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帝战吧)甲午清军枪械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11:18:00 +0800 CST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几乎末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呢?作为前期清军统帅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的落后,称:"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拙,则利钝悬殊。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故而,战争失败,"因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前线战将宋庆、依克唐阿等人,也屡屡谈到武器量少质劣,以至战败。后世史家往往据此将武器装备落后,作为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对这个问题应做具体分析。李鸿章意在掩饰其麾下淮军的腐败和自己指挥上的失误,宋庆、依克唐阿等人的看法也不无偏颇之处。笔者拟对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鸦片战争前,清军主要装备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辅之以少量的抬枪、抬炮、鸟枪。鸦片战争中虽败于英军的近代枪炮,清政府并末接受教训,部队装备仍无大的改进。清军装备的近代化始于淮军。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在与西方军队以及洋枪队(常胜军)共同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他开始认识到用洋枪洋炮来改进部队装备的重要性,首先在部队中组建洋枪队,次年又组建了洋炮队,逐渐淘汰了旧式武器。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淮军、湘军、练军以及部分绿营兵和八旗兵,均装备了从欧洲进口或中国军事企业仿制的近代枪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军的装备基本上能够随着西方武器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特别是淮军,其更新速度之快和近代化程度之高,在清军各部队中是首屈一指的。
甲午战争的参战部队,前期以淮军为主力,辅之以东北地方部队和宋庆所部毅军等部队;后期则又从全国调集了以湘军为主力的大量增援部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部队的装备情况。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11:20:00 +0800 CST  
淮军在1864年6月进攻苏、常太平军时,郭松林、杨鼎勋、刘士奇、王永胜四军万余人,已有洋枪万余枝,刘铭传部7000多人,有洋枪4000枝。到次年底与捻军作战时,"计出省及留防陆军5万余人,约有洋枪三四万杆"。其炮兵到1864年也建立了6个开花炮队,装备了12磅至l08磅不等的火炮。已经基本上淘汰了冷兵器和土枪、土炮。然而,此时淮军装备的尚是前膛枪炮。70年代以后,西方更为先进的后膛枪炮开始输入我国,导致淮军装备的又一次更新。英国的马梯尼、士乃德、法国的哈乞开司、德国的老毛瑟、美国的林明敦和黎意等枪种,均进入淮军部队。,美国林明敦滚轮式步枪枪膛,德国毛瑟枪。
到甲午战争前夕,部分部队还装备了更为先进的后膛连发枪,主要枪种有奥地利的曼利夏、德国的新毛瑟和中国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枪等。如赵怀业部即"皆系一色快枪"。在平壤战役中,据日方记载清军使用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奥地利曼利夏1888直拉式步枪,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枪。
在炮兵装备上,淮军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李鸿章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0多门。自1886年起。广东又陆续拨解北洋钢炮100多门,其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粤解八生脱钢炮四十八尊,十七年粤解七生脱钢炮一百二尊,十八年粤解八生脱七钢炮三十尊"。这期间北洋自购者尚不在内。另外,到甲午战争前,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门,大部分用来装备了淮军。淮军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鲁森式钢炮还是西方80年代末才发明的快炮(速射炮)。由此可见,淮军的装备无论是质与量,都是堪称一流的。金陵制造局生产的仿德式37mm格鲁森行营炮。清军在平壤遗弃了不少金陵局造格林炮,在九连城还遗弃过格鲁森37mm行营炮。
与淮军相比,其他部队的装备均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距。东北练军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二十二日,"查明各队原领大小洋枪共一千七百八十四杆,来福枪共六百四十八杆,鸟枪共二十三杆,抬枪共六十七杆,云者士得枪共二百十七杆,马林枪共四百四十杆,哈乞开斯枪共一千零七十三杆。此七项共领得枪四千二百七十二杆,除此并无领得别项枪械"。另据吉林将军长顺称,其于光绪十四年接任时,所部17营3哨,只有前膛来福枪3600余杆,后膛马步各枪1600余杆。后在上海购后膛枪2000杆,由神机营拔给来福枪1000杆,海军衙门拨给哈乞开斯1000杆。但这些枪械在演习中多有损坏淘汰者,故而战争爆发时,其所统各军"开斯、毛瑟等枪无多,大半皆来福枪、快枪,余则以刀矛充数"。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也是屡屡奏称武器缺乏,请求由外省拨给枪炮。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14:55:00 +0800 CST  
湘军:1892年湖南巡抚吴大澂奏称:"湘中风气未开,所用洋枪屡修屡坏,实不足以资抵御。1894年9月,布政使魏光焘受命募集新军北上参战,而"湖南并无后膛枪,湖北亦甚少,仅有林明敦数百枝,弹太少"。是年底,湘军宿将刘坤一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吴大澂受命帮办军务,但所部"枪械未齐,子弹不足","有步队而无炮队",辖下23营零3哨,仅有各种枪枝4600枝。
山东地方部队装备更差。山东巡抚李秉衡奏称:"旧存军械本属无多,现经各营纷纷请领,几无以应。且尽系旧式洋枪,难以及远"。沿海部队"后膛枪仅存千余杆,又次之次者,无以制敌"。许多部队只好"率配以旧土枪及故前膛来福枪"。日军在荣成登陆以后,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建议将原定派赴关外的几支部队改援山东,但无法保证武器供应,"李(占椿)、万(本华)两军各有马梯尼千枝;张国林有枪数百,洋拾枪二十枝,车炮四尊,劈山炮数十尊;陈凤楼因江南无马枪(陈部为马队--引者),须到津拨用江南所购到马枪千枝。……丁槐军直无一枪"。上述部队除丁槐部队以外,共达20营近万人,可见其武器缺乏之程度。至于内地如陕西、山西等省奉派北援的部队,装备就更为落后了。
入朝清军除3万多淮军外,其他部队在战争爆发以后,除国内军工企业加紧生产外,沿海各省督抚还大量购买外国枪炮,调拨前线。因此,参战部队开上前线后,其装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图为平壤战役清军丢弃的格林炮)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0:06:00 +0800 CST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奏报,委托驻德国公使许景澄购德国新式小口径五连珠快枪3000枝,子弹300万颗;从信义洋行购十响连珠毛瑟枪1250枝,子弹150万颗;平响毛瑟枪5000枝,子弹250万颗;格鲁森快炮12尊,炮弹1200颗。从瑞记洋行购克虏伯七生半车炮六尊,炮弹1200颗。奥地利三生七快炮12尊,炮弹12000颗。两江总督刘坤一至1894年9月,已购马梯尼枪14000枝,毛瑟马枪1000枝,子弹280万颗。10月,又准备再购比利时快枪10000枝,每枪配子弹500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购买的武器更多,截止1894年9月,他已先后委托驻英公使龚照瑷购哈乞开斯快枪7000枝,驻德公使许景澄购毛瑟枪12000枝,连珠快炮8尊,小口径毛瑟五音快枪四批共10000枝,子弹1000万颗。10月,奏报已"先后订购西洋各项快炮五十六尊、各项快枪二万八干三百二十余枝,大小各项枪炮子弹一千五百二十余万颗"。12月,又奏报委托许景澄代购毛瑟枪10000枝,子弹412万颗,大小口径快枪300枝,子弹10万颗;委托杨儒(驻美公使)代购哈乞开斯六响枪3000枝,子弹200万颗;委托龚照瑷代购马梯尼枪10000枝,小快炮若干门。以上均是大批量购买的,还有一些数目较少的,如吴大澂曾先购"战炮十尊,精枪数百杆",后又购奥地利小口径枪8000枝,子弹100万颗。福建省购买德国毛瑟枪5000枝,子弹500万颗。还有的将领自己设法购买,以改善装备,如吴宏洛即商之洋行,"购快炮一尊,马枪百杆,子弹数万粒,以补不足"。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0:20:00 +0800 CST  
某些清军将领对所部装备不足的奏报,往往夸大其词。如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屡次奏称部队装备不足,请造拾枪应用。事实上,他出省作战时共带马步军3000人,携带快枪3800余枝,人手一枪尚有余。1894年10月,署理黑龙江将军增祺又拨给他步毛瑟枪5000枝,马毛瑟500枝,哈乞开斯枪200枝,来福枪300枝,共6000枝。到战争结束时,黑龙江共拨出格鲁森快炮、过山钢炮、开花铜炮各4尊,嘎尔萨炮2尊,龙炮1尊,子母炮7尊,常胜炮150尊,单响毛瑟枪5000枝,10响毛瑟2050枝,哈乞开斯991枝,马毛瑟1933枝,来福枪300枝,太来枪660枝,后膛马枪250枝,抬枪80枝。其中有少数拨给了其他部队,有些武器也比较落后,但大部分是进口枪械。依克唐阿所部后扩充至万余人,这么多枪炮,怎么能说装备不足?依克唐阿的奏报,无非是为了掩饰其作战不力,另外也与其部队在战场上大量遗弃和损坏武器有关,关于这一点,还要在下文述及。其二,某些地区即使装备确实不足,枪械也落后,但并非毫无长处,即以山东为例,其陆军确实装备比较差,但沿海战略要地如烟台、威海海口各炮台所装备的火炮却是比较先进的,数量也相当可观。烟台有各种口径的火炮27尊,均是后膛钢炮,其中22尊是快炮。威海卫由于是水师提督衙门的驻地,各炮台配备的火炮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均属上乘。据统计,该地25座炮台,共配备进口的各种口径的平射炮、地陷炮、行营炮、曲射炮达167尊。由此可见,如果说威海卫之战失败的原因是装备落后,恐怕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其三,前文已指出,与淮军相比,其他部队的装备均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距,但也不可一概而论,有的部队的装备还是相当精良的。如直隶练军一律装备洋枪洋炮,到90年代前后,还装备了新式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即使一些内地省份如江西、贵州、云南的练军,也都在70-80年代,装备了近代枪炮。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0:32:00 +0800 CST  
1894年7月,编修曾广钧曾上一呈文,文中系统地总结了战前清军制造、购买军火的情况。从呈文看,即使不计甲午战争爆发后大量购买的武器,如果能统筹使用,清军也应不虞武器匮乏。曾氏称:"中国后膛枪炮之多,甲乎天下。各局制造购办不可悉举"。他把中国陆军使用的枪枝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有江南制造局制造的快利(此说不确)、德国的毛瑟和马梯尼、单音哈乞开斯、黎意(可五子连环递放)等五种,并称毛瑟和马梯尼"江南军装局存储极多,弹子亦复不少。有由淞沪陆军八营遣撤后缴出者,有尚未开箱者"。乙等枪有英国马梯尼、十三音云者士得,"此二种中国购置亦复不少"。丙等为美国林明敦,"系美国极旧之式,乃上海制造局同治十二年(1873年)起造,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止,所造至百余万杆,除已发各营外,实存六十余万杆,弹子称是"。尽管林明敦枪"后膛走火,又易炸裂,又不甚准",但"中国甲枪已属不少,足敷陆军之用",而且"已购之弹子尚属山积"。曾氏所述,未及火炮,但本文以上列举之火炮品种和数量,已足以弥补曾氏所述之不足。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0:36:00 +0800 CST  
《邱凤池解运炮弹子药雷电清折》   1895年8月(光绪二十一年七月),日本将九百九十六名清军俘虏释放回国。在二十二名军官中间,有一位在平壤之战中被俘的五品候补巡检邱凤池,就自己入朝到被俘的情况向上级写了一个简短的述职报告:《邱凤池解运炮弹子药雷电清折》(以下简称邱折)。 第一、 清日武器对比:
邱凤池的职务是办理盛军前敌军械委员,折中,他详述了从天津新城港到平壤的军械资料:
“七生脱半炸弹一千二百颗,两磅威敦过山炮弹一千二百颗,四分五径小格林炮子五万粒,哈乞开思兵子四十五万粒,云者士得马枪子五万粒,旱雷壳八十个……”
六千名盛军的装备情况: 炮兵为75mm炮、使用两磅重炮弹的37mm威敦过山炮、11mm加特林机关炮(旧译为四分五径小格林炮)。 步兵为美制哈乞开斯六连发后膛步枪和单发步枪。
骑兵为温彻斯特(旧译为云者士得)十三连发后膛卡宾枪。
在轻武器方面,盛军都有非常先进的装备。而日军普遍装备的只是明治18年式村田单发步枪。更先进的22年式村田连发步枪(二十二年式村田铳)于1889年研发,由萨摩藩(鹿儿岛县)陆军枪械火炮专家村田经芳少将以法国M80M1874步枪为蓝本设计出来的步枪,也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种国产连发枪械,其13年式、16年式、18年式等单发枪型都是日军制式步枪,22年式只有驻扎日本本土的四个精锐师团才开始陆续装备,并没有参加甲午战争。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1:08:00 +0800 CST  
设计师村田経芳陆军中校于1880年(明治13年)研制11mm单发步枪,命名为“大日本帝国村田枪”(简称村田枪或十三年式步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的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几乎与法国夏斯波步枪(chassepotrifle)相同,据说还参考了荷兰的比蒙步枪。
该枪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并请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全面指导,机械加工和弹壳制造技术请比利时和德国的10多名技术员指导,是日本第一把自己设计并制造的制式单发后装线膛步枪。
十三年式步枪口径为11mm,发射1871年式毛瑟圆头弹,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全枪长1275mm,枪管长817mm,全枪质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mm,质量0.79kg。该枪的大小适合日本人的体形,但批量生产的性能较差。1885年(明治18年),村田对十三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省略枪机卡笋,使批量生产性能提高,弹膛形状改为锥形,膛内开2个排气孔, 其中最明显的是把13式在战时十分不方便枪支维护的需要拧螺丝才能取出枪栓的设计改为不再用螺丝了,由此制成了十八年式村田枪。该枪配用十八年式刺刀,刀长580mm,刀质量0.55kg,仍然是与村田十三年式同样口径的单发步枪。后来由它这个系列改进成的三八式步枪也集成了它最主要的特点。(17楼配图文字错了,重新发一次)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1:25:00 +0800 CST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1:51:00 +0800 CST  
@铁甲银兵自己看吧,烟台东炮台可是旅游胜地,还有冰心纪念馆。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2:23:00 +0800 CST  
@铁甲银兵烟台东炮台建于1891年,拥有克虏伯210、120炮数门(从炮位来看应该是210三门,120两门)。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2:25:00 +0800 CST  
@诡公子♋村田步枪可以说是三八步枪的始祖,而美国“春田”只是英文SpringField的意译,音译则叫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村田步枪是日本该枪采用11毫米口径,发射11*60毫米枪弹,与法国格拉斯步枪基本相同。这是一种单发步枪,没有设计弹仓,就是塞一发子弹打一枪那种。
到了1885年,村田经芳又在十三年式步枪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到增设了排气孔,也改造了刺刀座,使其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这批步枪被称之为村田十八年式。
1886年,法国人首先开始使用无烟火药,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日本自然也不例外。1889年,田村经芳将十八年式改成发射8x53mm无烟火药子弹,且使用枪管下方的管式弹仓供弹的武器,称之为二十二年式连发枪。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枪是日本甲午战争,侵占台湾,八国联军时期的主要凶器。十三年式步枪口径为11mm,发射1871年式毛瑟圆头弹,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全枪长1275mm,枪管长817mm,全枪质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mm,质量0.79kg。该枪的大小适合日本人的体形,但批量生产的性能较差。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0 23:30:00 +0800 CST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00:11:00 +0800 CST  
图为最后一型三十年式刺刀,生产于中 国天津的90兵工厂专门安装在竹竿上的三十年式,这种刀恐怕已经不能叫做“刺刀”了,叫“矛头”或许更合适。二战中,日军还装备有其他几种刺刀,如四四式骑枪使用的折叠式枪刺和百式冲锋枪、二式伞兵步枪使用的短刺刀。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00:50:00 +0800 CST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清军装备的各式枪炮都是什么来头?
《详陈攻拔古牧地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战状请奖恤出力阵亡各员弁折(1876年9月18日)》:
二十八日黎明,开花大炮轰动南城,左侧子墙渐圮。大炮测准连轰,城身坍卸过半。城头悍贼潜伏城隈,仰施枪炮,官军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注如雨,贼多死者。城南垒中号鼓齐发,南路攻城队伍飞奔齐进,贼犹以枪炮凭墙抵放。官军既上缺口,各以火包向贼纷掷,后队复囊土填壕,一拥而入,将施放枪炮拒贼悉数斩杀。
从名称看,应该是雷明登中针或偏针枪,然后还有一部分亨利连发枪或者斯宾塞连发枪。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01:13:00 +0800 CST  
清军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亦或地方练军枪械型号都是五花八门的,这里简单举个例子,从奏折电报里就能看出当时清军装备和后勤有多复杂。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01:19:00 +0800 CST  
日军缴获清军枪械清单,可以看到毛瑟1871为主的德国枪械就达5000余杆,还有上千杆林明墩1881/1884,温切斯特也不少,这些战利品真的是五花八门,让人家都觉得脑壳疼。。。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12:32:00 +0800 CST  
1867年,法国世博会上,美国雷明顿带来了一款——雷明顿枪机下转式后膛单发步枪。虽未在美国大量装备, 却大量出口,清庭也购买仿制过该枪,产量高达数百万支。
图一采用864mm枪管、双扳机、重型枪管的雷明顿枪机下转式民用型步枪
图二采用762mm枪管的雷明顿枪机下转式普通型步枪
雷明顿设计师伦纳德·盖革(Leonard Geiger)1863年设计出了使用定装弹的0.46英寸口径后膛单发枪,1863 年12月~1864年10月生产了5 000支, 全部装备联邦军队的骑兵队。随后该枪口径由0.46英寸改为 0.50英寸,并生产15 000支。当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这批枪被卖到法国,参加了普法战争。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17:53:00 +0800 CST  
1865年,雷明顿设计师约瑟夫·利得(Joseph Rider)将枪管缩短,很像一支手枪,美国海军将其命名为雷明顿M1865海军手枪,口径仍为0.50英寸,大约生产了2000支。1866年设计出一款比较完美的后膛单发步枪,即 0.50-70英寸口径的雷明顿枪机下转式单发步枪。约瑟夫·利得设计的0.50英寸雷明顿M1865海军手枪。雷明顿公司原本想凭借约瑟夫·利得设计的新枪参与联邦政府的新型后膛 步枪采购计划,但推出得太晚,联邦军队的采购计划已被著名的斯普林菲尔德活门步枪捷足先登。雷明顿转而将该枪推荐给了美国海军,海军对该枪进行测试后,发现其非常可靠,射速也比斯普林菲尔德活门步枪提高不少。
1865年奥林发明了斯普林菲尔德活门式单发步枪之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就开始了长达28年的研发与生产。而联邦政府也从1865年开始采购并装备联邦军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完全换装。活门步枪的击针倾斜地置于活门中,扣动扳机后,击锤回转打击击针,进而击发枪弹。活门步枪虽然是单发步枪,但它可以完成自动抛壳。只要打开活门,弹壳随即就会被“抛壳器”抛出。而这个“抛壳器” 其实就是一个由弹簧驱动的金属小片。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1-11 18:25:00 +0800 CST  

楼主:大洗与战车

字数:22398

发表时间:2019-11-10 19: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5 10:00:07 +0800 CST

评论数:4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