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国政治史(续帖)

李宗仁,白崇禧怎么可能服蒋介石?

论学历,李白都是受的正规军校教育,白崇禧后来还去了保定。蒋介石不过是速成系,而且在日本也没正经读过士官学校,李白咋可能服气?

论实力,早在蒋介石做孩子王的时候,李白已经统一广西了。

论军力,北伐营长基本是桂军打的,黄埔军在武汉和南昌两次丢人。

如果广西不是太穷,李白心胸稍微小点,民国新主人真未必轮得到蒋介石。
==============================================================
桂系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兵少钱少,将官地域色彩过于浓重,其实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就是桂系所能到达的极限了。即便他们看不上老蒋,但还是得说,若说耍弄机谋,老蒋还是有些优势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3 22:23:51 +0800 CST  
大破外势

在湘案中,看起来李宗仁棋高一招,不仅取得了湖南的控制权,甚至自己还巧妙的逃脱了罪责,而老蒋呢,似乎除了大事化小之外也只能吃些哑巴亏,但事情果然有那么简单吗?在政治上,如果一件大事发生后居然能够风平浪静,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平静只是在为汹涌的波涛到来而蓄势,湘案一事也是如此,尽管老蒋在此事的处理上看似有些无奈,但是以老蒋的深沉,岂会无反击之术?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证明,老蒋的隐忍只是在为爆发而做准备。

李宗仁显然低估了老蒋的手段,的确在湘案上,确实也没有文章可作,木已成舟,再在此事上纠缠也没有太大意义——毕竟被逐的鲁涤平也只是谭延闿的人,跟老蒋还隔着一层,因此,即便要反击,老蒋也会寻找新的方向。李宗仁遥控湘案,最后还装无辜,颇有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但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会有些顾忌,而老蒋偏偏在这个时候皮笑肉不笑,搞出了个不疼不痒的解决方案,李宗仁虽然暗自庆幸,但估计也不会认为此事到此为止,但是他猜不到老蒋会怎样反击。老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解决湘案的方式越平和,就越会让李宗仁起疑,但是李宗仁再怎么起疑也只能将目光重点盯在湖南上,政治上讲究虚虚实实,老蒋在湘案上处理的很虚,但却在李宗仁心中造成了实的效果,但老蒋的本意却仍就是虚。我大学时代的象棋老师教导我们,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在于当别人进攻自己时高手想到的是能否在别的地方骚扰一下对手,而低手只会顺着攻击者的步调采取行动——所以高手随时可能反先,而低手永远只能落后手。老蒋当然是高手,所以他不会按照李宗仁的节奏来紧盯湖南不放,他要做的就是寻找桂系的软肋,然后突然下手,那么桂系的软肋在哪呢?

我们在前面介绍桂系的组织架构时提到,桂系的开路先锋是白崇禧,而桂系的弱点正在白崇禧身上。我们知道,对于派系来讲,地盘最重要,因此在夺取地盘之后,派系老大想到的当然首先是如何保住地盘——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尤其是桂系这样根基并不算深厚,也才是刚刚崛起的派系更是会将已得地盘放到首要位置,而其体现就是将自己的嫡系力量用于稳固地盘。既然嫡系部队用来稳固地盘了,那么白崇禧拿出去冲锋的队伍当然就不会有多少嫡系——事实上,白崇禧拉到北方去开拓进取的队伍主要是收编的唐生智旧部。问题就出现了,凭什么唐生智的部队愿意当炮灰来为桂系争地盘呢?当然谁都不愿意。唐生智的部队早就嚷嚷着要回乡了——南北差异较大,难免水土不服,更何况当兵的也是人,难免会想念家中父母妻小,但是白崇禧将这种声音生生的压了下去。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压制是压制不住的,矛盾越累积,爆发起来就越可怕。那么什么人能将这个暂时被抑制的矛盾爆发出来呢?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这支部队的前任首脑唐生智了,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长官当然是老的好。中国政治最强调门生之谊,故旧之交,所谓嫡系的概念就是由此而发,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一日为长,终生为长,派系的发展要有延续性,就必须让嫡系和长官之间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唐生智下课了,所以他的旧部就成为了他人荣华的垫脚石,白崇禧也只是将他们用作炮灰去为桂系的天下打拼,而只有唐生智复出,他们才可能摆脱吃力不讨好的窘境。

而蒋介石要做的非常简单,就是让唐生智去北方收编他久已对白崇禧不满的旧部,至于旧怨,那就随风而去吧,在政治上,从来就是相互利用罢了。唐生智说实话也早就按捺不住了,休息了那么久,去日本散心也散完了,接下来就要跟桂系清算旧账了——既然老蒋也想跟桂系算账,那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这种形势下,北伐时代的恩怨又何须挂怀呢?老蒋给了唐生智一大笔钱去北方游说旧部,离开了那么久,见面礼总是要的,而见面礼一出手,那些旧部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还是老长官够意思的想法,接下来要发生的自然就不用我多说了。

于是,突然之间,白崇禧的部队哗变,迎立唐生智,赶走白崇禧的呼声一夜之间响彻军营。白崇禧当时刚想回南方跟李宗仁会和,讨论如何对付蒋氏反击的问题,没成想,老蒋首先反击的目标居然选择了他而不是李宗仁,这下彻底让白健生乱了阵脚,不过好在还是成功脱逃,没有成部队哗变的牺牲品。据李宗仁回忆,当时老蒋可是对白崇禧动了杀心——如果白健生终不为他所用,杀掉却也是可行的办法,不过好在白氏命大,没有因为这种事丢了性命。

白崇禧在北方的部队有10万人,几乎是桂系的半壁江山,但是老蒋仅仅只用了150万大洋,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桂系吃了鳖。刀枪未动,政治先行,老蒋这招就叫釜底抽薪,让桂系一筹莫展,这就是桂系的七寸,只要被打着,那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对桂系而言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了。老蒋确实狡猾,湘案的处理可以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迷雾弹,让李宗仁不明究竟,而现在立唐倒白则完全是突然袭击,打得桂系晕头转向。

白崇禧只不过是老蒋政治计划中的一部分,如何搞定桂系,可能老蒋心中早就盘算了千回,手下谋士的策论也或许早就堆积如山,因此老蒋的计划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在将白崇禧废掉武功之后,他将矛头对准了李济深。大家都知道,李济深跟桂系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他不是桂系中人,但是他和桂系的交往则早就超出了一般交往的范畴——甚至他还是李宗仁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李济深与黄绍竑构筑的两广联盟也是桂系最坚固的后盾,老蒋当然也早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其实早在张黄广州事变之时,李济深就已经吃过老蒋的亏了——但是可能李济深还不知道那次是汪精卫和蒋介石合演的双簧,而这次老蒋故技重施,再次邀请李济深北上商议国家大事,那么李济深会第二次落入圈套吗?

答案是肯定的,李济深再次上套,原因是他认为老蒋还会有人格。老蒋当然知道李济深是不会轻易就范的,于是他派去了庞大的迎接阵容,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四人前往,虽然李宗仁力劝其不可赴京,但是吴稚晖以人格担保蒋介石不会行不义之事,虽说政客的人格总是不值钱的,但是吴稚晖好歹是有面子的人,李济深踌躇再三,终于答应赴京。果不出李宗仁所料,李济深进京后便被蒋介石扣押——所谓人格在政治上果真是一钱不值。李济深被扣不打紧,要命的是,粤桂同盟散了,因为老蒋早就在邀李济深北上之时做了安排,拉拢了陈铭枢和陈济棠(时谓粤省二陈),于是李济深一旦被拘,广东就完全落入了二陈之手,而二陈早就想摆脱李济深单干了,这么一来,粤桂同盟不攻自破。

白崇禧部队哗变,李济深被扣,用句围棋术语来说,桂系的外势被老蒋破的是干干净净,大家都知道,下围棋被破了外势是什么后果,高手对弈,这就意味着胜负已定,因此,尽管蒋桂之战还未开始,实际上胜负已经丧失了悬念。但是,老蒋显然不愿意马上将局面引导到简单的收官阶段,老蒋的胃口大得很,他不但要赢,还要赢得痛快,要赢得摧枯拉朽,因此,老蒋不想收官,他要屠龙。老蒋此时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桂系的一切的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这个棋盘上他已经稳占先手,老蒋为了赢得漂亮,还会下出什么样的妙棋呢?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4 09:38:55 +0800 CST  

作者:冰点悠悠 回复日期:2009-07-04 11:07:22

叫我党也正常嘛,咱楼主莫非也是党员?
=================================================================
我不是党员,之所以称呼我党,大家体会一下语感应该就明白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4 13:55:50 +0800 CST  

作者:luo7086 回复日期:2009-07-04 11:20:38

老蒋在那几年得了个叫杨永泰的高人来当军师,楼主能不能把老杨也写进去?毕竟一个老蒋也要三个帮的。
=================================================================
我会在以后专门用一节介绍老杨,请不要担心。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4 15:41:00 +0800 CST  

作者:臭江边的俊男 回复日期:2009-07-04 22:32:29

老蒋此时有“郭嘉”相助,春风得意,无往不利。
=================================================================
杨永泰之于老蒋确实堪比郭嘉之于曹操,自杨永泰被CC系干掉之后,老蒋也再也没有争霸战争中的威风八面了。杨永泰堪称是民国首席谋士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5 00:11:55 +0800 CST  
中腹屠龙

白崇禧和李济深相继倒霉,这对桂系的打击简直是毁灭性的,外势没了,潜力也就全都交代了,但要论单挑,桂系显然不是老蒋的对手——即便桂系全体众志成城,也都是毫无胜算,更何况,桂系众志成城的也只是三巨头。落到了如此境地,如果桂系不能找来援兵,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毫无悬念的溃败,要说援兵,其实也不算难找,因为冯玉祥和阎锡山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是他们真会在桂系倒霉的时候两肋插刀吗?

在编遣会议上,老蒋已经把冯阎二人摸得透透的,冯玉祥之见利忘义,阎锡山之谨小慎微,都可为老蒋所用——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李宗仁一样懂得老蒋的心思,于是就出现了李宗仁告贷无门的窘况。

李宗仁先找到了冯玉祥,在上次的编遣会议上,冯玉祥可是对老蒋颇有意见,可以说是被玩了一干净,但没成想,冯玉祥根本就不记仇,干脆的回绝了李宗仁派去河南的代表。其实,冯玉祥这个人就是恶狼,如果不喂饱他,那他就什么事都干的出来,而现在老蒋这个饲养员用两湖地盘以及行政院院长做诱饵,冯玉祥当然就不愿意再去掺和蒋李二人之间的恩怨了——自己不出一兵一卒现捞好处,这样的美事上哪找去?至于说什么唇亡齿寒的大道理,冯玉祥可没那个心思听,他眼里看到的就是桂系完蛋后自己得到的好处——他可不怕吃撑了,更何况跟老蒋无冤无仇的,犯得上赔本赚吆喝吗?因此一句话,老子不干。

冯玉祥说不干,那阎锡山呢?李宗仁在上海也分别跟冯阎二人的代表接洽了,冯玉祥的态度很明确,而阎锡山的态度同样也不暧昧。阎锡山这个人玩政治,讲的就是低风险,没有回报的事是不会干的,至于李宗仁苦口婆心说我完了,你们也快了之类的话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快不快的,到时候再说呗。阎锡山这个土财主,向来是走一步算一步,强调的就是稳健经营,你要他无缘无故的为了还没影的事去得罪老蒋,那自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老蒋通过试探和运作早就将冯阎二人紧紧捏在了手心里,对冯玉祥以利诱之,而对阎锡山更是只需不闻不问,如此一来,李宗仁的外援就彻底成了泡影。而没有援兵的桂系,此时的境况之不利就可以想见了,但是既便如此,李宗仁也不愿意放弃,从上海成功逃离之后,李宗仁便转道去了香港,然后辗转广州,最后回到了梧州,此时在梧州等待他的是死里逃生的白崇禧和坚守老巢的黄绍竑。三人一合计,觉得就算死也得站着死,不能让老蒋瞧扁了,所以要动用可用之兵,跟老蒋一决雌雄,而所谓的可用之兵自然是指两湖地区的部队。
但让李宗仁丧气的是,桂系在两湖的部队也并非全都愿意效忠于他,而老蒋也早就在他的部队里埋下了定时炸弹。当时李宗仁任命五路大军,分别由何键、叶琪、夏威、胡宗铎和陶钧指挥,但是这五路的指挥官却是成分复杂,何键是唐生智旧部,叶琪、夏威是桂籍将领,而胡宗铎、陶钧则是鄂籍将领,这五人有亲有疏,自然不会全都愿意效死桂系。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早反水的既不是和李宗仁最远的何键,也不是胡宗铎、陶钧这样的客籍将领,蒋介石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不是别人,俨然就是桂籍将领夏威的部将李明瑞。

可能也是活该李宗仁倒霉,在这个节骨眼上,心腹爱将夏威居然生病住院了,而夏威住院不要紧,要紧的是代替他职位的是久已对李宗仁用人不满的李明瑞。话说李宗仁夺得湖北之后,就对鄂籍的胡宗铎和陶钧二人亲睐有加——这本是安定湖北,鄂人治鄂的算盘,但没成想这却惹恼了帮着李宗仁出生入死打天下的桂籍将领。广西人不满当然有道理,因为桂系的天下是他们拼了命打下来的,如今倒好,他们没有升官发财,倒让以前八竿子打不着的湖北人占了便宜,广西人拼命打仗,湖北人升官发财,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是桂籍将领不愿干的。因此,胡陶二人倒是对李宗仁死心塌地,颇感厚待之德,即便一开始老蒋拼了命的巴结,他们也不为所动;但是他们感恩,有人可有怨气,当老蒋找到为夏威代班的李明瑞时,双方迅速擦出了火花,压抑许久的不满终于点燃了,于是便有了相约举事。

当老大要一碗水端平真不容易,李宗仁也努力了,但是再努力也难免有人有怨气,李宗仁的不幸在于他部下的怨气被老蒋逼了出来。其实如果夏威不生病,老蒋也没有文章可作,毕竟夏威和李宗仁不是一般二般的关系,就算有意见也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反水,但人倒霉的时候,总是放屁砸脚后跟——本人对此深有体会,夏威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时候病了。而李明瑞这个人原是桂系一员虎将,但猛则猛矣,似乎脑子有些不好使,老觉得李宗仁亏待了他,等到老蒋找到他以后,他就立马有了反意,所谓干柴烈火,一点即着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倒戈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李明瑞就是,反水后不受老蒋待见——这简直是一定的,然后又被桂系恨之入骨,无奈之下投靠了中共,但是好景不长,在1931年著名的肃反中被处决了,所以我说李明瑞这个人根本就没带脑子,政治水平实在幼稚的可以,最后的悲剧结果也是咎由自取——此为后话。

因此,两湖的部队还没等到正式开打就已经乱了套了,李明瑞没多会就反水了,仗还没打,就带着部队撤离前线,到后方喝茶去了。而李明瑞一出事,桂系武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倒了,忠诚之士如胡宗铎,陶钧,叶琪等人也只是略尽人事,而原本就与李宗仁关系疏远的何键更是主动向老蒋示好,因此根本就没怎么抵抗,桂系就崩溃了。而老蒋所做的实际工作仅仅只是把湘案的老仗翻出来作为讨伐桂系的口实,然后桂系就如老蒋预料的那样瞬间崩盘。

桂系在出师以来顺风顺水,从原先广西的一隅之地发展到两湖、两广,甚至还在北方有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但是政治上的规律总是颠扑不破的,有多少能耐干多少事,当你取得了和实力并不相称的地位时,那么危机也将时刻伴随,因此桂系的强盛终究只是空中楼阁。李宗仁不可谓无用,他在仅有的那点实力基础上将桂系经营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自北伐以来,他先是逼宫老蒋,促其下野;然后又在特委会上覆手为雨,排挤掉了汪精卫;而后西征唐生智,驱逐程潜,称霸两湖;可以说是做到了人力所能的一切。在四大派系中,老蒋自不待言,冯玉祥在北洋时代便已极尽荣光,而阎锡山则在山西经营了十五年有余,只有桂系是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根基和实力都不算深固,因此在到达顶峰之后,自然会有跌落的一天,只是跌落的如此惨痛则是李宗仁所未预见的。出来混,迟早要还,尤其是处于顶峰的时候,通常都是最为危险的时刻,桂系的命途就跟过山车一样,在经历了极盛之后突然转入了极衰,期间甚至都未有任何停顿。但是,我们说过,桂系是一个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派系,李宗仁韧劲十足,虽然此次被逼到了绝地,但只要有一线机会,桂系就还会有还魂的一天,打不死,拖不垮,这才是桂系真正的可怕之处,所以这次的失败只能说蒋桂之争刚刚开了个头。

但是即便桂系还没有死彻底,还会有还魂的机会,甚至在广西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这场战事的主体部分都已经结束了,桂系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失去了得到的一切,老蒋也取得了对桂系的完胜。从破掉桂系的外势开始,老蒋便频出强手,着着凶狠,手筋不断,终于将桂系中腹大龙屠尽,取得了中盘的大胜。历史上所称的蒋桂之战竟然根本就无战可言,老蒋的胜利全部都是因为政治上成功的运作,因此,这是一场非典型的战例,此战充分展示了老蒋灵活的手腕,以及把握机会痛击对手软肋的能力,甚至可以说这是老蒋政治生涯中的最经典之作(没有之一)。不过,老蒋还不能因为完胜桂系而沾沾自喜,来日方才,老蒋的称霸之路依然布满荆棘,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5 09:36:02 +0800 CST  
我倒觉得合情合理,先难后易首先要求其军事实力具有绝对优势或威慑能力,防止其他力量群起而攻之,而蒋的军事实力对其他三派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和威慑力。冯、桂、阎三派中,以蒋的实力如果先打冯很难有把握短期内取胜,一旦战事蔓延,桂、阎两派没准会背后捅刀子,而且地理上桂系离蒋的江浙地区更近,同时桂系从广西到两湖再到华北一字长蛇阵,其头部河北和腰部的湖南又都不是嫡系控制很容易被突破。以蒋当时的实力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是必然的选择。
================================================================
老兄说的有道理。老蒋先搞桂系,可能最重要的还是确定了冯玉祥和阎锡山不会插手——这方面冯玉祥的大局观确实太差了,如果他能在桂系困难的时候助一臂之力,也不会在后期那么狼狈。李宗仁的大局观就比冯玉祥好的多,如果是老蒋先对冯玉祥动手,李宗仁估计不会坐视不管。蒋桂之战桂系惨败其实就决定了后面争霸战争的全局,因为在这个反蒋同盟里,真正算得上有持续性,有能量的也就是桂系,可惜啊,上来就被老蒋玩个釜底抽薪。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5 11:56:52 +0800 CST  
睡觉之前,怒吼一声,Roger Federer!!!!!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01:35:12 +0800 CST  
美中不足

短短两个月,桂系便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当输了个精光,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种输法对于心比天高的李宗仁而言简直就是耻辱——因为李宗仁甚至还没有展开反抗,就已经一败涂地,未战而败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无法忍受。所以李宗仁的想法是,就算要输,也得输得有骨气,他要在广西收拾人马展开反击,而老蒋呢,他这次显然是想毕其功于一役,既然对他亲睐有加的白崇禧都起了杀心,那么跟他死活不来电的李宗仁更是要除之而后快,一个想斩尽杀绝,一个想负隅顽抗,蒋桂之战在过了高潮后才真正有了些战的意味。

在桂系大本营广西坐镇的是黄绍竑,论名气,可能他远不如李白那么煊赫,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低估这个人,广西是桂系的战略后方,不管飞得多高,桂系的根都依然在广西,在桂系风光的时候,可能广西这块算不得富庶的地盘没有那么显眼,但是当桂系输的一败涂地之时,广西却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黄绍竑是桂系草创时期的核心人物,李宗仁扯旗,黄绍竑入伙,这就是桂系最初的力量,而当黄绍竑在李宗仁处看不到前途转而投靠沈鸿英之时——说实话,这种事搁一般人是绝对难以容忍的,但是李宗仁忍了,而且还能继续维持合作关系,可能正因如此,黄绍竑才会对李宗仁死心塌地。因此,坐镇广西的黄绍竑当然不会对李宗仁有异心,这一点李宗仁心里很清楚——黄绍竑不是韩遂,而李宗仁也不是马超,因此,老蒋想效法曹操行反间计那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不试怎么知道?

老蒋的算盘是,碰到这种局面,桂系内部必定风声鹤唳,惊疑不定,如果再去添把火,那桂系不就更热闹了——即便热闹不起来,反正横竖也没啥坏处。于是,老蒋就继续他的拆台表演,前面老蒋已经用这招让白崇禧险些丧命,又让李济深不明不白的蹲了号子,然后还让桂系在两湖甚至没有组织起反抗,俗话说事不过三,如今老蒋用了三次,每次都奏效,谁能保证第四次就一定失败呢?老蒋开始对黄绍竑展开了追求攻势,反正话说得倍好听,大概意思是只要你能乖乖的把李宗仁和白崇禧交出来,季宽老弟,我依然保证你在广西的地位。这个建议,蒋介石先是通过二陈,继而通过古应芬(国民党元老),甚至还让身陷囹圄的李济深去信传达,但是这次却让老蒋的拆台四连击首次遇到了麻烦。

黄绍竑当然不比李明瑞,他和李宗仁的关系那叫打断骨头连着筋,大家一块混出来的,岂能因为老蒋这点伎俩而坏了兄弟情分?既然老蒋得势不饶人,那么何妨大家鱼死网破,拼个痛快?黄绍竑对着李宗仁,白崇禧表明了决心,我的地盘就是你们的地盘,我的部队就是你们的部队,你们干什么,我都奉陪到底。黄绍竑是聪明的,因为桂系只是暂时受挫,还没有到玩完的地步,放着三号人物不当,难道还去老蒋那当肯定不受待见的N号人物?退一万步讲,即便广西真丢了,那他们随时也可能回来——连个广西都没有绝对控制权,桂系还谈什么争雄天下?所以,黄绍竑这笔账是算明白的,虽然他知道真跟老蒋打,那是必败无疑,但是这种情况下胜败也只能退居次席了,有些时候,明知要输的事情也是非做不得的,因为政治上还有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派系利益。

黄绍竑表态要拼个干净,这正合李宗仁之意。话说李宗仁回到广西后,也颇感前途迷茫,落魄之后更是什么人都找上门来了,真可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甚至还有个青年党的小屁孩过来说要让李宗仁加入,可以当军事人才重用云云——这可真是在打李宗仁的脸,李宗仁虽说是跌了一跤,但还不至于说要去当个黄毛小子的跟班吧?李宗仁这个人我们说过,是个心高气傲,不甘居于人下的人上人,现如今混的稍微惨了点,就在外界眼中造成了濒死之象,当然无论如何是不服的。所以要说拼个干净,那还真是李宗仁的想法,不争馒头争口气,如果这次被人看扁了,以后还怎么在民国混?所以李宗仁明知拼下去也是条绝路,但还是得拼,这种时候,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当时的情况是,蒋氏已部下三路大军合围广西,分别是二陈的粤军,何键的湘军以及李明瑞的桂军,而桂系此时由黄白二人指挥,准备就近在广东实施反攻,再建粤桂同盟。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广东与桂系的渊源最深,广东前任长官李济深就是半个桂系,如今他虽然因为迷信蒋氏的人格而被拘禁起来,但是他的部将并不都是铁了心跟二陈走的。因此,广东最近也分化成了两派,一派亲桂,而另一派则亲蒋,趁着广东这股乱劲,黄白尚可做最后的努力。

说实话,如果是粤桂单挑,那么其实胜负根本没啥悬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桂系虽然吃了鳖,但是对付广东二陈还是绰绰有余的。实际上,陈铭枢和陈济棠虽并称二陈,但在此之后明争暗斗也是不可开交,最后甚至还大打出手,当然这是后话,目前二陈虽然不能说毕力同心,至少也还没有马上就翻脸,因此,广东就算有麻烦,也不算是大麻烦,至少头面人物还算融洽。言归正传,黄白一开始利用广东的混乱还是颇有些声势的,一扫当年老桂系逢粤必败的颓势,俨然就是要吞并广东的架势,但是,这只是虚假繁荣,因为这是蒋桂之战,而不是粤桂之战——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围殴,后者是PK,双拳尚且难敌四手,更何况老蒋排出的阵容是三对一。

就在黄白二人在广东闹得欢腾之时,湖南的何键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也是异常卖力,他的部队直接就开进了广西,但是桂系也不是吃素的,何键的部队并没有能长驱直入,而是基本被桂系阻挡在湘桂边境,目前为止,桂系一打二,虽然有些吃力,但还算能勉强支撑。但是,这种支撑也眼看难以维持,因为李明瑞这个反骨仔正带领着桂籍子弟兵向广西挺进,广西人当然对自己的故乡再熟悉不过了,因此也不存在水土不服,不熟悉地理环境的问题,进入广西就马上入戏,这股部队一来,桂系就彻底陷入了绝境。三方全都进入战斗后,桂系终于力拙难支,顾得了东,就顾不了西,怎么都有漏洞,毕竟桂系也不是三头六臂,因此在稍事抵抗之后,桂系就全面崩溃了。没过多久,李明瑞就带领他的部队进驻南宁,正式将蒋桂之战画上了句号。

看起来一切顺遂,蒋氏在没有动用中央军的情况下将桂系最后的抵抗扼杀在摇篮中,逼得桂系三巨头聚首香港,看似桂系这股势力已经彻底进入了历史,但是老蒋在无比完美的击溃了桂系之后,却在善后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个失误最终导致李宗仁后来又在广西东山再起。蒋介石派去善后的是桂系的非主流派俞作柏,此人是李明瑞表兄,其弟俞作豫是中共人士,在桂系中,他跟中共的关系最为暧昧,而桂系三巨头大家都知道,跟中共最是势难两立,由于这层关系,俞作柏在1927年被黄绍竑开出了党籍,所以我说他是非主流。应该说,俞作柏这个人的背景相当复杂,而一个背景复杂的人来收拾乱局,最终只会让局面越变越乱。俞作柏是个有野心的人,也一直想独掌广西,因此在借着蒋氏的力接管广西之后,他就把老蒋的训令抛在了脑后,非但不对桂系斩尽杀绝,反而收拢桂系残兵,并积极部署防止老蒋势力入桂。可以说,老蒋是刚把老虎赶走,又将恶狼引入,而俞作柏甚至比桂系还难搞——桂系虽强,但好歹是党内矛盾,而俞作柏跟中共的关系决定了此事最终会演变成国共之争。俞作柏收拢桂系,某种意义上是为李宗仁复出做嫁衣,虽然他自己并不那么想,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还会再提到两广的变化——不过到时候就远不是蒋桂之争那么简单了,两广会成为民国各大已存势力较量的风暴中心,此事留待下文详述。

虽然在善后问题上留下了隐患,使得胜利的成色大大削弱,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但是毕竟,桂系目前已经从台前被驱逐到了幕后,老蒋的目的也基本达到,接下来当然就是老蒋和冯玉祥的清算了,冯玉祥在关键时候没有力挺桂系,为此他必须要付出代价,人啊,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10:50:03 +0800 CST  
我看过LZ写的徐州会战,不过建议看看此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8673.shtml

================================================================
我写徐州会战的主要参照是李宗仁个人的回忆,应该可信度还是可以的吧。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11:34:54 +0800 CST  
老大你。SOHU那的也接着写啊,我从那追你过来

你SOHU干吗不写了啊,好多同学都等你回来写啊

===============================================================
今天更新了一篇,但最近有些事情,不能保证稳定性,还请见谅。等事情完了,会恢复以前的更新频率。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12:30:18 +0800 CST  

作者:hentyw 回复日期:2009-07-06 13:55:04

楼主SOHU博客名字是什么?听说那边跑得远些,去湊湊热闹。
==============================================================
也是个帖子,我没有博客啦,http://club.cul.sohu.com/r-history-577539-0-1452-900.html。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15:37:46 +0800 CST  

作者:梅阿查红猪 回复日期:2009-07-06 17:47:08

CC系不也是老蒋的部下吗 为什么要杀老蒋的谋士杨永泰
==============================================================
争权夺利罢了,党内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亡,可惜的是,牺牲品是杨永泰。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19:26:32 +0800 CST  
最让我惋惜的小诸葛先生
关键时刻偏信老蒋 最终在台湾落个悲惨下场
记得好像蒋还逼他发表言论说李宗仁的坏话
实在是苦涩难耐
================================================================
国民党老人在台湾大多混的不好,白健生只是个缩影,当然他确实更悲惨些,反倒是大陆时期被压制的政学系到了台湾之后抬头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6 21:20:27 +0800 CST  
唇亡齿寒

我向来认为,能在乱局中脱颖而出的人军事能力不一定有多优秀,但是政治手腕绝对要高人一等,在乱世谋存,光会打仗是没用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照样输给前期打仗屡战屡败的刘邦,而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也只有在善于将将的刘邦身下俯首称臣。因此,如果只是一个军事长才,那么他或许能在乱世中风光一时,但终究无法登峰造极,比如吴佩孚便是如此,而冯玉祥目前看来也是这样。冯玉祥的西北军战斗力之强悍绝对是民国的翘楚,可以说,真要拉出来单练,老蒋的中央军也不一定是对手,但是冯玉祥最后之所以成为了一颗流星,那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怎么懂政治,或者说军阀思维限制了他的发展。

冯玉祥是苦出身,从小没念过什么书,可以说,能取得今天的地位,完全是拼着性命换来的,大家都知道,民国这个舞台最不少的就是尔虞我诈,冯玉祥也是在这个环境里打磨出来的,可以说他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成为军事实力仅次于老蒋的一派首脑,是有他的一套原则的。当军阀,最关键的东西当然就是地盘,在地盘之外,什么信义,什么交情,那都一钱不值,冯玉祥最懂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在冯玉祥的眼里,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现成的地盘和军队,除此之外,没什么东西是靠得住的。要说冯玉祥的想法有什么大错,那倒也不见得,因为冯玉祥就是靠着这条有奶便是娘的不是原则的原则混到今天这一步的,这是引领他走向发迹之路的圣经,不过,任何圣经都有局限性,没有包医百病的良药。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是用围棋来打比方,马晓春说,聂卫平下棋之所以厉害,因为他擅长转换,而转换的东西无非是两样,势与地,如果境界不够,很快就会被老聂给绕晕了。而政治无非也是势与地两样,高明的政客能在势与地之间灵活的转换;而次一等的政客只能看到实地,却看不到势的变化;最差劲的政客就是那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类型,这里就略过不提了。冯玉祥是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政客,算得上精明,但绝对算不上高明,精明是从军阀时代混过来的人都能学得会的素质,但是精明过了头,可能就跟高明背道而驰了。

冯玉祥对地盘军队看得有多重,我们从裁兵会议便可见一般,在其他两位能不表态就尽量不表态的情况下,冯玉祥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提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方案——反正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老冯是真傻还是装傻?冯玉祥傻吗?他如果傻的话,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北洋时代杀出一条血路?能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主流政客都已经告别的情况下还如此风光?冯玉祥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因为他将地盘军队看的太重了,所以不知不觉的落入了老蒋设置的囚徒困境。他自认为老蒋是在和他搅基,却没想到老蒋说的是冷笑话。

冯玉祥的特点太鲜明了,以至于只要是个明白人,都能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之所以能混出来,只是因为他足够狠,他敢于为了利益抛弃一切道德伦理,什么人能阻挡一个亡命徒的脚步呢?但是,冯玉祥面前的对手是蒋介石,靠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流氓逻辑已经不能再更进一步了,要说流氓,谁能跟蒋介石比呢?老蒋甚至可以让吴稚晖拿着自己的人格当手纸用,只求将李济深骗至南京拘禁起来,所以说,要比流氓,冯玉祥还真未见得就比老蒋强。从厚黑学的角度来讲,老蒋将厚这个字用到了极限,之所以最后还是要输,是因为在黑这个字上还欠些火候。因此,不是冯玉祥无能,而是老蒋恰好就能压制他。

其实老蒋在和桂系交锋之前,头号目标定的是冯玉祥,因为在编遣会议上,冯玉祥已经成功的让自己成了全民公敌,但是无奈李宗仁不解风情,根本就不理睬老蒋共同讨冯的建议,逼得老蒋只能先对冷静的有些可怕的李宗仁动手。李宗仁对老蒋讨冯的计划不感冒,这说明李宗仁虽然对冯玉祥恨得牙痒痒,但是好歹还分得清轻重,不会意气用事;但是做选择题的换到了冯玉祥身上,问题就来了,冯玉祥可能高估了自己抑或是低估了老蒋,居然认为可以让蒋桂先战,然后自己坐收渔利。同样的问题,冯玉祥跟李宗仁的思维完全不一样,李宗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和老蒋实力的巨大差距,而冯玉祥呢,居然天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跟老蒋扳扳腕子,对于老蒋远交近攻的初级战略视而不见。冯玉祥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当然不是,如果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那他就混不到今天了,事实上,他犯的错误跟北伐之时的孙传芳一模一样,就是低估了对手,而高估了自己。

当老蒋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处理完和桂系的过节后,冯玉祥顿时觉得头皮发麻了,因为老蒋的高明远在他的意料之外,老蒋居然未战而屈人之兵,在完全没有损耗已有实力的情况下搞定了桂系——但是老蒋艺术过了头,居然善后都不找个人跟俞作柏合作,吝啬人才到了如此地步,总是要吃点亏的。而冯玉祥呢,本以为可以借着两派大战的机会喝酒吃肉,没想到连口汤都没喝上,老蒋本来许诺的两湖地盘成了空头支票。地盘这个东西,本就是先下手为强,冯玉祥可能也没把老蒋的许诺当回事,但是当老蒋先出手将两湖收归己有之后,冯玉祥意识到有麻烦了——可惜的是,晚了。

老蒋在摆平桂系之后,就开始放出了对冯玉祥不利的空气,而理由则是现成的——冯玉祥跟苏联的那点弯弯绕,一时之间,冯玉祥俨然成了赤化的头牌人物,中共的那点人统统靠边站,他们才多少人,冯玉祥手里有多少人?以当时老蒋的口风,中国要避免赤化危机,首先要对付的不是中共,而恰恰是党内的无间道冯玉祥。冯玉祥玩过无间道是不假,但是要说他现在跟苏联有什么深层次的来往,那还真是冤枉他了,没错,有一段时间,穷人出身的冯玉祥确实对共产主义有了向往,但是当老蒋扯起反共大旗,要与武汉方面决裂时,冯玉祥可是明明白白的表示了对老蒋反共主张的拥戴。现在好了,老蒋翻脸不认人,全然忘了当时冯玉祥是怎么支持他这个伪中央的,居然拿亲苏做起了文章,说得好像冯玉祥身在曹营心在汉似的。如今冯玉祥要啥有啥,正是在事业的巅峰期,他有什么理由去和苏联搅基呢?用小脑想也知道老蒋完全就是人身攻击啊。但是冯玉祥还就是对人身攻击没辙,一是他确实跟苏联有一段暧昧情史,二是可能他现在确实脚踏两条船,暗中跟苏联来往,但是要说冯玉祥想在国民党内搞赤化,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攻击虽然莫须有,但是政治上的东西本来就说不太准,捕风捉影的东西只要一炒作,立马就能黑的变成白的,因此冯玉祥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李宗仁前脚被逐,冯玉祥后脚就被老蒋使了绊子,这才真是原原本本的给冯玉祥演示了一遍啥叫唇亡齿寒。但是世界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啊,不久前为了自己的那点小算盘对桂系挨揍不闻不问,还以为能趁火打劫,捞上个一州半省的地盘,没想到,好处没捞着,自己却跟着李宗仁倒霉了。冯玉祥横竖后悔也晚了,也再也不可能找到像李宗仁这样通情达理的盟友了,但是靠自己一个人又怎么能是老蒋的对手呢?于是,老冯必须要硬着头皮找阎锡山这个土财主搬救兵了。阎锡山这个人我们是知道的,精的一塌糊涂,平时不动声色,但其实一肚子的坏水,冯玉祥现在唯一可能的盟友变成了这么个料,那老冯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但是老天爷听到了冯玉祥的祈祷吗?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09:48:25 +0800 CST  
党内斗争GMD喜欢搞暗杀
GC.D喜欢肃反批斗
=================================================================
但是暗杀是一次一个,而肃反则是一次一批啊,差距非常明显。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11:02:58 +0800 CST  
我又不要加入中国青年队,虚报年龄有用吗?我就是86年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16:15:12 +0800 CST  
问一个困扰多年的问题

黄埔军校的学生 印象中很多尤其是一期都是年把甚至半年就毕业 可谓速成班了 比起保定军校 或者讲武堂 都显得太仓促
但是在后来的岁月中 为什么黄埔系就能呼风唤雨呢? 据我所知 国军除了几个早期军阀和孙立人 黄埔系可谓一手遮天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换言之 到底是黄埔造就了时局 还是时局造就了黄埔?
前者 那几个月的训练就真的可以锻造出了一个强大的体系?
后者 那么为什么时局偏偏选择了黄埔系呢?
=================================================================
战争是最好的老师,黄埔军校跟其他军校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个有主义的军校,因此能够老蒋相互扶持起来,老蒋占据了东南几省之后,有了充足的军费,这是黄埔系能壮大的重要的原因。一开始黄埔系以八大金刚为首的是黄埔老师,黄埔学生是在抗战中练出来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18:54:58 +0800 CST  
楼主最好说是76年的,不然似我等都要惭愧死了。
===========================================================
那好吧,我是76的。。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19:03:31 +0800 CST  
作者:民非明 回复日期:2009-07-07 19:03:31
楼主最好说是76年的,不然似我等都要惭愧死了。
===========================================================
那好吧,我是76的。。

。。。。。。。。。。。。。。。。。。。。。。。。。
实诚人啊,感动中。
===============================================================
中国人果然还是更喜欢把假话当真话听,哈哈哈哈。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7-07 20:42:59 +0800 CST  

楼主:民非明

字数:3094

发表时间:2009-06-08 19: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02:16:48 +0800 CST

评论数:2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