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千秋】{转载} 停云(原作正剧向\/HE)

第五卷 潜龙勿用


作者lofter地址:http://jslyra.lofter.com/content-ty
大家多去支持啊,这文的热度真的很低,在lo上每章差不多都是一百多点,有些章节甚至还不到一百【太不科学啊


比起《一世真》每章都是近三千的逆天热度,真是……
(《倾国》连载时热度也在七八百左右)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6 11:59:00 +0800 CST  
so悲伤啊!作者说节后综合症,要停更几日……本来年节期间作者去外地都没怎么更……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6 13:19:00 +0800 CST  
(某灵):
36章一出,大家关注的重点果然都在那段插叙上,以及,终于见面了,撒花~~
(虽然那句淡漠的“你是谁?”其实超伤人的/(ㄒoㄒ)/~~)


景琰不畏权势的铁血硬腕,严明军纪的那种气势,其实很帅的,有木有?
果然是耿直属性满满的~


被吓懵的苏兄,不得不承认,的确萌倒了一群人啊~~哦啊啊~~~~~~~~~那句“眉毛丝该抬多高”,有人脑补苏兄在廊州每天对着镜子练习hhhh,真心笑的不要不要~
这段对话充分体现出了小殊的那种顽皮的劣根本性(纳尼?),也侧面而提前说明了,最后的梅长苏是对景琰彻底放下了伪装的面具,不仅仅是马甲被扒,而且也不会严苛守着什么疏离的君臣之礼,是很自然的本性展露。
用作者的解释说:他讲得略夸张了一点,带了点半开玩笑的性质w
本来就是半不当真的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6 19:39:00 +0800 CST  
某灵个人的看文感受,其实切上原著的时间轴,可以说是最好写,因为能复述原作的内容,有一个大的框架和基本大纲放在那里……
但是,【走原著中有的内容,又恰恰是最难写的部分】
我看过不少切上原著时间轴的同人,甚或有些是重生文,但大部分都会看了一两章便看不下去…无他,内容过于重复,让人没耐心看。这样的文最初看一两篇时我还是很有兴趣的,可以重温一遍琅琊榜的内容啊,但看过一些之后,再碰上这种,就没耐心读下去了。
因此,对于走原著内容的同人,如何做到不重复,翻出新意的抓住读者的心——恰恰是最难的地方。
个人觉得,《停云》中对这个问题处理的很好,原作有的内容一提而过,绝不赘述。而大片补白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由于原著基本以梅长苏的视角来推进,所以停云中这部分则几乎为【靖王视角】。
靖王的一些心理活动和看法变迁、一些儿时的回忆杀、从沈追处得知梅长苏的另一面、去见墨山先生(崔衔之)、外出赈灾的所见和偶遇……
这么一来,虽然还是原著的流水线,但看起来就会完全耳目一新了(不过感情线一直很隐晦,尤其是尚处于晦暗不明的暧昧阶段时)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7 11:53:00 +0800 CST  
(某灵):
第三段中关于梅长苏那个眼神的描写极美,可惜靖王不解风情【啊喂~
其实很多人很多人都被那句“梅短苏”给逗笑了【重点错!


喜欢此文中双商一直在线的靖王,其实书中景琰没那么笨的,电视剧中为了突出他重情义的耿直属性,把双商给拉低了不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做到因势导利,已是不易,而那个梅长苏,显然是造势的一类人。】
——这段话我觉得很经典!
能做到因势利导的,就是很聪明的人了,而能造势的人,则是非常厉害的!


【确实是在赌,赌的却不是他萧景琰心性究竟如何,而是他梅长苏能否按部就班,能否全身而退,能否潇潇洒洒来,潇潇洒洒去,不给大梁的新任天子留下一丝一毫的多余牵挂。】
——这句话,看后让人唏嘘不已啊!
梅长苏的确如此,在他原本的打算中就是,永远不让景琰知道自己是谁,待事成之后便拂身而去,不想给景琰留一丝多余的牵挂。
的确是为了景琰好,为了他不伤心,不为自己的离去难过。
可是,却也如此的狠绝!对自己最为狠绝。而他能如此决然的不让景琰知道,他最心心念念的人尚存于世,亦是狠绝!


唉,可惜,对于这个赌来说,梅长苏彻底的赌输了。
即使身份不暴露,即使他只是梅长苏,于萧景琰来说,又怎能是无关之人?又怎可能不放在心上?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7 20:39:00 +0800 CST  


为《停云》做的签~~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7 21:04:00 +0800 CST  
那个作者这几天没更文,去写了个《君臣遇合五十问》的逗剧场~~~(果然是去放飞了~~


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后文的剧透
我去!!!
在此文中,最后景琰居然没娶柳氏!!!!!


原谅我激动会


(不过后来还是被小殊逼着娶别人,而且生了个太子的= =)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7 22:01:00 +0800 CST  
(某灵):
那句让景琰觉得耳熟的那句话——【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且已没有挽回余地,那又何必令亲近之人徒增烦恼呢?】
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哪里出现过?


嘿嘿,前面第七章中,因莅阳情丝绕事件被林殊撞见,抑郁之下询问祁王,当时萧景禹开导他的原话。
说这句时景琰当时到不在场的,只是他觉得这话的风格和思路十分像皇长兄,因此会觉得耳熟。



很多人的笑点都放在了那句【也是梅长苏在自己那生命不息作死不已的人生中,奉为圭臬的一个价值观】
——hhhhh,生命不息作死不已~~的确是啊


以及,没人为曾经小正太时的景琰,紧张地蹲墙角画圈圈【啊,并不】磨刀刀萌Cry么?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9 12:23:00 +0800 CST  
今天继续更《君臣遇合五十问》11至20问
真心不是我的锅,而是这两天作者只在写这个东西~~~╮(╯▽╰)╭




前方是非高能预警——


以下内容,不仅是虐狗,而且是虐历史废了!
至少身为理科女的某灵,是被虐的不轻……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19 19:50:00 +0800 CST  
(某灵):
虽然这个番外是欢脱秀恩爱闪瞎人的甜剧场,可我还是从11到20中看到了心酸的意味。


作者没写前,我就去翻了下那50问,当时就觉得,涉及到君臣的问题会很难回答。
果然啊,呵呵,大家有没有发现,说到君臣关系,两人就各种带偏跑题



不过确实如此,如果景琰真拿对臣子的问题回答有关苏兄的方面,即便夸的再好我也会不舒服
用他的话来说【其实我不喜欢这种讲法。他不需要与旁人相比较,他是独一无二的




可即便如此,在第14问中【介于朋友和君臣之间,他希望在这两端之间维持一个平衡,那我就配合他。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回到少年时代的心境了,但是,只要他人还留在我身边,怎么都好,我什么都可以接受。】


——我还是被虐到了啊终究还是回不去当初的心境,还是不可能是纯粹的朋友了啊!!!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0 12:59:00 +0800 CST  
其实我在想,这么着小剧场和正文穿插转载,会不会让大家看起来情节不连贯,有跳跃之感?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0 14:06:00 +0800 CST  
唉唉唉唉!明明是欢脱风的令人笑喷的小剧场……为啥我还是看出了诸多心酸的意味?

果然,让苏兄入朝堂的结局,怎可能不被现实打磨?怎可能不被言官各种弹劾?怎可能逃得过后世青史的种种评说?……
心酸

果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当初七皇子为林家小殊背了那么多锅,日后苏哲为萧景琰在史家刀笔的评判中,担下多少骂名!!!

好吧,用作者的话说,苏兄真心是自黑成习惯了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0 16:51:00 +0800 CST  
(某灵):
水牛无知无觉的插刀子,等到一切都明了后,插给苏兄的刀子迟早会变成回旋镖飞全部再反插回自己心头上……
殊途同归的愧疚啊!


小殊当年冒犯聂真的行为,此时也是回旋镖,遭报应了~~2333都是年少无知时作的死XD






说一下这文中关于角色的定位。
其实《琅琊榜》原作的书和剧,关于人物的处理上有差异的,电视剧里的靖王为体现其有情有义的耿直,把的智商要拉低不少,书中双商真心没那么不在线;而电视剧里的梅长苏,较之书中会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更和软的某些情绪,书中的刻画要更冷酷。最明显的体现是童路事件,书中苏兄在这里表现的非常不讲情面。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本文中靖王偏书多一点,宗主偏电视剧多一点。总之,靖王的智商还是时时在线的。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0 22:20:00 +0800 CST  
(某灵):
“若是他能够再敏锐些,便应当能明白过来,这其实是一个太过危险的信号”——唉,可惜靖王宝宝就是不敏锐啊


感觉景琰,就是为小殊在心中筑起了一道壁垒,隔绝起来所有的人,不愿再去为任何人在意动心。
所以,即便他开始不由自主的对梅长苏好奇,在意,也会有种潜意识的自我排斥。
——正是出于这一点,他才会成为那个最该认出小殊,却偏偏怎么都认不出是他的那人

王凯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好,靖王之所以在那么多线索面前,都没能认出小殊,不是迟钝,不是笨,只是潜意识里不愿相信,那人会是林殊,一直想要这么说服着自己。所以,一旦有人给出个可以说得通的解释,他便会去相信,更重要的是,给靖王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下

心里苦的景琰宝宝啊~~~真可谓是近乡情更怯


【整个人都像是一缕烟、一涡雪,拢在那身霜色衣袍里,风一吹阳光一晒,大概就能化开了】
——这一段描写极为动容!!!!!




对于宗主在听到靖王那句“我就不能来探病”时的懵逼脸,作者对此解释的OS是:
hhhhhh我觉得宗主那时候的一脸懵逼是因为……“窝草,水牛吃错药了吧,这台本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啊!ヾ(。`Д´。)”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1 11:39:00 +0800 CST  
要不然继续转小剧场好了


我希望那作者快点把小剧场解决了更正文吧
等得心塞


以及,一下情节嘛……一如既往秀恩爱闪瞎人眼,2333欢脱的笑个不停
不过……某灵反正是读出了心酸的意味,至于大家都各自怎么看嘛……个人个人理解吧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1 13:43:00 +0800 CST  
(某灵):
对于前面的小剧场,先说两句。
看到23、24问跳过,说什么“给正文留点梗吧”,让我忍不住想大吼——作者你不厚道


以及,水暖那地方全程笑喷~不好好挖他的渠陪陛下闹这个…崔长史真心荐了个好人才,哦,不,应该说还是祁王哥哥你慧眼识珠啊


有读者求问,会出现“晋国公苏侯爷”——这个奇怪的说法。
作者答:生前封晋阳侯,晋国公是死后追赠的
(所以说,终究还是苏兄死在景琰前面么?)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2 11:29:00 +0800 CST  
然后我就表示了一通叹息,为苏兄表示意难平,然后作者就这么回复了我——
背锅这个……可以这么想,苏侯爷当权臣其实也当得挺开心的不是吗23333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啦~


当权臣当得挺开心的当权臣当得挺开心的挺开心的开心的~~~~~ORZ!
我都不忍心吐槽,该说苏兄的心真宽,还是该说作者真看得开


不过,更糟糕的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我竟被一句话给说服了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好吧,曾以为,归隐,逍遥于江湖,是他们最好的归宿,至少是苏兄最好的归宿。哪怕,在原著中曾经他去北境抗敌身死,都不愿在青史多留姓名。
可仔细想想,林殊,还有景琰,自小一直追寻的是什么?
除了从大义上为家国,于个人私欲上来说,也就是提剑封侯,流芳百世了……哪怕,明知会有马革裹尸还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这样的结局或许才是林殊一生真正的求仁得仁,哪怕是于后世中依然极富争议,但毕竟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这种志高远大的豪阔男儿来说,这种豁达的心胸和情怀,才更适合他,更重于缠绵纠葛的儿女情长。的确好过小透明般默默无闻地活一世吧。


然后有吧友表示同意:说的没错。所以相较于调试君臣关系这点痛,我宁愿他们俩仍然一直在朝堂。




……
…………
………………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2 14:20:00 +0800 CST  
然后要说的是,作者说他写小剧场卡壳了,后20问写不动了


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已经回蓝恢复更新正文,表示下次再卡文时再继续写问答卷吧


于是乎,这贴里,我也就恢复专心搬正文吧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2 14:23:00 +0800 CST  
我发现,每次我说了下一章要写什么,我就一定写不到= =
前半段又是各种放飞自我,本来想废掉的,但我舍不得回忆杀(x


【四十一】

苏宅这一趟“探病”,虽然远远够不上先前那般“不欢而散”的标准,但萧景琰回府之后,依旧觉得胸中意气堆垒,久久不能平复。
是夜,他回忆起许多事情。
一时是少年旧事——忘记了究竟是开文年间的哪一段日子,彼时他与林殊皆在黎太傅门下求学。太傅为内门弟子讲《左传》,讲法与弘文馆或国子监的博士们都不相同,或引经据典,或兼论杂家,有批判,亦有阐理,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日说的是郑庄公克段于鄢,故事人人都听过,只太傅讲完后还要问他们,郑庄公所为的,是道,还是术。他说是术,林殊说是道,师兄弟们亦持论两分,辩了小半个时辰,太傅最终未给出裁断。后来林殊私下问了太傅,回来悄悄告诉他,太傅说我们两个的答案都是错的。他便问,那正确答案是什么。林殊气馁道,不知道,太傅让我自己去想。林殊鲜少露出这般苦恼神态,于是他的记忆里就只剩下了心上人皱眉时的生动模样,忘记去探询那答案究竟为何物,一直到现在——道焉?术焉?再没有人可告诉他答案,亦再没有师傅、兄长可给他指引了。
一时却是更早时候的回忆——遥远到记忆里全是朦朦胧胧的光影。是端阳节,他的长兄坐在廊下,锦绣襕衣在光和影中裁切成明暗鲜著的分野,他和林殊躲开宫人,跌跌撞撞地自庭院外跑进来,争相扑抱阿兄的臂弯,抢着让祁王哥哥给自己系上五色缕。那少年好脾气地笑着,挨个摩挲他们头上的总角,最后还是先把林殊抱在膝上,一面系缕,一面还不忘安抚另一个孩子,劝慰道,就像除夕饮屠苏酒一样,系五色缕也是应该自幼而长的。他便相信了。没办法,谁让自己是哥哥呢。在等待的过程中,他注意到阿兄丢在一边的古简,便凑过去看。那时候他刚开始学字,篆书读得吃力,阿兄询问时还要逞强,指着勉强认出的那一行说识得。少年问那是什么。孩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少年便笑了笑,握着两个懵懂幼童的手腕重复一遍——对,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时又是白日里梅长苏所说的话,那些他理智上认同、感情上却无法接受的话。他想起梅长苏拥裘围炉,笑容浅淡,语气中却如有风雷涌动。他又想起那个斑驳而怆然的故事,那位孝子留在世上的最后话语,是吾君老矣,是国家多难①,然而故事中的君父未曾眷念过骨肉亲情,故事中万世赞颂的仁孝也没有为国家换来长久安宁。梅长苏说夺嫡凶险,说如若只论诚心善意则史书上又何来血迹斑斑。这道理他难道不懂吗?生在天家,长在天家,耳濡目染皆是史官之春秋笔法隐而不述,他又如何不懂。但有些道理,他宁愿自己一辈子都不要去领悟。譬如故事中的君子,是以何等奢望或绝望的心情,将白绫缢上脖颈;再譬如故事之外他的长兄,在天牢里饮下那杯鸠酒时,有没有稽首,有没有落泪,有没有谢怨于君父,有没有忧乐于家国。
他看见窗外的月色,这深冬的霜雪般的月色,自钧天紫薇下降到人间清都之后②,显出的却是血一样的凝浊。书里说隔千里兮共明月,那么梅岭与金陵,是否也是同样的雪一般的月色?是否有飞雪落入七万髑髅空洞的眼眶,掩去所有的白骨森森?那么人间与幽狱,是否也是同样的血一般的月色?是否有血水漫过刀戟枪矛,把七万魂魄都染成火焰的赤色?
他所信仰的,他所爱恋的,他所坚持的。他所嗔恚的,他所憎恶的,他所坚持的。他所懊悔的,他所执妄的,他所坚持的。他所坚持的一切的一切。
他想起朝阳殿外的玉阶;他想起林府门前破败的双戟;他想起脊背上经年未褪的杖痕;他想起自己不久前对母亲信誓旦旦地说,为了祁王兄,为了小殊,为了所有的人。
记忆中最后定格下来的画面,是梅长苏略有些失神地凝视着盆中炭火,呓语般说着,因为我知道自己心中忠于的是什么,我从来都没想过要背叛。
他相信那是真话,一个人用那种语气、那种神态说出来的话,是不可能有假的。
那么他自己呢?
他又何惧于相信自己心中的信念?
霜白月色下,大梁未来的天子于暗室中抚剑长坐,直至长夜向晨,山河渐明。

就在靖王殿下长夜枯坐之时,隔壁苏宅的主人,亦是于同一片月色下辗转反侧着,思索着,担忧着。
几天之后主人终于确定了,不幸中的万幸,故人并没有留意自己无心间露出的破绽。甚至,约摸隔日就拋诸脑后了吧。
——大概是因为他忙。

萧景琰最近确实很忙。
庆国公一案虽已审结,地方州府却开始源源不断地报上类似的侵地官司。君王杀鸡儆猴的苦心终得以彰显,君王挥斩泰阿的决心却断不能终止。至于为什么偏偏是常年游离于朝堂之外的靖王殿下,在这一时这一刻,成为了君父手中最得用的利刃,物议载道,结论大致有三:一是言此人与生俱来的刚直品行;二是言此人多年征战所淬炼出来的杀伐决断;三是言,恰因为此人远离朝局,人脉稀缺,与各豪族利益牵扯不深,迎合了圣天子从严处置的心思。
总之,于此时此刻的靖王殿下而言,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具,所谓时势造英雄,但也要看,这股“时势”应当如何导用了。
若是朝堂上的暗潮尚不足以让道德清流们有所了悟,那么除夕夜里,靖王在份例外多得的那一件圆罗银铠,就是明确无误的暗示了。当然,亦有更多人引援了卫鞅、主父偃等古人的前例,私下嘲笑着靖王的不通权变,等着看他日暮途远的那一天③。
不过,有太子和誉王的龙争虎斗在前,那靖王萧景琰在圣心之中的地位变迁,也就终归只是桩小小的谈资罢了。
真正的大新闻,还是牵扯进刑、吏二部尚书的何氏换囚案,以及,除夕当夜,宫墙下所发生的内侍被杀一事。

元佑五年的元朔,这也许是天子即位四十载以来,心情最糟糕的一个正旦日。
三部尚书出缺,台省内政务积压,这也就罢了;内侍在禁宫附近遇害,那可是直接威胁到天子安危的大事;更遑论初一当晚,宫中竟然有贼人纵火,惊扰了皇帝陛下的清梦。
事君忠心耿耿、统领禁军数年来未出差错的蒙大统领这次也遭了殃,因护卫宫城不力,责廷杖二十,着令月内破案。
尚在病中的言皇后跪于养居殿前脱簪谢罪,受了皇帝好一顿疾言厉色的斥责。
宫禁中虽然颇多风波,达官贵人们该走动的还是要走动。只不过,靖王府的门前依旧冷冷清清,除了几位在京的老将军外,基本没什么重要人物登门拜访。唯有正月初三那日,新任户部尚书沈追轻车简从,去靖王府坐了两个时辰之久。
靖王府上上下下全是军人,仆役犯个什么错都要军法处置,如此管御之下,当可称得上铁板一块,水泼不进,针插不入。因此,沈尚书具体跟靖王殿下谈了些什么,空穴犹在而无风送出,实在是难以揣度。人们就只看见,那日靖王殿下亲送沈大人出门,又指派了一队私兵护送沈大人回府,不过沈追本人亦是天家外亲,如此礼遇,到也不算太过。

正月十六日,天子复印开朝。
朝中头一桩大事自然是三部尚书的补缺。礼部闲裕,尚可暂缓不论。吏部事繁,刑部官吏又革去近半,不尽快敲定主事之人,只怕政务运转很快就要乱套了。可想而知的是,太子和誉王再一次地相持不下,言辞之剑拔弩张,场面之剑拔弩张,自不用提,到最后竟惹得圣天子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也算是逸闻一桩。

正月二十一日,靖王府。
这日没有常朝,萧景琰寅时中起身,去演武场上练了会儿枪法,又练了会儿骑射,用过早膳,又去看了看庭生的功课,然后就是召集众部将议事。
一群武人讨论到国朝马政时,城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巨响。
大地亦有震颤,萧景琰抬眼扫了圈众人脸上神色,知道并非自己的幻觉。
“地动?”他心想。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
京兆尹高升遣人来靖王府求告,称北门附近有家私炮坊无故爆炸,火势蔓延整街,死伤者众,场面混乱,局势已失去控制,万望靖王殿下出手相助。


TBC


注:
①(申生)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礼记·檀弓》


②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
——《列子·周穆王》


③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2 20:47:00 +0800 CST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因为念及这文最后是HE,所以最后两句“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就不应景了~~
不过话说,作者说起笔时最初真的是冲着BE去的……

楼主 弈靈  发布于 2016-02-22 22:13:00 +0800 CST  

楼主:弈靈

字数:57208

发表时间:2016-01-19 05: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2 21:28:11 +0800 CST

评论数:12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