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非常奇怪的是没有人提出抵抗,也没有人提出退往江洲,其实这两个方案也是可以考虑的。固守雒县、成都,有胜败两种可能,虽然败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以儒家礼教来说,起码君臣是为国而死,死得壮烈,也强过屈辱而生,何况还有胜的可能,比如吴国突袭魏国,比如钟会提前叛乱。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劝谏刘禅不要投降时所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他说:“如果我们力量确实不足以抵抗,一定会面临失败,就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于地下。”刘禅不听劝告,执意投降,刘谌不愿忍受投降的耻辱,先到刘备庙里哭祭,然后亲手杀死妻儿,最后自杀。
退守江州也不是不能考虑,当时巴东太守罗宪拥兵守卫白帝城,安南将军霍弋领兵驻扎夜郎,两地都可护卫、增援江州。最重要的是江州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之地,有水运之便,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可以从嘉陵江顺流而下抵达江州与刘禅会合。魏军无水军优势,无法拦截。如果刘禅到了江州,(蜀)汉国尚存,吴国为了自身安危,偷袭白帝的可能性就不大,反而会帮助(蜀)汉抵抗魏军。这样的话,(蜀)汉不至于灭国,还有可能东山再起。
刘禅最终选择了投降,派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带着皇帝玺绶和降书到邓艾处请降,在雒县与邓艾相遇。邓艾大喜,立即回信接受刘禅投降。当年刘备攻雒县用了一年,攻成都数十天,如今邓艾兵不血刃而得,怎不大喜过望?
刘禅接书后又派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到邓艾处接受邓艾的节度;派太仆蒋显等人传令姜维等人投降;派尚书郎李虎给邓艾送去(蜀)汉国士民户口簿,有二十八万户,男女人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人,吏员四万人。国库中米四十多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和当年刘备入蜀时相比,此时的(蜀)汉国真是太穷酸了。刘备入蜀,赏赐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四人各五百斤金、千斤银、五千万钱、千匹锦,还不算赏赐给其他将士谋臣的,可见刘禅之昏聩无能,姜维之穷兵黩武。(蜀)汉国力尚且如此,百姓又怎能富庶,难怪刘禅后期吴国使者出使(蜀)汉时见到的百姓都面有菜色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1 15:16:09 +0800 CST  
邓艾让张绍、邓良先回成都准备投降事宜,然后率军直达成都北面驻扎,刘禅用车拉着棺材,自己绑着走到邓艾营门。这是古代投降时的一种仪式,表示自己的生死交给对方处置。邓艾也按仪式解开刘禅,焚烧掉棺材,表示接受投降,不予杀害。承制拜刘禅为骠骑将军,仍然让刘禅居住在皇宫内。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其他诸王为驸马都尉。(蜀)汉群臣有些拜为王官,有些就在邓艾手下任职。任命师纂为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其他郡的郡守。在绵竹将战死的(蜀)汉士兵和魏国士兵的尸体一起掩埋,在埋尸地上修筑高台为京观,用来彰显战功。
夺取成都的战功让邓艾非常兴奋,洋洋得意地对(蜀)汉群臣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东汉开国名将,平蜀时大开杀戒杀人无数)那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又说:“姜维自是一时之雄,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有见识的人听了此话都暗自嘲笑他。
在阻截邓艾的战斗中,(蜀)汉二代将领战死者良多,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张飞孙子张遵,黄权儿子黄崇,李恢侄子李球都战死沙场。最为凄惨的是在成都的关羽一门 ,庞德的儿子平寇将军庞会随邓艾进入成都后,率领所部为父亲报仇,将关羽满门抄斩。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1 15:16:29 +0800 CST  
邓艾向成都进攻的过程中,钟会仍然在苦攻据守剑阁的姜维、廖化等(蜀)汉军。两军交战期间,钟会还给姜维写了封信,在恭维姜维的同时,希望能和姜维结侨札之好,(春秋郑国执政公孙侨与春秋吴王诸樊之弟季札一见如故结为好友的典故)姜维没有搭理他,全力守险防御。钟会攻不下剑阁,粮草运输出现困难,开始商议撤军的事情。
此时传来邓艾在绵竹打败诸葛瞻的消息,姜维等不知朝廷怎样应对,只是听到许多说法,有些说要固守成都,有些说要东入吴,有些说要南入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为弄清楚朝廷真实意图,姜维率军退至广汉、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以打探虚实。钟会趁机率军进入涪城,派胡烈、田续等将领追击姜维。姜维在郪县接到刘禅要求各地守军放下武器投降的敕令,姜维等将领将节杖、印绶等送到胡烈处,然后率全体将士到钟会所在的涪城投降。(蜀)汉将士无不愤急,拔出刀来狂砍大石,发泄心中之怒。
钟会接受姜维等人投降后,立即上书朝廷表功,说:“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想逃往成都,我派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剑阁出新都、大渡等地,拦截敌人的去路,参军爰、(爰劭之子)将军句安等从后追击,参军皇甫閏、将军王买等从涪县南攻敌人的腹部,我则占据涪县接应东西两路。姜维等统领步兵、骑兵四五万人,装备精良,人多得塞满山谷,首尾相连几百里向西移动。我命令夏侯咸、皇甫閏等分兵几路占据有利地势,张开网罗,南边堵住逃向吴地的去路,西边堵住撤向成都的退路,北面断绝各条小路,从四面包围姜维,使他无路可走,无地可藏。我又发布告示,指给他们生还之路。敌人知道气数已尽,只得解甲投诚,收缴印绶上万,战利品堆积如山。从前虞舜挥舞干戈,有苗氏臣服;武王伐纣,陈师牧野,纣兵都反戈以击。有征无战,这是帝王伟大业绩。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是用兵的道理。陛下胸怀圣德,堪与圣王比美,宰辅则忠心辅佐,贤明如同周公旦。陛下哺育百姓,伐讨不义之徒,落后地区极慕中原的风尚,无不心悦诚服。王师出兵,时机已到,不攻自破,万里同风,各地齐心。我等奉诏,宣扬王道,恢复政治,安抚将士,免去他们的租赋和劳役,以道德和法规,为他们移风易俗,百姓欢欣鼓舞,安居乐业。”
不用在下细说,各位看官也可看出其中的不实之处,姜维所部不是被钟会打败的,而是主动撤离剑阁才给了钟会可乘之机。姜维如果不撤,光凭钟会一军是难以突破剑阁的。姜维投降也是奉了刘禅之命,而不是被钟会打败投降。想想钟会写给姜维的劝降信,姜维连回都懒得回,依仗的就是钟会打不下剑阁的事实。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1 15:23:53 +0800 CST  
@yy350414 2018-04-11 15:10:23

-----------------------------
请自重,不要发这类如此粗俗不堪的东西。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1 15:37:05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4-12 09:05:59
从邓艾和钟会的行事来看,二人终是格局太小,不够厚重,所以最后都难成大器。
-----------------------------
谢谢捧场。邓艾没有谋反,是被钟会、卫瓘等人陷害的。钟会确实是这样的,先生这话和傅嘏对钟会的评价是一致的,志向大于才能,换成白话理解就是志大才疏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4:29:53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4-12 11:52:02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4:30:04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4-12 13:16:32
继续支持佳作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4:33:44 +0800 CST  
邓艾挺进江油打败诸葛瞻,胜利在望之际,魏少帝曹奂又下诏继续要司马昭接受相国职务和加九锡的特权,司马昭仍然坚持不要。文武百官全都到司马昭的大将军府里来祝贺,其实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祝贺,不如说是来看司马昭态度的,希望司马昭能够接受,水涨船高,大家跟着沾光。看见司马昭仍然不接受,百官有情绪了,司空郑冲带着这些人去劝司马昭接受封爵,着实地将司马昭赞美了一番,司马昭这才接受封赐。刘禅投降后,曹奂让司马昭以相国之职统摄朝政,送上新职符节,免去司马昭的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等职务。
十一月,司马昭上表以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十二月,朝廷下诏给钟会、邓艾。仔细看这两份诏书,会发现其中很有趣的事情。
给钟会的诏书说:“钟会所向无敌,控制各城,布下天罗地网,蜀国大将,束手投降。谋无遗策,举无废功,歼敌一万人左右,独自取得全胜的功劳,(全胜独克)有征无战。平定安抚西蜀,使得边疆和平无事。封钟会为司徒,并封县侯,封邑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封邑各一千户。”
给邓艾的诏书说:“邓艾张扬武力,振奋国威,深入敌人腹地,斩将拔旗,消灭敌首,使得伪称帝王的人投降,这么多年没有征服的敌国,一朝之间就给平定了。打仗不超过预定的时间,战斗很快结束,席卷西部,平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奋力打败强劲的赵国,吴汉擒捉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若论功绩,他们都还比不上邓艾。因此策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
钟会居然是“全胜独克”,这完全是听信了钟会报功的上书。钟会以十多万人马被姜维阻拦在剑阁,寸步不前,因为粮草不济已经在商议撤军之事,如果不是姜维主动后撤,就只能撤退。邓艾以一万多人突出江油,震慑(蜀)汉,使(蜀)汉不战而降,灭(蜀)汉之功主要是邓艾而非钟会。如果诸葛瞻战术运用得当,成功阻截邓艾,不让其进入平地,钟会因攻不破剑阁而撤军,(蜀)汉还不会被灭。
钟会是钟繇之后,又是司马昭宠信的人,朝廷自然愿意把功劳归之于他。邓艾是寒门子弟,朝中无故旧,也自然斗不过钟会。邓艾到死都没斗得过钟会、卫瓘这些豪门子弟。
钟会归还姜维等将领的印绶,虚怀若谷地接纳(蜀)汉官员,和姜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禁止士兵不得抢掠百姓。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5:46:59 +0800 CST  
(蜀)汉军事布防主要有三处:一、北方汉中,这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兵力集中最多的地方;二、南方南中,这是为了防止南中七郡土著造反;三、东方永安,这是为了防止吴国背盟。此时北方守军已经按照刘禅的命令全部投降,北方领土并入魏国。南方和东方还在(蜀)汉军人手里,守卫南方的是安南将军霍弋,守卫永安的是巴东太守罗宪。
霍弋,字绍先,是为刘备平蜀立下大功的霍峻的儿子。刘备晚期,霍弋出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为谒者。(皇帝近侍,掌传达、通报等事)诸葛亮北伐时,请求刘禅将霍弋派到军中为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让他和儿子诸葛乔一起办事。诸葛亮死后,霍弋回到宫中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刘璿为太子,让霍弋担任中庶子。刘禅为太子时,霍弋是太子舍人,此时又为太子中庶子,辅佐了父子两代人。
后来霍弋外放为庲降都督阎宇的参军,此后就一直在南中地区履职,转任护军,领永昌太守,平定永昌土著叛乱,升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钟会、邓艾伐(蜀)汉时,霍弋为安南将军,得知魏国伐(蜀)汉,霍弋就想带兵奔赴成都参战,刘禅认为已经布置好了防御,不需要他来成都。刘禅投降后,霍弋身穿丧服,大声号哭,哀悼三天。手下将领都劝他早点投降,霍弋不肯,说:“如今道路隔塞,消息不通,不知道主上的安危,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苟且。如果魏国待主上以礼,我可以保全辖区投降,也不为晚。如果主上受到危害或者侮辱,我将以死抗拒,说什么晚投降早投降啊!”在得知魏国礼遇刘禅,将其迁往洛阳的消息后,霍弋才率领南中六郡的守将士兵投降。(南中七郡,此时越巂郡已经投降)司马昭仍然任他为南中都督。(蜀)汉南方领土并入魏国。
刘禅一门心思想退往南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霍弋在这里。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5:47:50 +0800 CST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其父罗蒙为逃避战乱入蜀,官至广汉太守。罗宪少年成名,十三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师从蜀中名儒谯周,被谯周的门人称为“子贡”。刘禅立刘璿为太子,罗宪先为太子舍人,后升迁为庶子、尚书吏部郎。(应该与霍弋同过事)曾以宣信校尉的身份两次出使吴国,得到吴国朝臣的称赞。当时黄晧干预朝政,朝中许多人都依附于黄皓,只有罗宪特立独行,不巴结黄皓。黄皓怀恨在心,将罗宪贬为巴东太守。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罗宪做阎宇的副将。(很巧,霍弋也作为阎宇的副将)魏国伐(蜀)汉时,朝廷召阎宇回去。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时,吴国孙綝专权,骠骑将军施绩(朱然之子)担心吴国内乱让曹魏趁虚而入,就秘密联络(蜀)汉,希望危急时刻能得到(蜀)汉的援助,(蜀)汉派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人马进驻白帝城,以备不时之需。此时阎宇要回军抵抗魏国,就留下二千人马给罗宪,让其坚守永安城。
不久,成都失败的消息传来,永安城中一片惊慌,驻守江边的官吏纷纷弃城而逃。罗宪斩杀了一个传递成都败乱消息的人,才安稳住民心。得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后,罗宪率领所部在永安都亭哀悼了三天。
此时吴国也得到了刘禅投降的消息,立即派将军盛宪率军西上,以救援为名来攻袭罗宪。罗宪说:“本朝倾覆,吴国为脣齿,不体恤我们的危难,反而想获取利益,背盟违约。何况(蜀)汉已亡,吴国还能长久吗?我岂能成为降虏啊!”于是加固城池,修缮铠甲,以节义激励将士,立誓坚守。钟会、邓艾被杀后,(后面会讲到)蜀中一片混乱,百城无主,吴国想趁机兼并(蜀)汉,但由于罗宪固守,吴军难以入蜀。孙休派抚军将军步协(步骘之子)率军入蜀。罗宪凭借长江天险,弓弩齐发,阻止步协,但收效甚微,形势十分危急。罗宪派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向魏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把城中文武官员的印绶、做人质的儿子送到司马昭那里。步协突破外围,开始攻城。罗宪带兵出城,大败步协。
孙休恼羞成怒,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二月又派镇军大将军,领荆州牧陆抗(陆逊次子)督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等率领三万大军增援。罗宪被围半年多而救援不到,城中又流行疾病,大半人被传染。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说:“我现在是这里的主人,为百姓所仰仗,有危险不能排除,紧急时刻抛弃他们,这不是君子的行为,我就把命交在这里了。”陈骞把罗宪告急的消息报告给了司马昭,七月,司马昭派荆州刺史胡烈率领二万人马攻击江陵,围魏救赵。陆抗等撤军退守江陵、西陵。永安之围得以解除,司马昭仍然任罗宪为巴东太守,并拜为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蜀)汉东部地区落入魏国之手。
离刘禅投降不到一年,(蜀)汉全境为魏国所有。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5:48:53 +0800 CST  
钟会、邓艾灭国大战成功,取得魏国前所未有的卓越功勋,司马昭也不吝赏赐,将二人都升为三公,于公于私都是普大喜奔的好事。谁也没有想到平地起风波,钟会居然谋反了。
始终不明白钟会为什么会谋反?淮南三叛还可以说是心向曹氏,忠于故主,钟氏家族从钟繇起就背叛了曹氏,倒向了司马家族,钟繇依附司马懿,钟会一直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心腹,怎么会谋反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个人野心,其他的还真找不出来。
有人曾经提醒过司马昭,不能让钟会做主帅征伐(蜀)汉。此人是司马昭大将军府的西曹掾邵悌,他对司马昭说:“钟会单身,没有人质在朝,很难让人放心,不能让他领兵伐蜀,应该派其他人去。”司马昭不以为然,认为:“取蜀易如反掌,但众人都说不行,只有钟会与我意见一致。灭蜀之后,中原将士人人思归,(蜀)汉遗民还有恐惧之心,钟会即使想叛逆,也不会实现。如果要作恶,只是自取灭族大罪而已。你不必为此担忧,这些话也不要对别人说。”既然有人怀疑,说明钟会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有让人起疑的地方,可惜史无记载,不敢妄说。
但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第一个发现钟会有异常心志的应该是傅嘏,曾亲口告诫钟会说:“你的志气大过了你的能力,难以成就大事,一定要慎重啊!”还有就是钟会在任司隶校尉时的一些行为。司隶校尉虽然权力高于其他州刺史,但毕竟只是管辖司隶地区的地方官,并非朝堂大员,但钟会不管这些,凡是朝廷的大小事务、官员任免,都要插手,权力欲极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5:50:06 +0800 CST  
还是从司马昭的话开始说起。
前面已经讲过,征伐(蜀)汉时,确实有许多人反对,包括邓艾在内,都认为不可,只有司马昭、钟会两个人坚持,也只有他们两个人一起商议、谋划,分析形势,研究地形,如果司马昭能够得出“取蜀易如反掌”的结论,那么钟会也能。而蜀地可是一个让野心家心仪的地方啊!刘邦由汉中王称帝、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公孙述在蜀中称帝、刘焉、刘璋父子割据蜀中、刘备称帝,刘禅做了四十一年的皇帝,这些都是榜样,钟会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就有了别样的心思呢?
从后面事情的发展来看,应该是的。还记得雍州刺史诸葛绪吧?不愿意跟邓艾出江油,带着部队到剑阁与钟会会合,一起攻打剑阁。钟会向司马昭密告,诬陷诸葛绪惧怕敌人不敢前行,朝廷一纸诏书,将诸葛绪抓起来装槛车里押送回洛阳,而诸葛绪所统领的三万人马全部归钟会指挥。此时剑阁还没打下来,能否取胜都还未知,钟会就蓄谋陷害同僚,壮大自己。史书上说的理由是钟会“欲专军势”,就是想独掌军权,还没说到他要谋反,但仍然证明了前面的判断,他是个权利欲十分强烈的人。
钟会拉拢姜维,厚待(蜀)汉降将时,姜维就看出了钟会的野心,觉得可以借助钟会的野心来谋取恢复(蜀)汉的大事,就挑唆他说:“听说您自从参与平定淮南毌丘俭、诸葛诞叛乱以来,算无遗策,晋王(司马昭)能够继承(司马师)的功业并发扬光大,都是靠您出谋划策。现在您又平定(蜀)汉,威德振世,百姓赞美您的功绩,主上畏惧您的谋略,您觉得这样能够安稳地回去吗?韩信在时局动荡时没有背叛汉朝,却在江山平定后被人怀疑;文种不跟从范蠡一起隐居五湖,最终被冤杀,他们这些难道是昏暗的主人和愚蠢的臣子吗?这还是利害关系的原因啊。现在您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为什么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而去,踪迹不留,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跟从赤松子周游呢?”钟会说:“您说的太遥远了,我不能行,只是如今之道,也许还没尽于此。”这话已经表现出钟会的野心。姜维心领神会地说:“其他那些事情都是您的智慧力所能及的,不用老夫操心了。”
让钟会十分尴尬的是自己手握十多万主力大军却没能率先进入成都,被姜维阻拦在剑阁,而邓艾仅带了一万多人马却抢先进入成都,接受刘禅的投降。虽然邓艾之功里有自己在剑阁拖住了姜维等(蜀)汉军主力的因素,但毕竟进入成都的是邓艾,自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因此邓艾成了钟会必须搬走的绊脚石。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2 15:55:21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4-12 09:05:59
从邓艾和钟会的行事来看,二人终是格局太小,不够厚重,所以最后都难成大器。
-----------------------------
@ty_阿铭850 2018-04-12 14:29:53
谢谢捧场。邓艾没有谋反,是被钟会、卫瓘等人陷害的。钟会确实是这样的,先生这话和傅嘏对钟会的评价是一致的,志向大于才能,换成白话理解就是志大才疏了。
-----------------------------
@云门门下 2018-04-13 10:31:46
邓艾说姜维的话,说明他缺乏自知之明,并且过于自信。
-----------------------------
谢谢捧场。是的,得意忘形,变成自负。以他的出身和经历,能够取得灭国大战,想不得意很难。人都是有弱点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0:49:06 +0800 CST  
@yy350414 2018-04-13 11:41:04
出身寒门的邓艾玩不过权贵啊!这就是阶级固化带来的后果。不管你多么努力,做出多大贡献,想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
-----------------------------
谢谢捧场。是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2:06:51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4-13 12:39:32
支持楼主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2:43:06 +0800 CST  
邓艾并不知道钟会的心思,冒险突袭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邓艾情不自禁地骄傲起来。这也难怪,一个放牛娃能够靠战功成为三公,获得了自魏国建立以来,连诸侯王都没有获得过的最多封邑,亲身经历接受敌国皇帝投降,以朝廷的名义安置敌国皇帝的奇遇,想不骄傲都难啊。没想到这种骄傲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邓艾安定成都后,给司马昭上书,提出对付吴国的策略,说:“用兵有先树立声威,后以实力进攻之说,如今凭借平蜀的声威,乘势伐吴,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时机。但是大举用兵之后,将士疲惫,不能立即再次使用,可以暂缓。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为军事和农业作准备,同时建造船只,预先准备好顺流而下的事情。然后派人出使吴国,告知以利害关系,吴国一定会归顺。这样的话,不用征讨就可以平定东吴。而今应当厚待刘禅,以便招致吴景帝孙休归顺。如果立即将刘禅送到京城,吴国人会认为是软禁流放,不利于他们归顺。留下刘禅,等待明年秋冬,到时东吴也完全可以平定了。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财,派人服侍,让他享受。把郡内的董卓坞作为他的宫室,封赐他的儿子为公侯,分郡中一县为食邑,用以显示归顺朝廷所获得的恩宠。把广陵、城阳设置为王国,以此招引吴主孙休投降。那样,东吴就会畏威服德,望风归顺。”
邓艾这个是王道之策,看上去很好,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吴国不同于(蜀)汉,只有区区一州之地,其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又有海洋之利,具备与魏国抗衡的经济实力。放弃一国之君来做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对孙休是没有什么诱惑力的。(蜀)汉小国都是抗争了一番才投降的,何况吴国?
司马昭比邓艾看得明白,知道邓艾这套行不通,让监军卫瓘告诉邓艾说:“这些事情都必须上报,不能私自施行。”这说明邓艾是一边施行自己的想法,一边上报司马昭的。邓艾不服,上书抗辩,说“我受命征讨,奉既定的策略,收服了敌人元凶。至于给予投降者官职,是为了安抚他们,这是符合时宜的。而今蜀国全部归顺,我们的疆域已经到了最南端。东边与吴会接壤,应当早日平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道路,耗费不少时日。《春秋》有这样的话,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卫国家、有利国家的事,可以专断。而今东吴未平,地势与巴蜀相连,不应当拘泥于常法而失去时机。《孙子兵法》说道:‘前进不是为了名誉,后退不怕罪责。’我邓艾虽没有古贤人的风范,但还是想不自我嫌弃以损害国家的利誉。”
邓艾的这两份上书都有自作主张固执己见的意味,后一封更有抗命不遵有意专权的含义,邓艾真的已经骄横到这种程度了吗?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司马家族忠心耿耿,怎么会写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上书呢?这其中必有蹊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5:02:41 +0800 CST  
细究下来,还是钟会在其中捣鬼。原来邓艾从成都发出的各类公文都要从剑阁驿传,被钟会就近拦截。钟会是个书法家,也是个造假的天才。各位看官还记得诸葛诞叛乱时的事情吗?吴国全氏家族的全怿、全静、全端、全翩、全缉等都跟随文钦进入寿春增援解救诸葛诞。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从建业渡江投降司马昭后,就是钟会伪造全辉、全仪的书信,然后派全辉、全仪的亲信拿着信到城内去诱降全氏子弟,导致这些人叛变投降的。
再讲一个钟会造假书信的小故事,钟会是荀勖(荀爽的曾孙)的从舅,荀勖有一把宝剑,价值百万,经常放在钟会的母亲(荀勖的姐或妹)那里,钟会就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信从母亲那里取出宝剑不还了。荀勖知道是钟会所为,但没有证据,就想办法报复钟会。后来钟会与哥哥钟毓耗费千万修了一豪宅,装修好后还没入住,荀勖善于绘画,就悄悄跑到那豪宅里的门堂中画了一幅画,画的是钟会父亲钟繇,画得栩栩如生。钟会兄弟有天去宅子里,一进门就看到了,大为伤感悲痛,不愿入住,豪宅因此空置,钟会兄弟千万钱打了水漂。
钟会不光伪造邓艾的书信,让其文辞傲慢悖逆,引起司马昭的愤怒,也伪造司马昭给邓艾的回信,让邓艾产生猜疑。当司马昭和邓艾互不信任时,钟会又与卫瓘、师篡等人控告邓艾有谋反之心。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人,卫觊之子。十岁丧父,少年成名,继承亡父閺乡侯爵位,弱冠时即出仕为尚书郎。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征伐(蜀)汉时,荀勖推荐卫瓘为监军。
卫瓘不是钟会的同党,控告邓艾的原因应该还是邓艾不遵从司马昭的指令而一意孤行,还有就是邓艾的独断专行和骄傲自大。邓艾在接受刘禅投降后,对刘禅和(蜀)汉官员的安排确实是自作主张,没有事前征得司马昭的同意,也没有征得主帅钟会的同意,有钟会所指控的“承制专事”的嫌疑。
师篡本来是司马昭的主簿,因初期邓艾不同意伐蜀,司马昭让师篡去说服邓艾,顺势安排师篡在邓艾军中任司马,已经有监视邓艾的意思了。进攻绵竹时,邓艾命儿子邓忠与师篡出战诸葛瞻,被诸葛瞻击败,邓艾差点杀了邓忠和师篡。师篡告发邓艾有公报私仇之嫌。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5:06:44 +0800 CST  
这三人都是司马昭信任的人,同时举报邓艾谋反,司马昭也不得不信,于是立即下诏给钟会,让其抓拿邓艾。司马昭还担心邓艾拥兵拒捕,命令钟会率领主力进驻成都。
钟会接到诏书后,让卫瓘先行出发到成都去抓拿邓艾。钟会这招很阴毒,卫瓘统领的部队只有一千人,如果邓艾拒捕,就可能杀了卫瓘,这样就坐实了邓艾的罪名。卫瓘和钟会的私交其实很好的,行同车,坐同床,钟会不惜以朋友之命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太不厚道。权力真是会让人变形啊!
卫瓘对钟会的意图心知肚明,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就连夜赶到成都郊外邓艾军驻扎地,发文通告邓艾的部将,言明只抓邓艾一人,其他的都不予追究。如果各位将领前来报到,爵位和赏赐照常保持原样,如果不来,一律诛灭三族。接到通告的将领陆续前来报到,到天亮前,全部到齐。卫瓘恩威并用,举重若轻地解决了有可能出现的邓艾率全军拒捕造反的问题。
邓艾住在城内皇宫里,不知道城外发生的事情。早上城门开启后,卫瓘改乘使者的车进城,到邓艾住处时,邓艾还酣睡未起,父子二人都被抓拿。邓艾部将想来营救邓艾,全副武装赶到卫瓘营前,卫瓘着便装出来迎接,竭力解释这件事情是奉命所为,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为了表明这点,还当众写了道表章为邓艾鸣冤,这些将领相信了才没有强行劫走邓艾。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5:11:25 +0800 CST  
钟会唯一忌惮的就是邓艾。邓艾被抓,钟会立即进入成都,将邓艾装入槛车送往洛阳。蜀中军政大权全部落入钟会之手,一时间,钟会威震西土,自以为功名盖世,不能再为人下,准备按计划行动。
钟会在涪城时就和姜维商议好了行动计划,大致是先到成都接管军政权力,然后重新装备姜维等(蜀)汉降将统领的部队,先出斜谷进攻长安,钟会自己率领魏军主力紧随其后。占领长安后,以骑兵走陆路,步兵走水道从渭水入黄河,五天到达孟津渡口,与骑兵在洛阳会合,攻占洛阳,平定天下。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一月十五日,钟会进入成都。第二天立即以为去年去世的明元郭太后发丧为名,将成都驻军中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员全部集中到(蜀)汉皇宫中来。然后自称益州牧,拿出伪造的太后遗诏,上面写着令钟会起兵废除司马昭,让在座的人传看,商讨,看完后还要签名,同时让自己的亲信代领这些人的部队。
钟会的举动让魏军将领又惊又怕,手足无措,但也有些将领坚决反对,相国左司马夏侯和、(疑似夏侯渊七子,后为河南尹)骑士曹属朱抚、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等都拒不服从。贾辅找机会把钟会谋反的事情告诉了散将王起,让王起转告各部。
钟会的这个举动很反常,前面说过,钟会在军中没有多大威望,赶走邓艾,独掌军权,正是立威的好时机,此时应该做的是先施恩,慰劳赏赐各军将领,以更大的利益去诱惑这些人,让这些人觉得跟着你有奔头。然后立威,找几个在进入成都时违反军令的中低级官员,这个应该很好找,像庞会就是擅自诛杀关羽全家,将这几个人斩首示众,杀鸡给猴看,震慑那些不听从自己命令的人。恩威并施,树立起领袖权威后再来威逼利诱这些将领跟自己一起造反。一进城就抓人,显然不能服众,何况驻守成都的士兵中还有邓艾原来的部队,这些人本来就担心受到牵连,突然被抓,更是心惊胆战。让姜维的部队先去攻打长安,说白了就是把他们当炮灰,真正要依靠的还是魏军主力,如果不能让魏军主力将领心悦诚服地跟随,造反就是一场空。钟会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他又为何如此草率仓促呢?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5:13:40 +0800 CST  
其实他不想这么做,完全是被迫的。谁在逼迫他呢?司马昭。不得不佩服司马昭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执行力。
司马昭下令抓拿邓艾进京后,立即准备带兵西进。为保证后方的安定,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前往邺城监控集中在邺城里的曹姓诸侯,防止他们滋事。然后带着少帝曹奂亲征,赶往长安。命令护军贾充持节都督诸军迅速进占汉中。曾经提醒过司马昭不要用钟会的西曹掾邵悌觉得司马昭此举有些奇怪,对司马昭说:“钟会带领的部队,比邓艾多出五六倍,只需要下令让钟会去捉拿邓艾就行,不需要亲自前往啊。”司马昭说:“你忘记以前说过的话啦,还说不需要亲自去吗?即使这样,这话也不能公开对外说。我应该以信义待人,只要人不负我,我岂能先怀疑别人啊!近日贾护军还问我:‘钟会是不是值得怀疑?’我说:‘如今派你去,难道说又要怀疑你吗?’贾护军才无话可说。等我到了长安,事情会有个了断的。”司马昭应该是相信钟会的,不希望看到钟会造反的事情真正发生,但不得不提防。
司马昭大军西进长安前,给钟会写了封信,告诉了钟会自己的行动,信中说:“我担心邓艾可能不会甘心就范,特派中护军贾充率领一万步骑直接进入斜谷,驻扎乐城。我亲自带领十万大军驻扎长安,我们很快就会相见。”钟会得到信后,大惊失色,紧急招呼左右亲信前来,说:“只是抓个邓艾,相国(指司马昭)知道我能独立完成,如今大举前来,必定是觉得我有异常了。我们要快速起兵,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也不失作刘备。我自参与平定淮南叛乱以来,算无遗策,四海皆知。我能这样回去吗!”后面这话是不是有些耳熟?是,这几句话是姜维早前对钟会说的,看来姜维的攻心计还真起了些作用。
钟会来不及恩威并施树立威望,只能采取武力强迫。将这些官员全部软禁起来,关闭城门、宫门,派兵看管,无非是要这些人表态,愿意跟随他的估计会官复原职,不愿意的就凶多吉少了。钟会以前没有独自带兵打仗的经历,军中威信不高,嫡系部队几乎没有,除了亲兵以外,姜维成了主要的依靠力量。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强迫魏军中的中高级将领就范。这是个速成的方式,在那种情况下本来是可行的。将兵相隔,将无兵,兵无将,最终结果大多会选择服从,哪怕是权宜之计呢。成败的关键就是彻底隔绝,不能让将兵之间互通消息,钟会不够老练,接连出错,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13 15:16:41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