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0084、菠菜
菠菜,藜科(Chenopodiaceae)菠菜属(Spinacia),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拉丁名:Spinacia oleracea Linn.
别 名:赤根菜、菠棱、红嘴绿鹦哥、波斯菜。

说起菠菜,我更熟悉的还是它已经被从地里拔出的状态,或在菜场的摊上,或在菜篮子里,或在摘洗的过程中。
我小时候偏食,有很多菜不吃,如菠菜、芹菜、芫荽等,到成年后却都喜欢吃这些了。但是儿子从小就喜欢吃菠菜,后来看了动画片和漫画《大力水手》后,更是喜欢吃了。
我吃菠菜,一般是清炒或放汤。清炒菠菜特别要注重火候,火候不到有涩味,火候过了则菠菜就烂了,其间说起来也是个分寸把握的问题,而分寸实在是不容易把握。我炒菠菜有个窍门是一边加少许的滚开水一边炒,这样能保持菜叶翠绿且不容易过烂。
菠菜的根红色,带着红色的根烹调之后,红色与嫩绿相配,菜看起来就更开胃了。嚼菠菜根,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看到介绍说,菠菜忌与豆腐同吃,原因是菠菜所含草酸较多,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而不易被吸收。

虽然我接触到菠菜很早,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对它稍有了解却很晚了。大约是2005年,刚从网上查到资料说菠菜属于藜科,怎么也理解不了它和藜有什么亲戚关系。
第一次见到菠菜的花,是2006年2月,在金华金衢路山嘴头路段路边菜地里,很不起眼的小白花。我注意到有花时它的茎叶都已经很老了,这让我想起我们平时吃的以茎叶为食用部分的蔬菜,从它们本身的生长周期来说,基本上都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吧。我看到开花的植株,可能是要留做种子,要不就是来不及拔了卖了或吃了。
后来陆续见到了藜、土荆芥的花,发现与菠菜花确有几分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也正是植物分类的依据。

《本草纲目》中说:“菠薐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国之种。语讹为波棱耳。按唐会要云:太宗时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方士隐名为波斯草云。”
《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都说菠菜原产伊朗,大约也是因袭《本草纲目》中“波斯草”的说法,实际上李时珍并没有说是“波斯国”。
但据夏纬瑛先生在《植物名释札记》中考证,“尼波罗国”是指现在的尼泊尔。

比较有意思的是,金华方言里称菠菜正是“波棱”,原来是有讲究有来历的,正如金华方言称黑鱼为“乌鳢”一样。方言里有许多“文”的成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8 23:08:49 +0800 CST  
0085、地肤
地肤,藜科(Chenopodiaceae)地肤属(Kochia),一年生草本植物。
拉丁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

像柏树,像远山。
这是我2005年秋天在金华蒋堂一条沟渠边第一次看到地肤时的印象,它的植株上部及和顶端细细的叶和一些小小的颗粒聚集在一起,远处蓝绿色的背景,正是金华的南山。
2005年9月22日,我知道了它的名字,也知道了当时我看到那种独特的风景其实是地肤的花序,那些颗粒则是未开放的花。当时我看到的花序是弯弯曲曲的,之后却没有再见到过那样形状的。
后来陆续几次见到地肤,有野生的(可能更确切说是“逸生”),有家家种植的,有园艺栽培的,都是一小丛一小丛的。觉得园林中一丛丛地肤的效果实在不错,一团团细细碎碎的绿,如雾如梦。

据资料说,地肤的茎可做扫帚,种子有药用价值(肖热、得尿)。
《本草纲目》中罗列了众多地肤的别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益明、白地草、鸭舌草、千心妓女。
李时珍在“释名”下这么解释:“地肤、地麦,因其子形似也。地葵,因其苗味似也。鸭舌,因其形似也。妓女,因其枝繁而头多也。益明,因其子功能明目也。子落则老,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让我觉得不大舒服的是“千心妓女”这个怪诞离奇名字,李时珍的解释也不太好懂。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9 22:39:41 +0800 CST  
0086、黄花草
黄花草,山柑科(Capparaceae)白花菜属(Cleome),一年生直立草本。
拉丁名:Cleome viscosa Linn.
别 名:黄花菜、黄醉蝶花、臭矢草

黄花草是金华一带常见的野生植物,路边、荒地往往有它们的身影,甚至在一些小区、公园的草坪上偶尔也能见到,大约也是属于容易生长的“杂草”吧。我在2005年11月认识了它。
它的叶一般是5小叶掌状复叶,也有3小叶的;花瓣4片,但并不构成十字形,而是偏向于一边,看上去只有半边的花(这情形有些类似半边莲的花);雄蕊很多,集中在花的中间,花药开始时是与花瓣一样的黄色,后来变成紫黑色;细长的果实有些像香蕉,外皮上有一道道纵向条纹。
在一年中最炎热的7、8月份,能看到黄花草的花开放在烈日之下,对我来说是欣喜。

黄花草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山柑科(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浙江植物志》上说白花菜“产全省各地”,我还从未见到过。同属的醉蝶花,原产南美,在中国做为园林花卉引入栽培,我在杭州见过几次。
黄花草也叫黄花菜,大概是为了区别于百合科萱草属的黄花菜,才叫它黄花草。可我总觉得这个名字还是容易与黄花菜混淆,更进一步较真点说,个人觉得可能还是把叶子线形的叫成草而把叶子较宽大的叫成菜更合理一些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1 22:13:14 +0800 CST  
@墨酣 2012-11-22 12:31:59
好象只有四瓣?
-----------------------------
是呵,花瓣4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2 22:04:20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2-11-22 14:08:40
第一次见黄花草。
我到现在还把黄花菜和萱草分不开!
-----------------------------
我也不是太清楚。大致说起来,黄花菜花淡黄色;萱草花桔红色至桔黄色,花瓣里面下部有∧型彩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2 22:11:43 +0800 CST  
@黄花一把 2012-11-22 15:14:06
这个是文学加科普。
-----------------------------
问好!我发黄花草把您给吸引过来啦,哈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2 22:13:16 +0800 CST  
0087、金丝桃
金丝桃,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半常绿小灌木。
拉丁名:Hypericum monogynum Linn.
注:CFH的科名是藤黄科(Clusiaceae)。

我大约是先在网上见到金丝桃的照片之后,对它的黄花印象深刻,等到见到了实物,就一眼认出它来了。
认识金丝桃后,就在金华的公园、小区、绿化带里经常见到它们了,其实它们就在那儿,但也未必是等我。比较搞笑的是金华婺城新区宾虹西路有一段,公路中间的隔离带的宽度居然比两边单行的公路还要宽一些,不知设计者是出于什么考虑。不过这样一来,隔离带里能种很多的植物,其中就有金丝桃,在金丝桃的花季,这长达数千米的“花溪”倒也真是颇为美丽又壮观的一景。这隔离带里还有种了亮叶栀子(水栀子?),花季与金丝桃有些重合,我曾见过有人拿了蛇皮袋摘栀子花,据说是卖到饭店做菜的。
我见到的金丝桃一般在5月中旬开花,它的花鲜黄色,花瓣5片,数目众多的雄蕊花丝很长,从中心辐射开去,花丝颜色与花瓣一样,顶端是颜色稍淡的花药,如梦幻一般,又像是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雄蕊的环绕之中,是相对较为粗壮的花柱,稍稍高于雄蕊,傲然独立,顶端微妙地撑开分成5个岔。

知道金丝桃在植物分类中的归属之后,与自己之前已经认识的元宝菜、地耳草比较,确实植株、叶、花都有几分相似之处,毕竟是同科同属的,但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倒是在网上见到有标明为金丝梅的照片(至今也未亲眼见过),一看傻了眼了,我根本区分不出桃和梅。查《浙江植物志》,才知道两者的一些区别:
金丝桃:雄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花柱细长,顶端5裂。
金丝梅:雄蕊明显短于花瓣;花柱5,分离。
回头再对比,果然一目了然。这样的不同之处,如果光是我自己看着比较,肯定是不容易归纳出来的。知道了之后,又觉得两者的区别实在是比较明显了。对我来说,这种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说到底是求知,所谓“俯察品类之盛”,趣味和快乐也就在这里。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2 22:16:31 +0800 CST  
@墨酣 2012-11-23 12:12:10
"数目众多的雄蕊花丝很长,从中心辐射开去,花丝颜色与花瓣一样,顶端是颜色稍淡的花药,如梦幻一般,又像是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
嘿嘿,我来听故事。
-----------------------------
那真要听花开的声音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3 22:37:35 +0800 CST  
@yaoyao971701 2012-11-23 14:40:24
刚认识藜的时候,很是纳闷诗词里的藜杖,是这种矮矮的小东西做的?既不够粗壮,又不够高大,怎么做杖的呢?一直疑惑了好久,后来在一处人家的门前菜地里看见一株藜,将近2米高,茎杆有幼儿小臂那么粗,叶子有幼儿小手那么大,茎节处和叶子背面是紫红色,根部看上去似乎已经木质化。立时恍然,原来藜是可以做杖的啊。
黄花草的小黄花很好看哦。
这么一大片的金丝桃真是壮观啊。
-----------------------------
当时我也是一样的疑惑,后来也看见老茎了。
前些天,本地晚报上说有一株比姚明还高的苋菜(2.35米)。
那片金丝桃是本地的一个路边小公园里,数量上有了一定规模,观感会很不一样。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3 22:41:21 +0800 CST  
@氤氲袅袅 2012-11-23 15:07:31
这金丝桃真美
像燃放的焰火
-----------------------------
最初,我也是因为花而记住它。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3 22:42:06 +0800 CST  

0088、地耳草
地耳草,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
拉丁名:Hypen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
别 名:田基黄、对叶草、雀舌草、野猪谱、小元宝草、七层塔、小叶对口莲、七寸金、福建、肝炎草、防蚊草、耳挖草、小田基黄、合掌草、红孩儿、田基苋、小王不留行、蛇细草。

大约是2005年9月,我在金华蒋堂镇的田埂边发现了这种草,自己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一册)》(一九六九年十月第一版)居然认了出来,让我有小小的成就感。接着又在山花论坛请教后确认了是它。
后来发现这种草在金华一带还是比较常见的,在2006-2008年间,就我看到的来说,金华婺城新区一单位内的草坪上比较多一些,起码每平方米内就有一两株吧,我想这可能是地耳草种子混杂在草坪草中带过来的。在其他一些地方,也零星见过,但数量都不多。
地耳草给我一种细弱但精致的感觉。植株一般也就20厘米高,我见过最高也不超过30厘米吧;细细的茎,有四棱(方的);小小的叶是洁净的绿色,一对一对地长出(对生),在基部抱茎;很小的花开在茎顶,5瓣,直径约5毫米,鲜嫩的黄色;整体看上去有些像缩小了几号的元宝草(但元宝草的花数目多一些),很干净、很安静。微风过处,植株在微风中轻轻颤动,茎顶小黄花随着晃来晃去,有一种奇妙的韵律。有时我甚至想,用它们做草坪草也是很不错的吧。总之,我对地耳草有超出一般植物的喜爱。

2009年7月5日中午,在永康倪宅的山上,看见地耳草的花可能是因为烈日下,花瓣都纵向对折起来了,看上去花的形状有些奇特而复杂。接着发现自己住所楼下的草坪上就有地耳草,连续观察了1个多月,发现它上午开花,中午后花瓣卷起来,到下午花朵就彻底萎缩了。
2010年5月,在金华岭下镇慧明岩的山路边看到很多地耳草,当我俯下身去看它们时,发现如果不管周围的草木大小,单单是看它们的群落,也仿佛是一片森林。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3 22:43:58 +0800 CST  
@墨酣 2012-11-24 12:32:25
我们这边有种“地耳”,同木耳一样,是菌类,只是长在地上,还真象大地睡够了,张开了耳朵。
清明前最多,清明雷雨后就不能吃了。
原来还有个“地耳草”。
-----------------------------
你说的这个我们这边叫地木耳,吃的人很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4 22:52:37 +0800 CST  
0089、元宝草
元宝草,藤黄科(Clusiaceae)金丝桃属(Hyperic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第一次见到元宝草,是2005年8月7日清晨,下着雨,在金华北山鹿田水库到朝真洞的路边。它就在那儿:叶子围着茎长的,看上去就象茎穿过叶子,当时觉得非常怪异,忍不住把它拔出来拍了几张照片。那是我第一次以完全植物为目标在北山上逛,一心想着发现些“奇花异草”,结果就看到了这么一种形态奇异的植物(同一天还见到了绵毛鹿茸草)。比较奇怪的是后来多次上北山,似乎很少见到元宝草。回家后,自己一页一页地翻《浙江省金华地区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1971年版),认出了元宝草,这个名字还真形象。
20007年4月26日,在杭州建德的新安江畔一处挂着“新安江百草园”木牌的山脚,再次见到了元宝草。一个月后,在同一地点看到元宝草开花了,几朵黄色的小花,在植株的顶端,虽然并没有特别之处,还是满心欢喜。
后来,陆陆续续在一些地方见过元宝草,都是在山上。见得多了,也就不再觉得它的模样奇异了,反而多了些亲近感。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4 22:54:29 +0800 CST  
@小卦I 2012-11-25 12:58:03
见过几次元宝草,没开花的,但一直不知道它的科属,这下明白了,它们都是分布在植被丰富的山区,市区没有。
-----------------------------
《浙江植物志》说元宝草“产全省各地”,我想一般山间会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26:56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2-11-25 14:05:23
金丝桃的花好炫。
地耳见过不少。元宝草怕是见了也不怎么记住,青花瓷这么介绍,以后留意着,见得多了,怕也会亲切起来。
-----------------------------
元宝草很有特点,对生的叶基相连,看上去有些夸张,应该很容易记住。不过北方可能没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28:39 +0800 CST  
@墨酣 2012-11-25 17:40:55
元宝草好记,枝叶跟金丝桃很象的。
-----------------------------
是,这几种都有些像,元宝草个性更鲜明。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29:33 +0800 CST  
@三叶草阳光 2012-11-25 18:44:48
这批最美还是金丝桃,又秀气又热情,暖暖的。。。可以做头饰了。。。
-----------------------------
最美当然是金丝桃,不过我私心更喜欢地耳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32:14 +0800 CST  
@yaoyao971701 2012-11-26 11:02:11
元宝草的名字还真是挺形象的呢。
这几个金丝桃属的花花长的蛮像,金丝桃大气些,地耳草秀气些,元宝草就有点不修边幅了。
-----------------------------
yaoyao971701的评论很到位:)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33:47 +0800 CST  
0090、鸭跖草
鸭跖草,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鸭跖草属(Commelina),一年生披散草本。
拉丁名:Commelina Communis Linn.
别 名:竹节菜、蓝花草、鸡舌草、碧竹子、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翠蝴蝶、笪竹

2005年,我上班经常经走过短短的凤山街,那时,东侧路边长着不少鸭跖草。以前也没太注意这种叶子有些象竹子的野草,关注植物以后,开始观察它,正好赶上它的花期了,那蓝色的花还真好看呢。回想起来这种野草其实很早就见过,也算是老相识了,只是长期不知其名。
2005年7月3日,知道了鸭跖草的名字。这个“跖”字小学时有篇课文“柳下跖痛骂孔老二”中学过,但那时并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留神了,才发现其实这玩意儿在金华还挺多的,田野、路边、山脚都有它的踪迹,夏天,不经意间,在一片的绿色中就能看到它那如蝴蝶般蓝幽幽的花。
鸭跖草的叶子有些像竹叶,但比竹叶有光泽。有段时间觉得路边常见的鸭跖草的叶子不够漂亮,整体看上去不像竹叶那么干净,其实是因为它的叶上常常有灰尘。一场大雨之后,将它们身边的灰尘都洗去了,就显得清爽洁净,且生气勃勃。看它们久了,感觉又有了变化,觉得鸭跖草实在是可以亲近的植物,它那么普通,却也有自己的美丽,就像身边的一些人,就那么普通而有滋有味地生活着。但要真正对它有所了解,还是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吧。

仔细看鸭跖草的花很有意思:花瓣有三片,两片大的在上面,深蓝色,下面一片较小的白色近乎透明,花蕊有长有短,长的花药淡黄色,短的花药深黄色。花下面有绿色的苞片,像鸟喙。有几枚雄蕊顶端的形状特殊,要把照片放大了才能看清:扁平,4裂,如黄色小蝴蝶。这与整朵花像飞舞的蓝蝴蝶相映成趣。
有时候想:怎么不把鸭跖草做为栽培的花卉呢?倒是与它同科有种紫竹梅,是种植花卉,叶子是紫色的,看上去比鸭跖草大了一号,经常能见到。同科还有一种白花紫露草,也比鸭跖草大一号,茎叶与鸭跖草有些像,但花明显不一样。个人感觉它们的花远不如鸭跖草好看。

本来觉得对鸭跖草挺有把握,可是大约2008年在绿镜头看到网友吴奈帖的饭包草和鸭跖草,一下子又蒙了,咋一看去,两者太像了,实在分不出。自己又在网上找资料,查阅植物志,总算理出点头绪了:
鸭跖草:植株无毛;叶片卵形至披针形,无柄或几无柄;叶鞘紧密抱茎;总苞片佛焰苞状,心状卵形,折叠,边缘分离;花较大,花丝多为白色,子房2室;蒴果2瓣裂。
饭包草:全株被柔毛;叶片卵形,具柄;叶鞘疏松抱茎;总苞片较小,近漏斗状,下部边缘合生;花较小,花丝常为蓝色,子房3室;蒴果3瓣裂。
奇怪的是《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中鸭跖草和饭包草的形态描述居然都没说到花丝的颜色!
但是在查阅过程中,又发现自己对鸭跖草的花了解不多,特别是对雄蕊的形态,让我感到迷惑。查《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里面说的也不详细。
《中国植物志》鸭跖草属形态描述:“能育雄蕊3枚,位于一侧,两枚对萼,一枚对瓣,退化雄蕊2-3枚,顶端4裂,裂片排成蝴蝶状,花丝均长而无毛。”
《浙江植物志》鸭跖草属形态描述:“发育雄蕊2-3,退化雄蕊3-4,顶端扁,分裂吴蝴蝶状。”
两者甚至还有不相符之处,不知谁对谁错。
网上找到《中华本草》里的形态描述倒是比较详细:“雄蕊6,能育者3枚,花丝长约13mm,不育者3枚,花丝较短,无毛,先端蝴蝶状”。

鸭跖草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奇怪,我所信任的《本草纲木》在“释名”项下并没有解释,两样信赖的《植物名实图考》“鸭跖草”(卷之十四)条只有短短的几行字:“鸭跖草,《本草拾遗》始著录。《救荒本草》谓之竹节菜,一名翠蝴蝶,又名笪竹。今皆呼为淡生竹,无竹处亦用之。”“跖”的本义是脚掌,那么鸭跖草就是“鸭掌草”,然而我怎么看也看不出鸭跖草的植株上有哪一部分像鸭掌。查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夏先生的结论是:“鸭跖草”乃“野竹草”之讹。虽然考证的过程有些绕,对这结论我还是愿意相信的。在“枸骨(0017)”中我已经说过:“看来弄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语做高深有学问状,也是古已有之。”这里又是一例,不然,像蓝花草、碧竹子、竹叶菜、碧蝉花、蓝姑草、翠蝴蝶这些易懂又形象的好名字哪个不好叫,偏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鸭跖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7 21:39:51 +0800 CST  
@墨酣 2012-11-28 11:15:46
最喜欢青花会解释名字了!
-----------------------------
我对植物名字的来历和说法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相关的书籍资料实在不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28 22:48:44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