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ls000ABC 2015-03-13 17:37:36
传说韩红要请陈奕迅来助唱,如果陈奕迅带着墨镜来,那岂不是和萧煌奇撞脸了
-----------------------------
萧煌奇改下发型就没事了。再者,陈奕迅应该不会戴墨镜,因为韩红唱摇滚的概率很小。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17:40:22 +0800 CST  
@xflso2015 2015-03-13 18:52:40
今天早点开始吗?楼主好像会抛下我们去看歌手。

-----------------------------
呵呵,海棠一办完事就匆匆赶来了。歌手是要看一看的,但绝不是抛下各位读者呀!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21:26:33 +0800 CST  
提醒一下,有个翻页可以抢,谁来?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21:27:14 +0800 CST  
第九章 天堂往左,郑国往右(三)


然而,祭足并没有急着对宋庄公表态,多年积累的政治经验使他敏锐地发现另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即将被阴谋推举为郑国新君的公子突,他本人有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愿不愿意加入宋庄公的革命团队。

毕竟,政变这种游戏的风险系数太高,即便搞成了也要背负乱臣贼子之名,如果没搞成那就连“牵犬逐兔”亦不可得了。

要是公子突胆小怕事,或者不思进取,只想一辈子当个衣食无忧的公子了事,那推翻郑昭公的计划就会无形之中增加很多的不确定性。

宋国方面觉得祭足的担心不无道理,于是又计议了一番,决定由雍大夫出面,想办法把公子突召到宋国来,当面问个究竟。

公子突也是到了宋国后才得知自己被缺席推荐为郑国未来的国君。他表现出近乎癫狂的欢喜,指天发誓愿为郑、宋两国世代友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遵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这让宋庄公和祭足心中的石头都落了地。

不过,公子突的反应似乎过了度。也许是他对宋庄公表达感恩戴德之意时的表情和动作太卑微,太夸张,太恶心,导致宋庄公不知不觉产生了整个计划是在为公子突作嫁衣裳的想法,进而心理失衡,提出了公子突上台后须向宋国进献巨额财货作为回报的要求。

公子突沉浸在天上掉馅饼的幸福中,此刻别说只是签订个卖国条约,就算让他卖血卖身卖爹卖妈卖老婆,只怕也会不假思索、毅然签之。

本来是个宋国提议的等价交换,事先一方出人一方出力,事后一方享国一方收个小弟,现在变成了好像是公子突哭着喊着求宋庄公帮他夺取政权一样。

这个不经意的重大转折,为日后郑、宋两国关系的畸形发展埋下了伏笔。

祭足虽然对宋庄公的漫天要价感到非常不满,但事已至此,不可能再和宋国讨价还价,只好以个人名义和宋国结盟。

归国后,祭足立即张开在国内培植多年的势力网,迅速占领机场、电台、政府机关和军营等各处要害,然后把一封早已拟就的文书送给郑昭公,将目前的局势稍作介绍,并设身处地地奉劝郑昭公下野,出国旅游个四五十年,有缘以后再回来继续当国君。

郑昭公四下一打量,内有祭足起哄,外有宋国围逼,唯独没有人出来替他讲句公道话,当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迫不得已于9月13日买了张去往卫国的单程机票,抛下还没坐热的君位匆匆跑了。

9月25日,公子突继立君位,史称郑厉公。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22:00:19 +0800 CST  
孙楠选歌的寓意很好,但演唱效果不佳。感觉乐器的音量太小,孙楠的歌声在没有配乐浸润的情况下,听起来有点突兀。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23:37:40 +0800 CST  
@楚楚大将军 2015-03-13 22:26:28
郑淳元太牛叉了,那一嗓高音唱得本将军汗毛都树起来鸟

-----------------------------
同感,确实震撼人心。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3 23:38:38 +0800 CST  
发现自己迷上了李建,多么迷人的儒雅气质。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00:20:49 +0800 CST  
连续5天只享有6个小时的睡眠,刚才突然感觉头部的某根神经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00:31:47 +0800 CST  
亲爱的朋友们,容海棠道声晚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01:06:22 +0800 CST  
同学们上午好,海棠马上就更新,请少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10:11:30 +0800 CST  
第九章 天堂往左,郑国往右(四)


郑厉公上一秒宣誓就职,宋国下一秒就发来了外交信函,打开一看,不是贺电,而是账款催缴通知书。

郑厉公很扫兴,新公司刚开张就遇上讨债鬼,细细回想之前和宋庄公达成的交易,自己也后悔当时太没有原则,口子开得太大。你说还债吧,心有不甘况且难以筹措;可要是不还债吧,白纸黑字的也不好抵赖。

逡巡良久,郑厉公捣鼓出一条折衷的方案,宋国索要的巨额财货,郑国即行支付,但是不给全,打个五折再送过去。

宋庄公验货后大怒,敢情你郑厉公要言而无信、过河拆桥是吧?当初若非我大发慈悲助你一臂之力,今日郑国的一文一毫都是郑昭公的,又哪轮到你来享受这泼天的富贵?连慷他人之慨都不会,我说你他娘的到底给还是不给?

郑厉公心虚,只得勉力又多多少少送去一些。

当然,宋庄公绝不就此满足,口口声声要祭足站出来给个说法。

祭足却没把宋庄公的要挟太当回事,郑国和宋国的陈年旧账他一清二楚。当年宋庄公同样受过郑庄公大恩,可逢年过节也没见宋国给郑国猛送红包。大家彼此彼此嘛,何必催迫得那么厉害呢?

整个公元前701年冬季和次年春季,郑国和宋国都在为了经济问题而大肆扯皮,双方非但没有建立想象中的同盟关系,反而相互怨恨,渐行渐远。

入夏后,郑国实在受不了宋国无休止地责贿,便寻求第三方介入,企图通过外交斡旋使得宋国见好就收。

郑国相中的第三方势力是鲁国。

鲁国是周王朝有口皆碑的社会公益人士,各诸侯国有什么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或红白喜事,都习惯找鲁国帮忙协调处理;反过来这也是鲁国借以在国际上布达威望、彰显身份的传统做法。因此鲁桓公将郎地之战的旧隙暂时放到一边,很爽快地接受了郑国的请求。

秋季,鲁桓公和宋庄公在谷丘会晤,专门商讨关于宋国减免郑国债务并达成双方和解的议题。

宋庄公是个老财迷,发自内心地不想让郑国赖掉尾款,不过碍于鲁桓公(鲁桓公的母亲仲子是宋庄公的姑姑,不知这个因素是否起到了某种程度的积极作用)的面子,他支支吾吾地应付了过去。

鲁桓公散会后仔细一想,宋庄公的态度那么勉强,说话那么含混,只怕是在敷衍鲁国,转头还会和郑国没完没了。既然肩起了和事佬的担子,鲁桓公就决心把宋国的思想工作做深做透,绝不能砸了鲁国的金字招牌。

稍后,鲁桓公在虚地会晤宋庄公,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继续讨债了。为了感化宋庄公,鲁桓公甚至提出,可以将郜鼎还给宋国。

所谓郜鼎,就是郜国用来祭祀的一个青铜大鼎。郜国原本是宋、鲁交汇处的一个小国,后来被宋国吞并,成为了宋国的郜地,而国宝郜鼎也落入了宋国手中。

公元前710年,宋国的华父督作乱,弑杀了宋殇公。为了防止周边大国武力干涉,华父督向它们遍施重贿,其中送给鲁国的礼物,就是郜鼎。鲁桓公对郜鼎十分钟爱,曾经把它置放在太庙里祭祀祖先。

鲁桓公亮出郜鼎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提醒宋庄公不要忘了,当时若非郑国和鲁国等诸侯的成全,宋庄公不可能这样舒舒服服捡个现成的国君来当。既然如此,你宋庄公应该推己及人嘛,又何必对郑厉公苦苦相逼呢?

宋庄公微微羞赧,却又推说自己搞不太清楚,需要回去查阅档案才行。

鲁桓公口干舌燥,只好打道回府,静候佳音。

谁知这一别后,宋国那边就了无音信,自秋而冬,转眼已近年关。尼玛就算是翻《四库全书》也翻完了,就算是收集龙珠也收集齐了,鲁国却依然没有收到宋国查阅档案的结果反馈。

可是郑国就不同了,宋国前来逼债的使者络绎不绝,旋踵接至,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搞得郑厉公都想顶风冒雪出去避几天风头再说。

这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鲁桓公不辞烦劳,再次致电宋庄公,邀请他在龟地会晤,共商如何尽快化解宋、郑外交危机。

然而令鲁桓公和全世界人民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会晤的过程十分简洁,没有浪费一丁点多余的口水,宋庄公竟然直接拒绝了鲁桓公的和平倡议,并且很不耐烦地告诉鲁桓公,这件事是宋国和郑国之间的纠葛,鲁国少管闲事,OK?

鲁桓公终于勃然大怒,给脸不要脸,你宋庄公要了钱去买棺材啊?

发罢飙,鲁桓公立即与郑厉公在武父结盟,紧接着宣布,合兵伐宋。

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我仿佛感到一股古君子之风自鲁桓公身上扑面而来。鲁桓公,老子如果早生3000年,自带装备也要报名参军,追随您一起去痛扁宋庄公这个猪头三四五,简直就不是个家伙,是可忍孰不可忍!对吧?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10:43:53 +0800 CST  
@楚楚大将军 2015-03-14 19:06:13
海棠是建粉,我也上一张,这个范很抓心,海棠以为如何?



-----------------------------
海棠以为很棒。李建的风格是内敛和孤高,没有娱乐圈的低俗之气。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21:51:28 +0800 CST  
今天来得有点迟,闲话少说,这就上菜。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21:52:46 +0800 CST  
第九章 天堂往左,郑国往右(五)

公元前700年冬发生的郑、鲁伐宋之战,是郑、宋债务纠纷多边化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个头一开,哗啦啦啦不得了,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了中原政治格局的大洗牌。

中原另一个主要大国卫国以及最早介入中原事务的边缘大国齐国,还有平时出镜率不那么高的纪国和南燕国,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

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公元前699年,郑国率领郑、鲁、纪三国联军与宋、齐、卫、南燕四国联军爆发了东周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准备从两个层面进行解构。

一是宏观层面。东周时代,礼乐崩坏,诸侯各国不再满足于固守分封之初确定的势力范围,纷纷向四面拓展,导致各国边境充分交汇(分封之初,诸侯国散布在广袤的大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在城邑及城邑周边,国与国之间还留有大片空白的缓冲地带)的同时,政治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利益关联也越来越紧密。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意两国之间关系的张驰,都会引起其他各国不同程度的连锁反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固守中立非但没有可能,而且没有意义。

中立只能说明你没有打手,没有朋友,没有后台,况且最后无论谁输谁赢,赢的人觉得你不肯归附,输的人觉得你见死不救。总之两头结怨,里外不是人。

二是微观层面。在这场两方七国的战争中,助拳的诸侯并不是完全为了支持郑国或支持宋国而来,他们只是藉由参与这场战争调整平时积累的各种其他矛盾。

譬如很明显可以指出的是,齐国和纪国是老冤家。公元前868年纪炀侯进谗,周夷王用酷刑烹杀了齐僖公的八世祖父齐哀公。

即便抛开这段仇怨不说,单从地缘角度看,纪国位于临淄东南不过百里,齐国若想扩张就必须吞并它,鲁国则一直暗中支持纪国对抗强齐。

卫国和南燕国长期以来就有联手抗击郑国侵蚀的传统,而卫国公然收容被郑厉公赶下台的郑昭公,则是延续了它一贯的做法(以前曾收容反叛郑庄公的共叔段),寄望日后实行以郑人制郑国的策略。

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过节,譬如谁勾引了谁的老婆呀,谁昨晚打牌抽了老千呀,谁玩魔兽被造塔阴死一怒之下准备到现实生活中报仇雪恨呀,不一而足。鉴于春秋年代久远,史籍对相关事件的记载又语焉不详,可以推断,某些稀奇古怪的理由应该是存在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老师也是找了好久,才在孔子编纂的《春秋》中找到,那上面粗略地说:“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败绩的意思,《左传》庄公十一年里有一句话可作为注释:“大崩曰败绩”。言下之意,那就是惨败了。

败绩这个词在《春秋》所述242年间(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亦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无数的战争记录中出现的次数不多,总共16次。也就是说,郑国联军在本次战争中以巨大优势取得了罕见的辉煌胜利。

但是,同学们在考量胜利的含义时,要注意区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战术上的胜利,另一个是战略上的胜利。

举个例子,二战中纳粹德国依靠闪击战术偷袭苏联,从边境马不停蹄地一直打到莫斯科,然后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与英国和苏联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以此为转折点,纳粹德国最终走向了不可逆转的死亡。

这充分说明了战术胜利无关大局,真正决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是战略势态。

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视一下郑国的胜利,它在鲁国和纪国的帮助下,击败了宋国联军没错。可是,自公元前719年被宋、卫、鲁、陈、蔡五国联军入侵以后,郑国二十年来在中原呼风唤雨,颐指气使,几时面临过如此严峻的挑战?

所以,公元前699年的这场战争,其最大的看点不是规模巨大,也不是郑国轻松取胜,而是郑国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21:59:33 +0800 CST  
@lengoo 2015-03-14 22:36:14
又被梨花压死了?

-----------------------------
海棠现在花枝乱颤好不好?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22:39:01 +0800 CST  
@xflso2015 2015-03-14 22:29:54
看楼主这口气,似乎以前魔兽

-----------------------------
海棠有过约10年玩魔兽争霸的经历,纯属业余爱好,上不得台面的。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4 22:44:57 +0800 CST  
第九章 天堂往左,郑国往右(六)


如果同学们觉得这场战争反映郑国衰退的意味还不明显,那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非常表象化了。

战后,郑国派使者赴鲁,请求鲁国不再计较郎地之战的恩怨情仇。公元前698年春,郑厉公和鲁桓公在曹国会见。同年夏,郑国派使者赴鲁,重温武父盟会和曹国会晤的友好。

同学们看,四年前还在郎地耀武扬威的郑国,突然间开始百般讨好鲁国,这难道不足以说明郑国现在严重缺乏安全感吗?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出现在同年冬,宋国联合齐、卫、陈、蔡四国伐郑。

这一回,郑国没有找到援兵,独立支撑,结果兵败如山倒。联军首先攻占郑国东郊的牛首,然后长驱直入,至于新郑,焚毁了新郑的渠门(一座城门的名称),前锋冲进新郑市中心,最后拆了郑国祖庙的一根椽木作为战利品带回宋国,用作了宋国西郊的卢门(也是一座城门的名称)的椽子,以示羞辱郑国。

无论如何,当一个国家的都城出现了敌对国家的军队,我都坚持认为,这个国家相当于已经死了一次。

公元前698年,让我们向曾经叱咤中原的郑庄公致以祭奠。郑庄公活着的时候,把郑国的影响力拔举到了其他同时代诸侯国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正是在这空前成就的反衬下,在后人看来,郑庄公的人生显得格外的悲情。

因为他一手创下的大好基业,犹如昙花一现般,只绽露出刹那芳华就匆匆凋谢。这个东周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它留给世界所有最波澜壮阔的映像,都已随着郑庄公的死亡而骤然逝去,化作一缕青烟,再也无从追觅。

假如郑庄公的魂灵泉下有知,他是否会为这无情的沧桑变迁挥洒一掬英雄泪呢?他又是否会像个参透成败的豪客般发出浩然喟叹呢?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呜呼哀哉!尚飨!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5 00:01:00 +0800 CST  
谢谢楼上几位,让海棠避免陷入囧境。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5 00:56:52 +0800 CST  
第十章 翻盘(一)



郑厉公之所以能够推倒兄长郑昭公,宋庄公和祭足都居功至伟。

对于郑厉公来说,宋国方面和祭足的相互关系很微妙,他们之间保持协作固然构成了郑国本届政府维持运转的两个支撑点,他们之间保持一种势均力敌的对立,其实也是郑厉公寻找战略平衡、巩固个人地位的一个上佳切入点。

协作的观点很好理解,若非宋国和祭足前拉后推、里应外合,郑厉公根本不可能被非正常提拔;而且郑厉公即位后,仍旧需要宋国和祭足继续给予其外交和内政上的支持。

要理解对立的观点,则需动动脑筋。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宋国不是无条件地顶郑厉公。在利用特殊的亲缘关系扶助郑厉公上台后,宋国的终极目的是由宋国引领宋、郑未来的合作关系,宋国为主,郑国为辅。

其次我们应当知道,祭足也不是死心塌地要为郑厉公效忠。以祭足遂行废立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权臣,有独立的思想,有果敢的作风,也有左右郑国政局的能力。他扶立郑厉公,并不是因为爱戴郑厉公本人,而是为了顺应郑、宋友好大局,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掌握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就不难推导,如果郑、宋关系向好,也就是说宋国支持郑厉公,那么祭足也会有尽心辅佐郑厉公的动力;如果郑、宋关系交恶,也就是说宋国为难郑厉公,那么祭足支持郑厉公的热情就会消退,专断独行的思维势必抬头。

上一节课说到,宋国疯狂地向郑国责贿,导致郑国和宋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意味着郑厉公断绝了维系其个人地位的一个支撑点。

那这种情况又会引发什么后果呢?同学们只需站起来,然后随便抬起一只脚就能体会到,人的重心全部压在了落地的那只脚上。



(失去平衡的后果,就是毫无悬念地摔倒)

同理,郑厉公现在只能完全依靠祭足来主持大局了。祭足本就是郑国资历、能力和威望等各方面都无人能及的重臣,值此国家多事之秋,客观上需要他站出来一力承当,他当然责无旁贷,而且也非他莫属。

只是当祭足的权势进一步放大到某种程度后,郑厉公反过来又会感到惶恐不安。因为他觉得,郑国名义上的君主虽然还是他郑突,但实际上的君主,似乎已成了祭足。

郑厉公对这种错位的迷茫与纠结,如果套用那句“反腐亡党,不反腐则亡国”的谣言,可以表述为“重用祭足亡君位,不重用祭足则亡郑国”。

在长久的自抑和煎熬后,郑厉公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施计铲除祭足。

郑厉公的这种想法在专制社会统治者中常见不鲜,他们往往认为,如果不能保有自己的绝对权力,那么失去权位与失去国家并没有区别。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5 10:23:45 +0800 CST  
@海棠栖露 880楼 2015-03-10 00:14
海棠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潜水诸君,晚安!
-----------------------------
@落叶归根8 2015-03-15 19:01:12

-----------------------------
谢谢爱护,不过海棠今天意犹未尽呵呵。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3-15 20:52:14 +0800 CST  

楼主:海棠栖露

字数:1828809

发表时间:2015-02-24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0:51:34 +0800 CST

评论数:80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