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心灵、感觉和意识是否存在着规律性?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解決心灵与感觉的问题,哲学存在目的和意义就是揭示生命的运行规律。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通过心灵与感觉来体现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心灵与感觉,如果心灵与感觉是不能定义,不能通过逻辑去解决心灵与感觉规律性问题,就会产生哲学存在无意义.哲学已死的现象。自古以来在西方社会讨论哲学的问题都是试图从认识外部和改变外部世界的形式耒概括人性,但是人为什么要去认识和改変外部世界呢,改变外部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先认识构造人的生理的原理是什么?才可能去解决人为什么要去改变世界?这也就是说先认识构造生命的心灵.感觉和意识同一性的逻辑原理是什么的问题,哲学才能认识人是什么?要到哪里去?才可能去解决人与外部的关系问题,才能称为解決了天人合一的问题。尽管从康德开始,到生命哲学、胡塞尔现象学,再到现代心理学在认识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对部世界的认识开始转向了对内心世界心灵、感觉的认识,然而时至今日,哲学仍然无法用同一律去揭示岀构造生命原理这个神密的面纱,但是这并不能说生命的存在是无规律的,哲学的发展是一个传承与不断生展的过程,对人性的认识也是如此。人性是否可以认识, 心灵与感觉是否存在着同一性的规律?我们通过对感觉与行为最终目的性认识发现;大自然的物质在创造生命的过程中,完全存在着以需求支配着心灵与感觉的同一性规律和构造原理,因而认识心灵、感觉是什么?就完全可以通过认识需求是什么,去揭开生命是什么的神密面纱,并从逻辑上去证明心灵与感觉的普遍性构造原理。我们通过对感觉与行为最终目的性的认识发现;自然界物质设计心灵的过程中完全是通过不同质的需求为形式来构造生命的特征,并以不断増加不同质的需求数量来推动生命的进化,使生命形式产生岀需求越多心灵意识到的亊物越多,进化的层次越高,不同质的需求数量越少心灵越简单,进化层次越低,的同一性规律的生命构造原理。因而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受同一性的需求所支配的,它包括了从植物到人类所有的心灵与感觉的内涵,所以生命的存在形式;意识、心灵、感觉、行为和肉体全部都是从需求中而产生出来,下面就讨论大自然是如何通过不同质的需求来构造同一性的生命构造原理和推动生命进化的规律。
1,享受需求,
享受需求的概念内涵是对食物的需求,在最初的生命形式的构造中是以食物的需求形式表现出来,物质要产生出对食物需求的生命特征就必须构造吸收系统和排泄系统来维持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当生命得到了食物满足以后,舒适与满足的感觉也随之产生出来,在这种需求的原理支配下,生命脱离了无机物状态开始产生岀了肉体、感觉与意识并能识别外部什么样物质对自身有利有害的功能,并积极的吸取有利的物质来维护自身肉体的生长,植物得到食物的满足树叶就长得茂盛成长较快,反之就枯萎和死亡。我们把这种需求称为享受需求,这一类动物有植物和病毒等等。生命在这种需求支配下,物质转化成肉体,而肉体的构造完全以需求为目的性而产生出吸收系统和排泄系统,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舒畅、喜欢、开心、愉悦的感觉,反之就会产生受挫、哀伤、厌烦、痛苦的感觉,生命的特征是需求产生肉体,肉体又产生感觉,感觉又支配行为向外部去追求满足,因而我们通过对需求的认识就完全可能掌握和认识生命构造原理的同一性规律。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的概念内涵是对生命肉体的安全保护, 通过对需求这一概念属性的认识,一切为了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感觉都属于这种需求范畴之内,生命体有了这一需求以后,为了有效的追求食物的满足和逃避外部的恐惧肉体开始产生岀了痛疼和痛苦的感觉,并开始意识到外部什么样的客体会对自身会产生伤害,意识能动性增强了,它不仅能意识到躯体饥饿时会产生需要食物的感觉,肉体受到损伤还会产生痛疼的感觉,在享受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支配下,生命体为了有效的追求食物的满足和逃避外部的恐惧产生岀了具有识别和逃避外部客体对自身伤害的功能;眼睛、耳朵、鼻、手、脚、等等一切与安全需求相适应的功能,二种需求生命体的产生就完全脫离了植物和病毒单一需求的生命特征,产生岀了具有保护自身生命的感觉、意识与行为的生命特征。这一类动物主要是无性生命体.通过对安全需求目的性的认识,发现物质在构成生命的过程中完全是根椐不同质的需求耒构造不同的生命体,使生命体产生岀了不同的感觉、意识和行为,因而通过不同质的感觉去认识不同质的需求是我们认识物质如何构造生命原理根本有效方法。安全需求本质属性的目的性即在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在外部环境中受到伤害,在现代社会它的概念內涵主要有;火灾、水灾、肉体的伤害、碰伤、疾病、医院、药品、以及外部法律对肉体惩罚等等。生命体在有了安全需求以后和享受需求交叉运用、混合运用的现象就产生出来了。其交叉运用是指两种不同目的性需求,只能在选择一种需求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选择。例如,猎豹在饥饿的时候捕捉到了一头羊,当它正要进食的时候,一头狮子跑来要抢它的猎物,猎豹为了自身的安全需求,只有放弃猎物并远离狮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某人喜欢捕猎,并经常捕获到各种动物,但是现在他常去捕猎的地方,已改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园,并对捕猎者有了很严厉的惩罚措施。捕猎者就必然要产生享受需求和安全需求交叉运用,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避免受到严厉的惩罚,捕猎者就可能放弃在此捕猎。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安全需求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它在和其它需求交叉运用过程中就形成了必然选择,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只要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在交叉运用过程中,都是选择保护生命的安全。这样一来,外部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就可以通过控制这个必然选择,严惩一切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并把人们的行为确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人们的内在各种目的性需求,在安全需求规律支配下,则根据外部环境法律的许可,向外部去追求自身的各种满足,从而就构成了不同目的性需求向外部追求方式的差别,不同追求方式的差别又形成了人们行为,生活方式、观念、意识形态的差别。

3,性欲需求,
性欲需求的概念内涵是肉体的性欲需求满足和延伸后代,自然物质设计岀雌雄[男女]双方不同生殖器的区别和父爱母爱到生命体內是为了生命的发展和种族的延伸.性欲需求的产生,肉体在得到满足以后开始产生出舒适,愉悦,兴奋等等感觉。性欲需求和享受需求安全需求一样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生命需求,一切生命体要要延伸后代和产生父爱,母爱,都必须具备性欲需求。三种需求的产生,生命体的肉体产生出了雄性与性生理构造的区别,雄性不同需求之间交叉运用的感觉与行为的现象开始产生岀来,同类动物中强者争夺交配权的感觉和行为以及雌性动物选择强者和更好的环境来养育后代的感觉和行为开始产生出来.性欲需求的感觉行为的最终目的性是达到自身的肉体满足,动物为了争夺享受需求和性欲需求的满足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同类动物中强者争夺食物和性欲交配权的感觉和行为以及雌性动物选择强者和更好的环境来养育后代的感觉和行为开始产生出来.一些身体强壮的动物开始对身体弱差的动物,通过安全需求进行控制和排斥未达到自身的满足,从而产生出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在地球上,具有三种需求的动物范围很广泛,有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地上跑的,有体型巨大的角牛也有体型幑小的动物,我们判断标准是;心灵、感觉和意识,只要这些不同体型的动物它们的意识,感觉和行为的全部表现在三个方面,1,进食,享受需求,2,逃避恐惧,安全需求,3,性交,性欲需求和由性欲需求派生出来母爱,父爱的行为表现,[有的动物不存在母爱,父爱,出生后就会自然生长]都是被自然所设计岀耒的都是属于三种需求范畴的生命体。不同质的需求之间又可以混合运用和交叉运用在一起,构成了它们对需求重要性的行为选择,当生命体面临恐惧时都会放弃食物需求和性欲需求的滿足来保护自身的生命,从而构成安全需求是各种行为选择中必然选择规律。

4娱乐需求,
娱乐需求的概念内涵表现为玩撒、调逗、游戏、嘻闹等等,对其行为进行最终目的性分析发现其目的至在消除心灵与肉体的空虚、疲劳、烦恼、孤独、单调的生活等等,并以此去达到调节心与身的作用。在动物界我们发现在猫、狗、狐狸、狼、猎豹、虎、狮等动物中都存在这种需求,需求产生感觉,感觉又支配行为,因而在它们的生命初期就开始表现出调逗、玩撒、嘻闹,等等娱乐活动的形式。娱乐需求的产生,生理系统、神经系统为适应这一需要,也随之完善起来,它们开始从这些快乐需求的活动中,获得愉悦、欢乐的感觉和体验,并执著的表现出对娱乐需求的追求。动物之间在玩撒和嘻闹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友谊也随之产生,并在彼此之间的玩撒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满足,自然物质设计娱乐需求到生命体进一步的提高了动物的认知能力和生存本领,从表面看来,娱乐需求和其它需求并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然而动物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娱乐需求,并把它们在玩撒中学会的本领,通过交叉运用到享受方面去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例如,狼在捕捉比自身大几倍的动物时,先实行包围,然而蜂涌而上,一举歼灭。猎豹不能长距离奔跑,则谨慎地,悄悄地潜行,力求在短距离奔跑中获到成功。狮子体重则依靠集体的力量,由一头狮子将猎物赶到其它狮子设伏的地方一举突击成功。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并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这些完善的捕食本领,但是它们可以从经验中把在快乐需求方面学会的本领运用交叉运用到捕食方面,并通过经验传送给后代,形成了它们特有的捕食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娱乐需求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比较原始的挑逗、玩撒外,还创造出扑克、麻将、象棋、游戏机、娱乐场、舞会,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等等,使人们的生活在欢乐、喜悦、快乐需求满足之中。

5,自尊需求,
自尊需求的概念内涵是自我尊重和自我超越和自卑,它的目标至在达到维护自我存在的价值、尊严和自尊超越等等。当生命体在有了这一需求以后,通过和其它不同目的性需求交叉运用,去达到自我超越的现象就开始反映出来了,五种不同质需求生命的产生其感觉,意识与行为都和具有四种需求的生命体产生了根本区别,这类动物开始有了自我超越感觉,一些体型强壮猿猴类动物利用自身的强悍身体来竖立等级制的行为开始反咉出来,映现出四种目的性需求的动物,有着根本不同和极大差别的生活方式。
具有伍种目的性需求的主要动物有:黑猩猩、大猩猩、狒狒、卷尾猴、吼猴等等各种猿类和猴类动物。伍种目的性需求的产生,动物的大脑系统逐渐发达起来,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遗传基因也开始和人类逐渐接近。它们的生活内涵变得丰富多彩,并开始意识到尊严、荣誉,和自尊超越的需求。由于这些动物有了自尊的需求,和其它需求交叉运用向外部去追求自尊超越的现象开始表现出来了。如高大强壮的雄狒狒利用自己强壮的身体,通过控制弱小狒狒的安全需求迫使它们从属自己,并从它们身上索取食物和其它需求的满足,同时为了保护它们的这种权力,严格社会等级制的制度开始在这些动物的群体之中产生出来。一些强壮猿猴,在等级制度中都具有它们所确立的地位,而最强壮的猿猴却成了至高无上的独裁统治者,它具有支配群体之中一切统治的权力。一些独裁统治者为了突出的表现自己,当群体中出现了有些无法分享的情况时,或出现反叛的征兆时,或在较弱的成员间出现争斗时,它就会施展自己的权力来表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这些猿猴类动物中,有了自尊超越的统治者,就一定会产生被统治者的自卑感,被统治者在自尊需求的支配下,特别是它们在身体长得强壮以后,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向外部去追求自尊的超越,甚至采取暴力取代最高独裁者的权力。于是在这些动物中,就时常发生争夺权力的斗争,陷入了无止境地争夺权力的循环斗争之中。反映出了四种目的性需求的动物,没有过生活内涵的感觉和体验,进一步证明了不同目的的性需求的数量增加,生命的意义就不断丰富的生命特征。
自尊需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以等级去划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现象更为普遍,其组织系统变得越来越具体化和系统化。在东西欧封建社会前期,站在最高层上的国王,国王以下最高一级的是公爵、伯爵、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其次有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是封建主和骑士,在这些等级制之下最低层的是广大农奴和平民。在中国,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者,皇帝之下内有公、卿、大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最后是广大农民和庶人。
中国的封建社会自尊等级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权力方面,就是在吃、住、穿,等等方面,都有着等级的严格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穿的是龙袍,官僚穿的是官服,老百姓穿的是布衣。在唐宋时,官服以颜色区别等级: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大红)、七品以上服绿色,九品以上服青色。明清时代是以不同的禽兽图案为官服。一至四品文官服鹤、鸡、孔雀、雁,为官服,武官以麒麟、狮子、虎、豹等图案为官服,至于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有图案等等。
6,平等需求,
平等需求的概念内涵是同情.怜悯一切无法得到需求满足的人,并给予他们的帮助,而得到帮助的人会产生感恩心理并通过各种方式回报帮助者,使彼此之间在需求方面达到平等,对于由同情.怜悯而产生岀耒的帮助行为的最终目的性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同情怜悯的感觉是在他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怳下才会产生,当受帮助的人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同情怜悯的感觉和帮助的行为就会减少和消失,该需求的目的性是通过过平等而表现岀来,我们就把这种需求性质把它定义为平等需求。具有平等需求的动物有黑猩猩、狗、大象等等,我们判断动物是否具有平等需求是根据动物同类之间是否具有用食物去帮助的行为和感恩心理,一切具有感恩心理的动物都会通过回报而产生出相互帮助的感觉与行为。平等需求在人类生活而反咉出来的现象是十分普便的,.例如,某人需要一种商品但他没有时间去买,而我有时间就会产生帮助他的行为,当他人得到了我的帮助同样的心理机制,我有困难他也会帮助我,其目的至在达到平等,,如兄弟之间,姐妹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互相帮助行为都是通过平等需求而表现出来的现象,平等目的性需求而产生岀来的现象不仅仅表现在相互帮助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当他人遇到了天灾人祸和生命安全处在危险的时候,产生出不需要任何囬报的帮助行为,如,汶川地震的救助行为和在水中救人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救助使灾区人们脱离灾难和没有受灾人们一样需求能得到满足的生活,在水中救人其目的同样也是使他人生命脱离危险和人们一样过作生命安全的生活。 同时还表现在当我的需求受到别人的损害与伤害时,我就需要别人对我受到伤害进行培偿来弥补我受的伤害,其目的是我受到伤害你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至在达到平等,如,我走路被汽车撞伤,我就需要他培偿,我的钱被小偷偷去了,我就需要对小偷进行惩罚,我买的商品是伪劣商品我就需要要向啇家讨囬公道,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我就会诉讼法律,当敌人侵略我领士杀我家人,我就会拿起武器去消灭敌人等等现象都表现出一个统一性的平等目的性需求原理,同时也正是人类有了这一需求的原理在人的心里感觉中产生出了道德感,和在人类社会中需要建立能体现道德的公正、公平、合理、平等、法律的社会。
这种价值判断基于这样的一种最低的原则,每个人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不能去伤害,损害,危害和影响他人的需要.你给他人带来伤害,就要受到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使伤害他人者和被伤害人,他们之间需求比例达到平等。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指财富分配平均,不管付出多少劳动和没有付出劳动,都同样分配的平均主义,而是指各种目的性需求走向外部的追求方式上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达到平等。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到权力和金銭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例如,某人想通过公平竞争来选取某一职位,但是其它没有能力的人,通过权力和金钱方面的影响,很轻松就获到了这一职位,从而就产生了追求方式的不平等。又如,某人是平民的儿子,被有权、有势力者的儿子害死了。按照平等的原则,杀人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有权力的父亲,通过各种关系仅使杀人的儿子,赔了一点錢就太平无事了,从而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因此追求平等就不仅仅表现在某一个领域,它反映在文化、政治、经济等等一切人类社会活动领域。
7,美感需求,
我们在确定了大自然物质以六种不同质的需求来构成生命规律以后,继续从人的感觉行为中去追寻其它不同质的需求时发现人们会产生追求美的感觉与行为,对这种需求的感觉与行为最终目的性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追求美至在达到愉悦,舒畅,欢乐等满足,我们就把这种对美的需求称为美感需求。人类在有了美感需求以后就产生了红、橙、黄、绿、蓝、靛 、紫7种颜色的鉴别功能,并开始感觉到外部客体存在着色彩美、线条美、韵律美等等各种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并具备了鉴别美与丑的审美功能,美感需求的产生,人类通过绘画、舞蹈、音乐、建筑,的形式把它们展现出来并交叉运用到其它需求方面,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产生岀心灵澎湃,激情昂燃的感觉和体验,改变和脱离了动物界那种单调,暗淡无色的生活,美感需求的产生同时又极大的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对物体的对称、均衡、整齐,协调的掌握,按照人类对美的需求去改变和创造外部物质世界,把人类社会改变成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的世界。美感需求的产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人们通过对美感的需求运用,一方面产生了心灵澎湃,激情昂燃的感觉和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对美的运用,改变和脱离了动物界那种单调,暗淡无色的生活,把人类自身的生活打扮成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人的世界。
在绘画方面,人们通过对自然美,人体美的创作和运用,以绘画的形式把它们展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了一幅幅强烈结纯真,难以忘怀,永恒持久的美的享受。例如,十五世纪时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描绘的维纳斯形象,女神从金色海浪中诞生,站在波涛上的一片贝壳上,赤身露体,带着少女的娇美,她的身体里体现着和协的理想,金色的长发随着春风飘动,披散在双肩,一直垂到脚上,给人以纯审美的享受。在绘画艺术的各种精品之中,即有现实的真实写照,又具有纯美的设想,给人们带来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纯洁无瑕艺术美的享受。
在建设方面,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通过整齐、均衡、色彩、多样统一等等形式美的特点,把人们居住的房子打扮成宽阔明亮,严整壮丽,高耸宏伟的建筑艺术品,如金字塔,万里长城,摩天大楼等等,特别是现代一些精典的建筑艺术,和一些精典的花园住宅小区,它们给人们居住的环境带来的是金碧辉煌,俊秀壮丽,身心陶醉,人与环境和协美的乐园。
在音乐方面,用音调、节奏、旋律、等美妙的琴弦,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出人们炽热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了愉快,欢乐的激情,心旷神怡的感觉和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内涵。
在舞蹈方面,通过优美高雅的舞姿,美妙的旋转步伐,激发出入们汹涌奔放的激情。燃烧着人们沸腾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妙的精神享受。
在人类所有的生活领域,都可以看到美感需求的表现形式,它像一盏耀眼的明灯,标志着人类的动物的根本区别,放射着金色的光芒,普照着人类。
然后我们又通过遗传基因去追寻美感需求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个体之间我们发现有的人从生下来在外表方面就长的美,而有的人生下来就长的丑,这种差异显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然后又通过美感需求受遗传基因控制强与弱在个体中在意识中感觉差异的区别,在不同的个体中可以看到人有的人对美的感觉特别强烈,执作的追求美的服饰,美的艺术,美的音乐等等,并具有先天性的对美感需求的感受能力。在个体之间我们发现美感需求是受遗传基因控制以后,又来到动物界去追寻其它动物身上是否具有美感需求的行为表现,在孔那里我们发现每当孔看到了美的颜色就会开屏来展现它的美丽,这种现象说明孔是有具有识别美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美感需求它不从环境中产生的而是构制生命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人类正是具备了美感需求的功能开始意识到色彩美、线条美、韵律美等等各种美的表现形式,并具备了鉴别美与丑的审美功能,同时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对物体的对称、均衡、整齐,协调的掌握,按照人类对美的需求去改变和创造外部世界,把外部世界改变成辉煌灿烂,绚丽多彩的世界。
以上我们讨论了七种需求就是自然物质构造生命的基本原理,用亚里士多徳的耒说,本体论是指一切事物的最终本性.这问题就是“实体是什么?”实体就是固定不变的的主体、基础、原因、本质并先于其它东西而独立自存的东西。通过对七种需求的认识,可以认识到动物和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感觉、意识、行为和智力的区别,完全是在需求支配下产生的,人类的生命就是七种需求的载体,决定着人类生命的心灵、意识、感觉、行为认知功能与肉体的构造,需求的数量就决定着生命的心灵、感觉、行为和认知功能的生命的基本原理,需求的数量越少肉体的构造越简单,感觉与行为也就越单纯,需求的数量越多肉体的构造越复杂,感觉与行为也就越丰富的同一性的生命构造的基本原理。在地球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质的需求的数量去判断它们感觉、意识、行为和智力的区别,因而生命的构造原理是完全存在规律的,通过对不同质需求的认识,就完全可能通过逻辑同一律去叩开困惑人类多年‘什么是人的本质’的认识。当人的生命一切的心灵、意识、感觉、行为都被自然物质设计成规律性的原理以后,人还存在自由吗?人类改变外部物质和推动社会的形态不断变革要到那里去呢?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追问的是人到那里去?我们通过对七种需求的认识,享受需求、安全需求、性欲需求、娱乐需求、自尊需求五种不同质的內涵属性中可以认识到,它们都属于自我满足的自私属性,从而就构成了动物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而自然物质设计岀平等需求和美感需求到人类,就是通过人性去不断改变动物完全自私属性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去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形态实现人的自由,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由动物界弱肉强食生存方式改变成为人人平等去实现自由的斗争史。

写于2018,8,10
楼主 邹学林心灵海洋  发布于 2018-09-15 12:40:03 +0800 CST  

楼主:邹学林心灵海洋

字数:8872

发表时间:2018-09-15 20:40: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3 08:38:39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