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回复第2628楼,@龙纹鞭影

按说刘备的眼光是不错的,可惜没有来的及把部队加以更换,这支部队本来就是曹军,曹操一来,大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还打个屁丫。其实刘备拉队伍的本事是不错的,前边不就是小沛拉了支一万多人的队伍么,可惜的是,时不我待啊,曹操看的更明白,于是刘备悲剧了。那么这么看下说袁绍得计迟,见事迟也没什么错,他弟袁术势穷来投,也不见派支队伍来接应一下。我们看到袁绍与曹操决战直接动用的就是十万人马,看来观注曹操也是许久了。并不会出现无将可派的局面。只能说真正袁绍其实是巴菲特的得意弟子,不熟不作,不懂不作,不做冒险的事。分明和诸葛亮一个思维模式么。为何得到评价却是天上地下了。
--------------------------

原来袁家兄弟闹得势如水火,现在袁绍同意接纳都很不错了。袁绍确实现在的评价有点低了,不过也没办法,谁让他失败了,而且败得那么惨。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8 10:40:49 +0800 CST  
袁绍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表现得更夸张,他亲自出迎二百里,来与刘备相见。袁氏父子有必要那么看重刘备吗?现在刘备虽然身边连一兵一卒都没有了,但刘备已不是当年的刘备了,现在的刘备拥有声望、拥有经历。他是皇帝亲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前徐州牧,怀揣着皇帝的密诏,一直在一线和奸臣曹操作斗争,虽败犹荣的刘备。现在袁绍马上就要和曹操决战,袁绍打的是为国锄奸的旗号,所以,刘备和刘备的密诏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袁绍才会自己辛苦奔波一天,出迎两百里。
“魏书曰: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刘备受到了格外的优待,刘备对于这个并不陌生,刘备同样不可能死心塌地为袁绍效力的,记载中刘备为袁绍就打过一仗,那就是在延津与河北名将文丑一起与曹操又一次遭遇战,这场战斗曹操仅有五六百兵力,却通过诱敌之计,成功打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并阵斩主将文丑。文丑为袁绍最器重的大将,刘备新来乍到,估计也没有太多话语权,应该主要以打酱油为主。刘备又一次敏锐地察觉了危险,所以尽管文丑全军覆没,但刘备却毫发无伤地回营了。史书上没有记载袁绍对败军之将刘备的态度如何,但可能对刘备的军事才能比较失望,这也许也是刘备想要的,这时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与袁绍相应和。刘备正好接了这个任务,去与刘辟回合,在曹操后方搞小动作,来配合袁绍的正面进攻。这样刘备又获得了独立带兵的自由,随然兵少的可怜,但他应该已经很满足了,这时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他逃出曹营与刘备回合,刘备的团队的核心人员又慢慢聚到了刘备身边,刘备渐渐又恢复了生气。不过好景不长,曹操深悉用兵之道,前线打得再艰苦,他也不忘后方的拱卫,曹操之所以前线只有那么一点兵力,估计跟他多地防守的战略是有关的。曹操派曹仁袭击了刘备的队伍,刘备再败,只有再回到袁绍的身边。
巴顿说过,“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刘备这段时间一直在失败,但他都能马上爬起,韧性之强,古今罕有。刘备有了上次的经验,他又向袁绍主动请缨去荆州说服刘表一起共同抗曹,其实刘备的目的也比较明显,就是想再次单飞,这时汝南又有强贼龚都在曹操后方捣乱,袁绍再次派刘备带兵去汝南和龚都一起搞颠覆行动。这回刘备积攒了数千人,声势你上次大了很多,曹操这次派了大将蔡阳来攻击刘备,在苏州评话中,蔡阳被称为“刀祖宗”,实力非常强大。而在《三国演义》关羽斩蔡阳成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尾声。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8 21:34:58 +0800 CST  
@龙纹鞭影 2636楼 2014-07-27 18:15:33
林彪自己说,粟裕常年在外与敌周旋,机会总是稍纵即失,所以他有五分把握的时候即敢开打。而我常年担任保为中央的任务,所以总的谨慎。总的有个七八分的把握才能打。等到有了九分把握的时候,敌人却早就逃跑了。现在看来曹公像粟裕,袁绍如林彪了。
-----------------------------
说起来林彪机遇还是不错的,背靠苏联,有强援,东北有地有人,重工实力又强,只要发展起来确实势不可挡,实力强刚好适合他这种稳重的打法。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8 22:39:41 +0800 CST  
回复第2638楼,@怪丫出逃

纯顶帖!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9 08:49:28 +0800 CST  
故事里关公来到古城,就是现在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正好张飞在古城驻守。关公走得人困马乏,见到三弟张飞心里十分高兴。正待进城,被张飞拦住。因为兄弟已分别12年,又是在对头曹操营中,张飞信不过关公。关公百般辩解,张飞仍然不信。此时曹操的大将蔡阳,为了给被关公杀死的外甥秦琪报仇,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蔡阳的到来,更使粗中有细的张飞起了疑心,立即关上城门不放关公进城,并告诉关公,要是他在城上三通鼓罢,关公斩不了蔡阳,就是和曹操一心,就与他断绝兄弟情义。关公无奈,只好迎战蔡阳。
蔡阳是曹操的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有万夫不挡之勇。关公虽然厉害,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跋涉,已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和蔡阳斗了几十回合,虽不分胜负,可关公自觉力气不足。关公是个仁义之人,守信用,讲义气,在战场上明杀明斗,从不暗箭伤人。可眼下,张飞在城上擂鼓助威,三通鼓已擂过两通,再战不胜,关公就没法向张飞交待,关公急中生智,便想计斩蔡阳。关公打马来到蔡阳跟前说:“咱单打独战,为何要请帮手?”蔡阳说:“我从来打仗不要帮手。”关公向蔡阳背后一指说:“你背后那是何人?”待蔡阳刚刚回头观看之际,关公乘他不备,提马挥刀,立斩蔡阳于马下。蔡阳的那匹马也是个宝马,通人性,见关公计斩蔡阳,心中不服,围着蔡阳的尸体一阵悲鸣,跑到一个大水塘边跳水自杀了。关羽感到心中有愧,与张飞、刘备相会后,厚葬了蔡阳和他那匹白马。
现在古城北门三里外仍有一个大冢子,传说就是“蔡阳坟”,一个小冢子群众叫“马坟”,关公与蔡阳争斗的地方,群众叫“跑马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9 20:47:22 +0800 CST  
故事是挺精彩,但这些都是传说,《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记载的:“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所以那些所谓的历史遗迹大多数是当地附会民间传说而搞出来的,当不得真的。历史为什么在迷雾中,那就是传说野史更为人们所喜爱,因为那些东西更浪漫、更有看头,而现实的历史大多是残酷的、无趣的。时间一长这些传说就会被人们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
回到正文,这回刘备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正在刘备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袁绍在官渡全军覆没,曹操在收拾完战场后,准备亲自带兵来解决刘备的问题。刘备这回学精了,不等曹操前来,自己就跑了,到荆州投刘表去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29 23:00:58 +0800 CST  
回复第2643楼,@wwybeta

分析得不错,不过略显拖沓

--------------------------
可能还是写得慢给你造成这样的感觉。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30 13:51:25 +0800 CST  
短短的时间内,这时刘备第三次投靠别人了。刘表对于刘备的到来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这规格比不上袁绍的隆重,更赶不上曹操的亲切,我觉得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现在曹操已经打败袁绍,平定北方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接下来肯定会南下,虽然之前曹操的几次南下都没占到便宜,但是下一次挟平定北方之威可能就很难抵挡了。现在刘备的到来,相当于自己又多了一位盟友,可以共同抗曹,这是值得高兴的。
但刘备连曹操、袁绍都看不上,到自己这儿,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刘备的这次投奔与之前都不同,这次刘备有自己的团队、有自己的兵马,刘备现在有极具声望,搞不好曹操还没来,自己这边就被刘备和平演变,那岂不是引狼入室吗?刘表也不指望刘备能够归到自己麾下,于是他给了刘备一些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作为防备曹操的前哨。
建安七年,刘表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派刘备袭取许都,《三国志?魏志?李典传》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不过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表的用意应该是试一下刘备的成色,不然后来明明是刘备赢了,却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实在是说不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7-30 20:35:16 +0800 CST  
@我说的你别信 2660楼 2014-07-31 22:57:45
今天杂不更新
-----------------------------
不好意思,出差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1 20:54:48 +0800 CST  
于禁、夏侯惇与刘备军队在博望相持不下,于是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刘备之前一直就是这种常败将军的架势,一败就是全军溃退,种种迹象让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于是大胆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只有败退。幸而曹军的李典早已料到刘备会使出伏兵计策,指挥自军人马救出了夏侯惇,之后两军撤退。
我认为刘备之前的许多败局都是来自于不对等的较量,就刚开始在徐州经过一年的积累,还算有点实力,和袁术对敌时还能对付,可惜被吕布端了后路,导致基本全军覆没。从那以后刘备就一直都没有一直像样的军队,这样打仗不败那才真的是奇迹,但历史不管这么多,常败将军的名头可算是扣实在了刘备头上。终于在这次刘备可算是出了一口气,自己两年来的积累可算没有白费,打败曹操的名将于禁、夏侯惇,也算得上是刘备的正名之战,此战应该也使刘备大获人心,当然刘表应该也是更加提防他了。看到博望两个字,熟悉《三国演义》的应该能马上想到火烧博望坡之战,这也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实上那时诸葛亮都还没有出山,只是罗贯中把刘备的军功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身上而已。
刘表所谓的北伐也就是浅尝而至,刘备在荆州终于迎来了自己生涯中最休闲的时光,在新野一呆就足足呆了七年,曹操忙着扫平袁绍的残余势力,无暇南顾,东南孙家也在默默发展,所以周边基本没有战事,刘备也没有什么作为,只有在荆州默默发展,到处结交名士,走访人才。不过就这个也引起了刘表的不满。“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当然,刘表在表面上是不会把这个显露出来的,只是暗暗在下面使劲。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1 21:03:33 +0800 CST  
回复第2649楼,@醉卧砂厂

lz加油更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2 00:49:25 +0800 CST  
这种休闲时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享受,但对于胸怀大志的刘备来说是煎熬。《九州春秋》这样记载:“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刘备这也算真情流露,看到自己大腿的肥肉都养出来了,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感慨自己蹉跎岁月。这是正史所见的刘备第一次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刘备虽然顶着左将军、徐州牧、豫州牧的头衔,但实际上目前的状况最多也就是算得上个寄人篱下的新野县令而已,这就是多年来抛妻弃子、屡败屡战所换来的结果吗?我的一生接下来还有会什么契机呢?这就是刘备最为痛苦的事。
刘备的哭被老罗发扬光大了,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无疑是最会哭也最善哭的,几乎随处可以看到他在哭,据粗略统计,至少不下三十次之多。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刘备最大的本事就是哭。也因为这个原因,民间还慢慢形成这样的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其实有件事情其实挺可悲的,那就是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正史,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基本都是来自于小说,慢慢地,那个相对真实的历史形象被淡忘,而小说生造出的形象则是深入人心,现在谈论起刘备,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哭的本事,甚至于他的这个本事被李宗吾演化成了“厚”,曹操那边则是“黑”从而形成了厚黑学的学说,但实际上,那个爱哭的和历史上的那个英雄刘备基本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其实我们很难想象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是一个爱哭的人,哭就是软弱的表现,一个男人,要是天天哭的话肯定会被人所鄙视,更何况是一位志在天下,领导千军万马的英雄。我们能想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等国家的领导人整天在嚎啕大哭吗?这种形象绝对是每一个国人都接受不了的,这样的领导人也绝对不会让人信服。
那老罗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他到底有什么用意?实际上我觉得《三国演义》从来就不是一部反映史实的小说,更不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像《水浒》虽然基本都是小说的创作,但它反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三国演义》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反映出作者的一些心里的理想。刘备作为这部小说里正面形象的主角,老罗要依靠刘备来塑造一个理想仁君的形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2 22:17:35 +0800 CST  
@我说的你别信 2666楼 2014-08-02 00:07
看过其他人写三国,说刘表也不是浪得虚名
-----------------------------
@西风笋干 2668楼 2014-08-02 08:56:19
那个年代能坐实一方诸侯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
刘表其实在写曹操的时候简单介绍过,他少年成名,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后来刘表只身单马进入荆州,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破宗贼,平定荆襄八俊,后来南据、袁术孙吴、北抗曹操,保证了荆州十几年的安宁,成为了当时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2 23:43:16 +0800 CST  
说到仁君,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儒家。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而仁君就是具备仁义道德的君王,在儒家上古的传说里,三皇五帝、商汤、周文王之类的都是仁君的代表,当然那些只是神话。在现实生活中光靠仁义是得不到江山的,对于这个统治者们是很清楚的,他们对于儒家学说,自己是绝对不信的,但儒家学说对于统治有利,所以都采用了儒家作为社会主流。最早是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但实际看汉武的言行是没有什么所谓仁义的影子的。
关于仁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孟子?梁惠王》,从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已经将他的“仁义”精神阐述的差不多了,所谓的“仁者无敌”就是孟子提出来的。可惜这只是孟子一厢情愿的理想,那个无敌的仁者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当然后来这个不仅仅是孟子的理想,这也成为千千万万的儒林士人们的理想,既然没有这样的人,那就在小说里创造一个吧。刘备无疑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因为他的身上已经有部分是符合仁君的标准,然后在经过艺术加工,就成了《三国演义》里刘备的这个模样。
到底怎样做一个仁君呢?孟子口号喊得响,具体怎么做,孟子也搞不清楚,儒家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虚、脱离现实,脱离人性,反正仁君就是对老百姓好就是了,仁君不杀人、不打人、不骂人,那怎么才能得天下呢?那就得靠特殊技能了,于是刘备只有靠哭了,所以刘备也就诡异地从哭声中得到了江山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3 20:31:10 +0800 CST  
@mz4413361 2661楼 2014-08-01 00:06:52
留印
-----------------------------
欢迎常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3 22:51:50 +0800 CST  
回复第2669楼,@p110000

楼主写的好真实的说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3 23:24:50 +0800 CST  
回复第2671楼,@Wczwcz555

@qhayjf 203楼 2013-12-16 21:28:00
汉灵帝就说到这里,下一个登场的人物是董卓。
董卓是三国演义里的第一号大坏蛋,在历史记载里同样是如此。但我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里得解释一下,我这里绝对不是专门哗众取宠的翻案,董卓也不需要翻案。
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其实看得很不爽,从一开始就是坏人当道,坏人死了一批又来一批、什么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袁绍、曹操。好不容易来了个好人刘备,结果混的有流年不利,好容易建了个蜀国,
—————————————————
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不是神,就是鬼。不能以一个人来评价某个人历史人物。

--------------------------

政治需要呀,看着一个个党和国家领导人忽然变成害国害民的阶下囚,有时觉得好滑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4 18:18:30 +0800 CST  
也许许多持传统观点的人不愿意了,仁政有啥不好,对老百姓好不对吗?问题就在于这种提法太虚,就说刘备,我们往往说他对老百姓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但实际上他是怎么对老百姓好,谁也说不清楚,说来说去不就是那几句话,减轻徭役、减轻赋税、宽厚待民,施以恩惠。但是具体怎样来实行呢?就说刘备驻扎在新野县,刘备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后来刘备的军队也大概扩充到了万余,这样庞大的军队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军队要军饷、要粮草、要马匹、要武器、要盔甲,那一项都是需要钱的,刘备从哪里搞钱,刘备又不会自己生钱,还不是得向老百姓伸手,刘备有什么资本、有什么能力来减轻新野人民的赋税。曹操还想了个军队屯田的招,没有听说在这个时段刘备为发展经济、扩大生产采取过什么有效措施。
古往今来其实都一样,面临的都是如何将蛋糕做大和如何让分蛋糕的问题,刘备要想把蛋糕做大,那就得鼓励开荒、钻研并不断改善农业科技,当然这种问题靠刘备的仁政是无法解决的;再下来更关键的是改革制度,前文分析过,东汉末年,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贫富差距非常巨大,已经积重难返,士族豪强的过度膨胀已经大大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使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刘备想解决问题那就得从根子上抓起,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都有自己的田种,刘备有可能这样做吗?刘备要是这样做了,那就是在找死,可能就是第二个王莽;最后东汉末年,贪污腐化严重,官吏层层盘剥,底层老百姓水深火热,上面国库也是空空如野。刘备是不是可以通过反贪来提高政府收入呢?说白了,最恨贪污的是老百姓,最喜欢贪污的也是老百姓,贪污犯那个不是出自老百姓的队伍,只要有空子可以钻,有便宜可以占,大部分人都会贪的。除非有完善的制度、严谨的法制系统,强大的监督机制,否则反贪都是在做无用功,倒下一批再来一批,到现在我们国家仍然被这个问题困扰,刘备也完成不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所以刘备的仁政能干啥?实际上啥也干不了,最多就是刘备收敛一点,对老百姓不是那么横征暴敛,刘备的手下,可能会对老百姓态度好一点而已。刘备的“仁政”在我看来只是神话传说罢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4 22:08:46 +0800 CST  
回复第2683楼,@jin136280

闻鸡起舞。旧党们被逐一清洗,私有化大潮不可逆转,这正是元嘉年的景象。

--------------------------

清洗的只是政治对手而已,私有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人类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4 23:14:15 +0800 CST  
@m1engk1e 2614楼 2014-07-24 15:09:10
楼主写的好! 跟了挺久这帖子了.
小学三年级看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之久就喜欢上三国的故事,那时候小,爱看打戏
不爱看文戏,但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却深深吸引了我.之后一直有个疑惑,既然
曹操深知刘备是英雄,为何不杀刘备呢? 就算不杀,也不用收留下来好吃好待的吧,
后来自己创业了才明白这道理,如果看得出来一个对手不会久居人下,而且自己又不方便
/不能干掉他,那还不如让他呆在自己身边,这样自己至少控制得住......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5 20:56:43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