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传道授业,进课堂的应该是中国圣经而非白话文

语文课传道授业,进课堂的应该是中国圣经而非白话文
教育之目的,一言以蔽之,三好学生一词可谓恰如其分。
欲望德智体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其道何由?
教科书之决定性意义,不言而喻。
数理化英语等,几与德智体无涉,语文课无疑独当大任,首当其“责”,兹事体大。
毫不客气,白话文徒具识字之功而已,然几乎无道可言,相当程度上是糟蹋青春,误人子弟,贻患无穷。
何以致此?首先,百年来之西式白话文,无论价值与艺术性,显然无法与流传千百年之古文同日而语。其次,现代所谓白话文作家,离经叛道为荣,事不师古,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牛顿原来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故基础知识基本上无从谈起,人文素质低下,无知老孔佛二十四史,难逃“洋奴文盲”之讥,辜鸿铭所斥“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之骑、无柁之舟”,怎么能奢望其写出“道德文章”以育人呢?
文以载道,道以成人,惟道堪为语文乃至历史、政治教科书。儒字即人需之意,儒家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应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所谓仁民爱物,泽被苍生也。道家令人破迷开悟,宠辱不惊,道法自然,趋利避害,知道故乐,可谓生死攸关,须臾不可或离也。中医治未病,显然防微杜渐,一本万利,功德无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华瑰宝,不可忽也。佛教五戒十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洗心革面,离苦得乐,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堪称英雄所见略同,异曲同工之妙,大道皆殊途同归,欲望民风淳朴,刑措不用,囹圄空虚,亦不可或缺者也。
孔子对曰:“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吕氏春秋》云:“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
今日大学生熬夜死前仆后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富贵病比比皆是,东亚病夫令人堪忧,反观上文,无乃离经叛道,自取其辱乎?老孔佛与中医乃至二十四史的先见之明,无所不包,不听圣人言吃亏在眼前。寒从脚下起,百病生于寒,日落而息,道法自然,子午觉,“中国圣经”一句顶万句,得之者昌失之者亡,可窥一斑。
本人学贯中西,深受白话文之害,以为白话文无道无识,远不配进入课堂,而况西式白话文纯属英语翻译,又长又臭,难读难记,根本无法与古代白话文媲美乎?
古文言简意赅,短句易学,押韵对仗,朗朗上口,白话文反而难上加难。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弟子规、历代名贤集、道德经、四书五经等等,理应全文成为语文教科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则知识与识字一举两得,而白话文仅仅是识字工具而已,无从育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一锤定音曰:“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白话文不应进课堂,职此之由也。
楼主 自然孝子  发布于 2018-06-11 15:20:34 +0800 CST  

楼主:自然孝子

字数:1267

发表时间:2018-06-11 23:20: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0 10:20:23 +0800 CST

评论数: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