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非正文。周末更新马茂政变续。王太保作荆州,其时驻扎在宛,今南阳,水军则在宣城。我曾一度认为王祥在正始六年马茂政变失败后调离荆州,仔细读荆州史料,王祥极可能在翌年朱然掠柤中后才离开。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1 09:17:38 +0800 CST  
多谢微澜四明朋友。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现在主要还是赶翻译的进度。最近几天也一直在思索王祥作荆州,今早写了三小节,可断网了,只发上来一小节。服务台说二十四小时内会有维修人员过来维修。只能明后天更新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1:44:07 +0800 CST  
刚发现第一小节居然根本没发上来。因敏感词被删了?还是断网的原因没发上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2:04:02 +0800 CST  
谢天谢地,网络居然奇迹地好了。

王太保作荆州(七)马茂政变续

马茂在魏时担任钟离县长(扬州淮南郡),因王凌失误而叛逃至孙吴。马茂叛逃的具体时间不详,大致在太和二年(228)王凌担任扬州刺史至正始初年任扬州都督。马茂应并非单枪匹马逃至孙吴,而是带走钟离县的大批军民。正因如此,曹魏后废置钟离县。参考降将唐咨、糜芳、傅士仁都是封杂号将军,疑马茂并非一步到位即升迁至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外部督,而是时常骚扰曹魏边境,才逐步做到征西将军的位子。在十八路中央兵首领中,马茂征西将军的军衔无疑鹤立鸡群。

马茂发动政变,看似是孤立事件,仔细推敲,如此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政变似乎并非出自十八路中央兵首领之马茂、虞钦及兼符节令朱贞、牙门将朱志,疑背后应有曹魏间谍组织的参与。

曹魏的间谍组织严密,手法绝妙,从隐蕃身上可见一斑。

隐蕃(公元209年-231?年),字不详,青州人。此人有口才,能言善辩,魏明帝曹叡秘密召见他,让他诈降叛入吴国,想法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内斗隐蕃。吴黄龙二年(230),二十二岁的隐蕃从曹魏叛逃,投奔吴国。然而吴王孙权并没有召见隐蕃。隐蕃上书孙权,表达不满。孙权召见隐蕃后,任用隐蕃为廷尉监。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都称赞隐蕃有王佐之才,太常潘濬之子骑都尉潘翥也与其亲善。隐蕃府前,常常车马云集,宾客满门,从卫将军全综以下官员都与他交往。

黄龙三年(231)十月,孙权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来诱骗王凌,王凌领军迎接孙布,孙权布下重兵伏击王凌。隐蕃见事态紧急,于是仓促谋反,因为事先就被察觉,隐蕃只好偷偷逃亡,后被捕。廷尉府拷问隐蕃的同党,隐蕃一言不发。隐蕃的发动的叛乱引起了王凌的警觉,王凌于是撤军还魏,孙权大军无功而返。

回到京都后,孙权让人押隐蕃上殿,对他说:“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替别人受罚呢?”想要隐蕃招出同党。隐蕃说:“君上,大丈夫图谋这种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但烈士殉难,不能去牵连别人。”于是闭口而死。死时时年仅二十三岁。

钱钟书先生曾如是评论隐蕃:“三国时,间谍之雄,无如隐蕃。大胆深谋,身入虎穴,视周(周鲂,曾以假情报诱骗曹魏)、黄(盖)等使诈行险于一时一事者,犹大巫之于小巫。”

为何认为马茂政变与驻扎荆州的荆、豫州都督王祥有关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2:30:12 +0800 CST  
王太保作荆州(八)朱然一征柤中

为何认为245年马茂政变的幕后人物是荆、豫都督王祥雄呢?

首先,此惊天奇谋极符合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王雄的风格。马茂等人皆在建业或其周围,疑此奇谋在王雄任青徐都督时便已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人选。游说马茂的细节不详,应是王雄利用其威名,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高官厚禄及永载史册相诱惑;以孙吴败而其必将遗臭万年相威胁;以曹魏强大的军事实力相震慑;以孙权的昏庸相调拨,如此等等。

《孙子兵法·用间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马茂先为曹魏的乡间所游说,进而成为内间。

顺便说一句,发动政变的马茂、刺杀轲比能的剑客韩龙、刺杀费祎的郭修,此三人,竟惊人地都可能和王祥雄家族有关,巧合乎?非巧合乎?

其次,孙吴的报复行动针对的正是王雄坐镇的荆州。正始七年(246)2月,朱然再次出征柤中。出征前朱然向吴主孙权上疏说:“马茂小人,居然胆敢有负国家的恩惠。臣现在奉天子的威名,战事有幸报捷,有所斩获,震撼国内外,整合船舰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为大观,来解天子和臣下的怨恨。希望陛下理解臣战前的此言,以后再责臣日后努力的战绩。”

朱然此番放弃以往分兵攻襄阳、襄樊的战术,集中兵力攻靠近孙吴边境线的柤中。关于柤中,《朱然传》注引《襄阳记》曰:柤中在上黄[西]界,去襄阳[城]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家屯此,分布在中卢﹑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宜桑麻,有水陆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谓之“柤中”。

梅敷应在曹操征荆州时归顺汉朝(前文提到,王雄极可能以丞相掾属的身份率幽州突骑征荆州)。延康元年(220)秋,梅敷派张俭来求见孙权,请求安抚接纳。南阳郡的阴、酂、筑阳、山都、中庐五县的五千多户老百姓归附孙权。

梅敷不久又选择归附曹魏。黄武七年(228)石亭之战中,梅敷成为孙吴的征伐对象之一。此役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后梅敷于嘉禾六年(239)与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等,并帅支党归附陆逊。

正始二年(241)年五月,柤中又再次成为孙吴侵掠的对象。此役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

对于朱然征柤中,《魏志》只字未提,而《吴主传》云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余;《朱然传》云魏将李兴等闻(朱)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

《吴主传》云朱然斩获千余,疑陈寿采取“为尊者(王祥)讳”的春秋笔法;斩获千余应还不值得孙吴“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孙权举朝欢庆。《汉晋春秋》云数千,而《资治通鉴》采纳后者的说法,数千的确更合理。

然这仅仅是此年二月朱然第一次征柤中的战果。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2:38:51 +0800 CST  
《吴主传》云朱然斩获千余,疑陈寿采取“为尊者(王祥)讳”的春秋笔法;斩获千余应还不值得孙吴“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汉晋春秋》云数千,而《资治通鉴》采纳后者的说法,数千的确更合理。

然这仅仅是此年二月朱然第一次征柤中的战果。
————————————
更正:删掉“孙权举朝欢庆”及最后一句。

《吴主传》云朱然斩获千余,疑陈寿采取“为尊者(王祥)讳”的春秋笔法;斩获千余应还不值得孙吴“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汉晋春秋》云数千,而《资治通鉴》采纳后者的说法,数千的确更合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2:52:01 +0800 CST  



王祥作荆州(九)朱然二征柤中

从图可以看出,柤中靠近曹魏、孙吴边境线,距离驻扎于宛地的王祥甚远。

案《汉晋春秋》,朱然第一次征柤中时,斩获数千(军、民),一万余家军吏北渡沔水。司马懿主张放弃柤中而将徙民安置于沔北,“若便令还,必复致寇”,而曹爽认为“今不修守沔南,留民沔北”,非长久之策。司马懿对曰:“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柤中,君将何以救之?”结果曹爽不听,最后还是令徙民返回沔南,结果朱然后袭破之。


案《晋书宣帝纪》,朱然二征柤中,曹魏“所失万计”。

曹魏该不该主动放弃柤中?裴松之则引袁淮劝曹爽将徙民安置在沔北,并列举理由说:“吴楚之民□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然自上世以来常为中国患者,盖以江汉为池,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攻之道远,中国之长技无所用之也。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精其守御,数出盗窃,敢远其水,陆次平土,此中国所愿闻也。夫用兵者,贵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当今宜捐淮、汉以南,退却避之。若贼能入居中央,来侵边境,则随其所短,中国之长技得用矣。若不敢来,则边境得安,无钞盗之忧矣。使我国富兵强,政修民一,陵其国不足为远矣。今襄阳孤在汉南,贼循汉而上,则断而不通,一战而胜,则不攻而自服,故置之无益于国,亡之不足为辱。自江夏已东,淮南诸郡,三后已来,其所亡几何,以近贼疆界易钞掠之故哉!若徙之淮北,远绝其间,则民人安乐,何鸣吠之惊乎?”

;《朱然传》云“魏将李兴等闻(朱)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然而,柤中应是纳入孙吴的地盘。《宋书·裴松之传》:曹、孙之霸,才均智敌,江、淮之间,不居各数百里。魏舍合肥,退保新城,江陵移民南涘,濡须之戍,家停羡溪。及表陵之屯,民夷散杂,晋宣王以为宜从江南以北岸,曹爽不许,果亡柤中,此皆前代之殷鉴也。何者?斥候之郊,非畜牧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势有强弱,保民全境,不出此涂。

裴松之明显站在司马懿一边。荆、豫州都督王祥究竟站在哪一边呢?不详,然而王祥站在司马懿一方的可能性无穷大,而站在曹爽一边的可能性无穷小。

曹魏失去膏腴之地,又损失军民过万,谁来负责?自然是王祥。我们可以想象暴怒之下的曹爽接下来的举措:剥夺荆、豫州都督王祥的军事权,征调王祥入京。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3 23:58:37 +0800 CST  
。《襄阳府志》:“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西南有八叠山,一名柤山,又名沮山,吴朱然、诸葛瑾北出沮中,即此。西有荆山,左氏传所云‘荆山九州之险’是也。”


王祥的后任王昶驻扎于新野,而水军在三州。《王昶传》:“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三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宛即南阳市,宣池为今湖北宣城市(待考)。三州应即三州口,司马懿救樊城,大破朱然于三州口。《襄阳府志》:”南有虎头山,又有岘山。东南有鹿门山。又西有隆中山。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白河在城东北,与唐河合,南入汉,谓之白河口,亦曰三州口。?

刚才的图由于要取宛,因此基本上没有显示孙吴的地盘。再来一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4 00:29:45 +0800 CST  
万斯同《魏方镇年表》把王昶担任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的时间列为正始六年(245)。我也一度认同此观点,然仔细思量,马茂政变流产后便换掉王祥似不妥。此前曹魏临阵换都督桓范、夏侯儒,二人一是有过错,一是不称职。而王祥并无过错,也并非不称职,故推测王祥离开荆州的时间推迟到朱然征柤中之后。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4 09:23:35 +0800 CST  
@微澜四明 2014-11-24 11:50:20


-----------------------------
多谢微澜四明朋友的美图。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4 17:49:25 +0800 CST  
@回菊 2014-11-24 21:28:36
不知什么原因,我还有一说不清的感觉,就是泰山羊氏特别是羊续羊衜羊祜与东吴有着特殊关系,感觉羊续羊衜或许在东吴的土地上长期生活过,具体生活在哪儿说不清,也找不到直接的史料证据,羊祜似乎娶的也是东吴女子,蔡邕从内蒙回来后曾往来依泰山羊氏十年,且是在吴,意味很闪烁。这些片段给我的直觉就是王朗家庭、羊续家族与东吴有深度的关联。
-----------------------------
三国时的两羊衜的确可疑。一是泰山人,即羊祜的父亲,官至曹魏上党太守;

一是南阳人,孙吴桂阳太守。 我也有疑问,羊祜的祖父羊续做过南阳太守,死于南阳。

若是一人,此羊衟应在羊祜(221?—278)出生后才被俘或逃至孙吴。此人多次出现在史料中,《吴主传》:“(吴赤乌二年)三月,遣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吴主五子传》:“谢景、范慎、刁玄、羊衟等皆为(太子孙登)宾客,於是东宫号为多士。《三国志》注引《吴录》上记载,“羊衜,南阳人……而衜卒以此言见咎,不为恪等所亲。后四人皆败,吴人谓衜言有征。位至桂阳太守,卒。”

“衜”词的意义广泛,也容易重名。

另回菊兄记错了,羊祜的妻子是夏侯霸之女,泰山郡将夏侯威把侄女嫁给羊祜。

蔡邕在吴,应是在吴郡,且与吴郡顾氏关系密切。《顾雍传》:“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於吴,雍从学琴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雍从伯喈学,专一清静,敏而易教。伯喈贵异之,谓曰:"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由此也。吴录曰:雍字元叹,言为蔡雍之所叹,因以为字焉。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04:58:17 +0800 CST  
@回菊 2014-11-24 21:05:57
楼主最近给力,明帝时期的荆州战事让人受举益不浅。可惜最近工作事多,银杏节刚过,马上又投入民俗文化馆的文物征集,让人静不下心来。
我原来是这样推测,王祥从温令到累迁大司农这一期间是跟随了司马家族,最可能的情况是跟随司马懿在荆州一带从事民屯或军屯事宜,所以才有高平陵事件后升大司农的可能,且屯田与司马孚有工作关系。理由是在司马师司马昭时代,王祥的地位上升特快,这个时期其实是司马孚起着特殊作用,特别是司马昭时期。当然这一切的推测都是建立在王祥与王朗有非常近的宗族关系,是同枝连气来作的推测。
从楼主的分析看,眼界更为开阔深远,令人开眼。
-----------------------------
多谢回菊兄夸奖。

我原来也推测,王祥做过温令,和司马懿家族关系密切,因此才平步青云。然王祥和曾在太和二年(228)担任温令张缉对比,无论从父辈、年龄、人脉,王祥都远不如张缉。为何能逐步升到曹魏最后一任太尉。这种疑惑萦绕心中,挥之不去。

当时正在写毕业论文,需要大量对比王祥和王雄。突然间闪过他们可能是一人的疯狂念头。可自己马上就否定了自己。可青龙四年王雄失踪,而两年后魏灭辽东燕国之战极可能有一位神秘的副统帅,是王雄?

高平陵政变后,王祥担任大司农。大司农下辖数十名二千石典农中郎将,至少百余名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可谓集财权、军权于一身,王祥的前五任大司农都曾担任过刺史或都督,觉得王祥也有过方镇统兵经历,但苦于一直找不到线索。或许是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梦到王祥说他在荆州,居然第二天就偶然翻到“王太保作荆州,有二子亡。”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遍查史书,参考各种版本的《魏方镇表》才推测出王祥就是正始二年(241)至正始六年(245)荆、豫都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05:47:26 +0800 CST  
王祥在洛阳(高平陵之变前)(一)王祥入京


王祥自建安十年(205)便随曹操征乌丸、并州、荆州,并作为夏侯渊征西的主力、曹彰征乌丸的主力,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更是令鲜卑臣服。肃慎自西周以来第一次向中原纳贡,立下旷世奇勋;王祥用智慧和强大的实力逼迫公孙渊背叛孙吴,从而上演了一出让孙权赔了珍宝又折兵(精兵一万)的闹剧;从而为曹魏灭燕国迟迟不出兵埋下伏笔;王祥作为魏伐辽东燕国的副统帅,闪电般地灭掉燕国毫不夸张地说,王祥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这也包括司马懿。

正始七年(246)王祥虽失柤中及万民,料想暴怒之下的曹爽也不敢贸然征召王祥入京,感觉最靠谱的是67岁的王祥主动承担责任而以老病求还京城。

王祥入京后,两大军区副职对调为军区正职,荆州刺史胡质升征东将军、青徐都督;而徐州刺史王昶升征南将军、荆豫都督。

与之类似的是嘉平四年(252)东兴之战失战败后,两大军区正职对调:镇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和镇南将军毌丘俭、豫州都督对调。

曹魏的都督入京,史有先例,皆是不称职;前任荆豫都督夏侯儒因作战不力而入为太仆,不过只是短暂过渡,后来夏侯儒又出现在凉州战场,担任讨蜀护军,正始五年(244)被夏侯霸所取代。

另文帝曹丕即位,与之亲善夏侯楙担任担任安西将军、都督雍凉,此人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太和二年(228)魏明帝西征,以大将军曹真都督雍凉,召夏侯楙入京为尚书。不过也是过渡,后来又担任镇东将军。

王祥的去向则可能为尚书或九卿之一。此时尚书为何晏、邓飏、丁谧。王祥与此三小字辈同班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祥未来的去向不明,但极可能是担任尚书仆射。理由是王思在担任大司农前即担任尚书仆射;后来雍凉都督陈泰入为尚书仆射。

此时司马孚任尚书令。

一生戎马倥偬的王祥入京,他强大的部曲的去向如何?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09:23:40 +0800 CST  
由于受史料限制,“王太保(王祥)作荆州”不够丰满,还是有必要充实一下。先暂停王祥在洛阳章,接着补充“王太保(王祥)作荆州”。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12:21:48 +0800 CST  
@回菊 2014-11-25 16:38:10
另回菊兄记错了,羊祜的妻子是夏侯霸之女,泰山郡将夏侯威把侄女嫁给羊祜。
。。。。。。。。。。。。。。。。。。。。。。。。。。。。。。。。。。。
此事倒不是我记错,是我在网上见到过有关资料介绍,今天又查了一下。情况是样: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辑的《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所收第一例“晋羊祜墓志”,释文为:
晋故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军司钜平侯羊府君之墓。君......
-----------------------------
我也见过碑文。当时感觉羊祜墓志似是模仿“晋故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征东将军军司关中侯刘府君之墓”的碑额。羊祜曾担任过平南将军,而不是平南将军军司。另外参照羊祜叔父羊耽之长子、羊琇之兄羊瑾的墓碑:囗囗囗将军特进高阳元侯羊府君之碑,羊祜墓志也缺少谥号

晋碑造假,可获得巨额利润。骗土豪,还可以,碰到行家,就露馅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19:19:43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2010-03-01 16:45:25
刘劭对于“英雄”的定义是否准确呢?
我们还是看看曹操对于“英雄”评价的态度。
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许劭自幼“好人伦”,即喜好人物识鉴与人物品评。此时,太原介休人郭太(字林宗)也以品士而名扬天下,二人并称“许郭”。
据《后汉书》:曹操携带礼物请许劭为其品目。许劭鄙视曹操而不肯品评,曹操恼羞成怒之下而威胁许劭。许劭迫不得已,评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臭心 2014-11-25 18:44:09
前面写的挺新颖,不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句的理解明显有偏差了。
-----------------------------
谢谢高人指正,愿闻其详。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21:21:00 +0800 CST  
@不是英雄的无赖 2014-11-25 18:26:17
支持一下
-----------------------------
多谢支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5 22:34:16 +0800 CST  
@回菊 2014-11-25 16:38:10
另回菊兄记错了,羊祜的妻子是夏侯霸之女,泰山郡将夏侯威把侄女嫁给羊祜。
。。。。。。。。。。。。。。。。。。。。。。。。。。。。。。。。。。。
此事倒不是我记错,是我在网上见到过有关资料介绍,今天又查了一下。情况是样: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辑的《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所收第一例“晋羊祜墓志”,释文为:
晋故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军司钜平侯羊府君之墓。君......
-----------------------------
@wzheguilai0416 2014-11-25 19:19:43
我也见过碑文。当时感觉羊祜墓志似是模仿“晋故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征东将军军司关中侯刘府君之墓”的碑额。羊祜曾担任过平南将军,而不是平南将军军司。另外参照羊祜叔父羊耽之长子、羊琇之兄羊瑾的墓碑:囗囗囗将军特进高阳元侯羊府君之碑,羊祜墓志也缺少谥号
晋碑造假,可获得巨额利润。骗土豪,还可以,碰到行家,就露馅了。
-----------------------------
回菊兄,千万别多心。我是说买主。晋碑价值不菲。墓志造假这就好比文物造假。需要根据真品再模仿。造假者模仿“晋故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征东将军军司关中侯刘府君之墓”的可能性极大。此碑乾隆间武亿任偃师令时县内出土,武氏闻辄购自农家,旬归费念慈,道光二十七年终佚。此石形似玉圭,形制晋后不见,隶书,笔法峭整。《金石粹编》、《校碑随笔》均录。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辑的《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既然是历代出土,就极可能不是洛阳文物工作队发掘出来的,而极可能是清朝晚期或其后的伪作。冒充农民挖出,然后再卖高价。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6 08:17:40 +0800 CST  
@微澜四明 2014-11-24 11:50:20


-----------------------------
@wzheguilai0416 2014-11-24 17:49:25
多谢微澜四明朋友的美图。
-----------------------------
@微澜四明 2014-11-26 12:54:36
呵呵,我只是做个记号。
静静看好文而已。
-----------------------------
有朋友欣赏,很是欣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6 17:58:25 +0800 CST  
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11-27 18:15:26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