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汉藏语系”是无可否定的存在!

北方汉族和藏族的体质特征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藏族的活动范围自古至今一直位于【西北的的甘青地区】,比如甘肃有甘南藏族自治州

那么,汉族和藏族究竟是大约何时分离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17:34 +0800 CST  
顺便提一下,在比较“汉族”的体质特征的时候,楼主一般只提及“北方汉族”,而较少提及南方汉族

这是因为南方汉族的母系一方,还混血了比重不低的南方土著人的基因,这导致了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并不是汉族的最典型、最初始的体质特征,而是渗入了一部分的南方土著人群的体质特征,而这种混血的特征,会令我们看不清人群的真正来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28:14 +0800 CST  
其实,现代的北方汉族也不是没有混入南方血统,比如,“古中原人”(主要指父系一方)就是偏南方血统的;而河南古中原人的母系却要偏北方一些,不过,山东古东夷人的母系则是偏南方的

由于新石器人口曾高度繁荣的“古中原人”、古东夷人,已经自青铜时代起,一直到秦汉以后,逐渐地被北方类戎狄种系的人群不断地南下中原及海岱,【给逐渐地覆盖掉了(主要指父系一方)】,“古中原类型”(即偏南方类型的北方新石器人群)所占人口比例大幅地锐减(并不一定都是被杀死,也可能是南逃了),某些北方地区甚至趋向于绝迹,所以,北方汉族所融入的南方血统比例并不高,依然还是比较接近远古汉族祖先的原有体质特征的,不像南方汉族的体质变化那么明显!

当然,在现代北方汉族里,也存在“南相”的人;就如同,在现代南方汉族里,亦存在“北相”的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48:24 +0800 CST  
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汉族和藏族究竟是大约何时分离的?


“在对比汉语和藏语之间的同源词时,学者们发现,汉语和藏缅语之间有共同的数词一至十,但“千”和“万”却各并不相同。而在汉语中,“千”和“万”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汉语与藏缅语的分化必定早于殷商时期。语言学家们大致推断,这个时间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2:54:10 +0800 CST  
如果让楼主判断的话,也大约位于是这个时间段,只是更偏向于距今4000年而已

因为西北甘青地区的青铜人群,“自西向东”开始迁徙的时间大约距今4000年左右,比如,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时间大约始于距今4100年左右,燕南夏家店下层文化始于距今3900年。而这两支早中期的北方青铜文化,与后来在河北出现的“先商文化”关系密切!

“先商文化”,主要分布于冀中、冀南、豫北,年代晚于冀北的燕南夏家店下层文化,并与之隔拒马河相望(紧相邻)。商人的典型本土文化特征就是“陶鬲”,而陶鬲出现于冀北于燕南夏家店下层文化,蔚县三关的高领分裆鬲“即是早商文化早期的二里岗下层式陶鬲的前身,从而和商文化的典型陶鬲有着明确的渊源关系,故将这种高领分裆鬲视为【先商式陶鬲】

在西北地区的周人,先周文化和北方地区青铜文化----“光社文化”(大约始于距今4200年)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山西的晋东北地区是光社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交错分布区。光社类型的陶器与先周文化陶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在山西的光社文化里也出现了【周人常用的的“联裆鬲”】,不过类型却远少于周人的,这说明周人有可能曾到过山西



“夏商周时期,西起鄂尔多斯高原,东到鸭绿江畔,燕山南北,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一种青铜文化遗存。无论从陶器还是铜器看,这一支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故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北方系青铜器,有的学者称之为中国北方青铜器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不过这个系列的北方青铜文化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大致以张家口地区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文化地区,其东为夏家店文化区,其西为光社文化区,也有人称之为朱开沟文化,还有人称之为李家崖文化,虽然名称有异,但其分布范围大致吻合。”

“光社文化”分成三种类型,以河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的“朱开沟类型”,晋中地区为中心的“光社类型”,陕东北、晋西地区为中心的“李家崖类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22:45 +0800 CST  
再回到语言和文字的话题

楼主将“汉藏同源字”大致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根据的是“同源字的最早造字来源”来进行分类的

虽然表中并没有包括全部的“汉藏同源字”,但肯定包括了绝大部分现今依然很常用的那些常用字(还有少部分的非常用字未录入),尽管分类的结果并不算很精确,不过,也能看出这些“汉藏同源字”何时被造出来的大致分布率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29:19 +0800 CST  
古汉字的造字,主要完成于东汉以前,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收录了大约共10506字,我们不妨看一看,其中属于“汉藏同源字”的常用字,究竟是何时被说汉藏语系的古代汉语人群造出来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34:05 +0800 CST  
甲骨文:

畜、考、六、象、五、白、百、如、若、夕、姬、才、哉、其、时、降、中、融、每、妣、四、妃、乞、率、笔、粪、昏、保、缶、展、羡、员、幼、垂、曾、登、刍、对、委、何、罗、古、即、吉、漆、日、穴、浴、柳、由、论、蒙、容、杀、折、八、蔑、足、帅、卒、音、三、定、并、为、入、虐、辟、由、餐、啬、亟、郭、帛、敝、柄、将、采、次、豆、屯、耳、放、分、甫、腹、格、工、冓、谷、狐、果、函、涵、黑、侯、呼、祥、即、将、介、九、究、何、河、林、婪、陵、仑、论、每、侮、女、如、妻、其、基、契、且、祖、寝、浸、驱、射、十、协、畴、铸、寿、叟、童、同、土、杜、藉、洗、贤、新、熊、羊、祥、洋、养、易、锡、场、攸、有、于、鱼、画、亦、二、从、树、心、俱、逸、子、族、卒、尊、去、尘、栗、聘、格、定、凡、别、祉、予、咎、干、黑、卢、败、尼、夹、亢、恐、柳、视、仓、甲、胄、黎、联、律、术、牧、逆、年、析、胶、犹、杀、首、乃、阳、未、蔑、洒、目、饮、允、蒙、羡、夙、折、雉、殷、昼、毕、具、丰、令、丁、戚、父、沓、贪、婪、童、角


金文:

隅、府、骚、斯、藏、夏、吾、语、辞、富、巩、昆、飞、汤、敞、尚、播、胜、付、遂、奄、肤、过、环、胡、宦、谏、节、俗、曲、流、骚、坚、真、末、辱、谲、潭、顶、蛰、洽、到、厌、炭、织、识、贼、畀、痹、载、菜、咨、惮、嫡、底、饵、防、付、府、岸、略、俗、欲、馈、遗、盖、墨、穗、详、滥、臼、狗、驹、遽、缪、铃、酋、求、聚、全、参、甚、是、叔、爽、待、始、潭、荒、措、夜、壤、诱、虚、谈、炎、严、俨、延、雁、详、漾、赐、诵、愉、逾、迂、宇、吁、愚、隅、舍、臂、眠、卧、念、造、都、踵、慈、字、姊、咢、纳、临、到、戾、假、迄、孔、忍、惮、割、瑕、荒、繁、农、淫、董、尚、肤、佳、待、裔、饥、馑、梁、连、龛、咨、载、诟、遂、然、选、潜、没、当、狗、闷、越、朔、贼、寇、馈、庐、闲、粥、全、留、里


篆文:

绘、艾、胞、祷、提、毒、搅、攘、箱、除、错、魄、裁、滓、撞、纵、双、悸、飘、漂、摇、矫、钝、唇、粉、银、坟、睡、增、层、赠、泛、廉、罕、挟、叠、缘、残、顽、诘、局、搔、轮、伦、攘、润、属、禁、亭、吸、翕、缉、急、倒、挟、积、隔、僻、赠、憎、烂、骤、楼、粕、怕、泡、崩、蹩、恣、袒、滴、谪、谛、抵、逗、毒、钝、贬、泛、房、纺、纷、粉、络、落、银、恨、苦、孤、匮、课、窠、候、喉、稼、嫁、蓝、浆、凉、憬、谅、轻、颈、荤、挥、浑、荷、谬、禁、领、侣、伦、轮、雾、摊、滩、摄、榜、傍、楔、煎、剪、咀、诠、斟、汁、匙、提、嫂、搜、胎、堂、庭、挺、撞、筒、洞、氓、悟、无、抚、厝、错、攘、镶、削、销、薪、秀、弦、眩、孺、嘘、哑、淡、痒、摇、涌、痛、贿、除、渎、读、赞、双、泰、檐、窕、睹、粹、遵、怜、掩、拔、版、圈、滞、挟、忱、代、豫、摇、孤、顽、廉、霏、沸、浓、覆、挑、岗、与、旱、窕、晦、啸、坏、强、健、 搔、举、揭、楼、翕、乾、房、矿、研、窘、匮、贫、褴、渠、谛、的、茸、屠、胎、染、邪、仄、裙、苗、笨、绪、剽、滓、泥、兜、隆、漠、施、缩、悠、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35:20 +0800 CST  
凡是坚决否认“汉藏语系”存在的顽固派们,以上这些很常用的“汉藏同源字”,都可以放弃使用了!你们可以看一看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会受到重大的影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38:29 +0800 CST  
楼主是从“人群迁徙的动态”的角度来诠释历史的演变过程,这和一般历史书籍上的以“静止不动”的角度来诠释历史,是很不一样的

楼主对历史诠释,已经细化到不同血缘人群的具体迁徙过程!

这种方式,打破了以往的那种“僵化的、静止不变的”历史观

楼主在尽力地还原历史演化的动态过程,一个不见得是你原先预料之中的演化规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3:51:15 +0800 CST  
@星期八就嫁你浅 2017-06-28 14:02:18
祝楼主快乐,大家一齐讨论
-----------------------------
其实,很少有人参与和楼主讨论的,也就寥寥数位而已~~

不过这样也好,楼主表述的内容可以推进得更快一些,毕竟,中国的史前历史内容比较繁多(大国历史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轻易地说全、说透,所以,楼主会占用很长篇幅来表述相关内容的,如果中间插入过多的题外话,整体而言就会显得很凌乱

楼主还是希望,更多的讨论可以放在楼主全都表述完之后再进行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4:22:56 +0800 CST  
楼主在输入字的时候,时常出现敲错了字,而在天涯一旦发帖之后,楼主就无法再自己更正错误了,所以,有些地方如果出现了敲错了的字,大家自己去自动地辨识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4:38:20 +0800 CST  
另外,楼主是学电子学的工科生,而且,是一位女性。然而,楼主的有关史前历史方面的知识,还是能够达到考古学比较专业的程度的,所以,楼主所写内容,绝非是在天马行空地写小说!

工科生并没有写小说的爱好,相反,工科生写出来的东西,一般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是因为工科生比文科生接受过更多的逻辑思维方面的长期培训的结果

同样的原因,工科生比文史类生更容易发现历史书籍上所表述内容的“反常和奇怪”之处,但凡出现“反常”之处,要么是与历史的真相存在矛盾,要么是对历史的解读有误区!

总之,出现任何的“反常和奇怪”之处,都值得我们高度的警惕和注意!无论对待中外历史均是如此,并不存在厚此薄彼、厚中薄西的偏向性

楼主并非一个民族主义者,更不是一个排外者,楼主希望以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上每一个优秀民族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才是人间的发展正道!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5:00:25 +0800 CST  
楼主已经从“考古学文化”和“体质人类学”两个完全不相同的角度,推导出来却是一个很相似的推论,那就是:

【“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北最发达的新石器农耕文化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导人群“古中原类型”的人群,并非现代汉族的直系祖先(指汉族的主导人群)”】

这是一个会令我们中国人感到非常震惊的“颠覆性”观点,因为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故而,我们需要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学科来分析和判断这个推论是否正确

毕竟,“颠覆性”的结论一旦最终做实,很可能要一定程度地改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这还不够严重吗?

真的很严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6:14:37 +0800 CST  
这个颠覆性的推论:

【“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北最发达的新石器农耕文化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导人群“古中原类型”的人群,并非现代汉族的直系祖先(指汉族的主导人群)”】


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意思是相同的:

【究竟是,“新石器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原人(属于“古中原类型”)是现代汉族的直系祖先?还是自“青铜时代”起,外来的青铜文化入侵者“商人和周人”这些类北方戎狄族的人群(属于“古西北类型、古华北类型、古东北类型”),方才是现代汉族的直系祖先?】

也即,两者到底是哪一个才是汉族的直系祖先(指主导人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6:23:48 +0800 CST  
如果我们华夏汉族的后世子孙,竟然认错了祖先,那才叫做是“真正丢脸的事情”!

我们一直以“仰韶人的后裔”自居,到底有没有搞错啊?

如果搞错了,认错了祖先怎么办!


商人是谁?他们到底是何许人也?商人真的是外来的异族吗?商人真的是台湾人认为的“西方白人”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6:28:37 +0800 CST  
换句话说,

【现代汉族的祖先,究竟是起源于南方地区的、北上的南方稻作人群;还是,起源于西北地区的、先东迁继而南下的北方青铜人群?】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含含糊糊地蒙混过去,而很多中国人就想这么做!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不管是“南方的稻作人群,还是北方的青铜人群”,最后,不都变成了现代的“中国人”嘛!何必费这个心思来区分!

此言差矣!

民族,是要看人群的“主要血缘”(即主导人群)的,如果“南方稻作人群”的血统比例在现代汉族里已经够不成是主要血缘了,处于少数比例状态(类似于现代少数民族的地位),我们不能把汉族的“主要血统”给完全忽略掉,而把汉族祖宗的源头直接找到“少数血统”那里去,这总给人感觉很不对劲!


这就好比,现代的汉族与现代的少数民族的区别,虽然也会有部分的少数民族正在或将来融入汉族的大家庭,难道我们因此就可以把汉族的祖宗源头给寻到那些已经融入汉族的少数民族哪里去吗?

这么做,难道很对劲吗?对得起汉族的真正祖先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6:44:32 +0800 CST  
所以,华夏汉族子孙可不能拜错了祖先,拜错了祖先的文化!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很有可能并不是汉族祖先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虽然它们繁荣、发达、人口众多,但是,再好也是邻居家的!

如果“贸然”地拿走邻居家的好东西,这又算什么呢?

而我们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里,正在这么做!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6:54:15 +0800 CST  
这就是楼主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心思和精力,去探讨“商人和周人”来源的意义所在!

说白了,楼主所做的一切只为一个最终的目的:

【探寻华夏汉族的真正祖先的来源(包括人群及文化和语言!】


而这不并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7:00:56 +0800 CST  
千万不要以为专家的话、教科书里的内容,就一定是历史的真相、就是铁论,无论中外均是如此次!

所以,“质疑”历史(无论中、西方历史)本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行为

然而,我们需要防止民族主义情绪的干扰!偏,因为民族主义才是阻碍获得真相的最大绊脚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6-28 17:38:15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