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yy350414 2018-03-06 17:25:39
太短了 看不过瘾
-----------------------------
谢谢捧场,不好意思,昨天发多了,今天来不及写得更多。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7:59:54 +0800 CST  
@天骄晓雷 2018-03-06 17:31:50
挺好,继续
-----------------------------
谢谢捧场,新朋友吧?第一次见您冒泡。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8:00:41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07 10:25:51
孙礼真君子也,相形之下,司马懿奸雄之像毕露。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1:05:26 +0800 CST  
@面具的爹 2018-03-07 11:07:35
从治史这点来说,古时国人已经做的很好了吧!虽然细节各个版本矛盾繁多,但正是这样各个版本相互参考印证,才有一套基本完备的历史记录。
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接触的资料的片面性,且都有私心或者不同的价值观的影响,怎么可能有人或者团体写出完全公正的历史。
近代以来西方以考古而比较严谨的方式写史,也摆脱不了这种情况。
-----------------------------
谢谢老乡捧场。非常高兴和老乡吹牛,
说实话做得不好,一是和三观有关,古代史中荒诞不经的事情太多;二是和识字率低有关,多数是官修史书,民间可印证的太少;三是和官修史书的方式是后代修史有关,修史者有顾忌、有私心。另外还有一点,中国盗墓严重,很多文物流矢甚至消失,造成无法以实物验证史书。
西方修史不是近代才比较严谨,而是一直都比较严谨。
公正修史是西方史学界的理性标准,客观讲述不带个人或者团体的感性因素,由读者自己根据讲述的历史得出自己的判断,有这种史书,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1:55:12 +0800 CST  
@面具的爹 2018-03-07 11:13:28
司马懿活得太久,曹家人太短命。哎!
-----------------------------
谢老乡捧场。
一个男人有上万佳人可以任意临幸,估计都活不长,哈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1:56:41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07 14:15:27
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4:35:03 +0800 CST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这年四月改年号为嘉平)正月,少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曹睿,曹爽与曹羲、曹训、曹彦等兄弟都跟着一起去。以前曹爽几兄弟也经常一起外出,大司农桓范提醒曹爽说:“你们几兄弟总领万机,提典禁兵,不宜一起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谁放你们进来呢?”曹爽说:“谁敢这样做!”虽然嘴里狂妄,但还是听从了桓范的劝告,从此不再一起外出。现在司马懿快死了,曹爽把桓范的话全忘脑后,兄弟一起外出。
前面说过,司马懿集团不光是司马懿一个人,是一群人,还是一群同样有权有势的人。
司马懿集团由三类人组成:
第一类,亲属。弟弟司马孚,尚书令;儿子司马师,中领军;儿子司马昭,中护军师、散骑常侍。还有其他兄弟和侄子。
第二类,朝廷内臣。刘放、孙资二人。这二人真的不简单,历事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处权力中心而不倒,还不断加官进爵。曹芳继位,二人加为左右光禄大夫,位次三公。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刘放升骠骑将军,孙资升卫将军。虽然这二人在司马懿退隐后跟着退位,但其在朝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
第三类,朝廷外臣。司徒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是袁绍外甥并州刺史高幹的从弟,也应该算是袁绍的亲戚了。也是四朝元老,最为擅长的是执法,任廷尉长达二十三年。找不到他与司马懿的渊源关系,但能找到他和曹氏的过节。高幹投降后又叛变,高柔是从这个时候自己跑到曹操这边来的。曹操并不信任他,让他做刺奸令史,想找个借口杀掉他。高柔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办事,既公正无私,又昼夜不懈,经常在衙内处理事务到深夜,以至抱着公文睡着了。有次曹操晚上出来巡查各府,看到高柔就那样睡着了,很哀怜他,解下自己的裘衣轻轻地给高柔盖上。从此不再想杀他,反而重用他,任他为丞相仓曹属。那个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估计影响了高柔的选择。再加上曹爽的胡作非为确实让正派大臣无法接受。
太尉蒋济,是司马懿原来的同僚,曹操为丞相时,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司马懿为丞相主簿兼东曹属,二人的关系由来已久。曹爽弄权时,蒋济为太尉,曾与曹爽集团在改革刑罚的问题上发生过争执。
太仆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省范县东南)人,司马懿为太尉时召其为从事中郎,是司马懿故吏。曹爽弄权时,王观为少府。(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曹爽想贪污宫中建材,叫主管的材官张达削减朝廷建材。王观立即将建材全部造册并将财物没收入官。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也想要,但经历了建材事件后怕王观又来阻拦,就将王观调任太仆。
还有一些中低级官员就不一一列举了。上面三个人,都是正直之人,能支持司马懿,可见曹爽确实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恶事,引得众叛亲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29:58 +0800 CST  
司马懿称病在家,只是不上朝议事而已,他的权力并没有被剥夺,他儿子的权力、支持者的权力也没有被剥夺,曹爽就敢得意忘形,也可见曹爽真是个庸人,曹爽集团的人愚蠢到什么地步。
司马懿以养病为名在家里和司马师、司马昭秘密商议铲除曹爽集团的大事。另外还秘密招募了三千名敢死队员,潜伏在洛阳城里,随时听候调遣。这件事情做得非常隐秘,以至后来这三千人突然冒出来时,司马懿集团的人没有谁知道是哪里来的。
曹爽兄弟倾巢外出,司马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事变。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司马懿先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的各个城门,然后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去占据武库。一路以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务,占据曹爽营地;以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务,占据曹羲营地。
占领武库途中,司马懿险遭不测。曹爽府第在武库的南面,司马懿要占领武库,必须从曹爽门前过。曹爽的妻子刘氏在府中,听到外面喧哗,立即走出厅房召来守卫府中的督将严世,说:“公在外面,如今兵变,该怎么办?”严世安慰她说:“夫人勿忧。”然后登上门楼,拉开弓弩放进弩箭要射杀司马懿。另外一个将领孙谦在后面拉住他的手肘,不让他射,说:“事情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啊!”严世三次准备射击,三次都被孙谦拉住手肘,不能射击,使得司马懿顺利通过。如果严世真能射杀司马懿,历史就会完全变样了。
完全掌控了城中局势后,司马懿与蒋济率军出洛阳南门,守住洛水上的浮桥。高平陵在洛阳城南,曹爽要进入洛阳就得从这里过来。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1:43 +0800 CST  
曹爽虽然愚蠢,但毕竟是皇室宗亲、当朝权臣,还是有人愿意跟随。司马懿在占据洛阳城时,有两个人就跑出城去向曹爽通风报信。
一个是大司农桓范。桓范,字元则,(一说字允明)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龙亢桓氏家族是世代望族。桓范在建安末期进入曹操丞相府。曹丕时期与刘劭、王象、韦诞、缪袭等人一起奉曹丕之命编辑《皇览》。所谓“皇览”。即皇帝浏览。《皇览》共分四十多部,每部有数十篇,共八百多万字。是中国类书的始祖,后世的《四部要略》、《艺文类聚》、《永乐大典》等类书的形成和发展都来自于《皇览》。曹睿时期初为中领军,累官至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在任时和徐州刺史邹岐(就是被张既替代的那个凉州刺史)争抢房屋,要凭持节的特权杀邹岐,被邹岐告了,结果免官回乡。后来又任其为兖州刺吏,桓范兴奋得上表谢恩,但又听说要被转为冀州牧,又郁闷不乐。由刺史改为州牧,应该是升官,冀州也比兖州大和富,桓范为啥反而不高兴呢?因为冀州统属镇北,镇北将军吕昭(字子展)为官资历比桓范浅,也许还曾经在桓范手下。桓范不愿意屈居其下,对妻子仲长说:“我宁愿作九卿,这样就只是向三公长跪罢了,不能给吕子展下跪。”妻子回答说:“你以前督青、徐时,犯了想擅自杀徐州刺史之罪,大家觉得做你手下太难。现在你又羞于为吕子展屈膝,这样的话做你上司也难啊。”桓范被妻子说到痛处,气得拿刀环撞击妻子腹部。妻子当时已经怀孕,桓范这一撞,撞得妻子流产,胎儿死亡。桓范仍然坚持不到冀州赴任,称病在家。曹芳时任其为大司农。
为官闲暇时,桓范摘录《汉书》中的记载的一些杂事,加上自己的议论,写了一本书,取名《世要论》。蒋济接替满宠为太尉后,曾经和桓范等官员一起聚会。桓范就怀揣这本书去,想拿给蒋济看,心里以为蒋济一定会虚心观看。聚会时,桓范就把书拿出来给大家传看,传到蒋济手里时,蒋济随手放下,看都没看一眼。桓范心里十分愤怒又不便发作。就趁议论到其他事情时对蒋济发怒。蒋济也是个刚毅的人,但他知道桓范更是个犟人,不想和他发生争执,只是蔑视了桓范一眼没有搭理他。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3:25 +0800 CST  
当时正是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时期,曹爽因为和桓范是老乡,桓氏家族是沛郡世族,桓范在沛郡的仕次又仅次于曹真,所以对桓范特别尊敬,但并不亲近。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时,认为桓范聪明晓事,就点名要他来,想让他接替曹羲的中领军职务。桓范本来是要去的,被儿子劝阻了。他儿子判断错误,认为司马懿会输,皇帝在外,不如去跟随皇帝。桓范有些犹豫,儿子又催促他去。桓范就决定出城跟随皇帝,府里的丞、吏都劝桓范不要去。桓范不听,打马狂奔至平昌城门。这时城门已经按照司马懿的命令关闭了,负责守卫城门的门候叫司蕃,是桓范的故吏,桓范叫他过来,举起手中的版,(当时诏书的一种,版诏)矫诏说:“有诏召我,赶快开门!”司蕃想看一下版上的诏书,桓范大声呵斥他说:“你不是我的故吏吗,怎么敢这么大胆?”司蕃没办法,只好开门。桓范出城后,还回头对司蕃说:“司马懿图谋叛逆,你跟我走!”司蕃还真跟桓范去了,但因为是步行,跟不上桓范,跑不动才没去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4:16 +0800 CST  
第二个是鲁芝。鲁芝,字世英,扶风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其家族是西北望族。汉末战乱,其父被郭汜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入仕为郡上计吏,后被州郡召为别驾。曹睿时期,雍州刺史郭淮举其为孝廉,出为郎中。先后跟随过郭淮、大司马曹真、临淄侯(曹植)文学、司空王朗、大司马司马懿。
鲁芝经历丰富,任职也多,文武职都有,是个复合型人才。曹睿时任天水太守、讨寇将军。曹芳继位后,被曹爽召去作大将军司马。
曹爽外出时,留鲁芝在大将军府主事,听到政变消息后,立即率领营中骑士硬闯津门,(洛阳四南门之一)奔赴曹爽所在。
鲁芝走时,还特地叫曹爽的大将军参军辛敞一起。辛敞是卫尉辛毗的儿子,害怕不敢去,问姐姐辛宪英该怎么办?辛宪英说:“我想太傅是不得不这么做啊!明皇帝临死前把后事托付给了曹爽与太傅,这事大家都知道。曹爽独专权势,骄奢淫逸,对王室不忠,对人道不敬,太傅此举不过是诛杀曹爽罢了。”辛敞问:“但是这事能成吗?”辛宪英说:“当然能成!曹爽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又问:“这样的话我就可以不跟着出城了吧?”辛宪英说:“怎么可以不去呢?职守是人之大义。一般的人有危难,都还有体恤。你在曹爽手下任职却放弃职守,这是不祥的事情,不能这么做。况且你只是从众而已。”辛敞就跟着鲁芝去了。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5:13 +0800 CST  
司马懿控制住洛阳后,立即与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联名上表弹劾曹爽,说:“从前我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告你、我和秦王到床前,拉住我的手,告诉我他为身后的国家大事深感担忧。我说:‘二祖也曾将身后事托付于我,(曹操并没将身后事托付给司马懿)这您是知道的,您也知道我是怎样完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万一发生不测,我会以死报答您对我的信任。’黄门令董箕、侍候皇上疾病的才人等也都看到听见。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皇上的诏命,毁败国家法典,在内效仿皇上的饮食起居,在外滥用职权,破坏军队,将皇家禁兵据为己有,各部门要职,都任用亲戚朋友;殿中的宿卫、历世的旧人都被他贬斥出宫。任用新人以树立其威望,互相勾结,日甚一日。对外既已如此,对内他又任黄门张当为都监,与他勾结在一起,整天盯着皇上,企图谋取皇位。他又离间二宫,(这事也不确)使皇室互相仇视。天下大乱,人人自危,陛下的地位也不安稳,哪还能长治久安呢?这不是先帝诏示你、我到龙床前的本意啊!臣虽老朽年迈,哪敢忘记当年说过的话?昔日赵高擅权,秦氏最终被消灭;吕氏、霍氏被及时除灭,汉朝江山得以永固。这是陛下最好的借鉴。我受命之时,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人,都认为曹爽有无君之心,他的兄弟不该典领军队,守卫皇宫。我们已将这件事奏请了永宁宫皇太后,皇太后敕令我们按奏折上所请的行事。我已命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罢去曹爽、曹羲、曹训掌管军队的权力,保留侯爵,不得再跟随皇上,如敢逗留,军法从事。我则支撑病体,将部队带到洛水浮桥,以防出什么意外。”
曹爽拿到司马懿的上奏,不敢通报给少帝曹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暂时把皇帝留在伊河南面,砍伐了一些树木制作成鹿角来防御,征调屯田士兵数千人守卫。桓范建议曹爽带着少帝曹芳到许昌,然后征召各地武装来勤王,认为“现在你和天子同行,下令于天下,谁敢不响应?”曹爽犹豫,曹羲也不说话。桓范对曹羲说:“事情已经很清楚明白了,你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如今你们的门户都要倒了!”曹爽兄弟仍然都不说话。桓范又对曹羲说:“你的别营(中领军别营)就在附近,洛阳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在城外,随时可以召唤他们过来。(各级典农官员统属大司农)现在到许昌,不过一晚,许昌武库的兵器装备足够使用,唯一的担忧是粮食,大司农印章在我身上,随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曹爽兄弟只听不说话。
鲁芝也劝谏曹爽说:“将军您身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就会在东市被杀头,难道这不令人痛心吗?”
曹爽的主簿杨综也劝曹爽说:“您挟持皇帝手握重权,放弃了这些就只能到东巿被杀头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7:21 +0800 CST  
桓范和鲁芝的建议是曹爽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这个办法切实可行,胜算较大。理由主要有:
一、皇帝在手。这是最大的政治优势,以皇帝之名下诏指称司马懿叛逆,令各地勤王平叛,扭转局势。不算曹芳,曹氏政权已经延续三代,拥护曹氏政权的文武官员应该是占多数。事变发生后,多数地方大员是在观望,如果曹爽以皇帝之名及时指证司马懿谋反,要求各地大员迅速表态,估计会争取到大多数地方大员的支持。从司马懿专权后,毌丘俭、王凌等将领的反抗行为中也可以证实。曹爽专权主要是针对司马懿,追求朝中大权和个人享乐,对地方大员有影响,但并不是特别突出。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指控曹爽谋反,而曹爽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反控司马懿谋反,皇帝的名义显然超过太后的名义,何况曹丕曾立下妇人不得干政的祖训。
二、兄弟整齐。曹爽兄弟是全体在外,这股力量也是异常强大的。共患难时的兄弟阵营犹如铁板一块,很难分裂。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并非是句空话。
三、许昌是五都之一,城池坚固,设施完备,武库充足,难以撼动。以所带禁卫军和桓范的典农士兵守城,迅速扩张队伍,完全可以坚守。
四、桓范大司农印在手,可以征集全国各地的粮食,弥补许昌少粮的缺陷。
民间有句形容愚蠢人的话,人牵起不走,鬼拉起跑得飞快。曹爽就是这种蠢人。桓范打马出城时,司马懿就对蒋济说:“智囊去了。”蒋济根本就不以为然,说:“桓范是有智慧,但曹爽驽马恋栈豆,一定不会使用桓范的计策。”蒋济真的是个明眼人,把曹爽看穿了。桓范和鲁芝反复劝谏曹爽,苦口婆心,从半夜说到凌晨,嘴巴都说干了,曹爽仍然不为其所动。
在桓范、鲁芝劝说曹爽前往许昌期间,曹爽连夜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二人到司马懿这边来探听虚实,司马懿当着二人的面数落了一阵曹爽的过失,然后说事情过后,最多是免除曹爽等人的官职而已。许允、陈泰回来转告了曹爽,这个消息对曹爽的心理影响巨大,可以说最后做出投降决定的心理基础就在于此。司马懿用各种方法不断告诉曹爽只是免官的决定,不停地影响曹爽的心理,真是个心理战高手。许允、陈泰二人一走,司马懿立即让蒋济给曹爽写信,派小时候为曹氏家奴,曹爽平时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拿去交给曹爽,要尹大目告诉曹爽只是免官,还要尹大目撒谎说自己以洛河为誓。(尹大目后来还想为曹爽报仇)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7 15:39:15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08 09:12:04
下面就是司马氏的疯狂了。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05:44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3-08 11:49:56
顶起来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06:04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3-08 13:59:06
楼主请继续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06:15 +0800 CST  
@yy350414 2018-03-07 19:20:08
唉!又没了!
-----------------------------
别急,会有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06:35 +0800 CST  
曹爽不相信桓范、鲁芝说的会门户倾倒,东市杀头的人话,却相信司马懿说的免官的鬼话,归根结底还是蒋济说的那句话“驽马恋豆”,舍不得家业,舍不得富家子弟的豪门生活。曹爽就是个公子哥儿,哪里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险恶。
凌晨时分,一直不说话的曹爽终于下了决心,投刀于地,对跟随的群臣说:“我想太傅的意思,也不过是想让我兄弟几个听他的。我又何必和大家过不去呢?”派许允、陈泰到司马懿那里认罪。然后将司马懿的奏章呈给少帝曹芳,让皇帝下诏免掉自己的官,并报给皇太后。桓范知道自己会受牵连而死,怨恨地说:“老子今天要因为你兄弟的罪受到连坐,要被族诛了啊!”曹爽还心存幻想,说:“我不失作富家翁。”气得桓范大哭不起,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这么贤能的人,怎么生出你们这几个兄弟,哪里是人啊,就是几头牛犊罢了!没想到今天会因为你们被灭族啊!”
曹爽兄弟就这样乖乖地束手就擒,以侯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叫人招募了八百个民夫在曹爽兄弟的府第四角修筑起高楼,派人在上面监视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曹爽心中郁闷,拿起弹弓到后园打鸟,高楼上的人看到,就大声喊叫“故大将军在东南方向行走!”这种日子咋过啊,曹爽就和其他兄弟商量,不知道司马懿究竟要怎样处置他们,不如写封信去刺探一下,信中说:“贱人曹爽哀惶恐怖,没犯什么错却招来祸害,面临屠灭。前几天派家人出去拉粮食,至今没有回来,粮食缺乏几天了,麻烦您送点过来,以接济我们早晚吃饭。”司马懿拿到信后还假意吃了一惊,怎么会缺粮呢?回信说:“确实不知道你们缺粮,深表同情。马上派人给你们送去一百斛米,还有肉脯、盐豉、大豆。”曹爽兄弟不知道深浅,竟然还很高兴,认为不会死。
司马懿没有立即处死曹爽集团的人,是因为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罪名。以前指责曹爽的那些事情毕竟自己亲口许诺不再追究,只是免官。要置曹爽集团成员于死地,必须重新寻找一个罪名。
这个罪名必须是个大罪名,大到足以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只能是谋反罪了。司马懿把曹爽任命的都监原来的黄门张当拿来做文章。
张当作黄门时,私下选择才人张、何等人给曹爽。司马懿认为这里面有阴谋,就把张当抓来审问。张当招供曹爽与何晏等人谋反,还预先练习过兵马,到等到三月中旬时发动。司马懿就以此为名,把曹爽集团的主要成员捉拿关押。还一本正经地召集公卿朝臣公开讨论,该怎么处理。最后决定,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人全部斩杀,并夷灭三族。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14:04 +0800 CST  
司马懿给曹爽集团安的这个罪名经不起推敲。曹爽没必要谋反,也没那个胆量。曹爽一支不是曹操嫡系,就算曹爽把曹芳废了,他也当不了皇帝,曹操的嫡系子孙还在。谋反是何等大事,曹爽会让一个小黄门知道吗?他任用张当只不过是想得到宫中信息而已,从张当送才人给曹爽的事情来看,估计更多的是想让张当干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曹爽三个弟弟随时在皇帝身边,足以掌握宫中大事。司马懿是迫不得已,必须要这么大的罪名才能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不要忘记曹睿制定的《新律》里是有“八议”规定的,一般的罪名曹爽集团的人可以凭“议亲”、“议贵”、“议功”等条令得到赦免的。司马懿不敢冒这个险,一定要斩草除根。
曹爽被杀后,没人敢去收尸。荀爽的曾孙荀勖是曹爽故吏,独自去收尸,其余的人才敢跟着去。
桓范本来可以不死,他随曹爽进入洛阳,在洛水浮桥北看见司马懿,下车叩头无语。司马懿说宣王:“桓大夫何必这样啊!”少帝曹芳入宫后,下诏恢复桓范官位,桓范到朝堂谢恩,在宫门外等候传召。刚好遇到司蕃到大鸿胪那里自首,一五一十地说了桓范出城前说司马懿谋反的话。司马懿知道后大怒,问主管刑律的官员:“诬告人谋反,该当何罪?”官员回答说:“科律规定按他说的这个罪论处。”就在宫门外抓桓范,这些人抓得很急,桓范说:“慢一点啊,我也是义士啊。”桓范被族诛,一百五十三年后,龙亢桓氏家族的桓玄杀东晋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逼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于己,灭了东晋。也算是为本族祖先报了仇,一报还一报。(此时司马家族真实血统已经存疑)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看官发现上面那个名单里没有鲁芝、杨综。是的,这二人不但没被杀,还升了官,鲁芝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司马懿的理由是他们是各为其主罢了。事实上是这二人官卑言轻,对司马懿不构成任何威胁,可以此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此二人后来官越做越大。
辛敞也没受到追究,后来仍为司马懿所用。魏元帝曹奂时官至河南太守。
曹真一支至此绝后,司马师执政后,封曹真的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继承曹真一支的香火。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15:26 +0800 CST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改元为嘉平,恢复丞相制,以司马懿为丞相,权力全部落入司马懿之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由此重演,变为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懿固辞丞相。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但实际格局就是丞相制了。司马懿辞丞相、辞九锡是想掩盖自己的篡权行为,任丞相、受九锡很容易让人想到曹操、曹丕的故事,此时时机还不成熟 )
历史的诡谲之处并不在于同一场景的反复重演,而在于其中还有隐情曲折,难以想象的诡异剧情。
各位看官还记得司马懿有一位得力战将牛金吧?司马懿拒(蜀)汉,征辽东,牛金都是主力战将,战功赫赫。按说司马懿专权后,牛金会官运亨通扶摇直上,谁知道司马懿第一个杀的自己人就是他。
事情源于一本叫《玄石图》的谶书,东汉人对谶书非常迷信,司马懿曾经请著名术士管辂占卜过子孙运势,占卜结果与《玄石图》谶言一模一样。这本书上有一句“牛继马后”的谶言,司马懿最初不解其意,专权后想起这句话,一下想到牛金,担心将来牛金会对子孙不利,就派人请牛金赴宴。
酒宴上,司马懿准备了一把内分为两格的酒壶,一格没毒,一格有毒,共用一个壶嘴,外人看不出来。斟酒时给自己倒无毒的,给牛金倒有毒的。牛金不防,几杯酒下肚就中毒而亡。
司马师当时也在场,对此十分不解,问司马懿:“牛金对父亲忠心耿耿,怎么把他杀了?”司马懿教训他说:“谶书里有预言,牛继马后,不去掉牛金,子孙会有后患啊!”
司马懿以为杀掉牛金就为子孙后代除去后患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的第五子(一说四子)司马伷,生司马觐。司马觐的妃子是谯国夏侯氏,字铜环,和府中一个姓牛的小吏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司马觐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其取名为司马叡。司马叡后来成为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也就是说,西晋是司马氏的,东晋是牛氏的,还真是牛继马后。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8 14:17:01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