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benzhuzhu:比老妈米线更无耻的交通银行

“隔屏有耳” 你的情趣隐私或许正被智能电视窃听
2017年03月16日 07:48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d1.sina.com.cn/pfpghc2/201703/08/0be9bd33b8e54f4c9666ff05b037a28e.jpg
//d2.sina.com.cn/pfpghc2/201703/08/f72def676ef5481488633690caf325ba.jpg














//d0.sina.com.cn/pfpghc2/201703/08/11a7a95254d7448189a8eb9a00e4bc6b.jpg
//d0.sina.com.cn/pfpghc2/201703/15/1dc1df61e87747ce96f05eb8b0626da1.jpg
来源:家电网

你在看电视还是电视在看你? 图源:太平洋电脑网你在看电视还是电视在看你? 图源:太平洋电脑网
智能化家电普及让大众的家居生活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大到智能电视、冰箱,小到一个可以与儿童对话的芭比娃娃,各类语音功能和人工智能在家居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大多数智能家电用户没有意识到,“监听”问题正从谍战片中走入生活。

配置语音功能的家电产品能通过语音识别对其产品进行控制、搜索或是对话,甚至能分析出用户的喜恶。其中,大多数家电采用如同微信一般的语音采集模式,即按键收录。但也有一些家电的语音收录功能长期开启,将对话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捕获。如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在捕捉到“Siri”字样时就能唤醒服务模式。这意味着24小时语音信息都将处于被监控状态,个人信息或敏感信息都有被偷录的可能性。

不管是怎样的收录方式,这些语音都会上传到第三方机构,通过云端服务器进行文字转换和语义分析后再回传到电视上。但在这之后,这些语音将被删除还是“另作他用”就不得而知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用户的搜索内容会被专卖给广告商,使其能根据用户的搜索倾向喜好推送相关的广告内容。虽然一些厂商会在声明或隐私保护政策中强调,不会将客户的语音数据进行保留或出售给第三方,但更多厂商并未针对收集来的语音资料进行说明,只待东窗事发才匆匆认罪。2月6日,电视厂商VIZIO就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其不当搜集用户收视数据并且向第三方提供此类信息提出指控。

这种转售隐私信息的行为目前仍潜伏在阴影之下,难以被监管、追踪以及有效打击。用户往往感知到自己个人信息被泄露,却难以提供出有效的证据。即使泄露被证实,企业也往往都甩锅给“实习生”,或声明中一句“加强管理”了事,难以得到法律监管,也无法将赔偿落实到受害者身上。隐私被“劫持”,消费者却只能得到一张口头上的安全支票。


实际上,即使厂商并未对语音内容进行转售,其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尤其是新兴的智能语音玩具等物联网产品,其云端服务器中储存的信息不但有可能在黑客的攻击下被窃取,还有可能向用户端发送音频、黑客软件等数据,向用户套出更为关键的隐私信息。

安全研究人员Jakubowski曾这样评价这些云端服务器:“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轻易找出一个人的家庭及公司地址。他们的服务器遭到攻击是迟早的事。”

如今,在语音控制之后,智能家电把眼光转向了通话。有人士透露,亚马逊的Echo智能居家设备及谷歌的Google Home设备都有望在今年加入通话功能。通过电视、冰箱进行语音甚至视频通话将得以实现。若通话功能大范围在智能家居上应用,其内容的隐私程度将大幅提升,日常信息乃至用户外貌、家庭都将被牵涉进来。

Pew研究中心调查指出,美国人最不愿透露的前三大个人资料中,除社会安全号码及健康状况外,就属通话内容最为敏感。当通话内容也成为阴影中的“人质”,也将引来大众对信息安全的进一步关注。其信息流向将有望变得更安全,更透明。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3-16 11:15:28 +0800 CST  
3·15晚会被点名 MINI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2017年03月15日23:20 中国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3·15晚会被点名!MINI的问题有多严重!

中国网汽车

新浪汽车报道截图新浪汽车报道截图
中国网汽车3月15日讯 央视3.15晚会刚刚结束,中国网汽车从新浪汽车了解到,其发布了《3·15晚会被点名!MINI的问题有多严重!》一文,文中提到,老百姓(46.200, -0.64, -1.37%)们向来都对德国货心存“做工精良、安全坚固”的印象,但是今年的3·15晚会上,有一句话相信大家没太注意,那就是有关MINI召回的问题,这是12315网站的功劳。


2017年1月,MINI宣布旗下四款车型召回,包括部分MINI ONE、COOPER、COOPER S、JCW,生产日期为2016年8月19日至10月25日。召回原因是,由于供应商制造层面的问题,车辆有可能安全气囊无法按照要求正常展开,存在安全隐患。各地4S店的正式的召回已于2月24日左右启动,车主可以将车辆开至4S店进行免费整改。

由此可见,即便是真正的“德国原装进口”车型,也会在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产品缺陷问题。虽然MINI的安全气囊隐患并没有成为本次3·15晚会的重点打击对象,但我们仍需警觉此类汽车产品缺陷,尤其是车主。毕竟汽车是我们日常消费中的大件,且行车安全关乎性命!


针对本次3·15晚会所曝出的MINI问题中,除了之前所说的安全气囊问题外,还有车内异味严重的问题屡屡发生,微博网友@黄海林hhl 透露自己的MINI开了两年,比乡下的厕所还臭。而从车质网关于MINI的投诉来看,车内异味严重主要集中在了2014款车型上,而且几乎都是在荷兰博恩工厂生产,这种“荷兰臭”导致不少用户出现了眼睛干涩疼痛、呼吸不适等症状、还有头晕、咽炎等情况发生。


那这种荷兰臭到底是什么原因?根据用户所提供的材料显示,主要是因为宝马荷兰工厂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劣质防腐蜡对车身进行了覆盖,这直接导致了在车窗、天窗半开,空调系统关闭时,车内产生严重的异味。而这种情况由于是在车身上进行了覆盖,根本无法进行处理。



而在2015年11月,宝马中国曾经有一份关于《MINI三门掀背(F56)气味问题信息沟通》的通告。可以看出,宝马经过送检结果显示车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并称异味、甲醛超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新产车型宝马表示将采用新型车身防腐蜡避免异味产生。至于如何解决异味的车辆,宝马中国再无下文!

( 编辑:孙朋浩 )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3-22 12:46:27 +0800 CST  
长安福特车主曝车内甲苯等含量超标数十倍 厂家否认
2017年03月23日16:54 新浪综合 210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车主曝长安福特车内甲苯等含量超标数十倍 厂家独家回应

来源:湖南都市微信

最近,不少长安福特汽车的车主反映,汽车购买了两年以上车内还一直有股“塑胶异味”,尤其到了高温天气,异味更加明显。湖南都市百姓说话栏目连续关注报道此事后,微信公众号不断接到车主留言,反映存在同样的情况。那么,异味的来源究竟是哪里?

3月22日上午,一台2013款的蒙迪欧轿车进行了初检,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1.车内空气测试 甲苯等含量严重超标


3月22日,记者和一台2013款的蒙迪欧车主来到了一家4S店,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在技术人员调试好设备,关闭车门车窗,开始对车内空气进行采样,20分钟后采样结束,工作人员将检测设备取出。


技术员在样本试管中导入显色剂,原本无色的试管开始变成浅蓝色,同时,用于检测苯、甲苯等含量的试管,也发生了变化。10分钟后,车内空气质量初检结果出来了。

标准值应该是0.11,实测值是3.8,超标了34倍。甲苯的标准值是0.2,实测值是4.2,超标了21倍。

甲醛有一定的含量,但是并没有超过。从检测数据来看,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含量都严重超标。

2.阻尼片测试 甲苯和苯含量严重超标


车内的空气的苯、甲苯等含量已经严重超标。那么,除了车内皮革、地垫、玻璃膜等材质,是否还有其他材质造成这些含量严重超标?技术人员又对这台蒙迪欧轿车进行了拆解。


在将四个车门拆除后,湖南都市百姓说话栏目(微信公众号:hn84802110)记者注意到,钢板上粘贴着一张银色的胶片,使用工具铲下一个角后,露出一层黑色物质。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阻尼片,贴在车体钢板壁上,是为了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以一辆车为例,需要张贴阻尼片的部位有八到十二处。

通过对门板上的止震隔音板进行预热时,开始有一股塑胶异味散出,十分刺鼻。到底车内散发的“塑胶异味”,是否与这种阻尼片有关?


随后,技术人员选取了几块阻尼片碎片装入容器中,并对容器内的空气做进一步测试,20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

通过检测数据来看,甲苯、二甲苯、TVOC总挥发物质,都是很严重超标的。

这台台蒙迪欧轿车车内阻尼片全部铲除后,车内塑胶异味是否会有改善?在通风放置24小时后,技术人员将再次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

记者随后咨询汽车行业业内人士后得知,在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阻尼片一般都使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或者橡胶材料。这种原材料不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


在一星期之前,记者已将此类情况反应给了长安福特相关4S店,但未接到答复。

3月22日下午,记者拨打长安福特汽车的官方客服热线,再次反应车内“塑胶异味”情况。

长安福特客服热线 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我们是前台售后,线上是没有技术人员的,那么,关于这个异味的问题,我们会跟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反应,到时再给你们一个答复,我目前无法给你任何回答。”

3.苯有毒,长期接触会致癌

据了解,苯为无色透明、有芳香味、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常温下即可挥发、形成苯蒸气,温度愈高,挥发量愈大。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致癌、致残、致畸胎等。

通过车主的初检结果显示,这款2013款的蒙迪欧轿车无论是车内空气检测,还是对阻尼片加热测试,都存在甲苯、苯等严重超标的情况,后期我们将继续联系权威部门和湖南省消委进行检测。

4.独家回应:“气流带入车外空气引起”

截止发稿前,刚刚接到长安福特厂家对百姓说话栏目的独家回复,全文如下:

长安福特承诺为消费者提供拥有高品质的汽车产品。同时,我们承诺会及时对消费者关注的潜在问题进行处理。对于顾客抱怨的2013款新蒙迪欧车内异味的问题,我们通过实地实车调查及实验室验证,找到顾客抱怨“异味”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提升顾客满意度,我们在2015年8月提供了一个改善方案。

我们一直在与受影响车主联系及执行该改善方案。通过实地实车调查和反复测试,我们确认顾客抱怨的“异味”现象是在空调关闭并处于内循环、天窗后端翘起、车速在60KM/H以上的条件下出现,车内的驾乘人员可能会闻到橡胶味。从空气动力学方面分析,当车辆处于上述工况行驶时,车内形成负压,车外空气会通过车门落水孔及其它非密封区域倒灌进车内,带入车外的气味,比如轮胎与地面摩擦以及刹车片作动时产生的气味。为提升顾客满意度,我们的改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1)在四个车门内水切下方贴上隔离泡棉,以阻隔车外空气倒灌;


(2)调整空调空气循环系统的标定,使其在前述特殊工况下,将空气循环模式由内循环切换为外循环,以平衡车内/外气压差,降低外部气味被吸入车内的数量。目前, 尽管国内还没有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目前可以参考的GB/T-27630-2011是唯一一个国家推荐的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在新蒙迪欧上市初期,长安福特主动随机抽取了车辆送到国家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质量符合GB/T-27630-2011标准。

因客户关注异味问题,我们又进行了多次主动新车抽检,同时相关机构及主管部门也对长安福特进行了抽检, 结果也是完全符合这一国家推荐标准的。客户所投诉的“异味”问题本身不是车内材料引起,而是在特定工况下气流带入车外空气引起。

长安福特愿意配合贵媒体进行有关此专题的进一步调查及问询,也支持媒体可以抽查、送检我们的车辆。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3-28 12:41:35 +0800 CST  
消费级基因检测:被过度吹捧的神话 正沦为营销工具
2017年04月06日04:02 新京报 33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基因检测:一个被过度吹捧的神话

新京报

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实验室内。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实验室内。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
北京一家孵化器内,多个基因检测公司共用同一间实验室。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北京一家孵化器内,多个基因检测公司共用同一间实验室。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
2017年3月,北京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实验室内,实验人员正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2017年3月,北京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实验室内,实验人员正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摄
“认识基因检测,可以救你性命”,讲台上,一名自称为某儒道研究学者的中年人对着被组织而来的一百多名幼儿园园长发出感慨。3月30日,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里,一场主题为基因检测和早期教育的论坛正在上演。

以基因检测决定孩子的未来,是中国不少家长的新选择。2017年初,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在购买一种名为“天赋基因检测”的产品,以结果决定孩子发展方向。

天赋基因检测,即通过基因检测的手段,分析孩子在体育、艺术乃至数理逻辑上的“天赋”情况。这正是这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某基因测序公司的业务之一。

“庆幸的是,基因检测告诉我,我一家五口未来都有精神分裂的可能”,台上的中年男人不顾台下幼儿园园长们的笑声继续说,“基因检测,是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基因检测确实曾被视为技术进步的礼物。但江阴老人陈伟珊收到的这份“礼物”,却付出了生命代价。

2016年,在花费二十多万元给全家购买了整套基因检测服务后,陈伟珊收到的报告显示:在宫颈癌、胆固醇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阿尔兹海默症等症状上遗传危险系数过高。

报告提供的方案,则是购买某品牌的保健品。在购买数万元“这辈子都吃不完”的保健品后,老人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绝望之中,陈伟珊选择了跳河自尽。

在基因检测成为创业高潮后,一大批创业者绕开艰深的医疗领域,瞄准消费级娱乐市场,开发出了一系列童话般的基因检测产品:检测酒量、检测唱歌跑调,甚至检测你的体质是否抗雾霾。

在基因检测的科学名义下,似乎一切人生问题都有提前预知的可能。

但陈伟珊老人的悲剧证明了基因检测狂欢的另一面:不够严谨科学的基因检测,正在沦为不恰当的工具和不合规的营销手段。

制 话:基因可以预知一切

检测情商、检测二胎智商、检测抗雾霾指数,检测早恋、检测网瘾,搜集市面上针对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产品,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基因可以预知你生活的每个部分。

华大基因CEO尹烨分析说,这些基因检测产品“普遍都具有善于捕捉市场热点的敏锐慧眼和优秀的文案营销能力”。

市面上的消费基因检测产品,几乎覆盖了一个人生老病死的全部。

孩子的成长由天赋基因来指导,而健康则有一系列的套餐,比如药物副作用、抗尾气、甲醛的能力、毒瘾、游戏瘾、烟瘾、体形、身高、肥胖……一家基因公司负责人口中,这些问题都能被基因技术一网打尽。

在早教领域,不少早教天赋类基因产品宣称能测量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判断孩子在体育、音乐、绘画哪一方面更具有优势。早教中心、幼儿园、父母能从个性化定制的角度,为孩子量身定制一条可成才的路径。

当一对恋人开始热恋,就有“天生一对”指导双方如何了解彼此,是否是过敏身体体质,是否可能心脏不好,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当他们开始想要孩子了,则有“完美宝贝”为他们筛选出一个漂亮、聪明、健康的胚胎,甚至可以将一个十四岁会因精神分裂症傻掉的胚胎剔除,只留下一个完美的。

美容基因检测也正进入美容院,在淘宝、京东也可以搜索到相关产品。抗辐射、抗黑色素、抗晒、抗氧化、抗皱、皮肤代谢,在产品的宣传词中,“你的皮肤问题,早已由基因决定”。

恋人恋爱、生育、孩童成长、身患疾病,人一生的序列上都有一整套基因检测产品“保驾护航”。“基因检测可以为人的一生保驾护航”,一位基因检测公司的创始人如此推销。

其中,被应用最广的是早教天赋基因和易感疾病风险基因检测。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是基因检测公司针对儿童的一款产品,从口腔唾液中采样,提取与天赋相关的基因,分析出孩子在智商、情商、体育、才艺上的优劣,进而推广顺势教育、科学成才。

某基因检测公司创始人在推广产品中甚至公开表示,以往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而今理念一改,成了因“基因”施教。

依据一些来源不明的基因检测产品,就来决定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健康计划,这样的方式真的科学吗?

数百元的基因检测产品标价五六千

在北京中关村(9.990, 0.25, 2.57%)生命科学园,基因检测类的创业公司随处可见。寻找中国创客记者随机进入一栋大楼内,就找到了至少9家以基因检测为主要产品的创业公司。

这些小型的基因检测公司,多数都是对标美国著名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在基因检测技术出现后,这家公司曾用99美元的低价迅速占领美国的低端市场,他们的理念是,“在超市里,消费者可以像购买牙刷一样,购买基因检测产品”。

这些基因检测主要是提取用户唾液。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往往提供邮寄或者现场取样服务,消费者收到采样盒后,用清水漱口3次,便开始提取口腔中的唾液黏膜了。左边刮20下,右边刮20下,将拭子棒保存在保存液中,再将样品寄回公司。而在公司承诺的工作日内,通常是7-15天,消费者将收到一份基因密码报告。

而产品寄往公司是否有损耗,公司用什么仪器检测,检测后如何解读报告,背后仍是一团迷雾。

据行业内人士称,大多数靠谱的基因检测公司引进的是一套美国illumina测序仪和芯片,在基因技术层面,各家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生命科学园的一家实验室内,记者未看到一位实验人员,实验桌上仅放着一台号称“国外进口、几十万”的荧光定量Pcr,这是一台小型的基因检测分型机器,配上一台电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一间实验室就能完成基因检测,技术门槛很低。

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大楼内一个对外声称“无菌环境进口仪器”的实验室,是大楼内多家基因检测公司可租用的实验室。

基因检测的价格,事实上比想象中要高。一家基因检测公司表示,如果是检测儿童天赋基因,出一份报告的市场价是5250元,如果是机构团购,如幼儿园整体购买,合作价格为3500元,“这是市场上的正常价格”。

而疾病检测的报价往往更高,陈伟珊老人的侄子王虹透露,老人购买的健康风险评估检测,一套3万6千元,“这是老人积攒多年的养老金”。

一位从事基因检测上游芯片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一套基因检测实际的成本仅有几百元。而标价上千、上万是何故?23魔方创始人周坤表示,消费级基因产品的销售成本太高,其中标价的99%用于了渠道拓展费用。

3月30日的那场大会,正是基因检测公司“渠道拓展”的形式之一。

一家基因检测公司透露,他们与北京十多家幼儿园、早教中心、社区均有合作,甚至有专门针对明星孩子的基因检测项目。

通过这样的渠道拓展出来的基因检测产品,将会直接影响到终端的学生家长、老年人和病患。那么,这样的基因检测技术是否靠谱?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10 13:54:44 +0800 CST  
基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

基因测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Thermo 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曾写文,指出“学术界至今没有公认哪个基因跟天赋有必然联系,拿着一些发表的探索性研究文章,就说是业界证实的结果,忽悠行业外的老百姓(42.660, -0.92, -2.11%)赚钱,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基因检测并不是个新事物,但很少有人知道,基因检测领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一方是科研和医疗相关的专业级基因检测,另一端,则是面向消费者的检测,比如易感疾病风险预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天赋基因等产品。

多数用户所接触到的基因检测产品,几乎都是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而恰恰是这些产品,在专业人士看来,存在着不少风险和争议。

华大基因CEO尹烨表示,“在检测过程中,究竟是何种资质的专家、依据什么标准进行评定,以及用哪些数据库比对,商家多会含糊其辞,语焉不详。”

在一份针对“记忆天赋基因”检测报告中,他发现一家公司引用了一篇论述某基因可能影响记忆的文献,然而,被引用文献所研究的基因却压根没有出现在检测报告中。

尹烨怀疑:这些标榜着“大数据和国际数据库支持”、“百分百科学”的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有无权威文献可供参考?所列文献中的基因与检测“天赋”到底相关性如何?

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研究员曾长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是测序大国,却是一个数据弱国,没有一个像样的数据库。”

目前基因技术还在发展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科学、标准的数据库,用来支撑基因检测的数据分析、解读。

所以,在一些论坛中出现了为什么测评了很多家基因检测公司,发现结果却不相同的案例。事实上,早在2013年,《纽约时报》就曾发表过文章指出,一个姑娘在三家基因检测公司做的检测结果都不一样,最后发现原因是三家公司的解决方案、数据库和对外部因素的考量方法不同,导致了结果完全不同。

目前,多数公司对此的解决方案是自建数据库,依据来源主要是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加入临床确认和研究较多的突变位点,将受检者的基因测序与数据库比对,查看是否发生比对,由此给出一个风险的百分比。

但这些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却又存疑,不同公司援引不同的研究报告,最后往往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此外,依靠数据库的方法也存在科学问题。尹烨表示,“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虽然打着科学研究的牌子,但其实是混淆了统计学上的关联关系与因果关系。其片面地将关联关系,当作了因果关系,给大众一种错觉,似乎只要检出了相关基因,就等于有天赋。”

基因检测产品沦为推销工具

老人陈伟珊购买的基因检测产品,实际上是天津某保健品公司推出的“砸金蛋”计划。这项计划声称,用户只要投资3.6万元,含有1.8万元保健食品以及1.8万元投入“电子商务”,并赠送易感基因检测服务。

易感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基因缺陷,来评估罹患各类疾病风险的基因检测技术。

然而,现实中,赠送的这份基因检测服务,其实是诱导购买的核心手段。陈伟珊收到的报告显示:陈伟珊在宫颈癌、胆固醇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阿尔兹海默症等症状上遗传危险系数过高。报告后,则附上了某品牌专门针对此类病情的保健品。

原协和医院教授王晨光对这份报告的看法是,“报告里充斥着AGCT的术语,连专业人士也未必能读懂,更何况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言下之意,前面的术语并非报告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后面的保健品推广。

基因检测成为了这些企业打开消费者钱包的入口,甚至成为了一些保健品公司进行虚假宣传的工具。陈伟珊老人正是相信了基因检测报告的科学性,继而心甘情愿购买了保健品。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为保健品公司这样的客户提供有特殊目的的基因检测服务,已经逐渐成了很多创业公司的核心模式。

23魔方创始人周坤也认为,在基因检测行业里,大多数公司都转型采取和线下保健品、体检中心、医疗机构、美容会所等等机构合作,走一条B2B2C的模式。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基因检测能够成为其增值手段的一部分。

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基因检测公司承认,自己的主要客户是“幼工委”,“幼工委有更多幼儿园的资源”,未来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推广重点。而不少保险巨头,也将免费赠送基因检测服务作为一项推广营销手段,先赠送客户一个基因检测,检测疾病风险,再来推销相应的保险产品,为一家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创业公司称,这样的客户,每年能确保带来十几万元的收益。

数据显示,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2016年国内行业总销售额不足10亿,保守估计仅4.5亿,业绩并不显著。在不少基因检测公司的官网上,寻找中国创客记者发现,大多数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记录几乎都是零。

而像23魔方这种直接卖给消费者的基因检测类公司,要付出巨大成本,直接卖给消费者,需要教育市场,也要面临更严苛的消费者检验,但卖给有特殊需求的机构,在周坤看来,本质上是“利用消费者对基因技术的盲目信任,然而在市场并没有成熟,科学技术未完善的情况下,迟早会把市场做坏,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对于用户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个不够科学的产品被用来实现推销业务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陈伟珊这样的悲剧案例。

未来:一个忽冷忽热的风口

经历了2015年消费级基因检测热后,两年后,23魔方创始人周坤感觉到这个行业又冷了。

基因检测的神话并不是这几年才被鼓吹起来的,早在2006年,国内就出现了基因检测的热潮,科技的神秘和神奇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期待尝鲜。但是当时技术尚不成熟,多是概念,加上联合基因上演的一出利用基因技术搞传销的闹剧令基因检测市场跌入寒冬。

在国外,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成长路途也颇为坎坷。2013年,美国FDA叫停了23andMe的个人DNA检测服务。美国FDA对疾病基因携带者检测服务有一套标准,例如检测不仅仅是售卖产品,还需要提醒用户,如何找到相关的遗传学专业人士,协助用户找到预防或者检测后服务。

23andMe在接到美国FDA的警告信后依旧向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同时无法提供非常准确的信息来证明检测正确并且对临床有意义。历经两年的努力,2015年,23andMe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不再是灰色地带。

在中国,2015年精准医学概念的推动下,基因检测公司受到资本追捧,出现了360基因、Hi基因、基因猫、知因保、23魔方、微基因、一脉基因等一系列利用互联网思维推销基因检测产品的公司。

但是两年下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公司纷纷冷落,在淘宝搜索“基因检测”,大多数用户为0 ,只有极个别用户数也不超过10人。借助互联网众筹模式营销的Hi基因最终以团队解散而告终。

众多公司开始转向线下,与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体检中心合作,在基因数据尚未有较大开发市场的情况下,转向基因检测的后续服务。

在市场尚未规范、技术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前景不容乐观。联想之星投资人练乐尧表示,“由于规范性、专业性、技术壁垒方面的缺陷,专业投资机构对消费级基因检测关注较少,未来还需在模式创新上实现突破。”

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实习生 薛星星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10 13:55:09 +0800 CST  
丰田雷克萨斯以保修之名隐性召回 消费者遭强吃
2017年04月16日10:48 新浪综合 112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以保修之名“隐性召回”,丰田/雷克萨斯CVT变速箱故障频发强吃消费者

来源:汽车记者公众号

“免费更换变速箱”,看起来是“保修”,但其实质则是“隐性召回”,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丰田汽车身上。

日前,多名车主爆料,自己的雷克萨斯NX 200车型CVT变速箱故障频发,相同故障表现的车主已经超过数十例。因为变速箱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车主的安全出行,并且这些车多数都是还在保修期内,雷克萨斯4S店正忙着给这些故障车辆更换变速箱。


“你买到了一辆假的雷克萨斯”,这句话正在成为雷克萨斯NX 200车主的新烦恼。一辆质保时间为4年10万公里的新车,3万公里不到就因严重故障而不得不更换了变速箱,有的甚至换完不到十天又坏了。

以保修之名实施“隐性召回”

故障案例显示,湖北车主严先生,车型318车型(编者注:指导价31.8万车型) 15年6月车7月上牌,16年2月39,000公里故障报警,已更换变速箱。

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
福建车主陈先生, 318车型 15年1月车,17年4月30,000多公里故障报警,已更换变速箱。

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
吉林车主范先生,318车型 15年7月车,16年8月20,365公里故障报警 已更换变速箱。


北京车主罗先生,368车型15年8月车(编著注:指导价36.8万),24,468公里故障报警,已更换变速箱。


四川车主曾先生,368车型,34,909公里故障报警 ,正在更换,今天(2017.4.11)早上刚刚联系已在4s更换,待传维修单。


据汽车之家论坛车主自发公布、搜集的这份资料显示,目前提供真实保修单,并同时更换了变速箱的车主已经超过了15人。有人估计这样的案例超过百例。

来自武汉的车主严先生,其购买的是雷克萨斯NX 200前驱锋行版,变速箱是CVT无级变速箱,在行驶了三万多公里以后,仪表盘显示“TRC关闭”等信息,后经雷克萨斯4S店检测,发现变速箱出现问题。随后,4S店免费给其更换了变速箱总成,但因为车辆还在4年/1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之内,故不延长质保。

中国经济网也曝光了一则关于NX变速箱更换7天后故障再现的案例。车辆行驶到40626公里以后,仪表盘突然显示“TRC关闭”等信息,更换变速箱总成后不到10天,车辆的行驶里程在42166公里的时候,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中国经济网报道:“现在,赖先生正“急切希望自己的变速箱赶紧再坏一次,这样就可以在质保期内退车”……”(中国经济网原标题:《NX变速箱更换7天后故障再现 雷克萨斯无视让车主心寒》)。

有车主表示,“为图省心才选择了雷克萨斯,没想到是这样的状况”。上海的车主李先生2016年12月提的车,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忧心忡忡,“我现在都想卖了(这车)。”他表示,“我反正不管了,现在就使劲开,一年开3万,开出毛病,换完变速箱就卖,开不出毛病,3年也卖”。NX系列变速箱问题就像是个定时炸弹,爆发点被锁定在了3万公里左右。

和李先生持有同样心理的车主不在少数。来自南通的车主R先生向笔者透露,据他了解,已经有超过约50例车主已经更换了变速箱,各种“担忧性车主”(备注:同一车型,目前尚未发生故障)纷纷聚集,已知的聚集人数约为300位以上。他们目前正在反复向质检总局投诉,并同时向雷克萨斯官方反馈相关的情况。来自雷克萨斯方面的反馈则是:目前尚未接到相关投诉。R先生认为这是雷克萨斯在回避问题和逃避责任。

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就在本文撰写的当口,来自金华的某位车主4月14日在汽车之家论坛发帖称:自己的车4月9日发生了同样故障,4月13日4S为其更换了变速箱。车主上传了显示来自“金华凌丰雷克萨斯”4S店的维修单以及事发时的照片。照片显示,这辆车事发时正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网友留言称,“人没事就好”。

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图片来自汽车之家论坛
依据上述资料,笔者认为丰田雷克萨斯NX200车型的变速箱故障问题,已经构成了实施召回的必要条件。

根据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缺陷,具体包括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以及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两种情形”,对这样的产品汽车厂家应予以召回。但截至目前,雷克萨斯还未能对这一事件形成足够的重视。

隐性召回已非首次

调查发现,针对NX系列CVT变速箱的这些问题,大多数案例都表现出很严重的故障,并且这些车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保修期内,4S店不得已只能为故障车主更换了新的变速箱。来自新疆的柴先生是目前唯一已知“接近出保”的案例,他的车迄今已经行驶了8万公里左右。不过,4S店只是为他更换了变速箱,但没有延长质保期。也就是说,新换的变速箱不享受4年10万公里的质保。


随着案例的增多,事情本身的边际开始扩大,担心的人越聚越多。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1、我的车还未出问题,什么时候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怎么规避危险?2、更换好的变速箱还是CVT变速箱,还会再坏吗?坏了怎么办? 3、根据雷克萨斯的官方定价,更换同一变速箱的修理材料费约为62,380元(金华凌丰雷克萨斯公布的价格),出保后发生同一问题的变速箱,届时费用由谁买单?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人开始担心丰田RAV 4、卡罗拉、雷凌搭载的CVT变速箱和NX200 CVT变速箱之间的关系。此前有网友咨询RAV4的CVT变速箱如何如何,有车友称:都搭载在雷克萨斯NX 200身上了,你就放心吧。——现在这句话成为了反话。

一汽丰田卡罗拉2015年“隐性召回”一汽丰田卡罗拉2015年“隐性召回”
2015年11月,正是CVT变速箱问题,广汽丰田发布了针对雷凌的一则公告称:2015年6月26日-2015年8月3日生产的部分雷凌车型,CVT减速从动齿轮过盈配合部过盈量不足,可能导致松动,在行驶过程中CVT可能会出现异响。

同年,在日本本土“明召回”同年,在日本本土“明召回”

同样,一汽丰田卡罗拉、RAV4也发布了相应的信息。厂家做出检查确认后,将免费更换CVT总成的承诺。媒体认为丰田的这一做法是“隐性召回”,和做法和正式召回并无二致。但厂家就是“拒不召回”,这样符合中国市场特色。

雷克萨斯NX 200是全进口车型,而一汽丰田RAV 4、卡罗拉,广汽丰田雷凌是国产车型,用的是常熟产的CVT变速箱。尽管两者存在进口和国产的差别,但不排除两者使用了部分相同部件的可能。并且,同样是丰田的CVT变速箱,即便有进口件和国产件的差异,但两者技术同源,这一点是确证无疑的。这也是自动标注为“担忧车主”的雷克萨斯车主的普遍担心。

实际上,雷克萨斯NX车型已经有过一次召回的先例。2016年12月16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6年12月17日起,召回2014~2016年款进口雷克萨斯NX系列汽车。据该公司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66,830辆。当时召回的原因是“由于制动控制电脑中的控制程序不完善,在车辆处在制动保持的停车状态下,如有解开座椅安全带等操作,车辆有可能会发生前移,存在安全隐患”。不过这一次召回并不涉及到NX200系列的变速箱问题。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20 12:14:53 +0800 CST  
揭秘航空数据泄露源头:出票账号被违规放大共享
2017年04月21日05:38 21世纪经济报道 16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揭秘航空数据泄露源头:出票账号被违规放大共享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实习生 甘星星 北京报道

起底航空数据泄露源头

2012年开始,国内机票退改签电信诈骗事件开始爆发,此类诈骗在2015年前后进入高峰期,各大航空公司、OTA平台因此被不断投诉。中航信因此备受困扰,虽然一直在完善自身管理,并推动上下游保护旅客信息,收效却并不理想。账号放大是中航信数据泄露的主要渠道,但账号放大却是国内代理人管理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国内外的航空信息化目前普遍处于一个更新迭代的关键时期,曾经为中国民航信息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航信也没有停止步伐,技术革新是它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账号放大是中航信数据被通过各种主体特别是不法商户泄露的主要渠道,但账号放大却是国内代理人管理体系下的必然产物。

明星邓超的历史航班行程被人堂而皇之贴在了微信朋友圈中,成为“追星系统”的广告。“追星系统”是不法商户借用中国航信eTerm航司B系统打造的产品,并以此牟利,可以通过相应指令,以个人身份证件信息查询其名下近期航班行程信息。中航信被称为“中国民航健康运动的神经”,是全球第三大GDS(航空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eTerm是包括航空公司、机票代理人、机场都在使用的预定、查询、管理系统。

上述“追星系统”来自一个名为“午午午午”的淘宝店铺,通过旺旺聊天,记者添加了“午午午午”的微信,并发现了这张邓超行程的图片。该图片直接截取自eTerm黑屏系统,通过“DETR:NI”指令,展示了邓超的身份证,以及接近10次的历史行程信息。而且,经过系统演示,店主向记者贴出了一张邓超近一个月包括国航航班在内的最新行程记录。

通过朋友圈中展示信息,该店铺自称“深圳高稳快科技”,并宣称出租 “eTerm多航大系统”,并且配备了齐全的ML、RT、DETR等指令。据航空公司内部人士介绍,“ML是航空公司系统专用指令,一次可以提取整个航班上的所有旅客信息,RT也是航司提取乘客信息的指令。”该店铺向记者演示了DETR、RT指令,但并未演示ML指令。该出租系统售价接近5000元/月,且限制每月1万次查询。

需要指出,记者咨询了两家出售“飞机行程单”的淘宝店铺,均表示出售eTerm系统,此外,在QQ群、百度贴吧,部分行业网站均有大量出租eTerm系统者,售价从数百元/月到数万元/月不等。此外,也有人以7元/条的价格明码标价出售实时机票数据。这些,都成为航空信息泄露的源头。

数据泄露门槛低

记者在上述渠道购买了两套eTerm系统账号,售价总计1300元。

其中一套为代理人查票账号(AVH),该系统主要作用是为机票代理人通过AVH指令查询可售航班、票价等信息,但也可以根据DETR指令定位乘客半年内的行程。通过中航信官网下载eTerm3.9版本以及指令手册,从0基础到熟练使用部分指令仅需要约1个小时。

录入卖家提供的账号、密码、服务器地址、端口等信息后,登录eTerm系统,记者通过“DETR:NI/身份证”指令,查询多名同事信息,90%的同事行程可查,可以查询票价、预定时间、姓名、身份证号、常用旅客卡等数据。不过,行程信息中存在部分缺漏。卖家告诉记者:“这套系统覆盖率只有60%,在航空公司官网预定的机票,代理人系统里无法查询,航司并不跟代理人共享这些数据。”

行业内将eTerm系统分为机场A系统、航司B系统、代理人C系统三类,上述代理人账号属于C系统。

记者购买到的另一个系统据卖家称“是国航B系统,可查国航、深航”,除了AVH、DETR指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执行RT指令,该指令可以查询包括身份证、姓名、联系方式、常用旅客卡、同行旅客等在内的多种敏感信息。

而且,即使使用者不掌握任何旅客信息,仅仅通过航班号,就可以提取大部分旅客信息。记者以4月20、21日的数个国航航班测试,第一步通过RT指令调取该航班上姓名首字母相同的乘客列表信息以及相应的PNR编码(6位订座记录编码)。第二步,通过RT指令依次查询PNR编码,即可得到该PNR编码对应的旅客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信息、团队同行人、常用旅客卡等信息。

经记者测试,在仅仅知道国航航班号、日期的情况下,记者均成功提取到多个授权人的相应信息,其中包括了未出行航班信息、国际航班信息。需要指出,其中有授权人在最近一周内接到过机票退改签诈骗,并且短信中个人信息均属实。

一位经常研究黑色产业的安全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有这个系统、指令的情况下,可以写一个简单脚本,通过机器不停查询近期航班上的旅客信息,然后提取航班、行程目的地、姓名、身份证、旅客卡、联系方式,通过这些信息编辑诈骗短信发送。”

在复现整个信息泄露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此类泄露方式的门槛极低,除了1300元的购买成本之外,仅需支付 “海量搜索eTerm出租信息、加对方QQ、等待通过、沟通、安装、学习指令”的时间成本,总计不足20小时。

违规账号共享

需要指出,记者购买到的账号,并非中航信系统中的真实账号,而是来自于PID配置放大,将一个系统账号拆分成数十个子账号进行使用,每一个子账号享有与母账号相同的权限配置,而且子账号之间数据互通。

eTerm问世不久之后,行业内就研发了此类放大软件,一方面为代理人节省账号购买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代理人行业门槛,这使得代理商、代理人的队伍迅速壮大。这种放大软件时至今日依然被广泛使用。

这种账号体系的放大使用,成为数据泄露的主要渠道。

一个代理人放大出票账号,意味着该母账号下所有的订票信息、旅客数据,获取此类账号同时也可以获取通过该代理实时下单的旅客信息。而航司B系统的放大账号,则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资料,如果能够同时拥有几大航司的B系统账号,相当于可以随时查询绝大多数的旅客出行信息。“部分与航空公司合作紧密的代理人拥有航司B系统账号,员工也可能把账号卖给信任的人”,一位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另一方面航空公司本身也有放大账号的需求,账号租赁费每年需要几千万。”

2016年4月,济南市历城区检察院审理了一起“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罪”,三名航空公司员工对外出售了上千个带有RT指令的账号,部分账号每日提取数以千记的乘客信息,涉案人员均被刑事处罚。

2010年开始,中航信因为这种放大系统带来的劣币效应开始打击第三方配置平台,大量放大配置因此消失。但是,由于技术门槛较低,这种放大行为始终存在。

然而,记者致电中航信旗下子公司广州航旅天空,该公司官网客服则表示:“我们也是根据航信放大的系统,其他公司可能会被封,但我们的不会。”

记者电话咨询中航信,经过多次沟通辗转获得宣传部门电话,4月20日工作时间,记者8次拨打该电话均无人接听。2016年10月,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中航信信息泄露,当时,中航信曾回应称已经通过“清理外挂平台”、“限制代理人权限”、“推广账号双因素认证”、“账号行为管理”等多种举措保护旅客信息安全,并表示对违规行为坚决打击。

多渠道泄露屡禁不止

需要指出,在前述授权查询过程中,记者获取身份证、姓名等信息均为真实信息,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联系方式为旅客真实电话,半数乘客的联系方式为机票代理人电话,个别无法提取联系方式。

“因为有很多代理人在提交订单时,并不向航空公司提交客户资料,担心被我们抢客户”,上述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几大航司都有要求代理人提交真实信息,但他们不遵守,也不好去严格处罚。”部分客户资料掌握在OTA平台、代理商手中,同样存在泄露可能。事实上,由于用户信息管理的混乱,以及多个潜在泄露渠道,部分航班信息泄露甚至无法定位泄露源头。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26 09:08:16 +0800 CST  
2012年开始,国内机票退改签电信诈骗事件开始爆发,因为掌握了用户的真实信息、且当时用户对此类诈骗几乎没有防范心理,诈骗成功率极高。

此类诈骗在2015年前后进入高峰期,各大航空公司、OTA平台因此被不断投诉。

在此期间,OTA平台相继上线隐私保护政策。以阿里为例,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通信针对此类情形上线了“私密专线”,消费者购买机票时,机票代理人获取的是虚拟手机号,该手机号仅支持代理人、消费者之间联系,其他人获取该手机号则无法使用。


同时,2015年中航信对代理人系统做出指令修改。2015年之前,代理人系统通过DETR指令可以查询所有旅客的有效客票信息、对应证件号、预留联系方式、常用旅客卡等信息;2015年之后,该指令权限大幅下调,仅可查询在本账号出票的旅客信息。但由于账号放大存在,这种限制依然存在泄露风险。此外,上述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航司B系统没有限制过,所有航司的账号理论上都可以MLB、RT。”

2017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十六条指出,“旅客信息或重要生产数据泄露,造成重大影响或经济损失”时,民航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启动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调查。

此外,该文件第三十五条要求,民航各单位落实旅客信息保护制度,在“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旅客信息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过,记者就上述购买到国航B系统事宜咨询国航,国航并未回应记者。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26 09:08:45 +0800 CST  
12306官网用户数据又遭泄露 漏洞还没补完?
2017年04月21日14:59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漏洞还没补完? 12306官网用户数据又遭泄露

摘要:今日午后,记者在12306官方网站订票时发现,当记者退出个人账号,网站页面竟自动转登他人账号,且与账号相关联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均可见,随后记者在该页面点击常用联系人选项时页面再次刷新并显示他人账号及账号涵盖的所有信息。

而记者尝试在网站账户页面的个人信息栏等其他选项进行操作,点击进入后均得到不同的个人身份信息。


记者随后致电12306官方客服询问用户信息是否泄露一事,该客服人员表示系统目前一切正常,并没有遭到攻击或者泄露,但针对系统出现的账户信息泄露产生原因该客服人员则表示并不清楚。

截至下午5:00左右,记者再次登录12306官方网站,退出后重新登录页面显示一切正常。

早在2014年12月25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曾便发布报告称,12306网站存在用户数据泄露漏洞,导致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网络上传播,涉及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件、邮箱等信息。

而对于乌云网曝光的漏洞,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在当时也回应称:“此泄露信息全部含有用户的明文密码,而我网站数据库所有用户密码均为多次加密的非明文转换码,网上泄露的用户信息系经其他网站或渠道流出。”随后,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之后也提醒广大旅客,为保障广大用户的信息安全,请通过官方网站购票,不要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购票,或委托第三方网站购票,以防止您的个人身份信息外泄。在抢票的同时也请谨慎使用部分第三方网站开发的抢票神器,防止被捆绑式销售保险从而泄露个人信息。


此次12306网站的用户数据再次泄露,究竟是系统出现了bug?还是网站的用户数据泄露漏洞尚未修补完善?虽然原因目前尚未得知,但我们也希望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能够积极完善网站用户数据安全防护的相关功能。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4-26 09:33:36 +0800 CST  
假货秒变海淘正品:顺丰等所有快递均伪造物流信息
2017年05月20日 14:21:09 梨视频 2,459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0:00
/ 4:41



5月20日,梨视频消息,长期以来,海淘骗局层出不穷,拍客们发现,骗局背后隐藏着快递们的黑魔法——为假货伪造物流信息,作案快递包含顺丰、“四通一达”等公司。

耐克、阿迪、NB全都是仿冒的,但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代收点公开提供“异地上线”服务,甚至专门建设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国内厂商虚构香港、美国等地发货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点,使假货摇身一变成海外代购正品。

拍客们走访发现,顺丰伪造从美国发货的物流信息,仅需要收费35元。顺丰官方网站显示从深圳发快件,但实际上发件人并不是从深圳发货的。经过拍客走访,另外五家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均可办理伪造信息业务。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5-24 11:30:46 +0800 CST  
于欢案二审交锋 是否正当防卫成焦点
2017年05月28日 08:29 来源于 财新网
辩护律师认为于欢属于正当防卫,作了无罪辩护;检方认为属于防卫过当;被害方认为构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

于欢案二审现场。图自山东高院官方微博
相关报道
【财新周刊】冠县血案的金融江湖
聊城公安破获于欢母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山东聊城冠县纪委对于欢案处警民警作出处分
于欢案警察处警不规范 不被刑事立案
山东高院:于欢案二审将于5月27日公开开庭审理
【中国改革】从于欢案透视民间金融
聊城市对于欢案处警干警立案审查
于欢案追踪:苏银霞何以陷入债务纠纷(更新)
【财新网】(记者 萧辉)备受关注的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二审5月27日在山东省高级法院(下称山东高院)开庭审理,当天审理完毕,法院并未当庭宣判,将择日宣判。
庭审于5月27日早上八点半开始。早上八点,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山东高院门口附近道路戒严,上百名执勤人员严阵以待。山东高院对庭审现场各环节做了全程微博直播。庭审中,控辩双方围绕于欢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展开激烈交锋,辩护律师认为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作了无罪辩护;山东省检察院指派的检察员认为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性质,但防卫过当;被害人的代理律师坚持认为于欢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至少是故意伤害罪。
5月27日,于欢案二审在山东高院开庭,法院门口戒备森严。财新记者萧辉摄
5月27日,于欢案二审在山东高院开庭,法院门口戒备森严。财新记者萧辉摄
根据中国《刑法》,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回放:于欢一审被判无期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2016年4月14日,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下称源大工贸)负责人苏银霞及其子于欢,被11名催债人限制人身自由并受到侮辱。催债人杜志浩对苏银霞做出脱裤子裸露生殖器等侮辱行为。警察赶到后,并未有效控制住现场,于欢在警察离开现场后,想跟着警察一起出去被阻止,情急之下拿刀伤人,造成一死三伤。
2017年2月17日,聊城市中级法院(下称聊城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一审判决后,被告人于欢和受害方均不服,提出上诉。(详见财新周刊:冠县血案的金融江湖)
根据二审微博现场直播显示,于欢出庭时身穿黑色T恤,表情较为平静。他在庭上提出上诉理由:一审时并没有认定我们家借款是借吴学占的,我们口头约定利息10%,但他们是属于放高利贷行为。另外,一审时并没有对民警不作为进行认定。吴学占等涉黑的问题一审也没有审查。
对此,审判长宣布,2017年5月20日,本庭组织检察院与各方诉讼参与人召开了庭前会议,对吴学占等人涉黑、苏银霞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害人杜志浩涉嫌交通肇事、被害人杜志浩的亲属是否干预办案、处警民警是否存有不法行为事项,已由有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不做为二审开庭审理的重点。各方在庭前会议中针对原审判决提出异议的事项证据、以及二审期间各方提交的新证据做为本次庭审的重点。
在二审开庭前一天即5月26日,山东有关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山东检方通报,于欢案处警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不予立案,但有“出警不够规范”的情况;冠县纪委通报,于欢案处警民警被冠县纪委立案审查,多人被处分,两名辅警被辞退;聊城市公安局发布消息,吴学占涉黑团伙18人除杜志浩死亡外,其余17人全部落网,吴学占涉黑团伙案正在办理中;聊城市公安局亦公布,苏银霞、于家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涉及投资群众50余人,该案正在办理中。
疑点:警方是否不作为
于欢案因今年3月《南方周末》一篇报道引爆舆论场。彼时《南方周末》报道,讨债人员的侮辱行为包括下流的言语辱骂、扇耳光、弹烟灰、用鞋子堵嘴,最恶劣的是催债人杜志浩脱裤子至大腿根部裸露出下体,并试图用下体蹭苏银霞的脸。
二审中,苏银霞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她称,杜志浩脱下裤子把大腿露出,生殖器也露出来了,靠近苏银霞的右胳臂,大概距离苏银霞有二、三十公分。紧挨着杜志浩的同伴让他把裤子提起来,他就提起裤子,脱裤子的行为持续“时间不是太长”。苏银霞并没有指认杜志浩试图用下体去蹭她的脸。
检方认定杜志浩等对于欢和苏银霞有污秽语言的辱骂,对于欢有扇拍耳光、揪头发、摁住不让起身、推搡踢打、扼住脖子、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
据媒体报道,根据于欢姑姑于秀荣的描述,杜志浩在被刀捅伤后,自己驾车去冠县人民医院治疗。于欢的辩护律师殷清利指出,杜志浩绕远路去了县人民医院,而没有选择距离案发现场更近的县中医院。在县人民医院的入口,杜志浩的车撞上医院的横杆,杜志浩和保安人员发生口角争执,耽误了及时抢救,其死亡的结果并不能全部归因于欢。
杜志浩的同伴杜建岗在庭审作证时指出,是杜建岗开杜志浩的车载着杜志浩去医院抢救,没有打120,是因为120过来再返回医院的时间会更长。选择去冠县人民医院而不是冠县中医院,是因为冠县人民医院是冠县最好的医院,且也没有比冠县中医院远很多,开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医院。在冠县人民医院门口因为心急闯了横杆,但杜建岗和保安解释是有急救的病人,他认为闯杆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杜志浩的及时抢救。
检方认为,从杜志浩受伤后被送往医院的抢救过程来看,未出现于欢一方提出的延误抢救情况。
本案中,处警民警的不作为引发舆论热议。于欢认为,民警出警后并未能有效制止杜志浩等人的违法行为,反而走出接待室,自己感到更加绝望。他表示,处警民警的严重不作为与自己实施伤害的行为有很大的因果关系。
山东省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对案发时处警民警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检方调查的事实是:2016年4与14日晚22时07分,山东源大公司员工报警称“有人打架”。22时17分,冠县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民警朱秀明带两辅警到达源大工贸,进入接待室询问,没有找到报警人,民警警告在场人员不准打架。22时22分,出警人员走出房间去找报警人员,并在院子外面了解情况时,22时25分,接待室发生骚动,民警迅速返回接待室,发现于欢手里有刀、有人受伤,民警立即将刀收缴,将于欢控制住。根据源大工贸的监控视频显示,警车到达现场后未有任何移动痕迹,不存在离开一说。
检方认为,案发当晚的出警民遵守接警后立即响应、核实警情、现场处置、请求支援等基本程序,但也存在处警过程中对案发中心现场未能有效控制,对现场双方人员未能分开隔离等处警不够规范的问题。根据调查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案发当晚的处警民警的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聊城冠县纪委对相关民警作出了处分。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5-31 20:48:08 +0800 CST  
交锋: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于欢案一审中,庭审的焦点是于欢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二审的争锋仍然是对于欢的行为性质认定。
在一审庭审中,于欢的代理律师提出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聊城中院未予认定。聊城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于欢持尖刀捅刺多名被害人腹部,虽然当时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遭到对方辱骂和侮辱,但对方均未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和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现实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所欲对持尖刀捅刺被害人不存在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前提,故不予认定。
二审庭审中,由山东省检察院指派的检察员指出,该案由违法逼债引发,是一起具有防卫性质的伤害案件,一审判决未认定防卫性质,适用法律错误。
检方进一步表示,于欢的行为具有防卫性质,但属于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遭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利对不法侵害者采取必要的行为。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合法行为,受到法律保护、支持和鼓励。但是,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除符合法定情形之外,不得无限制行使,否则即视为法律所不允许的滥用行为,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本案中,于欢的行为具有防卫的性质,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符合《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构成防卫过当。
检方从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结果五方面论证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首先从防卫意图上来看,于欢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一审判决认为“对方均未有人使用工具,派出所已经出警,其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现实危险性较小”这一法律评价只关注到生命健康权,却忽视了于欢及其母亲的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对正当防卫的错误理解。
从防卫起因来看,本案存在持续性、复杂性、严重性的现实不法侵害。讨债方存在持续进行的严重不法侵害行为,分为三个阶段:1、2016年4月13日非法侵入于欢家中,4月13日擅自将于欢家中物品搬运到源大公司对方,吴占学将苏银霞头部强行按入马桶;2、2016年4月14日下午至当晚民警处警,讨债方采取盯守、围困等行为限制于欢、苏银霞等人身自由,实施辱骂、脱裤子暴露下体在苏银霞面前摆动侮辱等严重伤害于欢、苏银霞人格尊严的行为,采用扇拍于欢面颊、揪抓头发、按住于欢不让起身等行为侵害于欢人身权利;3、处警民警离开接待室后,强迫于欢坐下,将于欢推搡至接待室东南角。于欢为了制止这些不法侵害,反击围在其身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加害人,完全具有防卫的前提,一审法院认为不存在正当防卫意义的不法侵害前提是错误的。
从防卫时间上看,于欢的行为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在本案中,处警民警离开接待室是案件的转折点。杜志浩一方对于欢的不法侵害行为,没有因为民警出警被控制和停止,相反又进一步加重。于欢如果不持刀制止杜志浩一方的不法侵害,他遭受的伤害行为将更加严重。于欢在持刀发出警告无效后,捅刺了围在身边的人。一审判决书认为“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显然是对矛盾激化的原因做出了错误判断,这也是在认定事实不全面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从防卫对象看,于欢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的反击。本案中,于欢捅刺的对象是包括杜志浩在内的四人,这四人均参与违法逼债、涉嫌非法拘禁犯罪的共同行为人。杜志浩还在非法拘禁过程中,实施了污秽语言辱骂和暴露阴部、扇拍于欢面部等严重侮辱行为。
从防卫结果来看,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首先,于欢不具备特殊防卫的前提条件。特殊防卫适用前提是防卫人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加害人而实施防卫行为。本案中,虽然于欢母子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人格尊严受到严重侮辱侵犯、身体健康权遭受轻微暴力侵犯,但直至民警出警后均未遭遇任何针对生命权的严重不法侵害,因此不具备事实特殊防卫的前提。其次,本案属于违法逼债激发的防卫案件,杜志浩等人的目的是把钱要回去,没有暴力殴打于欢及其母亲的意思和行为。讨债一方对杜志浩脱裤子暴露下体的行为给予了制止。最后,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相比明显不相适应。于欢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摆脱困境,使用致命性工具刺向加害人,造成一死、二重伤、一轻伤的结果,其行为属于明显重大损害。从防卫行为使用的工具、致伤部位、捅刺强度及后果综合衡量来看,于欢使用的是26厘米长的单刀刃,刺伤部位为杜志浩身体的要害部位,造成一死亡二重伤一轻伤的严重后果,其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辩护律师殷清利认为于欢属于正当防卫,做了无罪辩护。他表示,从双方力量对比看,案发时,于欢是刚满19岁的高中毕业生,而对方是涉黑人员,多数有犯罪前科。从人数对比上来看,于欢和母亲是两人对11人。处警民警在现场处置不力导致公力救济失效,增加了于欢的危险处境。于欢持刀后对讨债者进行警告,但于欢对刀不熟悉,不能期望于欢选择刺向加害人的非致命部位。他认为,于欢的行为是在自己和母亲的人身安全遭到危险的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正当防卫。
于欢在最后陈述中也坚称自己无罪。他说,拿刀是万般无奈的选择,自己本想随着民警一起走出接待室,但被杜志浩等人阻挡,推搡到角落中,用脚踹他,把他摁住不能起身,殴打他,用手卡住他的脖子导致呼吸困难,他的生命处于危险的状况,无奈中拿刀刺人。
而受害方的代理人均反对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受害人郭彦刚的代理人认为,苏银霞被侮辱,于欢被殴打是存在的,但对于两人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殴打是不存在的,不足以造成生命健康上的重大影响,不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而且民警已经到了现场,即使于欢主观上认为自己处在危险中,他可以选择继续向警察呼救的行为,而不是挥刀刺杀。
杜志浩的代理律师则认为,于欢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杀人。但检方认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看,于欢都不属于故意杀人。
反思:司法与舆论如何互动
在庭审的最后阶段,检方提出两点反思。一是关于公民行使防卫权的思考。中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等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禁止使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禁止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当公民的这些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要求国家机关提供保护,也有权采取法律规定的方式展开自卫予以制止。本案中,面对违法讨债行为,面对本人和母亲的严重侮辱,面对非法拘禁,于欢采取防卫来制止不法侵害,但当防卫超过了必要限度,就可能转化成犯罪,这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二是关于司法和舆论关系的思考。检方认为,于欢案引发广泛舆论关注,始于媒体报道,体现舆论对于司法的监督。舆论监督是连接司法与公众的重要管道之一。司法机关应重视网络舆情背后的民意诉求,尊重媒体对案件的客观理性报道。但同时司法是专业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案件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用确定、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司法和舆论应当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法治建设。
财新记者注意到,山东高院对于欢案二审全程微博直播,获得网友好评。有评论认为,于欢案的庭审公开,是对公众的知情权负责。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5-31 20:48:26 +0800 CST  
@benzhuzhu__ 2017-05-31 20:48:08
于欢案二审交锋 是否正当防卫成焦点
2017年05月28日 08:29 来源于 财新网
辩护律师认为于欢属于正当防卫,作了无罪辩护;检方认为属于防卫过当;被害方认为构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
于欢案二审现场。图自山东高院官方微博
相关报道
【财新周刊】冠县血案的金融江湖
聊城公安破获于欢母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山东聊城冠县纪委对于欢案处警民警作出处分
于欢案警察处警不规范 不被刑事......
-----------------------------
@benzhuzhu__
5月28日 09:26 来自 红米Note 3
很难算正当防卫。中国法律里,正当防卫基本不存在。遭到侵害,就受着吧。//@财新网:检方从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结果五方面论证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首先从防卫意图上来看,于欢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一审判决认为“对方均未有人使用工具,
@财新网
【于欢案二审交锋 是否正当防卫成焦点】(记者 萧辉)备受关注的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二审5月27日在山东高院开庭审理,法院并未当庭宣判,将择日宣判。辩护律师认为于欢属于正当防卫,作了无罪辩护;检方认为属于防卫过当;被害方认为构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 O于欢案二审交锋 是否正当防卫成焦点 ​​​​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5-31 20:48:56 +0800 CST  
人民日报:易到成了难到 我充值的钱去哪儿了
2017年06月02日04:31 新浪综合 38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数据来源:人民网官方微信、微博、强国论坛 制图:李姿阅数据来源:人民网官方微信、微博、强国论坛 制图:李姿阅
在线储值消费,存钱容易退钱难

我充值的钱去哪儿了?(视窗·当心线上消费新陷阱①)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齐志明 杜海涛

躲过了跑路的P2P,结果掉进储值返现的圈套里;绕开了旅途中的定点购物商店,却没躲过优惠套餐里的骗局;识破了推销养生保健品的伎俩,却看不透刷单买好评的假象……“互联网+”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也让一些消费陷阱更隐蔽。近日,本报记者聚焦出行、旅游、网购等领域,围绕“储值返现”“捆绑销售”“刷单造假”等问题,请消费者说说他们遇到的新困扰。

——编 者

“充100送100”,看似优惠多,实则不省心——

“易到”成了“难到”

“都是贪便宜惹的祸,以后再也不信网约车的充值返现了。”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李琳最近很郁闷,她的易到用车个人账户里还剩600多元,但死活叫不到车,余额用不出去。

今年3月,易到用车有“充100返50”活动,李琳当即充了1000元。但进入4月后,她发现不对劲:“一是打车价格急剧攀升,从上班的写字楼到居住的劲松某小区,不足4公里的路程,竟然要70元,约车平台总是推荐高档车型;二是接单司机少,有时我加价到100元,还是没车响应,这种事出现在中心商务区,很诡异。”

相比李琳,北京方庄某外企职员商珏就更不顺了。由于出差多、经常要乘车去机场,商珏在去年易到“充100送100”活动中充值1万元,获赠1万元。现在账户还有40%的剩余,却是车也打不到、钱也退不回,“4月中旬,网传易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司机提现难,我微信朋友圈很多储值用户一下子慌了,纷纷申请退款,结果发现储存的钱根本退不了。”

“根据易到的充返协议,用户退现须在充值3日之内提出,否则将不予退还,这是不公平的。”商珏说,最气人的是,易到平台没有明确的退款入口,她拨打了上网找到的所有易到客服电话,不是空号就是自动挂断,都打不通,投诉只能通过APP联系在线客服或者发送邮件。沟通难,反馈慢,真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

“最后,我终于与在线客服联系上了,得到回复却是‘请耐心等待结果’,更添堵。”商珏说,“充值超过3天就不能退款了。这是什么条款?这笔钱注定要打水漂了。要是能再叫到车,加价几倍都乐意,唯一的愿望就是止损,尽早将账户余额花掉。”

充值返现诱惑多

有人在共享单车平台上储存的钱达到5000多元,都够买一辆比较好的山地自行车了

商家鼓励消费者充值返利的营销套路早已流行。这两年,借着“互联网+”,在交通出行、健身美容、餐饮外卖等领域,“预充值对应一定比例返赠”的活动更多了。网络技术便捷,交易成本降低,对消费者诱惑很大。以“互联网+出行”为例,不仅易到用车有“充100返100”等储值优惠,其他网约车也有类似活动。

去年4月15日至21日,神州专车开启“充100送100”促销活动,每个账户限额充值1万元,最高可得2万元,充值本金和返现补贴金额无使用期限,长期有效。今年2月22日,首汽约车推出“充100送100”优惠,活动时间仅限当天,新老用户均可参与。

以“返现”为诱饵的充值金额大得惊人。据记者了解,2015年10月,乐视控股易到后,开启了“充100返100”补贴。这个活动持续了9个月,共有650多万用户进行充值,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

但业内人士认为,易到此举无异于“寅吃卯粮”。为这60亿元充值,易到需要额外准备60亿元返回600多万用户的钱包,资金紧张是早晚的事。为此,从去年7月开始,易到改用“生态充返”的形式,将充返比例降低,再通过乐视影视会员、商城抵用券等乐视产品回馈。

最近,易到公司陷入“资金挪用”纠纷后,关闭了车主端APP提现通道。司机无法提现不愿接单,导致大量用户打不到车,充值余额“烂”在账户里,“打车难、退款难、沟通难”。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03 21:48:55 +0800 CST  
共享单车沿袭了网约车的补贴方式。今年2月,摩拜、ofo先后推出“充返”活动,充100得200元左右,优惠力度很大;3月,小鸣单车充值优惠是“充多少送多少,最低充1元”,哈罗单车则是阶梯充返优惠:充100元得228元,充50元得88元,充20元得28元,充10元得12元。

一些用户认为,共享单车市场正处在跑马圈地、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企业融资是竞争的一种手段,补贴也一样,而资本的进入又加剧了市场竞争。

储值返现能够催生“需求假象”,原本此类需求并不强烈的用户,在充值返现的诱惑下,很容易加入充值大军。杭州某电子科技公司程序员郝桐是个“宅男”,平常外出很少,但今年春节期间他还是在易到用车平台上充值3000元,加上返现一共将近5000元。但充值后的半年内,他只叫过4次车,基本算是“僵尸用户”。

在“充值越多,获利越多”的刺激下,消费者盲目充值,加剧了资金风险。上海某广告公司员工武海君有骑行的爱好,为“随时随地随意骑行”,他一口气下载了摩拜、ofo、小鸣、小蓝、优拜等5个共享单车APP,都充了好几百元,加上押金、返送,他在共享单车平台上储存的钱达到5000多元,都够买一辆比较好的山地自行车了。

消费者对“储值返现”欲罢不能,除了容易被一时得利诱惑外,与互联网平台的定向营销也有关系。武海君发现,只要你手机绑定了共享单车平台,你的家庭住址、出行偏好等都在平台掌握之中。当账户里的充值金额剩1/3左右时,平台就会自动把你视为活跃用户并发短信,催你参加新的优惠活动,“到那个时候,你是很难抵抗得住新一轮诱惑的。”

账户退款障碍多

许多网络平台在经营地未注册分公司,也没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困难

充值容易,消费不易,退款更难,这是预充值用户的普遍感受。

上海某银行职工董潘在一款名为“小熊快跑”的O2O健身应用上办了半年卡,外加几张优惠券。按规定,他每月只需99元,就能在小熊快跑签约的健身房享受名目繁多的健身项目。“头一个月还挺正常,但之后平台宣布提高包月价格,根据不同城市制定出108—158元不等的包月模式,我不认可,因为我是在新规出台之前办卡的,跟客服投诉,客服不搭理我,几次交涉后,我直接被封号,剩余几百元钱都搭进去了。”

北京某高校教师张林参加百度糯米优惠活动,支付365元购买一张面值500元的电子储值卡。消费两次之后,累计花费389元,卡里还有111元。张林对消费体验不满意,希望退款。百度糯米客服表示,因为张林的消费金额超过实际支付金额,不同意足额退款。经多次协商,百度糯米同意按比例退还30元。又过了一周,这笔钱才退到张林的账户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平台都对消费者退款设置了这样那样的障碍。比如,部分“共享单车”平台的政策如下:优拜、小鸣单车不可退还,摩拜单车说“可以退还,7个工作日内处理”,ofo也表示“参与充值送金额活动的充值金额可部分退款”。后二者虽说可退款,但在客户端上没有退款选项,只能与客服联系,沟通过程和结果往往不容乐观,退款难度不小。

目前,共享单车平台都处在发展初期,不确定性很大。如果平台出现经营困难,充值就打水漂了。今年2月,福建莆田“卡拉单车”投资人将公司账目上的部分用户押金划走,撤掉财务和客服,引来一片哗然。随后,卡拉单车进入停摆状态,从共享单车方阵中掉队。事后,创业团队只能通过借钱垫付用户押金。

另外,网络预付式消费群体分布广、数量多,许多网络平台公司在经营地未注册分公司,也没有专业的客服人员,这都为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困难。

借新还旧风险多

应尽快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沉淀资金,用户随时用手机截屏等方式固定证据也很有必要

面对问题频出的储值返现消费,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在参与储值返现活动时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内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辨别清楚哪些是霸王条款、哪些是可疑陷阱;同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预防、监管和处罚机制。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诱人的“储值返现”,确实让很多用户尝到了甜头,但对平台而言,只能拿新用户充值的资金补贴给老用户,金融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目前互联网创业企业众多,涉及资金体量巨大,用户资金安全风险也成倍增加;“互联网+”平台中的储值优惠作为一种营销推广方式,与传统单用途预付卡相比,本质上一样,也应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来加以监管。


“对在线充值的金融监管政策尚不明确。有的平台充值金额汇成数以亿计、几十亿计的资金池,监管层应该引起重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欣华建议,对推出高额“充返”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可适当引入备付金和信用评级制度,尽快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沉淀资金,改善资金安全仅靠商家自身信用的“单保险”模式。对信用状况相对差的中小企业,适度上调备付金的比例,一旦商家失踪或者倒闭,由第三方直接将资金归还消费者。利用互联网支付的“留痕功能”,可考虑建立互联网金融监测云平台,定期发布风险指数,给市场预警,一旦出事,也能按图索骥倒查商家。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经营者存在违约的情形下,消费者可以解除合同。如果经营者不允许解除合同,就有强制消费之嫌;如果账户余额不能用也不能退,经营者就有侵占消费者财产之嫌。消费者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拨打12315投诉热线,留足留够消费凭据、存底、手机截屏等固定证据,都是很有必要的。”陈欣华说。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03 21:49:12 +0800 CST  
百威遭假啤酒风波:空罐网上公开卖 假冒品存十余年
2017年06月06日04:24 新浪综合 112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百威遭遇假啤酒空罐网上公开卖

作坊用便宜啤酒灌装出假百威,百威公司称已报案

来源:新京报


夏日是啤酒销售高峰期,近日知名品牌百威啤酒却遭遇到“假酒”风波。一段在小作坊中徒手灌装“百威”啤酒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热传:4名操作工人拿着空“百威”啤酒罐,徒手伸入装有啤酒的简陋塑料容器中,再运送至一旁的生产线上封盖。整个操作过程简陋,且没有任何清洁消毒程序。

5月29日,百威公司对外表示,网络视频片段来自假酒工厂,目前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不会以任何形式或途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啤酒生产、分装等工序。

造假链催生百威啤酒罐网上公开出售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05年起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已查获多起百威啤酒制假窝点,呈现出一条比较成熟的制假模式——制假窝点在回收百威啤酒罐后,重新灌入其他品牌的低价啤酒,主要销往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根据查获案件来看,其造假利润空间巨大,其成本仅需3至4元,加工后往往售价高达20至30元左右。

造假产业链也催生出了回收旧百威啤酒罐的生意。近日有媒体报道,大量百威啤酒罐在网络上公开出售,且分为“白罐”、“翻新罐”和“新罐”三种,价格从0.5元至2元/个不等。卖家称,这些罐子主要用于生产高仿的百威啤酒,其中“白罐”可以任意喷涂,而且不仅限于一个品牌,翻新罐都来自正品的百威啤酒使用后的旧罐,看上去“更真”。

假冒名牌啤酒存在十余年

类似假冒名牌啤酒的案件,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国内出现。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河南郑州查处了一个生产假冒百威、喜力啤酒的窝点,回收品牌啤酒罐,用便宜的啤酒灌装,被送往郑州一些酒吧和高档娱乐场所,这是国内较早出现的假冒百威案件。

在2012年,湖南长沙查处的一处制假窝点,对外披露出了详细模式——造假窝点采购简易洗瓶机、压瓶机等灌装设备,在简易居民楼中用旧酒瓶进行灌装。其所生产的330毫升假百威啤酒,均系3至4元左右的普通青岛啤酒灌装而成,进入娱乐场所售价就是青岛啤酒的10倍。

随后在2006年至2012年间,成都、珠海、南京、长沙等地接连查处数个啤酒造假窝点,也是用便宜啤酒冒充百威、喜力等,并出现了家族式团伙造假的特征。就在去年8月,广州从化区食药监部门捣毁一处涉嫌制造啤酒窝点,查获成品330ml罐装假百威啤酒2.6万罐,初步估算货值约10万元。

执法人员介绍,这类灌装的假冒啤酒,一般在几天内会迅速变质,并且灌装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微生物污染、病菌传染等情况,消费者饮用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新京报记者 李栋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08 18:09:48 +0800 CST  
阿里云被判侵权,云服务器行业面临重大转折?
2017年06月12日 11:56 来源于 财新网
21
到底如何界定云服务器的法律属性,值得认真研判,是否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关涉云服务器承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赵占领
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长期关注互联网法律政策、知识产权及投融资法律问题。
赵占领最新文章
包头叫停网约车是依法行政吗
“网约车第一案”频发 博弈远未结束
电子商务法草案初审:个人网店工商登记势在必行?
价格“猫腻”不除 电商购物狂欢难长久
京沪等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存在四大法律障碍
十字路口的专车改革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赵占领)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对乐动卓越公司诉阿里云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阿里云公司构成侵权,需赔偿乐动卓越公司经济损失和合理费用约26万元。
这是国内首例云服务器提供商被判侵权案。原告索赔金额和法院判决金额都不算高,但此案却引起整个云服务行业和法律界广泛关注,针对判决结果的争论也非常激烈。
案件的来龙去脉
2015年8月,乐动卓越公司接到玩家投诉称,网址为www.callmt.com的网站提供《我叫MT畅爽版》的下载及游戏充值服务。乐动卓越公司经比对发现,该款游戏涉嫌非法复制其游戏的数据包,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该款游戏内容存储于阿里云公司的服务器。
之后,乐动卓越公司两次致函阿里云公司,要求其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并提供服务器租用人的具体信息,但没有得到阿里云公司的配合。乐动卓越公司认为,阿里云公司的行为涉嫌构成共同侵权,因而诉至法院。
石景山法院经审理认为:“阿里云公司作为服务器提供商,虽然不具有事先审查被租用的服务器中存储内容是否侵权的义务,但在他人重大利益因其提供的网络服务而受到损害时,其作为服务器提供商应当承担相关义务,采取必要、合理、适当的措施积极配合权利人的维权行为,防止权利人的损失持续扩大”。因此,判定阿里云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避风港规则能否适用?
乐动卓越起诉阿里云公司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而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了通知删除规则,也就是避风港规则。主要内容就是,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扩大部分与该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这个规则是从美国引进的,初衷是为了在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版权人之间建立寻求利益平衡,既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利,鼓励其积极创作,又不给网络服务提供者赋予过重的责任,以免阻碍互联网行业的正常发展。
但是,避风港规则只适用于特定主体,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规则只适用于信息存储空间和搜索、链接服务的提供者。什么是信息存储空间?百度文库为用户提供发布文件的平台,优酷支持用户自行上传视频,百度文库和优酷提供的就是典型的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云服务器厂商与传统的IDC厂商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器租赁业务。
举个例子,如果某家企业使用阿里云公司的云服务器,建立一个网站供普通用户公开访问,同时允许用户上传视频,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是这家企业,至于阿里云公司能否适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所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何种情况下怎样适用,目前尚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一审判决的法律依据
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俗称“网络侵权专条”)规定了通知删除规则,即:“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同时该条也规定了例外:“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一审判决认为:“阿里云公司对于乐动卓越公司的通知一直持消极态度,从乐动卓越公司第一次发出通知起,阿里云公司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未采取任何措施,远远超出了反应的合理时间,主观上其未意识到损害后果存在过错,客观上导致了损害后果的持续扩大,阿里云公司对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没有看到判决书全文,不清楚法院是否明确说明判决的法律依据。从媒体公开报道所引用的判决书的内容来看,判定阿里云公司侵权的理由是,权利人发出了侵权通知,阿里云公司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采取删除等措施。这个逻辑与《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非常一致。
云服务器提供商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吗?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适用《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的前提是,被告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
什么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目前国内所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界定,可参考的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条例虽然也没有明确界定,但是具体条文提及了五种网络服务提供者:除了可能适用避风港规则的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和搜索、链接服务提供者之外,还有网络自动接入服务提供者(ISP)、自动传输服务提供者和缓存服务提供者。
云服务器提供商属于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吗?在法律没有对此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能否把云服务器提供商直接视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而适用《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通知删除规则?
云服务器提供商提供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服务,而是存储、在线备份、托管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具体业务以主机租用与虚拟专用服务器为主,部分是托管服务。如果本案被告提供的是物理服务器的租赁服务,恐怕没有人会认为它是网络服务提供者。
实际上,一家云服务器提供商需要什么资质呢?根据工信部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电信业务包括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中包括了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这个版本在IDC业务中新增了“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
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是指利用架设在数据中心之上的设备和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协作共享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互联网应用开发环境、互联网应用部署和运行管理等服务。
简而言之,云服务器业务属于“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也属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因此,云服务器提供商领取的是IDC牌照。传统的IDC服务商提供的主要就是资源(包括空间、主机、带宽)出租服务。云服务器与传统IDC在技术上有一定区别,相对而言,云服务器更有技术优势。
所以,在判决引起广泛关注之时,到底如何界定云服务器的法律属性,值得认真研判。是否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关涉云服务器承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作者为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帆(ZN005) | 版面编辑:张柘(ZN034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15 14:10:31 +0800 CST  
大量家庭摄像头遭入侵 花188元即可看别人家实时影像
2017年06月19日10:51 央视新闻 275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相关阅读】

质检总局抽检40批摄像头32批存隐患 易致个人隐私泄露

大量家庭摄像头遭入侵 你家的摄像头安全吗?

现如今,很多人家里都装有智能摄像头。下载一个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可以随时用手机看看家里的情况。比如老人独自在家是否安全,保姆带娃是否尽责,有没有进小偷之类的。

我们要给智能摄像头的主人们提个醒:除了你,可能此刻还有成百上千双陌生的眼睛,也在看着你家。

在QQ搜索栏输入“摄像头 破解”,就跳出了众多相关聊天群,记者随机加入了几个,发现聊天的内容绝大多数有关家庭摄像隐私,时不时会放出一些号称他人家庭摄像头拍下的画面。很快,不少人主动添加记者为好友,询问是否需要扫描软件,并声称这些扫描软件能够攻破摄像头的IP地址。


只要将被破解的IP地址输入播放软件,就可以实现偷窥,不被觉察。似乎只有电影中的特工或黑客才能做到的事情,竟然可以这么简单地实现吗?记者决定尝试一下。向其中一个卖家支付188元后,记者收到了两款软件和详细的使用教程。

记者在播放软件中,输入卖家提供的ip地址、登录名和密码,竟然成功进入了一个摄像头。这是一户人家,画面显示的是客厅,一只小狗正在窝里睡觉。卖家称,这家住着一对小夫妻,安摄像头的目的,应该就是观看这条宠物狗。



卖家还向记者提供了大量IP账号。为了辨别画面中的影像是否是实时影像,记者再次登录一个账号,进入了另一个摄像头,放大,缩小,居然真的可以实现远程操作。

而在一些qq群内,ip地址会被群主作为聚拢人气的礼物,免费向群员发放。在这个近2000人的QQ群中,每天都会新增一份最新破解文件,包含200到400个IP地址,每份都被下载了几百次。



卖家 大胆吻下去:群发的你有没有看到卧室的号?比较好的?没有吧。群发的,一大群人去转摄像头,就被改了密码,那些没有什么生命力的。但是,那种爱好者,他肯定想要安稳地看,没有人去改密码,去转动摄像头。

这位叫“大胆吻下去”的卖家告诉记者,今天靠卖号已经赚了500多元。他有几十个徒弟,如果拜他为师,一个月收入上万并不难。

记者找到了一个可被攻破的IP地址,并联系上这家摄像头的主人。


记者:请问您家是否有个小书柜,上面有个五星红旗图案的贴纸?

户主:对。

记者:里面有几个奥运福娃的可乐罐?

户主:对。这信息随便在网上能找到的对吗?

记者:对,我是在网上找到的。

户主:等于谁都能看到的是吗?

记者:如果有心搜索,可以看到。

户主:天啊,那不是谁都能看到我家,看到我家什么样子的吗?这也太不安全了吧!!

“弱口令”带来强风险

目前,记者已将获知的材料向警方进行了举报。

智能摄像头的IP地址是怎么落到别人手中?而登录的密码怎么也会一同泄露呢?记者来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寻求答案。

卖家提供的扫描软件,启动后,会源源不断地跳出IP地址,这种扫描是通过什么原理来进行的呢?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高级工程师 高胜:主要是依靠扫描器,用一些弱口令密码,做大范围的扫描。弱口令就是一些user或者admin。


专家介绍,不光是个人购买的摄像头是这样,在用于城市管理、交通监测的公共摄像头中,也大量存在使用弱口令便可以打开的问题。因此,这类摄像头很容易被入侵。

日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智能摄像头品牌中随机挑选了两家,进行了弱口令漏洞分布的全国性监测。结果令人惊讶,仅仅两个品牌的摄像头,就有十几万个存在着弱口令漏洞。


监控平台弱口令漏洞频发,这是一种世界级的普遍现象。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高级工程师 徐原:左上角是酒吧,右上角是酒店前台,这边还有一个超市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智能家用摄像头窃取他人隐私会触碰哪些法律红线?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中华:运用非法的技术侵入到他人的家庭生活场景,一般性的生活场景,在民法上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这也会涉嫌刑事责任的问题。

肖中华称,个人的行踪轨迹属于个人信息的核心内容。一旦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就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截取家庭摄像头中的性行为进行展示的,制作、传播到一定数量,就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传播者因此牟利,并达到一定数量,将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对于如何安全使用智能摄像头,专家进行了几点重要提示:

第一,不要使用原始预设的、或过于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而且要定期作出更换;

第二,摄像头不要正对卧室、浴室等隐私区域,并要经常检查摄像头的角度是否发生变化;

第三,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



质检总局:八成摄像头存在安全风险

经过几个月的风险监测,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智能摄像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40批次产品中,竟然有32批次存在不符合项,最终经风险评估专家评估认定,此次智能摄像头产品的风险等级为“高等风险”。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20 20:15:01 +0800 CST  
自如我爱我家等布局长租公寓 背后存甲醛超标隐忧
2017年06月20日23:04 法治周末 33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添加喜爱
资料图。资料图。
长租公寓崛起背后存甲醛超标隐忧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肖莎 来源:法治周末

去年下半年从自如租下一间精装修房屋后,北京的王女士总觉得房间里有一股板材的味道,今年入夏以后情况似乎更严重。

王女士担心这跟房屋刚装修不久有关,甚至担心屋内甲醛超标。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部分源于她看到了网上诸多关于长租公寓的报道,类似自如、相寓、YOU+公寓、蛋壳公寓等长租公寓品牌,都有甲醛超标相关的新闻或者投诉。

此前《北京晨报》曾报道,北京某长租公寓的甲醛含量甚至高达0.7mg/立方米。

而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关窗一小时后的甲醛含量不得高于0.08mg/立方米;根据国家推荐性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关窗12小时后,甲醛含量不得高于0.1mg/立方米。相比而言,推荐性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检测条件更为严格。

为了保险起见,6月16日,王女士用博朗通空气检测仪对室内空气进行了检测。关窗一小时后,甲醛含量是0.08mg/立方米,关窗12小时后,甲醛含量是0.1mg/立方米。

这样看来,在关窗1小时和关窗12小时后,王女士房间内的甲醛含量刚好达标。

“对于自如负责装修的房屋,在交房前我们都会进行空气治理,直到空气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自如的公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但王女士心里还是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因为现在房屋已经入住快一年了,经常开窗散味对室内空气也会有改善,如果一入住就对空气进行检测,结果又会如何?

“假设一入住就发现甲醛超标,那我该怎么办?”王女士说道。

事前控制无法完全保证甲醛达标

长租公寓是近两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热词。2017年,链家研究院发布的《租赁崛起》报告公布,当前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规模是1.1万亿,该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租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9万亿,到2030年将会超过4.6万亿。

在这一市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向长租公寓行业。同时,由于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内部装修也比普通的出租房看似精良,长租公寓对于都市白领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

“但做长租公寓前期主要是投入,只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进入盈利阶段。”万科长租公寓公关负责人曾经如此告诉记者。

平安好房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陆骑麟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道,目前经营长租公寓的公司实现盈利的很少,如果出现甲醛超标的情况,成本控制应该是主要因素。

陆骑麟这么表述的一个背景是,目前长租公寓通常是由运营商收房后,统一装修后再出租,而装修质量的好坏、装修材质是否环保直接影响房屋的空气质量。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小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控制成本,在装修建材使用上并不会考虑环保,而且在房屋刚装修完就开始招租。

但是自如的公关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自如在装修环节对建材的环保性要求很高,要求所有供应商提供的板材均为E1级环保板材(国家强制环保标准),乳胶漆等墙面涂料均采用立邦漆,地板、橱柜等用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目前,自如收的房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毛坯房和老旧房,一类是精装房。前者需要自如自己装修,后者则基本延用业主留下来的配套。对于毛坯房和老旧房,自如在出租前都会请有第三方资质的企业进行空气治理,直到空气达标后才对外出租。”自如公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在客户租房时,相关合同里不会随附空气质量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在自如都有备案,未来也会考虑直接把空气质量报告提供给租房者,让租客更加放心。

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自如公关负责人也坦陈,虽然自如一直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提升房屋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但是仍然不能排除少数客户在入住过程中反馈室内出现异味或空气质检不合格的情况。

我爱我家旗下也有长租公寓品牌,名为相寓。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总监孔丹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相寓一方面会从源头上控制供应商提供环保健康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在相关房源上架出租前,都会进行空气检测,这属于内部质检把关的重要内容。

“不做好空气质检,后期有投诉会很麻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个案对品牌的影响就会很大,这也促使我们在质量把控上会更加严格。”孔丹说。

孔丹向记者透露,我爱我家是从2014年前后,开始比较严格地对长租公寓的空气质量进行把控,因为随着消费者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从那时起对环保健康也越来越关注。

“严格执行空气检测以来,相关的投诉是越来越少的。”孔丹说。

孔丹也不讳言,即便是在房屋上架前已经做了空气检测且已经达标,后期可能还是会出现个别房屋甲醛含量上升的情况,这主要跟温度有关,尤其是夏天高温,会刺激家具里一些残留的甲醛释放。

“但是通常也应该不会超标。如果真的检测出来甲醛超标,我们第一怀疑的可能是给我们提供装修服务的供应商,是否在装修环节以次充好或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孔丹表示。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28 16:08:51 +0800 CST  
运营商处理方法不一

根据亿欧网在2016年年底发布的报告,自如和相寓是分散式长租公寓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

然而即便是自如和相寓,已经在事前控制环节做了相当一部分工作,仍然无法完全杜绝空气质检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那么,如果租客在租房后,通过检测发现室内甲醛超标,运营商会进行怎样的处理?

自如公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客户反馈甲醛超标,那么首先客户和自如会找一家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对空气进行检测,如果结果显示的确超标,自如提供两种解决办法。

“客户可以免费退租,租金只收到客户退房当天,其余租金全部退还,同时自如赔偿客户一个月租金;客户也可以选择免费换租,由自如替客户寻找类似配置和价位的房源。”自如公关负责人说。

孔丹对记者表示,相寓的处理办法也类似。收到相关投诉后,工作人员首先会第一时间上门检测。有的时候客户投诉室内有味儿,检测后不一定超标,味道大多是室内家具木材的味道,而有味道不一定有害。

“如果确认甲醛超标,相寓会给租客进行补偿,比如,对房屋进行快速净化实现室内空气质量达标,也可以免费换租。”孔丹说。

但是市面上的长租公寓品牌众多,即便发现甲醛超标,退租也并非易事。

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租客租住了北京某知名长租公寓品牌房屋后感觉身体不适,请检测公司检测后结果显示甲醛含量0.179mg/立方米,属于甲醛中度超标。但当这位客户要求退房后,长租公寓运营方不仅没有补救措施,还回复称:“提前退租属于违约行为,要支付2040元违约金。”

事后在媒体和消协的介入下,该长租公寓运营方才同意退还押金及剩余房租,无需支付违约金。

租户发现甲醛超标可要求无条件退租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时比对了多家长租公寓运营方与客户签订的租赁合同后发现,没有一家企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确保出租房屋内的空气质量达标。

那么,如果在租房合同中未对空气质量达标进行约定,当已经有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房屋甲醛超标,且租户要求退租时,而运营方却以租户违约为由,拒绝退还押金,甚至要求租户支付违约金。运营方这么做合理合法吗?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文谦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道,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承租房屋是为了正常的生活居住使用,甲醛超标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导致正常生活居住使用的目的不能实现。所以出租人有义务保证房屋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合同法上述规定也构成了所有出租人的默示担保义务,一旦违反,出租人即构成违约。”李文谦说。

北京房地产律师王伟同意李文谦的分析,基于此,王伟还认为,一旦租户发现室内甲醛含量超标,即便是合同内未对空气质量进行约束,依然可以无条件退租。

王伟的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即便双方的租赁合同中没有关于房屋空气质量的约定,甲醛超标的房屋已经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此外,《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六条也规定,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房屋是不得出租的。因此,租户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王伟还建议,如果租房者发现室内甲醛超标后,长租公寓运营方不予退租,最快的解决办法是向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或提请查处,要求对运营方进行处罚。因为《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还规定,将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房屋进行出租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要求运营方赔偿不易


“若发现室内甲醛超标,租客还可以要求长租公寓运营方进行赔偿。”李文谦补充道,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但是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具体实践中,当租客以住在甲醛超标的房间内对身体造成损害为由,要求长租公寓运营方进行赔偿时,往往很难实现。

“如果租户诉诸法院要求赔偿,租户要承担举证责任。一方面证明自己身体不适产生了直接损失,一方面还要证明身体不适是由于房屋空气质量不达标引起的。而这两项证明,尤其是证明身体不适和空气质量不达标有直接关系,则并不容易。”王伟分析。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曾有租客起诉某长租公寓运营方,以身体健康受损为由要求后者赔偿,但到了法庭上,长租公寓运营方提出,租客自身为医院工作者,而租客出具的所有诊断证明均为租客所在医院出具,要求法庭对诊断证明的笔迹等进行鉴定,后来该租客撤诉。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7-06-28 16:09:06 +0800 CST  

楼主:benzhuzhu__

字数:2044622

发表时间:2011-09-14 03: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5 19:38:41 +0800 CST

评论数:17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