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元豹儿 2015-11-17 12:16:25
唐朝爵位有两种这种说法好奇怪,爵位就是一种,有实封没实封的区别而已,有实封的好说,儿孙继承,实封依代递减,我记得玄宗时是儿子可以继承父亲实封的三分之一,代宗时二分之一。 唐初武德七年才有租庸调制,所以武德九年后的实封才是真正的实封,没有实封的爵位,继承个虚爵,武士彠不在实封爵位之列,儿子继承虚爵是可以的。

后来确实有父亲爵位没有给子孙的,比如狄仁杰。

这个和寒门没有关系, 徐懋功出身也算不好,山东豪强而已,既有实封一千户,子孙亦可袭爵。
-----------------------------

我记得好像是爵位传到下一代会削减一点儿等级,比如亲王爵位传给下一代会减为郡王,有这事吗?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17 12:34:56 +0800 CST  
@元豹儿
@感秋华而泪
------------------

你们这两天在干啥涅?我被人抓差,去写点儿别的东西,暂时顾不上照顾这个楼,先来报个到哈。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0 10:39:02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17 14:41:56
不晓得李二咋想的,他前面n代帝王都忙不迭的中央集权,他一门心思想搞世袭刺史
-----------------------------

你们讨论的这几个问题都很有意义哦,我是想好好回帖的,等几天吧。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0 10:40:17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5-11-17 15:51:32
支持一下!
-----------------------------

谢谢渔夫!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0 10:41:18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5-11-18 18:30:17
师姐好。
主要是觉得有了这些铺垫后边说起来就容易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很多人说这些没必要。
硬着头皮往下走吧。
-----------------------------

老姐我支持你,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吧,嘻嘻。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0 10:46:00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5-11-23 21:39:56
看来师姐最近忙。
-----------------------------

年底了,下雪了,在忙杂事啊。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0:09:04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17 13:43:19
这和分封制毫无关系,这是有实封的王公大臣,在太宗高宗朝自征税赋 转到武则天时期州县拿着记账簿子前去收税,然后分成三分,一份归国家,一份归受封家,公主不用上交国家,三份全部归公主。 受封家不能再自行收租鱼肉百姓,而且受封家还要出钱把上交国家的部分运到京里,所以分的少了,武懿宗不高兴。是食邑实封的范畴 和分封制没关系。
-----------------------------

先回下这个贴。谢谢豹儿的指点哦,又让我搞清楚了一个问题。我自己再去查查资料看。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0:11:15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贴一段正文,然后再告假一星期~~

(30)武皇后的后宫

武则天在永徽年间与王皇后、萧淑妃的宫斗很是惨烈,但是自从做了皇后,后宫里便风平浪静。当然了,按正史上的说法,武则天和她亲姐、亲外甥女争风吃醋,斗得不亦乐乎,还把亲姐、亲外甥女都给杀了。可就算这是真的,那也是她自家的内斗。韩国夫人、魏国夫人连后宫正式编制都没进。

关于唐高宗的后宫,史书上出奇地安静,只能找到零星史料。李治做太子时,有王氏、萧氏,还有三位宫女生育了三位皇子。唐太宗曾想替他扩充后宫,遭到李治拒绝。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基本上看不到高宗其他嫔妃的身影。这主要是因为高宗登基之后就只和武则天有过孩子,以至于别的嫔妃在史书上没有了存在感。但是我们知道他的后宫依然是存在的。

《唐会要》记载高宗在显庆二年十一月曾经下诏,要求宫内勤俭节约,说“其殿中供奉,及妃嫔已下宝钿,并金装鞍辔鞯秋等,并宜令毁剔。”高宗的意思是说,后宫里给嫔妃们用的奢侈品太多,没必要,都给毁掉。

不过,高宗的后宫在武则天领导下,规模可能确实比高祖、太宗时缩小了。龙朔二年,朝廷改用新官制,尚书省改为中台、中书省改为西台、门下省改为东台,等等。后宫也有一番相应的调整。按《唐会要》,后宫新官制为:正一品,赞德二人,取代了原来的四夫人,也就是贵、淑、贤、德四妃;正二品,宣仪四人,取代了原来的九嫔(昭仪、昭容之类);正三品,婕妤九人,似乎没有动;正四品,承闺五人,取代原来的美人九名,等等等等。起码从正式编制上看,后宫嫔妃人数减少了。

我们还可以确切地知道,高宗的后宫有一位徐婕妤,是才女徐惠的妹妹。徐惠是唐太宗的嫔妃之一,为太宗殉情而死,死后封为贤妃,陪葬昭陵。徐惠的妹妹成为李治的婕妤,很可能比武则天更早进入高宗的后宫。不过关于徐婕妤,我们除了知道她和武皇后相安无事之外,别的就一无所知了。

但是史料上可以找到一位才子徐齐聃的身影。他是徐惠的弟弟,徐婕妤的哥哥。徐家属于南朝的士族阶层,徐惠、徐齐聃、徐婕妤的父亲名叫徐孝德,担任刺史,是个中级干部。

徐齐聃也算是皇亲国戚了,但肯定不是武则天的亲信。他曾担任过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的老师,但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一开始他的仕途并没有受什么影响,继续给武则天的儿子们授业,先后在李贤、李显的王府任过职,官职累迁至西台舍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徐齐聃对武皇后似乎有些不满,甚至可能是暗中反对武皇后的大臣之一。有一次他给高宗提意见,说周忠孝公(武士彟)的庙越修越好,可是齐献公的庙却破败了,这说不过去吧?陛下现在提倡孝道,难道就这样给天下人做表率吗?齐献公指长孙晟(sheng4),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徐齐聃对高宗说,齐献公是陛下的外祖父,虽然子孙犯罪,可也不能殃及父辈啊。高宗听从了他的进谏,重新整修了齐献公的庙,把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从岭南流放之地召回,让他主持祭祀。(旧唐书、新唐书)

徐齐聃后来没有逃脱被贬斥的命运,以“泄露机密”的罪名被贬为蕲州司马,后来又因为不知什么罪名被流放钦州(今广西境内),四十岁就去世了。他的被贬是不是因为武则天,史书上没提。史书上也没说徐婕妤因为哥哥的缘故受过武皇后的什么打击报复。

徐齐聃的儿子徐坚也是个大才子,曾和李贤交好。后来武则天与李贤的母子关系恶化,但是她对徐坚倒一直很赏识。徐坚在武则天称帝后也没有归隐,还是出来做官。圣历二年(699年),徐坚和刘知几、徐彦伯、张说等才士一起编修《三教珠英》。到了中宗朝,他参与编修《则天实录》。从徐坚的经历来推测,徐家人,包括徐婕妤在内,至少和武则天没什么太大的过节。

说回唐高宗的后宫,现在我们还可以确切知道他的另一位嫔妃,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从前的正史只说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昭容,却从未提过她最早是高宗的才人。但是2013年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上记了一句:“年十三为才人。”以年龄推算,婉儿十三岁时还在高宗朝,可能刚刚被武则天从掖庭里提拔出来。婉儿虽然名义上是高宗的才人,但很可能主要是为武则天服务。

还有一位刘氏,是北门学士刘祎之的姐姐,也在高宗的后宫担任内职。按《旧唐书》,有一次武皇后派刘氏去探视母亲荣国夫人的病情,结果刘祎之趁此机会也偷偷潜入了荣国夫人府。这件事败露后,刘祎之受到严厉处分,被发配到了巂州。

刘祎之与贺兰敏之交好。荣国夫人生病时,正是贺兰敏之非常活跃的时候。后来刘祎之被流放,其实与贺兰敏之有关。不过,刘祎之的姐姐是不是也受到了牵连,找不到任何史料记载。倒是武则天一直记挂着刘祎之这个人才,几年后给高宗上表,把他召了回来,拜为中书舍人。

总而言之,武则天做高宗的皇后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宫斗。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因为她在后宫施行高压恐怖政策,搞得无人敢和她争宠,而是因为她无需争宠。

顺便说句,后宫制度是一项毫无人性的制度,折射出男权最为恶劣的一面,不管当初这套制度是以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发展起来的。但是武则天纵然能够折腾到后来女人称帝,却也无法撼动后宫制度分毫。就连她那颇有新意的后宫官制改革,也在咸亨二年恢复了原样,不过存在了九年而已。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0:15:31 +0800 CST  

◇◆◇◆◇◆◇◆

更正一下:刘祎之的流放应该与贺兰敏之没什么关系,上面贴的是旧稿,忘了改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0:26:50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4 11:33:06
没觉得提议休长孙晟庙是和武则天过不去的表现呀,长孙晟确实是皇帝的外公,这是躲不过去的事实,只要朝廷还承认长孙皇后的地位,那长孙晟的地位就不能太过不去了,这个庙破败了对皇帝的声誉肯定不好,这是为皇帝好的提议丫
-----------------------------

你说得有道理,呵呵。我刚才重读的时候也在想,武则天对徐坚就挺好的,不像有啥过节。
我当时那么写,主要是看徐齐聃在拿武士彟的庙说事,感觉好像挺有意见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1:38:48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4 11:40:05
你说得有道理,呵呵。我刚才重读的时候也在想,武则天对徐坚就挺好的,不像
—————————————————
是拿媳妇和娘做对比吧,叫皇帝喜欢媳妇可以,不要忘啦娘,不然他还能拿谁比? 呵呵
-----------------------------

给你这么一说,场面顿时很有喜感。高宗对这个媳妇真是,没得说啊。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11:46:26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11-24 18:08:15
这件事情该怎么看呢??刘祎之偷偷潜入了荣国夫人府,是为了与姐姐刘氏见面?还是为了看望荣国夫人?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

这件事我觉得就是一个八卦。我看刘祎之就是好奇心重,要去瞧瞧皇后的老妈到底啥样的。

不过给你这一提,此事倒是很有意思。这应该说明荣国夫人那时候是深居简出,不随便露面。然后,是不是说明当时的大臣们是不能随便去某些府上串门的?偷偷溜进去了一趟居然就遭到流放,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哈。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22:25:24 +0800 CST  
@janet_j2015 2015-11-24 18:21:00
很精彩,持续关注中~~~
-----------------------------

谢谢支持!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22:27:04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4 22:44:37
不是吧,荣国夫人经常出门的,抛头露面的机会好多,刘祎之不至于没见过她

刘祎之被流放的这个事,两唐书和出土墓志里的时间对照不上,你不妨查看一下墓志里的说法。

我对这件事的理解是: 刘祎之就是去见他姐姐的,可能是姐弟情分好,也可能家里有什么事,总之趁着姐出宫的机会见了一面,但是姐姐是内官,又有公事在身,私下会见不合制度,又有私相授受,窥探宫闱的嫌疑 ,做的很难看,就像红楼梦里惜春的丫鬟接受外面亲哥哥给捎进来让她代为保管的家私,算是“官盐变成私盐”,有情可原,但是违法,做的很难看
-----------------------------

看来我确实得去翻翻他的墓志。这次被流放时,他应该已经升官了吧?反正这件事是高宗处理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4 22:56:28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4 23:16:29
升官? 流放时?不知道你说的是升那个官呢?

不过,刘祎之被流放的时候,是豫王司马,流放回来变成相王府司马,李旦乾封元年到总章二年是豫王,然后封了冀王,上元二年封相王,差不多可以算出刘祎之被流放和被召回的时间段

-----------------------------

我主要是在纠结他那个“北门学士”的身份。北门学士是乾封元年就开始活动了,不知道那时候刘祎之算不上其中的一位。

我去翻他的墓志,上面说得还是很含糊哦。在流放之前是:“丁内忧,寻奉敕夺情,授雍州万年县主簿,兼崇贤馆直学士,又迁著作佐郎,又转起居舍人。 府君长兄中允君时任给事中,与府君同侍玉阶,分华两省,侍奉之美,朝论称荣 。俄而坐事,徒于越嶲……”

所以看起来当时应该是当了个起居舍人。这是不是史官啊?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5 01:21:36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5 01:38:47
他和他哥刘懿之都是乾封年间活动的北门学士。当然算啊!
起居舍人是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嘛,中书省官员,那时候他哥在门下省做给事中,哥俩分华二省,很多人羡慕。
-----------------------------

这个起居舍人应该属于官阶不高但是很重要的职位吧?毕竟老是能见到皇帝。而且这么看来,也许他还真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流放了,因为他那个官职比较敏感,你觉得咧?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5 01:44:52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5 02:00:59
起居舍人是从六品上,但是天天跟着皇帝,精贵的很。更何况同时哥哥是给事中,也是和皇帝亲近的官职,姐姐是内官,跟着皇后,一家人都在权力中枢,自然天天有人盯着抓把柄,一旦把柄被抓,抖出来,等于皇帝被打了脸,绝对要处置,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流放就不奇怪了。
-----------------------------

狠有道理!我后面还有一章写到刘祎之被赐死的,看来又要修改了,把这些内容加进去。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5 03:41:35 +0800 CST  

-----------------------------
@元豹儿 2015-11-25 04:01:16
好像刘祎之死的时间两唐书写的也不对,史书错漏百出啊,你写的时候查查墓志,墓志是人家儿子亲手写的,死亡时间肯定不会写错。
-----------------------------

好的,我记下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1-25 09:22:07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谢谢几位网友的鼓励,继续贴正文~~

(31)冲击门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两句诗,不无伤感地地反映出唐朝时豪门士族的衰败。诗句中的“王、谢”,指的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都是两晋时期南方的一流士族,但早在南北朝时就已逐渐衰败,到唐朝时大概只留下美丽传说了。

但北方士族直到唐朝依然有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以家法门风著称的山东“五姓”,既崔、卢、李、郑、王这五个山东郡望,还是那么牛皮哄哄。士族阶层维持自己的地位,主要靠两个办法,一是“婚”,二是“宦”,也就是靠互相联姻和做官。到了唐朝,别看这五姓的子弟做高官的已经不多,但在婚嫁方面却极为自矜,基本上是内部消化。外人如与他们联姻,一般情况是门第较低的男性求娶五姓之女。这时五姓女的身价就要大大上涨,“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旧唐书)

李唐皇帝对这些山东士族一直就瞧不顺眼,不免要动用皇权,出手打击这些士族高门的社会威望。早在贞观六年,唐太宗就命高士廉、岑文本等大臣重新编撰一部谱牒,把天下名门望族的族谱重新整理一遍,去伪存真,顺带重新排排高下顺序,以此来制止某些高门大姓嫁女时乱收聘礼的歪风邪气。

这份新的谱牒,就是贞观《氏族志》。不过高士廉等人搞出来的第一版《氏族志》,依然把属于博陵崔氏的崔民干家列为第一等,大摇大摆地排在李唐皇族之上。太宗十分气愤,给了个差评,打回去命令重写。太宗对高士廉等发牢骚说:“我跟山东崔、卢、李、郑等家没什么私怨,只是这几家早就衰落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还这么看重他们?难道我朝的有功之臣还比不上他们吗?你们是瞧不起我朝的官职品秩吗?”高士廉等人挨了一通批评,重新编修,最终《氏族志》把李唐皇族排在第一,外戚次之,崔民干家降到了第三。

按照太宗的本意,新编的谱牒应该着眼于提高当朝勋贵的身价,“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可是最终定稿的贞观《氏族志》只是个妥协的产物,虽然抬高了皇帝和皇后的家族,但本来的高等门第依然是高等门第。直到唐高宗时代,继续冲击旧的门阀秩序,推出了另一份谱牒《姓氏录》,才算是真正贯彻了太宗的“重今朝冠冕”的精神。

(待续)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2-01 13:07:33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2-02 01:21:48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没有在南北朝逐渐衰败呀?一个出身跟狗一样低丑啦吧唧的羯胡叛逆非要跟人家这两家的女儿结婚,王谢不同意,被羯胡灭门,这才搞得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虽然也是因为自身门第金贵,自持身份不肯跟羯狗结婚,但是不卖女儿的做法,不是比先把女儿卖给安禄山,等安禄山反了再赐死这位公主来的李唐光明正大。或者比把十几岁的小公主配给狗,等把狗杀了,把狗肉(一说阳具)端到小公主面前让她吃掉好。

逐渐衰落听起来像社会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似得。
-----------------------------

嘻嘻,这就是我自己不读正史原文,只看现在人写的介绍文章,然后再想当然的后果啊。我是一定得回去好好补课了。

对了,那个十几岁的小公主吃肉的,是哪个典故?应该玄宗朝以后的事情吧?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12-02 02:14:21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