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名的来历

西华门:明秦王府西萧墙的南门,就是现在西安大钟表楼所在的哪个地方。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1:00 +0800 CST  
南、北马道巷:即西顺城街,以前车马要上城墙就必须走的马道,因此而得名,现在的北马道在玉祥门内侧可见。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1:00 +0800 CST  
北马道巷: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大、小学习巷:唐代胡人到长安后学习礼仪的地方,据考证此地属皇城内礼部衙署驻地。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骆驼巷:位于西门大街南侧,古时常有骆驼商队在此停留。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庙后街、城隍庙:位于“都城隍庙”后,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西安城隍庙之所以叫“都城隍庙”是因为该庙属咸宁、长安两县共有,传说西安城隍庙都统西北。现在是有名文具贩卖集散地,庙中传说有薛仁贵、薛丁山牌位和“铁丘坟”,系薛家被满门抄斩之地。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老关庙:现在的古都大酒店所在的十字路口。因清代路北有协天关帝庙得名。庙址现在十字西北角的人行道上。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香米园:应该叫“香苜蓿园”,传说名相寇准居所。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2:00 +0800 CST  
火药局巷:清代新军的火药局在此。辛亥革命时陕西新军的起义地点之一。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3:00 +0800 CST  
白鹭湾:西门内,旧时地势低洼、菜田交错、白鹭翔集,风景优美。而今小区内楼房间距都不符和国家标准。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3:00 +0800 CST  
南、北火巷:即现今环城西路临近西门的地方。明清时西关城开“南火门、北火门”方便交通,故得名。今仍有“北火巷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3:00 +0800 CST  
南小巷:明清时西关城开南小门方便交通,故得名。过去的确是小巷,以至于每次做公交车由丰镐路进城时,看到哪个在巷西口的小卖部,就知道快进城了。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3:00 +0800 CST  
鸡市拐:这里曾是繁华热闹的地方,最早是卖鸡和卖鸡蛋的小贩云集此地,因为道路狭窄且朝东南方向偏,便叫成了鸡市拐.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3:00 +0800 CST  
太白路:北起西南城角,西南至丈八东路,长6776米。唐代在太白山建立太白庙,逢大旱皇帝遣使祈雨。后因路远,在城西南角建立太白庙。既今街北口。光绪二十六年陕西大旱。慈禧因在陕避难,便播银两重修太白山神祠。解放前路北十字亦叫太白庙。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4:00 +0800 CST  
草场坡:位于长安北路东侧。唐时为长安官马草场。宋人张礼 游城南记 记‘草场坡在永乐坊,即横岗之第五爻也’元代骆天壤 类编长安志 载‘在朱雀门外,乃旧之草市,有坡故曰草场坡。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4:00 +0800 CST  
咸宁西路:西起城墙东南角,东至金花南路接咸宁东路。因史上东郊归咸宁县管辖而得名。街东段有唐长安城墙东面中门春明门遗址。街北侧有唐兴庆宫遗址。现建为兴庆宫公园。公园南门西侧可见唐勤政务本楼遗址。开元年间李隆基在此向街外抛撒钱币以博杨贵妃一笑。为当时长安城内主要街道。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4:00 +0800 CST  
金花路:传说这里是唐皇帝选秀时,四方秀女训练与居住的地方,秀女一但被选中,就成为嫔妃,犹如金花一般,故此得名。还有一说是这里是所有落选秀女在回家之前所居住的驿站,当时名为金花落,后来更名为金花路了。不论是哪个传说,总之这个地方是云集美女的地方。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4:00 +0800 CST  
玉祥门:位于西城墙西门以北。1927年,为方便交通,特凿通明城墙而修此门。该门的名称源于冯玉祥将军的大名。 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冯玉祥接受了李大钊提出的“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城解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解西安城之围的历史功绩,将新凿之城门命名为“玉祥门”。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4:00 +0800 CST  
迎祥观:位于西安西大街中段北侧,北广济街口东侧。为一“丁”字形小巷,名称源于著名道教庙宇。迎祥观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原名景龙观。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有人在周至县南山中发现高约三尺的老子像,玄宗认为是特大的祥瑞之事,命尚书张九龄与道士萧元裕前去迎至京城,并在兴庆宫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随即将此像供奉在景龙观中,并改观名为“迎祥观”,同时将周至县南山发现老子像的山谷取名“闻仙峪”。如今该观的殿宇建筑已不复存。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5:00 +0800 CST  
桥梓口: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楼主 jhontsad  发布于 2013-09-24 00:15:00 +0800 CST  

楼主:jhontsad

字数:8303

发表时间:2013-09-24 07: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30 15:01:18 +0800 CST

评论数: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