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战争的核心哲学,就是剪刀石头布


春秋时候打仗,以车战为主。一辆兵车,三个人,有驾车的人,有射箭的,还有一个持长戈,用于近战。按说,这是很全面的 打法,可攻可守。古代打仗,还特别讲究礼法,战场上相逢,据说,遇见敌方的君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保持必要的尊重,比如行礼。
战国时候,赵武灵侯胡服骑射,一是简化装备,二是作战效率的提升,骑兵有更大的机动性。这时候打仗,就不像过去那些斯文了,都是杀红了眼。唯一的好处,大家学习的动力也就很强,什么有用处,都是排除万难也要搞明白的。
中原的人学 人的战法,确实战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基于农耕社会没有大面积牧场养马的现实,中原打仗,还是以步兵为主。步兵遇见骑兵,是很不对等的。
汉人遇见匈奴,打仗还是比较吃亏的。但也不是一定就会失败。
因为那时候,马镫虽然刚刚发明。骑兵战法,还是以骑射为主。骑射扩大了作战半径,且灵活机动。但也有他的弱点,便是袭扰可以,但攻坚就不行了。刘邦白登被匈奴人四十万大军围困,七天七夜,也没被攻破。侧面也说明了匈奴的弱点。
到了李陵的时候,更厉害,五千步兵所向披靡。即便最后被匈奴围困。李陵部队,以兵车辎重为凭档,以长弓对敌。最后五十万箭都射完了,属于弹尽粮绝,才不得不投降。由此看出,步兵严阵以待,匈奴骑兵也无计可施。
李陵的祖父李广,出身边塞,一身好武艺,其实说来,就是与胡人学习到的骑射之术。李广虽然是名将,但老实讲,并无什么领导才能,靠的,还是一人之勇。李广打仗,单骑突敌,好几回,居然和自己的部队的分散。所以李广败绩其实还是很多的。
李广注定不是汉代可以扭转乾坤的将领,说到底,他也是以胡人之技制胡人,他的实战水平,比匈奴人更好而已。匹夫之勇,当然不能全面制敌。
但汉朝这个被匈奴狂虐的局面,很快就打开了。
汉朝七国之乱的时候,有一个叫灌夫的人,为战死的父亲报仇,带着几十个家奴,骑马持戟,冲入敌军,杀伤几十人,实在冲不过去的时候,又疾驰而反。虽然所带之奴伤亡惨重,灌夫自己也伤十几处。但一战成名。更要的是,灌夫的 打法,逐步被推广开来。
灌夫的打法,说到底,是以马力冲撞,以近战伤敌,这与过去的骑射,确实有很大的 不同。但缺点也很明显,这属于自杀性的攻击。危险度极高。没有高度的组织能力,是很难号召骑兵集体冲撞上去。
但谈组织力,农耕社会远强过游牧民族。汉朝的将领命令士兵冲锋,士兵明知道是死也不敢不从。匈奴人是为自己打仗,各自为战,匈奴的单于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硬碰硬,当然不及汉人齐心合力。
所以卫青霍去病的时候,就开始掌握这种以重骑兵冲撞的战术,一下子打开了局面。匈奴人是抵不过汉人的骑兵冲击,毕竟速度的优势不存在了,接战时候,装备又不足,比不上汉军甲坚戟厉。
后来匈奴人也从汉人那里学到冲撞的技术,但毕竟慢一拍下来。其次,草原上经济匮乏,也没像汉人,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可以制作大量的护具,以保护自己。

匈奴人就此颓败下去,其中一部分,跑到了欧洲。但好玩就在这里,此消彼长,这里玩不转的,换个地方,却成了灵丹。
黄色的旋风顿时席卷欧洲。
匈奴的阿提拉,成为上帝之鞭,变成了罗马人的噩梦。
其实罗马人比汉朝的军队组织力更强。其重装骑兵,有更好的 护具,冲撞力也更凶猛。但对付轻装而来的匈奴骑兵,忽然就无所适从了。犀利的战备居然变成了累赘。
匈奴人忽东忽西,不可捉摸,骑射娴熟,攻击精确。而罗马人强调装备,笨重的装甲,拖累了他们的速度,。匈奴人打破西罗马的首都,直接让西罗马名存实亡。

汉朝基本没有和罗马交过手。(传说一个罗马军团流落西域,其中一部分成为匈奴雇佣军,与汉朝交手并被击败。)但客观来说,罗马的军力,至少在组织力与装备上,胜过汉朝的。但汉朝打败的匈奴却成了罗马的克星。这便是所谓战争的一物降一物吧。
以上的观点是从李硕先生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读来。中国是一个对于技术在本质上不大讲究的国家。几千年一直打仗,但对于战争的总结,却始终没有什么像样子的技术性的研究。以致我们对于古代的战斗,总是停留在评书中来将何人,大战三百回合的阶段。有一种幼稚的想当然。
比如《水浒传》中,说杨志与周谨比武,第一合比马战枪术,为避伤人,拿白布包了枪头抹石灰,结果30回合下来,杨志只有肩头一个白点,而周谨却满身皆是。
实际上马战要点以冲撞时以长矛击人。莫说周瑾这浑身都被击中,但说杨志肩上这一击,也是够呛的。

(本文有删节,全文微信搜索“分神”)
楼主 许亿  发布于 2018-08-02 11:16:15 +0800 CST  

楼主:许亿

字数:1783

发表时间:2018-08-02 19:16:1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0 02:56:28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