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再回到董卓,他主要还是篡权失败了,所以后世只能被人所唾骂了,所谓的忠与不忠,更多是由当时所处的境遇来决定的,董卓年轻的时侯,甚至是来洛阳之前,我相信董卓是很难有篡夺汉室的念头的,因为以他的出身,他的经历,基本就没有出现这种可能的机会,所以他也很难产生这样的理想。但当他看到那个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在他马前瑟瑟发抖、语无伦次的时候,也许那一刻,他感觉到机会来了。
在专制社会,大臣觊觎皇位是绝对大逆不道的罪过,一旦东窗事发、夺位失败的话,将受到最高级别的惩罚,基本上就是本人凌迟以及诛九族。所以皇位谁都想夺,但敢于走出这一步的人并不多,最后成功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要想成功,就必须借助大势,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选择做忠臣的。就比如我们常说的忠臣的典范诸葛亮、岳飞等,我认为表面上他们好像很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能够背叛皇权,另立门户的实力和条件,诸葛亮以后还要详谈,这里说说被认为是“愚忠”的岳飞。首先岳飞的军事实力是很强,但岳家军有一点的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独立的后勤权,听上去这支军队好像岳飞的私人武装一样,实际上这支军队还是得依附于南宋朝廷,在这一点上,岳飞连三国里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如。
当宋高宗发金牌让岳飞退兵回朝的时候,岳飞应该也能觉察到了这一趟回去恐怕凶多吉少,但他又能怎么样呢?当金牌一面一面接踵而至,光靠拖延是没有办法了,摆在面前岳飞的选择实在不多,要么就回去倘然面对任何打击,否则就只能造反。岳飞没有根据地,只能像农民军那样靠抢劫来维持,而南宋的皇权统治力还是挺稳固的,像这样造反成功几率很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岳家军如果造反,必然会受到南宋以及金国的联合绞杀,所以我认为岳飞基本没有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岳飞应该知道这一点,只有接受所谓的“愚忠”的命运。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2 21:13:24 +0800 CST  
摆在董卓面前的机会就完全不一样,当董卓抵达洛阳的时候,东汉的皇权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董卓有一支自己可以掌控后勤权的强大军队,这支西凉军队虽然没有叫董家军,但他绝对听命于董卓。而皇权的极大衰弱给了董卓不忠的可能性,董卓经过利益权衡之后,踏上了这条极具利益诱惑也伴随着极大风险的不归路。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另一个问题,西凉兵为什么听命于董卓而不听命于朝廷?这里我们探讨得更深入一点,权力从何而来?也就是一个人凭啥让别人听他的?关于这个疑问,一般好像很少有人说清楚。我们在故事、小说里通常就把这个简单化,谁不听命令,就把谁杀掉,这样大家都会乖乖地听话了,但是关键在于执行死刑的人又为什么听你的呢?武侠小说里给的答案更直接,一般处在权力高位的诸如教主帮主之类的都是武功最高的,包括皇帝太监这样的也都是深不可测的武林高手,谁敢不听话就自己直接出手将不服的人消灭,当然,金庸大侠也觉得这个没那么合理和可靠,就发明了三尸脑神丹、生死符之类的神药,这些东西的共同点就是会定期发作,得不到解药的话就会得很难看,而这种解药只有教主才有,所以大家也就只有乖乖听话,不敢有异心。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2 23:10:48 +0800 CST  
当然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这些神药存在的,但权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毛泽东没有过人的单挑能力。没有神药,但一样能够让所有的国人马首是瞻。我个人认为,权力来自于利益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给老板打工,至少在工作中,我们就得听他指挥,这是因为之间有利益关系,老板会给你付工资,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谁愿意听他的命令呢?当然,如果有一家工资更高、福利更好、发展空间更大的公司向你发出召唤,,我相信大部分都会选择跳槽,因为这家公司能给予你更大的利益空间。一般发展良好,职工待遇好的公司,人员就比较稳定,反正则很难留住人才。以前许多老一辈的可以在国营公司呆一辈子,这并不意味以前的人比现在忠心,只是因为以前缺少跳槽机会,还有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国营单位都是“铁饭碗”,退休后的福利稳定而优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3 21:37:28 +0800 CST  
回复第232楼,@随便选一个

是不是可以写多一点后一次更新,这样隔三差五写一点,不容易累积人气
--------------------------

其实也是在天天更新的,就是没时间,一天写得有点少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7 09:27:04 +0800 CST  
@随便选一个 257楼 2013-12-27 23:25:55
楼主这是换了个账号吗
-----------------------------
是搞错了,用以前的电脑发的,默认是以前的老帐号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7 23:44:21 +0800 CST  
当然,乱世中的权力法则会有所不同,但同样是围绕利益来展开的。记得以前看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故事,中间有这样一个细节,每天上下操集合时,官长都要问士兵:“咱们吃谁的饭?”士兵们齐声回答:“咱们吃袁宫保的饭!”官长又问“咱们给谁出力?”士兵们又齐声回答:“咱们替袁宫保出力!”经过长年累月的洗脑,官兵们就只知道效忠袁世凯,不知清廷了。那后来为什么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这些洗过脑的将士纷纷背他而去呢?我认为,所谓的洗脑教育只是小伎俩而已,并起不来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袁世凯与北洋新军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的利益群体,新军在袁世凯的领导下,一路顺风顺水,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听袁世凯的呢?谁敢和袁对着干,那就是和大家过不去,自然对袁世凯言听计从了。但此一时、彼一时,等袁世凯要称帝的时候,他的利益与北洋军特别是北洋上层军官的利益就完全是背离的,发展到这个时候,北洋势力已经基本成为当时国家的主宰,北洋的主要将领“五虎一龙”之类的在当时的体制下,都有实力去竞选总统,总理。而袁世凯要恢复帝制,搞家天下,和这些部下的关系又将成为君臣关系。这种利益伤害是北洋中的高级将领们都不能接受的,所以北洋众将纷纷选择与袁划清界限。失去了北洋军支持的袁世凯也只落得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
处于利益集团中,领导人必须不断地给集团带来利益,才能获得威望,获得大家的支持,从而拥有权力。就像毛泽东,虽然参加共产党比较早,但开始一直都被排挤,甚至险些被清洗,但后来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思路最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在毛泽东领导下,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一次次的胜利,毛的威望、权力也随之一步步提高。
董卓同样如此,他带兵打仗,还是基本胜利为多,在友军全军覆没打大败仗的时候,他还能带领军队全身而退,西凉军团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成为了整个东汉帝国最强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皇权又在不断地衰弱,西凉军只听命于董卓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中国的教育有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标注答案式的评判模式,反正所有的题目不是对就是错,但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全对和全错的,要有的话社会就不存在争议了,就按全队对的来就行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同样的问题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所以,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开各种会议来讨论制定不同的决策和方案,一个好的领导人就是要能够有眼光、有魄力、能够看到事物更本质的内涵,使做出的决定更符合客观,最终“对”的所谓评判标准就是成功。这里我举个例子,例如地产公司做一个开发,一个老总说要开发小户型,另一个老总要开发大户型、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老板拍板开发大户型,结果一开盘一天就卖光了。对于公司来说当然是极大的成功,坚持做大户型的老总也得到了嘉奖,另一个老总很不服气,他觉得这不过是大势好罢了,其实旁边的楼盘开的就是小户型,照样马上买光。不过不服气没有用,因为对方成功了。他就是对的,世界上的事都是如此,做了一个决定后,你就永远不知道采取另外一个决定的后果是什么,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过去的就过去了。大家都喜欢评价历史人物,对于那些失败的人,三国里诸如何进、袁术、袁绍、刘表、刘璋之类的,就会觉得他们如何如何愚蠢、这是完全就是看童话般的看待历史,这些人成为一方大员,绝对都不是等闲之辈,现在好多人跟个董事长、跟个局长吃个饭就觉得自己好了不起,但这些局长、董事长比起这些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现实生活中,你不会去笑董事长或者局长,却会去笑那些比他们成功百倍的历史人物。其实对于历史人物,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到他当初做决定的来龙去脉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我们只了解他们最终的结果,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0:32:58 +0800 CST  
何进因为和何太后的关系,当上了大将军,历史又回到老话题,外戚和宦官的争斗又开始了。何进之前已经干掉了西苑八校尉之首,最有实力的蹇硕,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何进想要的是把宦官们斩尽杀绝。一开始何进同窦武一样想走正常程序,通过太后下旨来除掉宦官们。但和窦太后一样,何太后也拒绝了这个要求,其实我觉得太后是个正常人的话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更何况何太后与宦官们的关系很不一般,当年何太后在宫斗中阴谋败露,汉灵帝本来是下决心要废掉她了,结果张让等宦官们苦苦求情,以全部身家做抵押,才保住了何太后的后位。
何太后这边搞不定,何进只有想其他办法,这时候袁绍等又为何进谋划,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让他们都引兵向京城,以此向何太后施加压力,他们可能是认为何太后一个女人家,没见过大阵势,让军队在京城周边闹一闹,估计何太后就害怕了,基本上应该就六神无主了。于是何进肯定了这个建议。一旁的主簿陈琳劝谏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何况国家大事,岂可用诈来取得呢。现在将军掌握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功决不成,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在这里,我认为袁绍有点坑何进,要是以阴谋论的观点来看,‘袁绍就是想搞乱局势,现在皇权衰弱,士族豪强早就蠢蠢欲动,最为士族中的杰出代表袁绍当然不会没有动作,在诛灭宦官的的行动中,袁绍表现得比何进要激动地多,或许他一直都是在利用何进。
历史上一般评价认为陈琳说得对,认为宦官们力量其实不强,直接杀就是了,何必再去叫外地的军队来京城帮忙。陈琳预测到了所有的结局,首先,他认为宦官们不难搞定,不用兴师动众、果然,袁绍带了一小队兵久把宦官们杀了个干净;然后陈琳说到授人以柄,确实最后是把刀递到了董卓手里,为他做了嫁衣裳。所以大家都认可他的说法,
但我认为陈琳其实说了一大堆废话,对于何进来说,他的这些话毫无建设性。因为这只是说了后果,却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前面文中分析过,宦官的力量来在于皇权,那外戚又何尝不是,何进要没有一个好妹妹,估计应该还在杀猪,要想进入官场简直比登天还难,这点他和之前的窦武还不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没有从何进的角度去想问题,宦官是容易杀,但有可能直接带兵直接杀进皇宫吗?这不就是直接在挑战皇权吗?这不就是谋反吗?历朝历代,大将直接带兵杀进皇宫杀光宦官的事是很罕见的。如果可以这样做,何进还用在这里瞎折腾吗?当然,这下许多人要说了,后来袁绍不就这么做了,不是什么事都没有吗?
前面说过汉灵帝想士族举了白旗,他死前东汉的皇权已经完全衰弱了,但是衰弱归衰弱,没有人敢去捅破这层窗户纸。现在我们看到结果评价历史当然很容易,当事人身在局中可都是如履薄冰的,稍走错一步,就是身败名裂,搭上全族的性命,这种险没人敢去冒的。所以何进只有不断向何太后施加压力,通过正常程序来诛灭宦官。何进这边在京城又是放火、又是布阵,搞得那么大的阵势,宦官们自然不会不知道,他们其实应该已经比较绝望了,临死之前,他们也决定搏一下,结果就把何进拉进来垫背了。
说起来何进也比较倒霉,因为宦官们想算计他确实很容易,当时又没电话,何进与何太后的沟通还得全靠宦官们的帮忙,所以宦官们随便假传一下何太后的懿旨就把何进诓进宫了,何进也很无奈,也不是他的警惕性不高,但他也不可能带着侍卫们去面见太后吧。所以说来说去,袁绍逼宫的主意确实是馊主意,闹得声势那么大,直接把宦官们往同归于尽里逼,当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至少我是想不出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0:36:20 +0800 CST  
结局是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何进被愤怒的宦官们干掉,他的卫兵在宫门外等候,结果等来的只是从院墙里飞过来的何进的头颅,他的部曲众将也愤怒了,领兵攻打皇宫,袁绍、袁术等也领兵开始大开杀戒,后来简直就是看到没胡子的就杀,张让等宦官,慌忙拥着少帝和陈留王,从后宫逃跑了,而其他的成员在此次宫变中全部被杀死了。三更时分,他们逃到北邙山下,猛听得后面一片喊杀声,张让自知难逃一死,便投河自杀了。
现在我们再回到袁绍,当时袁绍当时看到何进的人头时,我猜测可能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袁绍充满了悔恨和愤怒,因为主意是袁绍出的,何进也是袁绍负责保护的,现在宦官们就在一墙之隔公然杀了大将军何进,袁绍于是豁出去了,先报仇再说;后一种就是这一开始就是袁绍的阴谋,袁绍一直就是在利用何进,把他当做冤大头,等何进一死,他也有理由杀进皇宫,把局势搞乱,到时再收拾残局,自己从此上位,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从袁绍后来算计并杀死何进的弟弟何苗可以看出些端倪。
当然不管是什么理由,当兵士们冲进皇宫之大行杀戮时,就代表着东汉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虽然好像皇帝还在,其实大家都不把他当回事了,因为袁绍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大家都意识到原来皇权已经衰弱到这个地步。
这一点董卓应该也意识到了,他身后整个西凉军团应该都看到了。董卓确实不太听话,原来朝廷三番五次想把董卓从他的地盘弄走,董卓就一致抗命赖着不走,但他也是仅仅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要说有什么非分之想,估计他还是不敢。从这次他带兵进京就可以看出来,他带的兵实在不多,才带了三千,如果他预谋要篡权的话,肯定是要有所准备,也就不会后来兵力不足,让三千兵马不停地进进出出,玩这种鬼把戏虚张声势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0:38:08 +0800 CST  
@只剩祝福能送她 259楼 2013-12-28 00:05:27
看楼主写书,胜过读一百本书、楼主好文。能不能更新快点啊,等楼主更新的日子就像等新娘一样焦急。
-----------------------------
谢谢关注和鼓励,我也尽量加快速度。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1:08:28 +0800 CST  
@海枯是多久 260楼 2013-12-28 01:01:33
写的不错 谁对谁错我不知道 我也不想完全知道 我其实想听到更多的声音 开始现在的社会视乎不允许有第二种声音 第三种声音
-----------------------------
谢谢关注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1:09:33 +0800 CST  
@_蔚蓝的珊瑚海_ 262楼 2013-12-28 14:40:30
马~
楼主视角独特,很新鲜很有意思。
虽然平时常说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刑侦中有根据当事人立场分析他的行为之类,也常说 历史 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用这种角度分析 历史 的不多。
楼主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重要,现在也没人能证明,但是分析的过程看着非常爽。
楼主要坚持更啊。怪我入坑太早,要为了等更新煎熬一阵了。哈哈
-----------------------------
谢谢关注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1:43:25 +0800 CST  
董卓撞了狗屎运,刚到京城边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董卓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当时,刘协只有9岁,比少帝还小整整5岁。
看到这样的皇帝,董卓知道机会来了,他带兵将皇帝迎回宫中。经过深思熟虑,董卓首先的动作是改立皇帝,我认为董卓做这件事也两个含义,第一是做一个试探,看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强,看看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强,结果士族们很不团结,基本都不愿意出头与董卓直接作对。第二就是董卓要为自己上位找一个合理合法的说法,董卓出身寒门,就凭手下有点兵就冒冒然想执掌朝政,实在是难以服众。所以他需要找点依据。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8 23:09:22 +0800 CST  
@神惊志 251楼 2013-12-26 22:57:02
楼主的不少观点跟 @泪痕春雨 在煮酒的帖子很相似。
-----------------------------
看过他的南北朝和水浒的两个贴,写得相当不错,确实受了他的很大影响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9 14:47:44 +0800 CST  
说到这里,还得回头说一下小刘协的身世,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名王荣(后来追谥为“灵怀皇后”),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汉灵帝刘宏的宠爱。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来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饮后当即身亡。灵帝闻讯,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灵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将何皇后废黜。众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刘协就以董氏为外家。
董太后姓董,董卓也姓董,历史上也没有说明他们直接是否有亲戚关系,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董太后已经死了,反正五百年前是一家,董卓就可以依照东汉的传统,以外戚的身份上位,这样可以说是绝对的名正言顺。
当然,在表面上,董卓提出了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是刘协比刘辩聪明、沉稳、大气,更适合当皇帝,更利于国家的发展,证据就是宫廷之乱中两人大相径庭的表现;第二个理由就稍微狗血一点,扯到到了宫廷斗争,传说在册封太子之时,灵帝认为长子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有出于对王美人的思念,对董太后的尊敬,他想立刘辩为太子,但到由于何太后以及宦官们的极力反对,最后灵帝却又犹豫不决,没有下文了。不久,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公元189年4月,灵帝于嘉德殿驾崩。这样一来,继承人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的关注。宦官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不料消息被泄露,计划失败。蹇硕被杀,刘协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辩得以登上皇位,史称少帝。在这场最高权力的角逐当中,刘协失败了。董卓向大家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也就是先帝本来是要立刘辩为皇帝的,只是因为邪恶的何太后以及宦官们的阻挠才没有成功,所以董卓这次的废立皇帝,是伸张正义的,是继承先帝遗志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29 23:14:56 +0800 CST  
@color_wolf 261楼 2013-12-28 12:51:08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06272-1.shtml
兄弟,进去看一下,对你也有好处
-----------------------------
保护作者的权益确实非常重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0 13:47:39 +0800 CST  
@qhayjf 220楼 2013-12-20 21:06:56
按我的理解,忠诚应该是是人类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石,所以它就被人们认为是最基本的美德。当一个人得到其他人的或团体的恩惠和帮助时,就应该尽力回报,英文里的单词是Loyal,指对人、组织或者事业不存二心,忠诚是人们协同合作的基石,也成为人类的优秀品德的代表。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类最高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就是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集体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平台也是难以发......
-----------------------------
@蘇格拉廷 274楼 2013-12-30 14:00:02
說是一回事,作是一回事,說的目的就是要給人聽的,自然會修飾的光亮些,作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不夠,大部份來說表現出忠誠不是人本身忠誠,而是條件使然.
忠誠二字通常都是用在別人對自己,那忠誠應該是一種對局勢的掌握,忠誠是一種表現出來的現象,所以他不會是因,那為什麼會有忠誠的行為呢,基於人作任何事都會有動機或者說目的,個人認為兩種比較常見,一個是獲取信任,另一個則是在倏忽傻子.
-----------------------------
其实关于这个人们渐渐也看淡了,现在工作跳槽但是家常便饭,移民也是有机会就走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0 21:55:52 +0800 CST  
这些理由看起来及其充分,调子也提得很高,实际上扯淡的成分居多,洛阳之乱的时候,刘辩才13岁,刘协8岁,这么小的年纪,看到杀人放火,不慌乱的也几个?像刘协8岁就能那么镇定的确实少见,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也很多,以这种理由来定夺国家继承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关于刘辩举止轻佻,灵帝不喜欢之类更是传说了,谁也不是灵帝肚里的蛔虫,除非灵帝曾经公开过这样的想法。一切都是坊间传说,如何当真呢。当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董卓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智慧的。
董卓罪状之二:残暴嗜杀
在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为什么要杀人,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具备恻隐之心、有同情心的,对于旁人的痛苦,人都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中外的先贤同时指出了人性所具有的这种共性。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连杀只鸡都会觉得血淋淋的,都不愿自己动手,更别说去杀人,那为什么人类社会的杀戮一直都没停止过呢?
个人认为,杀人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益。当然,这里也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说,首先是最直接的,就像强盗抢劫杀人,想要别人的东西,别人不给,把人杀了,东西自然就到手了。规模大些,比如战争,许多时候直接目的也是为了物资,为了土地。其中做得最夸张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所过之处,基本不留活口。据统计,蒙古人在欧亚大陆总共屠杀了两亿人,占到了当时世界人口的近一半。这样做至少有几个好处,首先是没有后患,不需要把精力花在被征服地上,可以全力向前攻城略地,其二可以最大限度地掠夺物资,增长自己的力量。蒙古人之所以能够称霸半个地球,与他们这个战略是分不开的。
这个政策的坏处当然就是灭绝人性,还有就是光有土地,没有人也不行,统治阶层没有被统治阶层,那还怎么能够得到利益,所以到后期蒙古统治者也渐渐收起了屠刀。这里随便提一句,虽然积累了如此的血债,但成吉思汗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历史上他是英雄,许多被征服地的人至今都对他充满崇敬之情。现在再看看董卓,只能说你比较失败,杀的人还没人家一个零头多,名声却那么坏。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0 23:36:38 +0800 CST  
好冷清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1 12:47:00 +0800 CST  
@qhayjf 杀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震慑,这对于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俗话说:杀鸡给猴看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既然是要吓人,所以绝对是不是能直接杀的,一定要把人吓得神经错乱的虐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民族,不是之一。这你还别不服气,欧洲中世纪也曾出现酷刑、虐杀,但跟中国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人世界上最最残酷的死刑,这个大家都熟悉,就是凌迟,一般的标准是三千六百刀,而且人在受完刑之前,是不能死的。这么残酷的刑法到了专制社会后期竟然成了死刑中的一种常见刑法,只要是谋反的,都要判处凌迟,记得以前看天平天国历史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将领一般被清军生擒后的后果都是凌迟。
还有更恐怖的,就是边杀边吃,就比如水浒里宋江抓住了仇人黄文炳,就是让李逵生割黄文炳,而且就在火堆旁,割一片,烤一片,再伴着黄文炳的嚎叫吃下去。这是一幕多么恐怖的画面呀;如果有人说这是小说的话,那当年袁崇焕被凌迟的时候也是杀完就被北京的百姓分吃完了。也许比较起来,董卓真的不算残暴变态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1 21:39:33 +0800 CST  
人类的残忍与立场和仇恨有很大关系的,人是生来有立场和情绪的,为什么一个个温良的正常人可以变成比野兽还残忍的变态,这就是被仇恨的情绪所左右了。人类的同情心一般是对自己人而言的,对于敌人,人会失去同情心而变得残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例如一个日本人在中国被车撞死了,估计这个消息放到网上,会有许多网友叫好的,实际上这个日本人和当年的侵华日军能有啥关系呢?但由于国别立场,由于不断煽动的民族仇恨的情绪,使大家产生这种可以说是变态的一种情绪。
董卓本来就是从小刀头舔血过生活的人,绝非善类,但到后期确实是有些变态了,他到底是被怎样的一种负面情绪所围绕呢?
我个人觉得董卓这个时候上位篡夺国家权力的胜算并不大,前文分析过东汉末年的社会状态,各大士族豪强都在蠢蠢欲动,而且都颇具实力,国家马上就要分崩离析,处于一个乱世的前奏。这个时候基本上谁出头,谁倒霉。出头的椽子先烂回顾历史,所有乱世中最后胜利的都不是最先占优势的哪一位。但是机遇在前,董卓肯定是舍不得错过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31 23:29:57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