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homealone的读书笔记

袁腾飞讲上古春秋


打分:三星半
我对春秋战国向来都很不了解,加上之前的上古时代更是。因为疆域的小,加上武器的不发达,很容易让我把战争代入成古惑仔劈友。这次算一个粗略的了解,通过袁腾飞的书来看的话,信史不多,因为上古时代那些本就未被公认,说的都很神话,到了商周逐渐好一些,袁的文笔还是一样故作轻松,虽不幽默,却也亲切。下本看战国纵横,也算是对这个我比较陌生的时代,令袁sir给一个他版本的百度百科让我了解一番吧。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6-12-13 13:54:00 +0800 CST  


评分:两星半

晚上实在睡不着,找了一本以前打包买来的电子版连环画,看这个名字不错,就看了。本来以为是一个惊悚点的故事,擒魔,没想到别说真魔,连色魔都没有,只是文革后反特那类的电影照搬下来而已,叶永烈的原著故事真的不行。画的倒是不错,有那个年代的风格,可以顺便看看当时年代的风土人情,虽然也只是管中窥豹。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6-12-15 15:28:00 +0800 CST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打分:四星
以前对乾隆的了解不深,不是郑少秋就是张铁林。因此非常想看一看真实的乾隆到底如何,鉴于满清争论,从来不绝,就算是出版了的书籍,也立场各异,有清吹,有清黑,看来看去,这个作者的风格似乎感情色彩弱一些,因此选读。实际上这个也有点弱化乾隆的毛病,似乎对功绩评论的多些,劣迹指责不深,但也总算大致勾勒出了一个乾隆的历史面貌给我这种文盲。看来这是个胸有韬略,却好大喜功,熟读诗书,却文笔甚烂的帝王,运气很好同时爱情坎坷,如果真的如张先生所说(看来史料也颇为完整),那乾隆对富察皇后也确有极深的感情,深到影响了他的行政风格,从十足的仁君慢慢变得苛刻起来,若真是如此,乾隆皇也的确够晒深情。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6-12-18 01:49:00 +0800 CST  
罗曼蒂克消亡史



作者: 程耳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2-15
页数: 202
评分:四星
由于同名电影而火起的一本书,但是电影版我并没看过。就原著来说,是七个短篇故事的小说集汇总,其中一个类似散文诗一样的故事《皮囊的诗篇》我没有看懂,以后有机会会细看一下。其余的故事都很好,言之有物,不是靠悬念什么的撑起来,像是一个广角镜头,把一处处场景具象化出来,人物角色剖析的彻底又真实,当代社会的小人物,近代社会的大流氓,都在笔下活灵活现,把每一个故事十几二十页容量的篇幅写的毫无鸡汤感,甚至富有哲思,反讽,很厉害,也很佩服。只是读起来稍微会有一丝闷,对我这种理解力较差,又好逸恶劳的人来说,有些许痛苦,要极其投入才能读懂——也不敢说完全读懂,至少体味出一二。
另外本书有趣的一点在于,里面有三个民国故事是场景交错,人物重叠的,虽然不具体姓名,却大致能跟历史对的上号,杜月笙胡蝶黄金荣戴笠等人跃然纸上,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这三段故事里,同名电影原作《罗曼蒂克消亡史》自然好看,但其中《童子鸡》一篇更是对tg嘲讽的太过有趣。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02 19:43:00 +0800 CST  
郭敬明:明利场



作者: 张卓, 张捷 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0-2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900557100
打分:三星半
评价:
对于郭敬明的看法,我有些模糊,虽然我这种小人物的态度根本也无足轻重。不过近期我还是回看了以前喜欢的他的一些书,迟些都会写出书评。
但这本书与他本身的作品无关,很短,几万字,穿插了关于《人物》杂志对他的专访,以及记者自己通过接触、收集资料所写的评述,较有深度,但用一点小人之心的思维去看,我还是认为或许这是吸引类似我这种伪理性读者的套路之一,因为已经太多专访都这么写了,宛如固定格式。
抛开这些,里面呈现出的郭敬明是个与他文风不尽相同的人,通过他对社会、贫富、时局、自身缺陷等等的态度,很难跟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四娘联系到一起,但有些地方还是重合,这很矛盾,同时郭也掩盖着这种矛盾,毕竟我们的确无法想象一个人一边务实精明的经商,一边不断自我感性的受伤,假如这是刻意,那我认为他的故事则显得更加励志,也更残忍。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04 13:10:00 +0800 CST  
《三京画本》
作者: 盛顏
出版社: 日初
副标题: 黑山白水卷、南金東箭卷
出版年: 2015-11-1
页数: 320
定价: NT$ 149
装帧: 平装


评分:五星+(可与银河帝国基地同样高度)
评价:
我很喜欢看武侠小说,自己也写。可是看了这么久的武侠,也知道这是一个过时了的梦想,在这个被yy修真打怪升级的网络小说充斥的快节奏阅读环境下,这样的休闲小说已经显得不再休闲,落伍了。所以我们内地阅读不到这么优秀的书,只能从以往的连载杂志里,看到它以简体字出版的样式。
我读书是非常讲究的,读书不多,毛病却不少,实体书的时候,卷边,不读,掉页,不读,换成电子书,则是封面不合理,不读,错字连篇不读,排版不好,不读。
但是这一切在这样优秀的作品面前,都成了浮云。也许这就像是一个提出极高择偶标准的女人,遇到了一无所有的真爱所做的事情吧,到了一个喜欢的境地,也不顾及那么许多了。
因为这本书,我细细读了几天——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看书是极快的,在不囫囵吞枣的最低限度下,有多快,就要看多快。但是这书我始终不忍心读完,因为它本就是个烂摊子,从我上中学就开始写,直到现在,也没有个结尾。
而且这只是第一本,后续还有一本,我去人人网忍受屎一样的排版看完了,意犹未尽。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论起剧情,这有点像是女性作者的通病,把女主角写的非常惹人喜爱,而喜爱她的人又贯穿了从高富帅到大法师的各个阶层,就如同男人写武侠时候总会把男主代入成天下第一一样。这样的结构我是不喜欢的,难为的是,虽然如此,却依旧好看,把本该无聊的言情部分也写的如诗如画,把缓慢的剧情推展的顺理成章,把普通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生命,俗套一些也能看出个中的血肉,这是太过难得的一件事。
具体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只是一个发生在北宋南宋交界的故事,从大辽到大宋,从西夏到西域,都有到位的描写,作者的每一个遣词用句都精雕细琢,没有金庸那么博学厚重,却也可算得到字字珠玑——因为篇幅没有金庸撑起来的那么大,所以仔细雕琢,也不如他费力。何况是女性,心思也更细腻,正如一副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图一样,虽然局限了些,可是内在的那些底蕴,在显露出的篇幅里,一览无余。
我虽已经不读实体书,但我想如果这书可以出完,我会买一套的。
以上就是我为该书写的软文,我已经准备去微博管作者要钱了,大家再见。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11 19:11:00 +0800 CST  
少年四大名捕·少年冷血·壹



作者: 温瑞安
出版社: 21世纪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4
打分:三星半
评论:在创作上有一个尴尬的事情,就是叫前传的,都是后写的。以前写的故事有了销量,才有出前传的资格,四大名捕的影响力当然不用多说,而这也算四大的开场故事。可惜已经是温瑞安求新求变以后的风格,故事还是不错,但文笔已经变得意识流,试图用文字本身的个体来营造画面感,这样让很多读者都很尴尬,当然也包括我。这样做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读的能快一些,这也算是对这种文体的个人理解吧。因为无论有多少人喜爱,他的实验结果表明,这样的风格仍没有流行起来,也不可能成功,其中有武侠小说自己不行了的原因,可是操作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现代诗的没落一样,用武侠小说跟现代诗两种没落的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负负得正的。当然,就出发点和出版质量来说,这套少年系列,还是很可圈可点。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0 00:20:00 +0800 CST  


少年四大名捕·少年冷血·贰
作者: 温瑞安
出版社: 21世纪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4
打分:四星
评价: 这本虽然是全书的完结篇,却不算个完整故事,极其心酸,没头没尾。只是个序曲。有人说温瑞安的故事像美剧,紧张刺激却有时候人设惨烈的不合逻辑,的确,这故事里的许多人物都很可爱,许多场景都很动人,可惜全部被破坏掉了,看的时候我有些不忍心翻页,因为我知道结局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这是写武侠或是任何剧情小说的必然,大家无法真的一直其乐融融扯闲篇度过几百页的篇幅,那就是情景喜剧,不是小说。论人物,冷血这个角色真是不错,而且名为冷血,实际很热血,看起来让我也很激动,对我来说燃点甚至要高过看大家盛赞的《one piece》。而为了其中一个小角色猫猫,我对这本书是又爱又恨,因为她太过可爱,也太过可怜,可爱到每一行字都让我心动,可怜到我不忍看有关于她的下一行字,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会在温的笔下、我的眼前消失。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0 00:21:00 +0800 CST  




作者: 韩寒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9-1
页数: 213
打分:四星
评价:勉强四星。稍好过《光荣日》,与《一座城池》比差很多。这是本很久以前看过的书,现在回看一遍,感触并没更多,韩太注重情怀,可小说除了有情怀,还要有情节支撑,要不然很容易松散。当然这种松散,在韩寒比较幽默的文笔之下,也颇为舒心。韩对赛车的喜爱令整部书弥漫着速度感,也看出1988的端倪。女主角则依旧很附属品,这也是作者本人的大男子主义性格造成的,在他很多小说里,女主角总是被称为“男主的女人”,就像是一个个现代版的双儿。也许这样的女孩很可爱,令人舒服,可多了也显得尴尬。除此之外这本书的讽刺性也加强了,从官员到群众,不止讽刺高官,也要讽刺平民,因为有什么样的百姓,相辅相成的,就会有什么样的官员。不能一味用草根身份骂官让大家爽一下就算。——这是中国优秀讽刺小说的先决条件,哪怕本书并算不上很优秀的讽刺小说。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0 00:23:00 +0800 CST  
最近忙着做访谈节目,看书太少,只更新了这三本,很惭愧。之后要多看一些才行。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0 00:24:00 +0800 CST  


作者:马伯庸
打分:两星半
评论:
初读马伯庸,是在很多年以前,他的一部中篇武侠,我很喜欢那种诙谐又温馨的风格。之后他越发出名,我却没有读过。现在他贵为被很多粉丝“簇拥”的马亲王,有鉴于此,我买了一套他的精选集,这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读的第一本他完整的书。
我相信,这不是马亲王的真实水平,或是他并不擅长,因为通篇下来,可以称赞的只有现实与惊悚交织的创意,但是又莫名让人觉得好笑,因为太过粗糙了,你能想象用心经烧了以后驱鬼,用玩碟仙来捉鬼,用拔电源来赶走电脑里的鬼吗?这不是他刻意的黑色幽默,而是题材及构思的不完备所造成的一种尴尬。
当然,这也跟时效性有关,马亲王应该是很早期接触互联网的一代,所以这篇小说成书也在十几年之前,那时候的互联网非常粗糙,对我们现在而言,恍如隔世。所以时效性很差,存在的价值只是让我们有考古的作用,隐约看出那时候的人是如何聊天的。我想虽然这跟时代有关,可是还有当时他并不成熟的原因在里面,或是题材不擅长,因为并不是每部写几十年前社会的小说都会让人有这种过时的感觉,那是晚报,不是小说。
我对马亲王这本书评价很一般,但还是会继续看,一是因为他的名气,二是因为精选集一百多块,我不看就赔了。。。。
手头上正在看的是一本写日本教科书对中国印象的学术科普类书籍,但是观感一般,看完以后会继续看马亲王的《殷商舰队》,听名字似乎挺好玩。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2 21:31:00 +0800 CST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


作者:杨彪
打分:三星
评价:
本来看这本书是以为讲日本对中国的文化继承态度,还有一些日本对中国人的看法,不过看后发现并不是。而是讲各个时期,日本不同出版社在中日关系松紧问题上,对教科书做的改动,略带批判性质(这倒很正常)。
客观的说,这是本很认真的书,作者收集资料的精神非常专业,也很可敬。但同时它的可读性也稍微逊色,作为一个历史类书籍,旁征博引的确是必备的一项,但是本书确实是引的太多了,而且是不同教科书的相同段落,作者带着读者玩找不同,从一些字眼出发,考虑日本当局。而且有些地方实际太过偏袒中国——这也没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理应向着自己。可是其实不用那么大道理的去包装这种精神,这有些虚无,似乎中国对外就从没错过,永远的仁义大哥,别人侵略就是武力,而光赞扬汉朝唐朝武力强大也不行,得说是文化强大才征服外邦。日本这个国家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但是就看这本书而言,最操蛋的教科书出版社是扶桑社,估计跟新华社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怎么粉饰怎么来。这跟国内愤青没区别,最终只能害人害己。可是无论如何,这始终算是本真正干货的书籍,资料多,思想差点,除了后半节一些地方的民族分析的闪光点,其余非常官方,如果想看一些轻松历史书籍的朋友不适合观看,但做有关论文则是最好的资料。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1-24 17:14:00 +0800 CST  
写得像郭敬明一样好



作者: 积木工作室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打分:四星
我的评价: 挺逗的一本书,虽然有过度讽刺跟装糙的嫌疑,但一些地方很有趣,尤其是最后一章,写的很好。通篇看下来,竟然对骗子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有些温暖的错觉,需要声明的是这不是一个教学书,是个搞笑反讽的书,针对郭敬明,更针对他的拥趸。郭敬明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或问题,我想在多看和重看他的过程里,我会有更多的想法写出,这里就先不提了。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2-02 20:15:00 +0800 CST  
这几天看书多了些。写的也多了些,对读书的寄望,也更虔诚。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2-04 00:43:00 +0800 CST  


《铜钟案(大唐狄公案卷三)》
打分:四星
评论:
因为狄公案是有明确时间点的一个系列,所以出版的时候往往收集总结,将作者高罗佩的创作按故事顺序纪年划分。而高罗佩本人却并未有明确的先后排序概念,因为他写的第一个故事就是《铜钟案》,而这是发生在整个狄仁杰探案历程里较中期的一部。

高罗佩是一个荷兰人,但对汉学的精通羞煞一众国人,从本书可以完全看出,由于以前并未读过他的著作,因此想从他创作的第一篇看起,就不当不正的选了全集里的第三册来读。
本书共分三个故事,两长一短,分别是《朝云观》《铜钟案》和《满池蛙声》。而最重要的无疑是标题的名称,也是狄仁杰系列的萌芽,类似于柯南道尔的《血字研究》,都可以看出两个人在创作时还未找到明确方向,受到同类型小说的深刻影响,柯南道尔所受的是爱伦坡等人的西式推理雏形影响,而高罗佩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以传统公案小说为骨干,创作了这篇《铜钟案》。我并未读过铜钟案的原型故事,应该是出自于明清的公案小说,除了在叙述上与之有所差异,还加入西方逻辑推理的明显构思之外,本篇故事完全是一个中国古代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传统故事情节,甚至于郭德纲所讲的许多单口相声如《善恶图》《蒸骨三验》等风格极为类似(当然郭所讲的都是来源于老辈艺人的积累,根源仍是话本与小说以及口口相传的传统故事),从中看出的中国风情与高罗佩之后创作的《朝云观》有明显不同,其余的我还没看,因此无法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篇有着现代刑侦技巧存在的传统公案小说,且现代只是噱头,骨干仍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这一点,从狄仁杰在其中对王书生的判决已经完全可以分辨出来。
而《朝云观》则精彩许多,尤其是气氛极好,看出高罗佩的日渐成熟的创作经验,有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完整套路,英译本将他翻译成《闹鬼的修道院》,实际也差不多,将鬼怪传说融入探案虽不是西方特有,中国早已有鬼神诉冤之类的故事,但表面鬼神内里阴谋的,则是西方侦探小说的惯用手段,有着哥特小说的技巧,却将视角变为中国,这样兼收并蓄的笔法,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断然写不出来。
但也看出一点点缺憾,就是故事收尾的太过仓促,戛然而止之余,显得慌乱不堪,影响了《朝云观》更加进一步的成为推理文学里的经典之作,但限于时代和写作者的局限,这已经是极为了不得的尝试和发展,且至今鲜有超越。
下一步将看的是《黄金案》,也是狄公案里时间年表的第一个故事——先看创作年表的第一个故事,再看时间年表的第一个故事,我很疑惑第三篇我得怎么选择。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2-04 00:44:00 +0800 CST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作者:佚名
编译者:李时人 / 蔡镜浩
打分:五星
评论:
这是一本我早就有兴趣的书,但由于是繁体竖排版,因此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这两天终于看完。
可以说这是《西游记》故事的最初雏形,严谨一点说,是如今落在文字上的,被发掘出来的,最原始的雏形。当然,由于故事实在已经够粗糙简单,就像系着草裙的原始人一样,我也不敢想象有比他更原始的版本了。
探寻西游记的起源,和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的发展、含义、作者想法,是我非常乐意跟好奇的事情,我总会透过这些东西,觉得自己有与千年之前的古人心灵相接的错觉,千年前的人,落笔写下这些东西,他的心思如何,我们在这里愚昧的揣度,本来是件挺无聊的事。但世界上任何浪漫的事,想到根源都挺无聊的,而探寻这样的古籍,追寻这样的传奇,对我来说也是另外一种浪漫。(为什么这句话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注孤生的屌丝)
本书约成于晚唐,对西游故事已经有了大概轮廓,但很粗糙,属于一个美人,只画了一个脸,并且勾勒出是个女的,这么一个雏形,其余的美貌姿态都还没妆点出来,只不过已经让你知道是个这样的人了,很模糊。而就我的阅读来看,加上我对《西游记》这本书并不太熟悉但起码知道一些的水平,基本可以总结出这些元素是本书带给西游的。
1.猴行者。
最主要的一个西游记灵感来源,将玄奘西行的故事彻底神话化(之前也有,但没有明确的神话人物陪伴取经),并无名字,是一个化身白衣少年的猴子,全程都是帅哥姿态,自称从花果山紫云洞而来,那么它是谁的原型相信不问可知。
2.女儿国、四圣试禅心。
这两个应该都算是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尤其是前者,估计可以是并肩大闹天宫的出名了,凡是翻拍西游记,这块都是个噱头。而在这部取经诗话里,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西游记》里,四圣试禅心是发生于唐僧取经之初,文殊普贤等四名菩萨化作美人跟家眷,留他在温柔乡里当女婿。这本书则把这故事与女儿国挂钩,国王便是菩萨化身,来试探三藏,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吴承恩的拆解能力,将一个原本俗套简单的故事,掰成了两个俗套但复杂的故事(当然还是挺好看的)。
3.深沙神。
这个听名字也基本可以猜测出是沙僧的原型,不过并没去取经,流沙河也不是河,而是像河一样广袤的沙漠。这样的一个人物似乎在玄奘取经的故事里早先就有,沙神一类的,因为路经沙漠,难免传出些神话色彩。但这里面的则是一个无恶不作,吃过唐僧两次的大魔王,被唐僧的佛性感化(感化过程快的无法接受),不再作恶,请求皈依,还让唐僧帮他跟领导说说好话。虽然没有跟猴行者一样与其上路,但相信这样一个名字跟形象,很难让人与沙僧抛开联想。
4.白虎精。
我已经忘记《西游记》里有没有白虎精,好像车迟国的虎力大仙是?但这不重要,因为此白虎并非彼白虎,她是一只幻化成了美女来诱骗唐僧,最后被猴行者虐了的白虎,那么她像谁呢?没错,就是白骨精。而且这也应该是全书当中猴行者唯一一个打死的妖精,其余的不是给点惩罚,就是被唐僧嘴炮直接感化,只有这个是死不服输,终于被打死了。而且白骨,白虎,两者的谐音也值得考虑,若说是牵强附会,也只能怪过于巧合——名字相近、手段雷同,还是同一个传说故事里加入的角色,那不难联想。
其余的一些细小部分,例如金箍棒的前身——金環杖(实则是佛教用的一种法器,而且是唐僧的,但是猴行者总是拿它来打人),偷西王母的蟠桃等等(这个段落挺有意思,既侧面提到猴行者自述由于偷吃过蟠桃获得过惩罚,给大闹天宫提供了雏形,同时蟠桃落地变为小人,唐僧看着便不敢吃的桥段,在《西游记》的人参果故事里也有见到),就不一一赘述,总之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探究,把《西游记》的成书思路跟脉络梳理的会更加清晰一点,不过不能说吴承恩是抄袭,因为吴承恩又不是郭敬明,这种借鉴前人口口相传的话本、诗话故事来写作的方式,在古代层出不穷,且并非全为名利,更多是兴趣所在,更何况这种整合再创作也是极为不易的,对原作者并没利益影响(古代甚至没有原作者的概念,吴承恩的时代,该书作者也早无迹可考),与现在的抄袭事件仍是不同,只能算利用原有的神话故事,来进行增改、创作,就像西游记里的佛道之争,本书就完全不涉及,完全很传销式的在宣扬佛教唯我独尊的霸气感,似乎其他教派全不存在(想到唐朝礼佛的风尚,也难怪当时的佛教门徒有如此气派)。
总而言之,这是部轻松的书,挺有趣的,只是阅读起来,半白话加上竖排繁体、注释极多的格式,令人有些不适应,可本身还是个唐朝口袋书的水平,很通俗,也很亲切。
令我感动的是该书的两名校注者,他们是真正的学者,专家。认真的探索跟考据,又不失自己的判断和坚持,虽然有前人的借鉴,可是自己的研究也很深入,汇编整改,在各个版本里取长补短,修订成这样一部有流传意义的书籍,个中对佛教的研究,客观而专业,字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实在是让我这种半吊子的读书人羞惭不已。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2-04 01:24:00 +0800 CST  
《通稿2003》


作者:韩寒
打分:两星半
评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宿敌(来自豆瓣)
来源:
回看《韩寒郭敬明cp》系列之一。韩寒写的杂文从此而始,但也真的写的很烂。跟他中期杂文的尖锐,后期的鸡汤,都不相同,是一种流氓摆事儿的语调,让人看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然,我也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多么激动,感觉终于找到了知心人,相信许多被功课束缚的小孩看的时候都会很爽,这点实际上挺尴尬的,回想起来,一些事本就存在,但远没韩寒说的那么要命,大家都在慢慢适应,包括韩寒自己。而挑出毛病也不是用这种语气来说、出书的。
实话说,现在来看里面很多观点还是不能说错,而且韩寒很聪明的举出一堆傻逼到家的人来衬托自己的正确,可那时候的韩寒实在太小,小到比我现在还小,一刀切的比我还狠,杂文作家不该是这样靠观点加上粗暴态度取胜的,读者也不能因为他说的是真话就对文笔差网开一面,阅读是个美妙的过程,喷人也是个美妙的过程,但两者是不可得兼的,作家再怎么放纵自己的想法,为了读者,还是要有一丝克制与遵循,细细摆好,就像走粗犷型路线的演员也不能为了显示戏路风格直接把摄影机砸了。而喷人则是完全不需顾忌,可是爽了自己,污了别人。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放在天涯论坛或者电影票房贴吧阅读的书籍。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2-07 23:30:00 +0800 CST  

楼主:HomeAlone丶

字数:11177

发表时间:2016-12-12 0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08 10:45:51 +0800 CST

评论数:79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