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算不算是反逻辑的

我们的逻辑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上的。例如说,你看到我在你面前,你就肯定会知道,我不会在地球的另一边了。我向左转的时候,你不会看到我向右转。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完全违背日常生活的经验。建立在日常经验上的逻辑就不能再使用了。什么同一类,矛盾律和排中律什么的都不其效果了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1 01:05:00 +0800 CST  
@angelycs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1 01:06:00 +0800 CST  
我本人是这样理解的。处于纠缠状态下的两个粒子,假设这两个粒子有两种可能的自选,分别叫“左”和“右”。假设粒子A被观察后,其自旋状态为“左”,那么粒子B的自旋一定是“右”,以保持总体守恒。假设粒子A被观察后,其自旋状态为“右”,那么粒子B的一定是“左”,以保持总体守恒。但是在没被观察之前,两个粒子的自旋状态可是左右可能性的叠加的状态。
如果用传统逻辑来看的话,粒子在被观察前就是既向左转,同时也向右转;或者说,既不向左转,也不向右转。一个正在转动,且只能左右转动的物体,怎么可能同时既向左转,又向右转。
还有,粒子在没被观察前,它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如果用传统逻来看的话,那么它是同一个粒子,但是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一个物体,它同时在A地,在B地,在C地。。。。。。。。。

一个粒子从A点到B点,它经过的路径是不确定的,或许它经过了所有可能的路径。它经过了所有可能性的叠加。日常的物体只能经过一条路径而已。
造成上面所说的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粒子有波粒二象性,粒子除了有粒子性,还有波动性。
矛盾律为A不是非A,排中律为A是B或不是B。一个粒子居然既是向左转,同时又不是向左转。一个粒子居然既在A点,又不在A点。一个粒子它既经过了某个路径,但又不是经过这个路径。以上这些都违反了传统形式逻辑。
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量子力学违反了传统逻辑,所有传统逻辑就不能用都量子力学里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也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大众在平时思考问题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用到传统逻辑,不过亚里士多德把传统逻辑系统化的总结出来。例如小明这次期末考,数学90分,这个事件。根据矛盾律,A不是非A,我们不能说,小明这次考试既拿了90分,又没有拿90分。根据排中律,小明这次考试,要么就拿了90分,要么就没拿90分。
小明在期末考,数学拿90分,这个事件中。一般群众都能根据传统逻辑来思考,只是可能他们没有意识自己这样做而已。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思考,只要不犯逻辑错误的话,我们都是在用传统逻辑。只是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我们就不能再用形式逻辑了。否则,你如果跟人说,一个物体既在A地,同时又在B地,人家会当你胡说。我的理解是,因为传统逻辑不起效果了,所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不能用传统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1 14:31:00 +0800 CST  
这是TED的演讲,里面的量子力学的研究人员说道,粒子在没观察前是同时在很多地方出现,这是宇宙结构,里面的科学家也说过类似的话。
不过我认为应该这样表述准确点,粒子在没观察前,向波一样抗散在整个空间中,粒子既在A点,B点,C点,D点。。。也可以说,粒子既不在A店,B点,C点D点。。。。粒子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不能说它在哪个位置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zMTU5MTY4.html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1 14:36:00 +0800 CST  
很佩服阁下的耐心。但是我想指明一点就是,既然我敢来跟阁下讨论量子力学,那么事前肯定是做过功课的。我好清楚阁下说的关于概率的问题。量子概念的波动性不是指某个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而是指用波函数的模的平方表示在空间某处粒子被发现的概率。如果粒子的概率波的波函数为w(r,t)=w(x,y,z,t),那么t时刻,在空间(x,y,z)附近的体积元dxdydz内粒子出现的概率正比于|w(x,y,z,t)|的平方dxdydz
如果粒子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运动,那么在任意时刻在这空间找到这个粒子的概率就是1.
粒子在没被观测前,它就像一个波一样抗散在整个空间,你能计算出它某一个点中的概率,可是你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它的究竟在哪一个点上。(直到你去观测它)
以上这些我都明白,阁下实在不用大费周章的给我说,阁下说的话我大部分都之前就知道。虽然我只是个科普的菜鸟,但是敢跟阁下讨论,之前肯定不会马虎做资料。不过我就是不想打太多字,不把话说到太详细而已,因为我觉得阁下会懂的。通常如果我觉得那个人比较懂的话,我说话就会比较简洁。我也没耐心跟人说这么多内容。
我是这样理解的,就像双缝干涉实验那样,一个一个粒子的发射,可是还是出现了干涉条纹。如果从日常生活的逻辑来看的话,粒子是通过了两个缝。(如果不是经过两个缝的话,那它怎么会干涉呢?)当然粒子通过哪一个缝,是能计算出来的,它通过A缝的概率是多少,它通过B缝的概率是多少,这些都能计算。但是如果用传统逻辑看的话,我本人是接受不了的,一个粒子居然又经过A缝,又经过B缝。虽然经过A缝和B缝都有不同概率,但是干涉条纹就摆明了,粒子是通过A缝,又通过B缝的。或许换一个说法,粒子既没有通过A缝,也没有通过B缝,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就
是就是个波函数弥漫在整个空间,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只有它可能出现的各个位置的概率而已。传统逻辑里面,我们都是人为物体有个准确的位置的,就像我坐着的这张凳子,如果人家问你凳子在哪里,你又说凳子没有准确的位置,人家当你是神经病;矛盾律说,凳子要么在A地,要么就不在A地。如果你跟人家说“在你没看到凳子前,凳子只有出现在A地的概率。你不能说,凳子准确的在A地,也不能说凳子肯定不在A地。”这时人家一定当你神经病。。粒子在没观察前,它“左”转还是“右”转,都能计算出概率。它现在是左右转的叠加状态。根据传统逻辑,一个人问你,他身后的陀螺是不是左转。根据矛盾律,要么是左转,要么不是左转。如果你回答“在你看陀螺之前,陀螺只有左转的概率,你不能说它肯定左转,也不能说它肯定不是左转”。人家当你神经病,因为根据传统逻辑,一个在转的陀螺,要么肯定是左转,要么肯定不是左转。这些也说明经典物理学遵守传统逻辑
所以我认为,它违反了传统逻辑,但是量子力学有它自己的另外一套关于概率的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2 00:41:00 +0800 CST  
虽然我对量力力学不熟悉,但是我认为就是这个概率破坏了传统逻辑。传统逻辑有些问题就是非黑即白,但是它这个概率却搞得非常别扭。例如说,在没观察前,硬币要么在A点,要么不在A店,这是矛盾律。如果用量子论的逻辑就是,在没观察前,硬币只有在A点的概率,你不能说它肯定在A点,也不能说它肯定不在A店。
所以量子力学就违反传统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2 00:55:00 +0800 CST  
@angelycs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2 00:56:00 +0800 CST  
阁下稍安勿躁。为了让阁下安心,我就辛苦点,趁中午空闲时间给你个交代。
我翻开之前的交流。我觉得我们要先搞清楚我们对逻辑的定义。我查过字典,那些意思,都差不多,我举在线新华字典的解释①思维的规律、规则:这个想法似乎不合逻辑。②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③客观事物的规律:历史的逻辑|生活的逻辑。④观点,主张。多用于贬义:霸权主义的逻辑。 我所说的逻辑就是指思维的规律。不是我乱下定义,字典也有这个解释的。亚里士多德总结出传统逻辑(形式逻辑),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思维的规律,或者说告诉我们该怎么想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个客观世界。例如说,矛盾律说,明天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这两种情况必有一个是真的。亚里士多德就教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想问题了,而且他这种思维方式也确实能让我们得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他总结出来的这种思维方式(思维规律)就是传统逻辑(形式逻辑)。因为我们用他的思维方式能得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就说客观世界是符合他提出的传统逻辑的。(当然只是在低速宏观的情况下)


这里要注意,这里的逻辑就是指思维方式(思维规律)的意思。不是我乱下定义,字典有这个解释
小明也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因为他爸爸有胡子,所以有胡子的人就是他爸爸”。小明就是这样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但是他不能得到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时候,我们就说,现实世界违反了小明的逻辑。(小明的逻辑压根就是不完善的和胡扯的,客观世界怎么可能会符合它呢!)
用亚里士多德的那套思维方式(传统逻辑),我们能得到关于宏观低速状态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说宏观低速的世界遵循传统逻辑。但是到了微观世界,再用那套思维方式就得不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了。在没观察前,我只能说粒子在A点的概率。我不能说要么粒子在A点,要么不在A点。这个就跟亚里士多德的那套思维方式不符合了。如果运用那套思维方式,你只能说,粒子要么在A点,要么不在A点。这显然就不能得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了。既然那套思维方式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那就只能说事物的运行是违反合那套思维方式的预料,也就是说违反了那套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2 15:38:00 +0800 CST  
我整个帖子的{逻辑}是说,它是一套思维规律,一套思维方式。(这和字典的解释一样) 如果用某套思维方式能得到事物的正确认识,那就说事物符合某套思维方式;如果用某套思维方式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那么就说事物的运行违反某套思维方式(就是违反某种逻辑)。我觉得我和阁下其实没什么大的分歧,我们比较多的是语言上的误会。

至于你说“粒子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是我的论点,这是错误的。我的意思是,用传统逻辑(形式逻辑)去看待粒子的话,就会得到方谬的结论(粒子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因为结论是方谬的,所以说明传统逻辑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所以说明粒子的运行违反了传统逻辑。有点像反证法,先假定某个前提是正确的,然后进行推导,最后推导出一个矛盾的结果,这就等于证明前提是错误的。

至于关于双缝干涉实验,我也认同阁下的观点,没有大的分歧。不过我现在忙,今晚再给阁下交代。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2 15:38:00 +0800 CST  
不好意思呢,这么晚。今天比较忙。关于双峰实验,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复制我在9楼讲的话,
“如果从日常生活的逻辑来看的话,粒子是通过了两个缝。(如果不是经过两个缝的话,那它怎么会干涉呢?)当然粒子通过哪一个缝,是能计算出来的,它通过A缝的概率是多少,它通过B缝的概率是多少,这些都能计算。但是如果用传统逻辑看的话,我本人是接受不了的,一个粒子居然又经过A缝,又经过B缝。虽然经过A缝和B缝都有不同概率,但是干涉条纹就摆明了,粒子是通过A缝,又通过B缝的。或许换一个说法,粒子既没有通过A缝,也没有通过B缝,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就是就是个波函数弥漫在整个空间,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只有它可能出现的各个位置的概率而已。”
我在上面已经说了,如果按照传统逻辑的说法的话,就会得到一个实在的粒子同时经过两条缝的荒谬结论。我上面已经说了,我是接受不了受这样的结论,所以上面复制部分的最后一句话,我就说“或许换一个说法。。。。。”我是比较认同那个说法: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就是就是个波函数弥漫在整个空间,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只有它可能出现的各个位置的概率而已。我比较接受的说法跟阁下一样,粒子飞向屏幕的过程就是一个抗散在空间中的波,而不是一个有固定体积的球。

我把粒子同时通过两条缝这个结论说出来,是想跟你说,如果用传统逻辑来看待粒子的话,就会有这种荒谬的结论的。所以传统逻辑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所以粒子的运行就违反了传统逻辑。但是,如果运用量子论现在的逻辑的话,就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所以量子力学遵循它自己的一套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3 00:40:00 +0800 CST  
我之前说“粒子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是被科普片习惯性的洗脑,留下的不良习惯。我也知道这种说法不准确,但是跟人交流的时候,就很习惯的这样说了。总之,这是我一时脑残犯下的毛病,阁下不要见怪。
我重新声明,我认为粒子在没观察前,它就像一个抗散在空间的波,没有确定的位置,只有在各个位置能找到它的概率。如果通过计算,得到它在A点出现的概率为20%,那么你去观察它的话,就有20%的机会,在A点找到它。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3 00:47:00 +0800 CST  
只是像波而已,因为我习惯了那些科普片的表达方式。(哪怕有点误导成分)
因为波函数不代表实际物理量的波动,而是描述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波。概率波不是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它不是电磁波和声波那样真的在周围的空间中抗散。波函数的模的平方表示粒子在空间某处被发现的概率。但是我很习惯的会用一种比喻的说法,把粒子说成像电磁波和声波那样在周围的空间中抗散。
至于你说,我为什么会得到荒谬的结论。我是这样思考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形式逻辑的时候,他是以物体没有波动性为条件的(他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物体有波动性),因为物体没有波动性,所以物体要么肯定在A地,要么肯定不在A地。这就是矛盾律了。如果他当时知道粒子有波动性的话,他提出的形式逻辑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在他眼中,物体就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一个地方的,没有波动性。因为在观测前,粒子在A点,B点,C点,都有出现的概率。所以你不能说粒子肯定不在A点、B点、C点。又因为粒子没有波动性(亚里士多德眼中),粒子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某个位置的。所以只能认为粒子同时存在于A点、B点、C点。所以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逻辑思考的话,就会得到这个荒谬的结论。






当然我以上的结论是荒谬的,推导过程可能也很扯淡,阁下听完就当笑话好了。不过重点是阁下要明白, 我说的违反形式逻辑,是指用形式逻辑不能对粒子进行正确的认识。例如根据矛盾律,粒子要么肯定在A点,要么肯定不在A点。但是量子力学说到,在没被观察前,粒子只有在A点的概率,不能说{要么说要么肯定在A点,要么肯定不在A点}。所以形式逻辑不能得到对粒子的正确认识,所以量子力学违反形式逻辑。 当然如果阁下所定义的“违反逻辑”跟我定义的“违反逻辑”不是同一个意思的话,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各说各话了。没有矛盾,也没有交集。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3 17:18:00 +0800 CST  
我说的逻辑是指一个思维方式(思维规律),你怎么假设,你怎么推导,你怎么得出结论,这些都是你的一个整体思维过程。你的整个思维的过程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运行的,这就是你的思维方式,你的思维方式就是你的逻辑!所以不管你的假设错了,还是你的推导错了,还是说思维方式当中的任何的一个部分错了,这就说明你的逻辑就不适用了。你拿什么来假设,你怎么样假设,你怎么样推导,这些都是你的逻辑的组成部分而已。它们任何一个错了,你都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你的逻辑就不适用。当然如果你有更权威的关于逻辑的定义的话,可以拿出来大家分享,我会乐意改正。
逻辑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式而已,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亚里士多德它总结的思维方式(思维规律),本来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常识中得来的。牛顿的力学是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常识的。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提出的思维方式是符合牛顿力学的,所以形式逻辑在牛顿力学上成立。
而亚里士多德在总结他的思维方式的时候,没有把粒子的波动性总结进去,在他的思维方式里,没有分析波动性。所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所以形式逻辑就不适用于量子力学。如果亚里士多德有关于量子力学的经历和经验,它就一定会把波动性总结到他的思维方式去,这样他的思维方式才能适用于量子力学。


最后,我再度声明,在没观察前,粒子是波,叫做概率波。我从来就没说过,在没观察前,它是一个粒子。我好明白一点,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我说它“像”波,我只是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说它像电磁波,声波那样在空间中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我在重新说一遍,说它“像”波,是为了说明它跟电磁波和声波这样经典的波一样,在空间中没有 确 定 的 位 置。所以我说它“像”波,并不是说它不是波(事实上它是概率波)。最后,你说的“发现粒子”,那可是大学物理教材(不是我本人的)的说法,我那本是李春贵主编的,08届的教材。当然,教材也可能不准确,我就接受阁下的建议,不用发现粒子的说法了。

哎发觉跟阁下真的无法沟通,这是我最后一次给阁下回复了。不过我会反省下我的表达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4 00:47:00 +0800 CST  
你看那个人,不但神经质,而且我怀疑他眼睛也有问题。他居然说我“他认为有种实在的物质在某一时刻坐标既在某坐标又不在坐标。”但是我明明至少在19楼第三段,20楼,以及22楼的楼中楼说过,“在没观察前,粒子是某种波”。

我都说了粒子是某种波,但是他居然还以为,我觉得粒子是种实在的物质。既然我都认为粒子是一种波,又何来实在的物质呢?这个人莫名其妙。

其实我之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以为形式逻辑要求人们一定要把物体看做是“实在的物体”,以这个为前提,推导出{实在的粒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的荒谬结论。为什么我会用这个结论说明形式逻辑不符合量子力学呢?原因有两个,1.物体是实在的,没有波动性。这个错误的前提是形式逻辑本身的要求 2.这个结论违反了矛盾律。
我现在已经明白,量子力学没有违反形式逻辑了。因为1.形式逻辑实际上不要求人们把物体看成是实在的物体,形式逻辑不要求物体没有波动性。所以这个前提,一定要把物体看做是“实在的物体”,在形式逻辑里是不存在的。因为前提不存在,所以也就不能推导出{粒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的荒谬结论。 2.就算真的存在{粒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的结论,这也不一定违反矛盾律(阁下分析过)的。
所以我之前是搞错了,量子力学没有违反形式逻辑。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1-26 00:22:00 +0800 CST  
我前几天忙,现在有时间给你回复了。
你究竟要我说多少遍?我哪里时候坚持,“粒子同时通过两条缝的”观点?我都已经说过了,我也认为,粒子被观察前是波。(不过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波) 既然是波(不是经典意义上的波)的话,那就不需要讨论什么“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和“既在A点,又不在A点”。这些是我之前被科普洗脑的脑残的说法,实际上不存这些说法。我已经明明白白说过很多遍了。请你不要再问我是不是坚持这种说法了。其实你真的不用举出海森堡的话,因为我根本也没有坚持这种观点。我不介意你指出我犯的错误,但是麻烦能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而且我都说了,粒子是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和运动轨道的。所以我就算犯错,也不是坚持“粒子同时通过两条缝的”“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和“既在A点,又不在A点”这些不正确的说法。


关于“实在的”,我想说的是,由于我本人已经太久没有看书了,所以有些知识已经模糊和混淆了。我又是搞错概念。我说的“实在”是指像石头那样有确定的形状和位置的东西。而像电磁波那种,没有固定形体的抗散在空间中的东西,就不是“实在”的。当然这是我之前的错误理解。我现在接受你的指导,我承认错误。我的原话是“既然我都认为粒子是一种波,又何来实在的物质呢?”,其实我是想说,电子不是经典粒子。但是我搞错了概念,我说成不是“实在的物质”。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不过不是经典的粒子(它有质量,能量,电荷等粒子的属性。但是不具有确定的位置和运动轨道),也不是经典的波(不是某个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波动,而是表示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概率波)。我承认我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我感到十分惭愧。我现在承认。
至于相对论,我是觉得现在连量子力学的问题都还没解决,现在又讨论这个问题。实在应付不过来。所以就没提出来。你既然想知道,我就说说我的思路。你记不记得我之前发过一篇帖子,上面说到对于列车上的小明来说,门就算同时打开的,对于地面上的小芳来说,就算后门先开。如果把列车上的装置改为,光同时到达两边门的时候,就发射信号弹,如果没有同时到达两边门的话,就不发射信号弹。我去相对论吧问过大神,信号弹的确会发射的,但是相对于小芳来说,光先到达后门(光不是同时到达两边门)。装置是设定了,一定是光同时到达两边门,信号弹才能发射。那么光同时到达两边门就是发射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他的必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对于小芳来说,光不是同时到达两边门。这样的话,对于小芳来讲,就没有这个必要因素了。但是信号弹还是会发射的。这样不就,变成了“没有原因”,“结果还是出现了”。一个事情,没有必要的原因,但是还会发生。不过,我想我应该是搞错了某些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我就不知道了。总之,相对论是没有违反形式逻辑的。


还有的就是,量子纠缠现象,对其中一个粒子的观察,会马上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这个影响是无视光速的。但是相对论明明说了,一个事物对另外一个事物的影响(物质,能量和信息)都不能超越光速,否则就会导致因果关系的混乱。不过这个量子纠缠问题,我还是坚持不判断的态度,因为这个连最顶级的科学家都解决不了,我这种行外人还是看看热闹就好,不敢妄论。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2-04 11:27:00 +0800 CST  
我看了 走近量子纠缠的关于阿斯派特克的实验介绍。我对于量子纠缠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也知道无法利用量子纠缠的现象来进行通信。因为人类不能控制观测后看,粒子处于哪个确定的状态。假设被观察后,A粒子向“左”自旋,那么B粒子就会向“右”自旋。问题是,人不能控制A粒子被观测后,一定会向“左”自旋,A粒子也有可能向“右”自旋。
不过我觉得,所谓的信息,其实很主观。是不是一定要相对于人类来说,才可以成为信息呢?B粒子是根据A粒子的状态来决定自己的状态的。如果B粒子不知道A粒子的状态,那么两个粒子就不能保持总体守恒了。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说,这算是信息了,不过是相对于粒子B来说。还有的就是玻姆提出的那个隐变量理论,它提出的量子势就把信息超光速地反馈给粒子,粒子就状态就做出相应的变化。当然,这个“信息”也是相对于粒子而言的。虽然隐变量理论原则上说的过去,不过好像不太受大家所接收,而且争议很大。所以我觉得,有没有超光速的信息的传输,现在还真的不好说,毕竟还没有定论。
以上内容,纯属外行人的YY.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4-12-05 11:37:00 +0800 CST  
我是这样理解的,海森堡说,不存在“同时通过两个缝”的问题,那是相对于电子的粒子性。但是如果是波的话,那就好理解了,波是抗散在整个空间中。波同时占据多个位置也是正常的,就像电磁波也是占据一定的位置。如果从北京发射电磁波到西雅图,你也会承认电磁波经过了太平洋吧。你也承认电磁波是经过了太平洋上空的一定空间,才到达西雅图的。
同一样的道理,电子从电子枪发射,到屏幕的这段距离,除了同时经过两条缝,也同时经过了挡板以外的其他地方,最后到达屏幕。
如果你说电子波也不存在“同时经过两条缝”的问题。那我就只能认为,从北京发射电磁波到西雅图,也没有“经过太平洋的上空的一定空间”的问题。
电磁波如果不经过太平洋上空,它怎么从北京飞到西雅图呢?
以上是个人看法,请不要生气。不同意的话,就当看人YY就好了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5-01-17 15:13:00 +0800 CST  
http://v.163.com/movie/2012/10/8/H/M8E4V7EMN_M8E57IB8H.html这是郭光灿的大学公开课。第一节课的29分到37分。 他的实验说明了光同时能测量波动性和粒子性。其他国家的人也做过类似这些的实验。


我就是想问问你知不知道光同时能测波动性和粒子性。如果知道了,我们才讨论。我就怕,像我上次给你黏贴的那个视频,你说看过,所以很失望。所以我昨晚才先问清楚你

楼主 我爱奖门人  发布于 2015-01-18 11:34:00 +0800 CST  

楼主:我爱奖门人

字数:9151

发表时间:2014-11-21 09: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4 10:22:50 +0800 CST

评论数:3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