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老是遇到一个人喷我,以前说我是一只汉奸是满族人,后来又说我是抄袭别人的文章,我说您怎么看出来?他说我觉得这不像你说话语气。我就拜托了,我和您不认识您怎么知道我平常的口吻?现在又说我写文章有问题,用的是汉奸史料,但我想说一切对明朝不利的学者都是汉奸?阎崇年孟森他们都是汉奸?前几天看见一个什么明朝史学会会长的视频死命艾特我,让我看完好好反思反思,我写文又不是犯罪反思什么?我说万历不上朝他就说你考证过你穿越回去你知道?现在又说我我写文有选择,说我黑明朝黑万历皇帝,不写好的只写坏的,他一口一个“犬清”一口一个“野猪皮(努尔哈赤)”的称呼现在却来指责我。


我说我写文参考的是《明史》他说是清人编写的不可信;我说我参考了《明实录》他说明朝官员对万历有意见专门瞎写不能信。


我真心想说一句按你这的说我TM我怎么写文?写万历不好的就全TM不能信全TM是汉奸文?


我比你大一岁都是高中生看见别人写个文章至于吗?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19 20:35:24 +0800 CST  
主张议和的熊廷弼在奚落中失望的返回了家中,虽然几个月后的事实会证明他是对的,但是现在朝野上下还是在为决战做准备。

现在最忙碌的人不是前线的杨镐更不是处在深宫中的万历,而是户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李汝华。

从上次之后李汝华开始绞尽脑汁筹措军饷,他反复想反复想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内帑。

这个办法是他看来成本最小也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法。

花的不是你李汝华的钱你自然不心疼,作为内帑所有者的万历可就不答应了,李汝华上书请求万历动用内帑来补充军饷的奏折被万历一次又一次的回绝了。

三百万两军饷您不掏那么五十万两拖欠的工资你总得掏吧,话说这笔拖欠的工资还和万历派往辽东的矿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把国家支付士兵军饷的钱转移到了万历的内帑之中和高淮个人的腰包了,这是典型的占国家的便宜。

万历本来不想出钱,一两银子也不想出,但是此时辽东经略杨镐、兵部尚书薛三才、蓟辽总督汪可受、新任辽东巡抚周永春都上书万历请求朝廷补发拖欠的五十万两军饷,奏折中都涉及辽东明军军心不稳士气不振的现象。

万历心里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解决会对前线的战事产生不利的影响,于是他终于决定动用内帑。

正当李汝华准备高呼”我皇圣明“之时万历接下来的这句话犹如迎头一盆凉水浇灭了李汝华心中刚刚燃起的火焰。

“十万两?才拨十万两?”

李汝华此时的心早已冰凉。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0 15:29:59 +0800 CST  
“辽东要与后金进行一场多达十余万人的决战才拨十万两银子,区区一个郑贵妃过生日都花费银子二十万两,难道国家安危在皇上眼中还比不上一个后宫的宠妃吗?”

李汝华心中泛过一丝惆怅,但是他还是决定接受,毕竟十万两在少也是块肉,有总比没有强。

李汝华合计了一下,加上户部存有的几十万两银子大概能够凑齐五十万两,支付拖欠的军饷暂时稳定军心是足够了。

但是还没等李汝华稍稍舒缓一口气另一座是、大山又压了下来:

“拖欠军饷的问题解决了,可是那偌大的三百万两白银我去哪里找?”

找万历?死气摆列(北方方言,可以理解为纠缠不休)好不容易给了十万两,意思也很简单你李汝华再要也就这十万两。

李汝华知道找万历已经没有用了,十万两就这么多爱要不要,筹措三百万两的军费还得另谋他法。

李汝华把目光投向了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开国首都,如果不是成祖朱棣估计也有可能成为明朝永久的首都,但是成祖起兵靖难后就迁都北京了。

虽然是迁都但是朱棣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首都迁到了北京但是南京还是作为大明的陪都,在这里保留了一套基本与北京相同的政治体制。

户部,北京有南京也有;国库,北京有南京也有。

北京国库没有银子并不代表南京国库也没有银子。

当李汝华请求万历动用南京户部国库存银时,万历拒绝了他的请求:

“南京户部的存银是以备不时之需的,现在动用若是天下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如何是好?”

李汝华傻了在他看来万历这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我的皇上呀,我李汝华家可没有聚宝盆摇钱树,要是有我还用问您要钱?话说这三百万两巨款就是我有聚宝盆那也得不分白昼黑夜批量生产呀!”


求回复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0 16:40:02 +0800 CST  
李汝华虽是这样想的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返回家中开始苦思冥想如何筹措这砸锅卖铁也凑不齐三百万两军饷:

内帑靠不上,南京户部不能动用,那这钱从哪里来呢?

李汝华苦思冥想耗损了不知道多少脑细胞才想到了一个办法:

征税。

穷人如何变为有钱人?四个字,开源节流。

国家也是一样,既然节不了流那只能开源了。

当李汝华提议用征税的方式来筹措三百万两军饷时,万历没有反对,痛快的答应了。

只要不花我的钱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李汝华这次征税是全国上下除贵州地区外每亩地多征收税银三厘五毫,是专款专项为了辽东战事而筹措的,所以我们可以称其为辽饷。

在李汝华看来辽饷只是一个意外,筹措完毕后一举剿灭后金也就不会再征收了,可是他没有想到本是出于临时救急目的的辽饷不仅在之后成为了固定征收数目还一再扩大。

这些李汝华自然不会想到,眼下的他已经把这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的三百万两军饷如数运往辽东。

在他看来他的工作已经宣告完成,但是之后的事情告诉他他错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0 18:41:59 +0800 CST  
三百万两银子运往了辽东,按理来说一切问题都结局了,可是随着而来的却是问题不断。

因为银子量少质量也不过关。

就拿拖欠的五十万两军饷来说,本来分到明军军兵手里的应该是每人十两,可是真正到了手里的却是每人八两。

那少的二两银子怎么就莫名其妙不翼而飞了?

工资一下子少了五分之一按照中国人的斤斤计较工资卡比上个月少了十几块钱的习惯来看这称得上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比起另外一些人少了二两银子还算好的,因为他们手中的银子成色限量分量也足够,而另外一些士兵手中的银子可就变了样了,本应是明晃晃的银子却裹了一身“黑被单”,知道的这是银子不知道的猛地一看还以为手里握的是煤球呢。

颜色黑像煤球咱们也就不说了,银子有先有后自然也有新有旧只要价值一样难看也就难看点,难道说你出去买东西因为商店找零的纸币比较老比较旧你就不要了?可是这些银子的问题不单单如此,它的重量和硬度还不对。(发济边帑金十万两,或黑如漆,或脆如土。)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0 19:59:52 +0800 CST  
你要知道古代银子是很讲究的,色泽硬度重量成色这些都是买卖商品时两方关心的问题,万历的这十万两白银我们不能说假币只能说使用价值略小一些。

以上记载出自于明朝官方的《明神宗实录》,一部明人自己编撰的史书都这样记载,可见当时的情形。

虽然这笔三百五十万两的军饷缺斤短两有的质量还不过关但是怎么说银子是发下去了,从理论上说问题是解决了。

与此同时万历下令调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军也纷纷向辽东赶来,只是命令下的快援军的速度可不快。

军队事物肯定是归兵部管,兵部尚书薛三才为此是着急上火秋高气爽的大秋天下火药是一把一把的吃。

因为援军行军速度慢的原因不是路途遥远路遇大雨这些客观条件,而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

不想来,准确点说是不敢来。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0 20:08:45 +0800 CST  
这又要说到抚顺失陷后那些为后金传播消息后的商人,他们在回乡的路上就开始成为后金的“义务宣传员”。

古代传播消息不像现代通过媒体通过互联网,唯一的媒介就是人,这几个商人走南闯北也能侃(聊天),这一侃就侃过劲了,就把后金攻陷抚顺变成了另外一个颇具传奇色彩故事。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着五艘军舰和五百名士兵组成的一只小型舰队驶向日本近海,他们准备用武力手段打开日本的大门,他们的军舰在当时日本人看来就是航行在海上会发出轰隆隆吼声会喷出黑色烟雾的“大怪兽”,这个消息由沿海传入日本内陆,一直传到了日本的京都,而此时京都消息已经演变成了五万名士兵和五百艘军舰。

商人的描述可以参考日本的黑船事件,在他们的嘴里后金的两万人马变成了十万,后金士兵的身高折算现在身高个个都一米八往上数,在这些商人嘴里后金士兵个个都是不可战胜的“超级战士”。

说的真说信的真信,那些关内的百姓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女真人,他们对女真唯一的了解就是源于这些商人的描述。

他们证明了流言传播的惊人速度,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女有关真种种真的假的有的没的大多数人杜撰的传说飘扬在神州大地上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不一定做到了,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这样说你不信,两个人这样说你不信,三个人这样说你也不信,那四个呢?百个呢?千万个呢?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1 12:24:54 +0800 CST  
谎言说上一万遍就会成为事实,一时间民间关于女真的各类消息成为了百姓茶余饭饭的讨论对象,就是说出的茶馆也开始针对这一风潮转变了原有内容,什么努尔哈赤传奇努尔哈赤传后金演义纷纷成为茶馆评书的新内容,这一转变颇受当时百姓的欢迎。

这股风潮同样影响到了军营,军中上到将领下到士兵也都暗暗掂量后金的实力,得到的结论都不太好。

首先对于自己的实力他们都心知肚明,镇压点老百姓起义还是有两下子的,但正儿八经和成规模成建制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队交手还是没辙,三大征之后明朝几乎没有爆发像样的战争,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就是他们的状态。

相比较辽东明军反而成为一只战斗力不错的军队,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他们要与时不时抢掠的蒙古部落女真部落动手,打仗对他们来说可以称得上家常便饭。

神枪手是拿子弹喂出来的,同样军队也是拿血与火磨练出来的,以前一篇外国媒体针对中国军队的报道就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军队三十六年没有打过仗,与身经百战的美军相比应对战争经验是不足的。

一支军队要想强大就得历经战争的磨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个个朝代军事力量最强的时期普遍是开国时期,因为每个朝代的开创都是大战群雄历经生与死才建立的,他们的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因为战争,数不清的战争数不清的生死磨砺。

边境军队战斗力往往要强一些,因为他们戍守边疆历经战争;但是内地的军队战斗力就要差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进行真正的战争,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少爷兵”“太平兵”。

这些人一思量论战斗力自己和辽东明军相比二流都算不上,可如今辽东明军和后金一比较辽东明军显然是二流,自己要是被调往辽东那还不是找死?

不去,打死也不去,这是很多人的一致想法。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1 13:01:00 +0800 CST  
可是领导给你安排一个工作,即使工作再困难你能因为困难就不做吗?老师给你安排作业,即使作业再多再繁重你就能不做吗?更可况自古就有军令如山一说,你能说说因为敌人战斗力太强不敢去就不去吗?

不去可以,但是得有正当理由。

有几位接到命令的千总把总倒是硬气二话不说就给上级递交了辞职信,说自己什么身体有恙恐完不成任务有负圣恩等等。

大家对于他们的举动也是看在眼里心里暗自好笑:

“就因为一个后金丢掉自己好不容易端上的铁饭碗?值得吗?”

但是他们以后要为自己现在的行为感到追悔莫及:

丢了饭碗可以再找;可丢了吃饭的家伙再找什么饭碗也都没用了。

大部分人选择了奔赴辽东,在他们看来后金虽然厉害自己单挑是打不过,但是还可以群殴嘛!

几个打一个总不会输吧?

于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军踏上了奔赴辽东与后金决一死战的道路,只不过他们在路上消耗的时间稍微有些长,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下令兵部兵部下令各地调兵奔赴辽东支援,知道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12月这帮援军才稀稀拉拉磨磨蹭蹭赶到辽东在辽阳集合。

就算他们是走一步歇两步,但也不需要花费二十个月一年半整整接近两年足足六百多天的时间吧?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花费了如此之长的时间?我大概百度了一下从浙江到沈阳路程约1785.5公里,也就是大概3500里,国共内战红军举世瞩目的长征也仅仅是花费一年时间却走出了两万五千里的路途,这还是在前方布满险阻天上飞过敌机时不时扔下几颗炸弹后方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完成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2 10:06:48 +0800 CST  
相比红军而言这些明军的行军效率确实有些慢,基本与蜗牛持平,但我想说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行军路上一点也不寂寞反而充满了“欢乐”。

他们把枯燥无味的行军当成了自己发家致富的手段,,他们一路抢劫骚扰路过的市县村镇驿站,有的抢劫金银有的抢劫百姓的口粮还有的甚至开始奸淫妇女了,基本能做的坏事都做了。

(骚扰驿道市舍,所至凌辱奸淫,无所不至。)

堂堂国家军队这样做和土匪有什么区别?

有,他们是披着官衣头顶保家卫国口号的土匪,人家是合法的。

当地的官员一看这哪里是自己人简直比土匪还土匪嘛!二话不说自己都领着家眷逃往外地暂避风头了,老百姓见这情景也都逃往那些援军不路过的村镇暂避一时风头。
(致命官逃,市罢,民散。)

就这样这帮被万历明朝上下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歼灭后金的“精锐部队”在耗时二十个月抢劫了无数财物终于到达了辽阳,奇怪的是有些来自路途遥远地方的援军竟然比那些离辽东很近地方的援军来的都要快一些,这中间的猫腻大家也都明白。

粮饷到齐了,援军到齐了,需要的军需物资也到齐了,身为辽东经略的杨镐大人该一声令下分兵派将与后金决战了吧?

不。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2 10:44:00 +0800 CST  
有话好好说


在朝廷为辽东战事调集粮饷援军这一年多里,辽东并没有平静下来,后金派出骑兵小分队不停地袭扰一些明军守备薄弱的村镇。

正当将领们要作出应对之策时,杨镐采取了另外一个办法:

议和。

咱们有话好好谈,能不打就不打。

本着这一爱好和平的精神杨镐派人向努尔哈赤发出了求和的建议,杨镐倒也大度在未经万历许可朝野商议的情况下就自己代表明朝摊出了价码:

遣送被俘的明朝军民,上书万历表示谢罪,只要做到这两件事情明朝保证既往不咎。

这个条件是对后金有益的,送回军民也就等于那些家畜那些被屠杀的百姓那些战死的军兵等问题一概不究,而上书万历谢罪这更简单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强权面前低头暂时放下尊严也不算什么事情。

能成事的人哪个没有放下过自己廉价的尊严放下自己坚定的理想屈服于这个现实且残酷的社会呢?

杨镐未经明朝认可的一厢情愿在努尔哈赤看来也是一厢情愿,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议和要求:

辽东王;互市;三千匹绸缎三千两白银三百两黄金。

要求金银财宝绸缎这些好解决,因为这些数量并不是狮子大开口坐地要价,杨镐完全可以满足,实在不行抽出军费的九牛一毛也是可以解决的。

难就难在前两点,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得有皇帝批准,就像当年王杲袭扰辽东断绝王杲的互市也是万历点头才答应的(应该是张居正主导的),再加上一个辽东王的爵位更得是皇帝亲自册封才能生效。

问题是万历根本没有和努尔哈赤议和的打算,明朝就不和后金议和。

杨镐现在议和只是代表他个人,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换句话说就算杨镐和努尔哈赤取得了共识明朝上面也通不过,双方还得打。

杨镐这一阶段的议和在我看来可能是麻痹努尔哈赤迷惑后金的,明朝援军未到用议和来争取时间,毕竟在援军未到之前要是和后金闹翻了明军是一点好果子吃不到的。

对方是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战斗力强悍就像游击队打完这里你来支援人家还可以去打另外一个地方,明朝也有大量的骑兵但是明朝的战马大多羸弱,有的骑兵之前早把马卖了,更有甚者为了不上战场就活活把战马饿死。

打不过人家就得当孙子,打不过人家你还充好汉不低头下场只会是被人家打的鼻青脸肿更加受到别人的嘲笑。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2 12:21:09 +0800 CST  
可是一年多后明朝各路的援军都到齐了,粮饷也备齐了,战马武器盔甲等也得到了补充,这时候兵强马壮人多势众不用当孙子了吧?

不,杨镐再一次拒绝了众将官提议与后金决一死战的请求,他心中还寄着那一丝希望。

议和。

杨镐再次派出了使者,这次杨镐的议和条件和前几次仍是一样,遣送被俘的明朝军民,上书万历谢罪,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只不过杨镐这次的语气就比前几次强硬多了,他在给努尔哈赤的心中着重强调了现在明朝各路援军云集辽阳,若是再不抓住这个机会将功赎罪大兵一发可就追悔莫及,一定要三思。

可是努尔哈赤丝毫没有受到杨镐威胁的影响,回复还是一样:

你大明要战便战;若不战,就按照条件议和。

杨镐看到这里火气不禁直冲脑门:

“努尔哈赤,不要给脸不要脸!我不愿意发动战争是不愿看到两方无数无辜百姓死难,这并不代表我怕你!”

别看杨镐这话说得好似大气凛然为无辜百姓为辽东生灵考虑,但在我看来杨镐实际还是对后金有些畏惧。

要不是我打过你我早就跟你翻脸了!

不翻脸正好说明杨镐心虚,别看己方声势浩大,总兵来了六七个,个个都觉得自己不含糊,磨拳搽掌个个说要生擒努尔哈赤要拿首功,但杨镐从军这么多年知道一个道理:

说是一回事做另外一回事,说得好不代表做得好。

努尔哈赤虽然再次拒绝了杨镐求和的建议,但是杨镐并没有气馁,他还是没有放弃求和。

杨镐还把希望寄托在议和身上想再看看情况,可是明朝上下却等不及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2 17:39:46 +0800 CST  
决战,萨尔浒!

当年美国为了追捕恐怖分子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不惜开出巨额奖金在全球范围内通缉,一时间本拉登成为了全球各大雇佣兵组织、金牌杀手眼中的香饽饽,在他们眼中本拉登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香车美女豪华游艇的象征。

跟谁过不去别跟钱过不去。

美国政府这一招使得本拉登在世界上莫名其妙的又树立了无数多的敌人,尽管他并没有得罪过这些人。

这招用咱们中国人的成语来说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比美国来说我们中国人在这一招的使用上毫不夸张的是他的祖师爷。

就那现在来说,明朝在全国各地刊登榜文,这榜文就和电视剧中一样画个人脸下面说说这个人犯了什么罪行抓捕他的人能获得多少奖励之类的。

我们常常称呼这样的榜文为——通缉令,而这次上榜的不是别人正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小伙伴”们:努尔哈赤重要的四个子侄,也就是后金国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还有另外几位旗主和后金重要的五大臣等等。

我们看新闻经常说某某明星出场一次多少钱。唱一首歌多少钱,名气越响腕越大这个出场费自然越高,作为当前明朝的首要大敌努尔哈赤的“出场费”自然是衬得上他这个身价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2 19:10:59 +0800 CST  

一万两白银!

你先别惊讶这个数字,因为奖励还没有完,在我看来一万两白银与后面这个奖励相比简直就是浮云:

授世袭都指挥使衔。

都指挥使是正二品的官职,而世袭代表的涵义更加简单:

只有我老朱家做一天皇帝你们就就是都指挥使,儿子死了孙子当,孙子死了从孙子当。

有钱不如有权,有权不愁没钱,有时候权力比起金钱重要太多了。

相对努尔哈赤八旗旗主贝勒们身价自然就要低许多了,两千两白银外加世袭指挥使,也是一笔丰厚的奖赏了。

与此同时万历的旨意也送达到了辽东,旨意很简单催促杨镐迅速与后金展开决战,速战速决以最快速度彻底剿灭盘踞在辽东的后金反动势力。

拖一天这十万人马人吃马喂就得花多少银子?

接到旨意的杨镐心中已经放弃了议和的想法,就算此时努尔哈赤求他议和恐怕他也不会答应。

随着杨镐一声令下所有的明军都陷入到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当中去,因为他们深知这一战的艰险。

除了自己准备外,明朝还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找到了两个帮手,在此时的大明看来成语人多势众的意思就是人多势力大,就算这两个帮手只是过来站站场子的增加不了多少胜算但也总归是有益而无害的。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事情就是坏在“有益无害”这四个字上的?

有益无害大多时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而明朝最终也将会为这有益无害付出惨重的代价。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07:56:34 +0800 CST  
以往在人们的映象中萨尔浒之战是大明与后金两家的事情,但我们还疏略了两名“配角”:

女真部海西阵营仅存的叶赫部也是当时女真唯一一个没有被后金统一的女真部落;另一个就是和明朝关系亲密的邻国朝鲜。

叶赫之所以没有被后金统一并不是因为他军事力量强于后金,而是正面明朝对后金的牵制,后金几次征伐叶赫都是明朝出面干预后金才作罢的,否则叶赫也早已被努尔哈赤吞并。

因为这个原因叶赫决定依仗明朝,因为现如今有可能战胜后金的只有明朝,于是在明朝决定发动萨尔浒大战之时,叶赫主动上门请缨,提出出兵一万帮助明军共同攻打后金。

杨镐自然是很高兴,无缘无故多出一万的生力军那对于战局更是有着大大的改观,对于战胜后金的把握又大了一层。

可在我看来叶赫出兵一万和十万都是没有区别的。

除了叶赫之外明朝还找到了朝鲜,朝鲜也答应出兵一万五千人帮助明军共同进攻后金。

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朋友这话是没错,可是后面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团结朋友有时候也得看看朋友平常的秉性。

此刻的明朝自然不会想这么多,人多力量大,多出来的两万五千人不也大大加强了明朝的军力吗?算上明朝方面调集的十万援军,打后金那还不是玩一样的轻松随意?

明朝方面,理论总兵力十二万五千人。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12:08:16 +0800 CST  
说了说明朝的战前准备我们也得说一说后金,从攻陷清河后后金对辽东继续展开了小规模的袭扰,后金骑兵就像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得明军焦头烂额。

这段日子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年末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份,努尔哈赤已经得知明朝聚集雄兵要与之决一死战彻底消灭刚刚建立的后金国,努尔哈赤却并没有像明朝那样大费周章做战前准备。

因为八旗军在这三十六年中无时无刻都在打仗,战争就是他们的主旋律,他们从未有一刻放下对战争的警惕之心,他们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战争准备。

而努尔哈赤所做的就是不断派遣探子进入辽阳打探明朝的情况,那些早已潜伏在明军内部的后金谍报人员也把情报源源不断的发给坐镇赫图阿拉的努尔哈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两者是因果关系,了解敌情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是努尔哈赤读过为数不多的兵法但却是留给她深刻印象的《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

努尔哈赤在拼命收集有关明军的一切情报,而明朝对于后金却可以称得上是毫无所知,除了知道努尔哈赤八旗军这些众所周知的东西外,他们连后金大约有多少人马战斗力如何装备如何这些一概不知,众说纷纭,有人说强有人说弱有人说只有三四万兵马有人说足足有七八万兵马。

明朝做的是准备打攻坚战的准备,而后金做的情报战的准备。

这两种不同的战前准备到底孰优孰劣还得放在以后说,因为杨镐此时正在为一件事情头疼:

副总兵佟养正(这是清史的名字,明史是真)叛逃到后金去了。

这就好像你在餐厅面对美食正准备跃跃欲试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死去的苍蝇跌落在食物上一样,相必好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双方正值大战前夕己方的一名高级将领突然叛逃到对面阵营,这是一件很损士气的事情。

可是人跑了现在说什么也没有办法了,为了一扫低迷的士气,杨镐决定在二月二十一日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向后金宣战。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18:16:22 +0800 CST  
官二代的舞台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正式拉开了大明与后金萨尔浒之战的序幕。

辽东校场上刀枪林立杀气森森,无数明朝官兵整齐的排列在校场四周,官兵们个个表情肃穆神情庄重,校场开台之上端坐四人,他们分别是辽东经略兵部侍郎杨镐、蓟辽总督兵部侍郎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

在他们下方垂手站立的上百员战将,个个精神抖擞神气十足,身披战甲背后系着战袍好不威风!

虽然场面很大有诸多重要人物在场但是这里说的上话发的下命令的只有辽东经略杨镐一人。

杨镐首先重申了军纪,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违反既定出兵时间者,斩;

二.看见自己军队被后金围困却不出手相帮者,斩;

三.战场上以公报私,临阵不战退缩者,斩;

四.战场私逃不全力对敌者,斩;

五.杀良冒功,杀害明朝百姓和后金百姓者,斩;

六.抢夺财物妇女者,斩。

这六条只要触犯从理论来说都是要处以死刑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18:46:48 +0800 CST  
为了彰显所言非虚军法无情,杨镐先向悬挂在帅台之上的一把宝剑俯身拜了三拜,恭恭敬敬的将这把宝剑捧在怀中。

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剑,它的名字叫做尚方宝剑。

“把抚顺逃将白云龙带上来!”

下面官兵闻言把早已等待多时的白云龙押上前来。

“白云龙,你临阵脱逃致使抚顺沦于后金之手无辜百姓成为后金之俘虏,你可知罪?”

杨镐手持尚方宝剑厉喝道。

在场的明军心里暗自嘀咕:“这抚顺失陷主要原因不是李永芳献城投降吗?白云龙只是个小军官关他什么事情?这杨经略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想到这里众将士不禁一阵后怕:

“乖乖,看样子只要从战前跑下来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死刑呀!这处罚也太狠了吧?”

杨镐站在高台之上对于下面将士的表情自然看的一清二楚,他心中看到将士们有些异样的脸色,不觉有些得意。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白云龙也没有反驳,他低声表示认罪。

杨镐一个眼色示意旁边的将官,将官小跑过来捧过尚方宝剑,又跑到下方白云龙身后。

杨镐扭头不去看,挥了挥手,淡淡的说道:

“行刑吧!”

话音刚落那位将官挥尚方剑就看向了白云龙的脖颈之处,只听“噗”的一声,鲜红色血液犹如喷泉般从白云龙的勃颈处喷涌而出,好像一处突然爆发的天然喷泉,只不过这“喷泉”的颜色却是鲜红的。

杨镐虽然是主帅但毕竟是个文人,他见不得这些,但一旁早已准备好的军士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行刑台上,一手拎起还那颗还微微发热的头颅,用尽全身力气向四周喊道:

“逃将白云龙已被正法,头颅在此!”

校场的气氛不觉比之前来得更有些庄严更有些严肃。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19:40:01 +0800 CST  
杨镐斩杀白云龙让那些吊儿郎当行为散漫的明军将士不觉为之一震,他们知道台上这位看来真不是脑子玩的。

而杨镐整肃军纪的目的也已达到,按照这个气氛下去这场动员大会绝对称得上完美二字。

但是下个流程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让原有的气氛被打破了。

按照原先流程,斩杀了白云龙之后就应该上点表演类节目活跃活跃气氛,毕竟动员大会不能搞得跟追悼会一样死气沉沉的。

当然表演的节目也不会是两个人穿着长袍马挂上来用播音员的语气字正腔圆的说一句:“今天由我们二位给大家表演一段相声”这种节目。

在校场讲的就是武艺二字,这个节目自然也是和武艺有关的。

我们常常听评书里面讲到那些出征的将官们有时候都要表演一套枪法或是一套刀法来显示自己的武艺,来提振军心,这个就是表演的节目。

只见一位白脸小将军骑着高头大马疾驰到校场之中,手中一支金顶狼牙槊更是在眼光照耀下发出瑟瑟寒光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

好一位神采奕奕的小将。

我们也介绍一下这位小将的身份,他的大名叫做刘招孙,他的父亲就是前任四川总兵现征调到辽东任辽阳总兵的刘綎,这不过二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刘招孙是刘綎的义子,刘綎是刘招孙的义父。

虽然说是干爹,但是这也是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的女孩不是经常有一位开着宝马奔驰大腹便便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干爹?

找干爹找的就是关系。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19:59:03 +0800 CST  
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武艺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这不是说谁想上就能上的,一得有门路二得有关系,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最主要的。

你多会见到过王大锤李二牛这样身份的人上去练武?哪个不是我爷爷是谁我爹爹是谁我兄长是谁先报出几个人尽皆知的名将之类?往往这些名将还都是他们的亲属。

刘招孙之所以能够上来表演武艺刘綎起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刘招孙年纪轻轻十万大军大将百元战将千员论资排辈他估计得排到姥姥家。

刘招孙武艺倒也不含糊,一看就是有名家指点高人传授,武艺不敢说是十万人中最高的但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正当刘招孙那只金顶狼牙槊舞的霍霍生风下方观看的军卒不禁为之拍手称赞,上面的几位也都暗自点头他的养父刘綎不禁得意之时,意外发生了:

只见从刘招孙那个方向飞出一件黑乎乎的东西。

是飞镖还是飞刀?是袖里箭还是独门暗器?

很遗憾,都不是,因为那件东西的体型太大了。

那件黑乎乎的东西是刘招孙手中那支金顶狼牙槊的槊头。

当槊头跌落在地,刘招孙手中的金顶狼牙槊已经变成了十八般武器中的另一种武器:

金顶狼牙棍!

此时的校场突然像一口煮沸水的铁锅顿时充满了极力压制的低笑声和几人之间的窃窃私语之声,一时间整个校场有了几分茶话会的趋势。

金顶狼牙槊的槊头是很沉的,槊头一飞出去刘招孙自然感到几分不对,低头用眼角余光一扫发现跌落在地上的槊头,顿时憋了个大红脸,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地上有条地缝刘招孙二话不说就会钻进去。

太丢人了!

虽说丢人刘招孙也只能当做没发生一样继续练槊,他挥舞着那跟已经变成金顶狼牙棍的金顶狼牙槊更是引发了军卒们的笑声,这些笑声传到刘招孙耳朵里刘招孙也只能装作若无其事没有听见。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自己槊,这就是刘招孙此时的状态。

刘招孙现在心中最大的期望就是快点练完赶快下场省的继续在这里丢人,可是他心中却浮现出一个疑问:

“难道我今天力道使大了不成?可我平常就是这样练槊也没发现过什么问题怎么唯独今天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不对,这不是我那支槊。”

刘招孙猛然想起手中这支金顶狼牙槊并不是义父为自己量身打造的那支金顶狼牙槊,而是他自己上来表演前随便从周围的军械架子上抽出一支看起来还不错的金顶狼牙槊。

这工部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未免也有些太说不过去了吧?我看就是粘点胶水我看也比这结实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3 20:19:04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