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五月,孙权见两派闹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了朝政的运行,不处理已经不行了,但孙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是担心如果纠正自己的错误会导致太子党独大对自己不利,干脆一锅端,废太子孙和,流放故鄣。赐死鲁王孙霸。夺嫡之争以两败俱伤的结果收场,但情形不完全一样。
太子孙和被废流放,保住了性命,其党羽则没有那么幸运,可说是伤亡惨重。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几人被杀,顾谭、顾承、姚信等人被流放,陈正、陈象等人更惨,被族诛。宫闱事变,从未如此惨烈。
鲁王孙霸被杀,其党羽却没受多大损失,除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几人被杀,杨竺的哥哥杨穆被流放外,其余主要成员如孙鲁班、孙峻、孙弘等毫发无伤,转而支持孙亮,在诛杀诸葛恪之后执掌朝政。
孙权在二宫并争后期曾对孙峻说过:“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既然孙权知道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失败的事,哪为什么会在立孙和后又扶持孙霸与太子分庭抗礼并想立孙霸取而代之呢?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5 11:02:15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15 10:48:42
中国几千年都是一个权字在做祟
-----------------------------
谢谢捧场。基辛格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哈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5 11:04:54 +0800 CST  
@荒城旧梦xx 2018-03-15 11:36:44
谢谢捧场
-----------------------------
哈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5 11:50:44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3-15 11:43:21
顶起来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5 11:50:54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16 10:16:52
孙权真是昏聩,这样做什么目的呢?没有一点好处。
-----------------------------
谢谢捧场。下面就会讲到他的目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0:28:47 +0800 CST  
@荒城旧梦xx 2018-03-16 11:40:40
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1:46:41 +0800 CST  
谢谢捧场。不分早迟,来的都是客。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2:54:18 +0800 CST  
@yy350414 2018-03-16 13:05:11
??????
-----------------------------
????????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3:10:36 +0800 CST  
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孙权仍然念念不忘ji权。前面提到过孙权为达到ji权的目的曾经先后指使暨艳、吕壹弄权,因受到以儒学传家的江东世族和北方士族的联合反对而未能得逞,但孙权并未就此放弃ji权的念头。特别是孙权后期,江东世族与北方士族逐渐融合,势力日趋壮大。儒学政治要求合理分权而治的政治理念和已经获得较大政治权力的现实,与孙权寒门政治追求高度ji权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孙权感觉君权受到了威胁,于是又亲手制造了二宫并争的事件,希图以此打击儒学豪门,实现高度ji权。
江东孙氏出身寒门,一向被儒学豪门世族所轻视甚至鄙视。孙坚时,出身于显赫世族琅琊王氏的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无礼”,被孙坚以“坐无所知”的罪名杀害;孙策时,曾前往拜见出身江东世族的庐江太守陆康,陆康不见,只让主簿接待,孙策深感受辱,后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陆逊就是因躲避这场战争才遵照陆康的安排率领族人移居江东。孙权时,同样是江东陆氏子弟,陆康之子、陆逊的从叔父陆绩临死前自作墓志铭,只承认自己是汉朝志士,根本没把吴国放在眼里。孙氏集团是依靠强大的武力来压制江东世族,孙策立足江东时就杀了很多豪强世族,以致东吴百姓最初听说孙策来了都失魂落魄;官吏采取放弃城池,逃往山中躲藏的不合作态度。江东世族在合作则生存,反对则消亡的情形下被迫采取合作态度,其中以吴郡陆氏最为明显。
吴郡世族陆氏与寒门孙氏的恩怨从东吴立国到灭亡一直纠缠不休。孙坚作长沙太守时曾越界征讨去援救庐江太守陆康作宜春长的从子,这是恩。孙策时攻打陆康,间接造成陆康身死,这是怨。孙权时为笼络陆氏,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并让其进入自己幕府,后放其外任。陆逊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在事关东吴发展壮大生死存亡的荆州之战、夷陵之战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东吴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也使陆氏成为吴国最大的家族,人才辈出,一直延续到晋朝。虽然陆逊只能依靠东吴政权来拯救和复兴陆氏,但又不完全认同孙权的统治方法,经常上疏对孙权的国策提出意见建议,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刑法等各个社会领域,既是维护东吴政权,也是代表江东世族对国是的看法。特别是在二宫并争时极力维护太子孙和的合法地位,与孙权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陆逊是太子党领袖,太子孙和、太子太傅吾粲等都是将朝中消息告诉远在武昌的陆逊,然后由陆逊带头向孙权进谏。也因此,陆逊成了孙权必欲除之的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3:56:02 +0800 CST  
孙权对陆逊一直是又用、又防、又压,从中也可以看出孙权对待江东世族的矛盾心理。用不必说了,上大将军、丞相集一身,可见重用;防也很明显,虽任其为朝廷重臣,却又远置武昌,不让其入朝;压则是二宫并争时经常派中使去责问训斥陆逊,给陆逊带来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史称其“愤恚致卒”,就是愤恨而死,而不是忧愤、忧怒而死,这是很值得玩味的。孙权并没有因为陆逊死了就放弃对陆逊的追究,陆逊死后,孙权把杨竺指控陆逊的二十件事情拿来审问陆逊的儿子立节中郎将陆抗,不让陆抗见宾客,派中使前去审问,陆抗逐条解答,证明都是诬陷,孙权才不再追究。从孙权要求陆抗逐一解释这些罪状的情形来看,孙权是在信与不信之间犹疑。
孙权后来应该是认识到错怪了陆逊。陆抗后来到建业治病,治好后准备返回驻地柴桑。孙权流泪与他告别,说:“我以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没能做到真诚纯厚,因此也有负于你。我前后责问你父亲的诏书,你都焚毁了吧,不要让别人看到。”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3:56:33 +0800 CST  
孙权渴望ji权之心,在其给诸葛瑾的信中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出来。黄武五年 (公元226年),魏曹叡即位,陆逊给孙权上表,提醒孙权注意魏国采取“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的国策后,会使魏国力量更加强大,可能给吴国带来更大的隐患,孙权不以为然,给诸葛瑾写了封信谈论这个问题。前面也曾经提到过这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曹操推崇备至,其儿孙则一代不如一代。
二、曹叡推行善政,是因为曹丕刚死,担心自己威望不如父亲,害怕百姓造反,以此来笼络民心,使自己得到安宁,并不是什么兴隆之象。
三、陈群、曹真这些人能统御人才征服天下吗?
四、陈群、曹真这些人以前之所以俯首贴耳,是因为曹操在。他们害怕曹操才不敢为非作歹。曹丕年龄已大,并与这些人长期相处,有情义在,也还可以控制支配。曹叡年龄太小,自己没有主见,这些人就会结党营私,各自支持自己拥护的人。
孙权在作这些臆想性分析时说出了自己的执政思想:一、威权不专,事情就会出现差错;二、哪里有四五个人把持朝政而不混乱的!从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推崇曹操,所谓“御将”,实际上就包括了对政权的控制,任何人都必须服从。权力一定要集中在君王之手,不然就会出现差错。而对曹叡时辅佐大臣分权而治的行为大不以为然,认为大臣争利,君主年幼不能驾御,很快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孙权对曹叡政权的分析基本上是自说自话,没有事实依据)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3:57:39 +0800 CST  
知道了孙权的执政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儒学豪门世族在孙权后期逐渐壮大并掌握部分政权,孙权感到权力受到了威胁。而他们培养和拥护的吴国政权继承人也接受了儒学思想,成为他们的同类,继位后将成为他们的代表,使吴国政权儒学化,孙权又感到孙氏江山的延续受到了威胁。于是孙权有意扶持孙霸,培植以主要由皇室外戚成员和寒门子弟组成的新的政治力量,来对抗儒学世族的政治势力。
孙权在二宫并争事件结束后对两派的处理结果也可以反证这一点,太子党成员死伤惨重,鲁王党重要成员得以保全。陆逊死后,孙权分解其权力,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据为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对照前面两派人物的名单,可以看到,鲁王党成员仍然得到孙权的重用。
东汉灭亡,除了皇帝昏聩,宦官、外戚执政扰乱朝纲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豪门世族政治上把持仕进左右朝局,经济上兼并土地聚敛财富,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和危害。三国是对儒学豪门世族治国的颠覆,继承儒学治国的袁绍、刘表相继灭亡,寒门出身的曹操、刘备、孙权取得成功。曹操、诸葛亮都主要以法家思想治国,处处体现出对儒学豪门的反对,同时都是高度ji权。孙权也想这样做,但吴国的具体情况使孙权不得不和儒学世族联合,有时甚至是妥协,但这并不能说孙权就放弃了这种想法,恰恰相反,孙权随时都在作这样的努力,从暨艳、吕壹事件到二宫并争,都是孙权努力ji权的表现。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孙和立不满十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这已经是因爱立嗣,犯了立嗣的大忌,其时孙亮的哥哥孙奋、孙休还在。如果是在第二年立潘夫人为皇后以后立孙亮为太子还可以算是立嫡。孙亮继位后,主弱臣强,诸葛恪、孙峻、孙綝先后执掌朝政,孙亮形同傀儡,最后还被孙綝废掉,改立孙休。
所有这些祸根都源于孙权。孙权真是老昏聩了,二十多年前亲口对曹叡“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的预测,没想到却应在了自己的身上,不亦悲乎!
附带解释一下孙权以诸葛恪为太子太傅辅佐孙亮的问题。有人会疑惑,诸葛恪是儒学士族,又是太子孙和的党羽,为什么孙权会让他作辅政,这不是和前面阐述的相矛盾吗?表面上看是这样,但真实原因是,孙氏集团起家主要是依靠出身北方的文武大臣,即所谓淮泗集团,其政权的核心成员也是以北方士族为主。北方士族流入江东,只能依赖于孙氏集团,其忠诚度相对要高于江东世族。孙权本来对江东世族就不放心,自然不会将辅政大权交给他们。这种情形和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几乎相似。(蜀)汉政权核心成员是以荆襄集团为主,刘备去世时也是将辅政大权交给荆襄集团的诸葛亮,不会将其交给益州集团。孙权病重后对二宫并争有所反思,想把孙和召回来重新立为太子,遭到孙鲁班和孙峻、孙弘等人的强烈反对才没能实现。在这种情形下,让原太子党成员诸葛恪辅政也是顺理成章。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3:59:48 +0800 CST  
三大错:年年征战 劳民伤财。
东吴江山是孙权打出来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接替孙策时,江东六郡还没有完全稳固。孙权通过外征江夏黄祖、庐江李术,内平山越暴乱等一系列战争才完全占据并稳固了江东。然后相继进行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三大战役,奠定了吴国基业,确定了三国地理疆域。
孙权称帝时,吴(蜀)汉联盟已经形成并得到加固,西线无战事。北方曹叡新立,忙于国内事务,又受到诸葛亮北伐的侵扰,无暇南顾,吴国本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安定时期着力于国内经济开发,富国强兵,做好与魏国长期抗衡的准备。吴国大臣中,陆逊是看到这一点的,在孙权南征夷州时曾上疏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认为现在江东的人口足以自给自足,只要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储备力量,上下一心,后发制人,就能够九州一统。可惜孙权没有听从陆逊的劝谏,一味兴兵,浪费了固本强基的大好时机。
孙权的战争对象是魏国,称帝二十二年,与魏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十多次,有学者作为统计,大致有:
1、黄龙三年(公元231年),派中郎将孙布诈降,引诱魏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王凌,孙权自率军埋伏,被王凌识破,无功而返;
2、嘉禾元年(公元232年),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到辽东公孙渊处招降,回程时被魏将田豫伏击,周贺死,吴军大败;
3、同年,派陆逊攻庐江,遇魏征东将军满宠,无功而返;
4、嘉禾二年,孙权攻合肥新城,满宠拒守,孙权战败撤兵;
5、嘉禾三年,孙权三路大军攻合肥新城,魏明帝曹叡亲率水军来援,孙权无功而返;(孙匡之子孙泰死于是役)
6、嘉禾四、五年,派陆逊、诸葛瑾攻襄阳,小胜;
7、嘉禾六年,派车骑将军朱然攻江夏,魏荆州刺史胡质拒守,无功而返;
8、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派使者羊衟、宜信校尉郑胄、将军孙怡赴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小胜;
9、赤乌四年,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攻淮南,败,中郎将秦晃战死;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无功而返;车骑将军朱然、将军孙伦围樊城,败;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军步骘取柤中,无功而返;
10、赤乌五年,派朱然攻柤中,魏将蒲忠、胡质迎战,吴军胜;
11、赤乌六年,派诸葛恪攻六安,小胜;
12、赤乌九年,派朱然再攻柤中,胜;
13、赤乌十年,派诸葛壹诈降,引诱魏扬州刺史诸葛诞,孙权自率兵埋伏,被识破,无功而返;
14、赤乌十一年前后,派偏将军朱异赴六安袭击魏庐江太守文钦,胜;
15、赤乌十三年,自此年起孙权无力再战转入防御。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诈降,引诱朱异,被孙权识破,无胜负;
16、同年十二月,魏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的王昶、荆州刺史王基攻吴,孙权派将军朱绩、戴烈、陆凯等迎战,失败;
17、太元元年(公元251年),魏王基率新城太守州泰攻夷陵,步骘的儿子、抚军将军步协闭门不出,魏军袭取吴军囤积在雄父的三十余万斛粮食得胜而返。
如果再加上南定交州、征伐夷州、亶洲、珠崖、征讨山越的话,战争次数就更多了,平均每年有一到二次。与魏国的战争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孙权发动的进攻性战争,后期国力匮乏无力再战,只能由进攻转为防御,更要命的是无论进攻或是防御,孙权都是败多胜少。打仗靠的是实力,每败一次,实力就减少一分,又得重新充实、调配力量,又消耗一分,然后再败再损失,造成恶性循环,始终不能达到国力昌盛的顶峰。
年年征战,自然会加重百姓负担,民不聊生之下,只好铤而走险,山越叛乱行为在孙权时期一直此起彼伏。孙权也不断的派兵镇压。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4:01:58 +0800 CST  
孙权频繁发动战争自然有其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是想开疆拓土,壮大吴国势力,实现张纮“江都对”、鲁肃“榻上对”提出的一统天下的终极战略目标。三国争战,此消彼长,己方多得一片土地,多得一方百姓,就是对对方的打击和侵蚀,其实三国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秦汉四百多年来一直是大一统王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君王、士大夫、百姓无不这么想,他们难以想象和接受天下会有几个皇帝同时并存的局面。能够突破这种思想观念的领袖只有孙权,创造性地提出了“二帝并争”的思想,有幸的是得到了另一个领袖人物诸葛亮的认同,但就算是这样,两国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共同消灭曹魏后再互相角力,看谁最终一统天下。
认为孙权偏安江南安于现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孙权发动北进战争的次数远比南征的次数多,只是没能取得胜利而已。三个原因,一是魏国太强大,孙权难以撼动;二是长江天险既是孙权保有江东的屏障,也是孙权北进的巨大障碍;三是江东山越从未停歇过的叛乱对孙权北进形成了摆脱不了的牵制。
三观很重要啊!要是当初三国君臣百姓有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观念,历史走向又将如何呢?
二、吴(蜀)汉联盟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孙权称帝时,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出使吴国,再次加固了吴(蜀)汉联盟。盟约中明确提出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是消灭魏国。这份盟约中,真正得到执行的是互不侵犯条约,至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的约定则是各自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而确定的,并没有完全一致。诸葛亮屡次北伐,吸引了曹魏的注意力,对曹魏军事部署有所牵制,孙权也趁机发动过战争。前文已讲,此不赘述。
三、和孙权军事管理体制有关。前面说过,孙权在军事上实行世袭领兵制和临战设帅制,经常发动战争,既可以使将领得到锻炼,又能把将领控制在边境地区,防止其在朝干扰政务,如将陆逊长期安置在武昌,孙韶戍守北方边境十几年不能和孙权谋面等。这点在形式上看和(蜀)汉有些相似,诸葛亮以及后期接班的蒋琬、费祎都长住汉中,统兵在外。当然只是形式上相似,实质上差异很大,诸葛亮是大权在握,陆逊远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在发动战争时重新对将领进行分配安置,如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提拔自己的救命恩人出身寒门的周泰为濡须督,拜平虏将军,防御曹操。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以吕范为督,手下有徐盛、全琮、孙韶等将领,其实大家品秩都是一样的,谁为督谁就有指挥权。孙权时期,除周瑜、吕蒙三次为督,陆逊、全琮、朱然两次为督外,其他将领都是一次为督,战事完毕,立即交权回自己的防区。
除了南定交州取得开疆拓土的胜利,增加了吴国的编户、税赋、兵源外,孙权其他军事行动大多数得不偿失,消耗国力,激起民变,其恶果在其最后时期日益显现。
孙权的北伐与诸葛亮的北伐形式相近而实质不同。诸葛亮北伐是源于(蜀)汉国地理所限,没有拓展的空间,如果与魏、吴和平共处各自发展经济集聚力量来最后一搏,势必会失败,只能以攻为守,扰乱魏国的经济发展,在混乱中求得生存,可说是迫不得已。吴国的情形则不同,有南方广袤的土地可以拓展开发,事实证明孙权也有能力去拓展开发,并且还发展了规模很大的海外贸易活动,假以时日,完全有能力和魏国以及其后的西晋比拼经济实力,就算不能北伐魏国,也可以划江而治,长期生存发展下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4:40:51 +0800 CST  
各位看官周末愉快。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4:42:33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3-16 14:21:11
顶起来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4:43:11 +0800 CST  
@scufs83 2018-03-16 14:45:28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思想最好的继承人是孙权。但是孙权比较傻,集权是要看生产力的,就当时东吴的交通还是世族联合分权统治掌控力更好。交通不便钱又不多,集权能控制扬州和荆州大部就不错了。。陆康被围攻是因为和袁术吹牛逼,不能全怪孙策。。话说王夫人是不是也是琅琊富贵人家的小姐?孙权去洗个了澡顺便看上她了?
-----------------------------
哇塞,还有如此香艳的场面啊?啧啧。
王夫人是孙权做吴王时因选入宫,具体资料不详,只知道其父叫王卢九,应该是避难江东,从其可以参选来看,也许是琅琊王氏族人,但其家是否富贵就不知道了。
联合分权自然是最好,可惜孙权看不清,还没这种世界观。
袁术和陆康的过节是另一回事,陆康瞧不起孙策,孙策打陆康则是既报私仇又想谋取太守一职。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5:06:19 +0800 CST  
@scufs83 2018-03-16 14:45:28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思想最好的继承人是孙权。但是孙权比较傻,集权是要看生产力的,就当时东吴的交通还是世族联合分权统治掌控力更好。交通不便钱又不多,集权能控制扬州和荆州大部就不错了。。陆康被围攻是因为和袁术吹牛逼,不能全怪孙策。。话说王夫人是不是也是琅琊富贵人家的小姐?孙权去洗个了澡顺便看上她了?
-----------------------------
@ty_阿铭850 2018-03-16 15:06:19
哇塞,还有如此香艳的场面啊?啧啧。
王夫人是孙权做吴王时因选入宫,具体资料不详,只知道其父叫王卢九,应该是避难江东,从其可以参选来看,也许是琅琊王氏族人,但其家是否富贵就不知道了。
联合分权自然是最好,可惜孙权看不清,还没这种世界观。
袁术和陆康的过节是另一回事,陆康瞧不起孙策,孙策打陆康则是既报私仇又想谋取太守一职。
-----------------------------
集权看生产力吗?似乎不是吧。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6 15:12:12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19 13:03:32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9 14:11:27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3-19 09:52:56
顶起来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19 14:11:38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