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精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实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解出来也很直白,但是内涵却很丰富,是《老子》热门的争论点之一。
之所以引起争论,是因为从字面上读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一看到“不仁”?刍狗? 这不成了不仁不义嘛!不合理呀! 而大多数人读书,往往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不去考据校对其他典籍,为了把看似不合理的东西给合理化,所以就自己臆测出很多种意思,而因此出现很多种版本,这也是学习的通病。
闲话不说,先看名词解释: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5:00 +0800 CST  
【刍狗】
先搞明白什么是刍狗,然后就好理解什么是不仁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学术层面上很没有争议,因为有据可依。
《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百度百科的解释:“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等到它已用于祭祀,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罢了。”
平常考据最不让人放心的就是百科君,经常胡扯,但在这里,由于庄子写得太详细了,百科君实在很难搞错,所以基本没毛病,我就懒得自己组织语言,直接粘贴过来用吧。
“刍狗 是什么?”的问题就基本上搞清楚了,刍狗就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6:00 +0800 CST  
“为什么 是刍狗?”这个问题其实是容易产生歧义的,为什么说万物是刍狗呢? 难道天地真的是不仁不义,见利忘义,过河拆桥,需要的时候把万物拿来用,用完就扔吗?
不是的。
这就需要结合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了。
我另一帖解过【无为】,非常反对一种普遍的误解,就是把无为解成“不妄为,顺应规律好好去为”的意思。在这里,天地都已经把万物视为刍狗,用完就任千人践踏,付之一炬了,这叫“不妄为” “好好干”?如果天地有个“不妄为”的意识心,为什么不好好保护万物?
天地的【无为】是指天地根本就是无意识的,天地也好,道也好,不但无意识,也无实体,只是一个名,一个万物集合的统称,只有名字,没有具象的实体,万物本身就是天地,本身的状态就是规律。
这么一个天地,无意识,无实体,本就是个名相,如何去考虑“妄”与“不妄”的问题呢?

所以,借【刍狗】 所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万物在大道运行的规律【无为】之下随着自身的相互作用自生自灭的存在状态。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6:00 +0800 CST  
当然,吧友们也提过一些让人想一头撞死的问题:
吧友:“你怎么知道刍狗是指草扎的狗,万一是原文写错了,“刍”通“雏”,指“雏狗”呢? ……”
庄子:“..我年纪大你两千多岁,我说了不算么…”
吧友:“…子非老,焉知老之意?”
庄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老之意…?”
吧友:“…子非我,焉知我不知你不知老之意?”
庄子:“…..***…”
……
还有吧友说:“《老子》就是原料,就像一袋面粉,你想吃面条、包子、油条,随意捏造就可以了,只要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千人千老”
这种“神逻辑”还真不少见,经常看到有人说千人千道,我觉得,你实际运用理论的时候,可以活学活用,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考究原文名词解释你也随意捏造,信口开河,不太合适吧。
例如:若是喜欢宇宙飞船,就把“刍狗”解成“宇宙飞船”,那就未免太牵强,不像话了。
正如原料理论,世上也没有一个万能的原料呀。面粉可以捏造成包子、油条,但总不能灌到颅腔里当脑子使不是? 否则就是满脑袋的浆糊了。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6:00 +0800 CST  
【刍狗】的问题搞清楚了,后面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通常来说仁:主要指仁爱,广泛的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是指天地没有所谓仁爱的意识,随万物自生自灭。

但还有下一个问题:你说天地没有意识,难道圣人也没有意识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必须先对【仁】做一个精解。
看看各家对仁的不同定义: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6:00 +0800 CST  
【儒家的仁】
儒家的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由亲人之间的爱扩充到所有人,也是一种广泛的爱。 但这个仁,毕竟是从亲亲而扩大的,是有亲疏之分的爱。儒家的伦理是分等级的,仁也好,爱也罢,都分远近亲疏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子为父隐。
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
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这里面了。”
看到没,别人偷了羊,是可以告发的,这是直,自己的父亲偷了羊,是要隐瞒起来的,告发就不能叫直了。帮父隐瞒起来,就不会陷于不孝不义了,这就是孔子的亲亲伦理。
可能有人会说,这哪是仁,分明有自私嘛。但是你仔细想想,如果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告发了父亲,自己心里过得去吗?亲戚们不会戳你脊梁骨说你不孝吗?有几个贪官是被自己儿子告发的呢? 仔细想想,儒家的这套伦理观念,从人治社会现实意义来说,还真的是接地气,具备可操作性。法律不外乎人情,制度需要考虑的方面是要激发人性之善,如果为了维护制度,把慈孝之亲恩都磨灭了,也许就适得其反了。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7:00 +0800 CST  
【墨家的仁】
墨家的仁是反对儒家的爱有等差观点,认为人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这很理想,也很美好,这是城楼上那句:【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10.0终极版.exe。可是操作起来就有点难了,比如你对自己的家人,与对路人甲,能一样吗?
有吧友可能会说:“‘视人之妻,若视其妻’,这我能做到呀?”
好吧,这个不算。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7:00 +0800 CST  
【道家的高明之处】
道家的所有思想,在讲道理方面,我认为是相当高明的。
为什么?因为主要代表人老子,从来都不把话说满,似是而非,正能正解,反能反解,没毛病,例如:
你说 道可道也对,说道不可道也对。
你说 有也对,说无也对。
你说 动也对,说静也对。
你说 德也对,说不德也对。
.........
**! 这还怎么辩?
总之,借曾仕强讲管理学中的一句老话套路“你说得对!” 曾老平常解道德经,大体上还算没毛病,不过总是透着一股人际关系老滑头般的迂腐气,细节地方实在老套不敢恭维。然而从这一句口头禅来看,已得道家之精髓。
但是注意哦,道家可不是如名家一般搞诡辩,搞什么逻辑谬误或循环论证,而是具有完整闭环的逻辑链的。
下面我会讲到。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7:00 +0800 CST  
有吧友会说了:这难道还只是相当高明,不是最高明吗?
至少从辩论角度来说,还真不是。
释迦牟尼一出场,大家就不敢出声了。
佛家最能和道家抬扛。你道家说“什么都对”,我佛家说“什么都不对!”
你要辩论? 随便搬一本《金刚经》教你做人!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
下就自己套用这套公式吧:.......XXX,如来说非XXX,是名XXX。
.........
就像某位老教授说:佛家的理论,就像拿两个杯子倒一杯茶,倒过来,倒回去,倒过来!
(PS:外行都这么看么?!!)
你想解释一下? 别急,还有更绝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老子:“…..好吧,那我知道了,你的观点是“什么都不对”....”
释尊:“..也不对!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老子:“…**..对也不对,不对也不对,非对非不对也不对,即对即不对也不对,这还怎么玩?”
释尊:“..哥,这就是你说的呀 “道可道,非常道”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呀,言语道断,一说即不中”
老子:“……”

注意,这只是胡扯,别当真,佛家与道家本义可不是这样。
言归正传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7:00 +0800 CST  
【道家的仁】
刚才说道家的理论,就是什么都对。那是玩笑话
但是道家的仁,还真是这样。
仁也是仁,不仁更是仁。
【不仁】其实是指究竟的仁,上仁。
例如原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就是指行仁爱而不以仁爱之发心而行之。
天降甘霖,既没有一个行仁爱的“我”,也没有一个被“仁爱”的对象,也不标榜一个“仁爱”的标准。这是“无以为”之“上仁”。
这和佛家相通,注意,佛家不是真的和道家唱对台戏哦。
例如佛家的布施,既没有一个行于布施的“我相”,也没有被“布施”的人相,也没有一个名为“布施”的众生相。这是“不住相布施”。
【上德不德】的解法也是如此。这里我们可以引申来造个句【上仁不仁】
【不仁即上仁,上仁,即是道,即是无为之仁】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8:00 +0800 CST  
墨子看到这就看不下去了:“别给我扯什么形而上的天道,你就说圣人如何能不仁?当然应该仁爱,而且是无差别、平等的仁爱呀!”

这里脑袋就要开始转弯了:
譬如:你爱一个女孩,但是同时也无差别的爱世上所有的女孩子,没有区别对待,那么你能说你爱这一个女孩子吗? 平等的爱,其实就是不爱了。 又或者你约会,如果约了这个女孩,就没能约其它的女孩,这就已经不平等了。所以,要平等的爱,只能是谁都不约。


大爱不爱,上仁不仁,就同此理。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8:00 +0800 CST  
因此,本章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没有一个“我”要区别对待的发心,不以自己的偏爱和价值观为标准,而是以百姓共同的愿望来发心,随顺百姓的集体愿望行事,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即老子原文说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是用的帛书版,比通行版“圣人无常心”要妥当)。
这句话很熟悉,我们看看当前的国家政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国家的出发点,也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全体人民共同的意志为标准,不就是“不仁”之“上仁”吗?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8:00 +0800 CST  
总结一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不以(没有)个体意志仁爱万物,视万物为草扎的祭品狗一般,任其自生自灭。
统治者不以个人意志仁爱百姓,以百姓共同的愿望来治理国家,任其自作自化。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1 22:18:00 +0800 CST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若得万般皆自造,方能火里种金莲。

楼主 time某路人  发布于 2018-09-22 11:47:00 +0800 CST  

楼主:time某路人

字数:3952

发表时间:2018-09-22 06: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30 20:21:53 +0800 CST

评论数:15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