们经常说“剧本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但好莱坞电影在这个最关键的核心上却烂的令人发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2点。一是楼主在帖子第一页就说过的“编剧在好莱坞待遇差地位低,活得还不如狗”,至于那句“顶级编剧还不如二流导演,三流演员”也是有典故出处的:话说某日,某位好莱坞顶级编剧和一群狐朋狗友,酒足饭饱之后去夜店泡妞,在夜店偶遇一性感妙龄女郎,该顶级编剧用尽三寸不烂之舌,2小时后总算将要得手出去开房了,这时突然来了个三流喜剧演员(作为好莱坞顶级编剧,虽然收入上远不如同级别的演员和导演,但是比一般中产阶级还是要好很多的,年入百万还是没有问题的,该顶级编剧虽然称不上什么大帅哥,但至少也是五官端正,而另一个既然是喜剧演员,长相方面希望就不大了)三言两语就把妙龄女郎给泡走了,该顶级编剧的颜面和自尊心大受打击。
这位是顶级编剧,而好莱坞更多的是一般的普通编剧,每天的工作就是关起门来疯狂的打字,也只能解决个温饱问题。相对于待遇上的差距,更让好莱坞编剧们难以忍受的是不受尊重,地位低。好莱坞编剧的这种现状,怎么还能指望他们有多大的创作积极性呢。
而另外一点就是,美国人并不是很能编故事。我们经常说到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天然属性,比如说到俄国人就是战斗民族,德国人就是搞机械,法国人玩艺术,印度人则是唱歌跳舞。我们中国人……?种菜?修路盖桥?造房子?做好吃到东西?虽然我不知道美国人的天然属性是什么,但显然不是编故事。可能会有同学不同意,拿许许多多好莱坞电影或马克•吐温(Mark Twain),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小说来反驳楼主。楼主这里说的是种族的天然属性,是从整体上,而不是单个的某部电影或某部小说。
怎么才能编出一个成功的故事或小说或剧本呢?说白了,就2点:1. 编一个好故事 2. 编一个好的故事
我如果编一个故事,写我妈妈去菜场买菜,买完菜后来洗菜,洗完菜后做菜,做完菜后我们全家高高兴兴吃饭,吃完饭后洗碗,洗完碗后大家上床睡觉。这个故事写出来后相信不会有人对其有丝毫兴趣。但如果我写我妈妈去菜场买菜,菜场买肉的老伯是潜伏了31年的CIA,卖鸡蛋的阿姨是潜伏了20年的ФСБ,卖鱼的大叔是潜伏了16年的DGSE,卖菜的大汉是潜伏了29年的MI6,卖水果的姐姐是潜伏了11年的הַמוֹסָד,菜场管理员是潜伏了40年的国安。原来妈妈是冥王星人和托塔天王李靖的私生女,各国精英特工在菜场潜伏这么多年都是为了就近监视我妈妈。哪知道这个天大的机密还是泄露了,就在妈妈去买菜的这天,哪吒三太子从天庭杀到人间,为了遮盖家族丑闻要杀死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一场大战下来,虽然哪吒三太子被暂时阻止了,但ФСБ和MI6特工也牺牲了,几处负伤的国安掩护妈妈回到家,路上还顺便洗去了妈妈脑海中菜场大战的记忆,就在妈妈以为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和平常一样准备晚饭时,哪吒三太子再次杀到,关键时刻我从小心目中的女神--邻家大姐姐赶到,原来邻家大姐姐一家是冥王星人安排保护我妈妈的,冥王星人的科技比地球人领先8个工业革命,于是一场高级科技和高级法力的对决在我家小区爆发……
我这样写自然比前一种写法更博人眼球,但问题来了,前一种写法虽然平淡无奇,但也绝对不会有什么漏洞,更不会有什么逻辑问题,而后一种写法虽然引人入胜,但我得考虑各个方面的细节和逻辑,要把这么个稀奇古怪的故事圆合理了。故事的越是不平常,合理性的融合度就越难,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你不能挖坑挖的爽,但却不知道怎么填坑)。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小说/剧本,就是楼主上面说的第1点“编一个好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个故事/小说/剧本编合理了,逻辑理通顺了就是楼主上面说的第2点“编一个好的故事”。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5 21:58:19 +0800 CST  
未完待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5 22:08:53 +0800 CST  
美国人在第1点这个比较简单的地方平平常常,在第2点这个技术含量高的地方则上是完全没有天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吧—“911”。 编“911”这个剧本应该是最高等级了吧,编个电影剧本没编好也就是被影迷嘲笑一下,影响点票房。而“911”是为了欺骗全世界,是最高等级的政治战略,这个剧本理应天衣无缝,各个方方面面都应该编的合情合理,但你们看这个剧本编得,简直是漏洞千出,很多地方根本是完全不顾最基本的逻辑(关于“911”剧本诸多荒谬不合理之处,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否则楼主爆贴都写不完)。

就像楼主上面说的:1 好莱坞的编剧们待遇差地位低 2 他们确实也缺乏天赋

而这2点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天赋,剧本写不好,好莱坞的老板们当然对这样的员工不会开出高工资,他们也不会得到尊重,编剧们也就没有创作热情和动力,更是写不出好剧本,这样就又回到了前面,造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各国人民普遍反映好莱坞现在剧本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

当然好莱坞老板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面对这个死循环,无解(你让这些大资本家给本来就能力差的员工加工资,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把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这种事他们是绝对不会做的。另一方面,那些编剧们也不从自身上找原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写出好剧本,改变自己这种悲惨的现状,只知道一味的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所以说当事双方都陷入死局,无解)。但剧本是电影的核心,核心部件质量这么差,好莱坞质量电影为什么还能跻身一流行列呢?因为好莱坞已经把电影的其他各部分的方方面面做到极致了。

既然原创剧本已经无可救药了,那好莱坞只能在改编剧本上多想办法了(其实看一个国家的电影剧本水平怎么样,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看它的原创剧本所占的比例,原创剧本所占比例越高,这个国家的电影剧本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原创剧本当然好于改编剧本,大家都喜欢原创剧本,因为原创剧本讲的是一个大家都没听说过的故事,而改编剧本大家在没看电影之前已经知道大概讲什么了,新奇性和突然性已经没有了,只能在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上做文章了)。

办法1: 改编成名的小说。这个是最常用的,全世界影人们都这么干的。按常规来说能被电影改编的小说,不是经典名著就是畅销小说,但好莱坞现在剧本荒到了什么程度,一些写的不怎样也不畅销的小说也被好莱坞搬上了大屏幕,比如《第五波》(The 5th Wave)原著就写得很差劲,卖得也不好,但还是被索尼拍成了电影,可想而知这样的电影出来后是什么结果(索尼当初居然会有信心把它拍成4部曲,真是服了它了,当然现在是全部砍了)。

办法2: 改编真人真事。这里楼主要提醒一下大家,电影的所谓依据于真人真事,大家也只能当一个故事看看,全世界的影人们在拍此类电影时,都会按不同的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只不过程度不同,但不要忘了电影是一门艺术,即使是那些完全按事实来拍的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也并不会比那些改的面目全非的真实化程度更高,电影制作人员只要玩一些小花招(比如某些地方加强表现,渲染气氛,某些地方地方刻意淡化,甚至掠过),就可以全面引导电影走向,改变原事实的基本立意。而这种避实就虚的高手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莫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近十几年沉浸于拍摄所谓真人真事改编电影(他的下一个电影还是这个,要把2个美国大兵在欧洲火车上制服“恐怖分子”的事搬上屏幕。虽然这个事情似乎有很多疑点,但楼主肯定到时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出来又是一曲宣扬美国白人英雄的赞歌)。

办法3:  改编其它载体,电视(由于给电视写剧本的也是同一群人,电视也是剧本荒,反过来也改电影),游戏,动画,漫画,音乐剧,舞台剧……

办法4:  拍续集。这里楼主说的不是普通含义上的拍续集,理论上来说,一部系列电影之间最长不要超过5年,间隔太长了,观众就忘了上一集的内容了,所谓打铁要趁热,而且时间长了,观众的热情也冷下来了。但现在好莱坞实在是给剧本荒催的,都把二十几年的老古董翻出来拍续集。比如1996年的《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时隔20拍续集,1982年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时隔35今年出续集(这部片子更搞笑了,这部1982的科幻片,当时的设定是2019年的洛杉矶,在电影里2019的洛杉矶当然是一片如梦似幻的科幻景象,而现在是2017年了,如今的洛杉矶甚至还不如1982的样子,楼主也看不到能在短短2年内变成电影里样子的可能,而今年的这个续集则是设定在2049年的洛杉矶),1988年的《龙兄鼠弟》(Twins)准备开拍续集,2003年的《绝地战警2》( Bad Boys II)准备开拍第3集……

办法5:  老片翻拍/重拍(remake/reboot)。如果说上面那种还可以说是老瓶装新酒,那么这一种纯粹就是隔夜菜拿出来,重新炒一下再端上去给客人(观众)吃。过去几年,这样的片子实在是太多了,楼主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说现在各大公司手头一大堆这样的翻拍/重拍片:华特迪斯尼的动画重拍系列,今年的《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是这个系列的第5部,计划中还要拍13部。华纳兄弟的怪兽重拍系列,今年的《金刚骷髅岛》(Kong: Skull Island)是这个系列的第2部,计划中还要拍6部(所以还会有更多的景甜)。环球的妖魔重拍系列,今年的《木乃伊》(The Mummy)是这个系列的第1部,计划中还要拍9部。当然最奇葩的还是索尼,它的《蜘蛛侠》在短短15年间居然而翻拍了2次,拍了3个不同的版本。而在未来5年内,整个好莱坞的计划拍片表中这样的老片翻拍更是高达惊人的129部。

最后一种办法:抄袭……!
楼主 doville  发布于 2017-07-26 09:03:21 +0800 CST  

楼主:doville

字数:658

发表时间:2016-12-05 04: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9 21:21:26 +0800 CST

评论数:16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