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另一个角度看历史:日本

这次是个小短篇,几天就能更新完,同时喜欢这个系列的朋友可以多多支持原作者真的很博通,也希望有微信的朋友可以加一下微信公众号,多多支持
回复z秋刀鱼936:水帖必删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22:00 +0800 CST  
另附上三个个帖子的链接:
漫谈中国近代史:http://tieba.baidu.com/p/4664251922?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建议先看完这个帖子再看下面的帖子)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冷战http://tieba.baidu.com/p/4476611579?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中东:http://tieba.baidu.com/p/4717392946?share=9105&fr=share&thread_type=33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27:00 +0800 CST  
1.从日本文化传统开始谈起
日本的文化是什么,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
提起日本,不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说,日本人学习的是儒家文化,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么?
我认为不是,因为日本学习的根本不是儒家,而是后儒家时代的儒家,那个时代的儒家已经墨家化了,所以准确的说,日本学习,施行的更应该是墨家文化。
这里面存在三个问题:
①什么是儒家时代
②为什么说儒家墨家化
③日本的墨家文化
①什么是儒家时代
儒家时代,应该怎么划分,我认为是在董仲舒-汉武帝时代为最主要的分割点,随后就进入了后儒家时代,那么怎么区分前儒家时代和后儒家时代?
这主要看儒家是什么,才能区分,首先,儒家由孔子创立,如果很复杂的叙述,那么就难搞清楚,简单的说,儒家精华在于君王通过学习,明白实施仁政的好处然后真心的去实施仁政,臣属通过学习明白天下为公的道理,辅佐贤明的君主实施仁政为老百姓服务,当前两者出现的时候,人民就能安居乐业,人民安居乐业也就不会想着叛乱而想着怎么好好过日子,如此一来天下就是王道社会了。
这是儒家的精髓,重点在于,个人通过学习明白仁政是好的,然后真心的改变自己和社会,这就是前儒家。
但是当时的孔子理念并不符合时代,所以他失败了,但是他游历各国传播了儒家这个概念,也传播了仁这个概念,所以后人开始把他奉为经典和榜样,孟子就是这里面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想学好,就需要有一个榜样,然后按照榜样去学习,从这个时候开始,儒家开始变了。
但总的来说孟子还能算是前儒家时代。孟子的榜样作用逐渐使得学习儒家的人从学习儒家精神,改变自己慢慢,慢慢的就变成了开始走上膜拜孔子这条路上了。这就是破坏了孔子对儒家的解读。
而改变最大的就是董仲舒-汉武帝时代。
②为什么说儒家墨家化
想说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墨家,墨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一支,但是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他所提倡的理念太超前了,又不符合时代,但他的主要思想一个是非攻兼爱,这个是口号,而施行这个口号的办法在于,举例说:普通人听村长的,村长听县长的,县长听省长的,省长听中央的,中央听皇帝的。这就是墨家的施行理念,一种高组织,高效率,等级分明的体系,这点看是不是已经很像是日本的文化了。
随着时代的前进,董仲舒-汉武帝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抉择问题,国家应该用什么思想去统治,这时候的儒家已经开始走向膜拜孔子这条路上,所以儒家墨家化了,从表面上讲儒家还是那个儒家,但是儒家的走向和指导思想已经改变,儒家开始为统治者服务,开始从学习改变自身,变成了崇拜学习圣人的理念,这就是后儒家时代的开始。
细化来说,后儒家时代的儒家不但开始造神运动,把孔子膜拜成神,然后改变了孔子的意图,变成了膜拜,忠于某个人物为最高文化。
儒家的另一个作用是中国已经通过历练开始出了一种思想,那就是施行仁政人民就支持,不实行就反抗的文化内涵。虽然后儒家时代有很多弊病和问题,但是君权民授这个思想,却在中国扎根。实施仁政的皇帝人民就支持,实施暴政的皇帝人民就推翻。
但是,这个时候的日本没有学习过前儒家时代的东西,他们学的又是什么呢?
③日本的墨家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你最先想到什么?
茶道,武士?
不不不,你应该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天皇,这个从第一代天照大神开始延续到今天的超级稳固政治体系,是什么学派?儒家?
要真是儒家,估计天皇早就下岗了,日本的历史可不是稳定的历史,也是征战不断的历史,那为什么天皇能坚持这么久?
这就是日本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日本人认为日本自己是儒家文化的学习者,但等日本人接触到儒家的时候已经不是前儒家时代了,已经是后儒家时代了,为了避免麻烦,我称为墨家更好分析。
日本为什么能接受墨家,这主要就是墨家的实施办法中最重要的超级领袖概念,而日本天皇恰恰符合这个超级领袖概念,这个概念似乎有着最高权利,但是不论是中央集权的崩溃,还是武家时代的乱战,都涌现出了狂人,而这些狂人最终都没有终结这个体系,为什么?
因为从一方面讲这个体系有他的合理性,首先天皇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权利开始旁落,到了明治天皇才成功夺回权力,但是很快权利就又失去。
这个系统在长期发展中总的来说,天皇的权利是被分化的,而大家都需要一个仲裁者才能保证日本不分裂,这和欧洲的宗教化很类似。所以谁都不敢首先打破天皇系统,一旦打破自己可能成为逆贼,反而成为借口被所有人围攻。
第二点最关键,那就是墨家所规定的等级制度,从理论上说,墨家讲究非攻兼爱,而政治管理体系,墨子主张选择天下有才能、有德行、又聪明、口才又好的人,充当“天子”,让他去做统一天下各种意见的工作。而天下如此之大,光靠“天子”一个人是无法统一天下人的意见的,因此还要选择优秀人才,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三公”、“国君”、“卿大夫”、“乡长”、“里长”的位置上,让他们也参与管理天下、统一天下各种意见的工作,这样就可以达到“尚同一义”的目的了。
于是,我们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28:00 +0800 CST  
于是,我们知道一般“有才能”的人一般都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势力,所以墨家的思想不但不能保证开明,反而走向了严格的体系化。
而这个严密的体系化就是天皇一直存在的理由,简单的说,“有才能”的日本人一般都干一件事,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就是,日本等级阶级分化文明的特点,这也是天皇体系的最关键一点。
通过这个等级制度,不仅使得日本阶级稳定和分明,下层民众几乎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寡头势力之间的吞并和分裂都不影响整个寡头势力本身的地位。
所以寡头势力就可以长期垄断日本的资源,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这就是天皇体系下的日本文化,那就是外表的儒家,内在的墨家。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29:00 +0800 CST  
2.日本的怪异体系
日本究竟是西方模式,还是东方模式,这篇文章要分析的就是日本人的怪异的体系:
日本人的体系究竟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这一直困扰着日本和别人,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日本的怪异体系,是中国版的西方价值体系.
这么说看来会让人糊涂,首先就墨家来说他的理念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十分相似,所以墨家的理念其实和西方的理念是差不多的,所以墨家是中国版的西方体系.
那么我已经分析了日本为什么是墨家体系,现在要说的大前提是,日本所孕育出的文化体系是符合日本的体系,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日本接受了中国的墨家化的儒家体系,所发展出的体系是符合日本的,简单称呼就是天皇体系,这个从天照大神开始到现在为止都一直保持着运转的体系,他构建起了一套社会结构.
主要有2部分:
①寡头势力
②民众势力
①寡头势力
由于最高的天皇已经占据了最高的地位,所以当这个上升通道堵住之后,寡头势力之间的争斗就十分明显了,以后还要详细分析,这之中的关系,简单说日本是一个寡头控制上层的国家.而政治家族化就是很平常和正常的事情了.
②民众势力
民众势力是下层民众和中产阶级组成的阶级,日本是一个阶级化分明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到处都体现着等级制度,虽然墨家最反对等级制度,但是相反的是,所培育出来的文化确是阶级分明的.
这两大势力是上层与下层的关系,如果这么解释,很难明白的话,那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可以说明白,日本就如同一辆马车,马车的正中央是天皇,天皇没有了权利,但是坐在最好最中央的位置,不管驾车人是谁,都不敢让天皇下车.而寡头坐在马车的周边,时刻想着去抢驾车人的位置,而人民在车边缘待着.
所以当车遇到困难,比如颠簸了一下,有一个掉下去了,那大家会停下车救他么,答案是不会的,因为,对于马车来说位置很少,任何人掉下去别人都会认为,这是他自作自受.
这就是日本的政治体系,但让分析的还很简单,我先要把大得框架搭建出来,然后再细细的说得.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29:00 +0800 CST  
3.日本的文化性格
这篇文章要讲的是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当说明白了日本的体系就能讲这个问题了:
同样是学习儒家,为何中国人和日本人差距就这么大呢?
你还在不解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日本学习的是墨家,而不是儒家,这一点我就说明白,那么日本人的文化性格中和中国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①中国人重“德”
②日本人重“礼”
①中国人重“德”
中国人更加重视的是德,而不是礼,这是为什么,那就是对礼的理解不同,孔子是希望通过礼分出阶级,然后通过“礼”来区分人群与约束人群,而区分的目的是让人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对各阶级都有要求,这个区分是用来要求你的,我承认你的地位,然后约束你。
最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家天下,我承认你皇帝的地位,但是你必须实施仁政,如果你不,还强征暴敛,那么你就失去了皇帝的资格。就可以推翻你,然后另立新王朝。
所以,重礼,实际上慢慢走向了重德,这种倾向变得越来越大,终于质变催生量变,礼文化崩溃了,张飞与李逵,这样的粗鲁人,杀人不眨眼的人为什么会被中国人喜欢呢?
虽然这类人出口成脏,但是仗义和重德,恰恰符合了德的要求,所以被人民喜欢,而侠的文化中的侠客可以没有超强的武功,但是必须有道德才能成为侠。
中国人对礼的重视就没有德的要求高,对英雄要求可以狂放不羁,可以粗野,甚至凶狠,但是只要有德的存在,人民就可以接受。
②日本人重“礼”
日本人重礼的根本所在不是为了德,而是为了阶级分明,因为墨家的等级观念非常强烈,而维护等级观念的重要思想,就是礼!
这样就能理解了吧,礼的作用限制了阶级之间的流动,所以为什么粗犷无比的武士却对茶道,诗歌非常热衷,因为如果只是武力强大那么你被看成暴发户,而当你有了“礼”教后,你才能成为某一个阶级。
想学习礼往往需要大笔的钱财和空闲时间,而寡头势力最不缺的就是这个,所以,礼的地位越高他们也就越高。这种风俗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见到你会特别的热情,好像你俩是一家子一样,因为那是日本人长久以来孕育出的礼的观念,无理之徒,个性化,乖张都会被视为异类。
日本电视剧中经常有学校里出现某个小集体,然后欺负别人,这看起来是一个教育问题,但不如说是习俗问题。欺负人的头,就可以视为驾车人,而其他跟着的人就是坐在车上的人,被欺负的人就是随时被踢下去的人。
假如这个人消失了,退学,不上学,甚至自杀后,他们就必须找到一个新的人就要重建体系,而假如这个欺负人的人一旦被打倒失去了权威后,他马上会变成背欺负的对象,这理由在于其他人本身形成了另一个中间团体他们也许不想欺负人,但是也不希望被欺负,他们只能选择欺负人,因为他们怕被欺负,所以他们就会马上转向去欺负原来的带头人向新带头人效忠,重建新的体系。
这就是礼的作用,而日本人通过礼背后的墨家文化建立了日本的天皇体系,这个大框架,在这个大框架下面的人,都是被这个礼文化控制的人。
所以日本人不喜欢个性,喜欢千篇一律,但是就好像光必然有影一样,为什么日本的辣妹,奇装异服会出现。
这些人挑战的是礼,团结在一起,但事实上他们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属于他们的礼的墨家体系。他们看起来突破了礼,颠覆了礼的控制,但是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又成了另一种礼,这就是日本的非主流现象。
那么这两者所孕育的差距是什么?
中国人喜欢德,比如出现一个捡破烂的人去供养别人上学的时候,也许这个人粗俗,骂人,吃饭无规矩,脏,但是德比礼重的多,这个人就必然得到尊重和敬佩。
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就打破了礼的约束阶级观念,所以英雄不问出身,只要有德就必然被接受的文化就恰恰打开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之间的限制,使得社会呈现出自由流动的环境,这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重视礼,所形成的观念就是阶级分明,每个人都成了社会的一个坑,你有你自己的位置,这是礼决定的。日本的企业之所以强大恰恰是因为礼的作用,每个企业就是一个墨家体系,企业主通过长久的雇佣关系培养出了体系,而员工通过类似于终身制度的模式,开始不断为公司创造利益,这些人成了坚实可靠的技术工人和人才,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日本产品精细就来自于这里,因为当每个工人都是熟练工后,他们整体的品质就必然提高。
这就是日本模式的成功。但这里面还存在着巨大隐患那就是成功与失败全都在领袖身上,当领袖选择正确,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走,必然成功,但是如果错误也必然朝着一个方向走,最终毁灭。而异见者的意见就丝毫没有价值。因为他不是领袖。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30:00 +0800 CST  
4.战乱不断的日本
假如你不知道日本历史,你可能觉得日本好像很稳定,但是日本的战乱是不断的,这篇文章主要就说明这个问题:
墨家文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战乱,从理论上说,大家非攻兼爱的不是挺好,但问题在于,凭什么听你的?你说有才能,可我有势力,你说你有武艺,可我有军队。
所以凭什么听你的,就成为墨家文化中最大的问题,大到抢夺天皇控制权,小到抢劫村子农庄,就必然引发连绵不绝的战乱,理由只是借口,占据地盘,人口,农田,道路,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才是目的。
日本的赋税系统和中国有相同就是实物进贡,也有不同,那就是职业化的产生,职业化提供上层社会需要的物品:礼器,武器等寡头势力需要的东西,而他们用得到的钱财买生活必需品,这就催生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自然经济没有走向中国式的经济模式呢?而又为什么没有走向西方的经济模式呢,这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
某各地区产出的物品的是几乎恒定的,所以通过分配土地就达到分配权力的目的,跟自己好的人,就赐给大土地,不好的收回,差不多的给穷的贫瘠的土地。
没有了土地的人即使想作乱也没有本钱,有土地的人不需要作乱,土地贫瘠的人只能自保,这样一来,一个幕府体系就稳定了下来,直到某个人物的出现,然后再打乱原有秩序。
日本人的墨家体系的职业化让日本工匠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理由在于,社会的流动性不足,所以日本才会产生几百年的企业出现。爹做这个,儿子做这个,孙子做这个,重孙子,曾孙子……以此类推,随着一代传一代,尤其是家族总结出来的秘传技术,越来越精炼,而社会的整体氛围都是如此的话,那么职业化水平就必然增高。
刚才没有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战乱所产生的问题就是寡头势力兴起,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别特殊的文化。
那就是小势力组合成大势力的情况出现了,随着天皇的实权和中央集权体系的崩溃,寡头势力开始分化了国家,成立了诸侯国,但是诸侯国内部的分封制度,又造就了更小的诸侯国,更小的又造就了新的,直到一个阶级,那就是浪人。
浪人不是乞丐,而是一种没有了财产的武士与知识阶级,他们要么精通于内政,要么会武术,要么会战术,正确的说,这些人是待业的破落贵族,通过寻找新的雇主,通过战争等手段为自己从新成为贵族寻找道路。
日本整个历史,就是重复这个规律,在文官系统倒台以后武官建起了幕府制度,这种制度就开始了这个循环,随着幕府的力量被寡头掏空,最后崩溃,社会进入混乱,再重建幕府,再吃空,再战乱,这样一直往返下去。
直到织田信长的出现。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2 13:30:00 +0800 CST  
5.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是最后一次的幕府制度重分配,这个时代必须要说:
日本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曾经在一个屋子前看到一只鸟,有人问如何让那个鸟叫,于是:
织田信长说:“不叫我就杀了它。”,丰臣秀吉说:“我会逗它叫。”,德川家康说:“我会等它叫。”
而战国时代的结局刚好如此,织田信长通过自己强烈的行动瓦解了旧体系,开始寻求建立一个新体系,织田信长重视与西方教派的关系,烧毁佛教圣山比睿山,依靠火枪技术击败武田家。感觉上织田信长是一个怪人,是一个摸不到他脾气的怪人。
但是织田信长所做的事情是想要打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所以依靠西方教派的新力量和一系列奇怪举动所做的事情都只为是了建立新体系,但是织田信长是创新者么?我认为不是,他恰恰是墨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他唯独没有推倒天皇,因为他是墨家文化培养出的人,他明白天皇的核心作用,他想建立的只是新体系,而对社会的整个变局他还没有那个能力。
就情势来看,丰臣秀吉的势力越来越大,柴田胜家也是如此,按照道理说,他应该拉拢明智光秀,为什么要把军队交给明智光秀,而最终自己死在本能寺呢?
这恰恰是织田信长是墨家体系的人才所导致的,因为他认为分封诸侯是自己的权利,而被分封的人必定会支持自己,他的理论应该是对的,但是明智光秀的封地一再的缩小,最终居然分封到了还没有得到的土地,这点就最终激怒了他,而一再挑衅,一再羞辱对方,只能用一个解释说明,那就是织田信长对自己的势力有着太过大的估计,他认为自己的老大地位无人能撼动,所以不论怎么羞辱对方,对方都属于日本文化体系中忍气吞声的角色,最终酿成他死在本能寺中。
另一点来说,织田信长羞辱明智光秀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让其他诸侯惧怕自己的势力,如果从这个出发点上看,他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而丰臣秀吉不是寡头势力出身,这就是为什么他最后会取代织田家的原因,在他基本统一了日本,这时候他的出身,就让他成为了爆发户,这时候的他需要一次证明,因为他已经如他所说:“我是日本王。”
所以他的视线转向了外部,那就是朝鲜半岛。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0:00 +0800 CST  
6.万历朝鲜之战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又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是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关键:
首先丰臣秀吉的脑袋没有迷糊,他没儿子,他深刻的明白一点,如果他自己不能成为寡头的核心力量,那么只要他一死,必然日本重新混乱起来,他无论打不打这场战争,其实结局都是一样的,只是为了生存也要最后一搏。
他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和明朝对战的风险,肯定是知道的,他要来一次豪赌,席卷所有精锐的日军,要进攻朝鲜半岛,赌的资本就是自己丰臣家所有利益,成功就可以让自己的体系建立,失败就是崩溃。
对他来说,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占领中国,但朝鲜半岛只要能到手就算达成了所有前人无法比较的巨大胜利,这个胜利就能支撑起他的家族延续。
但是这时候的明朝军队实力已经飞跃从半热半冷向全热兵器的时代发展,虽然火枪的制作水平不如日本,但是大炮的数量质量,都远超日本之上。
这场战争打起来了,一时间日本呈现出了崩溃迹象,丰臣秀吉非常担心,这时候中国的假谈判代表给他送去了一个幻想中的胜利,他明白只要,能够拿到哪怕半岛的一半就是自己胜利,但是万历给他的册封让他成了笑柄,所以他必须再战。
结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失败,他虽然有了儿子,但是知道自己的体系无法建立,在郁郁寡欢中死去,在后来的关原合战时候,丰臣家的在日派和在朝派发生分裂,在朝派投靠德川家康,而在战争中保存实力最多的德川家,打赢了这场战争。
终于在最后的战争中消灭了丰臣家,那么为什么德川家康要闭关锁国和重建幕府,对他来说,闭关锁国是避免新的势力抬头,而重建幕府是为了重建体系,他成功了,德川幕府作为最后一个日本武家幕府延续了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那年黑船来了。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1:00 +0800 CST  
7.黑船与尊王攘夷
黑船事件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尊王攘夷又起到了什么作用是这篇文章要说的主要问题:
黑船2次来到日本,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是和平和贸易么,不是,而是不平等的条约,日本也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到来被强行打开了国门。那么黑船事件后带给日本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人看到了机会,这个人就是明治天皇他爹。孝明天皇终于看到了机会,夺回权力的机会,德川幕府无力与西方对抗,只能接受不平等条约。而这是旧幕府体系崩溃的开始,德川幕府在运行了十几代后终于被寡头势力掏空了,现在只是给这个旧体系压上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了。
黑船所带了的不平等条约,触及了各大家族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机终于等到了,可还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这时候的孝明天皇他明白,也知道开国是发展日本的机会,但是这就无法重新夺回权利,所以他不能附和,因为德川幕府本来就想开国,如果他也那么做的话,那就等于帮了德川幕府。
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从本质上来说,所有人都明白开国的必要性,但是权利在谁手中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对此想要抢夺地盘,土地的诸侯大名来说,自然心领神会,尊王攘夷运动的成功在于德川幕府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弱小,这一点是日本文化所造成的小吃大,当诸侯和幕府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的时候,诸侯想要取而代之是必须的。
最终幕府失败了,他的失败是必然,因为旧体系已经行将崩溃,不管是什么事件都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这是日本的内部的一次循环,这次循环得益者是天皇,他能成功的根本在于,吸引与拉拢一部分诸侯国反抗德川幕府,而幕府内部,早就想要进行重分配和取而代之的人存在着,最终幕府解体结局其实是肯定的。
德川幕府的倒台让日本终止了幕府制度,但是真的终止了么,我认为完全没有,而是从武官幕府,变回了文官幕府的形式罢了。
而推动日本发展的人是明治天皇,也就是孝明天皇的儿子,他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把一个新时代和新体系交给自己儿子去建设。
明治天皇上台后开始明治维新运动。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1:00 +0800 CST  
8.明治维新与甲午海战
明治维新为何成功,甲午海战又为何失败,是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
现在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摆在面前的是一个绝好机会,日本各大诸侯的再分配已经完成,自己也看到了西方人的厉害,也见识到了中国的衰落,摆在自己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西化,也同样开始工业化。
首先,为何日本可以开创明治维新,还记得我对墨家文化的评价么?中国版的西方体系,日本学习到的就是这个所以对他来说,西方体系控制和墨家的体系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有一点不同,而这点不同恰好也符合日本人的利益。
虽然都是君主立宪,但是日本与西方不同的一点在于,他把权利把握在了手里,而西方的君主立宪是架空了国王的权利,这一点不同也就使得日本的方式有些不同。
总的来看,日本方式为,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筹划能力保证了大宗商品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明治天皇对教育尤其支持,又调节了成功私有化,使得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私有化,政府从过去的土地,粮食控制转变成了大政府下的税收控制,这就集合起了各势力的能力。
而日本职业化的水平又极高,所以当放开手脚后,全力支持工业和商品立国的时候,日本必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而各势力开始与财团合作,创造出了新的政治体系,这样对人民的压迫就减轻了,而随着商品的大量输出和工业能力加强,另一个领域也开始加强了扶持的力度,那就是现代陆军和海军的建设,对外派出留学生,内部兴建工厂。
而北洋舰队的到来让日本人明白,只有建立现代海军才能立足于世界,这就加快了军事化的步伐,对于此时的国际形势来说,西方势力并不是和平的,日本想要成为亚洲的发动机,就必然在海军与中国争雄,试图控制亚洲水域。
终于大胆的计划出台了,那就是袭击北洋舰队,为什么甲午海战以中国的全面失败未结束呢?这和中国的王朝时代有关系。
从感觉上看日本和中国都是王朝体系,但是日本的天皇体系是以天皇为核心代言人为首的体制,但是在过去权利是把握在诸侯手中的,现在明治天皇收回了权利,等于算是夺回来实权成了日本这辆马车的驾车人,所以他要怎么做,所有人就都跟着他怎么做。
这是其一,第二在于支持明治天皇的势力都是受益者,所以当他宣布各种法令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受益者,而受害者是旧体系的人,这样新体系压过了旧体系,所以改革成功。
但是中国的模式,就与此不同,洋务运动是通过解放了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是权利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作为实权者的慈禧与寡头势力之间是相互忌惮的,而这中间所培养的终极人才就是李鸿章,对于李鸿章来说,北洋舰队和北洋军阀是自己成为寡头势力的重要砝码,但是问题在于,他能不能嗅到日本要开战的危机要来,肯定是能的。
所以他才要再次的派出舰队去示威,他不想战争爆发,如果不爆发战争,对他来说就等于平衡自己和慈禧的关系,如果自己挑起对日本战争,或者日本侵华,那么战争的胜败就要改变他的命运。
理由在于,北洋舰队是李鸿章的王牌,这张牌胜利了,他已经是位极人臣,胜了他就成了慈禧心腹大患,这点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终结清朝的就是北洋军阀政府,但李鸿章却是礼教文化教育出来的终极人才,他忠于国家,所以他胜利了只有爆发于清之间的斗争,而失败了就是大权旁落。
所以对他来说,只有平局才是唯一的选择,在战与不战的抉择中犹豫不决,他想用外交和威慑手段威胁日本,但是此时的日本已经是枕戈待战了。终于甲午海战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怎么评价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的悲剧是中国王朝时代的必然,军队由人民组成,但军队却不为人民服务,反而是为寡头实力和皇帝服务,所以当民族存亡和个人利益需要选择的时候,个人利益就必然让位于国家利益,这个后果就是割地赔款,让日本拥有了台湾岛,这个前进基地为日后的侵华战争打下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甲午海战的失败让日本看到战争的中获利的丰富和扩张的成功,为日后军国化埋下来隐患。
而中国的衰落再不让世界忌惮,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从此开始了。而此时的日本却要面临另一个敌人,那就是沙皇俄国。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1:00 +0800 CST  
9.日俄战争的军事化与经济危机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皇俄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被渲染成有色人种第一次战胜白人的经典战例,但是真的是这样么,这场战争又为日本带来了什么改变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沙皇俄国在感受到了日本日益崛起的威胁后,不得不把眼光转向远东,英国美国又希望日本和俄国拼个够,但另几个国家,又希望俄国能够制约日本。
所以就出现了两个带头人与幕后众多国家在中国争夺利益的局面,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悲哀,但只有无奈和无言相对。
就时间上来说,如果俄国准备妥当,那么日本就无胜算,但拖时间的方法尼古拉二世使用错误,导致了局面迅速恶化,又对自己的国家内部矛盾和准备不足轻视。
反而是这时候的日本在英美的支持下快速动员和准备战争。最后抢先发动战争取得胜利。
这种说法对么?我认为不对。
日俄战争爆发。在东北开打,此时的俄国装备和后勤问题不是左右战争的决定因素,而是沙皇王朝已经走进了最后的时间,寡头内部斗争激烈,士兵得到的保障不足,国家资源被分化,直接导致了前线士兵的补给困难,战术思想混乱,相互拖延扯皮。
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这时候的日本正处于战争旺盛期,从人民,到寡头到天皇,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想法也都是对外扩张,所以日本战胜也不是难懂的事情。
因为这是王朝末期和新体系的全面碰撞,俄国的体系内,同样是清朝的问题,寡头和皇帝直接有矛盾,扯皮,而战争又不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所以军队的执行力度,战术配合就混乱,而反观日本,日本的新体系从天皇到普通士兵,他们的想法都一样,那就是对外扩张,抢夺中国利益,为自己的国家抢夺财富,所以他们的战术就能执行下去。
这才是日俄战争中最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是日本的胜利是大胜么?我不这么认为,日本的胜利是惨胜,不仅花费巨大,还把积累和掠夺来的财产花的精光,这就使得军队对外扩张,然后掠夺,再扩张,再掠夺的西方体系控制开始发挥作用。这个体系的开始就注定了其最终失败。
结果就是日本军人地位直线上升,刚刚压制下去的武人力量再次抬头,因为此时从殖民台湾岛和朝鲜半岛掠夺来的资源开始让日本享受胜利的滋味,为进而扩大战争打下了基础。
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本来赢得了一段黄金发展期,但是随着军队势力的膨胀,加上从朝鲜半岛掠夺回来的黄金,资金,矿产,人力等,都使得日本想要再通过扩张来完成扩大自己的目的。所以日本在黄金期主要是为日后的战争做准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了战胜国,却侵害了同样是战胜国中国的利益,取得了山东半岛的利益,此时富庶的东北,就似乎成了日本必然要争夺的目标。
这不是偶然,而是日本在成为西方体系后的必然结果,而通过掠夺来扩大扩张自己的实力,就是一种必然选择。
而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加快了这个节奏。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2:00 +0800 CST  
10.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为何会发生,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我探讨的内容:
有人说,日本是野蛮和原始的文明,残暴和凶残是他的本性,这我认为是不对的,如果是这样就无法解释,日本的职业化程度与日本喜欢礼仪这两个日本最有名的名片。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南京大屠杀,这里面主要三个原因:
①日本社会的阴影
②松井石根的欲望
③南京的地位
①日本社会的阴影
在这个问题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①日本军队的习俗
②日本社会的阴影
首先日本内部战争所孕育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战争传统:
在漫长的战争习俗中,日本人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破坏对方的土地,杀伐对方平民,抢掠女人的习俗,因为日本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相互无法流动,所以胜利的功勋大多归武士和贵族拥有,对于战争需要满足的下级士兵的需求,手段就是纵容士兵烧杀抢掠,通过这种手段纵容和奖赏与破坏对手的目的。
这就是日本战争所养成的习俗,这种习俗是只有在南京体现么,不是,而是在整个日本所到之处到处都是,这就是南京屠杀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日本所建立的墨家体系,在封锁住了阶级流动后,造成的现象就是内部阶级分化严重,上级似乎有凌驾下级的权利,尤其在军队更是如此,上层军官和士官从训练时就长期虐待士兵,所要做的就是建立这种权威,为什么礼貌有秩序的士兵在上了战场后就如同魔鬼俯身了呢。
因为这是战争的特殊形式,死亡所带来的效果,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最好的发泄方式就是杀死对方,丑化对方,把对方不当人看待,来为自己壮胆,而所有积累的怨气就对“非人”化的人类集中开始发泄,所以多么恶毒,多么邪恶,多么凶残的事情就都能做得出来,也没有了任何的顾及和收敛,因为在纵容的时间内,礼和秩序失去了作用,而南京这个城市就成为集中泄愤的地方。所提出的什么藏有士兵只是借口罢了。
听到无数骇人听闻的事件,手段,方式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的疑问,因为这就是日本社会的阴影,是人在失去控制后的爆发出积压已久的怨气,而对对象无论多么凶残,自己都浑然不觉。
②松井石根的欲望
对于松井石根来说,这个人本来已经靠边站了,但是淞沪抗战,让他回到了历史的前台,此时对他来说,根本没有听命于大本营命令的必要,打下南京就是他个人人生的巅峰,有了9.18事变的不问不究,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与其等待大本营里分配权利还不如,等自己打下南京再说。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他原本就是援华派的人,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很不错,但是中国人最终“耍了”日本人,这就造成了援华派的失败以及他的失败,这一点也是他进攻南京的一点原因。
这些原因使得他选择冒进,进攻南京。此时的国民政府为什么最后会失败被历史淘汰,这里就显示出了关键意义,对蒋介石来说,他虽然建立了新式政府,但是实行的还是老实统治方式,军队只为了保住蒋家王朝存在,而非保护人民。
所以他就能逃跑,他逃跑了别人谁还会拼死一战,溃逃就是必然的。而没有能力,行动缓慢的人民就自然落入了松井石根的手中。
而松井石根进城落泪,与其说是为了天皇尽忠,不如说是他松井石根个人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而喜悦,但这同时对于他这个援华派来说又是个巨大耻辱而因此痛苦。
而他对手下的纵容也是超常的,甚至说是歇斯底里的,所造成的是30万甚至更多的无辜者被屠杀,强奸妇女,荼毒生灵的丑恶行径是罄竹难书的。
③南京的地位
南京的地位是民国政府的首都,这个政治城市的意义非凡,而在这里大肆屠杀,对日本来说是让中国抵抗意志瓦解的手段,因为就墨家体系来说,领袖驾车人的地位丧失后,整个体系就崩溃了。
但是日本人不明白的是,中国不是墨家体系,而是儒家体系,结局是自然的,那就是抗争意志不但没有消沉,反而激发了抗战的决心。
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偶然的屠杀,而是日本天皇体系所造成的必然,所造成的荼毒和伤害都深深的刺伤了中国人,但是中国人是不是就此沉沦下去?
答案是不是的,反而激发了反抗斗志。他的发生没有能够吓倒中国人,而毛泽东在一年之后就发表了《论持久战》。在黑暗的中为中国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抗日战争。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2:00 +0800 CST  
11.抗日战争是场什么样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中日之战是农业国与工业国之战么?因为中国是农业国所以无法战胜日本么?
我认为这么说是不对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抗日战争结束后仅仅几年后的朝鲜战争,美国无奈第一次签下非胜利的协议,就无法解释。那时TG领带的军队有什么工业资本可以战胜工业正在巅峰的美国么?
战争不能仅仅用工业能力来衡量,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说,战争究竟是什么?战争首先是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对抗,然后比拼的是两个国家的基础理论,随后是战略家的能力,最后才是武器装备。
那么抗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我认为是中华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一次全面对抗,从制度上来说,中国内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旧体系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另一部分是新体系为首的TG政府,这两者同时参加抗日战争,组成了中国一方。
而日本方面是走上了西方式的侵略-掠夺-再侵略-再掠夺的体系。
侵略体系在前期的优势明显,日军利用军事优势看似势如破竹,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在华的全面战争,直接导致了他的战线过长,兵源枯竭,资源耗尽,最终选择与美军在海上进行对抗,导致失败,而这胜利并不是美国赐给中国人的,而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争夺回来的。
就基础理论来说,中国方面的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旧王朝体系的力量,而TG政府代表的是人民的力量,这两者的分歧直接导致了在战争中的态度不同。
国民党政府内部寡头势力分化严重,中央军和地方军相互掣肘敌视,对TG军队抱有敌意,而TG军队在敌后的占领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从整个战略上来说,蒋介石战略明确,那就是保住他的地位为第一要素,在保住这个要素后才开始抗战,而借助抗战,他想达到的目的是收编个地方武装和消灭TG军队为第二要素,所以才会爆发皖南事变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
正是因为这种指导思想为首的蒋介石才会选择消极防守的方针,导致的后果就是各地消极自保,而日军反而能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某一点,为何中条山之战是如此的快的溃败。理由在于蒋介石是旧体系的优秀人才,对他来说如果自己的军队打光了,那么不要说日军,就是地方武装都会反对他,所以蒋介石的体系并不是为人民而战,反而是为个人而战和家族而战,所以虽然下级士兵和士官都爆发出了决死的态度,但是在大战略上,各部队相互没有支援,协调,反而要担心对方是否会逃跑溃败。结局就是溃败是必然的。
蒋介石,又掘开花园口使得黄河改道造成了广泛的黄泛区问题,给原本已经沉重的人民又加重了负担。而阻止了日军么?那就是没有,相反是士兵和士官与爱国将领的决死抵抗,让日军的战线过长补给困难等不利因素暴露了出来,这才停下来进攻的步伐。
国民党是不是不抗战,这种说法是偏激的,国民党抗战的目标和TG不同,国民党抗战的目标在于保护住寡头势力的地位为目标,在这种思想下,国民党的士兵和人民就必然为了民族的生存要付出惨重代价,士兵和人民用血肉之躯支撑起了防线,日军才无法进攻得手。但最终得利确是寡头势力。
不得不说的是,在战略上当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开打后,蒋介石不但没有抓住机会,反而消极对抗,因为他已经预判出日本必然失败,而他准备的是在未来的内战中消灭TG政府建立他的蒋家王朝。这就为什么最后在日军全面溃败的态势下居然还能在中国国民党方向取得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何中国远征军可以取得胜利,理由在与,日军的进攻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生存,所以为了蒋介石的利益,他反而能召集起10万人,经过新军队的训练和接受新式武器成为新军,那么为什么远征军能打的那么顺利,这就是因为,触及到了国民党所有寡头势力的生存,所以他们能集合在一起,发动对日战争取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保护人民的利益么?不是,反而是保护了蒋介石的个人利益和寡头利益。而远征军的士兵退守野人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终,蒋介石的种种做法看似聪明,看似保住了实力,但是人民已经失去了对他的信心,为他最终失败埋下了最重要的隐患。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TG的军队是躲起来不抗战,暗暗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这种说法对不对?
我认为完全不对,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何日军要发动三光政策,为何要扫荡,和冈村宁次提出的囚笼政策?
TG所代表的利益是人民的利益,这点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实际情况,敢于在敌后发展力量,这种大战略就不得不关注毛泽东这位优秀的战略家的眼光了。
首先在敌后发展武装力量,放弃城市和交通线,转而发展以农村为联网的战略是毛泽东的战略,从实施情况来看,被日军扫荡和囚笼政策围困的TG军队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反而壮大了武装力量,扩大了解放区,这种胜利是别人送给你的么?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5:00 +0800 CST  
那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何这种战略可以成功,理由在于TG的实质,那就是为人民而战而非为个人或者某个家族而战,这一点的转变是过去没有的,这是一种全新的体系,人民参加TG军队保卫的不是TG个人利益,反而是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发展了战争,支持了战争,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艰苦的敌后抗争中,人民遭受到了日军非人的对待,经常爆发了整村整村被屠杀的事件,那么为什么人民还要支持TG武装,为何没有放弃TG武装。在武器装备近乎于原始的状态为何敢于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对抗,这种战斗力是从哪里来的。
理由在于TG武装是由人民组成的,军纪严明是因为组成的人员和代表的利益都是人民,所以,支持TG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这就是军队战斗力的来源,士兵才会不惧怕死亡,才会服从命令。屠杀和恐吓不但没有吓到中国人民,反而让TG武装越来越壮大,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
如果TG军队也是消极抗战,躲起来发展力量,那么人民还会支持他么,人民就会抛弃他,最终TG会被围困死,所以TG恰恰是坚持抗战,用武装斗争的方式对抗日军,保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才会支持他,才会冒死亡的风险保护他,人民参加TG武装,武装对抗日军,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这种正循环最终打破了日本的囚笼政策,反而利用广大的解放区逼迫日军只能守护交通线和重点城市。
为何在抗日战争后,TG可以击败国民党,这就是因为TG所代表的利益是人民的利益,而非某个家族或个人的利益,所以国民党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后勤却无法战胜,反而是失败。因为人民已经抛弃了他,寡头之间的内斗消耗了他,最终失败是注定的。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5:00 +0800 CST  
12.日本为何失败?
日本发动战争为何失败,简单的用正义或者非正义来区分有些笼统,这篇文章将会彻底的分析:
首先,日本发动战争的方式几乎次次为豪赌,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日美战争,所每一次发动的战争都是拼上全部家底的总决战,所以这种方式就注定最后一定失败。
日本是被2颗原子弹打败的么?
这种说法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法,首先,2颗原子弹投掷前,日本已经处于崩溃的态势,在中国战场上,苏联对日战场上,美军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资源已经耗尽,兵员已经枯竭,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也必将失败。
日本人提出的,如果没有美国人,那么他们将会获胜是不是对的?
这个问题是愚蠢的,既然是世界大战,那么怎么能说没有对方参战我就能赢的这种观点出现呢?美国人怎么可能日本人拥有东亚控制权,这种思考方式就很有问题。是一种自我安慰,我被强者打败,所以我也是强者,我不会被弱者打败。这种想法是愚蠢的。
那么是什么让日本人走上失败道路的?   我认为就是侵略-掠夺-再侵略-再掠夺的体系让日本从甲午海战胜利开始走上这条路,在天皇发下终战诏书后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认为自己可以仿效欧美抢夺殖民地,发展壮大自己,这种思路最终导致失败。
日本有三个主要对手:
①苏联
②中国
③美国

①苏联
为何诺门坎战役后日军再也不敢北上,因为此时的俄国已经变成了苏联,这种转变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共产主义的大政府使得整个国家的资源从分配,人民得到了利益,又因为计划经济适合俄罗斯发展,在加上先进武器的配备,所以苏联军队此时已经脱胎换骨。日军一触即溃,再也不可能涉及远东利益。
②中国
既然北上的路线被堵住,进攻南下的道路自然是最佳选择,为什么一开始进军速度那么快,因为此时的国民政府寡头势力矛盾严重,中央军和地方军处于对立态势,巴不得对方先去拼掉,纵然有爱国将领和拼死一战的基层士官与士兵的保障,也无法改变和扭转溃败的结局。
那是不是说这些人死的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战争就是一种消耗,对民族是如此,对国家更是,日本的侵略体系,必须是胜利然后从侵占地席卷财产,物产,人力等资源进行补充,或者再侵略。
虽然日本人占据了大片的地区,但是负责防守这些地区,保护占有地就成了他严重的负担,游击队,地方武装力量,各种反抗武装力量在敌后的涌现,使得日本呈现出两线作战的趋势,一方面要用精锐师团时刻驻守前线,在背后广大的战线上,又需要大批的军队进行防守,这就造成了进攻延缓。
反观中国,呈现出了两种不太的态势,在正面战场上,由于战线的缩短,所能集中的力量反而增强了,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顽强的堵住了日军的进攻态势,敌占区的TG武装,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日益对日军的后勤保障,物资运输,与军队安全构成威胁,日军不得不开始退守公路,铁路与大型城市进行自保。
日军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这个从战争进攻阶段到防御阶段的转变,就注定了日军必然失败。
这时候日军已经无法从再侵略中得到好处,反而还要为已经得到的好处拿出大部分用于继续战争,这就不断的消耗着兵员,武器装备。而日军士兵残暴和军官的默许,激发了对日的仇视态度,所以,扫荡,人民进行武装,再扫荡,再人民进行武装,这种循环造成的结局就是,死亡不但不能威胁TG武装,反而是TG武装在敌人的囚笼中不断壮大,理由很简单,TG武装代表的利益为人民利益,所以人民支持也自然成立。最终突破囚笼,反而威胁到了日军交通网的安全。
从理论上看日军扩大了广大的领土,但是这些领土也成了他沉重的负担,一方面得到好处,一方面又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好处去弥补。日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当中。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5:00 +0800 CST  
13.日本经济腾飞
日本为何能够经济腾飞,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观点:
为何日本可以经济腾飞,主要在4个方面:    1,新体系建立
2,朝鲜战争
3,欧美体系的建立
4,脱亚入欧

1,新体系建立
首先,旧军队体系已经注定瓦解,在军事失败面前,不得不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有自身的需要,也有美国的强迫,这两点的结合,主要是彻底瓦解了军队的力量,改编军队成了类似于武装警察部队的组织,自卫队。
第2点在于,日本保住了天皇体系,虽然天皇又一次失去了权利,但是天皇体系算是保护下来了,这点很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天皇体系的保住,就拯救了日本寡头势力,他们不用再进行重分配。
这时候主要的寡头势力,为财团与政治势力组合成的旧寡头势力,他们是从明治天皇创造民治维新时代崛起的,盘踞在社会根基之上的体系。比如三菱,三井这样的超级集团。
他们的日后为什么变成右翼分子,以后还要再说。那么为什么日本可以那么快的适应过来,因为日本的墨家文化和西方的体系控制是近似的,这点就为日本建立西方式的体系早就打下了基础。现在只是这个体系开始发酵。
2,朝鲜战争
在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内战爆发,此时国民党的失败,我已经陈述过了,代表人民利益的TG取得胜利,就是一个必然了。
那么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么?
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岛的时候,美国出兵阻拦TG过海,阻碍中国统一,这点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支持国民党为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很明显。
此时,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仁川登陆,中国志愿军入朝。这时候,日本的第一次机会就来了,美国需要一个中转站,而日本就自然成了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
随着战争的扩大,需要越来越多,日本通过生产军需物资,得到了资金,用资金重建了国家基本秩序。最终朝鲜战争美国签下了第一个不是以胜利结束的协议。美军铩羽而归,但是美国通过朝鲜战争感觉到日本作为东亚最佳的港口,物流,基地使用会非常好,他本身远离大陆,被陆军威胁的程度较低。
而海空军自己可以快速驰援,快速部署,为日后岛链策略打了最坚实的一颗铆钉。
3,欧美体系的建立
随着制造军事物资,得了启动资金的日本,又受益于欧美体系的建立,在这个时候美国虽然在朝鲜战争中铩羽而归,但是总的来说,欧美体系的建立,使得他在当时的冷战前后,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优势,随着欧美体系的建立,美国希望用消费能力来控制其他国家的愿望开始实施,而日本和西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美国对日本的贷款,技术的援助,使得日本慢慢走向对美出口的这条路上来,日本经济奇迹的关键就在于,日本几乎都是以卖的方式来出口,而买发达国家产品的很少,所以顺差就极大,这就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开始。
4,脱亚入欧
脱亚入欧早就实行,但日本想做的是加入到欧美体系中,想在中间分一杯羹,求一个位置,这在当时与美国战略并不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竞争开始,日本的富有能够吸引东亚,东南亚国家加入对欧美体系的支持,对美国来说是绝好的事情。
此时的欧洲同样还在复兴,所以,相互的利益冲突还不明显。日本就成了民主的样板房,欧美想通过日本的示范作用,来取得更多的支持和拥护。
日本在战后开始经济腾飞,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开始运转起来。而新生起来的势力逐渐成型,就成了新寡头势力。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6:00 +0800 CST  
14.看不见的暗战
日本在经过了经济腾飞的时候,开始一场看不见的暗战,这场暗战是什么是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
在经过经济腾飞的一段时间后,日本开始兴起了一批企业,代表就是SONY,这些新兴企业的出现逐步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势力,日本在2007年曾经拍摄的连续剧(华丽一族)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男主角开创了新型钢铁制造公司,父亲是继承了老一辈所创的银行业,两者本来应该是合作关系。但是最终走向决裂,也以男主角最终自杀为终结。这个故事不复杂,那就是旧体系联合起来扼杀新势力,最终受到侵害的是日本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寡头政治面前,谁又会在乎对方和国家的发展呢,这是日本寡头文化的一个缩影,但也足够说明问题。这个问题还要在以后说。
这个时代开始的暗战主要是新势力的崛起,但他们无奈只能依附于旧势力的光环之下,日本社会朝着对内发展的状态前行。
在那个时代日本甚至提出了全民中产的创想,但是此时已经为日本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旧寡头长期垄断政治,理由在于,经济上全面依赖与美国,在军事上也倾向于美国,所以,政治能动性就比较小。
所以,旧寡头就可以长期获得支持,那么这种体系成功的要素就是经济状况好,人民就支持了这种看似稳定的体系,但是寡头快速分化国家,逐渐出现了家族化和寡头化的趋势。
这是一种必然,因为这也是日本墨家体系的一种承载下来的变种文化,这个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只要依靠美国就万事大吉,但是劣势就在于,如果美国,不支持你了呢。甚至算计你呢,那你就只能被坑。
冷战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美国在连续输掉两场战争后元气下降,又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一时间让美国元气大伤,导弹危机又跟进,差点打起核战争来。这也凸显了日本所选择体系的危险性。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放弃了很多权利,但是人民生活的好啊,那不就行了,管他做不做别人的马前卒呢!
这种观点本身就是豪赌,如果苏联和美国一旦发生战争,抢夺太平洋控制权就必然发生,而首先遭受打击的就必然是日本,而日本的军队彻底警察化后,把自家安全系于美国的决定之上,这种选择就很危险,但是在经济膨胀的年代,有别人保护自己的安全,过的日子又好,看似挺好,但是这是十分危险的,是一种战略上的潜在危机。
而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依靠美国成了日本国策,但是一股暗中流动的意志开始膨胀,那就是用经济打败美国。
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赌博,甚至又是一次不着调的自杀式进攻。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3 12:46:00 +0800 CST  
15.广场协议与经济自杀
广场协议,为什么要发生,随后的经济爆炸能否不发生,中间的理由是什么?是这篇文章主要分析的地方:
广场协议的成因在于下面几点:
1,欧美体系的危机
2,中国的橄榄枝
3,日本的政策

1,欧美体系的危机
欧美体系出现了危机,这是美国长期与苏联进行冷战对抗的结果,在一方面狂热的造着武器,一方面又狂热的买着产品的情况下,美国的资源被耗尽,又因为石油危机的原因,重创了美国的经济。
这已经为日本的广场协议打下了伏笔。美国由原来的支持日本成为样板,开始准备收割,而另一个方面,欧洲也同样发展到了一个阶段,这时候,欧美体系的椅子和位子都满员了,就必须要有人出局,这个人就是东亚的日本。
这是日本最大的问题。
2,中国的橄榄枝
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就是构建起可帮助发展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需要工程机械,需要机床,这就为日本在美国经济下滑的时候提供了新的出口,日本给中国贷款,然后中国购买日本的机械,这种类似债券形式的模式,拯救了日本的制造业。
日本产品也随着工程机械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改革开放所激发出的活力,使得日本一时之间缓解了广场协议的到来。
3,日本的政策
但广场协议会不会来,一定会来,在日系产品尤其是重大项目上对中国的欺骗问题逐渐严重后,中国转向了购买欧系产品,这里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日本的保护主义,日本逐渐孕育出了一套隐性保护主义,那就是最好的自己用,一般的欧美用,不好的第三世界用,这种保护主义会给日本国内的日本产品贴上一种隐形的标签,让购买者选择商品时更加偏向国内产品,慢慢的对国外产品也就开始出现了这种现象,对中国的就是如此。
而另一方面,又不改变对美策略,因为体系本身看起来没问题,但是实际上,日本的政策已经埋下了定时炸弹。
在欧美体系出现危机的时候,苏联开始准备入侵阿富汗,在欧美恐惧的时候,日本还漠不关心,过着自己的日子,最终广场签署了。
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开始升值,然后是热钱开始流入,这时候日本的经济不是不好,反而是太好,在美国看着就要不灵的情况下,热钱滚滚而入。房地产,奢侈品,一切能炒的东西都在炒。
日本开始进入狂热,日系产品出现危机,但是随着股票价格上升,谁还在乎生产的产品呢,甚至日本想要买下全世界。买哥伦比亚电影工厂,帝国大厦,一路扫货。
但是日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什么立国,那就是依靠美国的体系立国可你现在靠什么立国,股票,债券。
你有军队支撑这个体系么,没有,你有政治影响力么,没有,你有什么?钱?
钱,日本只有钱,没错,只有钱。
这就好比,一个五岁孩童手持金元宝走在闹市中央,平常大家都有钱,谁都不会说什么,没准还会客气的送你回去,彰显一下自己的绅士风度。
但今天,欧美危机出现,苏联正在进攻阿富汗,一旦得手下一步就是进攻中东,一旦得到石油霸主地位,欧美体系就得完蛋。
在这种思想下,谁还会在乎面子不面子的,这些绅士就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你的钱,你的股票,一部分是你自己的,但是更多的,就是外国人的,是热钱,所以,当高盛发出对冲债券的时候,日本傻乎乎的相信自己可以豪赌一把,殊不知,你赌赢了,所有人都要跳楼了,所以还是把你推下去吧。
一夜之间,狂热就爆炸了,就好比,热闹的舞会上突然停电了一样,日元完了。
日本失落的十年,为什么出现,理由就在于,日本在经济最好的时候,忽视其他国家,尤其是穷国的力量,对穷国的态度带有偏见和戏弄,不但没有扶持穷国的意味,反而想从穷国再榨取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必然导致交恶,另一方面只热衷于日美关系,这是日本体系的走向的一个必然,而这必然就注定失败,在产品已经出现危机的时候,却迷失在泡沫经济的假象里不能自拔。日本在短时间积累起了巨大财富,但是又没有力量,去保护财富,只能天真的认为只要有了钱就能买一切。却不知道强盗直接抢了你就完事了。这就是日本把国家安危和政治地位系于他人手上的最大失败之处。
岂有不败之理?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4 10:35:00 +0800 CST  
16.首次参拜靖国神社与97年金融危机
靖国神社是什么神社,为何如此争议之多,又为何日本政治家偏偏要去。1997年的金融危机是一场什么危机?是这篇文章的关键之处:
靖国神社是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的神社。
看明白了么,明治维新后所建立的体系,在二战中虽然遭到挫败,但是根基没有改变,这就是说,靖国神社,是日本旧势力的大本营。
所以旧势力就要去,而新势力就很少去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中曾根首先要去?
因为他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上,所以他要告诉所有国民和寡头势力:
你们今天享受的所有一切,都是我们这个体系拼杀出来的,只有你们团结在这个体系下,只有这个体系不崩溃,我们才有活路!这个体系倒了,你们谁都跑不了。
但是他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靖国神社里拼杀的猛将们,是让中国人恨之入骨的死敌,中日关系从此开始交恶。
对于中国人来说,德是最主要的标准,血债累累的仇敌成了英雄,这哪能受得了,这也为日后小泉纯一郎时代反日运动埋下了伏笔。
日本经济泡沫爆炸后,为何没有沉沦下去,这主要得益于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分裂和欧美体系控制世界的成功,缓解了日本经济危机后的衰落。
又因为四小龙的崛起和东南亚的崛起,使得日本产品因为经济爆炸又从新走回了主要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
而此时的日本样板作用为独联体国家和欧美民主体系又建立了带头作用,所以美国又对日本敞开胸怀。
但是中日之间的矛盾开始升温,而日本因为度过了危机,所以对靖国神社的热衷程度有所收敛。因为靖国神社已经引发了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不满,和社会对于右翼势力的不满。
到了90年代末期,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件,这个事件等于是中日进行了决战,而以日本失败,中国胜利为结尾。从那一刻开始,日本的东亚第一就注定失去。
97年金融危机,一方面浅层的说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英国的报复,不如说是欧美体系对自己体系的第2次实践。在日本使用过后效果非常好,所以这次就选择首发地在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而不是香港,发展速度之快,让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马上失控。
随后就波及四小龙,为何欧美可以如入无人之境,理由就在于,这些人都把发展对欧美经济当作了关键,这其实和日本有着天然的相似。
而他们的体质和能力比日本更小,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香港自然是他们最终选择的地方,在赚的盆满钵满后,自然要来教训一下中国,但是此时的日本,本来可以出手相助,但是为什么没有出手?
就因为四小龙,东南亚,日本与中国天然的差别。那就是:
军队实力,政治影响力。
现在很多人说,还不如当日本人好,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的富有是出卖了军队和政治影响力两个关键权利后得来的,所得到的财富,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欧美随时想拿走就拿走了。
而中国的拥有这两个权利,所以中国完全不惧怕也不接受,欧美肆意的指点江山,对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保持封闭,这就决定了,他们无法进攻大陆,只能进攻香港。
但这时候,中国已经收回香港,香港的法律法规政策,中国完全有能力控制,一旦事态恶化,就可以出台保护性措施,而这一关键权利,是军队实力和政zhi影响力所支撑起来的。
而这种权利是别人送给你的么?
是中国人自己拼搏搏回来的,他就注定中国拥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利和实力,所以,欧美国家才不敢和中国在香港进行金融决战。而日本没有这两个权利,他想出手,但不敢出手,也不愿出手去援助别人。
金融危机的结局是什么?那就是看起来中国遭受了损失,日本没什么,但是中国用实力告诉了世界,中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金融安全,这个胜利,为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最关键的一步。
间接性的保护了亚洲各国,这不是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有没有能力能保护的关键一步。和一个大国采取的是西方的掠夺模式还是中国式的共存模式的关键分歧点。
而军队的实力和政治权利,也绝不是可以用钱买回来的。这中间的差别就太大了。
从那一天起,日本就注定注定从东亚第一衰落下来。

楼主 a1011526798  发布于 2016-09-04 10:44:00 +0800 CST  

楼主:a1011526798

字数:30473

发表时间:2016-09-02 21: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30 10:59:40 +0800 CST

评论数: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