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原子---多层理论(三)

在超微子世界的塌陷中,巨量的超微子都被聚集压缩到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它们自身所携带的外层排斥力场被挤破,这些力场聚合成一个整体,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压力团,而巨量超微子就聚集在这个压力团中,每一个超微子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但超微子自身排斥力场的多层分布,导致单个最内层力场并没有被破坏,这使得拥挤在狭小空间中的超微子依赖于这个内层力场挤来挤去,它们不断的想挣脱出这个空间,因此合纵连横,不断的进行着力的释放,这就是宇宙中从粒子到星系不断的聚合运动、爆炸分离的根源,它驱动着整个宇宙涡旋着膨胀运动。

这是从宇宙层面来看的,具体到更小范围,电子就是超微子所结成的力释放的点状粒子顶级结构,如果我们将这个宇宙中排斥力场的整个压力用符号P来表示,实际上P是动态的,它在以一个不断的加速度在衰减,P=p-m•s^a,这里的a是一个变量系数,m为总质量,s是时间变量。那么超微子结合成电子就形成点状粒子的顶级结构,这说明宇宙压力p只能维持N个超微子在点状粒子中的聚集,当超过这个数字,超微子就会脱离电子而飘向空间。这同时说明,在电子上不断的有超微子附着上去,也不断的有超微子在离开,它们在进行着力交换。

宇宙大的运动,是由宇宙中无数小粒子运动所推动,是一个总积累的释放。那N多个超微子聚集振荡推动着电子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我们用数学中的矩阵来表示, A表示整个电子,里面表示超微子排列。这个超微子矩阵排列因为超微子底层排斥力关系而互相作用,最后在P的压力下形成维度,并成多维矩阵运动。在超微子振荡运动中,其具备方向性,在矩阵中当超微子向一个方向振荡时,会在这个矩阵外出现一个反向矢量矩阵力,超微子在矩阵中是不断翻转的,这时候反向矢量矩阵力就会扫过周边,那就形成一个反向矢量矩阵空间。

反向矢量矩阵力的大小和矩阵内向同一方向振荡的超微子数量成正比,由于电子内超微子矩阵总是不平衡的,因此它只会有矢量矩阵力而绝不会成为标量。这就是电子上面磁力的来源,它打开了宇宙的空间和时间。矢量力的释放并不是一个平滑波,而是各个超微子在矩阵里因位置差异,它们时间力的累积会是这样:

也会迅速转换:

或者出现力的叠加:


这在宇宙形成初期,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当有一个电子矩阵形成,矢量力的传递会非常迅速,那些压缩的超微子会瞬间全部变成了电子存在,就有一锅电子粥在那儿翻滚。电子和电子之间的压缩,同样显示了超微子的本性,当超微子矩阵成为电子后,一个电子就变成了一个大号超微子,只是它所体现的力变得复杂,它们在P的压力下同样会形成矩阵: 但这个矩阵已经不同于单个超微子所形成的矩阵,而是矢量矩阵力的非线性传递,它符合混沌数学,是一个变量。

如果一个电子矩阵力传到另一个电子,和这个电子如果正好纠缠,那它在宇宙总压力P下自身聚集的一些超微子就会失去力而脱离。当这个力出现逆转,由于有超微子脱离,这个缺省电子的力矩阵就会大幅增加,它会叠加到周边任何一个电子身上,使这个电子被其俘获。随着俘获电子逐渐增多,中间电子承受的力载越来越大,超微子脱离的也越来越多,最后这些缺省电子就变成了一个个只有少量超微子的力传递节点。因为宇宙总压力P是一定的,这种电子聚集的数目也不可能无限增加,当这些电子聚集体内部力传递从一边到另一边,其时间和宇宙总压力之比t/p>q时,q为这群电子的聚合力,它们聚集的数量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中子来源,所有中子内部电子聚集数量在宇宙总压力P下总是一样多。

那它中间的力传递是用函数f(q)=sinxπ/cosxπ/tgxπ/ctgxπ来表示的,由于π是无穷不循环小数,当t<611s时,函数π累积到一定程度,q就会发生一次力释放,将累积的多余力释放出去,中子发生衰变,表面一个电子脱离中子,这个中子就变成了质子。质子是非平衡结构,内部的力传递因为非平衡关系会发生溢出,这种函数力的变化就会在质子周边形成和内部反向的相应矩阵力。我们可以将这个质子周边矩阵力称之为场,那如果有孤单的超微子进入这个场时,就会产生场效应,出现复制现象,一个个电子被复制在这个场中,也就是说,会在质子周边出现很多含力很小的镜像电子,它们密密麻麻的将质子包裹着。

但这种包裹并非是紧挨着质子旁边,而是质子内部节点矩阵力的映射,在映射末端产生一串质子内部电子链接的镜像: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6 16:09:58 +0800 CST  
上面的矩阵公式因为是上传图片,发生了一些错误,因为是在百度上转下来的,意思是那个样子,但不是真实计算就是那样。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6 16:13:36 +0800 CST  
大家对这个讨论没兴趣吗?这个讨论好了,会明白很多科学道理,例如电场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有磁场,或者为什么会有生物场,等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6 16:45:28 +0800 CST  
@xinfu1232016 2017-10-16 22:59:06
楼主:小草骑墙 时间:2017-10-16 16:09:58 点击:145 回复:8
在超微子世界的塌陷中,巨量的超微子都被聚集压缩到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它们自身所携带的外层排斥力场被挤破,这些力场聚合成一个整体,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压力团,而巨量超微子就聚集在这个压力团中,每一个超微子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按照标题是为“解构原子”,应该是指物质的微观世界。根据物理学常识,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和围......
-----------------------------
关于你提的这些质疑,我在之前好像都做了解释,但有些答案是零零碎碎的分布在很多帖子里,估计你没看到,或者看过了,因为年纪大了而记不起来。
你提的疑问,其实很多都是常识性的,像【既然排斥力场已经“被挤破”了,怎么又会“聚合成一个整体,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压力团”?“排斥力场”是向外排斥的,怎么会反而变成对超微子产生巨大压力的“压力团”了呢?】。
我来举个例子,有两个氢原子,它们各自携带着电子层,这时候的各自电子层是起着排斥别人保护自己的作用,假如发生了聚变,两个氢原子核互缠,这时候这两个原子的电子层就合二为一,每个质子就要承受合二为一电子层的压力,道理是相通的,宇宙中所有超微子聚集,它们的外层排斥力场合并,这时候在排斥力场里面的任何超微子都会承担这个总压力,但就像原子核里面质子一样,它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7 09:20:19 +0800 CST  
看样子大家对多层理论“解构原子”部分已经有点为难了,那我就不继续向下讲数学计算了,只讲原理,因为后面牵涉到大量数学计算问题,像矩阵力学,黎曼几何,矢量空间,混沌数学,庞加莱猜想等等,估计要大家都超过丘成桐水平即不现实也无必要,那这里就顺带讲一下多层理论到底有多少部分,省的大家有疑惑。

我在多层理论前面两部分里面就讲过,那两篇只是物理学幼儿园和大班的水平,现在的“解构原子”就属于小学一年级了,后面还有更多的:

超微子与多层理论------多层理论(一)
从感知到认知--------多层理论(二)
解构原子----多层理论(三)
让我们来做一次反力场试验------多层理论(四)
利用悬浮器制造飘升车------多层理论(五)
裂解水初探------多层理论(六)
制造裂解水能源中心------多层理论(七)
悬浮器大型化研究-------多层理论(八)
裂解水装置小型化-------多层理论(九)
将小型化水能源发生器和大型悬浮器共置制造飞船------多层理论(十)
建造悬浮岛级行星护卫舰--------多层理论(十一)
控制三力平衡来改变时空-------多层理论(十二)
制造宇空中的旅行虫洞----------多层理论(十三)
虚拟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多层理论(十四)
能量场转换--------多层理论(十五)

一共是十五部分,每一篇和下一篇之间的难度都是呈指数级的上升,我能将这一篇讲完,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到极限了,如果我们能将多层理论技术全部研究完,估计没有一万年时间都是不够的,当然,每一层的技术要是实现了,我们整个的社会发展水平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个比方,解构原子完成后,那材料科学将变得非常容易,所有元素性能你都清楚,那制造什么东西就非常简单了,不用去做大量试验,直接拿来就用。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7 10:15:41 +0800 CST  
作者:xinfu1232016 时间:2017-10-17 16:45:54
——谢谢小草耐心解释。按你说的氢原子聚变,氢原子外层的电子具有“斥力”,所以二个氢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相互排斥,既然是相互排斥,这二个原子的电子层怎么又会“合二为一”了呢?二个氢原子核又怎么会“互缠”呢?(按理说,这二个氢原子核要克服彼此电子层之间的斥力,才能“互缠”的吧?)问题还是在于,按你说的,除非二个氢原子电子层之间没有向外的斥力,相反是向内的“引力”,才能“合二为一”,二个氢原子核的质子才会受到二倍的电子层的“压力”(实际上是“引力”)。但引力是对二个大质量的宏观物体而言的,二个氢原子电子层之间是不可能产生引力的。
还要请教你的是,你的“超微子”是比原子更微小的粒子,你能讲解一下“超微子”的结构吗?超微子是分层的吗?也如原子那样具有“核”和外层的什么粒子吗?否则超微子外层怎么会有“斥力”?又谈何“超微子聚集,它们的外层排斥力场合并”呢?真抱歉,作为你这“多层理论”的外行,只能按照常识和逻辑推理向你请教了。烦劳你继续为我解惑。谢谢!
======================================
今天欣夫老头说话如此谦虚客气平和,真是让人大吃一斤,不会是号被人盗了吧。好吧,我就将原来曾经讲过的再复述一遍,反正这个帖是讲多层理论的。

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微粒,它由三层防护层包裹着(目前只推算出来三层斥力场),我们将它命名为超微子。这超微子哪里来的?不知道。它的斥力场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如果以后有人知道,那请告诉我,我会非常感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创建理论,因为超微子的斥力场是多层结构,因此我们就将创建的理论命名为《多层理论》。

围绕着超微子的斥力场是球形分布,大家都知道,在黎曼几何中是没有园的,都是椭圆,这主要是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当超微子斥力场追求球形时,必然会形成力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将这个积累的力释放掉,这时候球形上面就会出现一个凸起。在宇宙的超微子世界中,它们都是紧挨着分布的,当一个超微子斥力场发生凸起,必然会对周边超微子挤压,被压的就会躲避,就这样,在超微子世界中不断的你挤过来我挤过去,这就形成了力积累。

当这种拥挤逐渐演变成朝一个方向时,就变成像大海里的波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浪涌。超微子世界足够大,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假如在遥远的那一边也有一个浪涌形成,它们相向而行,在某一处就会产生碰撞,如果碰撞力足够大,那就会有超微子外层斥力场被挤破,这里就会形成塌陷。当塌陷产生后,周边的所有超微子都会跌落到塌陷区,它们在剩下的斥力场作用下形成涡旋,而所有超微子外层斥力场合并后对涡旋中的超微子产生反压,这就是我们宇宙形成的原理,我们目前处在巨大压力下。

关于氢的聚变,其实物质的聚变是不会有能量产生的,不但不会产生能量,还要输入能量。可能有人不理解了,那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哪儿来的?其实那不是聚变来的,而是发生了质子湮灭,是质子湮灭所放出的能量,并不是聚变产生的。

在托卡马克装置中,人们将氢放入磁环,让磁约束住它,然后用多路激光照射,将其加至高温。这时候氢的温度急剧升高。高温下氢原子的电子层会膨胀,而被磁环约束住的氢核却不能随着电子层膨胀而移动,这时候就会使极少数氢核变成裸核,他们失去了电子层保护,因此而撞在其它氢原子的电子层上,并传递力而湮灭。其它的氢原子电子层接受这个力后,这些电子本来是镜像电子,是没有什么力的,现在获得了力,立即就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跑掉,这就是能量释放。当那一片氢原子电子层都跑掉了,剩下的裸核就会纠缠,纠缠后在它们外围立即生成镜像电子,它们将这些质子包裹住,形成氦到碳等一系列多质子元素,以氦占比最高。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8 10:04:29 +0800 CST  
在矩阵力学中,假如我们知道了矩阵的结果,我们必然可以推算出矩阵的起始,这就像放电影一样,我们看到了银幕上的画面,必然可以知道胶片上的内容是什么,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就是胶片上内容投影的结果。



在原子上也是一样,原子电子层就是原子核矩阵力映射的结果,它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原子核内部节点的矩阵构造,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质子实际上是由两千多个电子构造而成,因为其表面一个电子被释放,质子处在力失衡中,为了平衡自身的构造,因此平衡力不断的穿越自身的构造节点,在周边产生矩阵映射。

超微子的斥力场是三层构成,最外层已经合并到宇宙涡旋中,而在结成电子时,第二层斥力场又合并到电子的磁场中,当这些电子结成中子后蜕变成质子,磁场再次合并,转化成质子周边的斥力场,隔离出了质子存在的空间。因此质子的矩阵映射所形成的镜像电子串是在质子周边的斥力场之外,在那里组成电子层来起保护质子的作用。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8 13:12:48 +0800 CST  
@xinfu1232016 2017-10-18 18:02:22
楼主:小草骑墙 时间:2017-10-18 10:04:29
作者:xinfu1232016 时间:2017-10-17 16:45:54
——谢谢小草耐心解释。按你说的氢原子聚变,氢原子外层的电子具有“斥力”,所以二个氢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相互排斥,既然是相互排斥,这二个原子的电子层怎么又会“合二为一”了呢?二个氢原子核又怎么会“互缠”呢?(按理说,这二个氢原子核要克服彼此电子层之间的斥力,才能“互缠”的吧?)问题还是在于,按你说的,除非......
-----------------------------
哈哈,你说话很有意思,看起来虽然客客气气,但总让人感觉到笑里藏刀。你所谓让我为你解“惑”,其实你的“惑”就在于你所掌握的所谓物理知识,你因为不接受我的“多层理论”,所以你认为我的理论无法和你掌握的物理知识相符合,你让我解惑就是最好回到你掌握的物理知识上,只有这样你才会认为我的理论是正确的,否则都是扯淡。

关于你的疑问,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解释了无数回,这里我就在重回幼儿园,再强调一遍。“多层理论”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它具备特殊性能,就是具备三层斥力场,当然,也可以说其是能量场,否则也不可能存在力的积累和宇宙塌陷,更不存在现在的宇宙力释放。这种无法切割的元素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单个存在的安静态,它不显示任何质量;一种是振荡态,它就会显示质量。但要形成振荡态,必须和其它超微子结合才会有,像中微子,大概有几十到上百超微子组成;电子,数千超微子组成,等等,就是这样的。

当然,“多层理论”不是现代物理,它和现代物理相比,可以比作飞机和牛车,如果你非要让我给飞机喂草,要让飞机拉屎,说老实话,我无法办到。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8 19:41:45 +0800 CST  
作者:xinfu1232016 时间:2017-10-19 00:52:10


——在你眼里,现代科学界及物理理论是“幼儿园”水平,而你的“多层理论”是“大学”水平。即使如此,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知识传授,是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吧?譬如: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电动力学(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后者都是在前者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提高的吧?(即理论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了!)你的“多层理论”若要推翻所有科学界的现有物理理论,就没有了任何科学理论依据,成了你头脑中“从天上掉下来”的自说自话了。别说是科学界不会接受,包括推崇你的“学生”和所有只学到现有科学理论知识的凡众,都“看不懂”你这“高深理论”。没有了共识的基础,你这“理论”再“高深”,也就失去了意义。你岂不是白忙了?
上面你认定超微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这最小微粒具有和所有粒子不同的“特殊性能”,即它有“..........
================================
对于欣夫老头的话,我觉得应该认真对待了,因为他的思想并不仅仅是其个人观念表达,应该是代表了一批所谓“官科”的认识,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贬低“官科”的意思,只是说有些人喜欢守旧。其实“民科”一直被人鄙视的,很多问题主要出在“民科”自己身上。有些人知识不足却好高骛远,常常创造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理论来,如果是自娱自乐也就罢了,但有些人偏偏要表现自己,不是要斗倒清华北大,要么就去挑战中科院,或者想将经典物理理论颠覆,好像那诺贝尔奖可以唾手可得,就连打假斗士方子舟提到“民科”头都摇的像拨浪鼓,他说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当嘉宾,结果发现请来的“民科”精神有问题。这种观念也深入人心,现在只要有人在网上搞个什么技术,其他人就会说:“又见民科………”,“民科”都快变成过街老鼠。

“民科”被贬的一钱不值,并不代表我们国家“官科”就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说老实话,我们现在所享受的所有工业文明,所有科学技术产品,所有科学理论,基本上没一件是中国人原创发明的,都是外国人,绝大多数属于欧美人。中国可是有十三亿多人,在外面被称为抄袭大国、模仿大国,或者更难听一点的剽窃大国,这让很多人出国头都抬不起来,特别是领导人,估计感觉欧美人提到科技问题总是一肚子坏笑。所以痛定思痛,不惜一切的投资科技项目,现在的“官科”,只要你有说的出口的项目,那钱将没有任何问题。

但事与愿违,一切仍然只是跟随,即使现在吹嘘的比较厉害的量子通讯,高速铁路,移动支付等,原创仍然不是自己,只是改良的比较好罢了。问题出在哪儿?原来是说中国比较穷,没有条件做试验,因此落后于人,但现在呢,国家已经可以满足“官科”所提出的一切条件,但问题依然如故,跟踪追随是唯一的手段,有些人还不择手段来沽名钓誉,像“汉芯”CPU,抹掉别人的名字,然后噴上自己的徽标,最后就变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有人乘机提出来,说应该要时间沉积,意思是在经过几十年,也许就轮到中国有影响世界的创新发明成果出来。

其实问题根本就不在这上面,实际上是“官科”人大脑被禁锢的问题,已经不敢创新了,哪怕见到明显违背常识的问题,但只要外国人有理论在那儿,那都变成这些“官科”探索的禁区。我打个比方,外国人的理论说,原子层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这个理论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如果原子电子层电子真的是在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话,那就不可以有任何固态物质,晶体、化合物都不可能存在,两个高速旋转的电子层不可能存在牢固的链接,还有大量这样常识,但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发现“官科”中有一个人质疑,要知道,物理学专业理论只要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那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整个理论都会崩溃。

这关键就是“官科”的选拔体制问题,必须接受和娴熟的掌握外国人的理论,包括要会说流利的英语,这样才能进入“官科”的门槛。进去后又必须以外国经典理论马首是瞻,研究的成果还要发布到外国的专业期刊上,要让外国人认可才能获得专业职称,如果外国人给个小奖,那在国内是极大的风光,一切以外国人首肯为标准,你说这样的“官科”能指望他们创新?大脑已经被人家洗成棍子,已经成为了教徒,他们是绝对不敢质疑教主什么的,更别谈自己创造出些什么了,欣夫老头就是这样一类人物。

所以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对,不能靠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官科”不创新,我们自己上。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9 13:17:37 +0800 CST  
这里讲一讲《多层理论》为什么会设定超微子这样一种元素。

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设想了这么一种物质,它叫“以太”, 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其实“以太”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后来观察,“以太”的设想不切合实际,很多事物都无法解释,人们只好放弃了“以太”观念。

那《多层理论》设想的超微子是不是“以太”翻版?不是。超微子设想是由实际观察而来,不像“以太”来源于纯想象。首先一点,宇宙正在膨胀,这通过太空望远镜可以看到,为什么会膨胀?欣夫老头自己就说,是宇宙排斥力大于引力所造成的结果。那排斥力来源于哪儿?星云存在空间,恒星存在空间,行星存在空间,原子存在空间,电子存在空间等等,这说明组成这些元素的最基本微粒具备排斥力,否则它们不可能存在空间。

而这些元素还有一个特点,全部都呈层级结构,这说明最基本微粒也会是层级结构,否则所形成的元素不可能是层级结构。形成的元素层级结构,应该是对最基本元素的层级结构扩大反映,所以超微子应该有三层力场。

那超微子的静止态和振荡态又有什么根据?我们观察放射性元素,它们不断的放射粒子,这些粒子哪儿来的?你别告诉我它们都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一部分,因为有些衰变期高达数千上万年,那原子核不可能储藏那么多粒子。那只有一种可能,原子核俘获着一种目前我们无法探测的粒子,当赋予它力并把它们组合起来,结果我们就探测到了,这说明了这种粒子获得力时就体现质量,失去力时就没有质量,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振荡和静止两种形态。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多层理论》建立在超微子的设定上,变得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宇宙的窗口,解开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19 15:36:22 +0800 CST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如果打枪,那枪会有后坐力,但六零火箭筒或者无后坐力炮射击时,通过发射药的反冲,炮身基本可以保持稳定。在质子映射矩阵并在斥力场外形成电子串时,也会产生后坐力,假如不将这个后坐力消除,那就会对质子稳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质子就会大幅摆动。所以在质子映射矩阵时,在它身边就会产生一个反冲矩阵,将映射力平衡掉。

这个反冲矩阵力很小,但其同样可以俘获超微子组成矩阵镜像,质子以不同角度映射时,反冲矩阵也以不同角度在这处复制,结果这个位置就就出现了一个质子的镜像复制品。由于它和质子外层共用一个表层电子,它就形成了原子核内的中子。中子在原子核内含力极小,大概相当于一个电子的百分之四十多,而一个质子所能控制的电子层,这些电子串含力累积也只有一个电子力的百分之四十多,两者相加的含能不到一个负电子。当一个中子力满了,质子还会产生另一个镜像,这就是物质的同位素,质子相同,但中子数目有差别。

这个反冲力可以验证,当一个中子蜕变成质子时,如果它含力的话就会映射矩阵,这个力应该是一个电子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质子会大幅摆动,假如测量到质子成为轻氢时,其并没有什么位移,那就说明产生了反冲矩阵使质子平衡,原子核内中子就是质子的镜像,很简单的验证方法。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0 12:17:01 +0800 CST  
通过原子形成图片,原子的工作原理基本就给破解了。

当质子映射电子矩阵串时,反冲使得中子形成。假如,我们做个假设,这个电子串受到外界压力时原子该怎么办,很简单,将这个力导入中子,增强中子的含能。中子含能增高后,斥力场会增强,这样就可以抵抗外来的压力。

假如这个电子矩阵串要离开,那质子又会怎么做?从中子中调出能量,协助质子将电子矩阵串的力拿回来。电子矩阵串的力被质子抽走后,本来是糖葫芦形状的,结果变成了一根很长的绳子离开了原子,这就是光子,也是物质发光原理。

过去人们打破脑袋都想像不出怎么光子会有这么长,用机械性的偏振光珊都可以过滤,如果是粒子,不会有这么长,那原子是怎么弄出它们的?无法理解,最后只好取个量子说法,这就是现代物理的“量子力学”来源。而《多层理论》完全知道它的来源,知道它的结构,知道它形成的原理,也知道它的性能,知道它运行的方式,所以《多层理论》里没有量子这种说法,因为没必要,如果说了,那属于画蛇添足。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了,原子核里面的中子,实际上是原子的能量储存罐,原子在工作中是会不断的向中子储入或者调出能量的。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1 09:00:43 +0800 CST  
如果我们的反力场试验成功,那以后我们看到的城市景观就会是这样: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1 10:46:48 +0800 CST  
2017-10-21 13:16:35 评论
评论 小草骑墙:大概的逻辑脉络已经清楚了!就是超微子构造电子,电子结合超微子再构造质子和中子,超微子还能结合成光子等。

总感觉理论还不太完美,若逻辑前提假设是基于正负超微子对,恐怕就更无懈可击了!负超微子是可测量感知的,而正超微子则是不可测量感知的,但正超微子可通过对负超微子的影响而体现其实际存在,比如说:黑洞效应,就是吸引并转化宏观正负超微子聚合体的效应。
========================
宇宙中只有一种元素,那就是超微子,不存在有公母之分,所以《多层理论》也非常简单,就三句话:一种粒子,两种形态,组成三维空间。这么简单的理论,大家一直说不懂,我也是醉了,无法理解。

关于黑洞,是超微子最后一层斥力场被压破而粘接到一起,在那里解除振荡力后被抛出来,这个振荡力被黑洞集中和宇宙压力摩擦,最后会消耗掉,这就是超微子力的释放。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1 13:43:10 +0800 CST  
u_112181703: 黑名单 举报 2017-10-21 15:14:22 评论
若超微子就是宇宙的基本粒子(不可分),那么就能难将“粒子极性化”这事最终说圆了吧?除非超微子自身可以表现出相反的两种极性出来。

若超微子真能表现出两种极性出来,那么就必须进一步解说它在何种情形下表现出正极性?在何种情形下表现出负极性?在何种情形下不会表现出任何极性出来(即中性)?

又比如超微子为什么必须直接先构造出“电子”而不是“质子”或“中子”,原子的构造过程的臆想成份太多!

再者你又将如何设计试验方法来验证你所谓基本粒子-超微子的实际存在?

按你的描述超微子大概就是光量子的尺度或甚至更小尺度,而目前人类可测的手段也就是光量子的级别!
===============================
首先,对你参与讨论非常感谢,第二,希望你不要认为我不客气,因为你的质疑,怎么说呢,我总感觉你的视界好像不是那么宽。
打个比方,电压分正负,有没有极性?有。那它为什么会形成极性?很简单的,抽电子就是正压,注电子就是负压。
而没有极性的东西一大些,中微子有极性吗?没有。中子有极性吗?没有。恒星有极性吗?没有。没有的东西太多了。
而你那个问题的后面,人类目前可测的手段是中微子级别,比光量子小很多,就是这样的。
关于验证超微子存在与否,很简单的,统计辐射性物质辐射粒子数量,然后和其原子核组成数量对比,如果超出,那就可以证明有一种微粒存在。
关于你这些问题,不好意思,不是我不耐烦,而是前面两篇已经进行了充分讨论,如果这篇还在讨论超微子有无的问题,我觉得已经毫无意义,那真是浪费时间了。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1 15:56:57 +0800 CST  
u_112181703: 黑名单 举报 2017-10-21 16:22:14 评论
评论 小草骑墙:你的意思是“超微子”不是先构造出“电子”,而是先构造出来“中子”吗?难道中子里面有“电子”,没有“质子”吗?难道原子外“超微子”就不会抽(或注)质子吗?为啥偏喜欢“电子”呢?
=========================
老兄啊,你这些话说的让我目瞪口呆,都不知说什么好,估计基本粒子没学过吧,好吧,算你赢了,我是在臆测,你是对的,中子里面有质子,行了吧。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1 16:29:28 +0800 CST  
作者:xinfu1232016 时间:2017-10-21 23:23:39
——这u_112181703本是赞尝小草的“多层理论”的,只是还有些疑惑向小草请教,小草却不耐烦了。其实关于基本粒子的科学前沿研究,已经超越“中微子”,深入到“玻色子”层面了。在数学推导上,已经深入到更微观的“弦论”了。关于电子与光子的转化,“光量子”是由爱因斯坦通过光电实验提出的!(现在已经广泛应用的光伏电池,就是根据光电转换原理研制出来的!)光子就是静止质量为零的基本粒子,光子运动形成的光波是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原理也是质能转化。(即光能转化为构成植物的有质量的基本粒子。)
这也许和小草假设的“超微子”及其产生的表层的“斥力场”有关,因为“超微子”是粒子,“斥力场”是能量,能量的基本单元是“量子”,原理也是质能转化。小草楞是要排除量子力学原理,否认已被实验和技术应用证明的质能转化事实,是不理智的。希望作为科学爱好者的小草,能稍安勿躁和他人深入交流探讨。
========================================
这欣夫老头在技术上驳不到我,开始搞道德审判了,挑动我和网友之间的矛盾,然后坐收其利,你也不看看我是什么人,在网上混了近二十年了,什么人没见过,什么鸟没见过,你想达到目的估计也不会很容易的。

关于u_112181703,他在2017-10-18 20:14:30说什么:【西方科学是由表入里的路子,想要推倒重来确实很难,不象国人善于“意淫”,怎么重来都无所谓!呵呵~~ 所以注定中华民族将大量诞生“纯理论家”】意思就是我在意淫,属于中华民族式的纯理论家。我先以为他是量子专业的,或者精通现代物理学知识,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目中无人的话,但后来他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连一点基本粒子知识都没有。

其实这里绝大多数网友都是不懂物理的,或者说专业知识是缺乏的,我从来不会责怪任何人,都会耐心解释,本来这里就是公共论坛,既然我将这样的技术帖发在这里,那就要知道会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并且我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我创立的这个理论更完善,更全面,更能覆盖所有的方方面面,因为有些事情专业人士就未必会考虑到,或者未必就能考虑周全。所以我在这里尊重任何一位网友,愿意回答所有人的问题。

这里就是说,如果你不懂没关系,但却不懂还装懂,指手画脚,我认为就会给网友造成误导,本来这里大部分网友是不懂的,结果被你灌输了错误信息,这样就属于害人了,就算对我羞辱,说我的理论【更像是“宗教学说”了吧!】也没关系,就像你原来经常骂我是“泼皮”,我大不了回过去,但如果这里网友被你错误信息误导了,你把别人害了,那我就难以忍受了。

关于你说的那些量子之类的理论,质能关系之类的理论,我从来也没有去否定它们,也不会去攻击它们,没这个必要,因为我这个理论比它们高很多,是在俯视它们。如果去否定它们,攻击它们,那我这个理论就是和它们一个水平线上,那就失去了《多层理论》价值,它们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我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质量,为什么会有能量,它们为什么会转换,我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2 11:00:47 +0800 CST  
大家可能还记得加拿大的物理狂人哈奇逊的故事,他用75瓦特斯拉线圈输出端对准他所能找到的任何物质,结果发现,有时候【由水泥和石头堆砌起来的屋子周围会突然起火;镜子自己碎裂,碎片能飞到100米之外!金属会卷曲、破裂,甚至会碎成面包屑状的粉末】,还有一些物体会向上飞起,有一次视频可以看到,他正在做试验,静静等待结果,目标物没有反应,隔壁一个海绵物却突然弹起很高。

后来美国相关机构知道后将他请去,提供经费让其能重复原来的试验结果,但他没能成功,因为这样的事只是不断的偶然发生,没找出必然发生的关系,美国机构的那些科学家也无从解释,最后只好作罢。那在这里,最简单的原子已经被我们解构,知道了其工作原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哈奇逊不能重复那些试验的原因了,其实问题出在频率上。

当给原子层电子串施加压力时,力会从电子串通过质子注入到中子中,这时候中子排斥力会增加。但是,我们如果要它达到悬浮,你就不能用物质来压迫它,必须只用电子来增加它的压力,这样来让其悬浮。但电子有一个问题,有磁性,原子核会用磁力来挡住它,不会将它的压力转换成力向中子传递。这时候欺骗就很重要了,假如这个电子频率和电子层外层电子一模一样,那原子核就难以识别,因此而将压力输入到中子中。

原子的电子层频率极窄,而且会随着外界变化而被原子核改变,所以哈奇逊的试验偶尔会成功,但无法复制,因为你发射的电子频率很难保证,而且目标物质的频率变化你也很难追踪,所以,要想获得重复试验的成功,第一必须保证发射的电子频率可控;第二是控制目标物质的频率稳定,只要这两点达到,那悬浮试验就可以完全成功,一旦成功,一个新时代就开始了。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2 13:49:03 +0800 CST  
2017年8月17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天文学家们获得了一个消息,LIGO和Virgo探测器探测到了一个持续时间为100秒左右的新引力波信号,其形式与两个中子星的并合相一致。接着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上10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洲南方天文台、中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机构同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次同时“听到”和“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的一次引力波事件。

那中子星相撞为什么会发生引力波?据现代物理解释,根据爱因斯坦设想,这是巨大能量爆发而造成的时空扭曲,它形成了“时空涟漪”,引力波就是这种涟漪的扩散。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引力波不是“时空涟漪”,也没什么时空扭曲,而是原子映射的矩阵线,这才是引力波形成的原因。

中子星密度极高,当和另一个中子星相撞后因为质量达不到形成黑洞的水平,因此爆炸。在爆炸中,大量含力中子蜕变成质子,这些质子形成原子,在形成原子时都会映射矩阵线,这些线的累加就变成了一次引力波。所以在宇宙空间中,只要高密度星体爆炸形成大量低密度尘埃,都会有引力波发生,而不能形成大量低密度原子,那引力波就会小很多,像上次两个黑洞碰撞,引力波只持续了1秒,黑洞相撞没有形成什么低密度原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引力波持续的时间跟相撞天体的质量无关,而跟其所形成的低密度原子数量有关,这次持续了100秒,远比上次黑洞相撞持续时间长。假如是时空扭曲的话,那应该天体质量越大而时空扭曲越大,引力波的持续时间越长,而所观察到的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下图是这次中子星碰撞爆炸图片,形成了巨量低密度原子。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3 09:05:58 +0800 CST  
看样子解构原子也只能到这一步了,后面如果继续解构,那就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假如进行多质子元素解构,只要到达三个,也就是到锂,有人就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推出后面所有元素结构,特别是国内也没人重视,而国外机构像猎鹰一样瞄着互联网,这又是公共论坛,像欣夫老头,不知道他是中科院的小头目,或者是上海什么科技协会的小顾问,万一他和国外有千丝万缕联系,那我在这里就算白忙一场,这七八年的心血白花了,他会马上跑到国外献宝,还是小心为妙。

后面要准备悬浮试验了,首先找出比较稳定的物质做悬浮体,要计算出包裹线圈的匝数和分布形式,制造高速电子开关作为驱动,定制精确调频模块,做一较大功率的特斯拉线圈,定制电脑上面的控制板,编制控制程序,还有各种需要的探测器,然后将它们组装调试,这些都很费时间,慢慢准备吧。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7-10-23 12:04:04 +0800 CST  

楼主:小草骑墙

字数:53526

发表时间:2017-10-17 00:09: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7:40:18 +0800 CST

评论数:17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