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所谓的“农耕民族至上论”,不就是与“植物”打交道的民族至上论嘛~~~

既然人类也属于一种最高级的动物,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而广之”:

“食草动物是至上的,食肉动物是至下”的呢


也即,兔子牛羊马是至上的,老虎狮子豹子都是至下的!


而“动物世界”之王,当然应该是“至上”的动物,而不是“至下”的动物,老虎狮子豹子全都可以从动物界里自动地退出消失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02:49 +0800 CST  
幸好,并不是所有的国内专家都是那么地目光闭塞,毫无人类全球发展的“大局”观念!


北京大学的张弛教授率先提出来,【“半月形地带”】兴起造成文化格局的改变,以及欧亚青铜时代全球化形成的同时发生,是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变局】

【中国半月形文化带的形成显然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出现有很大关系】。没有青铜时代全球化带来的冶金术、麦类作物和食草家畜就没有中国的青铜时代,没有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转变也就没有“三代”的历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10:51 +0800 CST  
张弛教授的全球大局观很不错,不过,张教授却并没有明确地说清楚, 在“半月形地带“里活跃着的东亚古代人群,和在“传统核心地区”里生活的东亚古代人群,两者是否存在着族属、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呢?

也即,两者会是“一家人”的来源吗?

如果并不是一家亲的来源,究竟哪一个才是“华夏民族”祖先的真正来源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14:09 +0800 CST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中国的专家们在内),是如何判断“究竟是谁才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来源?”

方法既简单又粗糙-——地理位置决定论!

可不是嘛,现代中国人是主要居住在东亚的“传统核心地区”里,自然顺利成章的,古代中国人也应该是一直就居住在东亚的“传统核心地区”里呀

这个推理过程貌似很合情合理的呢~~~

然而,这种推论无疑是在宣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可能是从一两百万年以前),就只有双手却并无双腿,因此就只能“牢底坐穿、打死也挪不了窝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25:12 +0800 CST  
当这种历史谎言惊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依然沉溺于这件“皇帝的新衣”!

我们所有的国人仍旧顽固地想当然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民族祖先的生存活动区域,也一定是和现代中国人是一模一样的啊,也即是在“东亚传统核心区域”里

然而,然而。。。。。。。。

我们真的是搞错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36:16 +0800 CST  
“华夏民族”的祖先并非是“古代南方稻作人群”,也不是南方北上的“稻作/粟作”混作人群呢

因为华夏民族的远古祖先,其实是在旧石器末期活跃于东亚北方地区的“北方狩猎者”的后裔,因为,这是由现代中国人的“北方人种”体质特征所决定的结果!

———我们并不是那些具有一定程度的热带体质特征(阔鼻突颌)的“古代南方人群”的后裔呢,大家可不要搞反了呀

故而,楼主需要进一步来说一说,东亚不同古代人群的、那并不相同的“体质特征”这个话题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37:16 +0800 CST  
当然,在大脑思维异乎寻常简单的中国专家们的眼里,他们可是分不清“谁是谁”的呢

也即,东亚地区活跃着的不同古代人群,在上百号的中国考古专家们的眼里,竟然全长着同一副“模样”,他们都被称做“华夏先民”!

这种称呼听起来十分不错呀,国人内心里满心欢喜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44:37 +0800 CST  
然而,在东亚大陆板块上的现代蒙古人种(也即黄种人)里,至少可以区分有“四种”不同的体质特征类型:

1。北亚人种类型

2。南亚人种类型

3。东亚人种类型

4。东北亚人种类型



另外,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上,还存在着的另外一类人种,赤道人种

赤道人种“非蒙古人种”,又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现代赤道人种的主要分布范围

——- 尼格罗人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亦有分布;

澳大利亚人种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的南洋群岛亦有分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52:43 +0800 CST  
那么,前四种属于“蒙古人种”的不同子类型,在现代的东亚大陆板块上主要是分布于哪里呢?(楼主使用了不同色彩的下划线来特意区分这四个子类型,请记住这种色彩标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0 15:58:48 +0800 CST  
在东亚大陆板块上生活着的现代人群共有五种,

他们分别是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和东北亚类型”,以及非蒙古人种的“赤道人种”


其中,

—-属于【北方人种】的,是蒙古人种里的“北亚类型、东亚类型和东北亚类型”;

(北方人种,是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北方狩猎-采集者的后裔)

—-属于【南方人种】的,是蒙古人种里的“南亚类型”,以及非蒙古人种的“赤道人种”

(南方人种,是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南方采集-狩猎者的后裔)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33:29 +0800 CST  
在“体质人类学专家们”的眼里,东亚大陆板块上的五种现代人种,与“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古代人种,实际上是大致差不多的,意思是,从“新石器时代”至当今的时代,并未出现非常明显的“人种进化上”的体质特征演变!

也即,“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古代人种,也同样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几种体质特征,吉林大学(朱泓教授)就经常采用自己所定义的一套“新石器时代”东亚古代人种分类法,与现代人种分类法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其实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34:38 +0800 CST  
“现代人种”分类法 vs 吉大的“新石器人种”分类法,两套分类法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1。北亚类型 = 古西伯利亚类型(和)古蒙古高原类型

2。南亚类型 = 古华南类型(和)古中原类型

3。东亚类型 = 古西北类型 (和)古华北类型

4。东北亚类型 = 古东北类型

5。赤道人种 = 古华南类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以上五种“不同体质特征”的东亚人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而并不是晚至历史时期方才“进化”成功的,更不会是在近代或现代时期突然地冒出来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36:19 +0800 CST  
无论采用的是哪一套人种分类法,都说明了,上古时代的东亚人群并没有简单到仅有【“单一的”】一种体质特征的古代人群存在!

不同来源的新石器东亚古代人群,不仅在“体质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在“语言和文化”的特征上,也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呢

何至于,被中国的考古学家们硬是给“混为一谈”,竟然都变成了“同一个”民族了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48:29 +0800 CST  
然而,在中国考古专家们那“特殊思维”的大脑里,他们偏偏就硬是分不清楚东亚古代人群究竟“谁是谁”?

大家能想象得出来吗?在中国考古学家们的大脑里,存在着以下两个“很特殊”的公式呢


公式一,

北亚类型 = 南亚类型 = 东亚类型 = 东北亚类型 = 赤道人种 = “华夏先民”

——也即,“东亚人一家亲理论”(看谁都长得像中国人的理论)

(或者)

公式二,

北亚类型 + 南亚类型 + 东亚类型 + 东北亚类型 + 赤道人种 = “东亚类型”

——-也即,“民族大融合理论”(海纳百川的理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49:45 +0800 CST  
以上这两个“特殊”的公式为何能够成立,有谁能够帮忙给大家“合乎逻辑”地解释一下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51:04 +0800 CST  
如果中国的考古学家们连古代东亚不同的人群存在着体质特征、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都无法辨识得出来,那么,

这些专家们是否搞清楚了,自己每天在忙着的学术研究,到底是在“研究谁”呢?

难不成,专家们看谁都像是“华夏先民”,看谁都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其实,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古代人群不同体质特征的分析报告,早在十几年前高校就已经提交出来了呢,可是,这样的分析报告会有人愿意去认真地看一看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54:13 +0800 CST  
有一个问题提出来,

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对于“汉族为何能占据东亚最好的地盘”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

只怕回答会是这种模式呢——-因为【能】占据东亚最好地盘的就是汉族!


那么,这个“能”,究竟指的是什么样的“能力”呢?

也许有人会说,“主要还是农业爆发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55:42 +0800 CST  
我们知道,“农业的起源”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那么,当“稻作种植农业”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率先起源之后,随着南方稻作人群的北上中原,以及东进东部地区,从此,宣告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个东亚地区的最好地盘,【东亚传统核心区域】的产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3:58:57 +0800 CST  
农业的爆发,对于“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古代人口的分布格局,到底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我们不妨来考察一下,在“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大地,尤其是在【东亚传统核心区域】里,活跃着的不同的东亚古代人群,究竟会具有什么样的“体质特征”呢?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凭什么想当然地认为,新石器时代农业大爆发的“最大受益者”,一定就会是现代中国人的古代直系祖先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4:01:41 +0800 CST  
在“农业起源”之后的新石器时代,东亚古代人口的分布格局如果按照“人种”来区分,大致如下:

—-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在“新石器时代”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和南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外东北在内),在现代中国境内则指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地区

—-蒙古人种的【东北亚类型】,在“新石器时代”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冀北和东北辽西,以及内蒙古长城沿线等地区


而余下的【东亚类型、南亚类型、赤道人种】在“新石器时代”的活动范围,我们可以看一下复旦大学所提交的新石器古人的体质特征分析报告,请大家特别留意一下划线所使用的“颜色”标记区分

(注:赤道人种,又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31 14:05:41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