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哲学大纲



爱情哲学大纲
余斌
前 言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历代文学家和哲学家致力讴歌的主题,但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却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较确切的结论。有人主张爱情不能说,一说就错;有人把它看作冥冥上帝所赐予的缘份;还有人则认为爱情不过是文人们编造的虚无缥缈的神话。
爱情观领域成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的最后的庇护所。这种混乱的局面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甚至有的人失恋轻生,有的人失恋杀人。
受才子佳人等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的熏陶,笔者一度以外表美为追求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后来,笔者的思想发生变化,开始反思:如果一个美女爱上自己,其原因将会是什么?这个原因,自己能够认同吗?进而,发现美女偶尔也有不美的一面,而非美女也有其迷人之处。于是,为了指导自身的爱情实践,笔者不得不查阅一些爱情婚姻方面的书籍,对爱情观作一番思考。但这些书籍大多只是对爱情的一些现象加以描述而已,并没有告知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直到有一天,笔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男人去爱一个女人,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作为男人,笔者颇不服气,就想,难道男人就那么自私,难道女人就那么贱,会去爱一个男人以得到更少的爱?这样一想,笔者发现,爱是会增值的。男女相爱,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而且他们都能够达到目的,并不会出现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那么,什么东西会增值呢?只有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由此,笔者发现恋爱和劳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并得出了劳动爱情观这一爱情哲学。
所谓爱情观,是指人们对爱情本质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劳动爱情观就是认为恋爱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而爱情则是这一特殊劳动的劳动成果的爱情观。作为第一次以哲学形式提出的爱情观,这里并不仅仅是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而且有一个比较能自圆其说的体系,能够解释所涉及的大部分现象,对实践也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下面先给出劳动爱情观中若干概念的定义,然后按爱情产生和发展的顺序阐述劳动爱情观的主要内容。

楼主 马哲吧_初春  发布于 2017-07-23 09:05:00 +0800 CST  
第一章 爱情的定义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而恋爱就是源于人类生命繁衍的本能,为满足身心健康和快慰的需要而与专一异性对象共同进行的自由劳动。其成果表现为爱和爱情。其中,爱是男女双方之间相互欣赏、关心并希望互相了解和亲近的感情和愿望;而爱情则是爱的积聚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男女双方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最深切的赞赏、倾心以致渴望终身相伴密切亲近的感情和愿望。爱情不是飞来的,而是男女双方通过感情、智力、体力的付出共同创造出来的。
既然爱情从属于劳动的范畴,而劳动又为人类所独有,因此尽管动物也表现出类似人类的体贴、献殷勤等行为,但它们除了繁衍种族的盲目本能以及在繁衍种族上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以外,是谈不上什么爱情的。雌鹿就只是雄鹿角斗的战利品。
诚然,人类繁衍生命的本能是爱情的原始驱动力,但是,这种性本能是盲目的,是不针对具体异性目标的。而爱情则是在有了特定的对象之后才形成的。此外,为性交行为的排他性所决定的爱情行为的排他性还决定这一特定对象是专一的。爱情行为的排他性构成了作为高级劳动形式的恋爱的特殊规律之一。它有力地巩固了恋爱成果,并最大限度地保证爱情活动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爱情是自私的。但这种“自私”不能侵犯双方人身和个性的自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就是在自由的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和领略人生的意义的。一方面,男女双方相爱后,彼此的行为自由,包括与异性交往的自由,不应受到干涉和限制。这是因为爱的需要和满足与人们的其它的需要和满足不仅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而且是相辅相成、荣损与共的。过于限制其它方面的需要和满足,必将对爱的需要和满足产生消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自由与体现自由的平等也构成了恋爱的基础。当财富、权势、暴力或其它手段侵犯了这一基础时,恋爱就变成了它的对立面──卖淫。这时,对于处于不平等的劣势的一方来说,“恋爱”就象雇佣劳动对无产者来说一样不过是使他获得自己所必需(或向往)的生活资料,得以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是为生活而“恋爱”的。“爱情”是已由他“自愿”或被迫交付给别人的物品,因而也就不是他的活动的目的。“恋爱”之外,才算是生活。这种打引号的爱情,离真正的爱情相去有十万八千里。在这种“爱情”里,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单纯的性愉悦,倘若想从中寻求爱情的甜美幸福,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真正的爱情是对人性最至情、最自由的感受。它的最大特点是无法强求,委屈自己或委屈别人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爱情并不与人类俱来,它是在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产生并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楼主 马哲吧_初春  发布于 2017-07-23 09:06:00 +0800 CST  
第二章 爱情的产生
人类历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主要阶段。显而易见,在蒙昧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条件极端恶劣,人类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和获取食物能力的不足。在这时的群婚制度下,个体的性爱无疑是不存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产生了新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爱情是其中之一)。伴随着劳动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爱情活动也逐渐发展和丰富了起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发展了人本身。
可以推测爱情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显然只有女性能够作为社会的主导,女性才能主动地选择男性,而不是只能选择男性竞争后的胜利者。同时,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男性的个人发展方面也远比其它雄性动物要丰富和多样化的多。除了力量之外,还有智慧、艺术等多方面,这不仅为女性选择男性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而女性的多样化选择也促进了男性及整个人类的多样化发展。但是,随着私有制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女性的自主选择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爱情受到了社会生活的极大限制,从而爱情就象同样受到限制的自由一样成为人们向往和讴歌的主题。
就现代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在社会活动中,男女的第二性特征引起了男女之间最初的相互吸引。但产生这种吸引的性需求不等于对爱情的需要。对爱情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事实上,作为高级劳动的成果,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不发达的社会里,爱情常常是远非人人都需要的“奢侈品”。
对爱情的需要产生之后,人们就开始物色在民族文化、社会舆论、个人世界观等影响下有意或无意间构想出的意中人。在爱情诸现象中,有一种被称为“过电”的一见钟情的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憧憬,以为唯有此“性激情”才称得上是爱情,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神秘的缘份。然而,这不过是头脑冲动的欢乐而已,是算不上爱情的。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神秘。所谓的缘份,不过是宇宙间比比皆是的随机现象中之一种而已。好比从一万个人中抽出一个获奖者,虽然中奖的概率很小,但不论是张三还是李四,总是要有人中奖的。谁也不会因为有人中奖,就认为人人都必须中奖,更不会把自己的全部幸福都押宝在中奖上。更何况,一见钟情的冲动也是算不上爱情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浪漫的兴奋心情,也不仅仅是一种与潜在的配偶结婚的愿望;它超出强烈的性吸引的范围,也胜过当“获得”一项渴望已久的社会奖赏时的激动心情。那些初次见面时就释放出来的情感并不构成爱情。一见钟情者并没有爱上什么人,他们只不过是爱上了爱!
真正的爱情不是如同一下子跌落到沟里的“一见钟情”,而是逐渐成长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如同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一样,恋爱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心灵对爱情的需要共同努力,增进相互了解,付出心力和爱,于是和谐的“劳动”孕育出了更多的爱来回报双方,激发双方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创造更多的爱来更好地满足心灵的需求。双方得到的爱比彼此付出的多是恋爱从属于劳动的有力证明!随着爱的积少成多,聚腋成裘,终于由量变发展成质变,双方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体验了爱情的甜美幸福。
如果社会环境允许,收获了爱情的男女双方大抵是要走向婚姻的。但是有人跳出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果真如此吗?

楼主 马哲吧_初春  发布于 2017-07-23 09:08:00 +0800 CST  
第三章 爱情的发展
世上的万物都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着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作为恋爱的里程碑的婚姻确实不能保证爱情永恒。保证爱情永恒的是生命不息,恋爱不止。倘若以为达到性结合,爱情就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真的离爱情的坟墓不远了。
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个人社会经历的丰富,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和心灵需求都不是僵化不变的。受其影响,爱情的内容、双方的恋爱行为也要有所变化和调整。否则,原有的爱情适应不了变化了的情况,满足不了心灵的需求,就会走向消亡。保持个性、相互体贴、经常沟通,通过提高爱情的质量来强化爱情的生命力。忠贞不渝是爱情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滞留原地的结果。
和其它形式的劳动成果一样,爱情本身也是一种消费品。尽管共同的人生观和高质量的爱情会使某些人的爱情更牢固、更耐消费,但是不和谐的性生活、不良习气和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等等对爱情也构成了严峻的考验。这些因素常常导致爱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如果听任它们长此下去,再牢固的爱情也会“坐吃山空”。因此,科学的性知识、良好的品行、情书情话、宽容和沟通等等就为爱侣们维持和发展爱情所必需。
既然爱情不是受神灵保佑的神秘的缘份,那么爱的消失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失恋是令人痛苦的,介是倘若爱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么分手对于双方来说则都是一件幸事。没有爱情的共同生活只会使向往爱情或体验过爱情的人更痛苦,更难以忍受。
在影响恋爱成功和长久与否的诸多因素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双方的人生观是否相近相容。相近是指双方的人生观不相冲突。一心追求生活享受的人和一心在艰苦环境下埋头苦干的人无论在其它方面如何强烈地相互吸引,最终也无法走到一起去。相容是指双方均包含于对方的人生观的视野之中。有一对男女青年都十分向往西方的物质生活,有着共同的“追求”,但最后女方还是跟着能够满足她的“追求”的外国人走了。如果双方的人生观不是相近相容的,那么一旦环境变化,情变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 记
如上所述,恋爱的本质是劳动。与其它劳动形式一样,恋爱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是人生来就具备的。它也需要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对人类生理、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各种劳动实践中对爱情所要求的大脑的思维能力、责任心、自制力、宽容以及其它在劳动中必须具备的品德的磨炼等诸多方面。不是看看书本、听听道德家的教诲就能完成的。它要求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去,活到老,学到老。
当幼儿开始学走路时无疑困难重重,而当他学会之后,他就获得了行动的自由。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加强学习,我们必将能从爱情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长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幸福!

楼主 马哲吧_初春  发布于 2017-07-23 09:10:00 +0800 CST  

楼主:马哲吧_初春

字数:4399

发表时间:2017-07-23 17: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0 23:54:41 +0800 CST

评论数:2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