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科普【第一弹】

不定时更新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1:59:00 +0800 CST  
闽南方言(简称“闽南话”)是汉语的一个方言。
汉语有多少方言呢?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即“苏州话或上海话”),粤方言(广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梅州话)和闽语(主要是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和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汉语的这些方言,都是源于古汉语,是古汉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在这些方言中,北方方言是汉语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今天我们说的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0:00 +0800 CST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0:00 +0800 CST  
而闽南话呢,在汉语的诸方言中,它虽然比不上北方方言使用的地域那么广,使用的人数那么多,也不比吴方言、粤方言使用的人数多,但它却是历史悠久,变化较小,保留较多古汉语语音、词汇成分的一个方言。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1:00 +0800 CST  
汉语各方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也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结果。
就社会历史地理条件而言,方言的形成跟社会的分化、人口的迁徒、民族的融合和山川的阻厢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就语言本身来说,方言的形成是语言内部各种矛盾在其不平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造成的时地差异不断扩大的结果,有些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还跟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相互渗透、影响、融合甚至同化等因素分不开。闽南话既然是汉语的一个方言,也不例外。闽南话的形成就是上面所说各种因素综合交融的结果。
大量史书的记载和考古遗址遗物的不断发现以及长期以来人们所做的研究表明,闽南话的形成,正是中原汉人因避战祸、征蛮乱等原因在不同历史时期数次从北方中原一带迁徒入闽的结果。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1:00 +0800 CST  
中原汉人人闽大概始于汉代,盛于晋庸。
闽地原为古闽越民族的居住地。秦统一中国后,并无派兵入闽,而是封归属秦王朝的无诸为闽越王,由于闽越王对南越、匝越的侵赂,汉武帝才派兵入闽讨伐闽越王无诸,还“记军吏将其民徒处江淮间”,并“立冶县,属会稽”来治理闽越族留下的遗民。这是北方汉人第一次人闽。
到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再起,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蜕起于江东的孙吴,为开拓疆域,扩充实力,巩固政权.以抗衡魏、蜀.从建安元年(196)至太平二年(257),先后五次发兵闽地,并于永安三年[2肋)在闽地设立建安郡,辖建安(今建颐)、南平、将乐、建乎(今建阳)、东平(今松涩)、昭武(今邵武)、吴兴(今浦城)、侯官(今福州)和东安(今南安)九县.可见当时人口已有一定规模。汉人人闽,也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带人,在与本地闽越族的融合中,逐渐建立了以汉语与汉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文化。
至太康三年(282),又将建交郡一分为二,析为建安与晋安两个郡。晋安郡主要辖地在闽地沿海.包括原丰(今福州)、宛乎(无考)、同安、侯宫、罗江、晋安(南安)、温麻(霞浦)以及新罗(今闽西长汀)。这是闽南作为一个独立区域的开始,也是闽南民系及其方言与文化的孕育期。
水嘉年间(307—312),北中国发生“八王之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因此,北方大批贵族、官僚、地主及其宗族、附庸、军队、奴仆以及众多的平民百姓纷纷卷席南逃,史称“永嘉南迁”,其中有一些就避难进入闽地,正如《晋书·地理志》所载“闽越退阻,僻在一隅,水亮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苑隆《福州府志》引宋人路振《九国志》也这样记载道:“晋永嘉二年(308),中原板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这是北方汉人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入闽。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2:00 +0800 CST  
之后自东晋至南朗,陆续还有北方汉人南迁入闽。这时,有更多的移民到了今泉州一带扎根。鉴于人口的增多,所以在南朝梁天监年问,从晋安郡又分出了一个南安郡,辖地包括今木兰溪流域的兴化(今莆仙地区)、晋江流域的泉州地区以及九龙江流域的漳州地区。这是闽南民系及其方言与文化形成的时期。
闽南民系带来的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在今天闽南话里还留下了许多印记。古语词保留在闽南话里是很多的,所以中夕阶多语言学家尤其是研究汉语史的语言学家,都说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3:00 +0800 CST  
北方汉人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入闽是公元7世纪。据《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泉期间蛮狼啸乱,朝廷派遣河南中州固始人陈政总龄南军事,偏将123员从焉,至绍安(今漳州以南的漳浦云霄一带),因陈政寡不敌众,经求援后又增派其兄弟陈敏、陈敷从河南中州率兵三千南下驰援,其母魏氏随之,但途中敏、敷病故,魏氏便代卒军人闽与陈政会合作战,陈政死后,其于元光领兵征战,终平定叛乱,使受命世镇漳州,后于垂拱二年(686)建立漳州府。
这次军事性的移民行动,促进了漳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这批汉人所带来7世纪北方中原汉语及其文化,对闽南话及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语音方面,他们带来当时唐代的标准音基本保留在闽南话的文话音(读书音)系统里。换句话说,今天闽南话的文读音就是靠近唐代标准音的。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3:00 +0800 CST  
综上所述,可以说,由中原汉人几次迁徒人闽形成的闽南民系,所带来的各历史时期的汉语及其文化,在闽南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交流后,吸收了闽越文化的某些影响与元素,如闽越族的宗教信仰,对当地自然地理的知识以及海洋的认识等,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语为主体但又具有闽越族某些文化特质的闽南方言与文化。这个闽南话及其文化,是从古汉语分离出来的。它孕育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到唐代.已走向成熟。我们可以寻根问祖到中原,母语源自古汉语。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03:00 +0800 CST  
有兴趣可以搜中古汉语发音听一听

楼主 阿松220  发布于 2017-08-17 22:11:00 +0800 CST  

楼主:阿松220

字数:2224

发表时间:2017-08-18 05: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12 07:04:11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