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富国篇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4:21:00 +0800 CST  
○卷首语
(此楼请勿留言)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4:22:00 +0800 CST  
○前言
🌼
荀子的《富国篇》是儒学第一部专业的系统商学(经济学),曾指引秦汉两大帝国。因他有两个学生为丞相:李斯为秦始皇相,张苍为汉文帝相。荀子很重数学,弟子张苍编撰了著名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或为《国富篇》的专用数学呢。
人们常说中国古代没有经济学,这就错了。细读该书,可见荀子的《富国篇》并不逊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4:22:00 +0800 CST  
第1节 商品
🌼
〔原文〕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熟肉)而有用为人,数也。人伦(类)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皆有可(好)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势(式)同而知异。
〔译〕
万物处于相同的空间,而有相异的体。对人而言,有的虽不能食用,却很有用。可数学而求之。
人类同处,有相同的追求,却走不同的道。有相同的物欲,却有不同的学知。可生(活)而知之。
皆说好,智愚都同。能说不同的好,智愚由此辨。货品样式相同,而学知却不同。
〔解〕
万物多种多样。有的可作食物,有的可作用品。货品之多,须用数学计算。
人类共同生活,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学知,却追求相同的货品。生活会教他们商学之理。
对于货品,都说它好。但智者会辨它的工艺,愚者却不会。货品的样式相同,学知却不同。
〔评〕
古代没有“商品”一词,只有“货”这个术语。因此荀子所讲的,只能是货物。他在本节所强调的,是货品的学知,即产品的工艺或技术。因此,“势同而知异”,即外观相同而技术不同,就成了商品学的核心。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4:24:00 +0800 CST  
第2节 无政府态
🌼
〔原文〕
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如是,则知者未得治也。知者未得治,则功名未成也。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官府)也。群众未县,则君臣未立也。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译〕
私有而无祸,纵欲无度,则民心振奋自不必说。如此,则智者不能治理。智者未能治,则功名不能成。功名不能成,则群众处于无政府态。群众无政府态,则君臣也不能立国。无君以制臣,无上级以制下级。天下大害生于纵欲。为何都爱相同的物品啊?欲多而物寡,物寡则必相争矣。
〔解〕
夏商周是公有大同社会,以公有制为主。所以荀子说“行私而无祸”,即假设搞私有制而不受刑罚之祸。
荀子之世,上古之时也,四处是蛮夷(原始民),到处都有无政府态。故荀子研究了无政府下的商学机理:“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他认为:无政府会令民纵欲相争,为天下大害。
🌼
〔评〕
1、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商学家,很重视政府的治理,而治理又以贤人为主,即知者之治。否则,必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与老子“小国寡民”的想法大相径庭。老子追慕高古时代的民风,而未研究蛮地的无政府态。
2、本节中,荀子用了7次连环推理,环环相扣,势如破竹,尽显儒家义理逻辑之妙,为“P→P'推理”,是形式逻辑所望尘莫及的。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5:21:00 +0800 CST  
第3节 社会分工
🌼
〔原文〕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治)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译〕
故百技所成,只能养一人。让能人不能兼技,能人不能兼官。离职若不治,待岗则穷。群众若不分工则相争。穷则生患,争则生祸。救患除祸,则莫若将群众明令分工。
〔原文〕
强胁弱也,知惧愚也,民于违上,少(副)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
〔译〕
因为以强凌弱,有知者会惧无知者,民会以下犯上,副官会凌长官,便不能为政以德了。如此,则老弱者将有失养之忧。而强壮者会有分争之祸。
〔原文〕
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知者为之分也。
〔译〕
都厌恶干事业,都爱好争功利。若职业不分工,如此,则人有干事业之患,而有争功之祸。好比男女交媾即分夫妇,婚姻不讲娉金礼法,如此,则人们将有不能交媾之忧,而会有争女色之祸。故智者为他们分工。
〔解〕
本节荀子讲了不分工的大害:“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若社会不分工,则国将难干大事业(树事)。
不分工之弊:
(1)有人会待岗。
(2)有人会争职业。
(3)愚者会挤智者。
(4)民会犯上。
(5)副官会权越长官。
(6)人们懒得干事业。
(7)有人不劳而获而争功利。
不分工之祸:
(1)穷者患也,争者祸也。
(2)离职若不治,待岗则穷。
(3)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
(4)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
怎样分工:
(1)故百技所成,只能养一人。(分为百工)
(2)让能人不能兼技,能人不能兼官。(不让兼职)
(3)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明令分工)
(4)以德为政。(德政)
(5)知者为之分也。(贤人执政)
〔评〕
现代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人们对于分工早已熟视无睹了。但在古代,这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农工兵等混为一体。早在管仲时,齐国便已粗分为士农工商4区。而荀子则进一步按百工分为“百技”。百工是自然分工,百技是商学家对职业的分类,好比于现在的劳动力和人事制度。
分工能使百业蒸蒸日上,国势增强。而北方胡人却忽视这点,因此他们总是难成气候。故荀子之功不可没也。其实,所谓儒术,正是诸如此类,而不是所谓的心学,附禅之类。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5 19:53:00 +0800 CST  
第4节 商学根本定理
🌼
〔原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制度),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
〔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剩余之物。节用靠制度,裕民靠政令。若你裕民,总会年年有余。
〔原文〕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
〔译〕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可以轮种田肥,轮种田肥则能收谷子百倍。王上以法取焉,而臣下以礼(制度)节用之。届时,剩物余谷堆得像丘山。时常把闲田的杂草焚烧,让它无所藏。则君子何患年年无余呢?
〔原文〕
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
〔译〕
故推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才能名正言顺,而且还须有富厚丘山那么的积谷。但这没有其它妙法,仍然是节用裕民形成的。
〔原文〕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瘦)以秽(荒)。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译〕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瘦而荒,田又瘦又荒,则出的谷子不过半数。政府纵然好取强夺,也只能少获了。假设不以礼(制度)来节用,则必有贪利的名,而且还会有空虚穷乏的实。这没有其它妙法,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
〔解〕
1、何谓节用裕民?
节用与裕民恰好相反。节用是政府少占一点,则裕民是百姓就会多得一点。裕者,宽也。
荀子不仅提出“节用裕民”原理,并做了严格论证:
(1)“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说:
若给民更多的田,则农民可以“易田而种”。何谓“易田而种”?是田不能连年播种,须种一年休一年,否则肥力将不足,谷子的会大大减产。若能“易田而种”,则“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将多收100倍的谷子。看来,古代“刀耕火种”的收成非常低。
因此,政府“节用”一点都不吃亏,反而赚肥了。“余若丘山”,年年有余,谷子堆成了丘山。
(2)“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
说:
这是反证法。讲不能“节用裕民”的害处:田瘦且荒,谷子收成不过半。
荀子的这种论证是严格的。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以农田为本。所谓“本固枝荣”,“本末相顺”,“本固邦宁”。节用肥田的本论已成,则余论顺理成章。
2、节用裕民理论的要点:
(1)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以制度和政令推行)
(2)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以法律和制度推行)
(3)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它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多级节用机制)
(4)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是仁政的一种)
(5)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非礼制的大弊)
〔评〕
“节用裕民”是商学的最根本定理。
这一点,荀子明确提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并作了严格的论证。
道,可译作定理,定律,原理等。则“足国之道”可译成:节用裕民是商国富足的定理。
严格的道,按周易易学,是由阴阳正负函数统计而成的。本文荀子没有述其数学过程,则并非没有,而是竹木简不便于附记而已。因为荀子开篇就讲了:“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由此可见,荀子商学是科学的。因为他不仅明确给出了商学原理的一般式,还做了有数据的严格论证。当然,古代科学很古朴,毕竟没有近现代的函数公式及体系。
须指出:现代商学一般不讲“节用裕民定理”,而讲“节约原理”。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6 10:06:00 +0800 CST  
补:“节用裕民”于古代商学,是作为根本定理在用的。历代商家,无不提及节用之策。现代商学虽偶尔提及“节约原理”,却并未将它当成根本定理。这是现代商学的不足。究其原因,是欧洲属于私营商业,资本家怎么会节用呢?我国古代是国营大同社会,自然要讲求政府节用了。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6 11:42:00 +0800 CST  
第5节 商业预算
🌼
〔原文〕
礼(制度)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秤)者也。故袾(zhū大红)裷(gǔn龙袍)天子衣冕(大夫以上官帽),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pí次等)冕,士皮弁(bìan低级官帽)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
〔译〕
礼(制度),令贵贱有等,令长幼有差,令贫富贵贱像称秤一样斤两不偏。故红色龙袍是天子的衣冠,诸侯是黑色龙袍衣冠,大夫是次一点的冠,士则是皮帽服。德与官位相等,官位与俸禄相等,俸禄与做的事大小相等。
〔原文〕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yǎn掩),必时臧余,谓之称数。
〔译〕
士以上则必用礼乐节之,庶民百姓则必用法数制之。丈量土地而立国,计算利息而畜民,度人的智力而授商事,使民必胜任商事,令事业必盈利,令盈利足以养民,令衣食百货的收支相抵消,令时时都有余利存款,谓之“称数”(即预算)。
〔原文〕
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
〔译〕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此预算推之。故曰:“朝廷无侥幸官位,民间无侥幸偷生”。此之谓也。
〔解〕
理解此节的历史背景:夏商周是公有大同社会,以国营商业为主。国营商业须有商业预算学(即计划经济学)。
其要点:
1、预算各级官吏的官帽官服及俸禄,用礼(制度)加以确定。这样最省钱。
2、士农工商。士从事礼乐,不好预算。但农工商则可以预算。
预算的项目:
①量地而立国(丈量国土)
②计利而畜民(计算全国盈利,即GDP,然后预算外国移民的数量)
③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全国商业考核)
④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全国事业评估)
⑤皆使衣食百<货>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盈余>(全国财政预算)
⑥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此>推之(全面商业预算)
〔评〕
夏商周是国营商业,必然会有全国性的商业预算学(即计划经济学)。荀子所述的商业预算学与现代大体相似。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8 10:47:00 +0800 CST  
第6节 富国定理
🌼
〔原文〕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译〕
轻田野的农税,平关市的征税,考察商贾的数据,少兴力役,不夺农时,如此,则国富矣。此之谓“以政裕民”。
〔原文〕
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刀币)市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jǐ)挈(qiè)伺诈(抓住过错,伺机陷害),权谋倾覆,以相颠倒(相,察看,即颠倒黑白的错误考察),以靡(浪费)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译〕
今之世则不然:增钱市的税而敛财,增田野的税而夺食,增关市的税而刁难。不然就是伺错欺诈(如小错大罚),以谋倾覆(如乱惩违章),以假相乱真(如假相考察),以浪费乱罚,百姓都知他是污政、暴政、乱政而将有大危亡。因此才有臣弑其君,下杀其上,像粥一样毁他城,以加倍的节制对他,而不会为他的事去战死。无它故焉,国主自取的。《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解〕
1、省商贾之数。
很多人将“省商贾之数”译成“减少商贾的数量”。这是不对的。
(1)其前一句“平关市之征”,是指不能有太高的关税,以利于外国商人商品流入国内。既如此,怎会是“减少商贾的数量”呢?
(2)要想国富,即须重视商业,而“减少商贾的数量”与此目的不合。
(3)“减少商贾的数量”说着简单,做着可就难了。也不合理。
因此,按“省”的字形为以目观草,本义为察看,故“省商贾之数”指考察商贾的数据,作商业学的实情研究。
2、富国提纲:
(1)轻田野之税。
说:
人世间,农民最苦。若多征田野之税,则农民苦不堪言,将逃往深山。牧民种田,主要是多收粮食,而不是多收税。减免农业税,农民就会多种田,即能多产粮食。
古中国税制,税取于工商,农民仅交公粮。荀子所谓“轻田野之税”,是指战国兵乱,农民仍须交点税。且主要针对私有田产。税为私税。
(2)平关市之征。
说:
自古儒家重视商业,尤重外贸。为了吸引外国商人商品,常常减免关税。因为外贸不仅能带入外国稀缺商品,还能将本国产品外销。虽然入关时少征税,但市场上并不减税,所以并不吃亏。
1978年改革开放,用的正是这条儒家商学,农民纷纷去沿海打工,民亦富了。
(3)省商贾之数。
说:
这是研究全国商业,作数学统计。荀子多次提到数学,说明他很重视数学在商业中的应用。
(4)罕兴力役。
说:
古代建工技术落后,一项工程动辄数十万人。据说秦始皇修阿房宫就征用了70万民工。而全国的青壮年一共才多少人?这于农工商大为不利。
(5)无夺农时。
农忙时节千万不能耽误,否则缺粮将致国乱。
3、乱简脱文。
《荀子》一书似有乱简现象,如上面第2段本在章末,是移并于此处的。且“今之世而不然”之前,似有“古之世……”的脱文。
〔评〕
荀子以上一段的国富提纲,再以下一段的反面论证,求出富国的根本定理:以政裕民。
何谓以政裕民呢?
裕者,宽也。唯有拓宽民众的生存空间,如多给耕地,多搞副业,闲事经商等,才能有更多的盈利。民裕才能国富。唯政宽才能民裕。
他认为,欲民富国强,仅老百姓自力是不够的。还须政府治理,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拓宽民众的生存空间为核心,而不是苛减。如1978年前,全国农民赤贫,1978年后门户开放。全国的农民工纷纷去沿海打工,于是全民皆富。若没有沿海开放,农民生存空间不足,又怎能富裕呢?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09 15:24:00 +0800 CST  
第7节 商学分科思维
🌼
〔原文〕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
〔译〕
(好比)人的生活,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相争,相争则乱,乱则变穷。
因此,无分,是人的大害。有分,是天下的本所利。而人君,所以专管分类的枢要。
〔原文〕
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
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逸)或乐,或劬(qú累)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译〕
美,是美天下之本。安,是安天下之本。贵,是贵天下之本。因此古代的先王像剥皮一样分成不同的书册(即分科)。
不论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累或劳,不仅要有愉体华丽之声,还将有明训仁的文,令它与仁相通顺。
〔解〕
1、何谓本分?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朱子注:“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本为植物的蔸,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蔸,如藤本,草本,肉本,木本,禾本等。
“务本”即指分科或分类,即荀子所说的“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
“本立而道生”则指分科分类后,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科学理论,即朱子所说:“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
2、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
(1)分:按荀子上文所说是分群或分类。
(2)《说文》:“割,剥也。”故割是像剥皮那样透过表象看实质。
(3)《说文》:“等,齐简也。”即整齐的书简。
(4)异:不同也。
由此,则“分割而等异”指深入(割)分类(分)为不同(异)的书简(等),即分科思维。
“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则讲了政府对分科研究的主导性。
3、明仁。
无论撰写或美或恶,书或厚或薄,人或逸乐或劳累,其分科与分类,都万变不离其宗,以阐述仁政为核心。
〔评〕
儒学分科再分科,分群再分群的思维,与现代科学是一致的。所谓“格物致知”,是将万物像抽屉格子一样分类分群分科,然后能达“致知”的境界。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12 08:26:00 +0800 CST  
第8节 管理者
🌼
〔原文〕
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fǔfú 刺绣)、文(纹)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和声)而已,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技术)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此之谓也。
〔译〕
故为之雕琢、刻镂、刺绣、纹彩,使他足以辨贵贱而已,并非求其外观;为他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他足以辨吉凶,合欢心,定和声而已,不求其余音;为他造宫室楼台,使他足以避燥湿,养仁术,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饰。《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此之谓也。
〔原文〕
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舒服)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
〔译〕
若重色彩而穿衣,重口味而吃食,重财物而制器,合天下而立君,非特以为舒服,固然是为了王天下,治军国万变,材用万物,养育万民。能兼制天下的,为莫如仁人的善啊!
〔原文〕
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百姓诚(真心)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逸)之,以养其知也;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诚美其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
〔译〕
故其智谋足以治国,其仁厚足以安国,其德音足以化国。得他则国治,失他则国乱。百姓真诚地依赖他的学问,因此相率领而为他劳苦,务必让他安佚,以养他的学问;真诚地美誉他的仁厚,故为他出生入死以覆救他,以养他的仁更厚。真诚地美誉他的仁术,故为他雕琢、刻镂、绣花、纹彩以饰他,以养他的仁术。
〔原文〕
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五)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是非的是)焉诚美,其所得(德者,得也)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译〕
故仁人在上,百姓像五帝一样贵他,像父母一样亲他,为他出生入死而令他欢愉,无其它原因,是他所断事真的美,他所得仁术真的大,他所获利真的多。《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说〕
商业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贤人执政国强民富,愚者执政国破家亡。好比一个公司的总经理,若他很有才华,则公司不仅兴旺,员工也会多薪多奖多假。若他没有才华,不仅公司赔钱,员工们还会加班减薪无假,甚至打官司讨债,苦不堪言。
那么,你希望总经理有才华吗?愿为他多干点活而让他多静养以谋略吗?
此节,荀子用了较大的篇幅讲管理者。
1、贵服饰。
穿衣服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显示尊贵(人人都爱有钱人,蜂拥而来)。
2、习音乐。
按儒家乐治,音乐不仅能求和声令人欢心,还能辨吉凶。
3、求风水。
好的住址,能“避燥湿,养德辨轻重”。
4、王天下。
之所以执政者要重华服,重美食,重财物,以此君临天下,是为了“王天下”。因为连王都不富,百姓必穷,外国人必然不服气。
所谓“王天下”,指不仅要做一国的王,更要做天下各国的共王。唯有本国富强,列国才会臣服。
“王天下”须有“仁人之善”。老百姓让你锦衣玉食,让你荣华富贵,怎能把老百姓给忘了呢?所以要施仁政,行善政。
5、贤者标准。
(1)知虑,足以治国。
(2)仁,其厚足以安国,
(3)乐治,德音足以化国。
以至于“得之(他)则治,失之(他)则乱。”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依赖他的智,愿为他劳苦,愿为他出生入死,愿为他歌功颂德,愿将最美的衣服让他穿。
6、仁人在上。
真正的“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
为何如此?因为他的决策判断确实很优美,他的技术确实很大很高,因为他给国民带来的利真的很多。
〔评〕
儒家最重贤才之治和礼乐。本节荀子论商业管理者唯有学问高,能给国民带来实惠,国民才能心悦诚服地敬他爱他。而不是像法家那样用严刑威服。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08-29 17:05:00 +0800 CST  
第9节 公有制
〔原文〕
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男女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此之谓也。
〔译〕
故曰:(治理商业)君子须用技术,小人须出劳力。且劳力者须受技术所役。
(用何种大技术呢)
1、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相待集体作工)。
2、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相待集体汇合)。
3、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相待集体聚财)。
4、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相待集体民权。势者,权也)。
5、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相待集体长寿)。
(如何才能修固以上的公有制呢)
1、父子不得不亲(孝)。
2、兄弟不得不顺(和)。
3、男女不得不欢(恩爱)。
4、少者以长(育幼)。
5、老者以养(养老)。
故曰:“天地生养万民,而圣人成养万民。”此之谓也。
〔解〕
小人于古文没有贬义,仅指没有文化没有学问的人,如《水浒传》:“小人武松,乃清河县人氏。”
《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黄石公三略》:“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若将道理解为科学,则德即技术。若将德训为技术,则古书中的德字皆可通读。
荀子于本节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技术,即公有制:政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于统一调用。为了稳固公有制,他又提出稳固家族之法。这是儒学商业的核心理论,在中国沿用数千年。因此我国古代实相当于西方的社会主义,仅名不同而已。夏商周为公有大同社会,秦汉以后为私有大同社会。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10-24 19:39:00 +0800 CST  
第10节 分工协作
〔原文〕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注〕
兼足:互相协作而富足。
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于《周易》指正负数函数曲线,由统计而绘。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天下之民互相协作而富足的统计学理论须以明确分工为前提。若无分工,怎谈及协作呢?
〔译〕
天下之民互相协作而富足的统计学理论须以明确分工为前提。
量地测亩,与除草种谷施粪肥田,可由众庶长与农夫协作完事。(士兵)戍守时可出力为民,做农事立功,团结百姓,监人不偷,是将军率兵协作完事。高地不旱,低地不涝,寒季与暑季作物配和节制,而五谷能以指定时间成熟,是天下协作的事。
若协作而覆灭,协作而爱助,协作而制裁。虽凶年败于水旱,而使百姓无冻饿之忧,则是圣君贤相之事。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10-27 09:30:00 +0800 CST  
【小节】
以上10节是荀子论述的儒家基层商学理论,属于他个人研究所涉,自然不很全面。以下非议墨子的“富足学说”,更是荀子对商学的一大贡献,至今仍为世界商学的根本理论。

楼主 莲叶风  发布于 2018-10-27 14:13:00 +0800 CST  

楼主:莲叶风

字数:9611

发表时间:2018-08-05 22: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30 14:38:08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