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庠渡江始发地固始考

郑庠渡江始发地固始考

郑庠为郑氏“渡江始祖”,其子昭为“开闽始祖”或曰“入闽始祖”,这已成为郑氏南迁史之定论。但郑庠渡江始发地目前却有两说:一为固始,见诸荥阳郑氏研究会永远会长宋国桢先生主编之《荥阳郑氏研究之四·郑氏宗族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载:“三十九世祖考文庠公,名庠,字文序,妣徐,生子平、昭。平难将军,迁安东太守(治丹阳)。(西晋)永嘉元年(307)由固始迁江苏丹阳郡秣陵县桑梓里(今江宁县),隐居十年。太兴四年辛巳(321)出任信安县令(治在衢州),卒于官,葬信安西门外,子孙蕃衍江浙闽粤等省”(此段文字为福建永定郑氏史研究者郑葆元先生之显考郑天筹先生研究之“郑氏总世系”之摘录);福建永春郑伯恭先生《郑氏源流及三次入闽概述》(宋国桢主编《荥阳与郑氏研究之一·天下郑氏出荥阳》对此进行了考证,云:“据南湖乡石狮市龟湖郑氏谱牒手抄本记载:“晋永嘉元年(307)郑庠自固始出任为东安太守镇丹阳。永嘉三年五胡乱华,中州氏族及亲朋故旧,纷纷南来避难依附。庠为桓公友三十九世孙,为吴车骑长史、平难将军,迁东安太守。有些族谱叙述庠公于晋永嘉元年由寿春过江居江苏丹阳郡秣陵桑梓里,就又有出入了。由于过去修谱只凭传述,不进行考证,致有谬误,并不影响其存在。平公(庠公长子)为豫章(江西)太守,镇江州(今九江),庠公次子昭公,字元质,随父南来,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先任建安(南平)刺史,迁泉州刺史,后为晋安郡太守(南湖族谱称闽郡太守),东晋改侯官为晋安郡。卒葬长乐。史称八族入闽。郑氏首次入闽开基,现闽东一带郑氏及莆仙一带南湖系、夹氵祭系均其裔。”福建长乐“带草堂”谱:“黄山之郑本固始人也,鼻祖曰庠。子昭仕晋为泉、建二州刺史。”台湾《凤山郑氏族谱》:“先祖庠公,本固始人也。”此类记载尚有多谱。广西南宁郑盛畴先生主编之《中华郑氏通书》(2008年6月版)第56页载为“永嘉之乱初,郑庠经固始再迁安徽寿春,再迁南京附近定居。”安徽阜南郑史研究者郑永英宗长曾在《荥阳与郑氏》报上发表文章《光州固始郑氏徙入徙出初探》中云:“桓公39世孙郑庠公,从荥阳徙到固始,后经霍丘、寿春渡江。”近日又在该报(2008年12月1日第二版)发文《郑昭公迁徙时间及世系考》中说:“庠……永嘉元年(307)从安徽寿春过江。”(河南固始   郑文焕)

     笔者曾在荥阳《郑氏族系大典》工作室工作一年,浏览了不少郑氏族谱史料,关于郑庠渡江始发地固始、寿春均有文字显示,应当说二者都有所本,但究竟为什么,苦于手边没有信史资料,不敢造次。近日,偶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影印本,顺治十七年(1660)修《固始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34页“沿革”:固始“曹魏属寿春”,个中迷雾顿开。魏蜀吴三国鼎立纷争,终归于晋,这个历史时期应当是纷乱的。行政区划分也不是铁板一块,朝秦暮楚者有之。庠公既任吴职,又当曹魏之时,固始时属寿春,后人在修谱时,将郑庠的江南出籍地固始、寿春两个历史符号都有显示,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就象福建泉州南安的今人外出省外言来自泉州(地理大概念)、或言来自南安,二者都不矛盾,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郑庠公能够从固始出,这要从其五世高祖郑泰说起。郑泰,郑当时公第十四世孙(桓公35世),东汉征东大将军,忠于汉室,与荀攸谋诛董卓未能成功。遂与弟浑举家族由山东迁居(逃亡)淮南(据王大良《中华姓氏通史·郑姓》第142页),世居固始(《汉书志》、《后汉书·志·郡国四》载:汉时,固始称雩娄,属庐江郡。庐江郡,汉文帝分淮南置,属扬州。汉徙治无常,固始亦属淮南地),泰子澄、袤(36世),袤子默、质、舒、翊、称、予(37世),质子畴(38世),畴子文庠、文杰(39世),39世庠率子平、昭过江,庠为郑氏渡江始祖。

    固始、寿春同濒淮河,固始居于上游,故水路远优于陆,郑庠率族从固始祖地入淮,经寿春、过洪泽湖、进入长江,而后入丹阳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之,固始为庠公渡江之具体出发地,庠之祖居地。


楼主 豫—固郑氏  发布于 2010-07-27 13:20:00 +0800 CST  

楼主:豫—固郑氏

字数:1738

发表时间:2010-07-27 21: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04 16:53:38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