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友人曾荻老师


尊敬的曾老师:您好!
日前蒙您关注,将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先生在中国关注农村教育的报道转我,十分感谢您对弟有关研究的支持。您作为大学教授,能如此关心基础教育关心农村教育,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对于罗斯高先生,我早先就知道,他的事迹也见过报道并在一定场合做过推荐,这次您转来后,我再次细致看了,还是认为他毕竟圉于经历和身份,难以真正深入了解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看到的想到的多是现象,而没有接触根源。近十多年来,很多中小幼学校封闭管理,对于进入校园之人严格管理,外人难以深入其中,本人虽然在师范学校工作了三十年,很多学生在基层学校工作甚至担任校长,但都不容易真正接触实际,遑论他人。不过本人毕竟身处基层教育界40来年,浸润其中,眼观耳听不少,近十来年从事教育科研,与一些学校合作开展了几个课题研究,后又担任县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秘书长,加上与大量中小学校长教师等的师生关系,不论公与私的层面,总还算有机会探得一些真实的教育实际,认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虽然并不单一,但根本的还是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不能达到要求。

就如罗斯高先生指出的农村教育存在的生活贫困、健康不良、家长不懂教育、留守孩子多、受高中程度教育比例低等问题,在目前看来,只要学校和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问题是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的,实际没得到解决,学生没能得到更多教育,教师首当其责。我就知道,教师很多对学生基础差贫困的,是歧视的,对孩子学习是不尽心的,我多次亲眼见到,教师上课玩手机、打瞌睡或看小说,教室外聊天,作业只布置少以批改,甚至考试成绩都随意给总分的,特别恶劣的是竟然还有顾忌学生成绩好了要报高中而不能送入职业学校收高额中介费故意不将学生仔细教好的(当然这个情况,经过治理近来有收敛,但精心育人还很谈不上)。

再说罗斯高先生看到的农村生活困难,比起上世纪70年代好多了,但是当时就有不少认真负责的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解决困难,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我县黄村乡李坪村就有一个民办小学教师叫谭显富,1967年起,在一无工资、二无福利待遇的条件下,利用自己简陋的房屋在在山高坡陡穷山僻壤的黄村乡李坪村办起了民办小学,他夫妻边种地边教书还要为学生洗衣做饭,白天黑夜,学生们吃住都在他家里,硬是做到所教学生成绩好、讲文明、有礼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绩,80年代光明日报就有报道。
现在,国家普遍推行了营养午餐和寄宿学校,要求家校共育,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只要教师高度负责,学校切实关心学生,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农村孩子接受高中程度教育的比例低,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贫困和智力,而是高中前教育的失败,很多孩子即使进入高中也因为知识基础不够行为习惯不好,跟不上教学进度或经常受学校批评或自己贪玩好耍惹是生非而不能继续读下去不得不辍学。我这十多年做了大量的教育调研,初中毕业生半数以上不能熟练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不能熟练完成三步以上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不能正确说出帕斯卡定律、浮力定律和欧姆定律。虽然条件限制,本人的调研是不完全的甚至是零星的统计,但还是有高度盖然性。这样的学生如何保证顺利接受高中教育?我曾到一些高中调研,发现上课时学生打瞌睡是普遍现象,甚至有老师在班级教学日志上这样记录“还好,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打瞌睡”。这样的学生就很难坚持到高中毕业,高中流失学生不少,几多高中学校生源不足,一个班十个二十个学生,办学效率不高。即使有不少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目的在于孩子小,步入社会不放心,在学校有老师帮忙带孩子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些,混个高中毕业证后面好就业,而不管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的学生勉强混个高中毕业,也不是合格的。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像前面提到的当年的谭显富老师那样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从幼儿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每个环节都搞好对孩子的教育,目前的农村经济条件送学生顺利实现高中教育就还是普遍能够承受的。
本人2004年自荐担任我校招收的高中一个试点班的班主任,学生绝大多数就是来自全县农村的留守孩子,我接手一个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召开了全班家长大会,很多家长因为在外省打工不能前来开会,即使如此,在充分了解这个家长会的重要性之后,还是有三十余位家长到会,全班54位学生,几乎是60%的家长到会。会议就全面科学育人达成了共识,决定成立家校共育研讨会确保定期的经常性的交流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问题,会议还根据当时学校和学生实际决定每月由两位学生的家长担任全班学生的代理家长(五十多位家长三年期间就基本上只轮一次),女生每月150元男生每月180元,集体校外统一租房解决吃住问题,两位家长承担采买、做饭、管理事项,班主任指导,学生成立生活小组配合。费用只有学校吃住所需的一半,而且质量还会更好,但学校坚决不同意,只有作罢。但由此使得学生和家长理解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班级凝聚力得以增强,班级根据学生实际分科分层次成立不同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而得以顺利开展活动,为后来的进步打下了思想认识和情感的基础。相关情况中国教育报2006年有整版报道,只是因为记者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从事教育的专门经验,对该班的教育实践挖掘不够,探究不深入,以至于读者有很多误会,但能够报道出来,避免了该班被学校解散,还是很有价值的。该班被评为我校当时唯一的县先进集体,有重庆市三好生和县2007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裸分631分,总分636分,当年清华在重庆市录取成绩是总分639分)在该班出现,证明了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的正确。只是,因为我校初招高中,我们自己的校长都在教职工大会上讲“师范教师知识老化,观念僵化,教不好高中”,社会认可度自然很低,导致生源普遍差,只有我孩子初中毕业600分,在全县位居一百多名,考入了重点高中,因为支持我的办学理念并作为开办该班的条件放弃重点高中而在该班就读,在我校入学摸底考试中是年级第九名,该班其余学生最好成绩则只有400来分,最低分也就200分左右。一次活动,我讲话时用到“博采众家之长”,结果多数学生眼神是犹疑的,说明对这个成语不熟悉,我讲了其意思后,都还有不少学生没反应过来,于是我叫学生拿纸笔将这个成语写下来,结果每个字全写对的只有2人。数学不少学生连分数计算都不懂。生源基础很差,平均分数仅300多分,比学校将450分以上的学生集中构建的班级平均分低了140多分,三年后的高考成绩,这个平均分的差距已经缩小为90多分,原为年级第九名的学生高过在其他班就读的学生83分以上。当时,他在班级仅是作为事实上的旁听生,因为我要求任课老师们必须将功夫放在大多数孩子身上,即使抽问,也只能首先抽其他学生。如果当时年级前五十名组建这样的班,教师对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之间的互相砥砺切磋,互相你追我赶,这样的三年,他的分数增加十来分应该是完全可以的,其他孩子共同进步,齐头并进,那结果实在令人“不堪设想”。所以,高考成绩出来后,县教委主任给我打电话表示祝贺,我一是表示感谢,二是感到悲哀。教委主任询问何故,我讲,孩子从小体弱多病,记忆力不太好,智力发展仅为中上,知识基础不扎实,综合素质只该保证其考试成绩在全县千名之后,结果得了第一名,不是“水涨船高”的结果,而是其他更多孩子没得到应有的教育,被教育贻误,是“水落石出”的结果。教委主任顿即无语。

所以,现在的教育,问题多多,根源在于教师素质普遍不能适合应有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早已经成为上下共识。但问题在于如何使得教师普遍符合教育的需要?我认为一直以来没有抓住根本和关键。虽然都知道,教师的根本是师德,但如何确保师德符合要求?几十年来,主要看到的是提高待遇,加强教师培养。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十分重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于是提出要让教师成为最受羡慕最受尊重的职业(没有之一),希望以此吸引能人担任教师,希望教师珍惜自己的职业,认真教书育人以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为此先后采取了以提高政治经济地位为基点的多种措施,如先后设立教师节、教龄津贴,实行增加10%行业工资,各地先后也陆续推出三十年教龄荣誉金,等等,现在三十年过去,目标实现得如何了?这就说明仅有待遇的提高,并不能真正确保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愉悦感成就感幸福感,职业冷漠和职业倦怠就会笼罩教师。本来,作为教师,如果真要以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励,现在的社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很大,即使家长,言行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都不少,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去科学指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共同搞好教育,各个主体中,只有教师才有这个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大量的心思与精力的投入,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寒暑假均有事做,而且对于脑力体力都有很大付出,也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经验积淀,需要教师是社会精英人才(这是一般公务员不能比拟的),在这个意义上,目前教师的收入月薪五万不高。但问题是,教师职业性质决定,不是流水线规模化生产,只能言传身教、循循诱导、润物无声,心与心的沟通,手拉手的交流,一个教师就只能在一个时间段教育很少的学生,而适龄孩子众多,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庞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使得本是精英的教师收入达到社会其他精英的水平,甚至只能在中等水平。这个矛盾从来就有,以至于200多年前的资产阶级学者卢梭就认为为了金钱而从事工作的人不配(不应)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认为这不仅是高尚之故,还有前述实际情况约束。所以,教师,根本的不是靠待遇(基本保障即可)不是靠考评(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教育产品是人,教育效果的考量就很大程度上带有暗箱色彩,带有人为因素,不像建筑工程,一旦完工,其设计、材料、构建等等都在那里摆着,只要鉴定方法科学合理,优劣自有公论,而教育质量除了家长、学生和教师,师生要作假,就会严重影响考评结果,这不是任何机构能够有效避免的而准确评价的,现在侈谈大数据,以为有了大数据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只有自然产生的数据才有科学性,如果本身是假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实情),而是靠自觉,靠“不用扬鞭自奋蹄”!
那么,如何让这样的教师世世代代大量的高比例的涌现?
现在过多强调职后培养,可岂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生就的模子造就的船”,是很难改变的。多年来的各种培训,即使是国家最为重视投入不少的“国培”,也被人们称为“鸡肋”,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收到应有效度。这些培训往往只是成为主办单位创收的项目,成为被培训者游山玩水的机会和积累资历获得晋升的途径,仅此而已,能收到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那仅是偶尔收到的少数几个善良正直有责任心的学员而已。
至于职前的师范教育,这本是塑造未来教师心灵培养职业技能的最佳环节,但采取的措施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甚至南辕北辙。实际操作中,也有苗子的遴选失当,师范教师素质不够,培养课程及过程的不当,等等,都导致没收到应有效果。试看多年来推行的免费师范生,是否真正高比例普遍培养出了爱教乐教善教的教育人才?!

现在将学历作为第一门槛,甚至还要求硕士博士进入基础教育任教,殊不知,追求学历者,往往是功利性的驱动,这样很难搞好不能以功利性衡量的育人之事。其实,对于基础教育,知识的深度并不大,教师素养的核心不是学识,而是思想认识与品德。纵观基础教育领域成就显著的大师,没有一个第一学历是硕士博士,甚至不是本科,而是中等学历甚至以下的。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斯霞,毛蓓蕾,李吉林,任小艾,魏书生,等等等等,太多事例,概莫能外。个中缘由,谁去认真研究探索了?
现在,过分注重第一学历,过于强调功利性的学历,将真正爱教乐教善教之才关在了门外,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无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科学的师范教育体系,改革遴选机制选择适合的苗子进入师范院校培养,优化师范教育教师队伍能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好师范生的表率,优化师范课程特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教育学心理课程,改进培养过程确保培养出了解社会实际用变革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远大理想的教育人才。

这是愚弟结合长期学习、结合自己看到的社会实际和本人四十余年教育经历,提出的大致思考,请仁兄不吝赐教。

顺祝大安!



姚少凡 敬呈
写于2018年2月21日夜
楼主 姚少凡  发布于 2018-02-22 08:36:26 +0800 CST  
@徐铭青安徽阜南县曹集中学 “管理者不尊重重视教师,对老师过于严厉,教师就会不尊重重视学生,对学生非常严厉”
。。。。。。。。。。。
这个逻辑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应具有“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的情怀,否则如何顶住阻力和压力,承受一切的委屈和不公去教书育人,给学生一片晴朗和谐的天空?自己的委屈就转移给学生,这样狭小肚量,本质上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这样的人不应当教师。恰恰,现在这样的人太多当了教师,这就是教育问题的根源。
楼主 姚少凡  发布于 2018-02-22 14:28:14 +0800 CST  
@灵之动 2018-02-22 13:15:41
楼主是个用心的教师,点个赞!
-----------------------------
谢谢朋友鼓励。
楼主 姚少凡  发布于 2018-02-22 15:14:14 +0800 CST  
徐老师:
这是一种传递机制,教师是人,不是神,你我可以忍辱负重,但你能保证所有老师都这样么?我们要讲科学,不能迷信。要真正理解关怀教师群体,不能高高在上,轻视俯视这个群体。不能把自己置于无知的境地。


本人:
呵呵,照你这么说,校长也是人,他上面受有压力有委屈于是传递到你教师,岂不是天经地义?所以,最后的环节,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普遍的高比例的物色和培养堪任教师的人才~新时代的圣人,否则一切只是梦而已。
所以,作为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神,应该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学生留下健康成长的空间,如果老讲自己的待遇享受尊严,而不能在这些缺乏的情况下尽力教书育人,为社会未来的清明郎净培养人才,那么今后世世代代教师将永远处于这种抱怨的境地,社会乱像也就不能根本解决。八十年代就讲要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受羡慕的职业,现在近两代人了,现在教师的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受到社会尊重的情况,只怕不如那时。至少本人的观察结论如此。欢迎大家谈不同意见。
楼主 姚少凡  发布于 2018-02-22 15:29:14 +0800 CST  
徐老师:
关于中小学学校教育问题,我一直看你们讨论,不先发表意见。因为我是农村一线基层教师,二十多年从事乡村教育,认真践行中央地方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虚心学习各种先进教育理念,身在其中,切实作为。作为一个基层普通教学工作者,不想多讲,力求多做,但我现在想讲一些个人体会,不能算是什么见解。基层教师古代叫教书先生,这是尊称,有见识的人提倡“天地君亲师”,把教书先生当做父母双亲一样尊重。但一些世俗的庸人把人分三六九等,把教师鄙视为和娼妓差不多的臭老九!直到新中国成立好多年后的文革时期,臭老九之称仍不绝于耳,可见文革是有一些余毒的,我们年岁大的人要自觉的清除掉思想深处的一些或多或少的文革遗毒。今天的社会天天喊着要尊重教师,不能光口头喊,要真正尊重,不能因为因为有极少数败类就持怀疑态度。就像不能因为有极少数贪官污吏就怀疑政府一样,真心相待,适当提高待遇,共同努力完成百年树人的光荣任务。

姚少凡:
怎么提高?提高到多少才算提高?

徐老师:
基层教师是辛苦的,也是清贫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有时还要设法应对那些调皮学生,但就怕个别低素质的基层教育行政主管干部的违法违规的折磨!有些基层学校办公室及校园到处装有摄像头,就差厕所没装了,说是要随时查岗,要求教师全部坐班,防止教师偷懒怠工。这还不算什么,更有甚者,有一次一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突然到某校查岗,把教师锁在校园里,逐一查对老师到岗坐班情况,一位教师因为一些事情在校外办事,知道后翻院墙进来,竟然把腿摔断了!这是侵犯教师人格尊严、侵犯教师人身自由的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但又有哪位教师敢站出来说话呢?教师是弱势群体,多一些理解尊重与真心的关怀帮助,少一些怀疑挑剔,教育才有希望,社会才有希望!

姚少凡:
@徐铭青安徽阜南县曹集中学 “作为一个基层普通教学工作者,不想多讲,力求多做,但我现在想讲一些个人体会,不能算是什么见解。”
谢谢徐老师参与讨论。作为长期研究教育和教师的退休教师,我很想听听徐老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为本人的研究资料库提供正能量数据,可以么?谢谢徐老师了。[抱拳]

徐老师所言的管理,除了安装摄像头我支持以外,其他管理措施是错误的,对教师的管理应立足于内在认识的提升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办法。
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切实搞好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监工头不是资本家老板。

徐老师:
“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切实搞好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监工头不是资本家老板。”赞同你的观点。社会有许多超循环机制,管理者不尊重重视教师,对老师过于严厉,教师就会不尊重重视学生,对学生非常严厉,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就会不尊重重视社会,对社会冷漠排斥,最后我们的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变得诡异起来。

姚少凡:
@徐铭青安徽阜南县曹集中学 “管理者不尊重重视教师,对老师过于严厉,教师就会不尊重重视学生,对学生非常严厉”
。。。。。。。。。。。
这个逻辑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应具有“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的情怀,否则如何顶住阻力和压力,承受一切的委屈和不公去教书育人,给学生一片晴朗和谐的天空?自己的委屈就转移给学生,这样狭小肚量,本质上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这样的人不应当教师。恰恰,现在这样的人太多当了教师,这就是教育问题的根源。
一直以来的政策措施,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徐老师:
这是一种传递机制,教师是人,不是神,你我可以忍辱负重,但你能保证所有老师都这样么?我们要讲科学,不能迷信。要真正理解关怀教师群体,不能高高在上,轻视俯视这个群体。不能把自己置于无知的境地。

姚少凡:
呵呵,照你这么说,校长也是人,他上面受有压力有委屈于是传递到你教师,岂不是天经地义?所以,最后的环节,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普遍的高比例的物色和培养堪任教师的人才~新时代的圣人,否则一切只是梦而已。
所以,作为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神,应该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学生留下健康成长的空间,如果老讲自己的待遇享受尊严,而不能在这些缺乏的情况下尽力教书育人,为社会未来的清明郎净培养人才,那么今后世世代代教师将永远处于这种抱怨的境地,社会乱像也就不能根本解决。八十年代就讲要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受羡慕的职业,现在近两代人了,现在教师的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受到社会尊重的情况,只怕不如那时。至少本人的观察结论如此。欢迎大家谈不同意见。

徐老师: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人可以认为许多教师是坏蛋,那么就是逼着一些老师认为一些学生是坏蛋?我看到的老师基本都是好的,即使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一个个冷漠的教书机器。好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姚少凡:
呵呵,我不是说教师有多坏,而是不足够好。其他人不必这样要求,教师,承担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塑造灵魂的重任,必须如此要求。
楼主 姚少凡  发布于 2018-02-22 16:20:08 +0800 CST  

楼主:姚少凡

字数:7168

发表时间:2018-02-22 16:36:2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3 08:02:29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