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元王朝

@killywen 2015-10-01 13:14:21
另外看到蒙古灭金的容易系数是28,灭南宋的系数是1点几。
感觉这个过于夸大。
如果真是如此,南宋怎么没能灭金呢,甚至在金主力存在情况下,每出战就大败亏输。
另外比较也不是客观。比如灭花拉子模、西夏、金,都是成吉思汗亲自领军,或者死后不久就做到的。蒙古都是所有精锐出动。而打南宋,是很晚了。
成吉思汗比别人强的地方,就是经历苦难、背叛、强敌太多,知道怎么动员自己资源,知道怎么找敌人的弱......
-----------------------------
这个战力问题,楼主略作解释,首先这里主要说的是防御力,不包括进攻能力,所以南宋1点几,金28并不代表南宋可以灭了金,第二,这位朋友给出了蒙古战力下降的说法,因为本系数是以蒙古的进攻力为1为基准计算的,所以如果是因为蒙军战力下降导致南宋上升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关键在于,与1的对比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2 02:17:26 +0800 CST  
@明月双清 2015-09-16 06:18:04
至正十二年,元朝的大军在脱脱的带领下出发了,这支大军是一支混合军,里面有蒙古人、色目人、藏人、地主武装,但是能暂时团结一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此时帮组朝廷的利益似乎更大,第二脱脱的威望似乎足以控制这支混合军队,在这两个支柱下,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徐州,这支军队的第一个对象是实力强大的芝麻李,脱脱的想法,应该是先打下一个厉害的,弱小的也就不敢动了,这叫立威。这一战完成了脱脱的预先设想,徐州的起义军被......
-----------------------------
@killywen 2015-10-01 20:34:00
楼主来证明元顺帝的隐性自卑,有点可笑吧。
大凡正常人,都有自卑心态的。
换成蒋介石也有,被人批评了几句,要加倍的报复。
很多人办事,还是遵循规则,而非一定遵循自己内部的声音。元顺帝变得消沉,是因为派出去监察官员的是自己的亲信。自己亲信下去都比官员更贪,说明这种颓废的风气是无法挽救了,干脆得过且过。
至于罢免脱脱,这跟洪秀全、蒋介石类似,在战争快胜利的时候,先卸掉那些权臣,免得他......
-----------------------------
隐性自卑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楼上说正常人都有自卑心态,但是自卑分为好多种,比如对比自卑,绝对自卑,阶段自卑,认识自卑,情感自卑等等,这里只是想说明元顺帝有隐性自卑而已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2 02:19:59 +0800 CST  
@哊小楼主木 2015-07-12 17:45:00
喜欢看,楼主继续
-----------------------------
谢谢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2 22:44:25 +0800 CST  
两边现在在干一件事了,元顺帝任命了王保保为河南王,去剿灭在南方的朱元璋,而朱元璋也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准备北伐了。一边向北打一边向南打,可是北伐进行的很顺利,南剿却不顺利。王保保还没有遇到朱元璋,就先遇到了其他军阀,这些军阀觉得王保保来河南,无异于抢地盘嘛,那怎么办?打呀!于是元朝的地主武装在河南大打出手。而此时的妥欢帖睦尔看到如此情形,有两个想法,第一这个王保保不打朱元璋怎么老是打自己人?一定是有异志了,怎么办?下令太子总领天下兵马,讨伐王保保!第二,要是打不过王保保怎么办?那就赶紧逃跑,不过妥欢帖睦尔想到的逃离的方向可不是回蒙古老家,而是去高丽,毕竟年少的时候自己在高丽住过一段时间,于是,妥欢帖睦尔命令高丽国王在济州岛为自己营建宫殿。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称帝,大明王朝建立,北伐一路高歌猛进,直抵大都。
大都中的君臣此时慌乱了,妥欢帖睦尔开始准备逃跑了,就在逃跑准备中,一位宦官站了出来,这位宦官叫做赵伯颜不花,这位亡国之际的宦官说出了一番很有气节的话:天下是世祖打下的天下,陛下作为世祖的子孙,自然应当死守,君王死社稷总比逃走强很多,我愿意率领军民人等和怯薛歹出城迎战。所有大臣望着高高在上的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茫然的看着大家说了一句:我怎么能做宋徽宗和宋钦宗呢?于是,当晚,妥欢帖睦尔带着一众大臣、后妃逃出了大都的健德门。朱元璋不战而得到了大都,欣喜之至,觉妥欢帖睦尔知天顺命,所以妥欢帖睦尔被叫做了元顺帝。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7 07:34:47 +0800 CST  
而我们关于妥欢帖睦尔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妥欢帖睦尔逃亡的一路上看到了民生凋敝,突然焕发了当年要做一个好皇帝的想法,于是妥欢帖睦尔感慨道:“我要是不出大都,怎么知道原来民生已经凋敝到这种程度?”于是妥欢帖睦尔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工作,虚心的向大臣请教,该如何恢复已经失去的疆土。这时候有人提出,王保保是不是可用?妥欢帖睦尔马上召见王保保,商讨如何恢复旧土,然后不计前嫌,任命王保保为元帅,开始了恢复战争。王保保迅速率军在韩店与明军进行了一场遭遇战,这场战争王保保大胜明军。这本身是个好事,不过对于隐形自卑症患者来说,可就不尽然了,妥欢帖睦尔一下子觉得你看,我还是很牛的,我只是打了个盹,朱元璋才取得了现在的胜利,我稍微一振作,朱元璋就不行了!于是他命令王保保去收复大都!此时的王保保还没有实力在大都打一场攻坚战,于是这一战争的结果,王保保打败亏输,仅仅十八骑生还,元朝最后的回光返照结束了。而此时的隐形自卑症患者也彻底的消沉了,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在漠北草原上结束了自己五十一岁的生日,太子即位,妥欢帖睦尔以惠宗的庙号载入了蒙古的史册。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7 07:46:01 +0800 CST  
现在要来看看这位皇帝了,作为元朝的末代君王,元顺帝是难以总结的,他不像汉献帝、崇祯帝这样的皇帝,接到手的就是个烂摊子,元顺帝即位的时候,元朝虽然已经在走下坡路,可是还没有爆发任何末世的迹象,元朝是在元顺帝的二十多年里慢慢走向覆亡的,这样看来,元顺帝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从个人能力上来说,元顺帝又不是晋惠帝那样的弱智,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和前期的治国理政上还表现了一定的能力。从个人性格上来说,元顺帝幼年的际遇起伏造就了他身上的隐性自卑的性格,这样的人是不是完全不适合做皇帝呢?倒也不一定,但一定不适合在一个多事之秋做皇帝。于是元顺帝把自己的所有施政的不顺利的地方全部归结于自然原因,把小小的成就过分夸大,就在这样的狂喜与消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也结束了一个王朝的统治。当然对元顺帝的自卑情绪造成最大影响的就是他的叔叔元文宗,这位元文宗又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他早年可以为了皇位毒杀自己的哥哥,而晚年又执意让自己的侄子即位?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转变?又是什么让一个草原民族的皇帝得到了文宗这样的庙号?我们下节再说。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07 07:58:31 +0800 CST  
@阿贝沙 2015-10-22 18:37:54
好贴!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24 21:27:54 +0800 CST  
@周慕白2015 2015-10-25 00:01:54
支持佳作~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25 09:14:49 +0800 CST  
@周慕白2015 2015-10-26 22:58:02
加油~
支持~
-----------------------------
谢谢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0-27 08:53:04 +0800 CST  
二十一、把酒话桑麻

钱穆先生说,我们国人治史与经济关注的少,于政治关注的多。这话不错,不管也怪不得史学家,毕竟中国的历代史学家都是官方史学家,记录的都是些帝王将相的家事,自然就于老百姓的生活关注的少了,关注老百姓生活少,经济问题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了,于是二十四史汗牛充栋,但是单把经济的部分拿出来就寥寥无几了,大概也就是每部史书的食货志略略的说说。之于元朝,更是这样啦,大家对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蒙古铁骑的军事力量关注的多,对于当时的经济政策关注的少。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不谈些经济,笔者觉得说不过去,于是我们夜话元王朝就难免要夜话一些经济问题,这不,这一节,我们就来把酒话桑麻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2:47:53 +0800 CST  
诸位学过历史,每次历史都会讲中国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也都会讲宋朝是这个南移中的一件关键历程。宋朝南方正式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中原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那么中国这个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繁荣自然需要政治稳定,于是南方就越来越超过北方了。后来北宋统一了,但是北方经常受到辽国的骚扰,北方的农业也就恢复不起来,再后来北方让金朝占了,女真人实行了“猛安谋克”制度,这个猛安谋克说白了就是一种屯田制度,这样北方的农业变成了官方农业,而女真人对农业本来也就不感兴趣,官方农业很难发展的很好,于是北方的农业继续衰落着,那么北方农业是什么时候有所恢复的呢?元朝!肯定有人说了,不可能啊,蒙古族不更是游牧民族么?怎么会对农业感兴趣呢?怎么可能恢复北方的农业呢?这个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2:55:17 +0800 CST  
成吉思汗起初是对农业不感兴趣的,蒙古族之于中国北方的征服也就是烧杀抢掠为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后来蒙古来了一位契丹人,叫做耶律楚材,这个耶律楚材不得了,向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建议,你说你们这么抢,抢一次就没了,不如让北方的老百姓种田,种完了你们收税,这样年年都用收入,还省得打了。这一个建议了不起,蒙古统治者开始对北方汉地进行正常的管理,征收农业税收,不再烧杀抢掠了,可是仅仅这样也不能保证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啊?顶多保证中原农业不进一步恶化了。但是,后来又有一个人开始起作用了,这个人就是忽必烈。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了忽必烈当上了大汗,他的主要根据地就已然不是蒙古草原了,而是中原汉地,而忽必烈呢,又有一个各族知识分子组成的金莲川幕府,于是忽必烈开始经营自己的根据地,中原汉地,这一经营不要紧,竟然让中国北方的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还进行了几项经济制度创新。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3:02:49 +0800 CST  
首先从政府层面,元朝设立一些政府机构来进行农业生产的规范指导,这个机构叫劝农司,劝农司是干嘛的呢?就是专门到各地指导和督促农业生产,督促农业生产是监督职能,而指导呢就很像我们现在的农科院,找一些专业人士给予生产上得帮助。但是问题来了,要有专业人士的帮助首先要有专业人士,我们现在各个大学有专门的农学院可以培养专业人士,元朝怎么办呢?元朝也设学校,这个学校叫做农校,在农闲时节,农家的子弟要去农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两个,第一读书写字,第二农业知识,你要是读书写字学得好的话呢,将来地方政府需要小公务员的时候可以直接聘用你,你要是农业知识学得好的话呢,正好你将来生产的时候用得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啊?教学的话需要有教材啊?元朝有么?你还别说,元朝还真的规范的编纂了一本农业知识的教材,这本教材就是《农桑辑要》,分送各地作为全国统一教材让人学习。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3:18:37 +0800 CST  
现在有了教材,有了学校,还需要考虑种什么。种什么呢?无非是吃和穿,吃什么?传统的主食当然是米面咯,但是万一有饥年米面不够呢?到了明清这个问题好解决,因为马铃薯和玉米就引进中国了,那时候就可以种马铃薯了,可是元朝还没有,于是元朝政府经过研究,种枣树!枣的产量比较高,到了饥年实在米面跟不上就吃枣吧!另一个问题是穿什么,中国到了元代,主要的穿着材料就是穷人穿麻,富人穿丝。那么就是种桑麻是最好的选择,再加上元代由于对外经济很发达,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当然要大量的种桑养蚕,这样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又可以满足出口经济,于是种桑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开来,另外就不得不提一个伟大的中国妇女,上海,当然当时叫做松江的黄道婆,黄道婆是元朝人,这个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改进了织机,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再加上元朝是一个出口外向型经济,丝织品在国外都是当做奢侈品卖得,于是黄道婆成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企业家,当时黄道婆织机生产的丝绸,可是国家免检的出口产片,也许追溯起来,黄道婆可是比路易威登、乔治阿玛尼更早的奢侈服装品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商业景观。但是既然桑蚕丝绸是奢侈品,是解决外部需求的,那么还需要解决内部需求,那就是麻布,可是麻布有个问题,不保暖也不舒服!元朝的远征军可是到过印度的,在那里见过了另一种可以穿的东西——棉花!蒙古人从产量、舒适程度上一比较,嗯!棉花可以代替麻布成为普通的衣料作物,于是就在元朝,棉花大规模的在北方种植了起来,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衣料作物。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3:46:22 +0800 CST  
技术问题解决了,作物问题解决了,可是农业组织怎么办呢?如何才能高效的组织农业生产呢?元朝政府决定改进一个制度叫做乡约制度,什么叫乡约呢?就是一个农村的农民互助互利,自治直营。但是在宋朝这完全是农户闷得自愿行为。元朝打算把这个制度变成国家制度,于是在元朝,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组织,叫做农社。什么是农社呢?就是五十户人家组成一个农社,要是村子比较小的话就20家组成一个农社。每一个农社要选出一个种田最有经验的长者作为农社长,每家在自己的田边树立一个小牌子,上面写上名字,社长呢要经常去查看,要是觉得某家的田种的不好,就报告给政府,政府将这家的过错写成牌子挂在他家门口,你家就是“种田不积极不努力”户了,这样的牌子一挂,自然很丢面子,但是要是这家农户脸皮厚不怕丢面子呢?也没关系,政府还有后续惩罚措施,如果屡教不改,就必须在社里做苦工,谁让你懒呢?自己家的地不好好种,就只能在社里种公家的地了。看到这里你会说,哦!农社是个监督机制么!不忙,不止这些,农社除了是个监督机制,还是个互助机制,比如如果谁家生病了不能种地了,那么农社中的其他人要帮他家种地,如果这个农社中得了传染病,好多家不能种地了,其他农社要派人来帮助这个农社种地,另外农社还提供信贷服务,比如,社员家的牛死了,其他社员凑钱给他买头牛,等到以后这个社员分期偿还。看到这里不仅要说,元代的农社制度从文化学的角度上看是发挥了中国人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从经济制度上来看是一种比较好的合作制度的雏形。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4:01:37 +0800 CST  
而且农社还有三个重要的外部性。一个是解决了融资问题,一个是解决了备荒问题,还有一个解决了环保问题。什么是融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但凡农业就要兴修灌溉的水利工程,可是单个农户很难有能力修,如果是五十户农户组成的农社呢?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而且政府可以出钱贷款给农社,因为五十户农户总不至于集体携款潜逃吧,所以这样政府出资,农户出力,兴建工程,集体偿还,解决了公共产品的融资问题。第二农社必须设立一个公共仓库,每人每年交米一斗,这样到了灾年就可以有备荒的粮食。最后一条,你可能觉得很有趣,什么叫解决了环保问题呢?因为农社有规定,每年没人必须种树十棵,最好是种枣树,可以备荒,要是不适合种枣树种柳树也是可以的,要是农社的辖区内有池塘必须养鱼养鸭子。现在我们再来看,田边种树,池塘养鸭,既可以防风固沙,鸭子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典型的生态农业么?这样看来,元朝的农社制度,直到现在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课题和制度。
历史总是这么有趣,在大多数人心中,元朝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一定是对中国北方农业破坏最大的,可是事实却是,这个游牧民族的王朝却是为中国的北方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做了贡献的,你说有趣不有趣?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4:15:10 +0800 CST  
@电子眼南昌 2015-07-12 19:00:07
好文章,支持楼主继续更新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14:17:10 +0800 CST  
@人大东风 2015-11-09 14:05:55
我觉得很棒
-----------------------------
谢谢支持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21:19:43 +0800 CST  
@怒号鸟 2015-11-09 14:05:46
这次是写经济内容啊?有意思
-----------------------------
是的~经济内容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21:37:24 +0800 CST  
@小妹88888 2015-11-09 14:05:24
楼主写的好
-----------------------------
谢谢
楼主 明月双清  发布于 2015-11-09 21:48:55 +0800 CST  

楼主:明月双清

字数:158164

发表时间:2015-06-14 07: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7 22:12:45 +0800 CST

评论数:42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