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教孩子学古诗

2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境演绎作文】
鞭声清脆,蹄声嘚嘚,一辆马车在山间古道上疾驰着,隆隆作响的车轮辗碎了深秋黄昏的寂寥。
驾辕的白马已是遍体生汗,热气升腾。车夫虽然心中感到有些惜怜,但车中的雇客一再声称时间紧迫,并表示可以到达地点后可以多付一些钱。车夫还是高高地举起的车鞭。
“等等,停车。”车内的客人的喊声让车夫举鞭的手臂僵在了半空。
“先生,有什么事吗?”车夫问着,一边勒住了缰绳。
跳下车来客人却悠然地指着面前的高山:“你看,此地的秋色多么迷人啊。”
顺着客人的手指望去,只见一条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地伸向高高的山上,在白云飘渺的山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有几户人家。四周多是枫树,枫树的叶子在经过深秋的寒霜之后变得殷红如火,绚丽至极。
车夫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几片红叶而已,在我看来跟猴屁股的那种红都差不多 。”
客人斜斜地看了车夫一眼,摇摇头。他负手仰面在山路上反复地踱着方步。贪婪地看着这盎然的秋意,灿烂的秋色。车夫索性揣起双手倚在马车上,端详着这位举止迂腐可笑的客人。
客人边看边自语地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林的于二月花。停车就是因为我喜爱这晚秋时节的枫林,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娇艳啊。”
说完这一大段话之后,客人对着车夫挥手说:“走,我们继续赶路!”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0:59 +0800 CST  
【注释】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的山。因天气渐冷,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出: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指山的高处。生处,一作:深处。
坐:因为。
枫:一种落叶乔木,叶子经霜变红。
晚:晚景。
红于:比……红。
二月花:二月的鲜花。南方旧历二月山花盛开。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1:38 +0800 CST  
【作品赏析】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枫林秋色图: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有山路、有枫林、有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画幅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2:03 +0800 CST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任弘文馆校书郎、湖州刺史、中书舍人。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2:47 +0800 CST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5:12 +0800 CST  
28、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境演绎作文】
景文兄:
已是暮秋时节,下过两场秋雨后,不仅刮来的风儿变得清冷冰凉,连远处旷野的树木也树叶稀疏,树枝在风中忽前忽后地摇摆不定。
路边的湖塘里,荷叶弯着褐色的细细身子,歪斜耷拉着枯黄斑驳的头。一阵风吹过,塘面立刻形成向前扩荡的涟漪,风掠水面的吱吱声音令人心生寒栗。
此刻,如果有人恰巧路过湖塘,矗立在风中,一定会抱紧臂膀,裹紧在秋风中不住掀动衣袍。如果他看到湖塘里的残荷枯蓬,一定会感叹地说:“秋天真是肃杀一切的季节。
其实未必。这里确实是一片狼藉的残荷。它们或挺或弯,疏枝横斜,参差错落。就连一向挺拔的莲蓬也不见往日的红颜,在瑟瑟的秋风中垂下了苍头。
我知道景文兄弟在杭州为官,与我一样,想做些事情,但也遭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却仍初衷不变。
是啊,秋天的风确瑟瑟,但它奈何不了傲霜的秋菊。菊花虽残,傲霜的花枝即使在冬天里也会依然挺立不倒。
就像在官场中做人,做人是要清白,做官是要清明。但要想为国家、为百姓在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就要有恒心,意志坚定。
一个人在仕途上初次经历了暴风骤雨的就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一个人一置身于肃杀秋天就唉声叹气,黯然悲秋,会有什么作为呢?
其实,秋天它自有另一番天地和气象。在秋末冬初之际,在秋阳高照下,还生长着茂密的橙林橘树。在我看来,一年最好的光景不是在春天,而是在橙黄橘绿的时节。经过春夏的雨打日晒生长,橙橘才到了成熟丰收的季节。没有秋天,世间万物就不会变得成熟起来,也包括人。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就看不到彩虹。
景文兄,你前日来信,提醒我冬季将至,注意添衣保暖。小弟眼下正巧有暇,不如我们出去走走,一起去喝杯热茶。顺便小弟赠送你一首小诗,你我共勉。
如何?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5:56 +0800 CST  
【注释】
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严寒,坚贞不屈。
君:这里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时节。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6:20 +0800 CST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人的勉励诗。诗人在前两句通过“荷尽”与“菊残”的对比,提出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都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两句则举例“橙黄橘绿”,证明秋天自有别样的风光和气象,来勉励朋友和自己,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做人和为官,一定要看到“橙黄橘绿”世间独有的明丽,要像秋菊那样,孤标傲世,坚贞不屈。此诗托物言志,清丽隽永,意境高远,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而且诗人选取的角度尤其新颖,别具风格。在一般人看来,一年的好风光无非在三春,而诗人却偏偏选择了秋末初冬,足见立意深刻,不同凡响。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6:57 +0800 CST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代杰出文学家,著名“词圣”。在父亲精心教育下,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和弟弟苏澈一起考中进士,兄弟情谊极为深厚。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捕入狱,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后经营救出狱,被贬到黄州。在新党旧党斗争排挤下,长期遭流放。其艺术才华出众,诗、词、文、书、画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8:22 +0800 CST  
一首古诗,一篇作文。
诗读懂了,作文也写好了!!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7 14:39:14 +0800 CST  
鼎湖听泉5Lv 19 时间:2019-08-17 15:21:29
go
__________________
来了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4:39 +0800 CST  
发新文!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5:28 +0800 CST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7:29 +0800 CST  
2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境演绎作文】
星光下。
走在江边,路旁的梧桐树一株、两株、三株,四株、五株……转过这个弯路,前面还有数不清的梧桐。缓步而行,头上的梧桐树枝在秋风中摇动扭曲,树叶不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百花凋零,天空中已看不到北雁南飞的影子,深秋就在不经意之间到来了。江风浩大,带着冰冷的水气,凌乱了头发,掀起了袍袖。风吹到脸上,打到身上,已感觉到颇有些侵衣砭骨的寒意,让人瑟瑟发抖。
秋风起,思故里。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他见到秋风起,因思故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就毅然辞官回到故里了。
“人生贵得适志”,可人如果活着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有的为了名为了利,有的为了个人的温饱,为了维持家人的生计,就不得羁旅在外,客居异乡。久在他乡为异客,秋风一起,怎么能不思及故里和家乡的亲人呢?
人活着总有过多而又不得不去做的无奈。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
夜色迷茫,大江东流。
就在前面的转弯处,梧桐树下围起的一道篱笆墙内闪动的灯火。
哦,这里是江边的一户渔家。夜已经渐深了,白天他们已经晒过渔网,此刻还在忙碌着什么?
隔着篱笆墙,一个幼稚的声音在惊叫着:“在这里,钻进地缝里了,快用水灌!”随后又一个更为幼稚的声音响起:“这只个头大。哥哥,把你刚才的那只促织给我好不好?”
“好。你快去端水!”先前的那个幼稚声音回答说。
篱笆墙内,一个瘦小的声身影咚咚地快步跑向院墙内的茅庐。
原来是小孩子在抓促织!
很快,随着灯光晃动,篱笆墙内响起两个欢喜的幼稚叫声:“捉到了,捉到了!”
接着,篱墙内晃动着两个小孩子的身影:“小宝,给你草棍,咱们现在就开斗促织!”“好啊,好啊!”
灯光的映衬下,两个孩子一个伏在地上,一个蹲着,用草棍挑逗着地面上的促织:“上啊!”“快,咬死它!”
唔,他们真是天真活泼,不识愁滋味的孩子啊!
人啊,年轻多好!
故乡此刻也在星空之下,家中的一对儿女此刻在做什么?难道也是在挑着灯火斗促织?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7:58 +0800 CST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乡愁,指漂泊在外的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墙的院子。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8:20 +0800 CST  
【作品赏析】
叶绍翁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本诗借景抒情,以景入情。前两句写自然环境,萧萧的梧叶带来的阵阵寒声,江上秋风浩荡,以此传递出诗人的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两句书转写在作者孤独之时的所遇所见,江边一户人家的灯火下,两个小儿挑灯夜战,用草棍挑逗斗蟋蟀。孩子的嬉耍之乐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此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上可谓独具匠心。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8:38 +0800 CST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省建瓯市)。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后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39:02 +0800 CST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40:40 +0800 CST  
3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境演绎作文】
我坐在江边的石矶上,向东望去,只见巍峨矗立的天门山就像被汹涌奔腾的长江撞开了一道门缝,东梁山闪在江的东岸,西梁山退到江的西边。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了这里,撞到山崖上的波涛就像一块块巨大的翡翠倾刻间成为一堆堆碧光晶莹的碎沫。江水浪浪相逐,前仆后继,不断愤怒地拍打着石崖,撞击出阵阵震耳的轰鸣。
无数次的拍击,无数次的撞击,山崖变得愈发的雄奇陡峭,石崖变得愈发的古怪嶙峋。
江水在两山之间打着回旋,留下一串串巨大的旋涡。徘徊的江水终于将天门的缝隙越撞越大,然后惊奇着,欢叫着从夹缝中一跃而出,酣畅淋漓地向前奔涌,毫无拘束地奔向前方的大海。
我一直静静地坐着,体温已把身下的那块青石捂热。我在等待着江岸的日出,期待着天门山壮丽的日出。
这时,遥远的天边由青色变成白色,再由白变变黄,由橘黄色变粉红色。接着,一轮鲜红的太阳跳出地平线,放射出万道光芒,红霞满天,绚丽夺目。
就在两坐青山夹江对峙的中间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叶白帆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漂移而来,小船的孤帆上闪动一抹亮丽的霞光。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41:41 +0800 CST  
【注释】
天门,即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县境内的长江两岸,隔江相对。
楚江:指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的一段。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江水隔断。
回:在这里读huái,回旋的意思。
日边:从太阳边上。
楼主 林恒山  发布于 2019-08-18 06:42:13 +0800 CST  

楼主:林恒山

字数:108358

发表时间:2019-08-04 21:57: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05 11:10:58 +0800 CST

评论数:12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