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伤心的刺客 7866楼 2015-06-11 09:44:00
太监了
—————————————————
朋友是在说楼主吗?楼主虽然龟速,暂时还没太监哈,欢迎常来监督检查。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4 19:24:06 +0800 CST  
【正文】

基于这种考虑,赵匡胤授意李从益回国去做李煜的思想工作,同时向金陵城下的宋军统帅曹彬传达指令,让他暂缓攻势,等待李从益此行结果。

赵匡胤虽在数千里以外,但他对整个形势的判断和对李煜心理的把握一点也没有错,李煜之所以坚持抵抗,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着想,他不是那些生性坚强,凭着一腔热血勇敢战斗,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的英雄。

为了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务,李从益也是蛮拼的,他在李煜面前大谈赵匡胤的英雄气质,帝王风范,还透露给李煜说大宋皇帝已经在汴京为他准备了豪华住所,吩咐前线将士不可屠戮无辜百姓,不可伤害自己性命。

李煜本来就对守城信心不足,现在弟弟带来了赵匡胤保全荣华富贵的许诺,他禁不住心动了,他相信自己的弟弟绝不会坑自己的,种种证据表明如果自己认清形势,主动投降,完全可以获得宽大处理,远比负隅顽抗最后城破人亡的结局要好得多,他暗暗做出了降宋的决定,准备跟对方谈谈条件。

眼看赵匡胤的心理战术就要奏效,和平解放金陵即将成为现实,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搅局的人出现了,打破了赵匡胤的美好愿望。

不用我说,估计大家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个人正是死硬抵抗派头子张洎。

张洎看出了李煜的动摇苗头,赶紧冲着李煜吹起耳边风,他大肆鼓吹金陵城池如何如何坚固,如何坚守六个月牢不可破,宋军如何拿自己无可奈何,最终激励李煜说,只要坚守下去,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在张洎的鼓动下,耳根子软到不行的李煜立马又动摇了,在投降和坚守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虽然这是一个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梦想,可李煜决定冒一次险。

事情传到汴京,赵匡胤十分气恼,好你个李煜,你还真把自己当颗葱了,若不是我不想伤及无辜,就凭你们还想顽抗到底?呵呵,只要我大宋全力进攻,不出三天包管城破人亡,现在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朕就给你们一点颜色瞧瞧吧!

皇帝发怒了,后果一定很严重,可还没等他正式发飙,战场形势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润州失守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4 20:42:56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二章 首鼠两端

润州(今江苏镇江)是金陵的东面门户,也是把守长江下游重要渡口——瓜洲渡的南面重镇,虽说宋军主力并没从这个方向发动进攻,但宋廷的盟友吴越恰恰位于南唐的东南,进攻方向直指润州,他们的意图是与宋军从东、南、西三面合围,最后会师金陵。

对润州这个战略要地,李煜还是非常重视的,在守将的人选上尤其花了一番心思,他把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刘澄的人。

刘澄,时任南唐侍卫都虞侯,具体生平不详,军事能力不详,战绩也不详,惟一清楚的是他曾在李煜当太子的时候给他当过跟班(专业术语叫“藩邸旧臣”),因此深得李煜信任,提拔担任了润州留后,全权负责润州军政防务。

刘澄前往润州赴任时,李煜亲自为他饯行,深情表达了殷切期望:“卿本不该离我身边,我也不舍得与卿分别,但国家危难之际,除你以外,其他人我都不放心啊!”
要是只听这句话,一口一个卿,叫的个亲热肉麻,绝对是一对热恋男人在依依惜别,就差吟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种经典诗词了,难不成李煜还好断袖之癖?

此情此景,刘澄也被深深感动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一发不可收拾,感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使劲哭。

可惜刘澄没有李煜那样的文艺天赋,哭了半天也说不出啥煽情的话,哭完之后就回家收拾行李,把金银财宝全部打包准备出发。

旁边有人很是好奇,就问他:你这出去打仗十有八九是一去不回了,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刘澄闻言慷慨答道:“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皇帝所赐,而今国家有难,我刘澄怎可吝惜钱财?理当散尽家财,激励将士报效国家,以图功业!”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4 21:17:43 +0800 CST  
【正文】

刘澄的慷慨陈词很快传到了李煜耳朵里,李煜被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识人用人的高明眼光感到欢欣鼓舞:有此忠臣良将,何愁国家不兴?

但空发感慨的李煜并不知道,这位“为国散财”的刘澄跟那位“纸上谈兵”的皇甫继勋相比,就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而言基本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只不过刘澄的智商和演技要比皇甫继勋高明了不知多少倍,所以他骗李煜的时间要长得多,坑李煜也坑得更惨。

开宝八年八月,数万吴越军队抵达润州城下,开始安营扎寨,准备攻城。

这个时候,有人建议刘澄应该趁敌军立足未稳,营垒未成之机,主动出城攻击,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主帅刘澄却坚决拒绝冒险,他的理由是主动出击是有风险的,侥幸胜了还好,要是败了岂不被人给俘虏了?还是安全第一,等朝廷援军到了后再作计较。

刘澄放弃作战良机,确实很对不起李煜的信任,但李煜却十分仗义,听说好基友在润州被围,他不顾金陵城重重被围的恶劣局势,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守军中硬是抽调出八千兵马,由凌波都虞侯卢绛率领,奋力突破宋军围困,前往润州救援。

卢绛率援军顺江而下,在京口(今镇江市京口区)登陆,又跟围城的吴越军队一番激战。战斗中,吴越军的包围圈出现一道缺口,卢绛窥准时机,终于率军从缺口闯入城中。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4 21:26:17 +0800 CST  
@仇小楼 2015-06-15 09:56:44
@低首神龙狄飞惊 7346楼 2015-05-04 21:24:00
【正文】
刘伟的判断本没有错,这位好朋友确实与他交情深厚,也确实与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可他却高估了这位朋友的道德水准,并且忽略了他的一个特殊身份,对这位朋友来说,但为了实现自己私人的目的,朋友的利益是完全可以牺牲的。
刘伟的这位好朋友叫雷有邻,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人物,史书上并没有他的个人传记,但他的父亲和兄长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官......
-----------------------------
兄弟火眼金睛!楼主这一核对还真的是中间漏了一段!估计大部分朋友都被这位雷有邻和下面的情节给牵着“拐弯”了,根本没注意到这节“漏洞”,晚上回家一定补上。感谢帮忙捉出这么一条“大虫”,希望兄弟常来指教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5 11:09:51 +0800 CST  
@我是封印大师 2015-06-15 14:18:24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累赘,该讲的不讲,不该说的说一大堆,人人都知道的废话就不用展开大幅论述,如果要出版,需要大量删减增补,我认为每个朝代开国的时候最有意思,因为人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书开篇却在大量论述政治斗,很少写战事战况战术,都是几笔带过,这是与明朝那点事的最大差别,有时候看的人瞌睡,希望楼主注意这几点。
-----------------------------
@三皇五帝七星九极 2015-06-15 15:43:27
明朝开国和宋朝开国区别很大滴,这个大神应该知道,赵匡胤是靠兵变,一夜之间从大将变皇帝,老朱是农民造反,浴血奋战十几年得天下,宋朝消灭那些割据政权没啥劲,什么南唐后蜀南汉荆南都是群臭番薯烂鸟蛋,根本没有激烈反抗就从了,真正精彩的战事都在以后在跟辽夏金元打,打了上百年。
-----------------------------
封印大师批评的有道理,篇幅过长确实是本文一大毛病,楼主首次写此长篇缺乏足够驾驭能力,正如前面朋友所言,楼主想要呈现一个更全面的宋朝给读者,所以在史料取舍上有失繁荣,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导致有过于冗长之嫌。

至于军事战争,跟明月及其作品相比,这本就不是楼主特长,但楼主并非刻意回避,而是如三皇大人所说宋初的战争缺乏实力相当的惨烈战事,大部分是一边倒的压倒优势,这点还不如当初后周跟南唐争夺淮南的战役,唯一例外就是打北汉的太原,楼主还是着墨不少的。

关于赵匡胤的用兵特点楼主在他去世前会进行总结,至于对宋军战术战略的系统分析(类似明月对明军的分析),楼主一定会写到,只是会放在宋太宗期间,通过跟辽的全面战争来描述(因为宋初消灭割据政权的战争不足以透视宋朝的军事体制和作战思想),届时还望封印大师多多指点。

封印大师提到的这几点建议,楼主一定虚心吸取,在后面逐步加以改进,再次表示感谢!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6 08:03:28 +0800 CST  
@仇小楼 2015-06-15 11:14:03
@低首神龙狄飞惊 7499楼 2015-05-15 21:09:00
【正文】
徐知诰之所以沿用被人使用过多次的国号,目的是标榜继承大唐国祚,虽然南唐连后唐的实力都不如,但为了表明诚意,他还是做了不少表面功夫,包括把自己的名字从“徐知诰”改成“李昇”,因为只有姓李,国号为唐,才能证明自己是李唐的正统传人。
有人可能会奇怪,姓氏是父母给的,先天注定,怎么可以像名字一样,自己说改就改,难道就不怕自己的老爹......
-----------------------------
不得不佩服兄弟的眼神!经多方查证,应该是李昪,“昇”(音biàn)与“昪”字形十分相近,意思并不相同,楼主误认为是“李昇”并且一直没有发现这个错误(看来其他朋友也没注意),还好兄弟指出,楼主要在底稿上全部修正。前面楼主还犯过类似错误,把宋初名臣“王溥”打成了“王簿”,而楼主在网络上发现,在“王溥”、“李昪”这两人姓名上犯错误的不在少数,以后在复杂的人名上一定要加倍注意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6 13:04:09 +0800 CST  
【正文】

按理说,友军来援守城的将领应该高兴才对,可刘澄心里却高兴不起来,这位仁兄不是嫌援军少,不足以守城和反击,他是觉得这些援军太多,来的太不是时候,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踏踏实实守城,更别提什么“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之类誓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了。

事实上,吴越军来了没几天,刘澄就已经派人与对方暗通款曲,准备时机成熟时来个弃暗投明,举城纳降。可关键时刻,李煜居然派来了援军,援军居然突破了围困,新来的卢绛居然打算跟自己齐心协力,顽抗到底,这不是破坏自己的投降大计吗?实在可恶至极!

且慢,谁知道这个卢绛会不会是李煜派来监视自己的耳目?想想不久前皇甫继勋的悲惨下场,刘澄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一定把这个碍事的卢绛赶走,把投降大业进行到底。

不久后在与卢绛的一次交谈中,刘澄说了这样一番话:

“金陵城被围大半年,形势一天不如一天,迟早是会守不住的。如果都城都失陷,咱们死守这里又有什么用处呢?”

刘澄不敢直接提投降的事情,他想拿这句话来试探卢绛的态度。

卢绛可没刘澄这种心眼儿,虽然作为主帅说出这种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有些过分,但他知道刘澄说的未必不是事实,不管是金陵还是润州,恐怕都逃不过城池失守的命运。

经过片刻沉吟,卢绛回答道:“你是润州守军主帅,无论如何都不能弃城逃跑,赴汤蹈火的事情就由我一人来承担吧!”

这位突围而来的将领再次选择了突围而出,并再次取得成功。一月之间,在重重围城之中一进一出,数万吴越军队拿他无可奈何,这位卢绛也算是一名能突能战的勇将了,只可惜遇见李煜这种胆小懦弱的皇帝和刘澄这种贪生怕死的主帅,终于没能有什么用武之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6 20:22:35 +0800 CST  
【正文】

如愿以偿赶走卢绛后,为了做通守城将领的思想工作,刘澄召开了一次全体将士大会,发表了激情演说:

“澄守城数旬,志不负国,事势如此,须为生计,诸君如何?”这意思是大家该给自己找条活路了。

将士们听了主帅这番话,更觉前途惨淡,很多人忍不住悲从中来,开始放声哭泣,人群发出一阵骚动。

刘澄是个胆小鬼,却也是个聪明的胆小鬼,他看事情有戏,立刻装出一副“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到伤心处”的悲戚模样,跟着大家一起痛哭,一边哭还一边继续煽风点火:

“我刘澄受皇恩浩荡,岂不更胜诸位?况且父母老小都在金陵留为人质,若有异心不但有负皇恩,父母妻儿也将受到连累,背上不忠不孝之名,但我相信大家不是不尽力守城,只是敌我实力太过悬殊,实在无法抵挡啊!”

肯定完大家的主观努力后,刘澄又补了一句:“诸位难道忘了楚州城的教训吗?”

这是一句威力极大的话,刘澄所说“楚州城教训”一事,我们前面也讲过,当年后周伐淮南曾在楚州遭遇南唐守军顽强抵抗,名将张彦卿死不投降,最终壮烈捐躯,城池失陷后,周军为泄愤竟对楚州进行了屠城。

楚州守军是为国尽忠,死的壮烈,死的光荣,却被刘澄用来当反面教材吓唬手下,实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这招举动虽然无耻,却实实在在收到了震慑军心的效果。

或许是李煜的昏庸无能让将士们失去了耐心,或许是眼前的危急形势让他们感到了威胁,或许安享太平久无战事的让他们不复当年的勇气与血性,面对忠诚还是性命,坚守还是投降的单项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6 20:53:29 +0800 CST  
【正文】

开宝八年九月初九,刘澄率守城将吏主动请降,润州平定。

一心只想投降从未想过抵抗的刘澄终于以他的聪明才智、高超演技和厚颜无耻,配合自己的敌人实现了不动一刀一兵,和平解放润州的壮举。

与那位顽抗不屈,满门战死沙场的李雄,还有一心投降却智商低下,演技拙劣,最后尸骨无存的皇甫继勋相比,刘澄要识时务的多,也狡猾的多,甚至可以说是“结局圆满”,但当他辜负李煜重望,从未真心抵抗时,当他携带金银财宝,准备投降敌军却声称散尽家财以图勋业时,当他为了一人苟活性命将父母老小抛诸脑后不管不顾时,用“不忠不孝”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他的无耻。

人,无论如何总是要讲一点仁义道德的,但刘澄却做绝了这一切。

刘澄投降,润州失守,最愤怒伤心的当然是李煜,但他没有心情和时间去咒骂这个让自己欲哭无泪的无耻叛徒,现在的金陵城被宋军四面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一座,最后的希望朱令赟缩着乌龟头,屡求不应,李煜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算天天求神拜佛念经,西天佛祖大人和东方玉皇大帝也没派天兵天将拯救自己这个虔诚信徒,李煜算是看透了什么牛鬼蛇神都不靠谱,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来。

可问题在于李煜既不想投降,又没实力抵抗,以他写惯了春花秋月的脑袋瓜根本想不出来什么像样的应对之策,只能干着急。关键时刻,狗头军师张洎再次挺身而出,给李煜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乞师缓攻。

“乞师缓攻”只是比较文明的书面说法,通俗地讲是哀求敌人下手轻一点、慢一点,暂缓进攻。既然是缓攻,那就意味着不是彻底求饶,主动投降,也不是双方停火,恢复和平,而是一种比较天马行空,很有创意的想法,好比两个仇敌打架,强壮的人牢牢掐住身体软弱的那个人脖子,随时可以将对手置于死地,这个时候对手却告饶说:“大哥,求您高抬贵手让我休息下喘口气儿,等恢复力气之后再和您继续打。”

张洎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在他看来,以南唐的实力加上自己谋划指挥,还是完全可以和宋军一较高下的,只是现在宋军逼得太紧,惟有以“乞师缓攻”为名拖延一下攻势,才能为自己积蓄力量反击赢得时间。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6 21:42:42 +0800 CST  
@仇小楼 7933楼 2015-06-16 22:56:00
回国劝降的应该是李从善吧?咋变成李从益了?
—————————————————
又晕,,,,楼主最近脑袋一团浆糊啊,李从益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这笔误大了,以后一定多多注意,多谢小楼兄弟纠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7 16:19:46 +0800 CST  
@bjpbjpbjpc 7946楼 2015-06-17 22:05:00

那是几岁序齿呢?宋史杜太后传明确记载生匡济,匡胤,匡义,匡美,匡赞五子,但没说匡济,匡赞几岁夭折,不知道他俩序不序齿?

-----------------------------

这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全看家族长辈的取舍。有的时候,由于孩子不受重视和宠爱,长到近10岁夭折也不序齿,但如果孩子极受长辈或父亲的宠爱,没几岁就夭折的都序齿。比如清朝顺治帝和董鄂妃所生的的孩子,由于母亲极其得顺治帝
—————————————————
字母兄果然知识渊博!楼主只知道开国皇帝一般会往前追封三代,兄弟姐妹也跟着追封王或公主,对序齿之说一无所知,可见知识面窄,还要向兄台多多请教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8 15:30:48 +0800 CST  
【正文】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自欺欺人,痴人说梦一般的把戏,对手是如此强大,只要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你置于死地,你又凭什么资本去说服对方放缓攻势,留给你喘息之机呢?

但病急乱求医,现在大家无计可施,既然有这么一招,就权且试上一试,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李煜同意了张洎的计策,并根据张洎的提名建议,选定了两个人担当这一重大艰巨的历史使命。

张洎推荐的使者一个叫徐铉,一个叫周惟简,眼前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被挑选出来出使去完成让对方“缓攻”的艰巨任务,两个人的能力素质必定非同一般。

首先认识一下南唐首席外交谈判专家——徐铉。

徐铉,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时任修文馆学士承旨,其文学才华即便在才子辈出的南唐也是数一数二的,但他最突出的特长还不是书面协作能力(写文章),而是口头表达能力——辩论。

据说徐铉和人聊天时完全用不着打草稿(连腹稿都不用),谈什么都是张口就来,没有什么不敢涉足的领域,每次都高谈阔论,侃侃而谈;辩论时则有理有据,逻辑缜密,言辞锋利,不把对方侃晕驳倒绝不罢休,堪称江南第一辩才,由此深得李煜的赏识。

除了口才一流外,这位辩论大王还很有个性,由于李煜笃信佛教,喜欢和别人谈论佛法,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很多并不信仰佛教的南唐大臣也转行研究起了佛经,找机会跟皇帝交流学习心得,皇帝面前那位超级红人张洎就是因为佛经讲的好才被李煜提拔重用的,但徐铉却是一个例外,他对佛教很不感冒甚至是反感,经常因此与别人发生口角,当然以他的辩才,一般都是对手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如果你据此认为徐铉同志是一位无神论者,那就要失望了,他坚决抵制“佛教”这种“舶来品”,却信仰中国土生土长的神鬼之说,很有爱国主义风范。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8 20:34:03 +0800 CST  
【正文】

介绍完徐铉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南唐谈判团的另一位代表——周惟简。

周惟简的名气不如徐铉大,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道士,但他不是全职道士,因为对古典名著《周易》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周惟简曾经以以布衣身份担任过皇帝的讲官,专门给李煜讲解《周易》,李煜为表示感谢就赏给他一个官做。

周惟简本人对官场倒是不太感兴趣,所以在宋唐战争爆发前他就已经退休养老了,但张洎突然想起了这位赋闲在家的老道,向李煜强力推荐了他,理由是“惟简有谋略,可以谈笑弭兵锋”。

这是一个十分无厘头的说法,周惟简的主攻专业是《周易》,主要特长是修道讲经,虽然历史上不乏精通政治军事谋略的道士(比如李世绩),也有从《周易》中领悟军事思想的将领(比如俞大猷),但周惟简却从未表现出有一丝政治、军事或外交一方面的才华,张洎毫无依据断定他“谈笑间弭兵锋于无形”,把如此重任悉力委之,真是儿戏至极,也只有李煜这样的皇帝才会天真地接受他的意见。

临行前,李煜亲自接见了两位勇士,他首先向徐铉表示为了你的人身安全着想,我已经决定你们出发后,我就下令不让上游的朱令赟来救金陵了。

徐铉十分纳闷,这京城都被人围了大半年,危在旦夕,朱令赟的水军是惟一的外援,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他当即向李煜提出了质疑:

“我此去汴京,未必能成功排解纠纷,您可千万不要阻止援军前来啊!”

李煜接下来的回答更让人哭笑不得,他忧虑地说:

“我们刚刚提出熄火停战,重归于好的请求,又要召兵入援,岂不是自相矛盾,显得我们太没有和平诚意了,万一宋廷发怒,你们两个的处境岂不是危险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8 21:19:14 +0800 CST  
【正文】

李煜细致入微的考虑让徐铉十分感动,但现在国家危难,哪有时间去顾及自己一个人的生死利益呢?为了打消李煜的顾虑,他慷慨表示:“陛下要以社稷大计为重,将臣等置之度外!”

看到徐铉的表现,联想到此行结果难测,前途未卜,李煜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虽不是一个明辨是非的皇帝,但在大厦将倾之时却也体会得到臣下的一片赤胆忠诚,除了感动的泪水,这位多愁善感的皇帝已经想不出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肩负着南唐上下的期望,徐铉和周惟简踏上了北上路途。一路之上,徐铉没敢浪费宝贵时间,他日夜思考到了汴京见到大宋皇帝后应该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发问质疑,如何应答辩解,脑子里不知打了多少遍稿,台词对白都背的滚瓜烂熟,就等着到宋廷一展身手,靠自己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消弭兵锋,保全国家,挽狂澜于既倒了。

不久后,赵匡胤在汴京的皇宫里接见了远道而来的两位使者。

对于两人的底细和南唐的意图,赵匡胤洞悉无疑,他根本没有和对方谈什么“缓攻”的兴趣,但出于外交礼仪的需要还是亲自接见了两位使节。

行礼完毕后,一号辩手徐铉毫不怯场,他来了个先发制人,站在朝堂上向着赵匡胤高声说道:“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言语之间,底气十足。

听到这句话,满朝文武暗自捏了一把汗,他们倒不是担心徐铉的表现惹怒了皇帝,而是担心自己的皇帝应付不了这位能言善辩的谈判代表,早先就有大臣提醒赵匡胤说徐铉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让他好好准备应对之策,以免被对方驳得下不了台。

赵匡胤却只是淡然一笑,我自有应对之计,你们无需担心,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吧!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8 21:38:10 +0800 CST  
@一抹泪光诉尽百 2015-06-17 18:15:59
曹彬灭唐和伯颜灭宋哪个手段好?楼主元朝开国功臣和亡国权臣都叫伯颜是同一个人么?
-----------------------------
看到已经有几个朋友回复兄弟了,北宋灭南唐的难度确实跟元朝灭南宋的难度相差甚远,北宋灭南唐满打满算不过一年多,元朝灭南宋前后可是用了几十年。

北宋灭南唐的统帅是曹彬,元朝灭宋的统帅是伯颜,从战争结局和统帅角色来看两人无疑都是成功的,但如果从手段来看,其实两人都不是作战战略的制定者和决定战役结局最关键的人物。北宋灭南唐毫无疑问赵匡胤是战略制定者,曹彬是前线总指挥,伯颜灭宋的战役规模更大,规格更高,这一点他要胜于曹彬,但灭宋最关键的人物另有其人——“汉奸”张弘范,伯颜正是采纳他的一系列意见,才得以成功拿下数年难下的襄阳(这是元朝灭南宋最关键一战),但曹彬和伯颜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诏谕伯颜“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

至于兄弟所说的两个伯颜,显然不是同一人,如你所言两人一个是开国功臣,为统一天下立下绝世功勋,一个是权臣罪臣,把元朝折腾地元气大伤,他们中间差了几十年,两人除了都叫伯颜,没有其他相同之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9 12:59:07 +0800 CST  
@心向善福将至 2015-06-16 22:06:15
写得很好,值得一读,不知何时写到南宋
-----------------------------
多些朋友鼓励和支持!楼主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更新速度慢了,对不住各位支持的朋友。等下半年最晚明年初一切恢复正常,楼主一定加快进度,南宋距离可能还远些,不过北宋的故事同样精彩,就好比想了解一个人四十岁以后的故事,最好从他四十岁以前的生涯,所以欢迎朋友常来批评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19 17:33:51 +0800 CST  
@bjpbjpbjpc 7962楼 2015-06-19 11:04:00
@cg4 2015-06-09 07:57:02
想不到潘美这么骁勇。楼主辛苦!
-----------------------------
@bjpbjpbjpc 2015-06-09 09:12:57
真实的 历史 与《杨家将演义》是两回事。
-----------------------------
@我是小村官 2015-06-19 10:18:04

—————————————————
宋初类似的事情还有,就是友军支援的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友军有难,无论如何都要去支援,但真实的战争未必如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杨业跟潘美的关系后面还会讲到,潘美不是有意陷害,但作为主帅他在战术执行和配合上是有责任和失误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0 11:25:08 +0800 CST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粽”粽情快乐!】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0 18:48:26 +0800 CST  
【正文】

二人正式见面,甫一交锋,徐铉开口就说对方师出无名,也算直击要害了,这让赵匡胤来了兴趣,他很想看看这位江南第一辩才有多大本事,于是让徐铉上前说话。

看到大宋皇帝对自己以礼相待,态度温和,言辞客气,徐铉胆子更壮了,心态更放松了了,讲的是眉飞色舞,唾液横飞,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又犹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打了一个自认为精彩的比方:李煜以小国事大国,好比儿子侍奉老子,儿子没有过错,当老子的怎么能说打就打,诉诸暴力呢?

徐铉这个比方确实很巧妙,因为就打南唐这件事来说,宋朝本来就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没有什么道义可言,无论谁都很难反驳。

赵匡胤没有打断徐铉,直到对方口干舌燥,停止了演说,然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徐铉彻底闭上了嘴巴:

“既然你说李煜待朕如以子事父,那你觉得父子之间可以分成两家吗?”

徐铉顿时哑口无言,他原本以为赵匡胤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莽武夫,几下就能被自己这三寸不烂之舌搞定,却完全没料到对方只用一句话就噎得自己说不出话来,他终于领教了赵匡胤的厉害,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话在精而不在多。

眼见徐铉哑了火,另一位使者周惟简站出来了,这位仁兄反应还挺快,没有班门弄斧发挥自己“谈笑弭兵锋”的可怕实力,而是呈交了一篇奏表。

这篇奏表是李煜亲笔创作的,他在奏表中狂拍赵匡胤一通马屁,什么王师、明主、圣君之类的词汇不绝于耳,最后委婉表示请大宋放一条生路,自己愿意退位养病,不问政事。

看完这篇辞藻华丽,情谊哀婉却空洞无比的上表,赵匡胤又用一句话打了发周惟简:

“李煜文笔甚佳,不过朕实在搞不懂他这封上表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谈判是没法谈了,缓攻更是不可能,饶是徐铉、周惟简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两人只好灰头土脸地返回了金陵。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20 20:33:57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