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正文】

第九十三章 东风不与江南便

看到两个被寄予厚望的使者一无所获地归来,李煜的失落可想而知,打仗打不过对方,请和人家不同意,投降自己又不甘心,难道上天真的要绝我李煜生路吗?

或许,上天真的不想这么快就让李煜绝望,它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朱令赟率水军前来救援。

朱令赟原本一直在等待救援李煜的最佳时机,但时间已不容再等,开宝八年十月,他决定他统率十万之众,号称十五万倾巢出动,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直趋下游救援金陵。

朱令赟的十万水军是南唐水师主力,拥有舰船近千艘,大舰可容千余人,小的也能装上一百多人,主帅乘坐的旗舰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船体宽阔敞亮不说,舰楼足有数十重高,不但气势上让人望而生畏,还可以登高望远,风光景色一览无余,视野极佳。

除了各式战船外,这支舰队还有很多巨大的垡子,这些垡子长达百余丈,多以木头和竹子编成,它们是朱令赟准备在关键时刻投入使用的秘密武器。

朱令赟甫一行动,驻扎在湖口以东长江下游的宋军水师就得到了情报。

统领宋军水师的是王明,他就是打南汉时带领数千民工扛着铁锨镐头创下攻城传奇的人,由于那一战的突出表现,他的才能被赵匡胤发掘并加以提拔重用。

在这次讨伐南唐的战争中,王明的职务是池州至武昌沿江巡检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南唐水军。战争爆发后,王明还是比较轻松的,南唐水军主力屯居在湖口基地不敢出来,几次与敌军的交锋都轻松获胜。

但真正的威胁和考验还是到来了,当王明了解到朱令赟舰队规模和战船数量时,立刻做出了一个十分准确的判断——自己肯定打不过对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0 21:29:46 +0800 CST  
@仇小楼 7978楼 2015-06-21 07:13:00


—————————————————
呵呵,楼主又没文化,遗笑大方了:-C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大家只知道放假,都不知节日的渊源,传统文化习俗需要普及和传承呀!楼主就改祝各位朋友安康,祝各位已为人父的男同胞们家庭幸福,孩子健康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1 13:38:16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6-20 21:29:46
【正文】
第九十三章 东风不与江南便
看到两个被寄予厚望的使者一无所获地归来,李煜的失落可想而知,打仗打不过对方,请和人家不同意,投降自己又不甘心,难道上天真的要绝我李煜生路吗?
或许,上天真的不想这么快就让李煜绝望,它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朱令赟率水军前来救援。
朱令赟原本一直在等待救援李煜的最佳时机,但时间已不容再等,开宝八年十月,他决定他统率十万之众,号称十五万倾巢......
-----------------------------
@白五爷玉堂 2015-06-21 10:59:25
马克住,楼主节日里还不忘更新,辛苦了
-----------------------------
玉堂兄节日期间仍来支持,应该说声感谢的是楼主啊,祝双节安康!PS:也不知玉堂兄当父亲了否?反正早晚的事情哈~~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1 20:25:45 +0800 CST  
【正文】

还好王明不是南唐那些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这回他没有拎着铁锹直接上阵,而是一面组织兵力准备抵抗,一面火速派自己的儿子进京面圣,请求皇帝抓紧造三百艘舰船前来增援。

赵匡胤看到王明的报告,忍不住笑骂道:“这个王明好生愚钝!朱令赟沿江东下,一日千里,金陵之围旦夕可解,这算哪门子的御敌之策?”

骂归骂,双方实力差距是事实,怎么打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赵匡胤略一思索,授给了王明的儿子带给自己老爹一条锦囊妙计,一道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

话说南唐十万大军威风凛凛向金陵进发,一路之上未遇宋军拦截,却遇到另外一个问题。

时值农历十月末,长江进入枯水期,越往东走水位越低,水面越窄,朱令赟的大规模舰队只能排成若干纵队鱼贯而行,自己那高大气派的旗舰更是臃肿不堪,行动迟缓。

当舰队抵达皖口(今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附近时,朱令赟又发现一个可疑现象,他凭高望远,只见远处江面上桅樯如林,高高耸立,不胜其数,至少有数百之多,联想到附近地形,朱令赟迅速做出了一个判断——这是宋军的埋伏。他当机立断,命令舰队暂缓行进。

朱令赟的判断大体来说是比较准确的,宋军确实在此设了埋伏,但伏兵却不是他看到的那些桅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舰船桅杆樯橹,而是一根根竖立在江中的巨大木杆。

这些木杆正是赵匡胤的锦囊妙计,他知道派遣援军是不现实的,于是命王明紧急行动,在江中埋下了无数长杆大木,从远处望去林林总总,密密匝匝,就像数百条舰船的桅樯,足以以假乱真——至少能延缓一下敌军的行进速度。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2 21:03:19 +0800 CST  
【正文】

赵匡胤这一计策明显是借鉴了三国名将张飞守长坂坡时的疑兵之计——以少量骑兵拖拽树枝在树林中奔跑制造大量扬尘,从而造成隐藏大量伏兵的假象。

与张飞不同的是,张飞吓退曹军就算是完成了领导交办的断后任务,但赵匡胤不但要延缓朱令赟的救援步伐,还要彻底消灭南唐这支最后的援军,断绝李煜所有的希望。

朱令赟自以为识破了宋军的埋伏,却没有料到对方的埋伏不在前方的桅樯处,而是就在自己眼下,就在他的舰队逗留时,宋军舰队突然从前方出现,以迅雷之势向自己杀将过来。

这个时候朱令赟才发现大船巨舰虽然气派,却未必实用,自己的舰队真正能投入战斗,直接与敌人短兵相接的只有最前面的战舰,挤在后面的只能隔船观战,帮不上什么忙,而宋军的战船人马虽不算多,攻势却十分迅猛,南唐舰队被死死堵在狭窄的水域中动弹不得。

面对眼前的一切,朱令赟已然明白宋军的全盘计划,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舰队被宋军水师打垮,但如果就这么被拖住,吃亏的一定是自己,因为金陵已危如累卵,时间异常宝贵,自己根本耗不起,为了迅速解决战斗,朱令赟决定提前动用秘密武器——火攻。

然而火攻是需要大量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朱令赟的火攻材料又从何而来?

朱令赟同志得意地笑了:“还好老子早有准备。来人,把我的秘密武器搬上来!”

原来朱令赟舰队上所携带的巨筏就是他的秘密武器,这些木筏上装满了硫磺、猛火油、火药等易燃易爆品,威力之大不亚于一个个炸药包,他原计划用这些“炸药包”炸毁宋军浮桥,截断宋军粮道和撤退路线,但现在形势有变,只能提前动用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2 21:21:12 +0800 CST  
【正文】

朱令赟一声令下,木筏迅速燃起熊熊大火,上百艘木筏霎那间变成“火筏”,贴着江面向宋军冲去,犹如火龙出水,情形煞是壮观。

率领宋军发动进攻的是步军都指挥使刘遇,他正杀得兴起,突然发现无数熊熊燃烧的火焰向自己迎面冲来,心中暗叫一声:不好,我命休矣!

古今战场很多战例证明,决定水战胜负成败的关键往往是火,而能率先想到使用火攻之计的一方往往会取得水上战役的胜利,而明明守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却挽救不了烈火焚身的结局,这也是一个颇具辩证性质的现象。

当然,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例外,有时候例外还特别的蹊跷,比如本是晴空万里的蓝天可能会突然雷电交加,狂风暴雨或者飞沙走石,沙尘漫天;原本是东南风可能会突然变成西北风;原本身强力壮,正值当打之年的人可能会毫无征兆的一夜暴毙等等,虽然这些例外属于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但万一发生在你的头上也只能自认倒霉。

朱令赟就是一个非常倒霉(另一个角度也是非常“幸运”)的人,当大规模爆炸性武器向宋军扑过去时,朱令赟忍不住自鸣得意:遥想几百年前,孙刘联军在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数十万军队,周公瑾羽扇纶巾,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而今自己继承先辈的荣光和智慧,同样以火攻战术去消灭来自北方的侵略者,解国家于危难,建不世之功勋,又是多么的令人激动!

遗憾的是,对未来的畅想还没结束,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断了朱令赟的所有憧憬——风向突然变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2 21:29:37 +0800 CST  
【正文】

南唐放出这些移动火药桶的时候,长江上的风向还是南风——这有利于处在上风处的南唐,但巨筏发射出去以后,还没抵达宋军舰队之前,南风突然变成了北风!

大风劲吹之下,无人操控的“火筏”停止了向前的冲锋,竟然掉转反向,向背后的南唐军队发动了逆袭!

这下朱令赟彻底傻了眼,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计到风向会突然逆转,面对这一毫无征兆预的气象变化,朱令赟没有任何防备,也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已经迅速席卷了他的舰队,麾下大小舰船都没能脱逃起火的命运。

朱令赟眼睁睁看着火势失去控制,像恶魔一般大肆蔓延焚烧,耳旁响着此起彼伏的哀嚎声和爆炸声,空中弥漫着硫磺和火药的刺鼻气味,数十里江面很快成为一片火海。

用不着趁火打劫,也用不着火上浇油,宋军静静地等待大火将南唐整个舰队摧毁,无数战船毁于一旦,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尘埃落定后,宋军打扫清理战场,缴获战船四百余艘,兵器甲仗无数,南唐军溺水烧死者不计其数。

南唐惨败之局已定,但主帅朱令赟的结局史料记载却不尽一致,有的说他赴火自焚,有的说他被宋军俘虏,但无论如何他都辜负了李煜的期望,却也总算尽了自己的努力。

一场原本实力悬殊的战役成了一边倒,让以少胜多的传奇再次在长江上演。同样作为导演,周瑜策划的火攻如愿以偿,大败曹操,朱令赟却卖弄机巧,玩火自焚,连老天爷都不给面子,看来这火还真是人人都能玩转的,至少你得用有一个像诸葛亮、吴用之类掐指一算就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气象大师才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天亡南唐,谁复能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2 21:30:24 +0800 CST  
@有梦也有泪 2015-06-22 09:51:35
菜鸟级的 历史 爱好者,为楼主冒泡加油。作为山东人,并且是青岛的近邻,对海洋大学很亲切,曾经在青岛学习一年,经常到海洋大学串门,喜欢海大美丽的校园,同学当时在那里读博。家里亲戚有两个海大毕业的。2014年楼主毕业10周年,我毕业20周年,呵呵。楼主作为业余 历史 作者, 历史 和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而且确实如前面有人所说,越写越渐入佳境了。我个人不太喜欢那些用调侃语气写史的,虽然当年明月确......
-----------------------------
看到兄长的回复,十分感动且感慨,不得不深表感谢!十年时间真的是一晃而过,楼主以为毕业10年就足够唏嘘一番了,没想到兄台都毕业20周年,经历更加丰富,想必对人生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吧!提到青岛大学真的倍感亲切,楼主就是在海洋大学浮山校区读书,当时一个远房亲戚在青岛大学读书(长我两届),所以也时常到隔壁的青岛大学串门,对青岛大学的校园设施十分羡慕呢,因为海洋大学的浮山校区地方狭小,硬件设施水平也不高,后来干脆就全都搬家到崂山校区了。

与兄长相似,楼主对当年明月及其《明朝那些事儿》也是推崇备至的,楼主涉猎历史时间较早,但真正专心去研究某一朝代历史就是受明月的影响,只是对后来无数跟风效仿者楼主不敢苟同,所以才有了自己动笔写一部宋朝历史的想法。写作过程中其实也难免有无意效仿明月之处,但楼主自知无论才华抑或幽默感都远与明月无法比肩,也就不敢东施效颦,只希望能用认真的写作态度、平实的语言风格和严谨据实的考证来叙述历史,尽力让宋朝这个被误解、误读和解构过多的朝代恢复他本来的面目。

至于楼主写作速度和对家庭事业写作关系的处理,即是客观情况所限,也是楼主个人选择,楼主希望让这个可能会持续更新若干年的长篇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又不会羁绊楼主太多时间,毕竟楼主的写作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兄长的勉力支持,楼主一定会坚定目标,奋力前进的!望兄长常来批评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3 10:47:42 +0800 CST  
@金丰1976 2015-06-22 17:28:47
很久没来拜读兄台大作,估摸着太祖已经结束使命,太宗隆重登场了,没曾想,还卡在南唐这里......在下只有一个建议:仁宗的篇幅是能写长点还是能写长点还是能写长点呢?请至少达到太祖三分之一吧?像在下这种有事没事还翻佛经看天天打口头禅年纪一大把学问半点没有笑话倒有一担(这里有个梗)的人,遇上点屁事就暴跳如雷,对仁宗的修养实在是太佩服了!人家是皇帝,居然能唾面自干不发火更不杀人,兄台您把他写长一点,好好教......
-----------------------------
金丰兄好久不来,热烈欢迎!要是按照以往的节奏,赵匡胤早就去地下报道了,只是近两三个月楼主更新速度明显放缓,所以他就很幸运地继续活跃在舞台上了……宋太宗的篇幅可能跟宋太祖差不多,后面的皇帝应该都会短于太祖太宗的篇幅。

仁宗的篇幅想短也短不了,因为他在位时间长,人气又高,在位期间的故事多,所以达到太祖三分之一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所有庙号为仁宗的皇帝中,宋仁宗应该是最名符其实的一位了,在“仁”字上留下了很多故事,让人不得不佩服。当然,仁宗这个“仁”既是他本性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逼”出来的。咱们不当皇帝,就无妨像兄台一样真性情些,喜怒哀乐,自由自在,不必像皇帝一样要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被史官一一记载于史书,所以说百姓自有百姓乐,皇帝也有皇帝愁`(*∩_∩*)′兄台常来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4 13:13:54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四章 一片降幡出石头

朱令赟全军覆没的战报传到金陵,李煜彻底绝望,他心里明白,此生此世自己再无反败为胜之机,等待自己的将是亡国丧命的命运。

但李煜并不甘心情愿接受这种结局,在张洎的鼓动下,他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和平”的尝试——如果求和不成再举城投降。

开宝八年十一月,回到金陵不久的徐铉、周惟简再次接受了李煜交给他们的光荣使命——还是“乞师缓攻”。

虽然这两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国难当头,君命所托,自己没有别的选择,这也是他们惟一能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

不久之后,徐周二人组合再次出现在大宋皇宫。

经过第一轮的交锋,双方已经熟悉了彼此的招数套路,废话空话客套话也不多说,第二轮辩论开始。

首先发起进攻的自然是江南第一辩才徐铉。

这位最佳辩手上次吃了赵匡胤的亏,吸取了言多必失的教训,转变了进攻方式,不再滔滔不绝口水乱飞,而是改为集中到一点,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委托人李煜进行辩护:

“李煜没有遵诏书入朝是因为身体有病,实在走不动路,绝非敢于抗诏不遵。何况他一向对大宋和陛下您恭敬谨慎,希望您念及此点,让大军暂缓进攻,保全江南百姓安危啊!”

这番话比起上一次直接批评宋廷师出无名温和多了,赵匡胤听了气儿也比较顺,他决定和徐铉好好说道说道,帮助对方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早日纳城举降。

但这下可算是着了对方的道儿,徐铉最怕的是一针见血,最擅长的是辩论讲理,几轮交锋下来,赵匡胤就已经理屈词穷,徐铉却找到了状态,渐进佳境,说话语气也开始高昂起来,完全没了客场作战的怯场,一副在气势上压倒赵匡胤的架势。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4 20:15:30 +0800 CST  
【正文】

还好赵匡胤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南唐现在已是肉在板上,任我宰割,优势尽在我手,我又何必在这里和一个小小徐铉一般见识,岂不是降低我大宋皇帝的身份吗?

看着徐铉张扬的表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说词,赵匡胤终于恼羞成怒,他猛地站起身来,一手按住剑柄,高声喊出了那句载入史册,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言:

“不需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不需要什么吊民伐罪,也不需要什么师出有名。统一,就是最好的理由!

皇帝发怒了,后果很严重,徐铉心里害怕了,不是害怕赵匡胤盛怒之下砍了自己的脑袋——既然敢来这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从赵匡胤这句话中,徐铉感受到了他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和无比决心,什么都可以商量,惟有统一任何人不可阻挡。

视死如归的江南第一辩才闭上了自己的嘴巴,静静退了出去,他知道自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自己的使命已经无法完成。

二次游说无果,李煜更加心灰意冷,寝食不安,金陵城被宋军围困近七个月,对方既不急于进兵,更没有退兵迹象,南唐几次出城偷袭都被打了回来,每天除了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和战败报告外,李煜从没听到过任何令人振奋的消息。

更可怕的是,围城宋军祭出了铁桶阵,城内居民不能出城打柴,也不能出来收获庄稼,城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时有老人孩子饿死,就连守城将士也是三餐难继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4 20:47:06 +0800 CST  
【正文】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连饭都吃不饱,士气又从何而来呢?当初陈乔、张洎二人提出“坚壁清野,拒城固守,以疲宋军,使之知难而退”的计策,如今终于应验不爽,只不过陷入补给危机的却是据城固守,作茧自缚的南唐。

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用不着宋军发动进攻,南唐自己很快就得崩溃。这一点,李煜应该也是心知肚明的。

事实上,南唐之所以能以一孤城顽守至今,并不是南唐君臣上下齐心协力,军民同仇共忾的结果,而是托了赵匡胤和宋军主帅曹彬的福。

一年前,曹彬等人向皇帝辞行时,赵匡胤当面告诫说:“平定江南之事,朕全权委与卿。切记要严明军纪,广施恩信,力促江南主动投降,千万不可急于攻城,残害百姓,滥杀无辜。”

对皇帝的良苦用心,曹彬是有着充分理解的,当初他以监军身份随王全斌灭蜀,亲见主帅纵使三军劫掠百姓导致蜀地大乱,朝廷威信大失,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曹彬自然不想重蹈覆辙,皇帝可能会对老资历的王全斌网开一面,却不会对自己客气。

后来事实的发展充分证明,曹彬没有辜负皇帝大人的殷切厚望,他始终牢记最高领导的教诲嘱托,绝不急于攻破城池,而是一张一弛,急功一阵,缓攻一阵,每次缓攻时都要派人入城,劝说李煜认清形势早日顺服,以免涂炭一城百姓。

虽然李煜始终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抵抗到底,曹彬却始终保持着充分的耐心,坚持要把劝降进行到底,也就是曹彬的好脾气和耐心,换作别的将领恐怕早就按耐不住发动强攻了。管你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把你灭了!

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一直到了十二月下旬,赵匡胤再次拒绝南唐“乞师缓攻”的申请后,曹彬决定攻城,他向李煜下达了最后通牒:

“本月二十七日,城池必破,请国主早作计宜。”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4 21:35:23 +0800 CST  
@我是小村官 8008楼 2015-06-23 21:49:00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6-22 21:30:24
【正文】
南唐放出这些移动火药桶的时候,长江上的风向还是南风——这有利于处在上风处的南唐,但巨筏发射出去以后,还没抵达宋军舰队之前,南风突然变成了北风!
大风劲吹之下,无人操控的“火筏”停止了向前的冲锋,竟然掉转反向,向背后的南唐军队发动了逆袭!
这下朱令赟彻底傻了眼,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计到风向会突然逆转,面对这一毫
—————————————————
多谢多谢,啄木鸟越多,楼主越感谢。最近错误确实有点多,发现在电脑上码字确实不如在纸上写字来的踏实,特别是错字瞪着看好几遍硬是看不见,在纸上一下就发现了,如果配个秘书给专门校稿就好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5 10:17:14 +0800 CST  
@bjpbjpbjpc 8012楼 2015-06-24 17:28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时间:2015-06-24 13:13:54
金丰兄好久不来,热烈欢迎!要是按照以往的节奏,赵匡胤早就去地下报道了,只是近两三个月楼主更新速度明显放缓,所以他就很幸运地继续活跃在舞台上了……宋太宗的篇幅可能跟宋太祖差不多,后面的皇帝应该都会短于太祖太宗的篇幅。
仁宗的篇幅想短也短不了,因为他在位时间长,人气又高,在位期间的故事多,所以达到太祖三分之一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所有庙号为仁宗的皇帝中,宋仁宗应该是最名符其实的一位了,在“仁”字上留下了很多故事,让人不……
-----------------------------
@金丰1976 2015-06-24 21:09:12
关于仁这一点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一个皇帝铁血丹心,但却不去侵略别国,对内又侠骨柔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关键这样的皇帝实在难找。那退而求一,武功差些,没有征服世界的雄心,对国民好点,老百姓就烧高香了。我猜宋仁宗是天性善良,就算外星人给他装备一个集团军的热兵器,他也未必肯去对四邻开战。
-----------------------------
金丰兄和字母兄说的其实都有道理,别说我和稀泥哈。因为我们评价一个皇帝往往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宋仁宗天性善良是有诸多史料为证的,他在位期间从没有主动发动起战争(无论战争的性质),对士大夫的态度很温和很仁慈,不负他的“仁宗”庙号,在民间和上层的声誉很高,在位期间政治上比较清明,后代史书评价也是如此。

但宋仁宗确实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是耳根子软,没有定性,政策朝令夕改(很多当朝士大夫曾委婉批评过他),面对国家积弊无力革新,“庆历新政”一年四个月就无果而终即为明证;二是政治上太过保守,在位期间政治军事上碌碌无为(诚如字母兄所言),大家一直以为仁宗是北宋盛世,其实仁宗期间的经济状态和国力已经在走下坡路。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5 11:48:13 +0800 CST  
@涛声依旧的你 8002楼 2015-06-23 09:11:00
南唐真是悲剧,玩火攻居然烧了自己,倒霉到家,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
类似案例还真没太听过,一般火攻都是比较有把握的,要不说天不助南唐,李煜还亡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5 21:26:22 +0800 CST  
@bjpbjpbjpc 8027楼 2015-06-25 22:24:00

类似案例还真没太听过,一般火攻都是比较有把握的,要不说天不助南唐,李煜还亡啊!

-----------------------------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种事例,所以,中国有天人感应的说法。
—————————————————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句话又让我想起了后蜀那位自比诸葛武侯的王昭远,有时运气真的能改变命运,比如这次长江风向的突然改变。类似场景还有朱棣靖难时屡次在关键时候出现并扭转大局的风沙,看来天人感应之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6 07:30:49 +0800 CST  
【正文】

收到最后通牒的李煜害怕了,不得已之下,他决定牺牲一下自己的儿子,让次子李仲寓入朝作人质,但拖拖拉拉直到二十几号,曹彬也没见李煜把人质送出城来。

曹彬又一次派人进城催促李煜,并且主动做出了让步,承诺只要贵公子出城到我军营报到下,用不着到汴京去当人质,我军就可以停止攻城。

一个绝对的强者对随时可以决定对方生死命运的弱者,居然做出如此让步和承诺,曹彬的仁慈可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过李煜实在是一个顽固到家,迂腐透顶的昏君,在张洎等人的鼓动下,他竟然又产生了侥幸心理,认为金陵城池坚固,守了将近一年也没事儿,怎么可能你曹彬说哪天攻破哪天就能攻破?就算你宋军是天兵降临,我金陵城也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谁怕谁啊?

当然,这些都是李煜的心里话,他给曹彬的正式回复是我儿子的行装还没准备好,饯行宴也还没完,最早也要到二十七日那一天才能出城,麻烦您再等等吧。

要说李煜还真是蹬鼻子上脸,这种哄小孩的把戏真亏他能想出来,但这次大好人曹彬没有再让步,而是派人警告李煜一切没得商量,二十六日也不行。

对此,李煜的答复是——没有答复,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我就是要跟你们卯到底,要打就打吧!

至此,曹彬对李煜仁至义尽,既然不吃敬酒,就让你尝尝罚酒的味道吧!

对能否破城,曹彬心中十分笃定,最令他担心的是城破之后的事,越接近最后决战的时刻,曹彬的耳边越是不断响起皇帝反复叮咛自己的那句话:

“入城之日,勿伤城中人,若尤困斗,李煜一门切勿加害。”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6 20:49:34 +0800 CST  
【正文】

这可给曹彬出了一个难题,手下这帮虎狼之师在城外守了大半年,占尽优势却不能发力,很多将领早就按耐不住,多次请战都被自己摁了下去,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恶气,一旦放开攻城,数万将士杀红了眼,乱砍一气,伤及无辜,甚至屠城逞欲,发泄怒气,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到时候,自己这位主帅又该如何控制局面,又如何向皇帝交待呢?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距离预定攻城时间只有两天了。

大战在即,各营战士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糟糕的消息在宋军营中传开:主帅曹彬病倒了。

曹彬病了,病得还不轻,据说连床都爬不起来,更别说处理军务,指挥战事了。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时无帅”,主帅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病了,对全军上下的士气是一个不利因素,说严重点还是很不吉利的兆头。

潘美等一干将领心急如焚,急忙来到帅营中探视,准备给曹彬寻医问药。

看到诸将都到齐了,曹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诸位有所不知,我这病是任何药饵都难以治愈的。”

众人大大吃了一惊,听这话难不成是主帅得了绝症,要交代后事吗?心里正打鼓时,大家又听到了下半句话:

“只要诸位宣誓,城破之日不妄杀人,我的病马上就会好了。”

潘美等人恍然大悟,原来主帅得的是心病,是担心我们驭下不严,士兵妄开杀戒。既是心病,医治又有何难?大家立刻摆香设案,指天盟誓,说了一通破城之后绝不滥杀无辜,烧杀掳掠,惊扰百姓,否则就天打五雷轰之类的赌咒。

一番仪式下来,果然赛过灵丹妙药,主帅曹彬立刻百病全无,彻底放心,跳下床来跟诸将着手部署攻城事宜去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6 21:29:45 +0800 CST  
【正文】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这恐怕是宋军平定各地割据政权中最轻松的一次决战了,轻松到各类史料中都找不到战斗过程的详细记载。事实上,这是一场实力悬殊,完全不在同一级别上的较量,楼主即便想要描写地精彩激烈一些也有心无力。

经过大半年的围而不攻,固若金汤的石头城已经成了一捅就破的纸糊城,宋军一鼓作气,只用半天时间就拿下了城池,城内各处抵抗也很快被平定。

就在宋军攻城时,皇宫内的李煜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他命人堆积了很多木柴,想要效仿当年李筠、李重进造反兵败时赴火自焚的悲壮举动,带领后宫佳丽和举家老小为国捐躯,到九泉之下一家团圆。

可是看看小周后等人雨打梨花一般的美丽姿容,想想自己刚过四十,正值盛年,又不甘心就此了结自己年轻的生命。犹豫再三,李煜又失去了自杀的勇气。

罢了,罢了,一切都是命,事到如今,死又有何用?活一时算一时,听天由命吧!

李煜的选择无疑是懦弱怕死的表现,值得所有男人强烈鄙视,但考虑到李煜此后取得的文学艺术成就,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欢呼雀跃的举动。

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勇敢的男子汉和刚烈的亡国君,却多了一个名垂千古,百世流芳的词中帝王,李煜将在历史这个舞台上改头换面,演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为我们奉献真正精彩的表演。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宿命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6 22:25:22 +0800 CST  
@睡觉呼噜威震天 8034楼 2015-06-26 16:14:00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又让我想起了后蜀那位自比诸葛武侯的王昭远,有时运气真的能改变命运,比如这次长江风向的突然改变。类似场景还有朱棣靖难时屡次在关键时候出现并扭转大局的风沙,看来天人感应之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

@bjpbjpbjpc2015-06-2609:35:13

朱棣靖难夺取皇位成功还真的不能完全归于偶然
—————————————————
两位都有道理,也都符合历史实际,不过是突出强调问题的某个方面,总体还是字母兄分析更到位。呼噜兄,你那句“虽曰人力,岂非天命”,如果换成“虽曰天命,实乃人力”可更现实一些,所谓“事在人为”嘛!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7 15:24:15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