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记一次考古调查(续)

记得之前发过一个帖子,也是调查的,然后太监了。现在补上,当然还是不定期的更吧,毕竟时间不是很充裕。@王冰玫,之前答应你的,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了。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14:23:00 +0800 CST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14:24:00 +0800 CST  
考古调查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这里真的不推荐女生参加,我表示我的学妹们已经有了深刻的体验。尤其是冬天,北风那个吹啊,空旷的田野里,开阔的大河边,这个时候,一个河堤,一个高出的田埂都会是你恋恋不舍的避风港。想想零度的冰雨,那感觉,根本停不下来。哦,对了,还有泥泞的泥地,当你的鞋子沾满了泥土时,一方面你可以窃喜你居然高了5厘米,另一方面你也得承受5公斤的重量。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呀。当然还有如沼泽般的泥地,以我70KG的身板,都不能过。幸运的是到目前还没体验过雪中调查和雪后调查。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14:36:00 +0800 CST  
@王冰玫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16:55:00 +0800 CST  
接着说吧,说完去吃饭了。调查其实是最能体会到盗墓的坏处的。有一处墓群,记得楼主三月的时候去过一次,当时只有一个土墩被盗了(13年的时候),然后这次去,挨着的另一个土墩就被盗了,盗洞虽然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但依旧显眼的很。墓里的条石都被带出来一块了,洞口还残留了两块陶片,应该是从墓里带出来的。真是痛心疾首。这个大墓群很大,除了这两个被盗,还有一个也能看出被盗,其他的保存的都还好,那么问题来了,还会被盗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考古人的悲哀,我认为。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讲,那加强保护啊。怎么保护,距离最近的镇子都很远,四周都是农田,盗墓都是晚上,而且是玉米长得很高的时候,当地文保单位和政府没钱也没兴趣。那么就抢救性发掘呗。先不说资金问题,什么才叫抢救性?被破坏的很严重么?所以就。。。不得不说现在盗墓的人啊,真的是缺德。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砸烂乱丢。郁闷了,先不说了。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17:21:00 +0800 CST  
其实,要我自己说的话,就没有章法,我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A地的商周左右的遗址的情况的,这涉及到一个大的课题,当然这个课题所需要的证据还是有待发掘的,这先不扯了。调查的区域虽说是以现代行政区划为范围的,但实际是还是按照古代河流的流域进行调查的。据了解,北京大学还有山东大学就进行过类似的调查。这里八卦下,据说北大的同学都是人手一个GPS,装备什么的都齐备的。我们就只有对讲机(当然罗盘还是有的,GPS就一个啦)。所以想学考古的同学还是尽量考那些底蕴好,发展好的学校。之前也对前辈的调查进行过学习,我也看了不少调查报告,这里也不多说了。就吐槽一下吧,貌似很多调查理论都说正南北走,但事实上都不是,而是按照具体的区域条件进行分割,理论不符合实际,这也是考古的奇特之处吧。再有一个就是陶片采集的问题,有的调查时大于50片才会采集,有的是20片,这个标准还不一样,这个我也只是说一说,提一提。对了,我走过的路线陶片都被我捡了,没有发现的话我会把捡到的陶片什么的都放在田埂的一处,后来调查的童鞋们感谢我吧,哈哈。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22:51:00 +0800 CST  
关于河流流域调查,我再说点吧。河流改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那如果你想对某个时期的某条河流进行调查,那最好事先做点工作。之前对运河做过一定的整理(汉代的,包括曹魏/东晋的),开挖运河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在汉代前后是比较常见的。这是一。古代的人选择住址的时候会尽量选择高地,尽量选择距离河流比较近的位置。当然还有所谓的风水,这个因素占多少咱不深究。那河流交叉的高台地也算比较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之前开挖的运河,他的河道和大的水系的河道同样经历的岁月的洗礼,保存到现在,或者保存不好,都会以一种表现形式呈现我们面前。一句话,对现在地图上的河流要做功课。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地方政府对河流的疏浚工作做得还是比较轻快的,毕竟设计民生政绩,许多河流会被改造,裁弯取直,加固大堤,深挖等等,所以,这一块会被破坏的很严重,而事实上,这里才是以前遗址暴露的最多的地方之一。
嗯,今天就讲到这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出,楼主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4 23:01:00 +0800 CST  
再讲一点吧,关于那些纯朴的人。在一个村子边缘住着一户人家,是一对老夫妻,得有60以上。得知我们是来考古调查的,他们也不懂,但是还是热情的回答着我们的问题,努力的回忆着。记得那次是在那个地方钻探的,地下沙石比较乱,难以堪探。但地表瓦片/陶片真心不少,我记得还有马蹄铁/棺钉什么的。老人家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一口古井,后来挖渠的时候挖掉了,井圈被村里的一户人家拿走了,问明了方向之后我们就准备去找那户人家,看看井圈。老人家还拉着我们去他家里喝茶,我们谢绝了。找到了那户人家,院子门锁着,院子不高,门也破旧。敲了好久,没人。于是去他家的后面的邻居问,邻居也是热情的帮忙,并且陪同我们进入院子(老实说那锁真心。。)这户人家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来,院子中间有一口井,上面盖着木板。掀开木板,的确是一口井,用砖头砌的,井口有一圈用青石做的井圈,就是从另外一口井上拿回来的。拍照之后邻居盛情邀请我们去她家坐坐。还是拒绝了。其实,也就是一个井圈,但民众的心意真的很好。
记得还有一处,一个砍柴的老伯准备回村,头发全白,眼睛都几乎睁不开了,但精神矍铄。这里不得不感慨勤劳还是咱中国人的本质,但有多少人都忘本了,这是后话。问了老伯一些问题,他似乎也看到了我们的疲惫,就说"要是没事,去我家喝酒去?“开玩笑,这个时候(下午三点左右吧)和你回去喝酒去,队长估计要砍死我们了。目送他扛着铁锨(应该是这个工具,就是挖树根的)回去,我们又得继续了。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6 23:09:00 +0800 CST  
还有一个村子,是处在三个镇子的交叉地带,不是那种交通顺利的繁华地带,而是”三不管“地带。遇见一个大妈,60岁不到吧,反正她说她嫁到这个村子四十多年了。一听我们是来调查的,也不管调查什么,就和我们诉苦,说是这个地方赶个集都是走二十多里路,现在,村里人越来越少,因为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还让我们去跟政府说说该怎么办,是修路还是什么的。我们也只能答应下来,其实还能做什么呢,现在城镇化速度还是蛮快的,这里迟早会变成农田,这里还是说一下吧,这个村子叫”桑墩“。
调查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这样的人,纯朴的让人心疼,你跟他们讲话,哪怕是善意的谎言,都说不出口,唉,矫情了,先不说了,写论文了。各位晚安。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6 23:15:00 +0800 CST  
网络到期,整个人都不好了。今天就不更了,导师论文催的紧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7 23:00:00 +0800 CST  
继续吧啦。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不配合甚至阻挠的人。有一次调查到一个小村子,村子不大,也就二十来户人家,我们是大概早上九点多调查到此地的。走到村口就围上几个人,有两个人年纪不大,四十不到,就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在田里找什么的?哎呦,那气势……我们很模糊的讲是搞调查的,具体调查什么也没讲,等我们走了一段后转身!惊呆我了,那两个中年男子居然也来田里,东找西找!我心想,你看到了陶片你会捡么?真是无语O__O"…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8 22:04:00 +0800 CST  
还有一次,调查到一处建筑基址,看的出来原来的地势很高,能看出墩形轮廓,但被取土破坏了,只剩大概一百平不到的高地了,取土形成的地层中夹满了瓦片,陶片。附近还有两口井,两个碑座,就是驮碑的龟,这个学名叫什么的?之所以留这一点,是因为上面有个天文观测台。在我们做记录的时候,迅速围观了一大批人。他们七嘴八舌,你们干什么的?你们捡这些瓦片有什么用?这地下有宝贝不?……那架势,回答稍有不好,这个基址就算保险了。询问老乡还在这取土了不?老乡说不了,因为天文观测台在这。然后我指着那处断面比较新的地方问,这应该是最近挖的啊?老乡回答,村里有个人,闲来无事就喜欢挖几锹……几锹!真心无语O__O"…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8 22:14:00 +0800 CST  
比较害怕的是,有人老远看见你来了,就用土话问你干什么的?还有几天狗在一旁狗视眈眈!我又听不懂,得走近了才能对话,就怕中途别人放狗!有一次我还逗狗,对着狗吹哨子……这时,队长跑我旁边“那是藏獒,力气大的能挣脱链子”,瞬间消声,有没有!从此再也不逗狗!
说下,农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要不就城镇化,搬到镇上,所以农村里一般都是老人。你看到青壮年,要么是不学好的,要么是健康有障碍的,极少数正常的。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8 22:22:00 +0800 CST  
比较害怕的是,有人老远看见你来了,就用土话问你干什么的?还有几天狗在一旁狗视眈眈!我又听不懂,得走近了才能对话,就怕中途别人放狗!有一次我还逗狗,对着狗吹哨子……这时,队长跑我旁边“那是藏獒,力气大的能挣脱链子”,瞬间消声,有没有!从此再也不逗狗!
说下,农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要不就城镇化,搬到镇上,所以农村里一般都是老人。你看到青壮年,要么是不学好的,要么是健康有障碍的,极少数正常的。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18 22:22:00 +0800 CST  
今天开始讲讲调查的痛苦

记得那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子的西北角,大概二三十亩的农田被开发成大棚种植了。地表光秃秃的,土松软的,竖着挖了几条沟。走到这种地,我们该开心的。看的清楚,走的舒服。照例我们间隔前进。很快沿着排水沟走的刘哥就有发现,沟里有情况。这条排水沟不到2米深,东西向,在西面发现了一道砖墙(目测是,但实际是什么还有待观察),这道墙西面的土呈现为黑色,不同于其他部位。沿着沟往东走,相继发现了共5道墙,在第五道墙的东面,还发现一个红陶罐,腐蚀严重。部分被打碎。本来我想把这个罐子完整采集的,但做完记录队长就说走了。所以只是部分采集了,这个墓葬(暂时定位)虽然漏出了蛛丝马迹,但我们只是调查,如果没有更坏的情况出现,我们还是保持原状,这里的大棚不会再挖地了,所以,我们就离开了,这算痛苦之一吧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2 10:46:00 +0800 CST  
加精了,感谢各位。那么就再放些图吧,看着图能想起更多的事来。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3 12:01:00 +0800 CST  
顺便问下,还能看出这个东西是什么么?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3 12:03:00 +0800 CST  
继续吧啦。楼上的照片,前辈说像是陶拍,因为在这个地区出土过类似的。当然上面的已经很残了,诸位可以甄别下。说到这个出土地,真是道不尽的辛酸泪。这个遗址,今年年初我们就调查到了,做了记录,采集了部分物品。当时还算保存好,就是靠近南面池塘附近暴露出来,能看见文化层。因为是在村子里,前面几米就是民居,料想也不会被破坏。做了记录就走了。其实,有时候想想,真的很佩服调查的人,深藏功与名。这次去调查,发现遗址被破坏了起码4000平米。现场还有一个大妈在挖,当地人会挖开地表土,把里面的矿石挖出来卖。现场的断面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头骨,只能紧急采集了,头朝南,身体在北,只是头露出来了。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3 22:02:00 +0800 CST  
头骨附近还有一个大的陶器,目测是一个罐。是否存在打破关系还是瓮棺葬扔有待观察。这个类似陶拍的东西就是在对面的土层中采集的。现场挖的坑呈现长方行,宽学五米,长约十米,深不超过二米。二米深的地下就是生土层了。当场和那个大妈交涉,大妈表示自己花钱挖开田地,必须把石头捡完,同时也表示不会挖别的地方,但这也很危险。对于这种情况,真心想说,文物保护不容易。这个遗址是我们最早发现的一批,遗存也比较丰富,现在被破坏了,很难受。前辈说,这种情况见多了,在这里,想说作为考古人,不谈为天地立命,为往世开太平,至少是真心保护古代的东西,不仅是一份发掘报告,不仅是放在博物馆里的藏品,也力求原生态保护。这是盗墓不能比的。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3 22:14:00 +0800 CST  
先放图











楼主 苏兰顾  发布于 2015-01-24 02:08:00 +0800 CST  

楼主:苏兰顾

字数:3900

发表时间:2015-01-14 22: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3 10:28:45 +0800 CST

评论数:46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