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考

作者:生不如死的龙 时间:2014-12-29 14:18:23
经过这么多年的哲学发展
看来现代哲学的进步不大
基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原地踏步走
想要突破实在是太难了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听说世间有个东西叫客观规律
好多人也听人讲客观规律是运动的,看问题用二分法
但是好多人却还是门外汉
得道方法是什么呢?
让人迷惘

就像好多人成仙得道
像达摩就能轻松搞定
有些人苦行、禅定一辈子,或者几辈子都无所得
外人看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是这些人不勤奋吗,是这些人意志不坚定吗
恐怕未必,那么
是什么东西在阻碍着这些人们成仙的道路呢?
===========================
按老子的意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说的是很多事情是命中决定的,例如举重,有人可以举起两百斤,而你无论如何训练都无法举起,主要是你没这个能力,并不是你主观上不努力,你即使努力也达不到。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29 15:48:48 +0800 CST  
作者:中国杨神经 时间:2014-12-29 16:57:17
改为: 一个事物的内在叫做道,一个事物的外在表现叫做德。
=============================
杨老一针见血,后生佩服至极,生姜果然是老的辣。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能力确实表现在外面,所以老子《道德经》提倡内外兼修,厉害异常。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29 21:06:13 +0800 CST  
作者:noodle87 时间:2014-12-30 09:02:33
坐等欣夫来辩。哈哈
=====================
那老头图穷翻古纸,估计到处抄书去了。: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0:31:59 +0800 CST  
继续德经第六段: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释意:天下最柔弱的规律,可以奔跑在天下最坚硬的物质内。无形的力量穿透着有形的事物。我是知道这种无形力量益处的。不需要语言的教导,身体力行的榜样,天下没有什么能赶上它了。

规律是无形的,但它贯穿在有形的事物内,现在有人知道吗,几千年前老子就一清二楚,非常的超前。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0:49:55 +0800 CST  
作者:yaya11 时间:2014-12-30 10:44:54
草哥新年快乐!
=====================
太超前了吧,新年好像还有几天。: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0:50:57 +0800 CST  
作者:shenjunlong 时间:2014-12-30 11:04:55

草哥,绝大多数人为啥会变成有为动物呢?老人为啥话多呢?寂寞、恬淡、无为是至乐,为啥大家不这么做呢?无始以来无明吗?
===========================
有无为的动物吗?老人话多吗?寂寞、恬淡、无为是至乐?说说你从哪儿得到这种结论的。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1:14:52 +0800 CST  
作者:hbl5227 时间:2014-12-30 11:11:40
小草楼主,弛聘的意思解释成是驾驭、左右、控制更合理吧?仅供探讨
===============
还是你这种解释更深刻些,我只是按字面释意了,所以我说的是释意,不是释义,简单的说法。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1:18:26 +0800 CST  
作者:理鑫 时间:2014-12-30 12:20:45

反者道之动 与常规相悖逆恰恰是大道萌动
弱者道之用 大道通过平常事物 俗人 庸人来体现作用
而修道之人体感大道 顺应天道 运用大道 心与道契合 所谓宇宙在乎手 万化生乎身 把握宇与宙 大道不在身外 道不远人 人自远之.
===========================
太玄了,说了半天,别人还是不知道“道”是个什么东西。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4:15:27 +0800 CST  
作者:shenjunlong 时间:2014-12-30 13:14:57
小草骑墙 2014-12-30 11:14:52.0

有无为的动物吗?老人话多吗?寂寞、恬淡、无为是至乐?说说你从哪儿得到这种结论的。
—————————————
直观感受来的。。
=========================
没有深入分析,没有广泛调查,没有统计资料,没有数据模型,就凭脑袋一拍马上做出结论,太不靠谱。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4:25:10 +0800 CST  
继续德经第七段: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释意:名声和生命哪个更亲切?生命和财富哪个更重要?得到了和失去了谁更有害?过分的爱名爱利必然耗费代价,过多的聚敛财富必然带来损失。所以知足不是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没有危险,可以活得更长久。

呵呵,这一段可以给令计划、徐才厚、周永康等那些贪官们看看,知足和适可而止是很重要的。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0 15:22:00 +0800 CST  
作者:puerenergy 时间:2014-12-30 23:08:38
@小草骑墙 2014-12-30 10:49:55
继续德经第六段: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释意:天下最柔弱的规律,可以奔跑在天下最坚硬的物质内。无形的力量穿透着有形的事物。我是知道这种无形力量益处的。不需要语言的教导,身体力行的榜样,天下没有什么能赶上它了。
规律是无形的,但它贯穿在有形的事物内,现在有人知道吗,几千年前老子就一清二楚,非常的超前。
-----------------------------
草哥,看您解释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无形的力量的意思对吧,那著名的“无为而治”是说用无形的力量或规律来治理吗
===========================
对,并不是后来人们说的什么都不干来治理,而是说治理国家不能逆规律而动。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06:53:42 +0800 CST  
作者:望天钓 时间:2014-12-30 16:36:33
这类东西搞到底就会变成文字游戏,搞艺术的人应该清楚,文字的功能十分有限,与思维也不可能匹配。

一个正例是,禅宗不立文字;一个反例是,中国人学了这类东西,还是不如西方,西方没有这东西,照样在近三百年里领先世界。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的高峰,这东西不像其它,可以慢慢进步,这东西一出世就是高峰,后世只能走下坡路,这就是文化的诡异之处。如同唐诗一般,出手就是高峰,后世只能叹为观止。

钻研及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但上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底,意图从这类东西中寻找出什么不二法门,实在是走火入魔了。
================================
千万别低估了《道德经》的影响力,这可不是文字游戏,儒家所提出的“中庸之道”,就是根据《道德经》理论来的,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们国家所践行的原则。
当然,这并不是说按老子理论去做,国家必然处在巅峰,这违反了老子说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所有事物都是波动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高峰有低谷,但中国一直不解体,和世界上所有帝国昙花一现都不同,那说明这个理论的功用是巨大的。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07:03:38 +0800 CST  
作者:生不如死的龙 时间:2014-12-31 11:08:35
看到有个帖子也再讲道德经
怎么说也说不清楚
每次试图解释清楚,终究是有些距离,感觉上差了点,

欣赏知行合一
得了道,顺天意行事,事半功倍
天下得道之人,有几人?
得了道,能放下名利的又有几人?
==============================
我这个解说应该很好懂的吧,原来儒生们说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太消极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是儒生们故意贬低老庄的理论价值,老子的意思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绝对不能违反规律,根本就不是什么让人不干事来治理。
如果说是儒生们错误理解了老子理论,那纯粹是糊弄人的说法,那些儒生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下几千年,居然就没有一人看懂老子的《道德经》?打死谁我都不信,总不会我是数千年来第一个读懂《道德经》的人。
所以说,儒生们都该死。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12:07:43 +0800 CST  
作者:kai1xin001 时间:2014-12-31 12:44:58


看草哥的帖子,营养不在字面,而是享受思想和精神上的按摩。

这次我就问,作为同乡,草哥认识、了解 @秋波媚媚 (http://blog.sina.com.cn/u/2805105382)吗,如何评价她的文章或观点。谢谢。
=======================
不知道,不认识,不了解,没关注。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13:21:10 +0800 CST  
继续德经第八段: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释意:最圆满的东西都有缺陷,但不影响使用。最多水的湖海都有空间,但仍然可以接纳。看似笔直的线条可能有扭曲,灵活巧妙的事物可能有笨拙,即使能言善辩也有木讷的时候。冷静胜过烦躁,用冰寒来驱散暑热。平心静气的按规律办事就能让国家正常。

老子的这一段仍然是事物的两分法,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13:22:01 +0800 CST  
继续德经第九段: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释意:按照正常的客观规律,驯马是为了农业耕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将它们变成战马。战祸产生的关键在于不知足;这样的过失产生于贪婪的欲望。所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满足,这已经足够了。

知足者常乐,说是这样说,但能做到的不多,我觉得人的进取精神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不能一味的强调应该知足。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15:52:49 +0800 CST  
作者:shenjunlong 时间:2014-12-31 18:21:41
小草骑墙 2014-12-31 15:52:49
继续德经第九段: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释意:按照正常的客观规律,驯马是为了农业耕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将它们变成战马。战祸产生的关键在于不知足;这样的过失产生于贪婪的欲望。所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满足,这已经足够了。
知足者常乐,说是这样说,但能做到的不多,我觉得人的进取精神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
有的版本多一句“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
那就加一句好了:犯罪的动机在于可以达到目的诱惑。
不影响什么。: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21:52:35 +0800 CST  
作者:极爱mm 时间:2014-12-31 21:24:43
“德”为人之道,非“得到”
===================
这里讲的“得到”是指客观规律在事物中,不是拿东西的那种得到。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4-12-31 21:55:34 +0800 CST  

作者:我还是欣夫 时间:2015-01-01 00:36:36


——你的“一种粒子,两种形态”,是指粒子“从静止到振荡,从振荡到静止”这两种形态吧?你这“理论”和关天的杨神经的“振动论”倒是异曲同工的呢。:)

=================
小老头,杨老独创振动论,先别说这个理论对与错,就这种精神就可以赞赏,值得尊重。而你能拿出手的是什么,有什么独创理论?一无所有吧。
所以啊,杨老是口吐莲花,你是满嘴豆腐渣,同样是老年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5-01-01 12:38:47 +0800 CST  
作者:赤柱飞鹰 时间:2014-12-31 23:52:39
不管是从声,还是形,德字的本意是动词“得”,引申为名词则意思是“道”,引申为形容词则是至高的意思。
======================
按拥有解释,好像也行。: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5-01-01 12:39:51 +0800 CST  

楼主:小草骑墙

字数:164569

发表时间:2014-12-27 22: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30 11:55:23 +0800 CST

评论数:26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