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回复第162楼, @wzheguilai0416
@qhayjf 146楼 2013-12-07 10:11:07
那刘宏拿什么来平叛呢?虽然也有民间可以自主募兵平叛的政策,但还是得靠政府军。我拿不出什么证据表明刘宏把他卖官得来的钱用在了平叛上,但东汉政府确实是靠着那点可怜的国库支撑住了政府军的一次次平叛行动,而且好像没有靠加大民间负担来解决财政问题,因而也没有陷入崇祯所面临的死弯。
国家的国库主要是靠什么呢?主要税收,但东汉末年的状况是纳税的自由人很少,钱财都汇聚到士族豪强的口袋里了,国库空虚,民众......
-----------------------------
开头写得不错。支持一下。刘宏卖官鬻爵,钱入国库有史可循。西晋大臣刘毅对司马炎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
@qhayjf 163楼 2013-12-10 12:46:39
谢谢指点
-----------------------------
@wzheguilai0416 165楼 2013-12-10 16:57:03
指点谈不上。我也是无意间读到的。开头的确很精彩。
-----------------------------
欢迎常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0 23:14:12 +0800 CST  
d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1 12:55:56 +0800 CST  
士族豪强集团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群体,他们有人有钱、群体庞大,最关键他们能够渊源留长,他们能够掌握历史的话语权。

刘宏对士族豪强的打击还没有结束,这个天才儿童又搞出了一个鸿都门学。一般的的观点认为,这是汉灵帝在不务正业,又成了他昏君的又一明证,但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前面我们说过东汉的士族豪强,基本上是三位一体的,他们是地主豪强、士林学门、官僚集团的集合体。也就是说,帝国的土地、官僚系统以及学界基本都被他们所垄断,土地与官僚系统,前面已经说过,这里重点说一下学术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汉朝的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三万人,这个何等的规模,要知道当时的人口也就五千多万。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1 21:32:11 +0800 CST  
不过不要以为什么人都可以上太学,刚开始必须通过地方官的推荐,到东汉后来扩大招生,降低了门槛,但需脱产学习,生活自理,所以平民基本是上不起的,生源还是以士族地主豪强的子弟为主。太学的教师以及太学生的考核将来的录用分配等无一不是把持在士族之手,在东汉末年,特别是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太学生都积极参与政治,成为了士族阵营一股极有影响力的新生力量。
汉灵帝应该也比较郁闷,关于太学,他实在无从插手,而太学的意义又非常重大,它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于是鸿都门学就应运而生了。在汉代的太学里,教材就是五经,所学的当然就是儒学经学。汉灵帝当然不能搞这个了,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些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还有的封侯赐爵。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
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开唐代专科学校之先声,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并不是汉灵帝做这件事的主要动机,他的目的也绝不是要培养艺术家、文学家,但在客观上却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来重要的一笔。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2 21:26:21 +0800 CST  
说到这里,我非常想说说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华民族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民族,但在早期短暂的辉煌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特别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首要的罪魁祸首是中国的教育体制。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一直就是儒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的书仅仅指的是儒学书籍。那为什么儒学会垄断整个知识界呢?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2 23:22:47 +0800 CST  
@zjqian96 174楼 2013-12-12 23:53:34
据说是因为儒学提倡的三纲五常比较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或者这样理解,在中国古代,儒学的价值观是统治成本最低的价值观。
-----------------------------
跟我想的差不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11:33:15 +0800 CST  
关于儒学的讨论,肯定是一地口水,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个人认为儒学思想纷繁复杂,但其中有一个核心就是礼法,讲究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之规则。说白了就是说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人要对这种等级社会关系逆来顺受,这样就能形成和谐社会。
中国跟欧洲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一直处于大一统的专制社会,所以也很难产生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思想。如果单从Feudal的字面翻译,或者从“封建”封土建国的释义来看,其实封建社会到汉武帝时就基本结束了,后来基本上就进入了专制社会,对于专制社会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维持自己的统治,至于强国、富民之类的是排在第二位的。说到这里,现在不难理解专制社会为什么要“独尊儒术”了。从汉武帝以后一直到清朝取消科举,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成为了中国学术界垄断性的教材,所有读书人需要学习的只能是这些东西。人类社会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社会越发展,学科的分类就越多,现代的综合性大学通常都能设置几十个院系,近百种学科。儒家学说其实只能算涉及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哲学的一种学说罢了,而我们古代中国,所有的读书人(日后的各级官员、国家的管理者)不学经济学、不学管理学、不学自然科学、不学应用科学,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整天就知道研究四书五经,这个国家、民族能发展好才怪。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20:01:59 +0800 CST  
@古冇才 175楼 2013-12-13 00:45:45
回复第24楼(作者: @qhayjf 于 2013-11-29 20:32)
宦官的力量来自于皇帝,没有了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一般情况下,宦官集团其实就是皇帝用来对抗权贵阶……
==========
宦官走上前台
是皇帝在官僚体系失控后的无奈
是冇办法的办法
是这意思吧
-----------------------------
确实差不多这个意思,就像毛,其实后来也失去了官僚系统的支持,所以搞出个四人帮,作用是类似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20:14:04 +0800 CST  
@zjqian96 180楼 2013-12-13 15:05:24
楼主,你更新也太慢了吧!
-----------------------------
唉,确实忙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20:15:05 +0800 CST  
@zjqian96 179楼 2013-12-13 13:22:44
来自《中国人史纲》:
宦官和士人的斗争,血腥而残酷,但宦官杀人的记载只有三件:一六○年杀赵岐全家,一六六年射杀民女,一七九年杀人悬尸。
士大夫却残忍得多,一六○年,连宦官的宾客都杀。一六六年,连宦官的朋友也都杀,更杀宦官的母亲。而且很多次都在政府大赦令颁布后再杀,而且以对宦官苦刑拷打为荣——否则的话不会自己洋洋得意记录下来。
像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校尉)阳球,他在审讯王甫、王苗宦官......
-----------------------------
那确实就看话语权在谁的手里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20:16:55 +0800 CST  
儒家还有两个重要的核心,一个是“人治”,讲究贤人政治,也就是国家发展得好,是因为有一个好皇帝,而不依靠好的制度,也不依靠健全的法律。另一个是“德治”,个人认为,道德是用来律己的,而不是律别人的,更不是用来律社会的。以德治国,只会带来整个国家的整体虚伪,做事都是台面上一套、台面下一套。这些东西都深深植根到了国人的骨髓之中,什么酱缸文化、潜规则文化都来源于此。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3 23:07:11 +0800 CST  
@芥兰叶 84楼 2013-12-01 08:57:02
怀着“又是一个讲三国”的心态来看看,发现还是很有料的,一个灵帝能扯出古今,楼主坚持
-----------------------------
@doskdx007 185楼 2013-12-13 21:01:04
深刻富有内涵,好文继续欣赏!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08:29:17 +0800 CST  
回复第186楼,@古冇才

回复第182楼(作者:@qhayjf 于 2013-12-13 20:14)
@古冇才 175楼 2013-12-13 00:45:45
回复第24楼(作者: @q……
==========
78之变
权力和路线的成分哪个更大?
如果四人得权 会再吻鸽多久?

--------------------------
个人认为,主要还是权力斗争,所谓路线,都是幌子,四人也完全没有实力掌权的,汉灵帝在位时,十常侍好像很强大,但灵帝一死,他们有可能掌权吗?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15:08:48 +0800 CST  
d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16:55:05 +0800 CST  
回复第190楼,@qhayjf

d
--------------------------

d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19:59:36 +0800 CST  
汉灵帝抛开儒家、自立官方教育体系、这在几千年的中国专制史上也算空前绝后了。这里顺便提一句,东汉对于学术压制并不算厉害,因此,东汉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领先的,如数学产生了九章算术、医学有华佗、张仲景,天文学有张衡;其中宦官阶层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十常侍之一的毕岚就曾发明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后来成为优良的灌溉工具,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蔡伦,他在人类科学史上贡献就不用多说了。
公元184年,汉灵帝对士族豪强的打击因为一个大事件而嘎然而止,而且基本前功尽弃,从那以后,皇权就在也无法抑制士族豪强崛起的脚步了,这个事件就是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现在的说法,在古代文献里一般都称之为黄巾之乱,其实这个说法应该更确切一些。在古代文献中,对于农民起义的记载都是负面的,这也难怪,农民起义其实就是社会动乱,起义军作为一只军队,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缺乏后勤,唯一剩下的途径当然就是抢了,所以一般起义军所过之处,基本都是鸡犬不留的。(在规模做大或者有外援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这种状况)所以所谓的起义对于社会的破坏时极大的,基本上属于负能量,它唯一值得称道就是不破不立,在社会被它的破坏之后可以推倒重建。不过不破不立,说得轻松,谁愿意做被破的那一个呢?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21:18:00 +0800 CST  
但为什么在我们的常识中,为什么农民起义变成了正能量,起义军全部变成了好人呢?前面说过政治对于历史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因为我朝起家就带有一点农民起义的性质,中间还发生过路线之争,最后挺农民起义一方最终胜利,借古喻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成为正义的象征,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当然现在这个提法也渐渐不提了,那是因为要建设和谐社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22:39:32 +0800 CST  
d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4 23:54:25 +0800 CST  
@qhayjf 187楼 2013-12-13 23:07:11
儒家还有两个重要的核心,一个是“人治”,讲究贤人政治,也就是国家发展得好,是因为有一个好皇帝,而不依靠好的制度,也不依靠健全的法律。另一个是“德治”,个人认为,道德是用来律己的,而不是律别人的,更不是用来律社会的。以德治国,只会带来整个国家的整体虚伪,做事都是台面上一套、台面下一套。这些东西都深深植根到了国人的骨髓之中,什么酱缸文化、潜规则文化都来源于此。
-----------------------------
@zjqian96 194楼 2013-12-14 22:41:42
回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兵家大师们,做事说话不求道德上的制高点,只求富国强兵的实用效应,这才能够以一人之力强大一个国家。自从儒家当政后,这种现象再也见不到了。
-----------------------------

是呀,要是横向比较,个人观点,那时候是中国文化的顶峰,没有之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5 11:25:58 +0800 CST  
@hellosinger 196楼 2013-12-15 10:27:51
观点新颖,有理有据,水平在黄仁宇和当年明月之间。
----------------------------
过誉了,还很难跟他们相提并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3-12-15 21:15:15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