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道德经》

这个版本挺好,推荐给大家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7-21 16:57:00 +0800 CST  
这两幅图,对太极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8-07 20:14:00 +0800 CST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表述,道也可以非,这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这样,也可以非,这是恒久的名。
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
所以恒久的无有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奥妙,恒久的存在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归终。
这两者是相同东西却是不同名称,两者共同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开启了所有奥妙的大门。
理解:
道就是道,鲁迅说的好,天下本没有路,有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就是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道,就是成人成事的方法论,以及路线图。这里就涉及到知行合一。
解释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表述出道,那就有与此相反的道。这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表述出道,那就有于此相反的名。这才是永恒的名。好比对这个东西表示喜欢,那内心就有了不喜欢。喜欢和不喜欢是成对的。对一个事物的命名为白,那我也可以命名为黑。大家可以看看公孙龙子的几篇文章。写的非常好。老子本人,曾研究过名家。
解释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总在变化,就像一个中心,可以从中心射出很多射线。或者如同水流,到了一个地方,突然发生流向变化。我们对规律认识不断变化。道可以表述为道,但是因为环境变化,道又变了,所以“非常”道。名也是一样。这种解释,指出了事物的变化。
如果把“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把“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那么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变化、演进、创造的程。老子的举例就是:宇宙开始时本是“无”的,那时候把虚无的宇宙叫做“天地之始”,后来宇宙爆炸孕育了万物,就产生了“有”,又把孕育万物的宇宙叫做“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其实都是指宇宙,只不过就是宇宙诞生前后的两种状态。把宇宙诞生前的状态“天地之始”定义为“无”,把宇宙诞生后的状态“万物之母”定义为“有”,那么“有”和“无”看似“异名”,其实却是“同出”都是指宇宙。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把这个事物前一个状态命名为“无”,紧接着的下个状态命名为“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纯铁块,开始光鲜艳丽,后来生锈了。那么生锈后的铁块就是“有”,生锈之前的状态就叫“无”。我们在常“无”,也就是恒定没有锈的时候观察无锈对铁块的好处,在常“有”也就是恒定有锈的时候观察这个锈对铁块最终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是一种通过观察物体前后两种状态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
“无”和“有”是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两个状态,并把从“无”到“有”的这个完整演变的过程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无到有(前一个“有”=后一个“无”),一个状态接一个状态的连绵不断的一个过程。如果人类把这些连绵不断的所有过程都搞清楚了,那么人类就接近万物产生妙处的根源,即可能开启“众妙之门”。
正是因为人类在某一阶段只能认识其中的某个状态而已,所以人类不能轻易的刻舟求剑般的给所认识的下定义。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9-23 00:04:00 +0800 CST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使行为变美,才是美,这就丑恶了;都认为使举动变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本来有和无互相生长,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相互形象,高和低相互充盈,音和声相互协调,前和后相互伴随。是常态。
所以圣人要抱着无的心态,去做,行事不言:
教育万物劳作却从不言辞,创造东西不据为己有,做事不依赖别人,功业完成而不居功。
只有不居功,所以才永不逝去。
理解:
大家都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美和善的标准,就都故意做作的追求形式上的美和善,就会让别人认为你虚假、伪善,反倒招致别人的厌恶。
因为包括美和善、有和无、难和易等等都是相互转化、对立互补的统一常态存在。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人的心中一旦固化某种善恶标准(其实根本没有法,是自己在限制自己),甚至追求自己理念中的所谓美,就会给自己带来精神压力、痛苦,甚至终生无幸福感。其实人的内心,就是人处的社会。
所以人们认识事物就应该考虑到矛盾的对立统一,不能片面的给某种举动下定义,要考虑其反面。
因为所有的评价看法都是相对存在。你评价一个事物好,那你就等于定义了不好。
所以圣人除了要考虑到事物的对立统一以外,还要报着无我、全身心奉献的心态,去做;事情行动过程中乃至完成后不要总灌输夸耀等等: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做了之后就别废话了,事情已经过了,并成事实了。教别人劳作前中后,不要夸耀灌输等等。因为你不知道你所教的方法是否能完全解决问题,不知道能解决这个事的方法是否能解决下个事,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甚至彻底超过你等等;
生而不有。生发创造新东西而不要自私的占为己有,因为你所发现的想法或者创造的东西,其实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甚至某个想法或创造就可以启迪人类千年。如果你不公布、甚至据为己有的话,就会无形中阻碍整个社会进步,甚至让几千年后的人们都无法发现知晓;
为而不恃。做事的过程中不要依赖外物,只有凭自身的本事独立去做,才能从做中学到真知,才能从自己完成的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快乐;
功成而弗居。大功告成后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沉浸其中、不要居功自傲而止步不前。
只有不骄傲不止步,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所以圣人的功绩不去。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9-23 00:07:00 +0800 CST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使贤人尊贵,这样民众就不会争执。
不使稀有珍宝变得昂贵,这样民众就不会偷盗。
不使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显现,这样民心就不会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
减少人们的心欲,填饱民众的肚腹,减弱大众的志向,强健大家的筋骨,
经常让民众清空知识和欲望,使那些有计谋的人不敢轻易做为。
去做没做的,就没有治理不了的。
理解:
崇尚贤人必然会尊崇某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尚贤的过程就是片面看问题。那么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就会被反对、甚至被镇压,这样社会就会出现争执。同时管理者也不可能看到社会全貌,更不可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贵重稀世珍宝造就了无数虚高无用之物。贵重难得之物的过程中,欺骗也就产生,社会各个阶层欺骗之风盛行,以致人们互相抢购、欺骗、争夺、抢掠、盗窃等等。
可欲之物有着巨大诱惑力,而大多数人的意志无法之抗衡。欲望推动了行动,而欲望只有得到满足,人心才会安定。所以欲不能太大,民心就不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
虚其心,实其腹。使人们能够虚心的听劝,剔除内心已有的想法,增加新想法。而且要让社会的每个人都吃的上饭、都吃的饱肚子。
弱其志,强其骨。减弱人的志向。同时要让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强健的身体,毕竟身体才是事业的本钱,强健的身体永远是尊严的第一保障。
知识、欲望、智谋都是双刃剑。它们都可以促进人类生活的进步,但也会断掉人类的未来。
所以圣人要常常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无知浅显,常使人们没有欲望,同时使那些耍计谋的人不敢胡作非为。
那么去做社会上无人做的事情(为无为),天下就能大治。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9-23 00:08:00 +0800 CST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理解:
本章讲的是宇宙大爆炸前一刻形成的“奇点”。
上图,帮助理解:
冲而用之,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图一)
黑洞不断吞噬万物甚至连光都不放过“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渊兮,似万物之宗”。(图二)
这章图片的背景里不应该有星星,那些亮点是各种碎片(图三)
宇宙大爆炸前奇点形成。奇点吸收融合重组尘埃万物,好似一个大深渊怎么往里面灌东西都灌不满。
奇点的爆炸,才能开天辟地。所以爆炸前的那个奇点深渊像“万物之宗”
任何东西都被其吸收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所以说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而奇点极小密度极高,而且其存在也只有极短的一瞬间,所以“湛兮,似或存”。
奇点的爆炸是宇宙的开始,然后才有智慧生命演进,所以它“象帝之先。”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9-23 00:10:00 +0800 CST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理解:
其实天地对万物没有仁爱,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天地造万物的时候把万物当宝贝,又尊重又滋养又灌溉。也许某天,天地就会用闪电、洪水等等把万物彻底毁灭,适合的活下来,不适合的淘汰。需要万物的时候,天地会再造出新的来。
圣人对百姓也不仁爱。圣人用人其实也像对待刍狗一样,用人的时候对这个人关怀体恤有加。这个人或者这群人坏了烂了,就把他或他们剔除掉。再换新人,或者再培养新人。
天地之间,其实就像一个看似空虚却永不枯竭的大风箱。火小了,拉动风箱,火就变得旺盛。万物少了、人少了,动动天地这个大机器就又可以造出万物、造出人。周而复始,保持稳定。
但是过多过快的说,会竭尽民力,破坏了自然的自我更新的速度。那样社会就会紊乱。如果此时再说,整个社会机器跟不上。也就是数穷了。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09-23 00:15:00 +0800 CST  
正不胜邪
从来没有人脑袋上标示着要犯罪还能够四处招摇行动的。所以伪装和正义是罪恶存在的先决条件。
不能够先设定他人犯罪,而防备和准备,就算是防备和准备,也不能够表达,因为这会刺激他人。也不能够设想他人要犯罪,而先发制人。如此犯罪总是处于先手状态。既总是要先犯罪后惩罚。
所以罪恶是有先手的。譬如盗贼,他要反复观察目标,并且找到机会下手。当然其他一切犯罪都是如此,从来只有千日勤劳干活,建设家园,没有千日防贼的。犯罪总是处于优势的。他们会选择在优势的情况下手。
恶人犯罪以后,我们能够直接惩罚他们么,不能够,如果我们把他打成重伤要支付医疗费用。而恶人把好人打成重伤,是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因为他没有钱。自然就无法支付。一个罪犯杀一个人和杀五个人,被审判有区别么?反正就死罪犯一个。所以人民都害怕恶人和犯罪。因为正义总是会迟来,甚至无法到来。这是客观规律。
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众人的整体在意识不去帮助他人伸张正义。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官方因为这种情况,就不停的强调道德,善良。这是错误的。现在人民害怕恶人,坏人。就是因为犯罪有先手,正义会迟来而造成的。
绝对不要认为你被犯罪盗贼,打了,会被伸张正义,因为,首先需要找到犯人。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这么找。然后取证,最后,盗贼把钱用光了,能够赔偿损失么,能够出医疗费用么。肯定没有啊。正义总会迟来,甚至永远不会来,而罪恶是一种毁灭的力量。也就是说,他既然已经有了罪恶,所以他也不会管以后洪水滔天。
两个农民因为打架,结果必然彼此出医疗费用,损失惨烈。但是犯罪打人,是绝无医疗费用的。你得自己出钱。因为犯罪是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破坏的。他的属性是掠夺与毁灭。而不是让大家都活。
再加上正义总是迟来,从犯罪的那一刻到正义到来,中间有着巨大的时间成本。哪怕罪恶发生后,很快罪犯就被处决,时间上也是迟到的,是不公平的,更何况有些罪犯很多年,甚至不会被处决。
如此我们就知道,低成本,先手性,毁灭性,时间性。是罪恶的优势。正义从来就无法战胜罪恶。自古以来正不胜邪。
如果邪恶得不到有力打击,那么邪恶认为做恶其实是一种暴利行业。既然是暴利,就会驱使更多人疯狂去做,从而加剧社会动荡,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努力生产建设,而是去掠夺破坏,文明就会毁于一旦。
正义,善良和老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无能。它会让正常的人类死亡和沮丧。正义需要强大,才能够战胜邪恶,而不是单单强调所谓的道德,更要从源头预防。
各国的很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官方可不管这个。因为对于政府来说,只有人民更加弱小,更加善良,更加被犯罪吃死,政府权力才更加有价值。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11-06 23:34:00 +0800 CST  
我们居住的星球所在地区,铁地区。暗物质和暗物质相互碰撞产生波。宇宙布满了各种波,这些波充斥立体空间。同频率的波,产生共振纠缠,共振产生引力,引力凝聚质量,强大的引力就是磁力。波的频率会逐渐衰减,不同的频率产生不同的秩序,就好比不同的雪花。最强的波,是从宇宙中心产生,这些波的衰减共振形成了宇宙秩序。利用高电压低电流可产生共振,共振频率和地壳摩擦处相同可制造地震。高压云层不断摩擦,对摩擦部位释放一束高频短波激光,可制造闪电。懂得人的脑电波,可操控人。根据人的波,可复制人。暗物质像沙漠一样,侵袭消磨着整个宇宙,使宇宙缓慢消无,最终整个宇宙形成浓汤一样的高密度集团,重新重组,宇宙重新建立

楼主 zanbusha  发布于 2016-12-05 10:17:00 +0800 CST  

楼主:zanbusha

字数:5112

发表时间:2016-07-22 00: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02 21:57:59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