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宋朝时检查视力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却十分实用,只用考官一只手就可以搞定,用不着看满是密密麻麻大小字母的视力表。负责检查视力的官员伸出不同的手指,让应募者站在二十步以外进行肉眼识别,每次都能看清楚是几根的就算是合格。

如果你能顺利通过这三关的重重考验,恭喜你闯关成功,禁军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剩下的就是分配到哪支部队的问题了。

与政府公务员、国企职工相类似,禁军系统里既有油水十足,前途广阔的单位,也有不受重视的清水衙门,不同单位的收入差距很大,其中“上四军”(番号为“捧日、天武、神卫、龙卫”)是禁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军俸收入最高,属于人人眼红的好部门,对应募者的身体规格要求也最高。

当然,决定你能够进入禁军哪支番号部队的并不是个人意愿,也不是考试成绩,而是海选环节的甄选标准——身高。所有应募成功的新兵蛋子都要根据身高,按照从高到低的不同档次,分配到从上到下不同档次的部队中。

分配原则也有一套比较严格缜密的标准,身高档次的区分大致是这样的:

1.75米以上的属于第一档,可以入选禁军“上四军”(这些全部都是精锐部队);

1.70-1.75米的属于第二档,选入禁军其他主力部队;

1.65-1.70米的属于第三档,选入禁军非主力部队;

1.65-1.60米的属于第四档,只能在最低规格的禁军中服役;

至于1.60米以下的属于不上档次不合格的级别,只能留在地方服役或者充任身份低下、俸禄微薄的厢军,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役,还不如去学武大郎去卖炊饼。

可见,对宋朝有志参军的男儿来讲,身高这一先天性指标决定了你在军队中的起点,也是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穿越到宋朝,也想和赵匡胤一样从军队发迹,不妨参照一下本标准,看看自己在禁军的起点如何。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0 20:03:47 +0800 CST  

第六十九章 制其钱谷


“削藩”并非赵匡胤这一代才开始,唐末五代时期,凡是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他们最终之所以都无一例外的失败,除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认知不全面。

综观五代时期有过削藩举动的帝王,大多从争夺兵权入手。这一出发点原本是没错的,毕竟藩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手握重兵,但他们却忽略了藩镇强大兵权的根源所在,或者即使认识到了却面临无计可施、无处下手、无力解决的“三无局面”。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藩镇也不是一年半载炼成的,他们强大的军队更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而是日积月累,历经数代奋斗的结果,而其不断积累的基础正是源自他们另外一项权力——财政权。

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有两个基本规律,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一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起起反作用。用这两个规律来解释藩镇的兴衰历程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通过前面我们对唐朝后期发展壮大的分析可以发现,藩镇一切权力的基础和来源都在于其财权,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彻底铲除藩镇这一顽固性肿瘤,将其危害和威胁性降到最低,就必须掐断他们的经济来源。

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三大纲领,正是看透了这一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0 20:38:02 +0800 CST  
@长孙延绪 2015-01-19 21:17:51
@落明清册 5790楼 2015-01-19 12:15:00
楼主写太祖第一代皇帝用了一年多时间,按照目前的进度,一皇帝一年时间,两宋王朝十八个皇帝,楼主至少还需奋斗17年才写完宋史,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19年差不多。
楼主,加油,看好你。
—————————————————
汗,从我娃出生写到我娃成人礼,不会吧lz...
-----------------------------
呵呵,长孙兄看来是刚当爸爸呀!我自己还真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万一太监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还好楼主的孩儿已经好几岁了,传宗接代任务已经完成。如果只能坚持写17年,得写到孩子大学毕业了,,,那时候自己年近半百,难道真的要把17年的精力投入下去吗?我还能坚持下去吗?如果没有经济回报,仅靠个人兴趣,实在是很困难……不敢再想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1 08:24:48 +0800 CST  
@低调的小哲 5730楼 2015-01-16 02:04:00
@低首神龙狄飞惊5727楼2015-01-1521:55

对“杯酒释兵权”系列剧作,史学圈内外人士都有着很高的评价,溢美之辞不绝于书。客观的说,在酒桌上谈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靠着喝酒夺人兵权这种事情,赵匡胤在历史上应该是始作俑者,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表现也确实对得起这些评价和赞美。

但是,作为一枚标准宋粉,我认为有一点也有必要认识清楚,那就是削弱藩镇尤其是夺其兵权一事的难度并非如
—————————————————
那个小号不知道怎么回事,登不上去了,电脑和手机都不行,这号码难道还有人盗不成?没意义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1 15:39:44 +0800 CST  
@超级奶爸噢888 5831楼 2015-01-21 19:59:00
楼主,有人喊你更新!
—————————————————
抱歉,今晚出门在外,可能无法更新了,只能明天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1 21:21:45 +0800 CST  
@天下任偶行 2015-01-21 23:21:24
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
-----------------------------
这句话楼主也听过,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但这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如果从数量、质量和知名度来看,南宋的名相确实不如北宋,但北宋的名将并不亚于南宋,特别是北宋初期(太祖太宗)和后期(哲宗徽宗),数量也是不少的,宋初主要是国内统一战争和对辽北线作战锻炼的名将,比如官方四大名将“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后期则主要是西线作战锻炼的名将(种氏、章氏、姚氏、曲氏),中期还有狄青。其实后来南宋的“中兴四将”,除了岳飞是自己异军突起,其他如刘光世是将门子弟(西军),韩世忠、张俊都曾经在西线作战,只是“弱宋”的印象被强化的厉害,让大家感觉宋朝除了岳飞狄青就没什么名将了。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08:41:02 +0800 CST  
【更新】

当时的中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金钱绝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财也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没有钱财、粮谷,你就没有办法招兵买马,也就没有能力打仗抢地盘,而大家之所以投靠你,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至少是没有人愿意饿着肚子跟你在刀口上舔血混日子的。

所以,在藩镇割据的时代,那些实力强大、气焰嚣张的重镇强藩往往是财大气粗的大富豪、大地主。这些武装大地主、大富豪用自己聚敛的大笔财富养起一支强大的职业雇佣军队,而这些军队反过来又对维持和扩大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恰恰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这些藩镇们的巨额财富又是如何获取的呢?

答案很简单,不是双手劳动得来的,而是和中央政府抢来的。

在唐朝,地方州县的财赋收入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孝敬给朝廷,称为“上供”,一部分留在地方自己用,专门术语叫“留使”或“留州”。

至于这两部分的比例,不同时期多有不同,但总体上能保证中央和地方都能共享财赋收入成果,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饿不着,各方都比较满意。

不过,这种大好形势到了唐朝后期开始发生了变化。

由于各地藩镇可以自己招募军队,他们不断地扩编海选,导致地方上的军队数量越来越多。这些职业军人属于募兵制的产物,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不种地不经商,不直接创造财富,他们吃的粮食、拿的军俸却一点都不能少。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20:25:44 +0800 CST  

对于这种情况,皇帝大人自然很不满意,但却无可奈何。毕竟人家节度使们个个财大气粗,手握重兵,兵强马壮,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要是真的撕破脸皮,兵戎相见,硬打硬拼,朝廷还真拿这些地方土豪们没什么办法。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地方藩镇与中央争夺财赋的行为更是愈演愈烈,除了截留赋税这一传统手段外,藩镇们还扩大丰富了掠夺财富的方式。

首先是朝廷设在各地方的“场院”,也就是各类采矿场、冶炼厂、伐木场、榷场等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相当于现在从事能源、有色金属、林场行业的央企下属单位),也成了藩镇积累财富的重要来源。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亲信部属担任这些企业的高管,逐渐取得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和经营权。企业创造的收入,除了按规定上缴定额利润外,其余的盈利全部由自己“笑纳”,交足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除了搞企业生产外,藩镇们还利用自己手中的闲置资金、廉价劳动力等优势拓展业务范围,从事“回图贸易”业务。

所谓“回图贸易”,其实就是搞长途运输贩卖,具体做法是派自己的亲信部将带领士兵到外地低价收购各类物资,然后以高价转卖到其他地区获取差额利润。

这种贸易业务,说白了其实就是贱买贵卖的商业行为,看起来与普通小商小贩或者民间商贸活动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差距却大了去了,其中关键就在于藩镇们的特殊身份。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20:37:34 +0800 CST  

五代时期各国的商税是十分苛重的,商税征收的对象就是从事商业行为的商人们。尤其是搞长途贩运的商人,每过一处关卡就要被官府课以重税,还经常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被重复征税,税负十分沉重,导致从事此类业务的成本居高不下,往往是辛辛苦苦辗转奔波,却赚不了多少利润,甚至大幅度亏本,搞得商贩们苦不堪言。

不过,这一点问题在藩镇们身上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征税的关卡是官府设置的,而各级官府又归节度使管辖,他们自然不敢对上级领导开办的“贸易公司”征税,所有货物物资一律免税,大开绿灯放行。这样一来,藩镇贸易公司就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高额的利润。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藩镇们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偷税漏税,将原本应该由朝廷征收、中央与地方分成共享的商税全部转移到地方藩镇们自己手中,朝廷的收入自然会大幅度缩减,有时甚至全部落入藩镇们自己囊中,朝廷连一分钱都拿不到。

另外,这种行为还是一种行业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藩镇们凭借免税特权和不公平竞争来挤垮民间商业力量,形成市场垄断。

通过以上种种手段,藩镇们事实上把持了地方的赋税收入。粮赋也好,商税也好,专卖及企业创收也好,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如何分配,已经不是朝廷说了算,而是藩镇们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想留多少就留多少。

堂堂的中央政府居然要看地方藩镇的脸色,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无论何时何地,没有实力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20:57:44 +0800 CST  
官家又让大家开眼了,这可是你的专业领域,说起来是如数家珍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22:44:36 +0800 CST  
@低调的小哲 5841楼 2015-01-22 12:16:00
@低首神龙狄飞惊5837楼2015-01-2208:41

@天下任偶行2015-01-2123:21:24

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

-----------------------------

这句话楼主也听过,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但这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如果从数量、质量和知名度来看,南宋的名相确实不如北宋,但北宋的名将并不亚于南宋,特别是北宋初期(太祖太宗)和后期(哲宗徽
—————————————————
官家又让大家开眼了,这可是你的专业领域,说起来是如数家珍啊!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2 22:45:35 +0800 CST  
@涛声依旧的你 5855楼 2015-01-23 06:56:00
没这么复杂吧,说的就是五代的事儿,不都是事实吗,用不着借古讽今,不过高速收费话这千还挺有讽刺意义!
—————————————————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古代的各种乱象在今天都有体现,有的甚至成为公开合法,比如丹帆兄说的这个收费站问题,人人都知道是”抢钱”:此路是。。。此树是。。。要从此。。。留下买。。说我打劫??没看见吗?收费还贷,我的地盘我作主!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11:13:54 +0800 CST  
@落明清册 2015-01-19 11:17:06
话说宋太祖释武将兵权,是不是有点猴急了,因为直到赵二代的赵光义,宋朝仍然与北汉、辽、西夏频繁发生战争,武将仍大有用武之地;还是释的只是部分对皇权威胁比较大的武将?
对于藩镇,也不只收兵权,还收财权和司法权。藩镇的支郡,直属于中央,不再受节度使节制,又收地方乡勇于禁军,强中央弱地方。这样一搞,藩镇基本变成了有名无实,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所以宋朝虽然还有节度史,但已经变成了一种荣誉性的虚衔,......
-----------------------------

其实太祖释兵权的措施还是比较温和的,节奏也比较缓慢,前面咱也介绍过对禁军将领,主要是罢那些在禁军中有深厚人脉的功臣宿将,换了一些资历较浅的将领。罢藩镇的兵权也讲了,只是罢前朝老藩镇的权(还是因为他们资历厚,对中央威胁大),而且只是罢了老藩镇中的一部分,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不少藩镇的。别的不说,石守信等这些被解除兵权的禁军将帅有的就出镇地方,在所镇地方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至于西边、北边的边界上,各种形式的“藩镇”依然存在,既有节度使,也有观察使、刺史,他们都是由武将担任,财权、兵权都有,甚至可以自募爪牙,后面楼主还会详细讲到。

清册兄后面关于罢藩镇的措施还是很到位的,财权、司法权、人事权都涉及,楼主接下来马上就会写,这些内容全都赞同兄台的意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14:34:53 +0800 CST  
@低调的小哲 5861楼 2015-01-23 13:23:00
@说不尽的宋朝5844楼2015-01-2217:15

@低首神龙狄飞惊5837楼2015-01-2208:41

@天下任偶行2015-01-2123:21:24

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

-----------------------------

这句话楼主也听过,大家都喜欢用这种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但这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如果从数量、质量和知名度来看,南宋的名相确实不如北宋,但北宋的
—————————————————
文彦博、韩琦、富弼一干人等,年轻时也都是杰出人物,政治、外交或军事也算有些才干,可惜到熙宁年间,却成了保守派,再无进取之心,到底是立场问题,年龄问题,还是利益问题?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19:29:06 +0800 CST  
【更新】

针对上述局面,唐朝五代的不少帝王也曾经试图去改变,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却都是收效甚微。

事实上,藩镇这种把持地方财权的行为在大宋建国之初,与五代时期一样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那些老资格的藩镇和新生代节度使们(比如两次“释兵权”事件中的那些功臣宿将和地方节镇)都认为这是前朝惯例,习以为常,什么留州、什么回图贸易、主场院之类的行为,个个都没少干,就连赵匡胤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情况也是允许甚至纵容的,并没有急于强行禁止。至于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出于安抚前朝故旧藩镇和功臣宿将的需要。

但是赵匡胤绝不会对这种行为和现象始终姑息,在对藩镇们的削弱改造计划中,收财权与收兵权一样,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只是一个时间早晚和顺序先后的问题而已。

果然,从乾德三年开始,在已升任宰相的赵普谋划建议下,赵匡胤开始实施削夺藩镇财权的一系列措施。

这年三月,朝廷下诏要求各州除计划内的经费开支外,其他所有的金银布帛全部上缴,送往朝廷,任何人不得侵占留用。

当然,仅凭一纸诏书就想破除延续百年的陈俗陋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朝廷的各项制度规定,地方各州官员们肯定不会自动自发地乖乖执行,他们会明里暗中耍花招,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抵制或者打折扣执行。

赵匡胤对此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早就制定了另外的配套制度,来确保朝廷政令的有效执行,这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转运使的设置。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20:52:17 +0800 CST  

“转运使”这一官职起源于唐朝,最初是朝廷根据特殊需要(一般是军事或经济需要)任命的负责办理一道或数道(“道”是唐朝一级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省)财计事务的临时性差遣,事情办完之后就罢免,并非常设性职务。

宋朝建立之后沿袭了这一做法,在大宋平定叛乱、削平各国的统一战争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任命,比如任命某某为随军转运使、随驾转运使、某某道转运使等等。

宋初这些转运使的任务无一例外都是负责筹集军饷、运输物资,为战争提供充足可靠的粮草后勤保障,相当于后勤保障和物资运输部长。

这时的转运使虽然仍是临时差遣,却已经拥有了征调地方各州县或者财赋的权力,成为后来常设转运使的雏形。

当赵匡胤着手削夺藩镇财权的时候,考虑到地方政府素来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的悠久传统,他认为有必要对地方州郡执行朝廷财政制度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甚至直接予以包办管理,确保应由朝廷收取的财赋切实做到颗粒归仓。

在这种背景下,转运使就成了实现其监督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从乾德三年三月收藩镇财权开始,赵匡胤下令在全国各路陆续设置转运使,这些转运使最主要的职责便是主管一路财赋事务。

具体的讲,转运使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首先要核算本路每年的财赋收入,根据盈亏情况,筹办调拨向朝廷上供的钱粮财物,保证及时足额上交,相当于“征收”。

其次要核定下辖州县每年所需的经费支出,按预算额予以调拨,相当于“预算”。

最后还要经常对下属州县进行,核查财物账册,检查物资储备,确保账实相符、账物相符、账证相符,杜绝州县私自截留钱粮、偷偷建立小金库等违法行为的出现,相当“审计”。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21:07:10 +0800 CST  

概括起来,转运使的职责一共有三项:筹办上供钱物、控制州郡经费支出、审计地方财务状况,其职权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税务、财政、审计三部门合一。

通过赋予这三项基本职责,转运使全面掌握了地方州郡的收入、支出和财务运行情况,朝廷对地方财经情况不再是被蒙在鼓里,两眼一抹黑,而是做到了一清二楚,尽在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转运使一职属于朝廷委派的路一级长官,并不归节度使管辖,其履行职责不受节度使干涉,直接对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三司负责。

这样一来,以往说话算数、一言九鼎的节度使不再有权插手和决定所辖地区的财政事务,地方财政收入除了必要的经费支出可以“留使”或“留州”外,大多数被收归朝廷,藩镇的财权被大大削弱了。

转运使的设立是赵匡胤在借鉴前朝经验和总结五代时期教训的基础上,对财政管理模式进行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探索结果证明,这一尝试的成效是十分突出的。

初步尝到了甜头之后,赵匡胤再接再厉,趁热打铁,逐渐把转运使制度推行到全国各道以及新收复的地区,起到了普遍的良好效果。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3 21:32:02 +0800 CST  
多谢兄台的大力支持!楼主的速度真是不快,要是写到崖山,恐怕真要十年以后了,不知道楼主能否坚持到那天,也不知道兄台能否有耐心跟到那天?关于本文的写作风格和手法,有人欣赏也有人不喜欢,楼主本人也在不断摸索中,不排除后面会有调整,但宗旨不会变化,那就是争取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宋朝,欢迎兄台常来指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4 09:18:43 +0800 CST  
@我才是知行合一 5795楼 2015-01-19 15:09:00
楼主老好人啊!我跟踪的晚,还没赶上楼主更新的速度,真心希望楼主能写到崖山啊,说实话本人喜欢历史,而且是正史,不喜欢戏说的,确没耐心看古文,像楼主这样子写历史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在这里我有点小小的建议,楼主可以多写写市井文化,众生百态,那样会更精彩!
—————————————————
多谢兄台的大力支持!楼主的速度真是不快,要是写到崖山,恐怕真要十年以后了,不知道楼主能否坚持到那天,也不知道兄台能否有耐心跟到那天?关于本文的写作风格和手法,有人欣赏也有人不喜欢,楼主本人也在不断摸索中,不排除后面会有调整,但宗旨不会变化,那就是争取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宋朝,欢迎兄台常来指点!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4 09:20:44 +0800 CST  
@梦后迷糊 5784楼 2015-01-19 10:58:00
多努力
—————————————————
多谢朋友支持! 梦回宋朝,梦醒迷糊~zZ~zZ望常来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1-24 13:16:54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