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前线——冷战中的驻东欧苏军

作者:无加无聊(吸收网络文章观点)
冷战结束至今已经有近30年,至今回忆当年北约华约两方势力的百万雄师在中欧对峙的场景,就不由得让人唏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对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绵延了几代人。苏联及其华约盟国在中欧的钢铁洪流的壮观场景虽然早已不再,但回想起来,仍然令人热血沸腾。而他们对面的是高科技高生产力的自由世界的美国及北约防卫力量。
双方拥有威力无与伦比的核武器,一旦开战,整个欧洲将会再次成为人间的炼狱。而且在核武器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下,不仅仅是欧洲,整个地球将会无一幸免,甚至人类的灭亡。这样,这两大世界绝对力量虽然没有直接相碰撞,但仍然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这是意识形态和文明的冲突,但在理性的作用下,以一种温和的悲剧形式结束。对任何一方而言,是福也是祸。但总的说来,苏军和华约的前线武装力量在很长的时间段内,都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欧洲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与恐慌。他们仿佛是悬在所谓自由世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警示这安逸的又妄自尊大西方世界,不要因为所谓的虚荣心,而误入歧途!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14:00 +0800 CST  
苏军驻东欧部队的由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时候,由于共同的敌人的消失,同盟国中苏联与欧美西方国家的本质矛盾开始凸显起来。而且暴露的非常彻底,在意识形态,国际地位的追求,及各个方面都有着完全无法解决的碰撞与矛盾。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双方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博弈和斗争。其中最核心的博弈在于地缘政治的博弈。
苏联横跨亚欧大陆,国土分为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和乌拉尔以东的辽阔的西伯利亚勘察加地区。但相比较而言,欧洲部分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呀啊周部分。因为第一,其中苏联人口的大部分集中在面积相对较小,且气候较为温和湿润的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其中,首都莫斯科,旧都和重要工业中心滨海城市列宁格勒,南部工业中心斯大林格勒等重要人口聚集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此地。第二,欧洲部分地理地貌为大平原大草原,是欧洲最为重要的农业畜牧业中心。保证了苏联的粮食供应。
而且地理上一马平川的地形地貌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保证了中央政令的畅通,交通便利,利于经济的交流。但坏处的弊端也是相当大的。平坦的地形,易攻难守。极容易在成敌军的长驱直入。威胁苏联的国防安全,加大了国防成本,同样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第三,接着第二点强调。苏联最重要的欧洲部分恰恰连接着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人口集中的标准意义上的欧洲地区。在历史上,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国家发展速度不相同,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一直处在分分和和的尴尬境地。欧洲200多年来,最重要的的战争,都少不了俄罗斯的影子。尤其是拿破仑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帝国的军队和纳粹德国的军队长驱直入俄罗斯苏联的土地,严重威胁了首都和重要城市的安全。这写战争史的教训对于苏联那一代领导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所以保证苏联欧洲部分的安全,乃是苏联战略的重中之重。绝对马虎不得。而在军事政治的角度而言。设立一个战略的缓冲区,将自己与危险的敌人隔离开来,算的上成本最低,作用最大的办法了。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领土远离战场,另一方面,自己的前沿防卫,也是对敌人的最有效威胁。苏德战争前,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纳粹德国的入侵,斯大林曾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东部地区,以及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作为战略缓冲区。并和强烈亲德的曼纳海姆统治下的芬兰进行过一次惨烈的战争。可惜后来的苏德战争,这些战略缓冲区对苏联安全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个政策本身的错误,而是吞并的太晚了。没有及时在缓冲区修建战略防御工事和有效动员本地区的人民投入到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去。
但事实证明,苏联辽阔的国土本身就是巨大的缓冲,从法国等西欧国家在二战中的糟糕表现一遍又一遍的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纳粹德国残暴的铁蹄横扫西欧,却终于在辽阔的苏联大地上折戟沉沙。所以战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集体将欧洲做为安全的重中之重来看待。以战略反攻到柏林战役期间解放的东欧国家作为其势力范围,扶植其共产主义政党作为本国执政党。让他们自然的来担当起保卫苏联,保卫共产主义的屏障。而东欧事实上也很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将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强行的隔离开来。
战后,由于苏联的军事支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众多的东欧国家通过民主选举和其他方式,都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制度。并成为苏联的兄弟党派国家。直接后果是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开始在本国议会中狂飙突进。整个欧洲大陆大有红旗插遍的架势。而不甘心欧洲半壁江山变红的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的影响力。一方面,富尔敦的铁幕轰隆隆的降下。美军陈兵西欧,妄图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来迫使苏联就范。另一方面,则通过胡萝卜的政策,实行马歇尔计划,全面经济援助欧洲,假惺惺的将苏联也拉进援助阵营,妄图用糖衣炮弹消灭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苏联的领导人们岂是这么好糊弄的?靠着自己力量在东欧搞了一个与马歇尔计划针锋相对的莫洛托夫计划,将东欧牢牢的握在手中。为了能让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接受这一点,斯大林不惜放弃支援中国的革命和希腊革命,作为妥协来换取美国等国家对东欧的不介入。(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斯大林仍然对中国共产党持有保守态度,甚至幻象着靠划江而治,来取得美国对苏联在东欧势力范围的承认。)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15:00 +0800 CST  
这自然引起了欧洲的极大恐慌,随后发生第一次柏林事件。苏联的对西柏林的封锁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此时对西欧国家的震撼是很大的。从此敌对的两个阵营的模糊的概念,开始真正成为了冷战中主题。经济互助委员会来将强对本身不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将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模式推向东欧国家。(同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对不听话的国家施加惩罚的组织,由于苏联本身经济实力的弱势,所以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更加倾向于粗暴。对于不听话的南斯拉夫,曾经对其进行异常严厉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49年4月的诞生,两个阵营渐渐的清晰起来。为了对抗团结的北约敌对国家。在苏联的主导下。东欧的军事同盟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也正式诞生。苏联红军开始大规模部署于东欧前线。随时应对西方阵营的武装侵略,并反击敌人,进而解放欧洲,世界。
在中东欧的冷战前线上。最重要的地区,当属德国,德国地处于欧洲中央,两边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中间除了有莱茵河易北河纵向穿过领土,除此以外,无险可守。由于制海权的薄弱,德国北部的波罗四海北海,更像一条被套紧的绞索。只有南边有阿尔卑斯山脉作为屏障,不过南边的瑞士奥地利等小国对德国安全而言,无足轻重。这样就决定了,本身的地缘安全可谓是非常不利。处于兵法中典型的四战之地。
诚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的近二百年,德国正是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崛起。可是也真是因为这片土地,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在追求生存空间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悲剧诞生。
但对于欧洲的两大势力而言,确实举足轻重。像我国的中原地区一样,得到了这里,等于掌握了天下。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会轻易放弃这里。在二战末期,盟国英美和苏曾经都在力争首先到达德国领土,进而抢占德国。由于双发的实力相差不大,所以谁也无法保证完全占领德国,只能通过一些私下的交易,来在这片土地上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英国占领德国西部和整个德国工业中心鲁尔区。而靠近东部的首都柏林自然交给了苏联,也就有了恢弘的史诗性战役——柏林战役。冷战开始,双方的势力范围成立了两个不同制度的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简称西德,东德)。
面对着未来可能会爆发的世界大战,苏联积极在东欧部署精锐武装力量,将二战中的装备最好的功勋精锐部队部署在东欧最前沿。而东德的苏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所本文重点以驻德苏军为侧重点。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16:00 +0800 CST  
亲爱的度娘又被吞了。所以只能截图了。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17:00 +0800 CST  
如果开战,驻东欧苏军和东欧各国人民军部队,将会兵分三路。
北路驻波兰的北方集群,沿着北德的交通线杀向汉堡,不来梅方向,其中重要交通节点,港口城市汉堡是关键。这里将与北约部队决战。这一路美军驻军人数相对比较少,是北约部队比较头疼的地方。中路西部集群,也就是主攻方向,苏军的王牌主力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8近卫集团军,第20近卫集团军。齐聚这里,从这里出发。对北约来说,这不折不扣的噩梦,所以美军的驻欧洲部队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这一路会是最惨烈的一路,但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德国富尔达山口,进入一马平川的西欧,随后会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最重要的工业中心鲁尔区有迟滞时间,因为此地城市众多,对于装甲部队来说,攻城是他们的噩梦,但这里绝对不能忽视,只要按部就班的前进,问题不大,最终可以顺利进入法国。从匈牙利出发南部集群将会进入奥地利方向,这里美军兵力同样不可忽视。
战争开始时,苏军的导弹部队的中程导弹会对西欧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进行覆盖式的打击。理论上,制空权鹿死谁手,实在无法预料。(即使北约的空军无论在质量还是飞行员的素质上,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80年代中期美国急于与经济衰退中的苏联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苏联废了的中程导弹,就等于苏军自我的阉割。)如果苏军能够突破德国,就同样切割掉以安特卫普至法德边境的北约盟军。控制沿岸各个重要港口。尤其是拿下安特卫普,阻止增援的美军上陆,只要这个目标达成,那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军基本上就被隔离在了大西洋另一边。北约的安全体系处于崩溃状态……
从理论上而言,苏军的钢铁洪流是绝对不可阻挡的。
而且这一时期的北约陆军总人数总共也就只有苏军的一半,而动员力远远不如拥有东欧协同体系的苏军。而东欧协同体系还包括成体系的军工。不像西欧国家各自为政的尴尬状态。而且,第一梯队的进展,直接决定了第二梯队投入的时间。如果第二梯队投入进来,北约部队的遭遇将会是灾难性的。另外,战争拼的是火力和钢铁,这一点上,欧洲北约部队相比简单粗暴的苏联,压力将会更大。
1981年华约举行的代号为“西方81”的演习中,苏军投入了以师为建制的战役机动集群,准备随着北约前沿防线的被突破,苏联的战役机动集群迅捷插入北约后方,切断北约前沿部队的后援和补给,摧毁北约的指挥系统和导弹基地。所以在整个60年代到80年代的20多年时间,美国对苏防御的策略基本上是直接放弃西德的国土防卫,而是直接将西德当做缓冲区,以重兵做主动防御策略。迟滞苏军的进攻。利用一线部队顽强顶住苏军的第一梯队的钢铁洪流,在空军的配合下,打击苏军的补给线,交通要点,入隧道,桥梁,火车编组站等已被攻击的设施。造成苏军进攻的困难。和后续部队支援的困难。阻止苏军第二梯队部队的投入。等待美军主力登陆,反击华约部队。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19:00 +0800 CST  
但是表面上优势尽显的苏军华约部队,其实硬伤还是相当大的,由于大纵深战略的指导,苏军部队编制随机出现严重偏科。相对不重视后勤保障。第一,没有独立的后勤保障系统,苏军的方面军作战,后勤主要依托铁路网,物资兵员从铁路运输终点卸车,方面军后勤的汽车运输部队运到作战师集结地域,或进攻作战中,作战师的后勤运输分队随行保障。基本没有考虑到高强度的战争状态下的敌人对其后勤线路和物资的绞杀。第二,苏军没有在战区建立预备役临时补充部队,战场损耗的部队,除了缩编再就是撤下战场,替换上后边新的生力军。这样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战线混乱,还容易影响整体士气。苏军的预备役体制的单个预备役人员补入现役部队,通常是在战略后方动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苏军会在战区建立预备役临时补充部队和相应的分队。
据网络文章介绍,在80年代,有关于苏军编制战役机动集群的报道,以高机动独立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战斗尚未完成突破即乘隙投入战斗,在北约后方独立作战若干天,打击战线后方的指挥控制中心、导弹阵地、后勤基地。这个设想十分大胆。不过,看苏联陆军师编制特点,对其能否在无可靠后方供应线条件下,以部队自身后勤保障能力,进行数日独立高机动作战,感到十分怀疑。后勤随行保障能力是难题之一。
相比较高素质的,后勤保障能力尤其是补充更换体制完备的北约部队,这不得不说,是苏军部队的最大硬伤。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20:00 +0800 CST  
结局,美军空地一体化战略的提出。
而整个80年代转向以后美军开始偏向于“空地一体战”思路。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地位下降,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苏联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国内经济频临崩溃。而美国正在利用冷战时期的科技进步,悄悄地进行着一场伟大的新技术革命。美国从此变得更有底气了,苏联开始逐渐退缩。随着《中导条约》的签订,北约在欧洲的压力进一步变小。空中力量的行动自由度和行动空间随之变大。空地一体战的思路正式从这里开始的。其主要思路是由美陆军进行对于前线缓冲区进行网状的梯次分割,然后摆上陆军阵线,一则,不给苏联突击集群以空隙。二则,逐步消耗苏联的进攻锋芒。然后空军赶上去进行在陆上混乱的情况下进行大火力投送,以制空权的优势消耗苏军的装甲力量,为后援部队反击争取时间。
在美国采用空地一体战纲领的第二年即1983年,北约组织采用了接续部队打击的战略纲领代替60年代至80年代实行的主动防御。这套战略纲领同样要求北约部队快速反应在边境线阻滞苏军第一梯队,但对苏军的主要杀伤任务将留给有极大优势的战术空军进入东德上空,对前来支援的苏军第二梯队进行空中打击,这样第一梯队随着消耗而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会发生混论啊,乃至崩溃。这是一套歼敌于国门外的战略战术,值得深思。
从空地一体战的理论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华约部队和北约部队三十多年来的攻守态势开始转换,也许如果苏联不解体,苏军随后不撤出东欧,下一个十年中,苏军会实行战略防御也是说不准的!80年代,随着武器弹药方面的进步,尤其是远程投放集束兵器和智能反坦克武器的发展,这种战略对苏军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苏军恰恰在这时候,自废武功,将威胁西欧北约部队的王牌武器SS-20中程弹道导弹全部销毁,不得不说,是最大的败笔!苏联已经失去了在西欧战场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整体实力的上升,美军的底气越来越大,对欧洲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在战时用大型运输机以最快的速度向德国空运武器装备和作战部队。并在德国本土建立规模异常庞大的预先部署装备储存库。可以保证五个师的作战能力。这对于驻东欧和东德的苏军而言是雪上加霜。戈尔巴乔夫的军事改革在此时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裁撤了大量的部队,其中很多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的功勋部队,导致了苏军整体上编制异常混乱,指挥体制也出现巨大漏洞。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对驻东德的苏军部队,优先换上了T-80主战坦克。这是苏军最早更换此种坦克的部队。
但大势所趋,已经无法改变。1988年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在来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宣布苏军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再次裁军50万。并在1991年前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撤出六个坦克师,并完全解散他们。随后,苏军开始漫长的撤军之路。直到欧洲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苏联红军,直到这些军人们的祖国已经成为了历史……
后续。
1991年装备着猴牌苏式武器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军队,在那片巴比伦故土的两河流域折戟沉沙。一个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和联合国部队打回了原形。不久,苏联解体……向世界无情的证明了苏联那一抹余晖的惨淡消逝……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22:00 +0800 CST  
@筽昌里路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07 09:24:00 +0800 CST  
@道以名辨欢迎道兄来点评下!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6-09-10 13:39:00 +0800 CST  
@darderi好一个,言论自由的雪谷!好一个批判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雪谷啊!你懂什么叫言论自由么?你懂什么叫无产阶级么?你懂什么叫革命么?你知道革命者为了什么么?一口一个所谓的言论自由,一口一个嘲笑无产阶级的雪谷啊!你懂么?就是在资产阶级的大本营,山巅之城美国,也特么不敢说自己嘲笑鄙视无产阶级,鄙视革命的意义。你还有脸说自己是自由?你特么懂自由么?你还嘲笑革命?你看过几篇马克思的文章?好一个无知者无畏的雪谷啊!你的言辞里,几乎要把中国人民嘲笑了个遍啊!你特么还配当个人么?为了你自己所谓的言论自由?你以为西方的普世价值就是像你一个疯狗一样的乱咬人么?当你妈的狗屁吧!我的结论就是,你既没有也不懂得西方的普世价值,更不懂的中国革命的翻天覆地的意义!你的言论就是一个疯狗乱咬人。你这种人就是欠骂。我猜你家肯定是民国中期那种乡间地痞流氓,靠着地主阶级进城,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了,你家的脏钱被剥夺了。你们家,吃亏了,抱怨了,生了你。你很好的继承了你家的恶劣基因。好吃懒做,不去努力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反而越来越像一个怨妇,抱怨来抱怨去。你不服么?不服来辩!

楼主 无加无聊  发布于 2017-01-09 19:14:00 +0800 CST  

楼主:无加无聊

字数:6694

发表时间:2016-09-07 17: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19 08:30:32 +0800 CST

评论数:7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