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发达国家粉碎机和经济危机背后的根本原因:技术大停滞

回复第1166楼(作者:@登不上个鸟 于 2013-09-26 21:39)
@注册帐号作甚 68楼 2013-09-24 23:43:22
给楼主一个建议。
这类探……
==========
其实我感情上希望你说的能成真。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6 21:45:45 +0800 CST  
@资水东流 30楼 2013-09-24 21:00:08
先举例说下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块水泥平地,中央放一个圆形漏斗,漏斗中灌了一些水,很显然,漏斗中的水会从下面流出来,向四周扩散,漏斗中的水越多,扩散得越快。
要想保持漏斗中的水位不变,上头必须不停的有足够流量的活水注入,否则,漏斗中的水最终都会扩散出去,导致水泥地上各点的水位相同。
西方要想保持技术优势,就必须不停的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保证"漏斗中有活水注入“。如果技术创新......
-----------------------------
@一把直尺闯天下 1229楼 2013-09-27 01:20:42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现在的行为模式的确还是在重复着几千年前老祖宗的思想,科学的进步确实如楼主所说,也就是近200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 哲学 的角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成直线发展,有前进,就有停滞!就好比三国开篇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
真心的请教楼主一个问题,特斯拉这个人的那些传奇是真实的吗?感觉楼主是天涯难得说实话的人!的确如楼主所说,现在各个行业真心搞研......
-----------------------------
网上那些传说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根据历史记载,特斯拉是一个罕见的知行合一的科学家,很多科学家,能提出理论,比如爱因斯坦,但应用不了。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8:02:40 +0800 CST  
@资水东流 48楼 2013-09-24 22:38:43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是时代的主轴,周边的事务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如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向旧时代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组织,或者崩溃,比如, 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20世纪20......
-----------------------------
@不知紫微 1226楼 2013-09-27 00:51:21
还是回到正题。
其实这个问题,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边际效应递减!
也就是说科技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但是很多人不肯接受,里面有理想,感情,更多的是利益的原因……
其实,退一步讲,如果又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就真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快乐吗?
好比诺贝尔发明炸药,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方程,结果呢,实际上最大的用途都在战争中。
如果科技的进步,并......
-----------------------------
这个幸福与否,可能就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但我认为,技术水平越高,物质基础越好,没理由人类整体会幸福感变差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8:04:04 +0800 CST  
@羊洋样 1234楼 2013-09-27 01:43:47
难得在国关看到个好帖~ 非常认同楼主的观点,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中就提到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就动力就来自于科技创新,创新的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过去30年奇迹般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科技上与世界接轨,或者说山寨立了大功。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从手机电脑到飞机大炮,。但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缺乏革命性创新的问题。再加之咱们又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哪家都不好过啊。
另外俺是医药行业的,这个行......
-----------------------------
请多写写各技术领域的当前状况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8:07:45 +0800 CST  
回复第35楼, @资水东流
以我的经历来说下技术扩散的步骤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好处。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南大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题目是给一个电路模块做测试,电路由一个博士提出框架和算法细节,两个硕士负责在FPGA上用verilog HDL实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实现一个完成特定功能的CPU,主要是要包含几条特殊指令,完成特定数据的叠加和变换。
设计最终没有达到最初要求,因为那个博士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时根本找不到相关设计资料,想问人也无从问起,只能独自摸索。
后来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又回学校读研,硕士阶段有一阵子很空闲,自己设计了一个32位CPU软核,由于技术交流和网络查找,并不觉得有多大难度。博士毕业前,我把电脑和资料移交给了一个硕士师弟,后来听说,10年,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设计一个4核CPU。
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曾经看上去很高深的技术就烂大街了。
--------------------------
@羊洋样 1236楼 2013-09-27 01:51:24
深有同感,我们老板90年代念博士的时候大论文搞得是高效液相,后来有师兄的硕士论文还搞HPLC差点没让毕业,现在这个成了本科生的课堂实验了。毕业论文写这个本科都毕不了业。

-----------------------------
是的,技术扩散比想象得快。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8:08:37 +0800 CST  
回复第311楼, @资水东流
第二个来说说生物工程,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被生物工程这个概念轮番轰炸,“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新时代的曼哈顿工程”,一直喊了30年,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和一位高中同学,都被感染得热血沸腾,跳进了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现在都在美国做博士后,博士毕业都快7,8年了,从一个实验室跳到另外一个实验室,还在苦逼的帮老板写项目申请书,向美国NIH申请赞助。而单单在美国,就差不多有10来万生物学博士后靠政府基金养活。
生物工程,名字就取得奇怪,像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类的专业方向,大体上已经是“造其然”的地步,但生物工程实际上离工程化差得很远很远。仍然还在处于知其然的地步,尚未达到知其所以然,更不要说造其然,用我同学的话说,现在一片惨淡,看不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
生物工程主要靠政府养着,前一阵子,清华和北大的海归生命科学院院长都大声嚷嚷,说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实质...
--------------------------
@羊洋样 1241楼 2013-09-27 02:14:27
楼主是亲人啊...化药的停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物药的兴起,一堆人去研究基因筛靶点,可计算量不是几个小服务器就能搞定的,况且还有那么多不明的机理,结果生物工程这么多年除了克隆个猪牛羊,其他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可还有一堆人在搞,包括俺。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一开始的方向就不对呢?可不对的话什么才是对的?大牛们的SCI摆在前面了,不去踩巨人的肩膀而是另起炉灶?

-----------------------------
请多谈谈自己技术领域的现状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8:12:21 +0800 CST  
@长记锦瑟五十弦 1257楼 2013-09-27 08:44:06
看网友讨论挺嗨的,随便补充几点。要审视经济危机社会停滞这些问题,不能摆脱对人类社会存续意义的思考。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技术,其深层意义何在?人既不应是经济动物也不应是技术狂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和单个的人其实是一体的,单个的人有机组合形成人类社会,这种组合除了社会组织层面的其实也包括基因层面和社会意识层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基因信息构成社会总体基因库,这是一个包含人类总体进化及未来发展......
-----------------------------
就目前来说,没有了苏联的威胁,资本的垄断确实妨碍了技术的进步,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9:39:41 +0800 CST  
回复第711楼, @资水东流
@sunleiji 980楼 2013-09-26 15:25:34
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逃不掉破产的下场。不过,在没有破产之前,帝国主义的确看上去很美。统治集团吃肉,底层老百姓也能喝点肉汤。罗马帝国皇帝早就知道用免费的“面包和马戏”维稳,打了胜仗还要分发酒肉,举办免费角斗表演。到了21世纪,奥巴马发国债来搞医改,用中国物资来保证美国人看得起病。
眼下欧洲动荡不断,日本经济低迷。美国自己要转嫁金融危机,多半会捡软的柿子捏,老牌......
-----------------------------
这位老兄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想法和我差不多,可控核聚变是目前理论下,唯一有希望的能源解决方案,但技术实施难度极大,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很低。
--------------------------
@东方黑2013 1262楼 2013-09-27 09:18:24
现在的裂变核电站不行吗?
-----------------------------
前面有位网友把核裂变的不足都一一列举出来了。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9:40:45 +0800 CST  

@远东评论2012 1274楼 2013-09-27 09:51:33
赞同楼主的感觉,深有同感。本人也算是个搞技术的,具体是煤炭的加工,现在的技术和5,6十年代的原理完全一样,现场不同的是多了计算机控制,还有就是大型化,原理完全相同。现在大学用的教科书还没有70,80年代的教科书好,如果要仔细学好老师就推荐看20年前的教科书。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用所谓的新技术获得了院士,其实这些创新是上个世纪的东西,没看错,就是上世纪20,30年代国外的有的技术而且当时也使用了,就是因......
-----------------------------
我前面为什么说科技工作者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原因就在于此,互相捧场,互相遮掩。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9:55:44 +0800 CST  
很多从事技术工作的朋友回帖中都暴露了所谓大牛的不诚实行为,而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朋友(估计是学文科的为主)都对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乐观态度,认为是如今是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因此,我继续来说说科技利益集团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媒体和大众。
任何利益团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比如计生委喜欢讨论人口爆炸,石油集团爱宣扬石油即将枯竭,那么科学界喜欢用什么来宣扬自己的重要性?
科学界最喜欢宣扬的就是科学知识爆炸。比如说,如下一段话是过去几十年在各种报刊上常见的:
----------------------------------------------------------------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知识的“爆炸”的时代。1995年,知识的量每5年翻一番,到2020年,世界的知识量每73天增长一倍。今天已知的科学的信息量相当庞大,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任何人要跟上它都是不可能的。霍金在1998年白宫千年晚会上发表演讲时曾说,如果科学知识仍然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增长的话,到2600年,如果你将新书依次摆放的话,你要以每小时90英里(14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才能跟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博学、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无法记住所有的科学知识,
------------------------------------------------
注意:以上报导由科学界的人提出的,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此保持沉默。

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报导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当时觉得前景太恐怖了,难道自己越学,知识相对越少?感觉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读博后,开始发现这类报导的奥秘。这类报导你要说错,也没错,但要严格意义上追究起来,却又大错特错。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09:59:26 +0800 CST  
首先,知识量如何定义?很难严谨的下定义。勉强拿发表的论文数来比拟,数量的确是在爆炸性增长。

但仔细观察,发现论文是越来越水,无论国内外,一篇论文,里面有10%的知识属于原创,都已经很不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论文,原创比例大幅下降。有时我看国外的一本行业顶尖期刊,看完后,感觉里面的30多篇论文,大部分有为了论文而论文的嫌疑。

即使很多论文,具备了表面上的原创性,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知识没有任何用途。打个浅显的比方吧,如果某位科学家在行业顶尖期刊上第一个发表论文,探讨在木头桌子上用工具刀雕刻玫瑰花,会让桌子看上去比较好看。之前没人考虑过在桌面上雕花,所以第一篇的原创性最高,是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有益积累。但沿着这条思路下去,有人探讨雕花需要花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工具相关公式,这也算很强的原创性,但之后,由于谋生和晋升的需要,相关论文会越来越让人目瞪口呆,理论上,可以发表成千上万篇论文来讨论雕花,因为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花,每种花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每一篇论文都是原创的。
接下去,会有人来探讨用斧头雕,用菜刀雕,用锥子雕,每一个还振振有词,你用工具刀,不可能在所有的场合都适应,我的工具在某些特俗场合可以用。
更要命的是,还会有人来探讨在床上雕花,在地板上雕花,在椅子上雕花,在皮肤上雕,你能说有朝一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还会有人来探讨开直升飞机到岩壁上雕,开宇宙飞船到月球上雕。
无穷无尽的组合。

当然,后面的论文不一定能在顶尖期刊上发表,可以发表在在其它档次的期刊上。于是,一篇论文带动了一个产业链。一个例子就是国内某位大学做晶体研究的,一年能发表个几百篇SCI论文,奥秘何在?就在于此。

知识要爆炸了,科技人员的地位自然要提升,经费自然要多多益善,这就是宣扬知识爆炸的最大好处。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0:09:25 +0800 CST  
@征岚雪影 1280楼 2013-09-27 10:20:19
正开始读博士。
我之前想过一些科研的状态,就是基础理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装备进步而导致的虚假繁荣。比如对于微观观测和控制的各类电镜和表征设备大大强化了对小尺度研究的能力,但在理论进步上依然乏力,各种理论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完备。而对对工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因为达不到实验室的控制要求,只有少数的产品能够成功。
当前有部分的科研就是一号方向进过几年研究后进展不大而转为二号方向,一而再再而三,十......
-----------------------------
对最开始那几句话深表赞同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0:31:10 +0800 CST  
前面说了几个科技界的噱头,再说说另外几个

前面一个网友提到了纳米材料的造假。纳米材料在20世纪末甚嚣尘上,炙手可热,无论国内外,一谈高科技,除了IT和生物工程外,必谈纳米材料,比如有了纳米材料,就能造太空电梯,有了纳米材料,可以造出无数微米级的机器人,潜入人内脏里,在体内切除肿瘤。(附带说下,这些宣传材料倒是给写科幻小说的提供了不少素材)。2001年IT泡沫破灭的时候,纳米材料的宣传达到了顶峰,大有“舍我其谁”的势头。当时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不挂个纳米材料,还真不好拿出手。
十几年过去了,钱已经到手,当年的狂热谁也不提。

另一个比较新的科技噱头就是物联网。
这个就不细说了,天涯国观曾经有一个帖子,揭穿了物联网的忽悠本质。相比于其他噱头,物联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锡成了冤大头,前任总理在这上面马失前蹄,吃了一个闷亏。
别的地方不说,借助物联网这个噱头,无锡和南京的物联网大楼倒是盖了不少。


最新的就是石墨烯。
借助诺贝尔的名头,吹得天花乱坠,好比“正反物质湮灭提供能量”这样的能源解决方案一样,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附带说一下,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竟然真的相信石墨烯会改变世界,和我争辩了一个上午。本来搞新闻的都是忽悠别人,这次竟然被相关科技利益集团给忽悠了。

带一点噱头色彩的是3D打印。
有一定用途,但作用被极度夸大了。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大突破,什么下一次工业革命这样的牛皮都敢吹。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0:59:52 +0800 CST  
@银河也有鱼 1082楼 2013-09-26 17:31:55
......话说回来,我最赞同的楼主的观点是科技的重要性。相比科技,经济、政治和军事完全弱爆了。有意思的是,西方政府似乎完全看不到这点!这几年美国经济下滑,科研经费居然首先受到冲击。其实不是西方没人知道科技的重要,而是现在控制西方政府利益集团没有容纳科技精英。现在是中国“超车”的最好时机了。前两年,美国科研经费实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科研经费突飞猛进,可惜今年中国也停下来了。希望这只是暂时的。
-----------------------------
@动力阿剑 1289楼 2013-09-27 10:45:24
1、中国的科研经费,浪费的至少80%;(很多是把国外已经做好的东西再重复做一下,然后写几篇论文收工)
2、美国的科研经费,浪费的也差不多这比例。
原因很简单:科研工作监督考核难度非常大。小学生是没法评价大学生的作业的。
3、企业界。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除IT行业外,都是财务掌权,他们对科技一无所知,要么压缩研发,要么瞎投钱。
相比美国,可能中国企业界带头大哥技术出身的比例还略大些。
-----------------------------
"小学生是没法评价大学生的作业的"这句话是关键,科技部门的内部评价性容易导致互相遮掩。
另外,中国的科研经费浪费率绝对超过90%。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1:04:05 +0800 CST  
前面说了几个科技界的噱头,再说说另外几个

前面一个网友提到了纳米材料的造假。纳米材料在20世纪末甚嚣尘上,炙手可热,无论国内外,一谈高科技,除了IT和生物工程外,必谈纳米材料,比如有了纳米材料,就能造太空电梯,有了纳米材料,可以造出无数微米级的机器人,潜入人内脏里,在体内切除肿瘤。(附带说下,这些宣传材料倒是给写科幻小说的提供了不少素材)。2001年IT泡沫破灭的时候,纳米材料的宣传达到了顶峰,大有“舍我其谁”的势头。当时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不挂个纳米材料,还真不好拿出手。
十几年过去了,钱已经到手,当年的狂热谁也不提。

另一个比较新的科技噱头就是物联网。
这个就不细说了,天涯国观曾经有一个帖子,揭穿了物联网的忽悠本质。相比于其他噱头,物联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锡成了冤大头,前任总理在这上面马失前蹄,吃了一个闷亏。
别的地方不说,借助物联网这个噱头,无锡和南京的物联网大楼倒是盖了不少。


最新的就是石墨烯。
借助诺贝尔的名头,吹得天花乱坠,好比“正反物质湮灭提供能量”这样的能源解决方案一样,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附带说一下,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竟然真的相信石墨烯会改变世界,和我争辩了一个上午。本来搞新闻的都是忽悠别人,这次竟然被相关科技利益集团给忽悠了。

带一点噱头色彩的是3D打印。
有一定用途,但作用被极度夸大了。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大突破,什么下一次工业革命这样的牛皮都敢吹。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1:07:49 +0800 CST  
上面不好意思,Ctrl+C没覆盖原来的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1:11:23 +0800 CST  
刚才一位同学给我发来信件,里面内容是从google上搜来的,转帖一下: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一向以技术和创新引以为傲,并将其视作在全球经济中继续领跑的主要动力。但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对这些被广泛认可的美国繁荣之本提出挑战,认为技术和创新已经不再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提出这样一个挑衅性的论点:在过去40年间,技术和创新的蓬勃发展,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生产效率的改进。他给自己的新书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大停滞》。

这本通过电子书形式发行的著述还有一个副标题:美国怎样吃掉现代历史中所有的低垂果实,生了病,并将(最终)好转。

美国电子杂志Slate的资深作家蒂莫西·诺亚(Timothy Noah)在他撰写的书评中,将考恩的著作和1998年出版的一本书做了比较。

那一部由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鲍伯·戴维斯(Bob Davis)和戴维·韦塞尔(David Wessel)合著的书题为《繁荣:未来二十年的繁荣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两位作者相信,因电脑而得以提高的生产效率,在加上社区学院入学人数的不断提高,将会把陷入经济停滞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美国中产阶级解救出来。

和戴维斯和韦塞尔一样,考恩的论点也是基于美国现代历史中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从1947到1973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翻了一番;而那以后,到2004年的30多年间,这个数字只涨了不到四分之一。

不同的是,前者当时乐观地认为,技术和教育将会给美国中产阶级再次带来好运;而考恩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在书中写到:“我们依赖低垂的果实已经至少有300年时间了。”但是,他悲观地说,这些美国人赖以建立其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低垂的果实”,已经基本上被吃光了。

考恩以所谓“低垂的果实”来比喻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所享有的唾手可得的优势:免费的土地、移民劳工、强大的新技术,以及教育。

戴维斯和韦塞尔十多年前乐观地认为,这些优势会振兴美国中产阶级。但是他们的预言没有应验。

在经历了大萧条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后,考恩的看似悲观的论调则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在他所说的“低垂的果实”中,免费土地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最有争议的,当然是他对技术作为经济动力的看法。

考恩认为,美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处在一个技术停滞期(technological plateau)。他认为,被广泛视作美国经济优势和动力的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并没有真正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考恩认为,技术和创新虽然仍在不断涌现,但是已经不再惠及整个社会。

他在华盛顿信息技术和革新基金会就他的观点举行的一个谈论会上说,他的批评者们通常以2001到2004这段新技术蓬勃发展时期来反驳他的观点。但他回应说:

“那一段时期看起来是不错。但是严肃的经济学家们都同意,2001年到2004年那段时间只是一个幻象;中产阶级并没有从中受益。”

考恩在书中说,从技术革新中受益的仅仅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还有就是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并没有转化成为新的就业机会。他举例说,iPod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到1万4千个;Facebook雇的员工不到两千;Twitter雇用更是少于300。

他说,美国GDP的四分之一被用于“政府消费”、教育和健保等。

考恩被认为是个“自由意志论者”(libertarian)。他在书中左右开弓 - 既数落了即便在中产阶级囊中羞涩之际还要大手花钱的民主党政府,也批评共和党人秉承的以减税刺激经济的论调是“不切实际”的。

不过,考恩拒绝承认他是个悲观论者。他说,问题虽然不会在一夜间得以解决,但仍然有乐观的理由。考恩说,美国人要做的只是认识到过去繁荣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创造出更多“低垂的果实”。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12:25:57 +0800 CST  
回复第1427楼(作者:@公孙忘了 于 2013-09-27 20:04)
乃们谁是天才? 帮我解决个问题
怎么才能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
==========
可控核聚变还有点理论基础,你这连理论上都不可能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20:33:12 +0800 CST  
@资水东流 1429楼 2013-09-27 20:33:12
回复第1427楼(作者: @公孙忘了 于 2013-09-27 20:04)
乃们谁是天才? 帮我解决个问题
怎么才能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
==========
可控核聚变还有点理论基础,你这连理论上都不可能
-----------------------------
@公孙忘了 1436楼 2013-09-27 20:56:28
为啥不可能?
-----------------------------
核聚变在自然界存在--太阳,非可控核聚变---氢弹也已实现,
但你听说过自然界哪里存在“反重力”?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21:32:45 +0800 CST  
回复第1441楼(作者:@山风草木 于 2013-09-27 21:12)
楼主对量子通信和3d打印机怎么看
==========
前面谈过了
楼主 资水东流  发布于 2013-09-27 21:41:30 +0800 CST  

楼主:资水东流

字数:183634

发表时间:2013-09-25 01: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9 09:01:10 +0800 CST

评论数:40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