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唇亡齿寒的道理,楚怀王当然懂,但关键是派谁去呢?项羽自然不行,别的人,包括刘邦,楚怀王还不太信任他们的能力——要知道对手可是那个干掉陈胜、项梁的章邯啊!此时,之前碰到过宋义的那个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好还在楚国,就吹宋义事先就预测到项梁必败,真牛B,不如以他为将。楚怀王就以宋义为“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救援赵国。

至于为什么还要把项羽派出去?一个原因自然是还要照顾到项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主要的原因——项羽的脾气实在太暴躁了。之前,楚怀王和大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时秦军数次胜利,大家都不愿去捋虎须。项羽因为叔叔项梁死于秦军之手,对秦朝是咬牙切齿,数次请缨,希望和刘邦一起向西攻秦——看来他也感觉到了楚怀王不愿让他单独带兵。各路好汉则认为,项羽这个人脾气太暴躁,之前各种屠城、活埋;不如派沛公这个“宽大长者”去攻打西边,剿抚并用,一定能有所斩获。楚怀王这边反正只要不是项羽,派谁去都好啦!于是刘邦被派向西进军,边打边收编陈胜与项梁的散兵。

由于秦军主力此时大多在钜鹿与楚、赵联军对峙,刘邦这一路的阻力确实不大。但也要看到,刘邦并不是捡了个便宜,实际上也是危机重重——要不然为啥大家都不愿摘这个“桃子”?毕竟章邯主力还在,只要他一日不灭,随时都能抄了刘邦的后路,估计这一路上刘邦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28 19:19:38 +0800 CST  
诸将拿项羽爱屠城说事,其实单纯从屠城、杀俘这个事来说,大家屁股都不干净——比如刘邦之前就和项羽联手屠了城阳。之所以把项羽的“暴行”单拎出来说,可能有部分是因为这段历史是汉朝人记载的。不过,大家真正反感的,应该还是项羽这小子太过情绪化。同样是屠城,刘邦的动机更多是偏向于政治与军事层面的考量,有点类似于白起;而项羽则属于只要惹宝宝生气,一言不合就拍死你。这种快意恩仇的人,其实更适合当大侠;而政治,是一门平衡与妥协的艺术,不能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以,群豪们对项羽是又烦又怕,楚怀王也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排挤项羽。

但一直压着项羽也不行,再不让他打秦军,估计都要憋爆炸了。楚怀王当然不想把这个定时炸弹搁身边,所以还是派了他去救赵国。在楚怀王看来,只要有宋义压着,项羽这个毛头小子也掀不起什么波浪——他估计连项家自己人都还没法完全收服呢!

然而,只要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楚怀王还是低估了项羽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万万没想到,项羽这货居然是个能以战术击败战略的男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28 20:31:03 +0800 CST  
四十三、楚怀王的失算

刘邦从砀向西出发后,由于秦军主力全在钜鹿,这一路果然进展顺利,在阳城与杠里两次击败秦军;转过年后又在成武打败了秦朝的东郡郡尉。另一方面,虽然齐王田荣因为之前的龃龉,并不愿意出手拉赵、楚一把,但显然并不是所有齐国人都这么想。二世皇帝三年冬十月(再次提醒,按照秦朝历法,这是该年度的第一个月),齐将田都脱离田荣,助楚救赵。

但反秦战争真正的关键,还是要看钜鹿。宋义带兵走到安阳后,滞留不前四十六日;项羽急了,跑去劝他,现在过去正好和赵军里应外合,再不出发赵国就要GG了。宋义却否决了:“所谓‘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咱们最终的目的是灭秦,而不是救赵。现在秦攻赵,即使胜了秦军肯定也疲惫不堪,所以我军只要坐山观虎斗。冲锋陷阵,我不行;运筹帷幄,你不行!”言外之意,自然是嘲讽项羽不过一介莽夫耳。随后宋义又传令军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一举一动无不针对项羽,看来宋义暗地里早已得了楚怀王的吩咐。

其实,宋义的话也不算完全没道理,至少他指出了章邯的战略意图。章邯不惜中门大开,也要把主力全集中在钜鹿,是料定了楚国无法坐视赵国灭亡,必定出动主力,因此此役将决定战争之胜负。章邯与王离的套路也很简单,经典的围点打援,将诸侯的主力一锅端。而且钜鹿这个点也选得很精髓。从地图发现,楚军要救赵,就得渡过漳水,背水列阵——且不说他们能不能顺利过河,即使渡过去了,自己的粮道、后路都断了,战略上可谓极其不利。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29 19:17:14 +0800 CST  
正因为套路简单,即使宋义看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奇谋妙计”去破解——章邯也压根不在意会被看出来,他既然敢这么干,自然对自己的兵力和后勤有充分的自信;换句话说,逼诸侯在钜鹿决战,正是章邯之前征战的成果。宋义对硬刚章邯信心不足,所以只能心存侥幸,寄希望于赵国在死前能让秦军损失惨重。

对这种投机的心理,喜欢“以煌煌之军,击堂堂之阵”的项羽自然嗤之以鼻。正好,估计是因为之前高陵君显的关系,齐国请宋义的儿子宋襄当国相。在军中闲得无聊的宋义,亲自送儿子到无盐(地名),饮酒高会。从去年七月开始就一直下雨,入冬后仍然没停,军中的士卒们饥寒交迫,对主将只顾自己美酒佳肴颇多埋怨。项羽利用这一点,在军中煽动道:“本来应该戮力攻秦,却逡巡不前;将士们又饿又冷,却只顾自己置酒高会;军中粮少,正应该趁机渡河,就赵军军粮并力击秦,却说什么‘承其敝’!以强秦而攻刚成立的赵国,可谓探囊取物;赵国亡了,秦军只会更强,承的哪门子敝!咱们楚军刚败,大王倾全国之力,拜托给宋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可宋将军只顾自己爽,非社稷之臣也!”

项羽的话,在军中很有共鸣,大家内心逐渐倾向项羽的。项羽一看军心可用,十一月,一天早晨,趁朝见宋义之机,一剑斩下宋义的脑袋。然后传令军中:“宋义阴谋与齐国反楚,我已得到大王的密令除掉了这个叛徒!”楚军诸将毕竟不少也是项梁的部下,此时无人敢质疑,就共推项羽为假上将军,统领大军。项羽派人追杀掉了宋襄,又派桓楚禀报楚怀王宋义谋反的事。楚怀王现在只能指望项羽能刚秦军,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任命项羽为正式的上将军。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30 19:17:26 +0800 CST  
楚怀王最不想看到的局面还是出现了,这下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不论楚怀王还是宋义,根本没想到项羽会这么莽!算计来算计去,结果还是被项羽这个亡命徒一刀两断,干脆利落——他们也不去打听打听,秦朝的会稽郡守殷通是怎么死的。

十二月,刘邦继续进军,在栗遇到刚武侯,夺下此人的军队四千人;又和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连战连捷。而留在战国末代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则从济北出兵帮助项羽。

章邯与王离南北夹击钜鹿,从战略部署上来看,章邯以王离作为攻赵主力,而自己负责打援。为了此战,章邯屯了不少粮,从黄河上运过来;王离部军粮略少,章邯就从黄河筑甬道运粮。所谓甬道,就是在路两侧起两道墙作为防御。王离既然不愁吃不饱,就急攻钜鹿城。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次派人催驻军北边的陈馀出兵。但陈馀始终认为兵力不行,不敢出击。这样拖了几个月,张耳火了,派手下张黡、陈泽去找陈馀,质问他为什么不出兵,难道咱俩不是抹脖子的交情吗!陈馀认为此时出兵无异于“以肉委饿虎”,徒劳无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不定将来还可以为赵王、张耳报仇。张黡、陈泽执意要打,陈馀只好给了他们五千人——结果当然全军覆没。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30 20:35:33 +0800 CST  
陈馀的判断大体上是正确的,但要说他全然没有私心也不见得——赵王、张耳若死,他就是当仁不让的新赵王。不过,此时的他,也许只是潜意识里有这个想法,毕竟这样想是背叛自己的好基友,肯定会有罪恶感,所以陈馀最终还是派出去了五千兵,聊以自慰。

除了齐国的田都与田安,燕国也派兵相助,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代地招来万把人;但大家伙都不敢捋秦军的虎须,于是都驻垒在陈馀军旁边观望。

这帮人个个都是怂货,也不知道在等什么,难道秦军还能被看死不成?——可见大家其实都没法破解章邯的招式。然而,又能有什么好招呢?到了此时此地,无非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30 22:30:43 +0800 CST  
四十四、钜鹿之战——霸王的成名战

项羽出人意料地杀掉宋义后,楚军上下都被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震住了,一时都变得服服帖帖。项羽掌握军权后,先派当阳君、蒲将军率两万兵力攻击章邯筑的甬道,抄掉秦军的粮道。也许是还处于项羽杀人立威的震撼中,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提升,两人成功完成了截断粮道的任务。

当然,如果仅靠恐惧,项羽也是没办法激励大家的士气的。主要还是因为,高级将领们姑且不论,在下级官兵中,宋义之前的所作所为实在影响太坏,不少人都对项羽杀宋义暗暗叫好,觉得这位将军还是站在普通士兵这边的,有值得跟随的价值。不过,项羽要树立起真正的权威,还是需要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粮道被断,王离军面临断粮的危机。陈馀见终于有机可趁,请求楚军出兵。前面说过,楚军只要进军钜鹿,就必然面临背水而战的不利态势,宋义之前一直踌躇不前,就是不想陷入这个局面,又想不出破解之策。然而,奇谋妙计,在战争中虽然一直存在,但只能作为辅助而不是正道;身为统兵大将,在心理上必须敢于硬碰硬,不能依赖于有什么“锦囊妙计”,躺着就能把仗打赢了——宋义就是缺乏“亮剑”的勇气。

项羽接到陈馀的请求后,果断率主力渡过漳水;渡河后,项羽毁掉渡船、劈烂饭锅、烧光帐篷,随身只携带三天粮食,毅然奔赴钜鹿前线。到了这种境地,过多的算计反而有害。背水作战又如何?爷爷我压根没想过后退!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来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1 19:14:43 +0800 CST  
楚军将士一看,项家的小少爷身份那么高贵的人,尚且有必死的决心,咱们怎么能甘于人后呢!楚人骨子里的那股剽劲立刻被激起来了,楚军士气大振,于是迅速包围了王离军,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还等着一锅端呢,压根没想到这骨头太难啃崩着牙了,实在顶不住只好后撤。之前一直战战兢兢不敢出兵的诸侯们,见秦军害怕了,这才敢出击。于是诸侯联军击杀掉秦将苏角,活捉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自焚身亡。

钜鹿之战的初期,诸侯们畏惧秦军,不敢出击,纷纷在陈馀部附近驻垒(所谓的“壁”),楚军和秦军作战时,只敢“作壁上观”。甫一交锋,“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不光对面正面承受压力的秦军,这些围观的酱油党也吓得面如土色——项梁的楚军咱们也见识过,什么时候突然这么莽,这项羽究竟是何方神圣!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回可没人再敢视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为“毛头小子”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这就是决定性的胜利!从此,项羽真正树立起了权威,成为了诸侯们的上将军,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再也没有人会去听那个空头楚怀王的命令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1 21:01:45 +0800 CST  
说起来,项羽真是带兵打仗的天才。身为统兵大将,要求胆大心细,二者不可偏废,而项羽仿佛天生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质。他之所以敢破釜沉舟自绝后路,自然不是随便的决定,而是注意到了楚军上下早已不满宋义之前的怯懦,渴望与秦军一战。但是,这毕竟仍然风险颇大——但打仗不想担点风险,还不如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去。所以为将者也得有点赌徒的特质,该出手时,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是干。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心理上当然会倾向于能带领他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将领。项羽就是这样在战场上会被袍泽所信赖的人。因为士兵们知道,冲锋时,项羽绝对在队伍的最前方;而撤退时,他也绝对是最后一个——这样的将领,士兵们会毫不犹豫地跟随他奔赴死地。以此为将、以此为兵,又有何人可当、何人可敌呢?

反观项羽以后的主要对手刘邦,显然就没有这些素质了。如果某日刘老爷亲自带兵,手下的兵们就要默默祈祷了——因为万一战事不利,这位爷绝对比谁跑得都快。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2 19:20:10 +0800 CST  
不过,对于掌握战争全局的统帅来说,这些大将的特质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有自然是加分项,没有也无伤大雅,统帅需要的是另外的东西。不幸的是,这些东西项羽没有,而刘邦这个“流氓”倒是水平挺高。所以后面我们将会看到,项羽是如何从一场又一场胜利,最终走向灭亡的。

对于反秦战争来说,钜鹿之战是一个转折点。之前章邯虽然也有作战不利之时,但并未伤筋动骨,而且已经逐渐占据了战场主动;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章邯早就可以将诸侯联军一勺烩了,飞龙骑脸了你告诉我怎么输!——然而遇上项羽这个亡命之徒,结果大败亏输。章邯好不容易在反秦势力中造成的心理优势瞬间崩溃,从现在开始,战场主动权易手。

不过严格来说,全军覆没的是王离部,章邯所部仍有一定的力量。当然,士气低落是避免不了的,但未必没有反击的可能——然而,秦朝朝野上下遍地猪队友,这种情况下还想翻盘,小章我实在是办不到啊!所以,钜鹿之后,直到秦灭,再无大战。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2 20:28:48 +0800 CST  
四十五、郦食其见刘邦

钜鹿既胜,下面就是战后清算的时间了。张耳与陈馀这对基友再次相见,但并没有预想中绝后重逢的场面,反而充满了火药味。张耳质问陈馀之前为什么迟迟不发兵?而且张黡和陈泽怎么不见了,是不是你杀了他们?陈馀见自己受到如此猜忌,脾气也上来了:“没想到你是这么看我的,难道我稀罕当这个将军吗!”说完一赌气,解下将印推给张耳:“这破官我也不当了,你要就拿回去!”说完起身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了。

我对陈馀这个“上厕所”的举动有些不解,感觉这剧情有点突兀。话说如果陈馀是个大姑娘,这举动明显就是在对张耳说“快来哄我呀”——然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老爷们,所以想想就起鸡皮疙瘩。不过确实,如果此时张耳认个错、陪个小心,傲娇的陈馀搞不好也就和他和好如初了。

但这可不是你侬我侬的言情戏,而是刀光剑影的政治剧。本来,张耳倒也没有和陈馀彻底翻脸的意思,还仅仅是不忿陈馀之前见死不救;所以陈馀一气之下把将印甩了过来,他也并没有想到真地收回兵权。但陈馀起身离开后,一个不知名的门客劝张耳:“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张耳听后,就真地把将印揣自己兜里了,这也就褫夺了陈馀的兵权。傲娇陈还等着张耳给自己赔礼道歉呢,没想到这货真这么绝情,一气之下不告而别,带着数百亲兵跑到黄河上的大泽中渔猎度日。

想当年,那么艰险的岁月,这两人都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现在形势刚有点好转,却开始勾心斗角——看来权力确实是最强的腐蚀剂,再怎样的深情厚谊、如胶似漆,也许能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岁月的风化,但却很难经受住权力的考验。嫌隙既生,曾经为刎颈之交的两人,最终也只会走向你死我活的结局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3 19:01:01 +0800 CST  
钜鹿大捷,刘邦再也不用担心后路被抄,他这一路的进展就更顺利了。二世皇帝三年春二月,刘邦北攻昌邑;虽然没打下来,但却收编了一员猛将——彭越。彭越就是昌邑本地人,之前一直在钜野泽里打渔为生;偶尔遇到肥羊了,也会干一票无本的买卖。

陈胜、项梁起兵后,和彭越一样在钜野泽的无赖少年们也想凑个热闹,聚集起百十来号人;大家平常挺服气彭越,就撺掇着让他当老大。彭越刚开始不愿意,实在推辞不了,就约定大家伙明天日出时集合,迟到者斩。结果第二天,有十几个人迟到,最晚的那个磨蹭到中午才来。彭越说道:“既然你们让我当老大,就得听我的;今天迟到的人太多也不好都砍了,那就拿最后到的开刀吧!”无赖们大惊失色,原来昨天不是在开玩笑啊!这个最后来的倒霉孩子还是被拿来祭旗,彭越也因此在这群人中迅速树立起了权威。

钜野泽中的这帮水贼,之前对逐鹿天下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本没有概念,只是看陈胜、项梁势如破竹,就眼红想分一杯羹,殊不知造反和以前在沼泽中打家劫舍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前最多对付对付官府的捕快,但现在要面对的可是有数百年攻战经验的正规军;即使能做到令行禁止,都不一定能赢,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过就是去送人头的罢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3 20:36:51 +0800 CST  
不同于其他水贼,彭越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头目。刘邦打过来时,彭越已经拉起一支千把人的队伍,就抱起刘邦的大腿,协助他攻打昌邑——这位彭越就是刘邦手下能够独当一面、有统帅之才的三员骁将中,收服的第一位。

昌邑最终还是没打下来,刘邦转而向西。经过高阳时,有个当地人郦食其(这两个字念“易基”)来投靠他。这郦食其和以前的张耳、陈馀一样,也是村里看大门的,当年已经六十多了,一直穷困潦倒。之前也有不少诸侯经过高阳,但郦食其观察后,觉得这帮人都是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之徒,不值得投靠;刘邦来了以后,郦食其觉得这个人不简单,那就是你了!

正好刘邦军中有个村里的老表,郦食其就拜托他帮忙引见。这老乡知道郦食其其实是儒家门徒;而刘邦则是儒生什么的,最讨厌了!以前有人仅仅是戴个儒生的帽子去见他,他上去就把帽子摘下来,还往里面撒尿,变撒边破口大骂。所以老乡就提醒郦食其别说自己是儒生。郦食其回道:“你就说村里人都叫我‘狂生’,我自己却说‘我非狂生’。”

儒家讲究的是仁义道德,这些理念在和平时期治国很有帮助,却不能用来镇乱止暴;乱世中,还是法家与兵家最实用。草莽出身的刘邦,自然看不起儒生,觉得这都是一群夸夸其谈的无用之人。不过,儒家能够传承数千年,汉朝后更是一家独尊,自有其独到之处,还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4 19:07:52 +0800 CST  
刘邦听了传话,觉得这老头挺有个性,姑且见一面吧。郦食其来时,刘邦故意大大咧咧地坐在床上,叫两个婢女洗脚。郦食其一看这架势,心里也有数,就随便拱拱手,故意问道:“不知道足下是帮诸侯打秦朝的呢?还是帮秦朝打诸侯的呢?”刘邦一听火了,你是不是把老子当白痴?当然是打秦朝的了!郦食其反唇相讥:“那你就这么对待投靠来的长者,这不就等于在帮秦朝吗?”刘邦一听,可以啊,难道这老头有真本事?于是刘邦转而以正式的礼节接待郦食其,向他请教。

郦食其认为刘邦部队成分太杂,精兵也就万把人,想直捣黄龙有点难,应该先把陈留拿到手;正好陈留县令与郦食其有旧,郦食其主动请缨去当说客——就算没说服,也可以当内应。刘邦大喜,用其计,果然拿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又推荐自己的弟弟郦商。郦商打仗不错,刘邦就让他带新招到的陈留兵,郦食其就成为刘邦的头号说客,出使诸侯合纵连横。

经此一事,刘邦开始认识到儒家的用处。尽管他内心还是挺排斥这帮儒生,但用起来也是毫不犹豫。这也就显出刘邦的长处了,他并不会以自己的好恶来过多影响决策,这才是一个统帅所需要的素质。

可以看到,郦食其打动刘邦的是纵横家的那一套,这就是儒家的长处了。儒家是一门入世的学问,讲究的是经世致用,所以只要不违背他们奉为圭臬的大原则,并不排斥吸收、采用别家的东西,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也是儒家能够在华夏思想界占统治地位数千年的一大法宝。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5 19:10:33 +0800 CST  
四十六、章邯投降

刘邦收下郦食其与彭越一文一武后,进展越来越顺利。二世皇帝三年三月,刘邦继续向西,在白马(地名)和曲遇东边两次击败秦将杨熊。杨熊由于作战不利,被二世杀掉。夏四月,刘邦攻下颍川,屠城(所以刘邦也屠城)。这里已经进入韩地,之前一直和韩王成一块打游击的张良又来投奔刘邦。此时,赵将司马卬也准备南下渡黄河入关;为了不让他抢功,刘邦先行占据河津南岸。大家名义上还是盟友,司马卬也不好此时与刘邦撕破脸,就被堵在河北了——看来秦军钜鹿大败后,眼见胜利指日可待,诸侯们开始各怀心机。

刘邦主力在洛阳东边战事不利,转而向南出轘辕,挺近南阳。南阳已经不是韩地,张良面临抉择——是从此跟随刘邦,还是留下来继续帮韩王成?最终,张良还是决定先跟着刘邦,韩王成留守阳翟。

其实,张良内心也是相当挣扎。一方面,跟随过刘邦一阵子,深感此人是值得效忠的主君;张良也属于那种军师型的人才,如果没有一个英明的领导,很难一展抱负,所以之前在韩地一直无甚斩获。另一方面,复兴韩国的执念,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放下的。所以现在的张良,其实还没有死心塌地地一心辅佐刘邦成就大业;而刘邦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容忍这样不甚坚定的手下。

六月,刘邦进入南阳郡界,屡次击败秦朝的郡守齮。齮只好龟缩在南阳郡治宛(现在的南阳市附近)中。作为郡治,宛也是座坚城。从前面的战事来看,刘邦此时的军队其实缺乏攻城的能力,很多大城都打不下来;为了抢时间(已经有人来抢人头了),这回刘邦决定不管宛了,直接绕过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5 20:53:03 +0800 CST  
已经向西走了一段,张良劝他说:“前面秦军其实还很强,如果不管宛,万一他们从后出击,我军就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了——所以还是得拿下宛。”于是刘邦趁夜偃旗息鼓,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包围了宛。齮没想到刘邦突然回军,猝不及防下无计可施,准备自杀一死了之,被舍人(也就是门客)陈恢劝阻。陈恢再跑去找刘邦游说道:“足下一定要拿下宛,自然是怕腹背受敌;但现在宛人都怕投降后被屠城,所以坚守不降,再围困下去,恐怕足下来不及先入关了。为足下计,不如允许宛人投降,同时封赏南阳郡守;让他守城,足下把南阳的秦军收编入麾下。这样,其它城的人听说后,一定会‘争开门而待足下’。”

这个建议其实非常高明。一方面解除了宛的秦军抄击后路的威胁;而直接使用降卒看似冒险,实则这些兵的家属都在宛,其实就是人质,也不愁他们不出力。当然,再加上重赏投降的郡守,其它地区的秦朝官员见有利可图,自然望风而降。

刘邦采纳了陈恢的建议,秋七月,南阳郡守齮投降,被封为殷侯,同时封陈恢为千户。继续向西进军,所到之处果然纷纷投降。

看史书时经常会发现,敌对的两军往往会在一座城、一道关卡、或者一个渡口上死磕,有时候就不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不能绕过去呢?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如张良与陈恢所说,怕腹背受敌。虽说哪里都是路,但适合大兵团行军、同时还能保持后勤畅通的通道其实很少,所以很多地方才会有“兵家必争之地”之说。而向主帅指出哪个点必争,那个点可以放弃,正是张良这样的战略型人才的作用。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6 19:44:06 +0800 CST  
刘邦打到丹水(现在的丹江,我老家就在附近),降伏了高武侯鳃和襄侯王陵——这王陵此时只是个打酱油的,属于他的故事还在之后。还攻胡阳,遇到番君吴芮别将梅鋗,打下了析、郦——这已经进入秦地了。与别的鼠目寸光之辈不同,此时眼看就要第一个入关,刘邦心理上已经以“关中之王”的身份自居,所以这一路上严厉约束军队不得烧杀抢掠,因此深得秦地老百姓的欢迎。

所以后来范增才会坚定地认为,刘邦所图者大啊!

另一方面,钜鹿之战后,章邯退回棘原;楚、秦两军大战后都需要休整,所以相持未战。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刻薄寡恩的二世,别说安慰、鼓励一下手下了,反而专程派人责让章邯。章邯虚了,想想杨熊的下场吧!于是章邯赶紧派长史司马欣回朝解释。

现在秦朝朝廷中说的算的是赵高,而赵公公作为猪队友,当然要送助攻啦!赵高怀疑章邯首鼠两端,足足把司马欣晾在门外三天;司马欣看架势不对,赶紧跑回去劝章邯:“现在咱们败了固然会死;就是胜了,赵高这个阉货必然嫉妒,也会想法弄死咱们的!”而陈馀也写信劝章邯:“白起、蒙恬,这都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结果怎样?何况将军你一直劳而无功呢?赵高为了推脱责任,一定会拉一个人当替死鬼,这个倒霉鬼舍将军其谁?所以你现在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何不还兵攻秦,到时候也捞个王爷当当,岂不快哉!”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6 21:30:59 +0800 CST  
陈馀这信直戳章邯痛点,章邯终于开始动摇。另一方面,项羽缓过劲后,开始频繁攻击章邯军;秦军士气低下,屡被击败。章邯最终撑不下去了,只好约降。项羽和手下核计了一下,楚军其实补给也跟不上了,决定接受投降。章邯投降后,向项羽哭诉赵高如何倒行逆施——可见如果没有赵高这个神助攻,章邯还真不一定会投降。

项羽立章邯为雍王,不过不敢真用他带兵,姑且先安置在楚军中;而使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投降秦军打前锋——其实就是当炮灰的意思。

同样是降兵,刘邦就敢用,项羽就一直防着,一大原因可能是因为投降刘邦的是郡兵,都是本地人,家属可以当人质;而章邯部属于野战军,家属还攥在秦朝手里呢。
仅仅是当炮灰,也不是必死,稍微还有点盼头;但这些关中娃们想不到的是,项羽始终无法安心,他们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7 19:48:40 +0800 CST  
四十七、二世与赵高双双毙命

二世皇帝最近不高兴。

那些闹事的死老百姓倒还是其次——在二世的简单思维中,还一直认为这些“盗贼”不过是群乌合之众,秦军老打败仗,纯粹是将领无能,多诛杀几个立威就好啦。

二世宝宝不开心,主要是因为最近做了个梦,梦到一只白虎咬死了自己的左骖马(驾车时最边上的马叫“骖马”),二世觉得是不祥之兆,怏怏不乐。占梦的人说是泾水神作怪,于是二世在望夷宫斋戒,往泾水中投进四匹白马,来祭祀水神。但二世总觉得还不够,神闹事,总得有个原因吧!——这个原因自然不会出在英明神武的朕身上。二世把朝中诸臣捋了一遍,突然想到,之前赵丞相一直和朕吹嘘“关东盗无能为也”,结果这帮盗贼反而越闹越欢,一定是丞相的错——对!一定就是这样,朕真是个天才!于是二世派人责备赵高。

赵高最近有点慌。

李斯死后,赵高成为了中丞相(“中”指赵高作为公公,能出入禁中),深受二世信任。但赵高还是担心朝中大臣会有不长眼的和他对着干,毕竟二世容易糊弄,这帮大臣却都是老油条,不得不防。为了把那些有想法的家伙摘出来,赵高弄来一头鹿,在朝堂上献给二世,但愣说是献了一匹马。二世倒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笑说丞相你这不是开玩笑吗?赵高却坚持,这就是马!大伙说是不是啊?

左右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摸不清赵公公这是整的哪一出,许多人不敢吱声。有那些回过味来的,纷纷附和赵高;也有那耿直的——或者压根就是没搞清楚情况的,说不对,这明明是鹿!赵高把这些坚持是鹿的大臣们默默记在小本子上,回头就找个由头把他们办了——现在大家终于明白了,于是“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09 20:24:22 +0800 CST  
虽然几乎慑服了所有人,但还是有一个人赵高无法搞定——那就是二世。之前赵高大吹法螺,结果现在牛皮吹破了——王离被俘、章邯投降,二世皇帝三年八月,刘邦也攻下了武关,正式进入关中。虽然二世很容易忽悠,此时也基本上被赵高架空,但毕竟他还是皇帝。秦始皇多年的淫威,已经培养出臣民们对皇帝本能的服从。这种情况下,鬼知道思路飘忽不定的二世,会不会心血来潮,宰了赵公公当替死鬼——乱拳打死老师傅,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二世突然派人责问赵高,公公心里慌了。那该怎么办?

干脆,先下手为强!

赵高的女婿阎乐是咸阳县令,赵高就教他借口有贼人闹事闯进了望夷宫,以此为由带兵进宫捉拿贼人。守门的卫令仆射正纳闷呢,没看见有什么贼人啊?结果被阎乐砍了。宫中已早有赵高的内应,而且之前也没人料到会有这么一出,阎乐得以一路畅通无阻,直冲到二世驾前。二世大怒,急忙召唤左右——但还有谁愿意为这个昏君尽忠卖命呢?在这个时刻,二世身边也只有一个小太监还没跑,于是二世向他埋怨道:“赵高就是个二五仔,你怎么不早告诉朕!”太监回道:“我要说了,早就挂了,哪还能挨到现在!”

阎乐历数二世的各种倒行逆施。到此地步,二世也没心情辩解了,只是求道:“能见见丞相吗?”“不行!”“那能让我当个郡王吗?”“不行!”“当个万户侯?”“不行!”“老百姓呢?”“还是不行!”绝望的二世,只好选择自杀,在位三年,死时二十二岁。赵高以平民的规格将其下葬。

阎乐这个太监的女婿,不经意间成了史上第一个杀掉皇帝的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2-10 18:54:12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