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

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楼主 crailey  发布于 2018-01-09 22:41:00 +0800 CST  
重点,前两段。之后的可以不看。结合《道德经》相关概念综合参悟,或许会有所启发。

楼主 crailey  发布于 2018-01-09 22:43:00 +0800 CST  
个人内心清净的历程分享


我没有从佛家、道家学习如何让内心清净的法门、咒语。。。
依稀记得是1999年偶然看到了《莫生气》,觉得有用就背了下来。后来从实践中感悟到《莫生气》属于被动的心理调节。于是开始思考,如何主动的让内心平和?之后就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一天偶然听到一句话:“你让我清净清净吧!?”脑海中就觉得“清净”这个词是我要找的答案。怎么才能清净呢?于是就解字。清,水很清。静,安静。安静的水。。。没有波澜(心情起伏)。如何才能让心情没有波澜?


就不自觉的开始观察周遭的人事物,发现受到外界影响才会产生情绪波动。如何不受外界影响?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看清了人事物。明白了前因后果,内心也就平复了许多。从中也感悟到“清”是看清的意思,“静”是平静的意思。——只要内心平静的看清人事物,就能看透。


问题又产生了,如何看透?于是继续观察,一次偶然的事件发现人有表里不一的情况。既然看透,就要看清所有的东西(包括表和里)。久而久之,看透的人事物越来越多,内心情绪波动就越来越小。直到内心很难再形成“波澜”。


以上是我个人的历程,至于看透又是另一个“线性发展逻辑”了。
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楼主 crailey  发布于 2018-01-10 01:21:00 +0800 CST  

楼主:crailey

字数:1250

发表时间:2018-01-10 06: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19 22:37:52 +0800 CST

评论数:7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